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1800000002

第2章 绪论:五维人格论的概念(1)

正如牛顿所说,今天的发现都是站立在前人的肩膀上建立起来的。心理学人格理论的整合发展,正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作者手记

人格的内涵

人格,取格式之意。一方面指社会人区别于其他类生命的特征,另一方面指社会环境下人与人之间行为心理特征的区别。人格论围绕这两方面作为核心阐述。人格与其他非社会生命生存特质的区别也侧面体现了社会人人格进化变迁的过程,是人格论述依据的纵向脉络;社会人与人之间特征的共性和区别,是人格论述依据的横向脉络。

什么是人格?

纵观前人所论,各有偏执,大有把简单现象复杂化的理论发展阶段特征。每一家虽然偏重的视角有所差异,但把“人格”理解为“人类的行为模式”是一致的。这里的模式即指在生存活动过程中,人类群体及其个体相近或一致行为方式,稳定、规律性的表现。

群居是很多生命共有的特征,对人类来说就是生存的社会化属性的渊源。人类的社会化属性使人类的行为模式烙上群居关系特征的烙印,人格既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同时也体现人与非人生命群体生存特征的区别。任何概念的形成标志都是其内涵和外延的确定,及其有别于其他概念的价值。因此,人格限定了人的行为模式和非人的行为模式的区别,即人与其他非人类生命的行为模式意义的区别;同时限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特征区别,即社会人的个性化表现特征。

综上所述,我们将人格概括为:由遗传构建个体生存发展的基础,在当前环境中,个体的自主需要和外界有效刺激交互作用下,形成个体独特的社会道德倾向性行为反应模式。

一、人格生物性基础的意义

生命是生物的属性,生命的存在发生发展的状态是以生物表现为前提的。人是生命里一个凸显的群体,和所有的生物延续一样,不仅形体得以遗传,智力等心理行为模式也通过遗传得以相应地再现。主题一句话幼年发展的重要影响作用,是迅速获得基本生存能力的适应性需要。

【从总体上,这些理论家以新弗洛伊德主义者而着称。因为他们保留了弗洛伊德的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他们认为弗洛伊德的局限是他没有认识到出生头几年后人格的变化,他强调本能而忽略社会影响,以及他对人类本性总体上的消极描述。】

——人格科学童年的行为经历为什么对人的一生产生的影响相对更大,这恰是和生命个体适应生存的生物性发展模式完全相应的。如动物产下后代,面临残酷的生存竞争环境,父母辈不仅要自我生存,还肩负照顾后代的责任。很显然,后代子女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独立生存的能力,就是对养护者生存压力的最大减轻,同时,相对增加了新生后代生存的机会,提高种族延续的几率。生物幼年期的迅速成长是生物与生存环境“交互性反应”的自然结果。

人格发展前期之所以重要,主要是个体的生存所需的身心基础条件,在遗传过程中处于快速发育状态,个体的身心系统在做存活适应的基本机能的构建,是对遗传获取的身心基因基本物质形态完形化,是对通过遗传途径获取的所有发育成长信息个体化“重现”的唤醒(包含变异再现)。主题一句话人的发展是由生物性发展向精神性发展为主的变化趋势,并由获取触觉刺激为主迅速转向获取视、听等其他感觉刺激为主的机制形成过程。

【年幼儿童经历一系列以主要的性敏感区为标志的发展阶段。儿童经历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最后进入性器期,能进行健康的性欲发泄。】

——弗洛伊德在生命早期生物性发展需要的刺激中,口唇、肛门、生殖器、性欲等是主要的刺激发生途径,对个体的生物性发展及相关的心理模式形成起到重要影响作用。但是,个体从出生到发育成长,接受的刺激是由内部生理性发展需要为主,到认知情感精神发展性需要为主流转变的。对于生命个体——人来说,生理性发展需要的刺激是心理或者精神系统发展结构的沉淀和基础,也是每个人结构发展的第一层,认知情感发展性需要是心理或精神系统发展结构的主体和高层建筑。弗洛伊德先生认识到个体发展中,生理性刺激(如触觉)对发展个体心理系统的影响,但也相对轻视了视、听觉对神经系统(精神)形成的主体刺激作用。

主题一句话父母体胖,子女体胖的几率就大,但不是必然。心理的发育也是这样。

【要么把自己归为某“类”人,要么确认自己有某些“特质”。这就是研究人格的特质理论。

研究特质的人们试图确定能够描述大多数人的那些类型或特质,这些特质或类型可以用来预测行为。】

——人格科学特质论是对人格生物性基础的最佳解释。所谓人格特质是在个体获取遗传信息形成的一定特征生理结构的基础上,发展出稳定的、身心行为倾向的特征。遗传信息是综合存在的,既有生理发展的定位,又有心理发展的定位;但不管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信息定位,都要个体身心发展结合当前生存环境的当前刺激,才有最终确定的发展定位。如生理的遗传与发展,先天的像父像母的因素,但骨与肉的发育依赖的滋养不是先天提供的,后天提供的营养对个体的最终发展结果起到重新塑造的作用。父母体胖,子女体胖的几率就大,但不是必然,如长期客观的营养不良必然导致其瘦弱状态。身体的发育发展是这样,心理的发育发展也是这样,都是在遗传的基因蓝图上经历当前生存环境的变异进而修改。所以,心理的存在,并不完全是后天再造的结果,如智力等。天分特质等就是个体社会化人格的发展前身,表现出更多的生物性特征。任何心理行为都是在生理的神经结构中完成的,所以身心是一体的,发生、发展表现出的特征是一致的。

二、人格形成与当前环境的关系主题一句话人与“其他共生事物”是互为环境的关系。人格的形成,在以生物遗传结构为基础的前提下,是在当前生存环境的交互刺激反应过程中发生发展的。如代代遗传并非将父母代所有的遗传特征完全复制于后代,受精卵结合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竞争过程,这一受精重组的过程同时也是上代部分遗传信息丢失的过程。

遗传仅是提供发生发展的可能、生理特征的可能和心理行为特征的可能。成为个体自身的人格特征,必须经历后代个体于当前生存环境交互刺激反应作用的过程才能得以实现,这个过程可以简称为“现世经历”。生存的环境总是在发生着变化,伴随人类的进化,生存环境也各不相同,因此造就的人格特征也自然有所变异。可以简单地归纳为,遗传提供了人格发展倾向的可能和前提,现世经历塑造了个体当前人格的具体特征表现。

这里还需要纠正的是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从有生命以来,不仅仅指人类的存在,生命和环境的关系就是平等的、交互的。确切地说,人与环境的关系是指人与同一生存环境中的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每一类生物既是面对生存环境的独立个体,同时又是生存环境的一部分。

也就是人与“其他共生事物”是互为环境的关系。气候等各类大自然灾难同样是与人类生命共生的,并互相制约。在人类共生的环境中,影响人格发生、发展的最重要的一环是人际关系环境,人与环境的最困难关系是人与自然灾难的关系。主题一句话防御机制意味着人类生存的被动境遇,生存机制还有体现生命主动性的“施加机制”在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弗洛伊德心理学家把人们碰到各种威胁时所采取的应对策略称为“防御机制”。

(Snyder,1998)阿德勒·安娜·弗洛伊德以及另一些人也主张从新的角度看待防御机制以取代西格蒙特·弗洛伊德描述的自我免受本能压抑的无意识过程。(Snyder,1998)】

——人格科学当我们明确了人类所共生的环境的组成,人与环境的关系不再是被动接纳的,人类本身就是环境作用的主体之一,同样通过自己的活动产生给予他物的刺激,环境也作出相应的反应。因此,人格产生的行为机制就不仅是被动的“防御机制”,还有其另一面“施加刺激的机制”,如攻击机制、获取机制、施加影响机制等。个体生命存在需要身心机制的机能维护才能得以实现。个体在活动的过程中,机体总是与外界的各类刺激相交互,交互过程的特点及方式就是生命个体的生存机制。至于是否是被动的防御机制,还是主动的施加机制,或者是其他机制,都须依据一定的标准区分,而不是笼统地称之为防御机制。如果将个体生存机制都称之为防御机制,那说明,个体生存的状态在与生存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总是处于被动、孤独、受压迫的境况,否定了人对自然环境、自我能动作用的存在和平等环境的关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和万物共同组成了自然,每一种生命的存在都是共融联系的,同样,每一种生命在自然世界的位置也是各自相对独立平等的。因此,当我们客观考察人的生存、人格的存在及发生发展特征时,要将人与自然环境放置于相对平等的立场,否则必然失之偏颇。主题一句话人类生活相关的一切现象,无不体现人格的特征。

【沙利文认为,无论是现实的人格还是我们想象的人格,都不能脱离人际关系而存在。人格“从来不能与复杂的人际关系相隔绝,人们生活在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并成为他自己”。

(Sullivan,1953)我们只有观察人们对各种人际情境作出怎样的反应,才能了解他们。在沙利文的体系中,“自我”的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它只有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才是有意义的。】

——人格科学哲学中事物是“联系”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通过环境反映、了解个体或群体的人格特征。个体人格形成、发展、变化所需要的刺激就是源自环境中各类关系的动态存在。

通过对个体社会行为及相关联生存事物的观察,就能得到对个体人格特征各方面的认知。

三、人格形成的自主性价值明确了人与环境的共生关系,我们就会发现人类的自主意识对人格形成的推动作用。主题一句话每一个生命的生存都需要支持:自我内部的支持和外界环境的支持;自主也经历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由潜意识到觉意识的过程。

【和阿德勒不赞成溺爱孩子一样,埃里克森发现,父母的过度保护会阻碍这个年龄儿童的自主性的发展。如果不允许儿童进行探索,不能获得个人控制感和对外界施加影响的认识,儿童就会产生一种羞怯和怀疑的感情。】

——人格科学在任何阶段,个体都是需要支持的自我,即既要有自己的独立性又要有环境或外在的支持(依托于个体生命存在的情感属性)。因此,人在生命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既不能给予完全的呵护使个体削弱自主,也不能给予完全的抛弃使个体厌恶社会,每一个阶段都是自主发展和社会性支持相互作用的协调。如果不得协调,个体将出现社会化属性的障碍。

自主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特定的发展趋势:个体的发展先经历潜意识自主到觉意识自主的过程,再由理解自主、建构自主、树立自主(生活里通常所说的“自我”)到完全自主的发展过程(因为自始至终,生命个体总是以自我需要为中心、为生命活动的出发点,自我需要是自主的本源)。潜意识自主,是本能性自我中心表征,外界一切无条件无理由的为我存在而存在;觉意识自主,是觉察到自我存在的需要和条件限制的状态,是自主的现实性得以发展萌芽的自主混沌;觉意识自主的矛盾期从意识到外界对自我保存需求的限制开始,直到完全自主的形成。人生大部分是在觉意识自主的矛盾期度过的,在这一过程中,理解自我存在价值和意义、树立自我和世界的关系(世界观)是觉意识自主的内涵;当形成了自我和世界的观念,就开始了完全自主的生存活动。在完全自主的历程中,是自我和外界最佳的协调,自我相对不再受外界的限制,自我完善为外界环境提供最大的价值作用。环境成就个体的发展,个体自主的完形能反哺环境,自我和环境是互哺互利的有益关系,这就是完全自主,也是完善的自主。正如孔子所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岁随心所欲、不为拘泥,而且不逾矩,完全与社会融于一体,我即社会、社会即我,我即环境、环境即我。主题一句话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是先天的身心机能作用,更是在先天机能中发展出来自我的强大自主能动性作用。

【与弗洛伊德一样,沙利文强调早期经历对成年人人格发展的重要意义,他对儿童与母亲之间的关系特别感兴趣。但是,和埃里克森一样,沙利文认为:人生最初的几年后,人格仍继续发展。他认为人格发展有七个阶段,他称其为发展时期。这七个阶段是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前青年期、青年前期、青年后期和成年期。弗洛伊德用先天生物钟来描述发展阶段。

而沙利文认为,这些阶段主要是社会因素决定的。儿童以特定方式通过特定的阶段,其原因,一部分与该阶段的生物变化有关,另一部分与儿童在该年龄的特定处境有关。因此,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的儿童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

——人格科学沙利文的影响个体人格发展阶段的因素论述是有道理的,个体人格一方面受个体生理性发展影响,一方面受个体生存的环境影响。因此,不同的个体人格发展的时间阶段是有所差异的,不能以年龄为统一的划分标准,只能以个体行为表现的特征为依据。但人格发展的阶段是难以细化的,可以宏观地从自我存在感发展的显着性变化予以划分:未觉察自我、觉察自我(理解自我、塑造自我)、自我实现。

自主反应是生命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主观能动性的大小是生命差异的衡量标准之一。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是先天的身心机能作用,更是在先天机能中发展出来的强大的、自我的自主能动性作用。自主性体现在人类生命过程之中,存在很普遍,并且意义重大。竞争中,人类逐渐在经历中意识到不能被动要争取主动、抢占先机决定发展的趋势,也是生命自我控制感衍生出的最高智慧。无边的好奇心、无怨无悔的探究行为等都是人类进步的根本,而这些都是生命个体主观能动的行为,而非被动应激反应行为。这也许是人类不甘被自然约束、被命运制约的自我挑战,决定了人类在生命的系统中出类拔萃。

同类推荐
  • 和希望一起飞

    和希望一起飞

    中考时,因没考上重点高中,我不禁感到心灰意冷。父亲的斥责在我眼里成了唾弃,母亲的鼓励也被我视为唠叨。一种难于道明的青春年春年少时期的叛逆使我开始憎恨这个世界,开始与父母、老师甚至自己作对。班主任曾私下不止一次对我的同学断言,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也会有出息的话,那一定是上天瞎了眼。对此,我从来深信不疑。那时候的我是学校最鲜活热辣的反而教材,老师可随时毫无顾忌地当着同学的面将我贬得一文不值。
  • 释梦

    释梦

    《释梦》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和精神学研究专家,从28000多个人的梦境中提炼和研究中得出了研究结果它不同于传统的佛罗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对精神和心理的研究和判断,而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研究成果结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压力带给人们的影响。研究的领域涉及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家庭、爱情、性等等各个方面的梦境中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对照,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读性。
  • 图解日常心理学

    图解日常心理学

    心理学并不神秘,它离我们也并不遥远,只是看我们如何去表达和表现。如何才能让这门学问通俗易懂地呈现在大众面前,剥去晦涩,袒露真纯。本书就是从这一目标出发,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配以简洁生动的图画,从心理学研究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方面系统地加以阐释,对心理学进行图解,使人们能够清晰、更加省力地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心理学的兴趣,加深对心理学的理解,用心理学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生活。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本书包括成长的烦恼,正确认识自己,学会调节情绪,磨练坚强的意志,提高交往水平,培养独立能力,增强安全意识,学会心理调节八部分内容。
  • 性格决定人生全集

    性格决定人生全集

    本书不仅让读者认识到性格的重要性,而且阐释了如何发挥性格优势,摒弃性格弱点,从而创造辉煌的人生。
热门推荐
  • 穿越时空的相遇

    穿越时空的相遇

    女主莫名其妙的来到了21年前,遇见了一个自己一直梦寐以求遇见的人。
  • EXO之我们恰好

    EXO之我们恰好

    她来到异国,机缘巧合下结识了他们,原本以为不会再有瓜葛,怎奈缘分作怪。
  • 魔族之王国

    魔族之王国

    百年之前,圣尊率领,十八英豪,统一天下,以灵分龙,力为九份,散布各地。百年之后,圣尊之子,穿越时间,再续传说!
  • 仙道寰宇

    仙道寰宇

    世人尔虞我诈,他却有着真性情有喜怒,有情仇,修仙界,自然是仙侠故事
  • 无限微光

    无限微光

    科技?玄幻?修真?无限流?各种流派有机结合,结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公元1977年,M国向外太空发射了一艘记载了人类文明以及太阳系各个行星图片的无人太空探测器,在一千年以后的公元2969年,这艘太空探测器被一个极其具有侵略性的五级文明外星种族发现,身为准四级文明的地球人类将会如何面临这场灾难?待看主角如何完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如何在异世界称雄,如何解决这场危机!一切尽在本书当中,敬请期待!
  • 忆涩离

    忆涩离

    回忆,是那么的傻,为了自己所喜欢的人,甘愿做任何事,哪怕是伤痕累累;苦涩,是那么的伤,一杯如此苦的苦茶,不管加多少颗糖,也不会有一丝甜;离开,是那么的潇洒,只为想离开爱的囚笼,因为真的太累了…是否试过,为了自己喜欢的人,而坚持苦苦等待,哪怕他在遥远的天国,也不愿意放弃等待…
  • 宁波童谣

    宁波童谣

    本书分为抒情歌;游戏歌;时政歌;数字歌;咏物歌;接口令;绕口令;杂歌几部分。
  • 脑神

    脑神

    【新书出炉,《瘟医》,书号1581421】·金钱、美女、特异功能,人类最原始的梦想。大脑的完全开发,让这一切梦想都成为可能——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注:主角不是人,他就是一个神;主角不淫荡,但十分的闷骚。观看本书请自带避雷针一根,安全套两枚,外加卫生纸一打。】【专职码字,每天两更,每更三千字,请放心收藏。皂白书友群:85341067】
  • 寻道一回

    寻道一回

    寻仙路,飘渺无,问道者,谁人知。寻仙一回,徒留无奈,问鼎天地,唯击歌长叹……坠魔入道,睥睨吟啸天地间,执念殒天,只为伊影痴狂!梦醒,突兀发问,何为道?仙,又是什么...
  • 天命归一

    天命归一

    身负诅咒的少年,用黑暗的鲜血铸就一条逆天之路!我为天命,九州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