登陆注册
6640300000017

第17章 探寻、突破生命的高度(1)

浅薄的学识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蒲柏

释放生命的激情

“我把电影当作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是职业,电影对我而言,是思想。”(基斯洛夫斯基)同理,一名优秀教师,应把教学当作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是职业。语文教育对你而言,是激情,也是思想。不珍惜这种权力,就是一种自我贬低。这同时也意味着,你,尤其是身为语文教师的你,没有浑浑噩噩,随遇而安的权力。你,假若是一个内心苍白的人,就是对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的戕害与羞辱。

拥有激情与思想,才会形成优秀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与其说这是一个教师的天职,不如说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天性;与其说这是优秀教师的一程艰巨的自我磨砺,不如说课堂风格是你课堂生命的真正灵魂。于是,某种意义上,风格即成了人格。自这里,向着优秀的方向,让我们以激情与思想的自我修炼,锻造那讲台上风格的我、独一无二的自我。

如何唤醒并感染学生?教者的情感显得至为重要。优秀教师关心学生,他们懂得,行为、信念与情感紧密相连,他们理解情感是启动变化的力量。如果把语文教学比作一乱清泉,那么,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激流,就不可能有学生身心的愉悦和陶冶,更不可能有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发展。

当今,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都很大。优秀教师呢,应当学会过滤掉不太重要的负面的因素,而用积极的状态感染别人。他们在课堂上总能创造出一种积极的氛围,以昂扬的状态对待生活,他们尤其懂得,教师正是那激流中的舵手,要用自己的激情点亮学生精神之旅的航灯。

一、激情是什么

没有情感的课堂就像一口古井,没有激情的男教师就像立不起来的空麻袋,没有激情的女教师就像没有光泽的旧瓷器。由于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激情的外显也不尽相同。有的深沉,有的奔放,有的小桥流水,有的热情激荡。但,有一点是共通的,这种激情一定具有一种生命自然和谐的温度。教师和孩子在一个良好的氛围里完全沉浸于学习之中,教师的激情并不在于渲染,也不应是教师的刻意追求。激情只能缘于一种真切——那就是,无论什么性格的教师,其眼睛里流露的一定应当是对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激情是一种状态

“什么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呢?”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就是情感。因为热爱,就有了情感,有了情感,就会走向蓬勃的生命状态。所以,要问激情是什么,第一种答案一定是热爱。我们不可能天天呈现出亢奋的工作状态,但只要有了热爱,我们的教学生活就不会因为某一天的不快、某个问题的不断反复,而产生疲惫甚至厌倦之心。现在,让同是语文教师的你自问一下:你热爱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吗?你在拼命给自己充电,刻苦钻研教材之际,还有工作热情吗?你的课堂是否是永远涌动的河,丰沛而充满变化?你喜欢学生吗?如果答案是否定,不管你是怎样的性格,可以说你都没有以真挚、强烈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更没有将自己置于生命的原野,用真情去催发生命,为生命中的平凡而欢欣鼓舞。

只有,也必须以生命中习以为常的情感感动自己,再用自己的率真、坦诚、热情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于是,充满激情的你,就会因为热爱而形成你工作的惯性,就像火车上了轨道就不可能再轻易停下来。此时,你才会如一股清新的风吹动课堂的空气,吹醒儿童沉睡的心灵,吹开儿童心野的花草。

所以,只要热爱,深信我们的知识会与学生共同分享,运用正确的态度引发并引领孩子们,我们的激情就会自然流泻、水到渠成,而不会被贴上“骇人”的标签。

激情是一种心态

状态决定心态。心态决定人生态度。激情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绝对不是指“大张旗鼓”、“振臂高呼”这种体力活儿所表现出来的激动场面。这状态,也绝对不是大众所指的“矫情”与“煽情”,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更是从容淡定,宁静致远。

倘若激情是你的心态,虽曾经遭遇挫折,你也会面对诱惑,脚步不懈,热爱直至生命的永远。你的心态,也许是苏霍姆林斯基“要培养真正的人”的志向,是陶行知“改造一百万个乡村”的痴情。看来,激情在你的生命的理解与行走中,是一种不计较宠辱得失、不预见成败结果的,具备思想力量的信念行为。正如马克思说的:“激情是人追求自己的对象世界的一种本质力量。”

由此,我们会感觉到,激情本身的亢奋,就成了一种孕育。对于优秀教师而言,你还必须有消化或排除能力,尤其是排除影响你心情的不良因素,消化一些在你、在别人看来不能接受的恶意指摘,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有能力忽略一些细小的干扰,能够正确应对一些不当行为,不使自己的情绪波动影响学生。优秀教师无论如何,都会努力保持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避免对学生情绪的压抑,感情的伤害。即使有这方面的过失,也能及时弥补任何可能造成的伤害,而且要避免同类情况再度发生。原来,激情是一次又一次生命的脉冲,不论我们喜欢激情,或者憎恶激情,也不管我们对激情寄予什么样的希望,激情总是有自己的存在方式,就像每一个人的生命,即便“千江有水千江月”,最终也都会万涓成水,构成生命之流。

二、如何拥有激情

如何拥有激情?关于这一点涉及的方面很多,这里仅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例和大家共同讨论。

文章没有人读,情感就会在文字里无声地“休眠”。文字中的情感思想就像人的气息一样,生来就要宣泄、生长、开花、结果。对于课文中“好”的地方,如果老师没有利用它将作者与执教者的双重激情呈现于学生面前,一切生机便遭窒息、堵塞、残损。学生呢,也好比一株发育不全的病态的花草。由此,我们再来审视自己的课堂,你会发现凡是有激情驻足的,哪怕是微小的角落,也都能被点石成金。

课始激情情始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打这样的比方,如果说教材是“泉眼”,课堂就是有待开掘的一条有生命的河。下面是一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调动学生情感的案例:

一次给别班的学生上《曼谷的小象》。让学生猜我的年龄,主动提示他们,我女儿的年龄和他们相当,引出“我和你们的妈妈差不多”,无形中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把内心深处对妈妈的那种情感转移到课堂。而且,这样做就把《曼谷的小象》中主人公“阿玲”的亲切自然,联系上了“妈妈”的温柔体贴,再加上老师的和蔼可亲,那如沐春风的感觉就链接在一起了。接着,我板书自己的姓名,介绍时还表示出自己是多么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当我笑眯眯地表达给他们听的时候,学生望着我的眼睛,有了想了解我的冲动,这就为整节课师生关系的和谐打下伏笔,也为理解文中阿玲的“笑眯眯”、“摆摆手”、“摇摇头”及其衬托出的她的乐于助人、不图回报的品质作了很好的铺垫。难怪,在教学的最后,学生几乎分不清我是老师还是文中的阿玲……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情感贮备和调动——悲喜愁乐,酸甜苦辣。必须让自己、让学生,通过文字“怡情养性”,让性情在“怡养”的状态中健旺起来。

课中悟情情更浓——有情感的课堂——那种“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暖暖的感觉和文字所带来的触动,能令师生一路慰藉心灵,走向纯洁醇厚的芬芳——语文之“流”奔腾不息,蜿蜒伸向远方。

由此,对于语文教学的“文以载道”,我们就不会狭隘地把“情感”理解为道德教训,从而小看了语文学习的意义。原来,情感思想的真实贯穿就是“道”。有温度的、绚烂的情感课堂所呈现的态势,不是卖弄,更不是灌输,而是文情并茂时放射的精神光华。

课终谙情情未了——如果有了对文字的触摸与体味,对情感自然和谐的引发与共鸣,那么整个课堂就是一条情感涌动的河流。走出课堂,会记住《皮斯阿斯和达蒙》的友谊,记住《圆明园的毁灭》的沉重,忘情于陶渊明的“幽然见南山”,穿越时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看仓领造汉字、屈子赋离骚、太史公写史记……

比如,下面这位教师就做的很好:

给低年级教《葡萄沟》,课快要结束了,可师生还陶醉在“真是个好地方”的葡萄沟里。我发现一个女学生趴在课桌上哭了。问她:“孩子,你怎么哭了?可以告诉老师吗?”那位女同学难过地回答说:“你什么时候还来啊?”原来,这个孩子把我当成真的维吾尔族阿姨了。那真情流露、满含童真的发问,让在座的老师们都深深地感动。

当学生在课堂这条“温暖的河”中,思想与情感的成长生生不息的时候,他们哪里还会在乎世界的干枯与人生的苦闷。他们的性情,就在课堂情感的绵延中滋养了一辈子。即便他们的表现力有限,但至少也能拥有一双富有情感的眼睛,打量这个纷繁的世界。于是,整个世界的动态,便成了学生的图画、学生的歌舞。

师生是水,课堂是舟,汇集成一条共同成长的生命之河。情感就是保证河水流淌的“岸”或跨过的“桥”。有了岸的约束,桥的搭建,孩子们的情感才如这生命之河中的生灵——水草丰茂,鱼虾成群,天光云影共徘徊。

做思想的行者

如果说激情是母体,那她孕育的就是思想,真正的激情里面一定饱含着思想。如果光有激情的外表,那一定是种疯狂,只有不断的反思与超越,化成内在思想,才能避免一种狂妄。“激情”好比人字的撇,“思想”好比人字的捺。这一撇一捺、一灵一肉,所组成的大写的、立体的“人”,正是优秀教师永远的教育追求。这“激情”,也好比前行的左脚,这“思想”,好比跟上的右脚。惟有如此,生命的行走才会舒展平衡。

一、我的课堂我做主

优秀语文教师的思想,如何培养,并得到长久的发展?等待他人的慧眼识珠,还是失去自我地随波逐流?“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必期待什么神仙皇帝”,也许惟有自己才是自己课堂天下的主人。

专业自能——教师作为专门职业,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技能体系。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由三方面组成——教育学,宽泛的人文视野,一定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负责培养和指导教师的教研员或专家都不是外行,他们对专业内的事物有所了解,但,真正了解你那一亩三分地的还是你自己。就像自己生了小宝宝才能很自然谈母爱一样,那些没有生过宝宝,只有间接经验的,也许就只会空谈和泛化。所以,对自己专业的发展,只有教师自己说了才算。

我们虽然做不到“吾日三省吾身”,但这的确应该成为我们努力追求的生活方式。就学习来说,三天不学习自己知道,一个月不学习学生知道,一年不学习同事知道。就教学来说,十天的课堂不变,等于只教了学生一天,一年的课堂不变,等于只教了学生一个月,十年的教学还是老一套,试想会有多少学生在你手中缩短了他的生命……这些反省以及反省之后的觉醒,才是你的教育“实践性知识”的建构——这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也是教师专业自我成熟的标志。

由此,我们的研究才不同于学者的研究,才是一种于实践中反省的智慧,这种智慧的生成需要理论基础的支持,但也不必在学术话语面前轻易地自卑。大师们的能力来自于根部的“底气”,即专业修养与思想情怀。教师要向那些心中的大师,向文字中的他们、生活中的他们学习,反思。梁实秋说:“读书永远不恨其晚,即使晚了,也比不读强。”套用他的话,我们可以说:“读书、实践、思考,永远不恨其晚,即使晚了,也比不做强。”

专业自信——教师专业与一般职业相比,所提供的是一种特有的、具有公共情怀的服务。教师是否具备符合这样标准的专业底气,是能否提供良好教育的前提。为了跟上信息时代知识迅速更新的步伐,构建可供升级的基本知识结构,就成了奠定教师专业自信的起码前提。

不可否认,通过学历教育、讲座式培训、公开课磨砺、科研训练,教师能够获得长足的专业成长,甚至被送上成功的“快车道”——先是上公开课一炮走红,然后被重点培养,最后“教而优则仕”。但,这条显然有点狭窄的成长道路,只给了小部分教师,却可能使大多数教师失去了肯定自我的机会。可以想象,大多数教师的专业自信,恐怕也就随着穷途无望的一江春水滚滚东流了。即便凭借这样的“道路”成长起来的所谓的“成功”教师,身上也仿佛缺少了些原生态的意味,而成了为别人代言的“传声筒”。他们即使拥有骄人的业绩,这些业绩带来的所谓自信,恐怕也是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同时,这样的成长方式所带来的做秀技术、科研时尚、学历主义、官本位等,有可能会“异化”教师们。体制内,基本以这样的套路培养起来的教师,其真实的“自我”的确有被遮蔽的嫌疑。也许,这种培养教师的途径,是一种普遍的、基本并且有效的范式,因为大多教师是需要循序渐进,一点一滴地“长”起来的。也许这一方法的确是教师专业培养无法取代的路径,只是,要提醒的是,千万别惟他、倚他,因为自己的课堂只属于自己。其实,教师的激情与思想的培养,最好的途径是向内探索,强调教师内在专业精神的生长,鼓励教师自我剖析、自我澄明,建构积极的专业自信。

专业自我——昆德拉说,现代的傻并不是没有知识,而是对既成知识,不加思考。具有深厚专业素养的语文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是能够作明智的判断与抉择的。对于所担负的事物,通常都能全权处理,避免外人多余的参与甚至干预。但在现实中,由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受到太多的外来影响,加之教师精神的平均化,使得教师对既有知识很少进行独立思考,不约而同采取了共同立场,主旋律怎么说,教师就怎么做。比如,教研部门让我怎么教我就怎么教;上级部门让我们干什么就干什么;权威说什么就是什么;社会上流行什么就紧跟什么——这些已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师专业自我决断的权力和能力。

为什么你会跟着风跑?为什么你会不知所措?为什么你会惟他独尊?对他人的质疑,如何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自身的缺点是不是连你自己也不愿意面对?一句话,为什么你会“找不着北”?面对这些,我们语文教师须往自己身上反观,而不是一味牢骚。因为,改变不了的现实是,我们必须不断改变自己:为此,你才会变得平和、平静——欣然一笑,坦然面对,依然向前。

二、自我的坚守

现在,我越来越认识到,只有教师有独到的见解,才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只有从内心深处实现强大自我的教师,才会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能够准确地、现实地领悟自己的水平和境界。对从事的专业具有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自我价值感,从而表现出对专业当仁不让的意识和信心——而这些,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更为积极有益的,甚至是浸润一生的影响。所以,这样的教师,不用担心校长、家长、同事“说三道四”,他(她)有理由相信自己为学生提供了最上乘的教学服务。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简明中外教育制度史

    简明中外教育制度史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自古至今中外教育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及内容,总结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制度的优缺点,作出科学的评价,探求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 媒体浙大(百年求是)

    媒体浙大(百年求是)

    本书主要选编了从1998年到2006年浙江大学并校以来8年间60余家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对浙江大学的300多篇各类报道作品。
  • 哈耶克社会理论

    哈耶克社会理论

    在西方自由主义或政治哲学领域中,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无疑是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然而他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并不只在于他曾经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自由主义学术团体“朝圣山学社”的领袖人物.也不只在于他是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而毋宁在于他对现代自由主义理论的转向或发展以及他对当代社会理论研究领域的拓宽所做的知识上的贡献,一如S.Gordon在评论哈耶克政治经济学时所指出的。“哈耶克要比罗尔斯、福里德曼、熊彼特或J·克拉克更重要。甚至比任何以经济学为基础而对政治哲学给出综合论述的学者更重要”。
  •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教师应具备的师德修养、新课程实施带来的变化、新课程的教师行为要求、创造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行为案例分析与评论、国外教师行为表现的评价。
热门推荐
  • 恋上小甜心:萝莉亲一个

    恋上小甜心:萝莉亲一个

    【1v1宠文】拜托拜托!不就是个婚姻契约么?撕掉就好啦!不就是儿时的小玩笑吗?忘掉就好啦!不就是一张强吻照么?删掉就好啦!不就是......可是你告诉我,为何这只大灰狼怎么甩都甩不掉?
  • 修心(Mbook随身读)

    修心(Mbook随身读)

    《修心》以弘一大师的著作、演讲稿为基础,针对无常尘世中万千的人和事,从日常生活、德行操守、为人处世、修身养心等方面入手,帮助读者看清人生迷局,冲破精神藩篱,从而获得心灵的宁静和超脱。现代人往往有知识、会做事、能赚钱,但却不快乐,求功利、谋富贵、贪安乐,却总难圆满。究其原因,就在于内心的浮躁、不安定、没有依托。
  • 灭世之君战天下

    灭世之君战天下

    自小就是别人眼中的废物,却得知是被家中长辈封住了品气,原因居然是一个赌注,易轩爆发了,开始走向强者之路!远古江家么,抢我女人,我杀!帝国太子么,辱我亲人,我杀!惹我之人,死!
  • 有所得必有所失:决定人一生的148个选择与放弃

    有所得必有所失:决定人一生的148个选择与放弃

    人生中有许多得与失,都需要选择与放弃,要想拥有辉煌的人生,就必须拿得起,放得下,解决好人生的困惑,生活才会更加亮丽多彩。“观钱塘潮者,赏其潮头也;著奇文者,一波三折也;伟大在世羡煞后生者,三起三落也!”没有坎坷不必走,没有失败的尴尬和忍辱哪来成功的喜悦?也许你就是忍受不了人情的冷暖和失败的打击,抱头哀叹,早已说过“不如意事常八九”,你自己还会遇到,那就当它是横亘于面前的一块石头吧。摆正它,蹬上去!也许视野会更开阔、心胸会更豁达呢!有所得必有所失,要想拥有一个好的人生,就需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好好的去享受人生,而不是去批判生活,因为失意也是一种收获。总之,失意在所难免,权且把心放宽。
  • 鹿晗之少年爱我别走

    鹿晗之少年爱我别走

    喂!商业排行榜上打着两个问号的那位倒是吱个声啊!当李安心第一百零一次咆哮时,终于发现了一个秘密,一线大腕排行上第一名是鹿晗?虽然不认识,But确确实实是个超级大美男!可冰可热,某天他说“我爱你!我们结婚吧!......”
  • 枪兵之一己之见

    枪兵之一己之见

    虽然我拿着枪,但是你不能称呼我为枪兵因为我的幸运不不是E我既没有自己捅自己也没有拿枪自己捅自己所以你称呼我为枪兵是错误的我真正的名字其实是弓兵为什么拿着枪要称呼我为弓兵?因为主角自古多挂B
  • 龙凤再生缘

    龙凤再生缘

    叙述孟丽君女扮男装高中状元与夫婿皇甫少华团圆的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 千面绝色:另类青春

    千面绝色:另类青春

    阴谋,阳谋,每一个人都用尽了手段,他们年轻的肩膀上为何要承载起这么多的悲伤与背叛,那些尔虞我诈,那些大人们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就让我们这些背负着共同命运的人去挣脱,去砍断、青春便是这样的肆意张扬,这样的毫无遗憾……
  • 轮回之风流浪子

    轮回之风流浪子

    宅男苏宁,现代小职场菜鸟,被老板虐,被极品女友抛弃,原以为止此一生都……却不曾想,赶上穿越大潮,这里,玄气,魔兽,强者为尊,苏宁仰天大喊:靠,哥一定要做这个世界的王,让万物沉服于我的脚下……
  • 盛世妖后媚君侧

    盛世妖后媚君侧

    她是后街的女痞,为了给好友讨公道被人算计离奇穿越到古代成了西夏国的七郡主。他是堂堂紫金国的储君,挂帅出征战场的途中偶遇上了她,只此相遇便成永远。“少打我的主意,否则别怪我不客气。”看着眼前身披战袍的男子,她倔强的出言恐吓。他邪魅地笑着将脸靠的更近,戏虐地凑上她的耳边吹着气说:“我倒是很想看看怎么个不客气。”王国霸主,权倾天下,谁主浮尘?粉黛美人,母仪天下,谁惑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