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始森林,阳光明媚,鸟儿欢快地歌唱、辛勤地劳动。其中有一只寒号鸟,长着一身漂亮的羽毛,有一副嘹亮的歌喉,更是喜欢到处游荡,卖弄自己的羽毛和嗓子。看到别人辛勤地劳动,反而嘲笑不已。
好心的鸟儿提醒它说:“寒号鸟,快垒个窝吧,不然冬天来了怎么过呢?”
寒号鸟轻蔑地说:“冬天还早呢,着什么急呢?趁着今天的大好时光,快快乐乐地玩玩吧!”
就这样,日复一日,冬天眨眼就到来了。鸟儿们晚上都在自己暖和的窝里安详地休息,而寒号鸟却在夜间的寒风里冻得瑟瑟发抖,用颤抖的歌喉悔恨过去,哀叫未来:“抖落落,抖落落,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万物苏醒了。大地沐浴在阳光中,寒号鸟好不得意,完全忘记了昨天晚上的痛苦,又快乐地唱起歌来。
有鸟儿劝它:“快垒窝吧,不然晚上又要挨冻了。”
寒号鸟嘲笑地说:“你这个不会享受的家伙。”
晚上又来临了,寒号鸟又重复着昨天晚上一样的故事。就这样重复了几个晚上,大雪忽然降临,鸟儿们奇怪寒号鸟怎么不发出叫声了呢?太阳一出来,大家寻找一看,寒号鸟早已被冻死了。
《寒号鸟》虽是一则寓言,但它的确讲明了在人的一生中,“今天”是多么重要,是你最有权力发挥或挥霍的。总寄希望于明天的人,是一事无成的人。到了明天,后天也就成了明天。正如古代的《明日歌》所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你把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明天你又把事情推到后天,一而再,再而三,事情永远没个完。只有那些懂得如何利用“今天”的人,才会在“今天”创造的基础上,孕育出明天的希望。
时间包括三个部分,“过去”是已经逝去的时间;“未来”是尚未到来的时间;“现在”是现实的、存在的时间。应该说,“现在”这个部分的时间最宝贵、最重要。因为“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
“过去”是“现在”发展的基础,“现在”又是向“将来”发展的起点,如果把握不住现在,将来更无从谈起。谁放弃了现在,便为葬送将来开了先例。“现在”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最容易丧失,所以让人倍感它的可贵。俄国文学家赫尔岑认为,时间中没有过去和将来,只有现实的现在。一个现在过去了,另一个现在立即来到。
时间也可以说是许多个现在的整体集合。只有抓住了一个一个的现在,才可以累积成一天、一月、一年……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是成就万事的里程碑。人,只有抓住现在,才能有辉煌的过去和灿烂的未来。
拖延将给你带来致命的后果——由于没有来得及早一点看到一个消息,一位将军丢了自己的性命。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驻扎在特伦顿的雇佣军总指挥拉尔将军正在打牌时收到一份情报,情报的内容是说华盛顿的军队正在穿越德勒华,要向这里进攻。
但是,他没有认真看就随手把情报塞到口袋里,直到牌打完了才拿出来。结果,等他仓促地把队伍集合起来已为时过晚,部队已经全军覆没了。仅仅个把小时的耽搁使他丧失了尊严、自由和生命!
成功有一对相貌平平的双亲——守时与精确。每个人的成功故事都取决于某个关键时刻,在这个时刻一旦表现出犹豫不决或退缩不前,机遇瞬间就会失之交臂,再也不会重新出现。
拿破仑非常重视“黄金时间”,他知道,每场战役都有“关键时刻”,把握住这一时刻意味着战争的胜利,稍有拖延就会导致灾难性的结局。
据说,在滑铁卢那场拿破仑被击败的战役中,在那个性命攸关的上午,他自己和格鲁希就因为晚了5分钟而惨遭失败。布吕歇尔按时到达,而格鲁希只晚了一点点。就因为这关键的一小段时间,拿破仑被送到了圣赫勒拿岛上,从而使成千上万人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有一句俗语应被所有人铭记,那就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做的事情,往往永远都不会有时间去做。
与其费尽心思地把今天可以完成的任务拖到明天,还不如在今天就想办法把工作做完。而任务拖得越后就越难以完成,做事的态度也就越是勉强。在心情愉快或热情高涨时可以完成的工作,被推迟几天或几个星期后,就会变成苦不堪言的负担。在收到信件时没有马上回复,以后再拣起来回信就不那么容易了。
当机立断常常可以避免做事情的乏味和无趣。拖延则通常意味着逃避,其结果往往就是不了了之。做事情就像春天播种一样,如果没有及时地把种子播下去而误了农时,以后就没有合适播种的时间了。无论夏天浇水多么努力,也无法使春天被耽搁的庄稼获得好收成。某颗人造卫星的运转指令即使仅仅晚了一秒发出,它也会使整个卫星运行陷入混乱,后果不堪设想。
“没有任何一个时刻像现在这样重要,”爱尔兰女作家玛丽·埃奇沃斯说,“不仅如此,没有现在这一刻,任何时间都不会存在。如果一个人没有趁着热情高涨的时候采取果断的行动,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实现这些愿望的机会了。所有的希望都会被淹没在日常琐碎、忙碌的生活中,或者会在懒散、消沉中流逝。”
我们知道,火车司机的表稍微慢一点就会发生严重的撞车事件。曾经有一家在本行业遥遥领先、资金雄厚的公司破产了,就是因为代理机构在得到命令后没有把必要的资金及时转移过来。一个本可免死的人被处死了,仅仅因为赦免令晚到了五分钟。一个人停下来听了五分钟无关紧要的闲话,就会使他坐车或乘船旅行的计划因为晚了一分钟而泡汤。
许多在逆境中苦苦挣扎的人,仅仅是因为没有把握好人生中关键的五分钟。失败者的墓碑上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这样的警示:“太晚了!”而往往就在几分钟之间,胜利与溃败、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就会发生转换,其结局也会大相径庭。
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成功根本没有什么秘诀可言,如果真有的话,就是两个:第一个就是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第二就是当你想放弃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第一个秘诀——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成功贵在坚持
追求成功的过程往往充满了戏剧性,最初,人们总是能看到成功的曙光,但一到了关键时刻,就会有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困难来临,致使你丧失追求的信心。所以,渴望成功的人必须坚持。但很多人却往往坚持不了,与成功擦肩而过。
一切成功的起点都是因为有目标,但在将目标变为成功的过程中,坚忍的意志是最重要的个性特点。大凡成功者,他们都能够冷静地面对事业进展中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正是因为这一点,高逆商的人才能在逆境中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而低逆商者却缺乏这样的个性,他们总是欲望强烈,而意志脆弱。所以,遇到不利于自己的局势,就会听任脆弱的意志摆弄,直到他所追求的目标成为记忆中一个遥远的符号。
有一条规律是:世界上的江河都是朝着海洋的方向流去。财富也是这样,它也是朝着人们欲望的大海永不停歇地移动。而成功,也永远都是属于那些坚持到底、百折不挠、被打倒了还会再爬起来的人!
有人通过对一百名千万富翁的性格加以分析之后发现,大凡成功者都有这样的特点:他们都有很快做出决定的习惯,但要他们改变原来的主意却很困难,即使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也能坚持自己的决定,从不轻易放弃。而失败者正好相反。
克尔曾经是一名不错的新闻记者,他在一家知名报社当记者,但他觉得做记者体现不了他的人生价值,他需要一份更有挑战性的工作。于是,他选择了广告业。
他辞去现有的工作,在同事和朋友诧异的目光中,来到另外一家报社,当了一名广告业务员。他对自己很有信心,向经理提出不要薪水,只按自己的业绩抽取佣金。经理当然乐意答应他的要求。
他从经理手里要了一份客户名单,但这份名单比较奇怪,上面每一家企业都是很有实力的企业,但是在这以前,报社去的每一名广告业务员都无功而返。所有的同事都认为那些客户是不可能与他们合作的。
但克尔并不这样认为。每次当他去拜访这些客户前,克尔总是先把自己关在屋里,站在一个大镜子前面,把客户的名称和负责人的名字默念十遍,接着信心十足地说:“一个月之内,我们将有一笔大交易。”
他坚定的信心成为成功的催化剂。仅在第一天,就有3个所谓“不可能的”的客户和他签订了合同;到那个星期五,又有两个客户同意买他的广告;一个月后,名单上只有一个名字后面没有打上钩。
到第二个月,克尔在拜访新客户同时,每天早晨,只要拒绝买他广告的那名客户的商店一开门,他都进去请这名商人做广告,但是每一次这位商人都面无表情地说:“不!”可是每一次,当这位商人说“不”时,克尔都不放在心里,然后继续前去拜访,就像拜访新客户一样。
很快又一个月过去了,连续对克尔说了60天“不”的商人突然有了兴趣,与他交谈了几句:“你已经在我这里浪费了两个月的时间,事实上我什么也没有给你,我现在想知道的是,是什么让你坚持这样做。”
克尔说:“我当然不会故意到这里来浪费时间,我是到这里学习的,你就是我的老师,我从你这里学习如何在逆境中坚持,事实上我们都在坚持。”
那位商人点点头,对克尔的话深表赞同,他说:“其实我也不得不承认,我也一直在学习,你也是我的老师。我们都学会了如何坚持,对我来说,这比金钱更加宝贵,为了表示我的感激之情,我决定买你一个广告版面,这是我付给你的学费,而不是我放弃了坚持。”
在商人很有礼貌的“退让”下,名单上最后一个“钉子户”也被拔除了!
当他把打满钩的名单交回给经理时,经理顿时站了起来,向这位杰出的广告业务员表示敬意。他说:“以你的能力,不应该继续做一名业务员,所以,我将向社长提议,为你专门成立一个部门。”
第三个月的第一天,以克尔为经理的广告二部成立了,三十多名员工成为了克尔的下属。在这里,克尔找到了一个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全新空间。
克尔的坚持最终导致他取得了成功,也鲜明地证明了坚持就是逆商的精华所在。坚持表示你能坚守梦想和目标,专心致志并保持平衡的心态,直到做成想做的事,成为想成为的人。
当一个目标成为众人追逐的对象时,坚持到底的人往往会笑到最后。在人们的生活和事业中,往往因缺少这种精神而与成功擦肩而过。优秀的人总是坦然地面对一时的失利,然后一直坚持到胜利来临。
英国最伟大的首相之一本杰明·迪斯累里,就凭着坚定的意志力,让他的政治生涯达到了最高峰。
迪斯累里原本是一名作家,但并不十分成功,他出版的书籍超过一打以上,却没有一本能给大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接受失败,坚持成功的目标,在其他领域再接再厉。后来他进入政坛,下定决心要成为英国首相。
1837年,他在美德斯东当选为议员。在议会的第一场演说并不成功,他再度把这次打击当成挑战而坚持不懈。
1858年,他当选为英国下议院的主席,随后担任高等法院的首席法官。
1868年,他实现了既定的目标,成为英国的首相。
后来,虽然遇到可怕的阻力而辞职,但是他一点也不认为暂时打击就是失败,之后他东山再起,再度当选为首相,对英国的影响非常深远。
迪斯累里在情势最不利时,将坚定的意志力发挥到极点,支持自己度过暂时的危机,获得最后的胜利。在一场简短的演说中,对于他的成就,他一言以蔽之:“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目标。”
英国首相丘吉尔是一名非常有名的演讲家,他非常推崇面对逆境要坚持不懈的品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演讲是在一所大学的结业典礼上,那次演讲的全过程大概持续了20分钟,但是在那20分钟内,他只讲了两句话,而且都是相同的字眼: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这场演讲是世界演讲史上最为成功的经典之作。丘吉尔用他一生的成功经验告诉人们:成功根本没有什么秘诀可言,如果真是有的话,就是两个:第一个就是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第二就是当你想放弃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第一个秘诀——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人们经常在遇到困难时放弃努力,而未遭受挫折时则能坚持最初的目标,这都是由自身逆商的高低所决定的,只有在逆境中把握好对待逆境的态度,咬牙坚持到胜利的那一刻的人,才能最终到达成功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