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1800000038

第38章 人格论——社会章(8)

然而,行为治疗并非没有问诊的过程,只看症状不问原因的治疗是不存在的,和其他疗法相比,仅是处理的侧重面不同、途径不同。行为疗法处理的对象是直接看得到的行为,给我们的感觉好像是“忽略了心灵世界”。但事实上,是心理行为决定了个体外在表现的行为,行为的心理决策属性决定了行为和心理的同步、一致性。因对心理和行为“习惯分开的说法”,导致“行为和心理可以独立分割”的误解。再将行为疗法和认知及精神分析等疗法整合成内外兼治的组合治疗方式,达到身心行为同步矫正的良好疗效,使“治标不问治里”的治疗过程得到较好的改良。

47、主题一句话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于施加合适的刺激,治疗效果的维护及完善在于自主的唤醒。

【最后的一个批评涉及行为矫正法的影响力。一些批评者指出,有些行为矫正法的影响是短暂的,治疗一结束,患者的问题行为又死灰复燃。在代币制中这个问题尤其严重。(Greene,Sternberg & Lepper,1976;Levine & Fasnacht,1974)只要能得到代币,患者就会整理床铺或做他们该做的事。】

——人格科学这不仅是说明行为治疗的缺憾与不足,而是所有治疗效果难以持续的不足。行为治疗更多地表现为针对病患行为“立竿见影”的治疗方式,倾向于行为干预式显效改变。

行为心理学的绝对化论断“足够的条件下可以把一个孩子通过行为训练成你所期望的人”,从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地说明治疗的无效,是因为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干预性刺激出现的结果。

期望的反应源于相应的刺激,合适的刺激是期望反应的前提条件。从这一角度论断行为疗法的缺点,虽然行为治疗的暂时性效应比较明显,但是因为没有施加改变个体行为稳定性反应的适宜刺激(药物的、精神的、行为的、认知的独立刺激或者复合刺激等),使行为治疗表现出行为改善式发展的波动性不足。行为疗法如能结合认知重建、情感梳理的治疗方式,统筹表里治疗,疗效必然会更长久。

一劳永逸的治疗只有建立在对患者自主维护机能塑成的基础上。

行为治疗的过程,或者其他方式治疗的过程,治疗师主导干预的治疗力量存在较明显。脱离治疗师干预治疗的过程,个体开始转向完全自主治疗,诱发患者自主支持的内部力量实现治疗的目标,将治疗师的主导和来访者的自主治疗能力的唤醒、养成自始至终融合在治疗过程中,这才是完美的心理治疗过程——也就是有效实现助人自助、实现患者的自主成长的过程。

治疗过程能进入咨询师干预处于附属治疗作用位置、患者的自主干预处于主体存在的治疗阶段,类似于“代币”机制带来的支持发展性刺激,将转化为个体内部自主能动性发展的需要,促使患者具备自主成长的动力,逐渐接近自主完善身心机制的健康生存目标。在身体疾病治疗中,有很明确的治疗过程分段表现,如治疗师的充分干预阶段、康复稳定阶段、保健发展阶段等。而对于心理治疗,这三个阶段同样也不可缺少。具体表现为:治疗师干预治疗转化阶段、自主康复稳定阶段、自主完善发展阶段。打个比方,大树被狂风吹倒,我们不是先呵护它的根系,再把它扶正,而是先扶正,再固定支持,然后是养护其自立的根系。从行为治疗入手,容易见效,也便于建立治疗所需要的“治疗互信”。

适宜治疗方式的选择和行为的发生是相对应的。行为的发生受环境、生物遗传信息、认知决策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行为的改变也并不完全依赖于个体主观认知决策的作用,还会受到遗传信息和环境刺激的施加而改变,也就是说,心理治疗并不完全依托于患者的愿望,如药物对个体行为改变的显着性作用。

48、主题一句话把握患者的当前状态,找到合适的方式予以改善,就是给予患者最大的尊重。

【只要治疗师或患者认为有进步,治疗就宣布成功了。其次,行为矫正对于某些人群来说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比如对儿童、精神病人或有严重情绪障碍的患者,与这样的人讨论抽象的心理分析概念,或让他们处理那些人本主义治疗师提出的问题是很困难的。】

——人格科学这段话也是对心理治疗方式疗效的经验总结:个体文化层次、人格特征等存在的差异,就要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实现心理行为的优化,并且,也并不是完全的“无限尊重无限诚实”地对待患者,而是因人而异、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综合的心理治疗方式。如同孔子教育学生中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鲁莽的人警戒其三思而后行,对于优柔寡断的人,促其敏捷果断地行动。心理咨询治疗也是一样,因人而异,对于极端自主的人,多施加外界挫折警示,对于严重缺失自主性的人,多施加自主决断成功的激励。

49、主题一句话天生的生存支持出自于互惠的需要。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天生有从属和依附某一群体的需要。(Baumeister & Leary 1995)不难想象,个体间有协作的物种比无协作的物种更容易生存。】

——人格科学生命的延续本身表现为利于生存互相支持的存在意义,新生体对母体的生存竞争力有潜在支持,母体给予新生体生存竞争力支持。基于这一自然的生命延续需要,在人类社会衍生为家庭支持和社会化支持,还有一直存在并永远存在的“自然万物的客观存在性相互支持”——即生物圈的依赖支持。

所谓的“天生”,实质是伴随人类发展进化获取的,并有稳定表现的一切。任何一种需要、机能、结构的存在,都是建立在漫长的进化基础之上的。每一类生命都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历程,从微到强的变化,从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趋势。

50、主题一句话气质就是自我人格表达给予他人的魅力感受。声音感觉与耳朵,光线触觉与眼睛,所有阴于阳的感应倾向,都是从简单习惯性行为进化复合获得的固化表现结果,如遗传的、天生的等等。

【研究者赞同这样的观点:很可能我们生来就具有形成某些特定行为类型的广泛的倾向性。

他们把这些一般行为倾向称为气质。气质概念在人格理论中由来已久。奥尔波特把气质描述为“一个个体情绪属性的特征性现象”(1961)。如今研究者通常把气质视为能通过多种途径来表达,并且依据个体经验,能发展成为不同的人格特质的行为和情绪类型。】

——人格科学个体人格表达给予他人的综合感受就是气质。气质一词源于生活,但不一定适用于科学,特别是在心理科学概念构建体系中,一些模糊的、重复的“语言词汇”应给予合并、归纳,以方便于科学认知发展。诸如性格和人格之类,性格从属于人格,也只是书面语和俗语及应用环境的区别。如评价一个人没有性格,是从个性角度评价;评价一个人没有人格,是从社会道德角度评价。一般在生活中使用性格表述比较多,使用人格表述比较少,各词语的生活使用随着情境的需要意义不同。

51、主题一句话行为心理倾向发生的原则——感受性。一切行为人格的异常皆有感受性变化的异常存在。

【外向者比内向者对刺激更不敏感。因此外向型的人比内向型的人喝更多的咖啡而不被咖啡因击倒。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我们常发现外向型的人会置身于喧闹的社交集会中或嘈杂的人群里,而内向型的人会寻求独自活动,并且在聚会时喜欢待在安静的角落。】

——人格科学我们很容易想到“感受性”这个词语(受体,其概念的内涵属于感受性的一部分)。是感受性的变化引起个体感受的需要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引起选择的倾向有所差异。

感受性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对相关刺激接受的敏感度,另一方面是对刺激感受的选择倾向。同一刺激频繁地作用于个体感受器,敏感度会逐渐迟钝;个体对“自觉”不相关的事情关注度不高、熟视无睹,但只要是和自己生活需要偶然相关的信息,也会被自己特别地注意。感受是生命现象活动的开始,是个体于生存条件、环境交互作用的发端。因此感受的差异导致身心行为明显的差异,感受性的变化对个体的差异起到一个标尺的作用。

当然,感受性本身的变化并不是个体差异根源,而是个体差异的表象之一。个体行为表现出的差异根源在于个体感受性的变化,决定个体感受性变化的是个体(生理和心理)感受的饱和程度。生物性感受饱和状态可用敏感度予以表征,如喜欢社交的人经常为人际关系的刺激所沐浴,社交感经常处于饱和状态,敏感度在降低,需要更强的社交刺激。但是,当这一感受过于饱和时,个体反而会产生社交疲劳。敏感度在这一生物感受饱和变化的梯度中,扮演着水涨船高的标尺。个体对倾向刺激的接受性,正如外向者对社交行为的倾向,内向者对安静独有情衷;外向者失去了外倾性活动,感觉被世界淘汰一样,内向者失去安静独处空间就像失去了自我一样(内、外向是社会对人格简单化的归纳)。生命个体对刺激的敏感度和接受性组合称之为感受性,感受性是衡量我们每一种身心行为倾向的标尺。

52、主题一句话当我们尚未发现控制我们行为机制的具体组织时,对我们行为倾向的解释就只好是“先天遗传的”。但我们不能因此忽略了后天环境的塑成作用,很多人经历了生活的刺激后,由内向变得外向或者由外向变得内向。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取决于究竟是什么使一个人成为外向型或内向型的人。艾森克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遗传在起作用。他认为,人的大脑皮层的总体活动水平是与生俱来的,或者,根据最新理论,人对刺激的敏感性是与生俱来的。】

——人格科学大脑皮层的活动与生俱来的理论忽略了个体当前环境再生发展性的重要作用(后天塑成包括环境刺激和自主需要倾向作用)。相对于上一代遗传体,获取遗传信息得以发生的个体都是生命的再生体或者重生体;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的敏感性刺激强弱的倾向差异,遗传指导信息总是经历了竞争选择得以表现,每个通过遗传新生的个体,总有自己敏感的和不敏感的刺激倾向,也就是接受性(受体的特征)。从敏感性角度描述个体,每个个体都是各感觉维度不同敏感度的组合。这也是人格世界多样性的原因和魅力。

53、主题一句话在有关人格的研究设计中,因为人格因素的复杂,影响行为表现的因素更为复杂,导致很多变量会被我们无意中忽略。

【在这种情况下,你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你是一个外向型还是内向型的人。为了完成艾森克人格调查问卷,几位研究者在询问学生会选择图书馆里这两类学习地点中的哪一类来学习时,证实了这一现象。(Campbell,1983;Campbell & Hawley1982)】

——人格科学研究中或许忽略了被调查者当前的心境,特别是“中”型性格的人,心境的状态对这一场景下的选择变化影响更大。实际上,内外向人格的分布也是正态形式,大多数人性格还是属于“中性”人。因此,这样的内外向调查所得结果的信度有待进一步验证。

54、主题一句话配偶的选择意味着生存资源的选择——随着进化,人类变得越来越复杂,生存机能也越来越强,人类求偶的行为也相应越来越复杂。

【一个年轻的太太比一个年老的太太更具有生育后代的潜力。因此,一些进化论人格心理学者预计,男性更喜欢较年轻的女性,而不喜欢年纪较大的女性。(D.M.Buss,1991)】

——人格科学进化论者从生殖能力来解释配偶的选择关系,仅代表一种视角,但并不是否定其他因素作用。男女配偶的选择依据社会关系下的性需要选择:所谓的社会关系指的是男女在社会上所处的位置关系,父系社会里,男性占社会的主导控制地位,母系社会里反之。社会地位的确立根本在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方式决定的生产生存能力大小。母系社会里,女性占有生产能力的优势,占有社会资源控制的地位,可想而知,年老的女性喜欢选择年轻的男性,年轻的男性喜欢选择年老有地位掌握社会财富的成熟的女人(当前父系社会中也不乏这样的配偶趋向选择)。在以生存条件基础确定的社会关系决定下,再次是性需求在发挥原始的异性吸引作用,决定了男女互相选择支持性生活伴侣的社会倾向。性吸引引导男人寻找年轻貌美符合当时社会异性审美需要的女人,性吸引引导女人寻找年轻有力符合当时社会异性审美需要的男人(每个时代的异性审美需要总是不断变化的)。至于和社会异性选择总体倾向相背离的对年老伴侣的偏爱选择,仅属于男女互相选择的正态分布中的特例。

55、主题一句话对性(生理)更敏感的不是男人而是女人,只是男人表现得更外露而已。

【总之,大量证据说明,男性在选择约会对象或婚姻伴侣时,比女性更看重生理上的吸引。】

同类推荐
  • 直觉的魔力

    直觉的魔力

    我们人体本来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直觉的魔力潜藏其中,它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如今这种魔力已日渐引起人们的好奇和重视。可在生活中,真正能通晓并且能好好利用自己直觉能量的人却少之又少。作为一位资深的心理培训师,作者用10多年的时间潜心研读了大量心理学、古代巫术方面的书籍,总结归纳了使数万人受益的直觉潜能开发秘诀。一旦你学会运用自己的直觉,你的灵感、自信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会纷至沓来,奇迹不再只是“可能发生”,而是“就要发生”。
  • 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教育心理学

    这本书是为家长和教师而作的,他们可以从书中对儿童教育的新的洞见中获益。阿德勒的这本儿童教育书出版70多年来,在欧洲特别是在美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当今的中国,对于为人父母者或者教师,或者所有关心或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们,它也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本书的出版有益于从深层次提高我们对儿童教育的方法,培养更多有健全人格的人,更好地挽救问题儿童。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6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6

    面对现实,展望未来。尽管有诸多的压力,尽管有诸多的苦闷,生命的长河都是无止境的,用你的人生阅历,用你对人生的睿智感悟,来正确面对你处的任何一种困境。本书在于让人们认识抑郁和抑郁症的特质,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学会自我诊断,更重要的是掌握消除它的方法。
  • 探梦手记1:揭开我们梦里那些人生的真相

    探梦手记1:揭开我们梦里那些人生的真相

    梦境是一种真实。梦境的真实是基于我们潜意识层面的,是一种体验的真实,是一种内心世界的真实,存在于心灵世界,并且真正主宰着我们的生活。无法感知心灵世界的真实,我们就无法完整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人性,认识世界。
  • 心理健康七年级(下)

    心理健康七年级(下)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是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热门推荐
  • 探究式科普丛书-千里一线牵:通信

    探究式科普丛书-千里一线牵:通信

    本书是一本关于通信基础知识的读物,内容涉及日常生活中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很多通信领域。从战火连天的古代烽火、驿站到拥有近代通信手段的电报、电话,从古人的智慧创新——水上“漂流通信”,到现代有高科技含量的海底光缆通信,从以前奇货可居的“电蛐蛐”——传呼通信,到如今进入大众视野的移动通信,通信已发展成为以时代为特征的朝阳产业,是我们生活中一道无可比拟的亮丽风景。
  • 芝岩秀禅师语录

    芝岩秀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源计划之重生剑豪

    源计划之重生剑豪

    源计划重启,无意中被复活的亚索逃出实验室!对于失忆后的亚索该怎么面对未来?正义?邪恶?!我只知道心里的梦和手里的剑!
  • 年轻总裁毒爱唯美公主

    年轻总裁毒爱唯美公主

    他和她终于结婚了,可是他却弃她于不顾,倔强的她在当天下跪求他别走,他冷漠的看着她,甩开了她。身世之谜解开失忆公主回归复杀父母之仇,一切真相浮出水面……他抛下所以狼狈的跑到女主身边请求她原谅自己,女主伸出手抬起他的下巴,将小脸靠近他那漂亮的俊脸,粉唇勾起讽刺的小弧度,“本公主身边那么多优秀的男子,你,又算个什么东西?”
  • 刀子嘴与金凤凰

    刀子嘴与金凤凰

    作家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透视农村与城市的不同生存状况,反映农民争相“逃离”农村的艰难历程和命运。泼辣、大胆、直爽的胖大嫂,在贫困中挣扎了大半生,毅然走向城市。女儿在城市征途中,历经受骗、屈辱、含冤、隐忍、遭妒、情感折磨等,她凭聪明机智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女中豪杰,完成了整个家族“挺进”城市之役。同时亲朋好友及故乡也借光生辉。她是如何实现梦想?如何献计?如何处事?如何奋斗……为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即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如何做人。小说以浓郁的生活气息,丰厚的文化底蕴,老辣富有个性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女性与命运抗争的轨迹。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思想性和艺术性。
  • 傲天剑诀

    傲天剑诀

    大道不公,谁又能在天路上一路高歌?布置万年棋局,夺造化,噬天命,入轮回。九九轮回归一后,一剑傲天自成道!
  • 重生之毒医女帝

    重生之毒医女帝

    上官驰登基之日,一把匕首刺入她的心脏,一尸两命。在她耳边说着“朕怎么可能喜欢你这样诡计多端的女子,朕的皇后就该是碧儿那样温婉贤淑的。”上官驰那张狰狞脸便是云殃对这世界最后的印象。一朝醒来,云殃回到自己十岁这年。云殃势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拜师奇遇,一手毒术出神入化。偶遇神医美男,从此二人联手斗国师,斗渣男,各种斗。片段一:“云儿,你的毒药对我没用的。”美男一笑倾国倾城。“呸呸呸,谁是云儿啊。我是男的,男的!”“哦?既是如此不若跟为兄一同沐浴吧。”“唉,有话好好说,别动手动脚的。”片段二:“你,你说什么?”上官驰口吐鲜血,惊恐的瞪大了双眼。“下地府再好好想吧。”云殃双目赤红,如同修罗一般。
  • 我哥是大丧失

    我哥是大丧失

    这是一个眼镜娘在末世养着三口猪的感人故事。
  • 陆真传奇

    陆真传奇

    神魔大战数千年后,人类纷争四起。为了争霸天下,问鼎九州,各路豪强,纷纷组建势力,争夺神兵魔器,逐鹿天元大陆。魔族现,祸乱起,妖魔出。作为镇魂宗的陆真,于乱世中斩妖除魔,维护一方太平,同时又伙同志同道合兄弟与各大势力周旋的传奇历险故事!
  • 狂女欺大神

    狂女欺大神

    洪煌大地,神魔关系不和谐。上古玉帝预言,当洛河神书和十大神器重新出现之时,将有天地浩劫。他们因为一群僵尸相识,然后向携寻找神书中的救世主,且看他们如何翻云覆雨,找寻伟大的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