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53700000047

第47章 政治军事篇(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国惨败告终。美国和苏联获取了德国的材料和科学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宇宙火箭和战略导弹,并在世界上长期居于领先地位。

半个多世纪以来,导弹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导弹的进攻能力、生存能力、突防能力和战备性能问题都得以解决,变得更为先进,威力也更大。

从推进方式上看,导弹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导弹的飞行主要靠航空发动机推进,它的形状与飞机相似,在机身的前部装满炸药,甚至可以安装核弹头,在制导系统的引导下向目标直接逼近。这种导弹叫“飞航导弹”,属于近中程导弹。

另一种在发射阶段主要靠火箭来推进,但在这之后,它就凭借着在发射阶段所获得的速度进行惯性飞行,在最后阶段由制导系统引导它向目标发动攻势,击中目标。这种导弹叫“弹道导弹”,属于远程导弹,人们通常称它为洲际导弹。

洲际导弹的由来

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苏联开始对洲际导弹(ICBMs)和中程导弹(IRBMs)进行研究。前者的射程大于5000英里,后者的射程则被限制在约l500英里的范围之内。二战中德国向英国发射的“V-2”型导弹就是中程导弹。

20世纪60年代制造的远程导弹命中率很高,而且飞得远,这是因为它们只需要少量燃料就可以升上天空,穿过大气层,直接向攻击目标飞去。其实,这些远程导弹在临近外太空的区域飞行时,几乎不用燃料。

远程导弹是一种弹道导弹,与制导导弹有很大区别,因为它奔向目标时是沿弹道弧线飞行的,和发射炮弹简直一模一样。人们设计这种导弹,显然是为运送核武器和核热能武器量身定做的。

1963年至1988年,美国空军将十多种洲际导弹和改进后的洲际导弹予以部署。由于同一种弹头可以在不同的导弹上装备,于是出现了导弹名称上的混乱。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和苏联通过不断研究,各自拥有l000多枚导弹,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运载工具(MIRVs)在两国的武器库中更是成倍增加。

1985年的一份军事估计资料指出,美国的洲际导弹共有2130个弹头,而苏联在自家的洲际导弹上则装备了6420个弹头。苏联作为世界的军事霸主,仅在洲际导弹方面的单项支出,就超过了美国在远程轰炸机编队和大规模潜艇导弹上的费用支出的总和。

1978年,苏联部署“SS-20”中程核导弹。据说,这种核导弹能够击中整个西欧范围内任何角落的强敌。美国与之展开军备竞赛,于1983~1984年先后部署了“潘兴之欧罗巴II”型中程弹道导弹和地面巡航导弹,这两种导弹都能准确地命中苏联境内的各种设施。

但是美国官方却认为,虽然这些“欧洲导弹”能达到威胁和控制他们的战略目标的效果,但是这对关于战略性武器控制的谈判,不会起丝毫的作用。“欧洲导弹”不过是一次远程核武器实力的亮相。虽然射程在1000~1500英里范围内的导弹算不上洲际导弹,但是它们都能准确命中苏联境内、从不列颠到西欧范围内的所有设施。

这样一来,苏联心目中的核平衡概念被打破。“潘兴II”和“SS-20”被称为中程弹道导弹,是和洲际导弹不同的。按照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签订的武器控制协议,苏联和美国首先将中程导弹予以销毁,紧接着又将一些洲际导弹予以销毁。

子母弹的由来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军队使用了大量子母弹,给伊拉克军队及平民造成了重大伤亡。时至今日,许多伊拉克老百姓提起子母弹的威力,还心有余悸。

炮弹最初主要由铁砂组成,一打一大片,但射程很短。后来,炮弹被改为实心生铁炸弹,杀伤力不强。1784年,一个名叫施拉普内尔的英国人发明了子母弹,这种炮弹里面装的炸药只是用来炸开弹壳,让弹壳内若干子弹以炮弹原来的速度继续向前飞,因此又叫“开花炮弹”。这种炮弹的杀伤力非常大。

子母弹第一次在战场上得到应用,是在1804年的阿姆斯特丹堡。但是因为子母弹在离开炮筒时要推出引信和爆炸时要点燃里面的炸药,所以预点火便遇到了困难。1852年,英国的博克塞上校改进了这种子母弹,他用铁片隔膜把炸药和引信跟弹头隔开,逐渐形成后来使用的炮弹,并于1864年开始投入使用。这种炮弹被称为“隔膜弹”。

到1819年时,英国军队使用的子母弹已达21种。

原子弹的由来

在目前,威力最大、杀伤力最强的武器莫过于原子弹了。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和波兰科学家居里夫人通过多次实验,发现有一些元素的原子核会发出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还会将部分能量释放出来。而且,它又会转变成具有另一种性质的新元素。

他们非常重视这种现象,把元素的这种性质称为“天然放射性”,将元素原子核的转变过程命名为“核衰变”。这样一来,人们对原子结构复杂性的认识得到加深,开始意识到在原子核内蕴藏的能量非常巨大。

1934年,居住在美国的费米通过实验,利用中子产生放射现象。他依据元素周期表的顺序,从氢开始,用中子依次轰击。当实验进行到第八号元素氟时,他终于发现了人工放射性。在以后的许多实验中,他又发现,在中子轰击铀时,会产生人们从来见不到的新元素。

没过多久,费米的助手在实验中发现,用中子对金属银进行轰击,放在银附近的铝可能会对银的放射性产生影响。费米提出把铝换成石蜡,重新进行实验。没想到,这样的实验进行下去,银的放射强度真的提高了100倍之多。这真是惊人的发现!

怎样解释这种奇异的现象呢?费米通过仔细思考,又查阅了大量资料,终于提出了慢中子效应理论:中子在含有大量氢的物质中通过时,和氢原子核——质子发生碰撞,速度就会变慢,更容易为银原子核所吸收,产生非常强大的人工放射性。

1938年秋天,科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发现,钡的原子量大约是铀的一半。这充分说明,在中子轰击下,铀原子核分裂成两半。哈思把他们的实验情况以书信的形式向好友梅特纳通报。梅特纳从数学方面进行分析,然后断定:每裂变一个原子,所放出的电子伏的能量会达到两亿之多。

裂变反应的发现使整个科学界震惊。裂变反应说明,铀分裂时可以放出两个中子,而这两个中子又会导致两个铀核分裂,这样就使一个铀核的裂变引起2、4、8、16……个铀核发生裂变。这就是科学上常见的连锁反应,它释放出的能量会达到无比巨大的程度。

这些科学研究,为原子弹的研制铺平了道路。

移居美国的匈牙利物理学家西拉德通过深入的思考,意识到如果对核裂变加以利用,就可以制成具有巨大破坏力的先进武器——原子弹。1939年7月,西拉德与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联名写信,向美国总统罗斯福阐述了研制原子弹的重要性。

1942年8月,美国为了本国的安全,制订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这一计划,包括下列三方面内容:生产钚,生产浓缩铀,研制炸弹。1942年至1945年,美国的科学家们在建立“曼哈顿工程区”的名义下,对原子弹进行研制。

最初的原子弹研发方案有两种。一种方案是用钚制造的核武器将被命名为“胖子”。该方案是在洛斯阿拉莫斯设计的,并于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的阿洛莫戈多进行了科学试验。这种武器利用了楔形高性能炸药的内爆,将钚的临界物质聚合起来,产生惊人的威力。

另一种设计方案,使用的化学元素是铀235。这种元素通过炸药使小块铀迅速燃烧,并使它沿着炮管向另一块铀移动,这种设计方案被称为“枪”或“小男孩”。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为了早日结束世界大战,把名为“小男孩”的铀弹和名为“胖子”的钚弹分别投到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使这两座城市遭到巨大的破坏,日本伤亡严重。从此以后,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起原子弹来。

1945年两次原子弹的投掷,是核武器在20世纪仅有的两次实际应用。苏联在获悉这个惊人的消息后,不甘心落在美国后面,也决定研制原子弹。1949年8月,苏联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核试验。这次试验被美国新闻界称为“Joe1”。这次试验的主角是一枚与“胖子”完全一样的原子弹。

1950年至2000年,英国、法国、中国、印度、以色列、巴基斯坦等国,先后各自开发出自己的原子弹。

氢弹的由来

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围绕着原子弹的开发,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1949年8月,苏联进行了核试验。美国总统得知这一情况,十分震惊,于是作出决定,立即研制“超级炸弹”。

美国人爱德华·特勒一直积极倡导研制氢弹,作为克敌制胜的法宝。他和他的助手乌拉姆在实验中得出结论,认为原子弹爆炸时最初以X射线的形式将大部分能量放射出来,所以应该对X射线的能量加以利用,赶在爆炸波炸开整个装置之前触发热核燃烧。

他们指出,如果用一层厚厚的泡沫塑料包在裂变材料和聚变材料的外面,当初级裂变装置启动后,发出的强X射线就会投射到泡沫塑料上,在一刹那汽化为等离子体,所产生的爆炸力非常强大,比高爆炸药还大几千倍,形成猛烈的内爆。

这个思路非常独特,不过还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没过多久,特勒又设计了一种更为复杂、效果更佳的方案:装置外面是一个放有铀238的筒,它能够使初级裂变产生的X射线向塑料层散射,塑料层则将更靠里的铀238反射层紧紧包住,最里面是包围钚棒的聚变材料。

当初级裂变开始后,X射线照射塑料层所导致的极强内爆,透过外层使钚棒受压缩而产生裂变。由此产生的快中子和已经聚变的快中子会进一步导致238层的裂变,这种方式完全可以使聚变进行到底。

1952年11月,在美国埃尼威托克岛,一枚重达65吨的热核装置——“麦克”爆炸了,产生的能量足有1040万吨TNT。但是,它还不能被用于空中运载和投放,因此算不得真正的氢弹。

1954年春天,第一颗大型氢弹在美国试爆,能量是1500万吨TNT。这颗氢弹不含液态氘(重氢)和氚(超重氢),而用固态氘化锂作为代替品,使自身的体积和重量大为减小。

其实,苏联也在进行氢弹的研究。1951年初,苏联就试验了聚变材料的核爆炸。1953年,含有氘化锂的氢弹又在苏联爆炸,重量可能是几十万吨TNT。他们的氢弹只有较少能量的原因,在于他们的氢弹没有加上铀238材料,以利用聚变产生的大量快中子产生裂变。

氢弹的诞生,使核打击的力量大大增强。

细菌武器的由来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一个理由,就是伊拉克拥有生化武器。细菌武器就是生化武器的一种,它由来已久。

据历史记载:1347年,围攻意大利热那亚要塞的鞑靼人,曾把自己部队中死于鼠疫的人的尸体投入要塞,从而把鼠疫传染给了敌方;1763年,英国进攻加拿大时,曾把带有天花病毒的衣物送给居住在当地的印第安人领袖,结果使天花恶疾在印第安人中广泛流行。这些带有病毒的物体都可以看做是细菌武器的雏形。

20世纪初,真正的细菌武器开始被应用到战场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间谍就用马鼻疽杆菌感染了协约国的4500头骡子。战争即将结束时,德国飞机在罗马尼亚上空投掷染有病菌的食物。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大量制造细菌武器,细菌武器研制者达6000人之多。臭名昭着的731部队就是日本一支研制细菌武器的重要部队。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也使用过细菌武器,对我抗日军民造成了极大伤害。美国侵略朝鲜时,在我国东北使用过细菌武器。

从目前的动态看,未来战争中细菌武器仍有被大量使用的可能。各国在研制细菌武器方面仍投入了较大的力量。

防毒面具的由来

防毒面具是战争的产物,是专门用来对付化学武器的。

在战争史上,人们起初使用的不过是一些冷兵器、普通管形火器而已,后来发展到使用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细菌武器等新式武器。这些新出现的武器杀伤力极大。

核武器、化学武器、细菌武器的使用,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谴责,可人们行军作战时,又不得不对它们加以防备。

1899年,在海牙国际和平会议上,有人提出,在军事冲突中应禁止使用毒气,应把化学武器列入非法武器之列。可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代表却把这个提议当成小题大做,加以否决。这在军事史上可以说是开了一个坏头。

仅仅过了16年,化学武器就真的在战场上使用了。1915年4月,伊伯尔战役在比利时打响了。德国军队对英法联军发起大规模进攻,首次使用化学武器,施放了18万公斤氯气。结果,协约国1.5万人中毒,5000人死亡,德军大获全胜。

几天后,以英法联军为首的协约国军队回到战场,继续战斗。官兵们为了对付毒气,用经过化学处理的棉布块儿捂住自己的嘴巴和鼻子。这样,最原始的防毒用具就诞生了。

后来,俄国着名的化学家捷林斯基为了寻找反毒气战的办法,亲自上前线调查研究。在战场上,他发现当氯气袭来时,凡是用军大衣蒙住头或把头塞进松软的土里的士兵都幸免于难。经过分析,他发现军大衣的呢毛和土壤颗粒有吸附有毒物质的作用,可以阻止毒气渗入。

根据这个原理,他进一步研究、实验,发现木炭既能吸附有毒物质,还能使空气畅通。于是,捷林斯基研制出防毒效能较高的活性炭。

1916年,第一张适合军队使用的防毒面具诞生了,经战场实地使用,防毒效果很好。仅在“一战”中,防毒面具就使10万俄军幸免于难。从此以后,各国争相仿制,使防毒面具成为士兵的常备用品。

这种防毒面具包括一个将面部牢牢罩住的面罩和一根与吊在胸前的滤毒罐连在一起的大管子。需要使用的时候,用管子的一头将鼻子紧紧夹住。滤毒罐里有很多木炭,毒气通过木炭时就被过滤掉了。

可是这种新式防御武器也有缺点:士兵们由于鼻子上夹着鼻夹,只能用嘴巴进行呼吸,这样一来,就很难匍匐前进。

到了“二战”时期,官兵们使用的防毒面具比以前要轻得多,戴起来也非常方便,戴上面具后的视野也更开阔、更清楚。这些防毒面具没有鼻夹和嘴巴呼吸器,人们不用再在呼吸方面受罪了。滤毒罐的皮带不是吊在脖子上,而是吊在肩上,以便士兵们在身体的一侧携带过滤装置。

同类推荐
  • 探索未知丛书-从小学科学02

    探索未知丛书-从小学科学02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地理世界、动物乐园、海洋与天空、化学天地、计算机王国、历史趣闻、美术沙龙、农业科学、少年楷模、物理城堡、艺术天地、音乐之声、幼儿教育、语文大观、植物之谜、走遍天下、祖国在我心中等书籍。
  • 植物(科学探究丛书)

    植物(科学探究丛书)

    本书主要讲述以下内容:千奇百怪的植物、植物的器官、认识植物现象、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 大视野知识文库(插图)大海之旅

    大视野知识文库(插图)大海之旅

    大视野知识文库包括:世界未解之谜、史前生命、浩渺的宇宙、人类的奥秘、走遍世界、奇妙的植物、奇妙的动物、华夏五千年、大海之旅、建筑奇观、消逝的文明、神奇的大自然、等书籍,历史、自然、宇宙等涵盖人文社科所有方面。
  • 探索未知-细说化学试验

    探索未知-细说化学试验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大视野知识文库(插图)消逝的文明

    大视野知识文库(插图)消逝的文明

    大视野知识文库包括:世界未解之谜、史前生命、浩渺的宇宙、人类的奥秘、走遍世界、奇妙的植物、奇妙的动物、华夏五千年、大海之旅、建筑奇观、消逝的文明、神奇的大自然、等书籍,历史、自然、宇宙等涵盖人文社科所有方面。
热门推荐
  • 等候下个花季

    等候下个花季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十七岁,他遇到了自己想要相守一辈子的人,而为了给她好的生活,努力奋斗,终有所成就。而此时,上帝却跟他开了个玩笑,她被怪病缠身,生命垂危,为救她,他经历了七重的孤独,即便永世不得轮回,即便伤痕累累,他也在所不惜。八十年的时光匆匆而去,岁月在他的脸上似乎并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可此时的他已然不是从前的他。而唯一不变的,是他的心……
  • 转机时刻(1970-1979)

    转机时刻(1970-1979)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1970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这一时间段内在我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文化大革命”的第五个年头,按毛泽东的估计,通过前几年的大乱应该达到“大治”以“圆满结束”这场革命。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林彪在设国家主席问题上挑起了事端。长达十几年的全国性的学大寨运动,并没有改变我国广大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反而使农村生产力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本书从史实出发,把中华民族在这个时期的发展转机展示在大家面前,让读者能够很好的了解历史,借鉴历史,以历史来规避自己的一言一行。
  • 魔法剑侠

    魔法剑侠

    但愿你喜欢的人也喜欢你。且看少年魔法纵横,行剑天下。
  • 重生之醒来后的努力

    重生之醒来后的努力

    穿到乱世被毒死的刘露雨,又回到了大学时代,哑父还在,刘露雨就想凭着自己的本领给父亲一个安宁的晚年,过着平淡却幸福的生活。可是总是事不遂人愿,从她考进帝都的那些天,生活就越来越偏离了她的规划。
  • 觉醒与堕落

    觉醒与堕落

    末日一直在持续,人类却生活在自身构建出的虚假安逸中。在名为庭院的城市中,人们过着安逸幸福的生活。一位厌倦日常的少年在那个夜晚,触碰到了一直隐藏在日常下的真相,邂逅了冰冷的银发少女,然后随着里世界慢慢展现在他的面前,他的力量渐渐觉醒·······牵你走向末日之座,为你戴上荆棘之冠,愿你握紧万权之柄,令你佩上诸世之恶。这是将希望隐藏在绝望中的故事!!!
  • 金科铭律:不可不知的18条管理定律

    金科铭律:不可不知的18条管理定律

    管理定律是对管理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的总结,明确地认识管理定律,是企业领导者进行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管理定律是人类在管理过程中获得的真理性认识,它能够留存至今,体现出了它的相对合理性。
  • 白喉全生集

    白喉全生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撼天情道

    撼天情道

    修仙的大道上,人们变得冷血无情。是否,悟道就需绝情?是否,实力就是断情?情有万种,情亲,友情,爱情。难道当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就会得到万众敬仰?
  • 剑出古墓

    剑出古墓

    屌丝林风‘执行任务’(其实是玩游戏)‘壮烈牺牲’,却不想穿越到了南宋宁宗年间,更没想到,南宋真的有郭靖、黄蓉、、、江湖争锋,正与邪耶?————名与利耶?————武与道耶?————
  • 宠妻至上

    宠妻至上

    如果上天允许,他会从她五岁一直宠她到一百零五岁。这样,她下辈子就会记得他的好,不会再如今生一样,晚了十年才来到他身边。爱情本就是霸道,毫无道理可循的。这是一个外表萝莉的娃和致力于宠坏萝莉的大叔的甜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