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46300000006

第6章 描述统计中国和印度税收收入

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其人口数量、经济规模、领土面积等因素具有很多的相似性,两国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而被列入了“金砖四国”之二,印度被誉为“世界办公室”,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但是,两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特别是税收制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本书比较研究的核心就在于,究竟什么样的税收制度安排更加适合于经济的增长,或者说,哪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大。对于了解过去和判断未来,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讨论这一问题之前,首先必须要知道的是,在这两个国家间是否存在税收收入、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有影响这一事实?因为如果存在这样事实,那么接着才可以探讨哪种制度、哪种结构更优的问题。

因此,税收收入增长、经济增长各是怎样的状况,税收收入增长和税制结构改变又是怎样的情形,究竟是否存在税收收入、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有影响这样的事实,就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按照顺序,一个一个地加以讨论。我们先来看两国间税收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的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将我们能够直观感受到的两国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客观地描述下来。一、中国和印度的名义税收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直观显示在这一节中,我们将用图来分别展示两个国家名义税收收入总量增长和名义GDP增长的现象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先给读者一个感性认识。

(一)中国的名义税收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关系

图2‐1直观地显示了自1950年以来中国税收收入总量的增长趋势。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财政年鉴》。

由图2‐1可以看出,1978-2008年间,税收收入总量逐年显着增长。人们可能关心的问题是税收的增长是否拖累了GDP增长?我们来看一下GDP的增长趋势。

从图2‐2中可以看出,1978-2008年GDP也是在逐年显着增长的。那么,会不会是税收收入总量的增长速度较快而GDP增长速度较慢呢?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与GDP的增长速度各是什么样的呢?图2‐3直观反映了自1978年以来的税收收入总量和GDP的名义增长率。

注:各年数值均为当年价格。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从图2‐3中可以看出,首先,中国在1997年之后,税收收入名义增长率是超过GDP名义增长率的;其次,二者的变化曲线竟然非常相似,也就是说,税收收入和GDP是在近似同步地增长或下降的,这就有可能隐含着税收收入增长与GDP增长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的事实。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财政年鉴》。

(二)印度的名义税收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关系

图2‐4直观地显示了自1950年以来印度税收收入总量的增长。可以看出,同中国的情况非常相似的是,1978年以前,税收收入总量相对而言非常少,甚至1950年到1965年的税收收入总量在图上都难以显示出来,自1978年起,印度税收收入总量开始逐年显着增长。下面看一下印度的GDP的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历年《印度财政年鉴》。

中可以看出,1978-2007年GDP也是在逐年显着增长的。那么在印度,会不会是税收收入总量的增长速度较快而GDP的增长速度较慢呢?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与GDP的增长速度又各是什么样的呢?图2‐6显示了自1978年以来的税收收入总量的和GDP的名义增长率。

资料来源:历年《印度统计年鉴》。

从图2‐6可以看到,印度在1978-2007年,税收收入总量的名义增长率和GDP的名义增长率相比时高时低,也就是说,在印度税收收入增长有时会出现超过GDP增长的现象,有时出现低于GDP增长的现象,不像在中国,自1997年之后税收收入增长率持续高于GDP增长率;二者的变化曲线倒是有些相似之处,但是不像在中国时那么一致(参见图2‐3),也就是说,有可能税收增长和GDP增长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不显着,也有可能是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滞后影响关系。

资料来源:历年《印度统计年鉴》和《印度财政年鉴》。

至少可以看出,在印度,税收收入增长和GDP增长之间的关系没有在中国显示出的那样显着。

说到税收收入增长超GDP增长,那么,税收收入总量和GDP总量的值是一个怎么样的关系?是否不仅仅是税收收入的增长率,税收收入总量也相对“过量”了呢?图2‐7显示了印度税收收入总量占GDP的比重。

以及占GDP的比重

资料来源:历年《印度统计年鉴》和《印度财政年鉴》。

从图2‐7中可以看出,1978-2007年,税收收入总量逐年显着增长,但是它占GDP的比重却基本稳定在大致15%‐19%,这也就是说,税收总量与GDP总量是基本一致地在增长的,并没有出现前者过分增长而后者增速明显减慢的情况。特别是近20年来,印度的宏观税负呈现出一个稳定的态势,稳定在15%‐19%。

二、对中印实际数据进行比较

在这一节里,我们以中国和印度的实际GDP和实际税收总量作为统计分析的基础数据,来反映各自国家中税收增长和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实际GDP和实际税收收入总量是名义数据以1990年的价格指数作为基期来计算得到的,时间跨度从1970年到2008年,共39个年度数据。这里为了便于对比中印两国的数据,都按照各个数据当年与美元的汇率,换算成美元计价。采用实际数据而非名义数据更加有效地剔出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参见图2‐8。

(一)两国实际GDP比较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印度统计年鉴》。

对比中国和印度实际GDP的数据,初始时点,1970年的中国实际GDP为911亿美元,印度实际GDP为1,379亿美元,印度经济总量是中国经济总量的1.51倍。中国从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然后经济开始快速增长,到1984年,中国实际GDP达到2441亿美元,印度实际GDP为2278亿美元,中国的经济总量首次超越印度。2001年,中国实际GDP是印度的2倍。2008年,中国实际GDP为23703亿美元,印度实际GDP为10008亿美元,中国实际GDP达到了印度的2.37倍。在这39年当中,中国实际GDP平均每年的增速为8.95%,而印度实际GDP平均每年的增速为5.35%,中国的年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印度3.6个百分点。参见图2‐9。

(二)两国实际税收收入总量比较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印度统计年鉴》。

对比中印两国实际税收收入总量的数据。初始时点,1970年的中国实际税收收入总量为114亿美元,印度实际税收收入总量为142亿美元,印度税收收入总量是中国的1.24倍。从上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在1984年以前,印度的实际税收收入一直高于中国。

1984年中国对税收制度进行了改革,1985年税收收入总量和1984年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1985年的623亿美元相对于1984年的314亿美元,税收收入总量增长了近1倍,从1985年,中国的税收收入总量开始超过了印度,但在1994年以前,两国的税收差距相差不大。

1994年,中国又一次改革了税制。改革初期,两国间税收收入总量差距并不是很大,1995年时,中国税收收入总量为689亿美元,印度为614亿美元;1996年时,中国税收收入总量为739亿美元,印度为658亿美元;1997年时,中国税收收入总量为875亿美元,而印度为678亿美元;特别是经历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后,到1998年,中国税收收入总量为1001亿美元,而印度为663亿美元,自此,两国的税收收入开始拉开巨大差距。2001年,中国的实际税收收入总量为1659亿美元,是印度的2倍(印度为808亿美元)。截至2008年,中国的实际税收收入总量为4275亿美元,印度的实际税收收入总量为1906亿美元,中国的实际税收收入总量达到了印度的2.24倍。在1970-2008年,中国的实际税收收入平均增速为10.01%,印度的实际税收收入平均增速为7.07%,中国增长速度高于印度近3个百分点。

(三)两国实际GDP增长率与实际税收收入增长率的关系

结合在统计分析两国实际数据时所得到的结果,本文发现,中国的实际税收收入平均增速高出GDP的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印度的实际税收收入平均增速高出GDP的平均增速1.7个百分点。虽然两国税收收入的平均增速都高于GDP的平均增速,但是印度的税收收入增速对比GDP增速显得相对更高。

同时,我们还发现,2001年,中国实际GDP是印度的2倍,而在这一年,中国的实际税收收入总量也是印度的2倍;并且,2008年,中国实际GDP是印度的2.37倍,而在这一年,中国的实际税收收入总量是印度的2.24倍,两个数字非常接近;还有,中国的年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印度3.6个百分点,而中国的年税收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印度2.9个百分点,这两个数字也非常接近。

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对实际数据的描述统计结论竟然与对名义数据的直观感受有着相同之处——至少在中国,税收收入总量和GDP总量是在基本同步地增长着的,当GDP是印度的2倍时,税收收入总量竟然也是印度的2倍;当GDP是印度的2.37倍时,税收收入总量竟然是印度的2.24倍。这就印证了在中国,税收收入总量和GDP之间可能存在比较密切的相互关系的猜想。

同时,中国的年GDP增长速度高于印度3.6个百分点,而年税收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印度2.9个百分点,这有可能昭示着这样的一个事实:在中国,税收收入的经济增长效应是好于印度的,当年税收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印度2.9个百分点时,GDP的增长速度就能高于对方3.6个百分点。(四)用统计分析比较两国的实际数据对于中印实际税收收入增长率与实际GDP增长率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计算两国增长率的最小值、最大值、均值以及方差考虑到1984年中国的税制改革,因此1985年税收出现了急速增长,税收增长率为一个奇异值,因此舍去。

从对GDP和税收收入实际增长率的统计分析来看,两国的税收收入增长率的方差大于GDP增长率的方差,说明税收收入增长率的波动性高于GDP增长率的波动性。同时,中国GDP和税收收入的实际增长率的均值都高于印度,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中国的经济活力强于印度。

中国实际GDP增长率的均值为9.01%,最高是1984年的15.17%,最低是1976年的‐1.60%,2000年以来中国实际GDP的增长率保持在了8%以上的高速度;中国实际税收收入增长率的均值为8.52%,最高是2007年的24.73%,最低是1990年的‐3.88%,2000年以来中国实际税收收入的增长率保持在了10%以上的高速度。从中国的GDP与税收收入的实际增长率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总体来说,GDP的实际增长率快于税收收入的实际增长率。但是2000年以来,税收收入的实际增长率高于GDP的实际增长率,税收负担在逐渐加大。

印度实际GDP增长率的均值为5.40%,最高是1988年的9.92%,最低是1979年的‐5.04%,2003年到2007年保持在8%的增长速率,而同期中国GDP实际增长率达到了10%以上;印度实际税收收入增长率的均值为7.23%,最高是1975年的23.09%,最低是1973年的‐2.77%,2003年到2007年税收收入的增长率保持在12%以上。从印度的GDP与税收收入的实际增长率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总体来说,税收收入的实际增长率快于GDP的实际增长率,印度的税收负担也在稳步增加。

那么,在寻找相互关系时,怎样用折线图更为清晰地讲述出中国实际GDP和实际税收收入、印度实际GDP和实际税收收入这四者在过去三十几年里的增长历程呢?

两国之间的税收收入与GDP的实际增长率的对比情况见。

注:由于实际值是按照各个数据当年与美元的汇率,换算成美元计价,因此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变动会影响税收收入与GDP的实际增长率。1985年到1986年、1989年到1994年间税收收入实际增长率出现负值就是因为汇率的剧烈变动。1985年时,官方牌价1美元兑换2.8元人民币,而1986年时1美元兑换3.7元人民币,1989年时变为1美元兑换4.7元人民币,1990年时为1美元兑换5.2元人民币,到1993-1994年,汇率急速变为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这就对税收收入的实际值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在对比实际数据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实际GDP和实际税收收入总量的增长趋势(比较黑实线和虚实线),在1984年之前,保持着惊人的一致;在1985年到1998年,竟然出现了GDP增长率与滞后1-2年的税收收入增长率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在1985年到1998年,今年的GDP的增长会与1年或者2年以后的税收收入的增长有一定的内在关系;然而在1998年以后,又似乎显示出税收收入的增长率与滞后1年的GDP增长率保持一致,也就是说,今年的税收收入的增长与在1年以后的GDP的增长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而比较虚点线和实点线,即印度的实际GDP和实际税收收入总量的增长趋势,我们会发现,GDP的增长趋势与滞后1年或者2年的税收收入增长趋势保持一致,也就是说,GDP的增长领先于税收收入总量的增长,当年的GDP的增长有可能与1年或者2年以后的税收收入的增长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这样的结论就很惊人了。

但是,通过统计、观察出来的结论毕竟并不准确,这些只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历史表象,而要想真正称之为结论,这些现象需要得到计量经济学上的更为精准的确认。这就是我们下一章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类推荐
  • 在日常小事中培养自己的经济头脑

    在日常小事中培养自己的经济头脑

    本书通过一些典型的整合,阐述了如何在日常小事中培养经济头脑,说明了只有善于观察和发现,才能培养出敏锐的经济头脑。
  • 微软的秘密

    微软的秘密

    本书以大量详实的材料为基础,对微软这个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作者将重点放在对微软内部运作机制和市场营销手段的分析上,为读者展示了每一个软件公司都想知道的秘密——软件开发和商业策略的之间的应该如可互动与协作,以赢得利润。专家评价“将成为计算机产业的标准参考书”。
  •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本书首先系统地介绍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内涵、历史和发展现状,并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时代背景出发,阐述了“两化融合”战略的提出,论述其内涵、特点、必要性和意义。然后,重点分析了“两化融合”发展的机制、国外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的经验、我国首批“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的发展经验,阐述了若干个企业“两化融合”实施的典型案例,并对宁波地区的“两化融合”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我们深入思考了推进我国“两化融合”,实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国家战略问题,重点探讨了“两化融合”实施体系、重点和难点,中国推进“两化融合”的政策建议。
  •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政府或有负债研究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政府或有负债研究

    本书对政府或有负债问题特别是政府或有负债的产生根源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将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与中国政府对国有企业、金融机构,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以及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所提供的隐性担保结合起来,分析了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或有负债的积累情况。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本书系统地研究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清晰地勾画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线索;第二部分,全面论述了构成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基本框架的五大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发展;第三部分,系统分析了提高发展对外开放水平和处理好对内经济关系的一系列问题。
热门推荐
  • 重生异界之我在陌世萌萌哒

    重生异界之我在陌世萌萌哒

    “雨成雪雪连霜霜覆绿枫枫面红透叶,叶遮美人娇脸……”杨素眯着眼睛看着他"这首宝塔诗,接下去吧!如果你能接下去,我就答应你了“”果真?“他笑的很诡异,杨素突然感到一阵没来由的寒冷,打了一个哆嗦”恩?果……真!“语气铿锵中带了些怀疑。”脸落雨花结成冰!“他上前抱住杨素,”接的还好么?“”不好……“声音远处传来,他一看怀中的人儿,却是个草人。”你逃不了的“他笑了笑,好像满不在乎的样子?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铁血刀魂

    铁血刀魂

    江湖黑暗势力崛起,魑魅魍魉横行,正气日渐衰微,一位孤胆英雄横空出世,掀起一场血雨腥风扑朔迷离的正邪恶战……
  • 终极系统之丧尸纬度

    终极系统之丧尸纬度

    大家也看到了,这本书看样子是没什么前途了,因为上学的事情耽误了很久。只能说句抱歉了,重头来过,稳扎稳打。
  • 当大神遇见大神

    当大神遇见大神

    薛梓绮在游戏里磨了一年半总算磨到了大神的档次了,难得怒火攻心想杀几次人,但怎么一个两个都有更大神的人在背后撑腰啊?!!还能不能好好打游戏了啊!!【顾漫大神的太经典了,我尽量让大家看到不一样的网游文,本文可能偏竞技】
  • 末日兑换之翼

    末日兑换之翼

    萧逸尘一名普通的初中生,在很幸运的捡到了λ-dream系统后平凡的人生不再平凡。在一个个位面穿梭,一种种神奇的能力。但是在邪恶盖亚意识的侵略下,众多位面崩毁,一个种族的灭亡不是末日,一个星球的灭亡不是末世,一个位面的灭亡算是灾难。但是所有位面的灭亡就是真正的末日。猪脚在变强,但是他的敌人也一样强大,各种能力惊现,史上第一大乱斗!
  • 清晨时分,空气和你

    清晨时分,空气和你

    “如果你想要她恢复原来的记忆的话,就让她多接触以前的事物,如果幸运的话,三天半月,一年半载就有可能恢复记忆,但如果不幸运的话……”“那就永远都不会想起来了。”苏琛铭说道。
  • 清河川

    清河川

    清河川的故事,得从女巫红裤子说起。二十里清河川,出名的人物不是镇长,不是书记,而是任家村的神婆红裤子。她除有一套伐神的本领,能为远远近近的乡党“指点迷津”外,更重要的是她还有一段风流韵事在清河川流传着,而且久经不衰……
  • 幕下云舒

    幕下云舒

    多年前,民间有歌谣:卞城寂杨扬天下,北燕茫上问青天。如今,天下统一,号幕,称幕王朝,相传,幕国开国之帝为一女皇,女皇的陵寝门前两个擎天之柱上刻画着——清风徐来,天下一幕!而百姓心中无冕之皇的幕王爷之墓便紧邻着女皇之陵···但在幕国边界之处,一座直冲云霄的顶峰初,名曰云巅,也屹立着不倒的无字碑,相传,此墓才是名扬天下的幕王爷之墓······我们是风格迥异的杀手,效忠于问茫!可爱的,傲娇的,美艳的,玩世不恭的···总有一款你喜欢的杀手类型,颠覆传统杀手样式,让我们可爱的杀手们带你笑傲江湖“嘿,小子,你敢接招吗”
  • 女仆萌妻:一吻定终身

    女仆萌妻:一吻定终身

    年少时的爱恋,经不住似水流年,。为了找回自由,陌大小姐踏上了,女仆之路。“六个月,我忍!”可是不料,陌大小姐还是踏上了婚礼的殿堂~【此书更新缓慢,客官若是喜欢,那么你收藏后慢慢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