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76300000007

第7章 医药学家(7)

1885年7月6日,九岁法国小孩梅斯特被狂犬咬伤14处,医生诊断后宣布他生存无望。然而,巴斯德每天给他注射一支狂犬病疫苗,两周后,小孩竟转危为安。巴斯德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能从狂犬病中挽救人的生命的第一人。

巴斯德像神医一样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无限崇敬。他的70寿辰成了法国人民的节日。1892年,巴黎大学为巴斯德举行盛大的庆祝70寿辰的集会,并向巴斯德颁发了一枚奖章。来自各国的著名科学家向这位不屈不挠追求真理的人致以衷心的祝愿。

“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是第一位将传染病与微生物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人,这一重大贡献,使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找到了正确方向,也为随后对传染病的控制提供了可能,为纪念他的伟大贡献,以他名字命名的“巴斯德研究院”迄今仍是闻名世界的医学微生物学研究中心。巴斯德开创了人类防治传染病的新时代。

成功,贵在坚持。巴斯德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在多个不同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科学成果。但在他看来,自己达到目标的唯一奥秘就是坚持。正是有了坚持不懈的精神,巴斯德从一名医学的门外汉变成了细菌致病理论和免疫学的奠基者,并最终引起了医学的重大变革。

“防腐外科之父”李斯特

自古以来,外科手术中的感染问题一直困扰着外科大夫。虽然匈牙利医生塞麦尔维斯早在1861年就发表论文,一清二楚地表明了灭菌法在产科和外科中的优越性,但人类真正认识到化脓性感染是细菌入侵的结果,是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证明的。此后,英国著名外科医生李斯特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整个医学界都认识到了在医疗中使用灭菌法的重要性。

约瑟夫·李斯特是发明和推广外科防腐技术的外科专家于1827年生于英国尤普顿。他是伦敦大学学院的优等生,于1852年在该院获得医学学士学位。1861年他成为格拉斯哥皇家医院的外科医生,一直干了8年。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发明了外科防腐技术。

在格拉斯哥皇家医院,李斯特主持新外区病房工作。当时欧洲的医学是很落后的,特别是外科,病人手术后多数死于伤口感染化脓。李斯特曾经做过一个统计,他的病人有45%死于手术后,其他外科医生做的手术,病人的死亡率达80%。可是伤口化脓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当时人们对这些还都不了解。李斯特十分关心这个问题,日夜思索着它的原因,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完满的答案。

正在这时候,巴斯德发表了关于有机液体腐败和发酵的研究成果,证明有机液体的腐败和发酵是由于微生物引起的。巴斯德指出的微生物——细菌是腐败的真正原因的学说,给予李斯特极大的启发,他想到病人伤口化脓可能也是细菌引起的一种现象。正是这个启示,使他顺藤摸瓜,很快弄清了病菌是从哪儿来的。

一个初夏的早晨,李斯特照例去查看病房,他发现在阳光映照下,有无数灰尘在飞舞。他突然醒悟了:伤口接触到这么多灰尘,灰尘里不就夹杂着细菌吗?另外接触伤口的绷带、棉花、手术刀和手不都沾有细菌吗?于是,在巴斯德的启示下,他找到了伤口化脓的原因。他又从巴斯德的高温消毒杀菌的办法中得到启示,要设法找到一种能消毒、防腐的东西。

有一天傍晚,李斯特来到爱丁堡市郊外散步。走着走着,突然,他被眼前一个奇特的现象吸引住了:这里林间小道旁的一条满是污水的水沟,沟里长着许多青翠碧绿的水草和浮萍。那污水色腻却显得清亮,也没有任何异样的臭味。

“为什么在这条充满着各种细菌的污水沟里,能长出如此鲜艳翠绿的水草浮萍而不腐烂呢?这污水里到底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物质呢?”这一系列问题犹若闪电在李斯特脑海中掠过。“对,这其中必然有秘密!”他自言自语道。此时,他显得异常兴奋,这一奇特现象似乎是对他攻克化脓性感染的一种启迪。

为了弄清这污水中的奥秘,李斯特立即着手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结果发现,这污水是从附近一家专门提炼煤焦油的化工厂里排放出来的,他将此污水进行化验分析,发现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石炭酸。石炭酸又名苯酚,是一种无色或白色的晶体,有毒,并有特殊的气味,能溶于水。由于那家化工厂里堆放着大量石炭酸,经日晒雨淋,石炭酸溶入污水中一起排到厂外,流入郊外那条污水沟中。因为石炭酸有很强的杀菌作用,便将污水中的许多细菌杀灭,从而有利于水中植物的生长。这一发现令李斯特欣喜若狂,马上着手进行石炭酸溶液的试验。

1865年,李斯特首先用石炭酸溶液为一名开放性骨折病人的创口表面消毒,手术效果非常满意。在这以后,李斯特又大胆地用这种消毒技术进行了许多手术,并用石炭酸溶液来清洗手术器械,或用石炭酸浸泡过的纱布绷带包扎病人的伤口,结果病人化脓现象显著地减少,由过去的45%降到15%,死亡率大大下降。

李斯特第一篇杰出的灭菌学论文发表于1867年。可惜他的观点并未立刻被人们所接受。1869年他被任命为爱丁堡大学临床外科学教授。在任职的7年期间里,他名扬四海。1875年他到法国观光,宣讲他的思想方法,翌年他在美国做了一次类似的旅行,但是尚未能说服大多数听众。

1877年李斯特被任命为伦敦皇家学院临床外科教授,一任就是15年之久。他在伦敦做的灭菌外科演示实验,引起了医学界的浓厚兴趣,接受他的思想的人在不断增多。到李斯特享尽天年之时,他的石炭酸溶液消毒防腐方法,得到了各国医生的肯定和接受,人们誉称李斯特是“防腐外科之父”。直至今天,石炭酸还在医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打开成功的大门,往往需要许多把钥匙,而善于接受别人的启示,是一个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品格。历史上许多重大科学发现,都有启示的一份功劳。李斯特发明化学防腐方法就是和他善于观察,乐于从别人或者别的学科中得到启示密切相关的。

“瘟疫克星”科赫

众所周知,传染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从古至今,鼠疫、伤寒、霍乱、肺结核等许多可怕的病魔夺去了人类无数的生命。人类要战胜这些凶恶的疾病,首先要弄清楚致病的原因。第一个发现传染病是由病原细菌感染造成的人是德国医生罗伯特·科赫。

科赫1843年生于德国汉诺威,他小时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5岁时就已经可以看报了。科赫中学毕业后,考进了哥廷根大学医学院。186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23岁那年他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但是科赫没有在大学从事医学研究工作,而是在3年实习期以后在一个小城镇开诊所。

1868年普法战争爆发,科赫自愿参加医疗队,奔赴前线。在战争中,他目睹了许多伤员因伤口感染而死去的惨状,这激起了他对感染性疾病病原的关注,是什么引起了感染,是什么引起了可怕的传染病?从军队回来后,他又到沃尔斯顿当了一名地区医生。科赫的工作非常辛苦。他要为市镇居民和附近地区的农民医治各种病症,甚至还要给牲口治病,但他最大的兴趣却是在工作之余研究细菌学。在他30岁生日的那天,他的妻子用自己全部积蓄买了一架显微镜,送给他作为生日礼物。从此,科赫把业余时间全都花在显微镜上,研究细菌与疾病的关系。后来,科赫研制出了两种重要的细菌学技术。一是用固体培养基进行的细菌纯培养法。这种方法解决了用液体培养基培养细菌时,各种细菌混合生长在一起而难以分离的矛盾。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一个孤立的细菌固定地在培养基的某一点上生长,不断地分裂,形成一个个可见的菌斑,这些菌斑是一团聚在一起的源出一个品种的菌落,然后医生可以把这些菌落很方便地移种到其他的培养基上或接种到动物体内。科赫通过纯培养法否定了微生物形态变幻莫测的多态性学派的观点,但是他认为微生物的形态是永恒不变的这一观点则是片面性的。二是用苯胺对细菌进行染色的细菌染色法此种方法可以清晰地观察细菌的形态。同时他还发明了带照相机的显微镜,能够直接拍摄所看到的细菌。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科赫提出了一个确定病原菌的重要准则——科赫定理即:在患病的生物体内能够找到一种致病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能够提取并接种到健康的同种动物体内引起相同的病症,新染上疾病的动物,一定能提取与先前接种的相同的微生物。利用这个定理和自己掌握的新技术,科赫分离出了许多种疾病的致病菌,为人们揭开了一种又一种细菌的奥秘。

1876年,科赫开始研究炭疽病。这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每当它暴发的时候,农民的牛羊便如同被风刮倒一样纷纷死去。人如果沾染了病畜的体液,往往是皮肤上长疖子,最后在极其痛苦、撕心裂肺的阵阵咳嗽中死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之后,科赫终于成功地培养了炭疽菌标本,并彻底弄清了它的生活周期。他提出了防止炭疽病蔓延的有效措施:将死于炭疽病的牲畜尸体深埋或焚化,以杜绝传染源。实践证明,这一做法相当有效。科赫也因此获得了德国政府的表彰。

1880年,科赫应邀赴柏林工作,在德国卫生署任职。在这里他拥有了良好的实验室和助手。此后,他转向结核病病原菌研究。当时的欧洲,肺结核十分猖獗,每七个人中就有一个被它夺去生命。往往父母亲患肺结核,他们的子女也很难幸免,于是有人认为,这是遗传的疾病,没有办法防治。科赫却不信这一套,他认为肺结核是一种传染病,是通过某种细菌传染的。后来,他历尽艰难,终于找到引起肺结核的病原菌——结核杆菌。

1882年,科赫在柏林召开的生理学会议上面对众多世界学者发表了确定结核杆菌为结核病病原体的报告,为结核病这个当时的不治之症的攻克带来了曙光。可惜的是,几年后,科赫在未经认真实验和临床观察的情况下,便在另一次世界医学大会上宣布他发现了能治疗结核病的药物——结核菌素。可是,当世界各地的医院纷纷用结核菌素治疗结核时,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结核菌素非但不能治疗结核病,还有可能加重结核。科赫的声誉因此受到了很大冲击。科学家毕竟有其不寻常的优良品质,在逆境下,科赫没有就此沉沦,他来到了埃及和印度,潜心调查霍乱,终于又发现了霍乱弧菌,为人类再次作出了贡献。

1905年,科赫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5年之后,科赫去世了。他在有限的人生中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财富:他发现结核菌、霍乱菌、沙眼病毒,证明了炭疽菌引起的炭疽病,在战胜疟疾、昏睡病、淋巴腺鼠疫、牛瘟、麻风、黑水热、红水热中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科学家统计,科赫在知识的宝库中添加了近50种医治人和动物疾病的方法!科赫无愧于“瘟疫克星”“细菌学之父”的美誉。

历史上,总有一些新发现、新理论可能当时轰动一时,但若干年后,就会销声匿迹,这是因为它们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科赫虽然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但他同样也会犯错误。所以,对待一些新发现我们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这样就不会或者少受蒙蔽。

贝林发明血清疗法

我们知道,诺贝尔奖是当今威信最高的国际性大奖。它是1901年创设的,当时共设五个奖项: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和平奖和医学奖。获得首届诺贝尔医学奖的是德国细菌学家贝林,他是因为发明了运用血清治疗法防治白喉病这一当时最常见的儿童致死疾病而获奖的。

贝林于1854年生于德国普鲁士的汉斯道夫,他父亲是当地的小学教师。贝林天资聪颖,很快他的父亲就教不了他了,只好请一位牧师来承担此任。经一位朋友推荐,贝林于1874年到柏林一所陆军军医学校就读。这个医学教育中心一向以师资优秀、教育开明而闻名。贝林在这里受到了严格的训练,于1878年毕业,所完成的博士论文是关于眼科疾病方面的。

贝林毕业后被指派到柏林皇家慈善医院工作,1887年被派到波恩大学药物研究所工作,用炭疽做实验模型,开始了对杀菌剂的研究。两年后,刻苦勤奋、勇于钻研的贝林受到了举世闻名的细菌学家科赫教授的器重,被邀请去给科赫当助手。当时,科赫的研究所已蜚声世界,曾先后找出许多传染病的病原菌,如白喉杆菌和破伤风杆菌。他们还发现,这些病原菌会产生毒素,使得受感染的人或动物出现种种病症,严重的甚至引起死亡。那么,怎样才能征服这一些病原菌呢?贝林的心中老在想着这个问题。贝林在科赫研究所里结识了一位叫北里柴三郎的日本人。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勤奋钻研使贝林和北里柴三郎成了要好的朋友。北里柴三郎精通中国古代医学,非常崇拜华佗、李时珍。一天北里柴三郎又和贝林谈起征服病原菌时,他说:“中国古代医书有一条医理,叫做‘以毒攻毒’。有文字记载的就有用砒霜这种剧毒药品治疗人体内寄生虫的病例;在欧洲,琴纳首创的天花疫苗和巴斯德的狂犬疫苗都是以毒攻毒的实例。我看以毒攻毒之所以沿用至今,必然是有道理的,我们能不能根据这条医理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呢?”“以毒攻毒,以毒攻毒”,贝林嘴里轻轻念着,突然,他高兴得跳起来:“对,以毒攻毒!病原菌能产生毒素,毒害人和动物,那么就一定会有一种能攻毒的抗毒素。”按照这个思路,贝林找来了许多只豚鼠,往豚鼠的体内一一注射了白喉杆菌。毫无疑问,这些豚鼠都将会受到白喉杆菌所分泌毒素的强烈作用而死去。接着,贝林又分别给这些豚鼠的身体注射各种各样有毒的药品。但是,这些豚鼠不是被注射的毒药夺去生命,就是在白喉毒素中毒后死去。然而也有极少数的例外,在成百只注射了白喉杆菌又进行了毒药注射的豚鼠中,却发现有一两只应用“碘”剂的豚鼠侥幸地活了下来。不久,贝林又在这存活下来的两只豚鼠身上注射了比上一次剂量更大的白喉杆菌。这样大的剂量在平常对于豚鼠来说是必死无疑的。但是令人惊奇的事情却发生了,这两只豚鼠对于如此大剂量的白喉杆菌却丝毫没有中毒的反应。

同类推荐
  • 动物世界2

    动物世界2

    大千世界,精彩纷呈。面对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孩子们睁大了惊奇的双眼。鸟儿为什么会飞?大象的鼻子为什么那么厉害?鱼怎么会放电?数亿年前,动植物的出现叩响了沉默。也许,它们有的只是一个细胞,渺小得似乎可以忽视,但它们却宣告了一个不平凡的开始——地球上从此有了生命。经过几亿年的进化繁衍,地球上变得日益充盈。从浩瀚的海洋到广阔的天空,从葱翠的平原到荒芜的沙漠,从赤日炎炎的非洲内陆到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到处都有动物的踪迹。它们或披着鳞带着甲,或裹着厚厚的皮毛,共同演绎着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和盎然生机。
  • 18岁前应该体验的18种经历

    18岁前应该体验的18种经历

    人生的历程就像攀登一座高山,所有的人生经历仿佛在铺就一条通向山巅的道路,其中的每一种经历都好比是人生的一道台阶,如果我们没有经历过什么,就只能永远在山脚下徘徊。体验我们应该体验的经历,会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厚重、深刻,也会启发我们更理性地思考人生。只有经历过,我们才能睿智,才能练达,才能有所发现。只有睿智、练达的人才会拥有卓越的人生,生命才会因此而不同凡响。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诚,诚实无欺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诚,诚实无欺

    《诚·诚实无欺》内容丰富、涵盖性强,力图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诚”的内涵囊括进去。通过故事、诗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类永不磨灭的美德。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 细说成语典故

    细说成语典故

    中华成语作为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文明的积淀,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成语以其言近旨远、华美简洁、形象生动的独有特点,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丰富的历史精华,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军事、文化、民间习俗、道德风尚和理想志趣。成语中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一般都有其由来、典故和历史实事,这些精彩的历史片段,便构成了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成语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人们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探寻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从中总结出来的高超智慧以及历久弥新的语言文字,无疑能给人带来奇妙无穷的阅读快感。
  • 走进科学·奇风异俗

    走进科学·奇风异俗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热门推荐
  • 人生哲理枕边书

    人生哲理枕边书

    本书内容分六章,具体包括:要善于学习和思考、做事要先学会做人、实现人生的目标、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找准成功之路、寻找生命的意义。
  • 噩梦之途

    噩梦之途

    噩梦可怕吗?不,可怕的是,噩梦居然变成了现实!在这扭曲的时空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丧尸,恶魔,变异植物,怨灵,恶鬼,虫族.,它们都是我的敌人!而我,只想活下去!
  • 开天志

    开天志

    五年前楚云百念俱灰,独自漂流到了青石海的一个小岛上。机缘巧合下,五年后重拾自信的他,带着一个古灵精怪的小姑娘重新回到了那片写满不甘的土地上,从此一段开天辟地的传奇拉开了序幕。
  •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先秦-隋唐五代卷)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先秦-隋唐五代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先秦隋唐五代卷》以风趣的语言将我国的历史分为先秦:文明曙光;秦汉:天下一统;魏晋南北朝:民族交融;隋唐五代:帝国再造。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 万影圣王

    万影圣王

    意外穿越到异世界的苏少,附身到一位无法修炼灵脉的灵者身上。但他却离奇的发现,自己没有影子,但却获得了一种可以捕获他人影子而获得修为影子系统!影子系统在手,天下我有!一代绝世影主,就此诞生,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 迎向诗意的逆光

    迎向诗意的逆光

    赵月斌是写家兼评论家,是作家式的批评家。他有创作的经验做底子,有艺术的直觉做导引,有充沛的激情做渲染,有灵动的文字做翅膀。赵月斌的批评有宏观性、质疑性,观点犀利,锋芒毕现,敢于批评,不惧名家、大家,而且言之凿凿,自成一家。喜欢看文学评论的读者不妨看看赵月斌这本《迎向诗意的逆光》。迎向诗意的逆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 剑殇之魔剑弑天

    剑殇之魔剑弑天

    情丝,羁绊,缠绵,仇恨都将因剑斩断如果有谁欺骗了我,我定以我血祭剑,屠戮其人。即使我的一生都是谎言,有你就拥有一切归来之日,你我再醉酒舞剑
  • 水晶帝国

    水晶帝国

    如今的珠宝类收藏品市场中什么东西最热门?答案简单,无非翡翠、钻石之流,令世人眼热心跳,趋之若鹜,以致身价倍增,高高在上。本书主角宁皓文没有透视眼之类异能,无法赌石鉴宝捡漏。不过奇遇还是找上了他,一次因陪倒霉朋友赌石,意外获得一个奇异的水晶空间,发现里面有一种特殊的水晶矿,质地优异,璀璨耀眼。除了白水晶外,还有紫、绿、黄、蓝、红等各色水晶陆续登场,各自拥有着不同的神奇功效。宁皓文从此踏上探索征程,并计划用特种水晶挑战翡翠、钻石的传统王者地位,影响改变收藏界的格局。
  • 奈何魔道

    奈何魔道

    这是个你所畏惧且向往的世界,在这里你不能停下,只能奔跑。这里是末世,也是天堂。看陈墨会怎样的生存于乱世,看他的悲欢离合一生。
  • 灵唤龙师

    灵唤龙师

    在这片奇遇与危险并存的大陆中,生存着许多种族,人,魔,神,还有地精,矮人,精灵等等。主角生来便是一个异种,由于种种缘由,导致与亲人失散,被冰精灵收养长大。时光流逝,他的力量开始觉醒。手持式书与灵杖,以血统之力为引导。看主角如何在大陆中,闯出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