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孰能无过?”这是一句古话。每个人从出生到长大,直至死亡,有谁能够保证没有做过错事呢?犯了错误不要紧,关键在于你对待错误的态度。如果你真的有错,就应该接受别人的责备。承认“我错了”很有必要,因为人人都难免犯错,所以大多数人都能原谅别人的过失。不要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勇于承认错误,有助于自我完善。
自己有不对的地方就是不对,不要总怪别人,错就是错,为什么把责任推卸给别人呢?要大胆地承认错误,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吸取经验教训,这才是最重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曾在自己的办公室门口挂了一条醒目的标语:Buckets stop here!意思是问题到此为止,不再传给别人。如果每个人都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那么生活中将会少许多纷争。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在努力地辩解,一种人在不停地表现。在工作中要尽量地表现,少去辩解,要敢于负起责任。当出现问题时,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原因?当准备去请教你的上司时,先自问一下,有没有负担起自己的责任,是不是非进上司的门不可?总之,要时刻记得:如果你想管理别人,首先得学会勇于承担责任。
真诚地面对自己的过失,你就会发现很容易的一件事情,让自己搞得复杂了,到头来还要承受各种压力。人原本可以活得潇洒轻松,就看你能不能搬开压在心头的石头。不过,承认过失也有诀窍,就是不要让所有的错误都自己扛,这句话可以转移别人的注意力,淡化你的过失。
每个人都是会犯错误的,尤其是当一个人工作压力过重,精神不佳的时候,犯错误是很普遍的事情,如果你能够正确对待的话,不仅能提升个人形象,而且对今后的工作和交往都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明明是自己不小心摔了跤,还要怪路不平,并狠狠地跺上几脚,那样就很幼稚了,以后的人生路上将遭受更多的不顺利。
如果碰到任何事只一味责怪对方,那么你必定会活得很痛苦,因为你内心充满了攻击,充满了伤害,永远无法逃脱痛苦的深渊。如果能承认自己不对,痛苦就会减少。多说“我不对”“是我不好”“对不起”“我会好好反省”,这样就比较快乐。
人要怀有惭愧之心,惭愧心就是善心。我们的心每一天都在争执,之所以争执是因为受不了别人的委屈,总是觉得自己委屈,却从未想到是自己对不起别人。所以每个人最好每天反省一下:我今天有没有对不起别人,不管别人是否对不起我。而不是一天到晚追究别人的缺点,或是质问别人“你怎么这样对不起我”?
一个能“一日三省吾身”的人才是大人物。
沉默是最好的武器,愚蠢的人才用嘴去斗争
寺院里住着俩和尚。师兄博学多闻,师弟则生性鲁钝,而且瞎了一只眼睛。
一天,有个僧人要来寺院参访,师兄云游外出,师弟接待了他。
没想到,师弟在法战中居然获胜了。这是为什么?原来,师兄临走时告诉他:“如果有人来法战,你只要不说话,就一定能获胜!”于是,师弟便用此法与僧人斗法。
一开始,僧人竖起一指,师弟则竖起二指;僧人竖起三指,师弟则握紧拳头。僧人无话可说,低头认输,满脸都是敬佩的神色。
师兄回来,师弟告知法战之事:“一开始,他竖起一指,讽刺我只有一只眼睛;我竖起两指,说他有两只眼睛,实在幸运;他竟然举起三指,暗示我们两人加起来只有三只眼睛!”
师弟越说越气:“我实在忍无可忍,举起拳头正要揍他,他却莫名其妙地说:‘大师高明!’看他这样说,我也不好为难他,只好放他走了。”
师兄便去向那僧人讨教。僧人说:“我竖一指,是说‘大觉世尊,人天无二’;他竖两指,表示‘佛法二者,一体两面,是二而一’;我竖三指,表示‘佛法僧三宝,和合而住,缺一不可’;他捏起拳头,表示‘三者皆由一悟而得’。至此,我只好认输。”
师兄听罢,不禁哈哈大笑……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孤立的,都与这个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人的本性,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
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其背后那错综复杂的关系,与其说是与一人斗,不如说是与其背后的关系斗。斗争就需要武器,武器大家都喜欢厉害的,威武的,气派超酷的,就像打架斗殴一样,他拿把刀你就想拿把枪,他拿起枪你就想开个坦克。好大喜强几乎是所有人的嗜好。但我看来,这都不够境界,真正厉害的人不是言语上的气势,不是武力上的狠毒,而是于无声之处,以沉默杀人的智者。
愚蠢的人喜欢用嘴斗争,喜欢用自己过高的分贝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是恰恰相反,过高的声音只能证明其内心的软弱,而聪明的人一言不发,却威慑四方。你看,当一个执法者长时间沉默对视犯人时,犯人会把其所有的行为想几遍,想会如何处理他。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遇到被别人指指点点的各种评论,有的人喜欢你,可能对你美言甜语,有的人也许因为嫉妒你的能力而对你妄加评论。面对这些是是非非评论,你纵有千张嘴万条舌,又怎能敌得过众人“一传十,十传百”的流言蜚语?这时,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沉默,沉默胜过口若悬河的辩解!沉默,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世事有时就像一潭被搅浑的水,保持沉默就是等待是非沉淀的过程,否则,你会越搅越浑浊!面对是非纷争,你的言语要么是扬汤止沸,要么是火上浇油,而适当的沉默则会釜底抽薪!沉默是防卫的最好武器,所以,当武则天弥留之际,吩咐后人为她立无字之碑。是非功过,任人凭说!武则天用无字丰碑选择了死后的沉默。然而,这无字丰碑,这死后沉默,却让千秋万代更加敬佩她的伟大睿智。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里所说的“大音”即是“道”,指音乐的本源,是自然界存在的真正的音乐,而“希声”是说最完美的音乐是人们听不到的音乐自身;而所谓“大象”,是指形象本身,也即是“道”,而“大象无形”,就是说最大的形象是人们看不见形迹的“道”。既有大智若愚,便有大愚若智,这便是程度和境界的问题。
大智若愚的人有再多的聪明都不随便显摆,厚积薄发、宁静致远,注意自身修为,对很多事都有着大度开放的姿态,有着海纳百川的境界。
大智若愚,大智无语。
说话做事都要给自己留余地
禅宗的教学法,有时当头棒喝,有时反诘追问,有时有无不定,有时暗示含蓄。总之禅的教育,就是不说破。
良宽禅师毕生修行参禅,从未稍懈一天,当他老年时候,从家乡传来一个消息,说他的外甥不务正业,赌吃玩乐,快倾家荡产了。家乡父老希望这位禅师舅舅能大发慈悲,救救外甥,劝他回头是岸,重新做人。
良宽禅师终于为乡情所感,就不辞辛苦走了三天的路程,回到童年的家乡。禅师终于和多年没见过的外甥见面了。这位外甥非常高兴与他的和尚舅父相聚,并且特地留舅父过夜。
良宽禅师在俗家床上坐禅坐了一夜,次晨离去的时候,就对他的外甥说道:“我想我真是老了,两手直是发抖,可否请你帮忙把我草鞋带子系上?”
他的外甥非常高兴的助了他一臂之力。良宽禅师慈祥地说道:“谢谢你了,你看,人老的时候,就一天衰似一天。你要好好保重自己,趁年轻的时候,要把人做好,要把事业基础打好。”
禅师说完话后,掉头就走,对于外甥的任何非法行为,一句不提,但就从那天以后,他的外甥再也不花天酒地去浪荡了。
人们说话,根据语境和交际目的的需要,有时要一针见血,一语道破;有时,则需要引而不发,藏而不露,尽量不把话说破,将自己的意思留给听者去思考、领悟、寻味。不说破,于人于己都是一种交际技巧。
有一次,汉武帝对文武大臣说:“《相书》上说,鼻子下面的人中如果有一寸长,那人就会活到一百岁了。”东方朔听了,忍不住就噗嗤一笑,有官员向汉武帝反映说东方朔侮慢皇上。东方朔说:“彭祖寿高八百岁,如像你说的那样,他的人中会有八寸长,那他的脸就该有一丈多长了!”汉武帝听罢也禁不住大笑起来。风趣幽默耐人寻味的表达,既维护了汉武帝的尊严,也使他在笑声中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效果尤佳。
不说破,引而不发,能帮助人们将一些不好直说、不愿直说、不能直说的话间接地说出来,不能直说的话间接地说出来,让听话的一方在作出延伸或深入思考之后,领悟出说话人有意藏起来的那层意思。本来真理是简单的,说破了就一钱不值了,唯有“自得之”。
另外,社会交往中说话时还应给人留余地,不能把话说绝,把别人逼到死角去。比如有人要约你,你不想去,可以说“哎呀,真对不起,我周末有事”或“等以后有机会吧”,不要说“我不想去”或“不行”。你周末不一定有事,但是你留有余地的拒绝,撒个善意的谎言,可以让对方免于难堪,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否则,得罪了人,也害了自己。
给别人留余地的同时,也别忘给自己留余地。比如没把握的事情别轻易答应人家,可以说“我试试看吧”或“我尽量帮你”,不要说“包在我身上”、“一定能办妥”。这样一来,你如果尽力但是又没办好,
自己也有退路,毕竟你没向别人保证自己一定能成功。
不要背后说人是非,要说就说好话
天台宗的学者很早便开始坐禅。某天有四位学者,为了能专心打坐避免相互打扰,于是约定持不语戒七天。
第一天,他们都静默不语,所以打坐的效果非常好;但到了傍晚灯油燃尽眼看就要熄了,其中一人便说:“添些灯油吧!”
另一位听到后,马上纠正:“我们应该不发一言的!”
又一位接着说:“你们俩真笨,为什么要说话呢?”
最后一位沾沾自喜说:“只有我没讲话。”
闭口深藏舌,修身第一方。很多人在告诫他人或指正他人错误的同时,自己很可能也犯上了同样的错误。
毋道人之短,毋说己之长。是是非非在人们的口中流来转去,常常发生纠纷和误解,进而引起不必要的冲突,给自己增加烦恼,所以祸从口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社会交往中最要紧的就是把握自己说话的分寸和原则,要做好人,就要先学会说好话。
吃下不干净的东西会生病,说出的话如果不合情理又损人利己,同样会招来灾患害身体,其程度不亚于生病,媒体报道整天会有一些凶杀争吵,或伤或死,惨不忍睹,有许多都是因为言辞上不和而伤了和气,动起口角所引发的。
不要以为说过了就没事,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纵然华佗再世,也再难复原。《地藏经》中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位青年比丘,有一次看到另一位比丘跳过一条小溪,就笑他的姿态如猿猴一样,因此犯了恶语的罪,五百年后堕生为猿猴。
所以,我们平日里要口下留情,不要随随便便说人不好,无中生有。要说就要说好话、和气话,嘴巴甜一点,看到别人的优点,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当子孝妻贤和和睦睦、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时,你每天肯定睡觉都会笑着醒过来;当你坐在公车上,看到一个长者上来了,你马上给他让座,老者对你说声谢谢,你那天的情绪也会很欢畅;当你走进电梯里面,后面来了一个朋友,你马上问他上几楼?他一定会对你露出笑容。
古人云:“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我们所言虽不至此,但少说多做,可以帮助你避免许多的是非灾祸。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千万不要让它溜出口,守口如瓶点滴不露,才能成为真正处世有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