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57100000006

第6章 康熙年间大事难事(1)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在皇帝宝座上,可谓是大事不断,仿佛大事难事特别垂青于这位有着雄才大略的愈战愈勇的皇帝。康熙8岁登基,生母去世,16岁铲除专权的鳌拜集团,20岁开始平三藩之乱、历时八年才得以平定,接着又是收复台湾,驱走东北的沙俄侵略者。好不容易刚驱赶东北的沙俄侵略者,西北又有狼嚎叫着在一步一步逼近……

§§§第一节 平定三藩之乱

康熙除灭了鳌拜之后,内部侵夺皇权的势力终于消灭了,但大清国内存在着不安定因素。三藩就是构成了对皇权严重威胁,尾大不掉势力难以遏制。

所谓“三藩”,是指镇守福建的定南王耿精忠、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和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自清朝建立初期,他们都仗着拥有自己强大的武装力量各自割据称霸一方。

这三藩之中“功最高,兵最强”非平西王吴三桂莫属。吴三桂出身于辽东将门望族,其父吴襄自幼习武,善于骑射。吴襄耳闻目睹了明朝在天启二年(一六二二年)如何丢失广宁,辽东经略熊延弼如何被传首九边,辽东巡抚王化贞如何下狱而死。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年)正月,吴襄奉旨调进北京,娶了祖大寿的妹妹为妻。祖大寿是世居辽东的望族,吴襄成为祖大寿的妹夫,吴三桂成了祖大寿的外甥。祖、吴两家的联姻,使吴襄、吴三桂父子找到了坚强的靠山,也使祖氏家族的势力更加壮大。吴三桂在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等的教诲和影响下,即学文,又学武,不到二十岁就考中武举,从此跟随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最终为清廷埋葬南明政权与镇压农民军余部,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到朝廷的奖赏,并加封为亲王。康熙元年(一六二二年)辅政大臣加封吴三桂为亲王时还向礼部下了一道谕旨:

平西王吴三桂镇守秦、蜀,绥辑滇、黔,抚顺剿逆,茂著勋劳。伪永历朱由榔,以明室遗孽,煽集党羽,妄称尊号,窃据一隅,历年以来,屡烦王师征剿,疆圉弗宁。今王奉命统领满汉大兵,出边进讨,于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内进抵缅甸,擒伪永历及其眷属,又降伪巩昌王白文选,并伪官全军。此皆王殚忠奋力,运筹谋略,调动有方,遂使国威远播,逆孽荡平,功莫大焉。宜加殊礼,以示眷酬,著晋封亲王,应行事宜,尔部察例具奏。(《清圣祖实录》,卷六,二十二页。)

吴三桂平日里大量储备招兵买马,大量地储备将帅,在校场上操练士兵,使得麾下“四方精兵猛将,多归其部下”。他共拥有五十三佐领,计甲兵一万零六百人,其藩下丁口有五万三千之众。看着自己的军事量日益庞大,吴三桂的胆子也跟着壮了起来。飞扬跋扈地不听从朝廷的约束,所谓的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样给满清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三藩都在拼命地扩充自己的势力,各自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他们都是手握重兵之人,又扼守在各个要塞,万一他们有所行动,定会让朝廷措手不及。许旭在《闽中纪略》中记载:“时王府额兵有万余,而旗下蓄养甚众。府中男子年十四岁,悉给弓矢,督骑射,鸣剑之心,已非一日。”吴三桂之佐领吴国贵,“其所部将卒,正甲一名,副甲五六人不等,皆以年二十以外,四十五以内者充之。”这类由藩王直接掌握的军队,构成了藩王的核心力量。另外三藩还拥有庞大的绿旗兵和投诚兵。定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之信就各有绿旗兵六七千,而平西王吴三桂兵力更是雄厚,绿旗兵丁复屯数万之众。而且随着战事发展,兵员还在进一步的扩大中。三藩不仅拥有并操纵着军权,还具有管理地方的行政权。像吴三桂甚至还操纵着云贵地方官员的调动与升迁大权。在经济上,三藩也更是竭尽搜刮之能事,肆意豪夺。而且他们囤积粮草,养了这么多军士,所消耗的俸禄兵饷开支浩大,给清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上三藩借此横征暴敛,使得“村落凋零,民苗困惫。”三藩的倒行逆施,给大清王朝带来了许多不安定的因素。随着农民军余部与南明政权的覆灭,三藩与清廷的对抗性矛盾就日益凸显出来,一场内乱之战就不可避免要发生了。

康熙十二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上奏朝廷请求告老回到辽东老家颐养天年。但是请求讲他的儿子尚之继续留守在广东,这件事情便成了是否撤藩的导火索。在电视剧里,我们也可看到朝堂之上无不激烈讨论此事:

金銮殿上,康熙皇帝看着位列两班的文武官员,问到:“此次尚可喜上奏请求归老,但留其子继续镇守广东,各位爱卿对此事有何看法?”

“启奏皇上!臣以为,三藩势力日益扩大,其行径也愈发猖狂,若成大势,必将一发不可收拾!”

“皇上!老臣以为,三藩为我们大清基业的功臣,让他们继续镇守在各个要塞,以保我大清千秋万代!”

大臣们各抒己见,争论之声不绝于耳。

“各位爱卿说言,各有各的理,如若无其他事,先行退朝,待到明日再决议!”。

其实康熙皇帝目睹三藩日益形成的尾大不掉的气焰,鉴于历代藩镇势强力大引发的内乱而危及国家存亡的历史教训,他不得不对此引起高度警惕与重视。《清圣祖实录》中记载有他自己说过的话:“朕自少时,以三藩势焰日炽,不可不撤。……朕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会,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

朝廷一些官员也早就提出要削除三藩权力。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年)四月,据《清史稿》中记载,王熙就认为三藩势力的日益强盛,必将对清廷构成威胁,请求裁兵减饷。他特别指出:“宇内甫平定,而三藩各拥重兵,吴三桂尤强,擅署置吏,寖骄蹇,萌异志,子应熊以尚主,居京师,多聚奸人,散多钱交能四方。”此外,御史郝浴、杨素蕴、甘肃庆阳知府傅弘烈等人,也先后向朝廷密陈三藩尤其是吴三桂专擅不法的奏疏。只是因为清廷当时尚需利用三藩来维护辖区的统治秩序,且慑于三藩的气焰,竟将弹劾三藩的官吏一一治以重罚。直到四辅臣执政时期,才逐步削弱三藩职权。

康熙皇帝亲政后,他认为“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利”,所以为了牵制三藩的势力,决定下令撤掉“三藩”。

康熙十二年的十一月,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发生了叛乱。在第二年派兵攻打了湖南,使得湖南的常德、长沙、岳州、澧州、衡州等地被攻陷。并且四处派人去散布檄文,煽动其他地方官员。广西将军孙延龄、四川巡抚罗森等纷纷经受不住煽风点火,表示自己要背叛清廷,自己起义。最后镇守在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也叛变了。

在短短几个月之间,云南,贵州,湖南,福建,四川,广西等六个大省,一一沦陷。吴三桂率领的队伍,攻占了六省后,山西提督王辅臣和仍然镇守在广东的尚之信也按耐不住了,也表示要加入到吴三桂为首的反清队伍中,战乱从原先的六省又扩大到了陕西,广东,江西,陕西和甘肃等省份。

叛乱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京城,这让康熙皇帝措手不及,他万万没有料想到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局面。当时年纪尚轻的康熙皇帝,临危不乱,更加坚定了要撤销“三藩”。但他意识到,以目前的形势要撤销“三藩”,必须让镇守在广东的尚之信和镇守在福建的耿精忠调转枪头来协助自己。

康熙皇帝一个人在御书房微微地蹙着眉头,苦思冥想。若要其他两藩协助自己一齐打击吴三桂,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保留自己的藩地与爵位。他即刻下旨停止撤销尚、耿二藩,这样就把主要的矛头就对准了吴三桂。那些被八旗兵所攻破的城池,百姓生灵涂炭,康熙皇帝意识到残害百姓、掳掠妇女这样败坏了军纪的部队将大失民心。所以他召集了众将士,重申了部队严明的纪律并且下令将已经掳掠来的妇女放回家中,与自己的丈夫团聚。

康熙十五年十月,镇守在福建的耿精忠最终还是抵不过清军的攻击,被迫投降,次年尚之信也投降。广东、福建和江西三省在他们的投降后都先后收复。康熙十七年八月,吴三桂去世,他的那些老部下把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扶上了平西王的位置,退居到了云贵边界。在此之后,朝廷派出的清军先后收复了湖南、广西和四川等省,好一直到康熙十八年,清军终于攻破了昆明,吴世璠自杀,云南贵州也因此收复。

三藩之乱历时八年,终于得以平息,年轻的康熙皇帝又一次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第二节 收复台湾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初年,顺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十二月,郑成功率军攻占台湾,结束了荷兰侵略者在台湾三十八年的统治。台湾为郑氏所据有。郑氏政权将台湾作为根据地,再加上金门、厦门两岛为要塞,继续与清廷对抗,使清政府在东南沿海地区极不稳定。台湾问题亦成了康熙的一块极大的心病。

为了收复台湾,从康熙元年(一六六二年)到康熙二十年(一六八一年),清廷对郑氏,以抚为主,双方先后有12次的谈判。康熙初年,朝廷派出官员同郑经代表会谈,谋求统一。但郑经提出:照朝鲜例,不剃发,称臣纳贡(江日升《台湾外纪》卷六),谈判不成。由于清政府缺乏坚强的军事实力,郑氏没有诚意,结果失败。在此期间,清政府曾经采用经济封锁手段,促其归附,也未能如愿。

康熙二年(一六六三年)发动军事攻势,攻占金门、厦门。郑经往铜山。康熙三年(1664四),清军攻铜山。郑经不敌,退到台湾。

康熙五年(一六六六年)四月,清廷又以武力首次进攻台岛。施琅率水师自铜山出发,不料至清水洋面时遇上了台风,众多船只倾覆,只好调棹退回,以天时不利告终。 此次攻台官兵,都是招降来的郑氏旧部,今半途收军,清廷怀疑他们顾念旧性,不愿致死效命,更担心他们与台湾暗通,后患无穷。于是中止了进攻台湾的计划,施琅等郑氏投降将领或调往内地,或划入八旗。

康熙作出重大让步:台湾回归后仍由郑氏管理,郑氏坚持独立为国,谈判破裂

康熙帝继续作和平统一台湾的努力。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年)初夏,福建总兵孔元章渡海到台湾,向郑经提出,只要能接受招抚,纳款称臣,朝廷即行开放粤闽浙沿海,与台湾通商,供给所需各物。此前,清廷对台湾实行海上封锁,使台湾货运不通,经济萧条。但这次,郑经以“和议之策不可久,先王之志不可坠”为理由,更果断地提出台湾独立主张:“台湾远在海外……除非如先前所议,许照朝鲜例,以外国之礼见待,互市通好,各不相犯。”福建总兵孔元章肯定不能答应郑经的无理要求,只得无果而返。康熙答复亦相当明确:“若郑经留恋台湾,不思抛弃,亦可任从其便。至于比朝鲜不剃发,愿进贡投诚之说,不便允从。”

两年后,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年)六月,此时康熙皇帝已清除了权臣鳌拜,亲自主持朝政,不再有捉肘之忧。康熙遂令刑部尚书明珠和兵部侍郎蔡毓荣前往福建泉州与福建军政长官会商招抚郑经办法。在分管兵部的东阁大学士(宰相)潘湖叟黄锡衮的支持下,加上分管兵部的内阁大臣潘湖叟黄锡衮的妹夫施琅的真知灼见,打动了朝中大臣。明珠等人如此磋商后,奏请朝廷,拟派善以辞令的兴化知府慕天颜出使台湾,并请求康熙帝颁发诏书。康熙帝欣然准允,给郑经御书诏书,这是以往历次招抚中所没有的,足见康熙对和平统一台湾的重视程度。

明珠持皇帝诏书到台湾,同郑经谈判,不想,郑经不接诏书,只派官员谈判。清朝要求郑经:剃发归命,自当藩封,永为柱石。郑经仍坚持以前主张。明珠见郑经没有诚意,中止谈判,回到北京。

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年)七月初,慕天颜又肩负起此重要使命,这次他不仅携皇帝诏书,还带了明珠给郑经的信件来到台湾安平镇王城,郑经表面上很客气,以礼接见,但当慕天颜让他接诏书时,他以“今日台湾,于版图之外另辟乾坤,并非清廷臣下”为由拒绝接诏。而对于明珠的信,郑经接受了,当场开拆阅览。

明珠在信中转达了康熙皇帝的良苦用心,悉心开导郑经:

阁下浮沉海外,聊且一时,不令有识之士为惋惜耶?圣天子恻然,念海滨之民漂流海屿,近者十余年,远者二十余载,骨肉多残,生死茫然,均在覆载之中,孰非光复之责?闽之黄童白叟,大都阁下桑梓之父老子弟,而忍其长期相离散耶?切盼闽下诚能幡然归命,使海隅变乐土,流离复其故乡……

郑经读完明珠信说:“两岸息兵已有三四载,长此下去,相得益彰,何必深求相逼?”

慕天颜规劝道:“朝廷频频招抚,为求海内外一统,两相化干戈为玉帛,使天下炎 黄子孙共享安宁。阁下削发归顺后,自当封藩,为国柱石,但勿以为朝廷少楼船兵甲。”

郑经根本听不进任何建议回敬慕天颜道:“本王岂不能战?因念及生灵涂炭,故远居海上,前后招抚,只差‘削发’两字,先王遗志,不可更改。”

历经十余天谈判,未有进展,双方商定,台湾派人去福建,与明珠直接会谈。郑经于是指派刑官柯平,礼官叶亨,随慕天颜同去泉州。临行时还郑重交代说:“务必坚守按朝鲜例,不登岸,不削发。”

明珠将台湾来使的要求奏请康熙定夺。康熙从两岸统一大业出发,亦作了坚持原则前提下的重大让步,诏示明珠云:“援朝鲜例入员,不剃发登岸,不便允从。朝鲜原属 外国,郑经及台湾军民乃中国之人,台湾系中国之地,如不行削发登岸,归顺何以为据?郑经若留恋台湾,遵制削发,受朝廷封赏,早可任从其便,由其居住台湾,管理台湾之地。”

对于康熙帝的诏示,柯平与叶亨不敢擅作答复,遂与慕天颜一起回台湾禀报郑经,慕天颜转达了康熙的旨意,强调说:“阁下遁迹荒居,决不可与外国相比。”

可郑经强词夺理,俱不听从。慕天颜回大陆时,郑经还托其带信给明珠,强硬地拒绝了康熙帝所作的让步。

就当时的实力而论,清政府是占有绝对优势的,但为了避免同室操戈,民命相残,康熙帝耐心地多次主动派员去台作招抚的谈判。每次都是因为郑经的反对,致使和谈一次又一次地宣告破裂。即使在郑经趁“三藩之乱”与吴三桂、耿精忠联络,反攻福建,占领厦门、漳州、泉州、潮州、惠州之际,康熙仍不改招抚初衷,只是将郑军逐回台湾。

三藩之乱期间,郑经支持福建的耿精忠叛清,并趁乱进攻大陆。

吴三桂叛乱后,亦派使者去台湾,约郑经出动水师直取金陵,或北攻天津,以威胁清王朝;耿精忠也遣说客入台,要郑经发兵响应。郑经认定这是不可错过的反攻大陆的大好时机,于是,在康熙十三年(一六七四年)初春,亲率大将冯锡范等渡海西征,既不攻金陵,也不打天津,而是打回反清复明的起兵之地福建。其时,耿精忠正在闽北与清军摆开战场撕杀,郑经乘虚而入,就这样,占领了漳州、泉州、厦门、兴化等地。耿精忠以为郑经夺了自己的地盘,屡次交涉要求归还,郑经不从,双方于是反目成仇。

耿精忠前有清军进攻,后方又为郑经所占,进退无路。次年秋,清廷康亲王杰书带领大批援军赶到,耿精忠在走投无路之下,重又投降了清廷。康熙帝令他与杰书合兵一处,驱逐郑经,立功赎罪。郑经终因寡不敌众,节节败退,所占之地悉数丢失,只得退守厦门、金门两处。

同类推荐
  • 乾坤破戒

    乾坤破戒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饮酒,五不两舌,六不恶口,七不妄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此佛门十戒也!……然而,大唐王朝在一片歌舞升平中早已危机四伏,外戚当权、美人误国、宦官干政、藩镇割据,这看似繁华的背后却在酝酿着一场血雨腥风的沧桑突变。人世风云变换,佛门岂得清净?身世之谜,王权斗争,乱世风雨,儿女之情,看唐朝小和尚如何让江山皈依、乾坤破戒!
  • 汉书

    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
  • 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皇后,用智慧改写着自己和家族的命运,也改写着封建王朝的命运。如果说,《甄嬛传》是一个女人的一场精彩,那么,这里就是一堆女人的一堆精彩!皇后作为寄生于封建统治权力的顶峰——皇帝周围的一个群体,她们对封建政治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不了解皇后,也就不大可能全面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
  • 奋斗在盛唐

    奋斗在盛唐

    永昌二年,洛阳城中,牡丹花开时节动京城。日月当空,篡唐改周,武曌欲与天公试比高。来俊臣、索元礼,酷吏恶行满朝野。魏元忠、苏良嗣,老臣忠骨碧青天。狄仁杰、娄师德,名臣良将治天下。太平公主,美人如玉,艳比花娇。上官婉儿,顾目盼兮,指点江山。这一年,远在长安数千里之外的泉州城中,家道中落的崔耕从一场荒唐大梦中醒来……
  • 大明帝国的黄昏

    大明帝国的黄昏

    明朝开始衰败从万历皇帝始,以崇祯皇帝终,又以南明四帝为余音。在近八十年的黄昏期里,明帝国像是一个被砍掉了脑袋的巨人一样,疯狂地向悬崖边冲去。如果在帝国的黄昏期,有人,哪怕只有一个做对了那么一件事并且取得了成效,明帝国肯定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历史也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我们除了扼腕叹息,更多的是对“事在人为”老话的一再咀嚼!想要知道明帝国是如何“发疯”的,是如何走向悬崖、走上不归路的,大明帝国的黄昏期是如何度过的,本书将带您解读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
热门推荐
  • 圣女之路

    圣女之路

    “我啊,曾经是个男生哦。”变身也就算了,还主动曝光?什么,你还要成为圣女?……本书扯淡,望君莫笑。……所谓梦想,至死不休!
  • 龙魂至尊

    龙魂至尊

    陈昊因为撞破主人小妾和恶奴私通,被他们诬陷,却偶然得到赤炎神君的功法之灵,开启了丹田,从此一飞冲天!
  • 网游之勇者为王

    网游之勇者为王

    一个普通学生,意外踏上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除了坚持,再无其他。。。
  • 小心眼大智慧

    小心眼大智慧

    本书共九章,内容包括:成大事者先做好小事,低调沉稳、进退自如,于无声处响惊雷,小心处事、冷眼看人,注重现实、脚踏实地等。
  • 首席的天价前妻

    首席的天价前妻

    “房子被抵押给债主了……”“现在债主来收房了……”“那债主居然是萧宸……”“芊芊啊,你到底怎么得罪萧宸了,让他居然狠的下心来,对咱们家赶尽杀绝……”三年前她新婚初夜,他弃她而去,娇妻变前妻。三年后,她翩然归来,绝世风华,就是要他爱的痛不欲生!
  • 心灵疗愈的力量:唤回真爱的冥想练习

    心灵疗愈的力量:唤回真爱的冥想练习

    烦恼、困扰皆是身心能量阻塞造成的。当你开始运用“心理时间”,并透过简单易行的冥想练习,就能轻松化解内在的痛苦情绪,改变糟糕的人际关系,疗愈身体的病痛。书里的文字具有极大的心灵能量,能够启动每个人的“自我疗愈力”,当我们跟随内心指引找到方向,生命将因此改变。
  • 至尊魔竞

    至尊魔竞

    才华横溢的足球天才牧风重生到西幻大陆,在这里,有着一种神秘且让全大陆痴迷疯狂的竞技活动-魔竞当牧风开始参与这个和足球比赛同个模子刻出来的竞技活动之后,西幻大陆的人们才不幸地发现,这个锤子简直是魔竞界的Bug加作弊器....身材火爆的美艳老师,长腿的绝色美眉,冷艳的学生妹,敖娇的公主,阴险的球队教练,厚黑的集团BOSS,球王级的对手,都素浮云,没有牛13,只有装13
  • 清穿这一家子之福晋不好惹

    清穿这一家子之福晋不好惹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女青年,一不小心竟然成了康熙宠妃的表妹,而且还即将成为康熙的堂弟媳!他是清朝皇帝的堂弟,身得爵位生性风流,常驻烟花酒香之地,不可一世。新婚第一天,他让她当众出尽洋相,自此她就跟他势不两立。新婚第二天,他便领着一棒子狐朋狗友上了青楼。好!爹不亲没娘爱她不在乎!嫡福晋处处与她作对她忍!自己的老公摆明了冷落自己这个刚进门的侧福晋她也忍!忍字头上一把刀,把老娘逼急了有你好看!
  • 红火与悲凉

    红火与悲凉

    本书为中国第一代文学编辑中的精英立传,主要内容分为《萧也牧悲剧实录》、《江晓天的编辑生涯》、《〈红旗飘飘〉的创刊与停刊》、《〈红日〉是这样喷薄而出》。主要记叙了萧也牧、江晓天在新中国编辑出版史上留下的光辉业绩,同时记录下以他们为首的文学编辑室编辑出版《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三红一创”)等优秀长篇小说的过程以及《红旗飘飘》丛刊的创刊与停刊经过。作者掌握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揭开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件真相,写出了新中国第一代文学编辑充满理想和坎坷的人生,反映了他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可贵的敬业精神。
  • 馈赠青春

    馈赠青春

    我曾经总是那种杞人忧天的孩子在家里我叛逆不羁,在学校我无助孤独正因为我与这个世界不合拍,我才会藐视权威。或许曾经的经历深深的伤害了我的灵魂,使我几近地狱的边缘。而你却在这个时刻站了出来救了我一命。我对此非常感谢,并决定给予你我最好的馈赠。馈赠你,也馈赠我那残缺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