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1800000020

第20章 人格论——行为章(3)

如对攻击行为的模仿,任何生命群体都存在竞争的交互关系,攻击和被攻击是竞争关系的主要表现维度。个体从一出生就开始了生存技能的学习,学习包含身心机制遗传潜能的诱发和新机能的开发。模仿学习是有效学习的常用方式,另外则是自主探究创新体验。创造和模仿是个体生存学习的两大主要方式(从这一角度来说,人的一生都是学习的过程,学习是解决确定性问题的行为方式,习得应用是解决无限不确定生存问题的行为方式)。学习是生存行为的一部分,习得的一切是否能为学习者应用“再现”,需要个体主观执行机制的允许,未能内化为个体自主系统的习得性行为,不管是觉意识行为还是潜意识行为,都不会为学习个体允许发生。反之,如果习得行为为个体“重现”,不管是觉意识还是潜意识的行为“再现”,都说明习得已经内化为个体自主系统的一部分。只有被强迫的行为、接纳性行为,类似于被操纵的机器式行为,才不属于自主精神系统的行为组成部分。

任何习得性行为都是主观允许的结果。社会上存在各种刺激,都是有可能引起个体共鸣式反应的不确定刺激。但任何一种自主行为反应,都是个体行为机制自身的需要,也就是为行为主体允许自我执行的结果。影响人类生存的刺激是无限多样的,很多是为现阶段难以控制的;对施加于人的各类刺激有效的控制,也是人类机能进化、生存状态优化的重要体现。暴力刺激诱发更多暴力行为,由此我们可以印证,人类潜能中相关的暴力刺激-反应机制被诱发的客观存在。暴力、毁灭等我们不期望的社会行为,之所以被“不确定性刺激”诱发,归根结底是“这些行为表达符合行为发生主体自身存在的需要”,源于自主需要,也不是违背人性的无中生有。

模仿行为的发生和自主需要是相关的,因此,非我们人类社会文明期望性行为,就需要通过建立社会机制,对诱发性不良刺激适当控制,同时也要从控制社会个体的认知情感自主决策机制,两种途径予以全面调控。

行为的发生源于个体认知、情感决策的需要,某些行为被外界刺激诱发,是个体存在需要的客观反应。自主控制的意义在于自主存在的张扬或者表达,自主控制对象在于对环境的控制和对自我的控制,自主控制形式表现在有效的组织行动,如有效的攻击、有效的获取、有效的分配等。攻击性行为是自主控制需要的一种工具性行为,攻击行为是竞争的重要方式。

人类生存状态的局促、个体自主控制机能的脆弱、不确定诱发性刺激大量存在,三者综合作用是暴力等社会不期望行为发生的根源。提高个体自主控制能力、创造更有效社会人际关系支持、有效控制不良行为诱发性刺激,是社会减少非期望行为发生的有效途径。

24、主题一句话攻击是控制的工具之一。

【一项研究发现,儿童只模仿极其凶猛的攻击性榜样。(Parton & Geshuri,1971)研究者由此推理:动作的强度不够,就不能充分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心理状态会使儿童更加注意攻击行为。受挫儿童比不受挫儿童更容易注意到攻击性榜样。(Parker & Rogers,1981)】

——人格科学在完全自主控制的状态中,个体完全把握控制和自己相关的各项生存活动:个体我可以完全有效管理组织自己的身心活动,个体我和周围人的关系是常态稳定的,个体我对周围环境的事物变化起到主导的作用,个体我是于生存环境协调共生的关系等。以上有关攻击的研究说明,攻击行为是个体维护自主控制的工具性行为,个体觉得哪一种攻击行为最有效,就会倾向接受哪一种攻击行为的刺激。

暴力行为的奖赏承载体是多样的,自己给予自己的,和外界给予的等等,各不相同。出现暴力行为有时会受到惩罚,有时受到奖励。遗憾的是,任何“榜样行为”如攻击榜样刺激于个体,榜样攻击行为得到的是奖励还是惩罚,并不完全是由攻击榜样过程左右的,而更多的是依赖于观察者主观的感受理解判断:如攻击弱者的行为,有的围观者会为攻击者的残虐而兴奋,有的会因为攻击者的残虐而愤怒,有的会因为攻击者的残虐而感觉到羞耻等等,不一而论。因此,仅是对媒体提供的攻击性刺激观察到的奖赏,不足以全面解释暴力模仿的发生。

很显然,媒体反映的暴力都是观察社会现实的“一个角度”,个体是否接纳吸收某一种暴力表现,习得再现的可能要符合个体的自主需要和社会现实中的条件允许——攻击行为的内外条件。如现实环境对榜样行为是“奖励”的,行为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但还不是必然行为,还和观察者的执行表达能力、自主表达需要的强度相关。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看红楼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也就是说,主观感受到的不同,认知决策不同,行为表现选择也各不相同。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也是说明观察者对榜样行为主观性理解差异的存在,主观决定个体对所观察事物的感受倾向,观察者的感受是个性化的、不是能被提供观察榜样者的倾向所简单同化。被同化的是共鸣者,换个角度说,共鸣者易被同化。因此,模仿行为要成为个体行为必然,主要在于符合个体的自主决策需要。

如暴力行为:个体处于自我存在感严重缺失中,如挫折、失败等状态下,为实现自我存在控制感的恢复,会使用维护自尊需要的攻击性行为。有的个体仅看到暴力行为暂时带来的“奖励性”结果,而不顾长期附带的“惩罚性”结果,行为及决策缺乏延迟性或远景,一时的冲动或得过且过的观念,会使个体选择铤而走险的攻击行为。奖励性刺激越强,个体选择这一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惩罚性结果越多,个体抑制这一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25、主题一句话较强的攻击性是男性化人格的特征之一。男性化人格对攻击也有特殊的“感受性”。

【当某种行为是儿童喜欢的,而且是用儿童喜欢的玩具操作的,这时儿童最容易模仿这种行为。研究者认为,原因在于儿童记住了这些行为。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男孩比女孩更具攻击性:和女孩相比,他们更喜欢攻击行为,而且回忆得更多。】

——人格科学研究者推测内隐的攻击原因,与其说是选择性记忆的影响,不如归结为可见的“选择性注意”的行为作用,且选择性记忆是选择性注意行为脑机制的必然反应结果。

注意的选择性可以理解为生物“感受性”的特征:某一个体对某一刺激的倾向、对应性接受或排斥,像“受体”一样存在。对攻击的感受倾向,男孩比女孩模仿表达得更多,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理由:榜样的性别倾向、男女身体特质差异、男女社会化雕塑倾向等,都是可以说明男孩,确切地说是男性化男孩更喜欢攻击性的行为表达。

26、主题一句话知和行的差别是导致人与人之间生存状态差别的根本。每个人皆懂得很多道理,唯有圣人“善于行为”。

【班杜拉理论模型的第三阶段是表现。请记住,班杜拉划分了学习和表现之间的界线。我们不会模仿所见过并记住的攻击行为,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表现的能力。】

——人格科学学习是接受内化的过程,表现是执行认知决策外化的过程。

模仿是学习的方式之一,模仿学习也必须经过大脑机制主观的处理,什么样的习得性行为可以为自己融进自我行为的结构,什么样观察的行为不能为自我融进行为的“库房”,是“大脑自主”加工的结果,并非我们缺乏表现力,而是“我的行为我做主”(至于是自我的潜意识还是觉意识做主则另当别论了,至于客观环境是否允许、个体是否需要表现也是自当别论了)。

个体行为的表现力属于执行力范畴,表现力和是否需要表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就是说,我们所见过的、我们并不一定都需要模仿表现。而且,不管对模仿行为现象的怎样表现,都是个体将其纳入自主意识范畴,重新再创造的行为过程,“模仿的”和“被模仿的”,总是有着“无限的细节差别”。尤其是将想法变成现实的执行过程,不仅需要肢体机能的协调,更需要操作肢体的神经系统机能的协调;既需要生物性支持,更需要行动目标导引。不是我们缺乏表现力,是我们的执行力和观察获取表象的方式效果不同,观察是我见即我所得,得到的是表象;执行是我练才有我得的可能,得到的是有差异的行为。如果我知即能为我所行,那是知机制和行机制完全合一的人类生存机制最高级境界,知、行机制的客观不协调,是我们人类进化改善的方向。

27、主题一句话同一刺激,因为主体主观的个性化,使刺激产生的反应无限多样。对于一个稳定的个体,存在相对稳定的反应模式倾向。

【奖惩信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达。父母因为孩子打架而惩罚孩子,这种做法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强有力的人就可以为所欲为。所以惩罚导致的是更多的攻击行为,而不是攻击行为的减少。(O.Neal,Macdonald,Cloninger,& Levine,1979)这种情况下的奖励来自其他孩子的赞许。】

——人格科学同一件事、同样的人视角不同,感受的刺激不同,反应也不同。被惩罚的孩子,有的接受的刺激是惩戒带来的痛苦,使“打架”行为得以消退;有的接受的是强有力的可以为所欲为带来的叛逆情结,使打架行为增强免疫变本加厉;有的是以被打为责任的承担,当做勇者的象征……如果说惩罚导致更多的攻击行为,而不是攻击的减少,只能说是惩罚不当导致的结果。孩子犯错受到惩罚,惩罚要对错误行为的消退有针对性,才有教育调整的效果。至于因为惩罚会导致更多的攻击行为,和惩罚中产生增加被惩罚者的忍受惩罚的耐性多少相关,和惩罚感受与攻击快感对比的结果相关,和愤怒的转移、攻击的模式逐渐形成、攻击的模仿、攻击的社会化都有相关。其他孩子的赞许仅是影响行为强化一个重要原因,是个体形成自我价值感的决定性因素——他人的评价。

28、主题一句话攻击的行为不仅表现在四肢,还表现在语言、眼神和想法上。因此,一个人的攻击性不能通过四肢的攻击性予以简单评定。不过,我们习惯于通过“肢体行为”来判断一个人的攻击性强度。

【研究表明,好攻击的人爱看攻击性的电视节目。(Bushman,1995;Feningstein,1979)但是,研究者用统计方法控制了儿童最初的攻击性,研究结果仍然表明看电视会导致以后的攻击行为。(Lefkowitzetal,1977;Singer & Singer, 1981)】

——人格科学好攻击的人爱看攻击性的电视节目,隐含的是情感宣泄的选择倾向,能引起个体共鸣的事物才会引起个体的感受性乐于接纳,引起个体的注意和情感倾向选择。

对媒体内容的选择、对学习的选择、对活动选择的诸多倾向,是个体认知情感结构特征、生物性特征的共同发展需要作用下产生的结果。

29、主题一句话游戏是模拟的人际关系行为,是自我角色的延伸。

【还有研究者甚至发现,玩攻击性游戏增强了大学生的敌对性和焦虑。(Anderson & Ford,1986)】

——人格科学有的攻击游戏可以使个体消退攻击性——攻击发泄,有的攻击游戏可以激发强化个体的攻击性体验——攻击模式形成。多数攻击游戏,吸引个体参与的原因一方面是攻击奖励的存在,另一方面是满足了人们控制中毁灭性情张扬表达的需要。所以,“玩游戏增强大学生的敌对性和焦虑”就不足为奇,因为这样的游戏就是对攻击体验的强化、控制性的培训学习过程。30、主题一句话自律当前和远见未来利害,运用理性的克制是延迟反应的内涵。

延迟性反应是心理学着名的人格实验。这一实验过程说明了人格中自律的因素和未来成就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人格的延迟反应同样表现出利弊共存的现象,实验中体现的是延迟反应所带来的利的一个方面,用通俗的话来予以解释,就是能抵御并放弃当前小的利益诱惑,从而获得更大成功收获的自律性和远见性。表现为对潜在性更大利益认知的“延迟性”反应。

在实际生活里,还存在大量的反向“延迟性反应”现象:因为对未来更大损失及伤害不具有“远见性”,同时对当前的行为缺乏自律性,使自我在“不知觉”中,逐渐陷入无法挽救的“死地”——绝境。也就是表现为对潜在性危机认知“延迟”反应,顾于当前得失的人格缺陷——如掩耳盗铃、饮鸩止渴、釜中之蛙、得过且过、鸵鸟式逃避等。

两种延迟反应是统一的,都强调自律与当前、远见与未来。生活表现又恰恰相反,前者是自律与当前得利,以必得未来大利;后者是不能自律与当前小害,不能遏制未来之大害。釜中之蛙是最好的注释:一只青蛙被抛进热水中能奋力跳出困境,如果被放进冷水中慢慢加热,最终却无力游出水面。两种延迟性反应反映了人格的重大优势和危险的缺陷,能远见于未来的利与害,明智自律与当前的利与害,让理智战胜昏聩的欲望。

31、主题一句话自我不作为或者无有效应答行为,也是延迟性反应的表现。

【要缓解焦虑,使用应对策略总比不用策略好。例如,一项有关戒烟的研究中,至少用到一种应对策略的吸烟者成功戒烟的可能性比没用任何应对策略的吸烟者大三倍。(Shiffman.)】

——人格科学个体应对生存威胁的方式中,存在一种自我不作为现象。即在受到威胁,个体已经感受到,并且有不接受这一刺激存在的愿望,但是并没有任何实质的应对策略和作为。

类似于自欺欺人的方式,完全是被动的忍受。如过雪山忍饥受冻的士兵,有很多是在睡眠中失去了生存的机会;再如冬天睡时感觉到肩膀冷,但不知道把被子掖好,直到实在忍受不了了才有行为反应。类似于“不见棺材不落泪的那种迟钝式个体反应”。

32、主题一句话人类个体应对刺激的方式有两种情况比较特殊,一种可以称之为正性延迟(延迟反应实验的内涵);一种是负性延迟,是伤害性刺激没有引起个体的唤醒反应。两种情况都说明,人类行为决策表现出较多的“当前性”。

同类推荐
  • 不可不知的女性心理

    不可不知的女性心理

    女人是一幅百看不厌的画,女人是一本百读不倦的书。学做男人先要读懂女人,学做女人先要读几本女人的书。
  • 轻松掌控你的潜意识

    轻松掌控你的潜意识

    意识有显意识和潜意识之分,显意识相对于庞大的意识群来说只是冰山一角,而人的大部分本能、思维、习惯均来自潜意识。潜意识是一种巨大的能量。一个人如果掌控了自己的潜意识,就能完成完美的自我升级。根据统计,一般人只用到了10%的潜意识力量,但事实上,潜意识并不是什么神秘的领域,它可以在我们许多日常生活中的角落被发现,同时我们也可以寻找到使用这种强大力量的方法。本书就是你“找到另一个更厉害的自己”的敲门砖。
  • 八面玲珑的处世绝学

    八面玲珑的处世绝学

    本书提取了众多著名成功学大师的成功理论精髓。与一般的成功学教程不同,它不是板起面孔的说教,而是全方位探讨创造成功,助您成功是本书惟一的目标。在介绍方法与技巧时,又引述了各领域的名人事例,作为典型加以分析。
  • 心理健康六年级(上)

    心理健康六年级(上)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是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 自愈力

    自愈力

    在《自愈力》中,作者金圣荣根据精神分析研究数据,选用大量的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众多心理治疗领域生动的案例,解析了8种心理自愈力,包括:色彩启愈力、情绪自愈力、情感自愈力、职场自愈力、心灵自愈力、性格自愈力、心理疾病自愈力、催眠自愈力。《自愈力》教读者在受到精神压迫和心理失衡时的心理自愈方法。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心理亚健康状态,使用简便易行的心理治疗术获取自愈能力,重塑完美人格。
热门推荐
  • 邪魅BOSS来袭:吃定蠢萌IT

    邪魅BOSS来袭:吃定蠢萌IT

    每次她出使任务,不论有多危险,他都会在她身边。那天她任务失败,整个组织危在旦夕,她身为BOSS也奄奄一息。他如同救世神一般从天而降,强势的抱走她,身后三万精英直接灭了和她们组织作对的组织,亚洲第二IT组织在一夜间消失匿迹。“你....为什么....要救我?”她不解。“傻瓜。”他揽她入怀:“我喜欢你啊。”不容她反抗,就霸道地吻住了她的唇,夜夜欢宠。白天两人强强联手,天下我有。【两大世界顶尖神秘机构的BOSS究竟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女强白甜男强邪魅狂宠甜死人不偿命文】
  • 天国上朝

    天国上朝

    先占坑,几年后再来更新。不过应该会更的。依然为大陆十三国的故事。
  • 大国梦想

    大国梦想

    1、兼具小说美感的所有元素和信史的多重功能。2、将一段被误读的历史和一个被误读的帝王,真实客观呈现。3、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塑造典型人物。4、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有历史依据,所有的情节都符合生活的逻辑。5、以史诗的恢弘巨制,揭示历史发展最本质的规律。
  • 末世空间之浅漓不怕

    末世空间之浅漓不怕

    顾浅漓一个来自异世的人,无意中看了一本末世小说,发现里面的炮灰女配和她的名字一模一样,结果她就穿到了炮灰女配的身体里,空间有了,异能有了,萌宠有了,桃花也有了。
  • 镜中梦,异界奇缘

    镜中梦,异界奇缘

    什么,一直让她梦魇的镜子,竟然有两个世界;一次契机,让她通过镜子,到了另一个世界;遇见神秘渣男,得知穿越真相;从此新身份,新生活,只为改变命运;命运的齿轮开始倒流,她是否能够改写历史,上一世的真相揭开,又是怎样的一番传奇!
  • tfboys之紫色眷恋的物语

    tfboys之紫色眷恋的物语

    “佳音,你在哪?”当三个男孩重新遇到他们小时候的玩伴女孩,会发生设么?谁才是她真正的守护者?尽情期待.宝宝每周五更.
  • 翎盗之身后有鬼

    翎盗之身后有鬼

    清朝末期,翎盗后人为寻长生秘籍穿梭于各大古墓。穆锡良在华佗墓中究竟发生了什么?龙骨杯真的被带出来了吗?人皮汞到底是什么?一段离奇的身世。
  • 湾溪女人

    湾溪女人

    湾溪是穷乡僻壤之地,以贫穷和愚昧文明。薪火相传,女人是主人翁,是拿捏人生的附属品,更是与命运抗争的牺牲品。男女事,是湾溪人的头等大事。湾溪女人中,有换亲的,有兄娶嫂的,有兄弟合娶的,甚至有同族乱伦。。。。。。一婚或许并不纯洁,二婚或许更有感情。父爱如山,母爱是一条永不干涸的大河。。。。。。
  •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之美)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之美)

    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集祭祀孔子及其后裔的府邸、庙宇和墓地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它气势雄伟壮丽,极具东方建筑色彩和格调;它以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丰富的文物珍藏、高超的艺术价值而著称于世。
  • 逍遥游之五代云语

    逍遥游之五代云语

    年轻警员张云逍跟未婚妻秦语遥卷入一场跨时空的凶杀,轮回守护者助两人躲过一劫,并将两人送入轮回通道,穿越到遥远的五代时期,谁知却分隔两地。兵荒马乱的年代,政权更迭的山河,看张云逍这柄剑如何磨砺出鞘、找回爱人,如何纵横捭阖、救民于水火;如何潜心修炼,斩妖除魔!千年风雨繁华落,平生只做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