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78300000033

第33章 重臣遭贬

崇祯一出来,大臣们就看出来,皇上又着恼了。

“王在晋,察酋①入犯大同,你为何隐匿不报!”

“臣不是隐匿不报,臣只接到大同总兵渠家祯报疏,并说察虏已退,未接到巡抚张翼明或王象乾报疏。臣想王象乾到后不日当有奏报,再奏明皇上。”

“渠家祯的报疏就不当奏明了吗!王象乾到大同了吗?”

刘鸿训道:“按时间算,应是将到未到。”

“哼,你说察酋闻王象乾到,自退六百里,怎么他将到,察酋就入犯了?”

刘鸿训咕哝道:“总兵任御敌之职,当问渠家祯。”

“问渠家祯?那平日里是谁在请饷?朝廷养士,费许多兵饷。平日只知请饷,一遇虏至,便束手坐视。不令虏轻中国吗?难道中国真的胜不得它?察酋杀戮人民,满载而归,巡抚官不能防御,是功是罪?”

刘鸿训道:“巡抚请饷,也是养兵,饷给了渠家祯们。可遇虏来犯,渠家祯却闭门不出,拥兵坐视,任其杀掠,难逃其罪。”

“拥兵坐视?他拥有多少兵?”

几阁臣相互看了看:“……臣等不知。”

“王在晋,你是兵部,应该知道。”

“……约几千人。”

“你们这阁臣、兵部是怎么当的!朕告诉你们:只有千余人!叫他如何去敌十万察酋!渠家祯有罪,督抚做何事?”

这小皇帝实在厉害,比阁臣知道得还清楚,可见他十分留意边事,倒显得阁臣不用心了。刘鸿训不甘心,又道:“文臣在内调度,武臣在外提兵。文死谏,武死战,武不能战,是为不忠。”

“文臣还当节制武臣,哼!依臣之见,边疆失事,只参总兵等官,是文官偏心!”

“皇上责备文臣极是,但自皇祖静摄以来,至先帝时二三十年,边备废弛已久,一时猝难整顿。”李标小心道。

“那王在晋知情不报该当何罪?”

李标知道今天皇上有气,但不知是冲着谁来的,还是顺着话说,别惹他的好,便道:“王在晋屡被人言,宜放他去。”

“此事只有一个是非,封疆大事,中枢重任,自有祖宗之法,如何只叫他去便了?还不只这一件事呢!提督郑其心劾张庆臻私改敕书,擅增‘兼辖捕营’数字,有违旧例,你们知道吗?”崇祯盯着内阁问。

几人面面相觑。李标道:“兵部请张庆臻总督京营,皇上首肯,口谕臣等裁定,臣等遵旨办事,至于改敕之事,臣等俱不知。”

“兵部拟敕,要送内阁裁定,兵部有手本,怎说不知?”崇祯认定是阁中有人上下其手。他就怕因自己年少,被朝臣看轻贱了,现在竟就有擅改敕书,全不把皇帝放眼中的了,愈想愈怒,一拍龙椅,“张庆臻,是谁为你改敕书的?说!”

“……是——文书官,臣并不知。”惠安伯张庆臻低了头。

“胡说!”吏部侍郎张凤翔站出来,“文书官乃颐指气使之人,岂敢擅自改敕?内阁不用印,那改动能作数吗?”

“你不想实说?好,”崇祯急躁起来,转向阁臣,“你们说!”

李标站出来道:“陛下,张庆臻有揭帖递交内阁,兵部亦有手本,臣等又接圣上口谕,故未遑细审,是臣等疏忽了。”

“疏忽?总督京营不能辖巡捕军,你们不懂吗?他还递了揭帖?张庆臻,改动敕书,不上本就敢送私揭?你好大胆!”

张庆臻抖抖地回答:“臣以一时盗贼生发,不及上本,又系小事,不敢渎奏。”

“小事?改敕书是小事?如此说尔等是不把朕放眼里了!”

此言一出,呼啦啦全都跪下了。

“都起来。张庆臻,你送了多少银子?”

“……并无此事。”

“无此事?若无此事谁甘冒欺君灭门之罪为你改敕?——王在晋,内阁审过敕书要发回兵部,你应当知道,你说!”

“……臣亦未细看,就颁了,是臣之过。”王在晋低了头。

御史吴玉突然说了一句话,声音虽轻,却震呆了所有人:“陛下,兵部手本有刘鸿训‘由西书房办理’字样。”

此语一出,满堂皆惊!都看向刘鸿训。

崇祯更惊,完全不敢相信,看着吴玉道:“不得胡乱指摘!”

“臣不是胡乱指摘,刘鸿训曾言,‘皇上毕竟是冲主,不必凡事一一奏闻。’”

崇祯立刻怒火直冲脑顶!他最怕最恼的就是朝臣把他看得幼不更事,而这刘鸿训竟敢当众蔑视他!刘鸿训不得不说话了:“陛下,兵部手本批办确是臣所批,但臣绝无纳贿改敕之事。”

“即便是文书房改的,抄后也要送内阁复审,是谁复审的?”

“是臣,”刘鸿训道,“但臣每日代拟圣谕,批复奏疏,数十百件,精神劳顿,偶有疏忽也是有的。”

“哼,偏偏就在这改敕的关节上疏忽了?”

李标忙奏道:“陛下,臣等与鸿训同事,并不闻有此事,还请陛下细访。”

崇祯可是再也不信了,刘鸿训办事一向严谨,怎么偏在这纳贿通关的地方失误?他心中涌起悲哀,亦更加愤怒,只因对他宠信有加,他就敢窃弄兵权,收赃纳贿,无人臣礼了!便道:“这样明讲,何须更访!内阁拟票,刘鸿训、王在晋、张庆臻革职听勘,渠家祯、张翼明论死!”殿下鸦雀无声。刘鸿训、王在晋、张庆臻出去之后,崇祯平静了些许,道:“大同是我御北重镇,但恃款弛备,糜烂已久,这样下去不行!诸卿可有良策?”

半天无人说话。崇祯又有些上脸,正要发作。一人出班道:“臣荐一人代渠家祯。”

崇祯看去,虽脸熟,却一时叫不上姓名。但见此人状貌颀伟,不禁脱口而出:“好一尊门神!”

“臣王洽职工部右侍郎,陛下封臣门神,臣就是陛下的门神。”

“嗯。你刚才说什么?”

“臣荐一人代渠家祯。”

“代有何用,左右还是混下去!朕是问你们可有对策。”

“臣荐此人,便是对策。”

“哦?何人?”

“满桂。”

“满桂?嗯,是个人才。”

“满桂就是蒙古人。天启四年,蒙古部落驻牧宁远东鄙,辽民来归者悉遭劫掠,孙承宗遣满桂袭大凌河,诸部号泣西窜,东鄙遂宁。满桂忠勇,有威善抚,诸部咸服,每年省下数十万抚赏银。本来那城中郭外是一望丘墟,此后军民至五万余家,屯种远至五十里。臣以为用满桂制蒙古诸部,可谓得人。”

“好!命满桂为大同总兵。张维枢,你近前来。”张维枢趋到御座右侧前,崇祯也站起来走近,小声道:“王洽为人如何?”

“原来陛下问这个,”张维枢点点头,道,“为官廉能,任东光、任邱知县时,其廉能即为一方最,加之仪表伟岸,危坐堂上,吏民望之若神明。”

“嗯,退下吧。”崇祯归位,目不移位看着王洽,“王洽,你接王在晋主兵部如何?”

王洽赶忙躬腰道:“臣不懂兵事。”

“你不是朕的门神么?门神就是要看好我大明的大门。好了,就这样了。”崇祯又看向李国,“元治,你的三次辞任疏朕看了,你的《条陈新政十事疏》朕也看了,件件触及时弊,卓有见地。”说着拿出李国的奏牍,“朕撮要念一念,众卿可听仔细了:历必为之志,务典学之益,执总揽之要,广听纳之方,谨内传之渐,崇节俭之德,核职掌之实,精用人之衡,恤下民之苦,循久任之法。”

崇祯合上奏牍:“李国所奏十事,訏谟硕画,裨朕新政,事关朕躬,当一一采纳实行。各部如议,着实申饬核奏。”

崇祯停了一下,像是自言自语道:“朕知道当年刘志选等劾论国丈张国纪时,李爱卿曾极力护持懿安皇后父女,有功于朕。李爱卿屡呈辞疏,朕亦多次另旨慰留,看来元治去意已决,朕也只好准了。”说着长叹一声,“九人内阁,如今去了七人,众卿另行推补吧。李国推举韩爌、孙承宗入阁。孙承宗还是留作边关之用吧。朕已召韩爌入朝,算来十一月底十二月初该到了。再有,”崇祯扫视一圈,“今后一应章奏未经御笔批红,不许报房抄发,泄漏机密。官员私人揭贴,不许擅行抄传。都记住了!”

退朝出来,张维枢拉住王洽:“门神尚书,该当做东道了吧?”旁边几人也随声附和。

不想王洽苦笑摇头:“中枢之座必不久。”

“唔?为何?”

“本就不晓兵事,何况为门神?门神者,一年即换。”

过了戌时,吏科都给事中章允儒、户科给事中瞿式耜奉钱谦益召唤,前后脚悄悄到了钱府。待二人坐定,钱谦益开口道:“皇上已下明旨廷推阁臣。上次会推,我等过于木讷,东林未占一席,来宗道、杨景辰阉党竟占两席,幸有刘鸿训、钱龙锡主持公道。现在刘鸿训又去,此次会推再不能无动于衷了,须计议个万全之策。”

瞿式耜道:“老师有何想法?”

“你们想想该推哪些人?”

“论资历,王永光为首,论人望,就是老师为首了。”

钱谦益沉吟了一会儿:“你们觉得周延儒这个人怎么样?”

二人互看了一眼,同时摇了摇头。章允儒道:“警敏柔佞,独契圣衷,志不在小,非我同道。”钱谦益点点头,说道:“如若推他,东林必受排挤,若不推他,只怕圣上否了。”

瞿式耜道:“我看先不推他,若圣上不满,再补推他不迟,反正首辅轮不到他做就是了。”

张允儒想了想道:“此事除非冢臣王永光出面主持,各方可无异议。不过他已连疏乞休,闭门不出,不知能否说动他?”

“说得不错,王老大人不出面,此事断难通过。此时我不宜出面,你们二人谁去说服王大人?”

章允儒看着瞿式耜笑道:“自然是瞿兄台了。”

瞿式耜也笑道:“为什么就该是我?”

“你那张嘴谁不畏着,追魏广微、顾秉谦、冯铨、黄立极之罪,言朱童蒙不可宽,汤宾尹不可用,来宗道、杨景辰不可居政,为王之宷请恤,为孙慎行讼冤,为杨涟、魏大中、周顺昌请谥,谓徐良彦当起用,皇上都一一照准,就是王永光宜典铨,也是你荐的,王老大人也让你三分呢。”

瞿式耜笑着摆手:“好了好了,我去我去。”又转向钱谦益,“老师可已排出人选?”

钱谦益摆摆手道:“人选一定要和王大人共同拟出,他是不会推阉党的,并且要把王大人列入,才好无话,只是孙慎行、曹于汴一定要在名册中。这样,李标、钱龙锡同情东林,老韩爌本就是东林一派,再现东林内阁,诸事都好做去了。”二人离开钱府已是亥时。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亮,瞿式耜就敲响了王永光的大门。

过了大半个时辰,一顶绿呢大轿从远处抬了过来,到了王永光门前,刚要落地,王府大门突然打开,瞿式耜喜滋滋地出来。轿中人忙低声吩咐轿夫:“快,抬起来,往前走,别停下!”

轿子又继续前行,轿中人掀起窗帘一角向外窥视,见王永光竟亲送瞿式耜至大门口,相揖而别。

王永光瞥见轿子,觉得面熟,一时想不起。送走瞿式耜,又盯着轿子背影看,恍惚忆起,自语道:“像是温体仁的轿子。”

“大人,王大人来了。”

“快请快请!”温体仁已经恭候多时了,忙迎了出去。

二人见了礼,王永光笑道:“温大人驰书相邀,必有大事教我。”

温体仁将王永光让入客厅,道:“近日有门生送来一坛窖藏二十年的椒柏酒,如此琼浆玉液,一人独饮,了无情趣,亦辜负了美酒。今夜月白星暗,云淡风轻,故邀大人来,廊下架起桌椅,饮酒赏月,也是一大快事。”也不待王永光答话,吩咐道:“摆上吧。”

王永光忙摆手道:“慢、慢、慢。温大人,你我二人虽是同朝为官,但私交不厚,往来不多,不知大人何故单独相邀,怕不单是为了吃酒吧?”

温体仁长叹一声,脸上显出无可奈何的样子:“大人所言不错,体仁与大人交情不笃。但体仁为官三十七载,满朝文武都无深交,这大人也是知道的,体仁也常有落寞孤寂之感。自魏广微去后,这朝中便只有大人资历最深了,其次也就是体仁了,我二人都是万历二十几年进士,顾秉谦、黄立极等人也不过是三十几年的,何况他人?我有好酒,独饮乏味,不邀大人饮,还能找谁去?”

论资格,王永光确是不好驳温体仁的面子,听温体仁说得入情在理,也就不再说什么。此时园中已摆好酒馔,王永光随温体仁出到园中入座,见桌上摆出一碟菊花糕,一盘迎霜麻辣兔,一盘蒲包蒸蟹,一碗糟瓜茄,一碟清煮浇汁鲍螺,都是时令美味。温体仁一面讲着神宗时的趣闻轶事,以示二人渊源,一面殷勤劝酒。

王永光也颇感动。温体仁言语谨慎,无大作为,故无党无派,虽无众望,却为官清廉。若说资历,除自己外,也确无他人可与比肩,遂叹道:“温大人说得在理,难为你这一片心思。永光亦知大人一生清廉,君正臣良,天纲地维,但愿我俩今后能携起手来,为朝廷分忧。”

温体仁举起杯道:“大人说得好,就让我们为大臣们做个榜样!”遂放开襟怀,二人推杯换盏,痛啖豪饮,不到半个时辰,酒已去了半坛,王永光已露醺态。温体仁见时机已到,便把话引入正题:“听说大人决意乞休,皇上温言慰留,大人去意弥坚,但目下正是遴选内阁之际,正赖大人主持,大人怎可在此时告归?”

“长卿所言与钱谦益同。”

“哦?”

王永光已是把不住嘴,一倾而泻……

同类推荐
  • 格子衬衫上的仲夏已逝

    格子衬衫上的仲夏已逝

    麻娑,麻娑。我们是红蚁的后族,做我的王后。我们要一起穿越那片金黄的麦田,爬到卡克布齐的向日葵上进行我们的婚礼,听说那的日落是世界上最美的。
  • 明史演义(上)

    明史演义(上)

    《明史演义》是蔡东藩著作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书之一。全书共有一百回,讲述了从平民皇帝朱元璋开国、筑长城,郑和下西洋扬国威到明思宗殉国这一段历经276年的历史。此书“语皆有本”,力求其主要情节均有历史记载作为根据,而故事又不乏生动,既是一部历史巨著,也是一部文学巨著,读者可以在其中如同欣赏传奇故事一样领略中国的一段恢弘的历史,两全其美般地汲取知识和熏陶思想。
  • 听哥讲江湖之局中局

    听哥讲江湖之局中局

    中国第一部真正描写“矿权之争”的黑道悲情小说。商战风云、黑道悲情、浪漫过往、江湖之道糅合在笔墨之间,幽默诙谐、情节厚重。小说成功塑造了矿主江一山、白家齐;黑道成名人物刀哥、向秀才及原日本山口组新宿堂成名大哥血凝等各色人物,同时更有名模俏菲菲、舞妓信妃子等美人造就英雄传奇。
  • 福尔摩斯探案集-恐怖谷

    福尔摩斯探案集-恐怖谷

    该系列小说收集了大量福尔摩斯探案,本小说主要讲述了恐怖谷这个案件。
  • 爱无戒

    爱无戒

    这个男女通吃、几乎每天换一个床伴的徐大总经理,给进入电影公司工作七年的陈希哲带来了无以言喻的灾难。公文有一字打错,哪怕是个“的”字,他也会遭到徐总一整个上午的训斥;咖啡冲淡一点,会被泼一身,然后徐极会给他三分钟时间去换一套新的,所以陈希哲每次上班都要带一两套干净的衣服。不论是搞基,还是拉拉,只要有爱就很完美。
热门推荐
  • 喜欢你:多么困难

    喜欢你:多么困难

    千金小姐重生了!她会怎么利用这次重生的机会呢?
  • tfboys是你

    tfboys是你

    是你,让我在最美的年华遇到你。是你,让我感受到人间第一片温暖。是你,在我需要的时候,为我抚平伤痛。夏常安,不要对我这么好。在我心灵最脆弱时,你却伸手,将我推向了地狱。
  • 人豺情未了

    人豺情未了

    一段离别;一段传奇。作为人类口中万恶之首的豺,会在意那些情义吗?
  • 黎行

    黎行

    不知是谁掷下火种,整个世界都被照亮!自太古以来,世界就已废乱,又有诸神四起,于是传说广布天下,尽说些:西无极渊初生圣族引动仙降,魔剑山又升高些许几近天缘,诸神战末世界崩碎留下残界……只是这些与我们的故事并无关系。这里有一个国家叫大夏,大夏国内有一个宗门叫玄天宗,玄天宗内有数之不尽的院落,其中一间普普通通并无出奇,但它就是一切的起源。
  • 我喜欢你阿

    我喜欢你阿

    记得那天有阳光有心跳有你做梦也记得与你相见那十秒终于鼓起勇气对你说我喜欢你..
  • 正方形的乡愁

    正方形的乡愁

    本书是摄影家阮义忠继《人与土地》《失落的优雅》之后,又一再现二十世纪70—90年代真实台湾的经典摄影。在不断变化的时代,阮义忠着意寻找不变的价值,跋涉于旧日的乡土、温淡的老镇,记录下遇见的每一张纯朴面孔。80张照片及其背后文字,投递给我们那些已散落无踪的乡愁:成年对童真的乡愁,游子对家园的乡愁,车水马龙的都市对田野农耕的乡愁。黑白的正方形影像,隐藏着最深沉的情怀。
  • 等君千年

    等君千年

    上天注定,他与她的缘分,不会间断!一次偶然,他救下她,并暗恋着她;一次注定,她被他救,爱上了他。他与她的虐恋,长达千年之久......
  • 重阳席上赋白菊

    重阳席上赋白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维和(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我的维和(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作品讲述了一名中国军人在西非利比里亚参与维和行动的难忘故事。2003年12月至2005年1月,作者成为中国首批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战士并经历了维和全过程。在“政局动荡,环境恶劣,生活艰苦,人身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利比里亚,中国军人不辱使命、英勇无畏,他们穿山越林,风餐露宿,身经枪林弹雨,作者用心记录下一些故事,在此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那段特殊生活。当真正走进利比里亚,我看到了风景宜人的大西洋,可长年的动荡不安和无休止的派别纷争,早已使这个美丽富饶的国家变的满目疮痍、尸横遍野。在这个多灾多难的地方,没有喧闹没有繁华,只有荒凉的土地夹杂着乱草,密密麻麻的弹孔一排排映在墙上,为了生活,人们拿起了枪,特别是一些青少年,本该在学校朗朗读书,也被迫加入战争;女人们甚至为了一盒牛奶,一块面包,弥灭灵魂,出卖自己的肉体。走在利比里亚街头,电线杆弹孔密集,广告牌形同筛子,随处可见没有房顶的空屋和被炮弹炸毁的车辆……一群头裹方巾的男子在街口举枪乱射,枪声过后,那一滩滩血渍,从老人、妇女和孩子的躯体里流出,他们还没来得及判断灭顶之灾从何而来就一命呜呼,罪恶的枪管其实没有收获一根稻草,却把他人一切的一切残暴而彻底的剥夺了。当我头戴蓝贝雷、肩披橄榄枝、身穿迷彩、手握钢枪作为一名优秀军人和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维和运输分队队员踏上远赴西非国家利比里亚维和的征程,我就知道,自己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战场,经历炮火硝烟的洗礼,接受生与死的考验。生命固然重要,但作为军人使命高于一切,同时,在人生的长河中,能有这么一段特殊的经历,我还是要为自己感到无比的骄傲和由衷的自豪。谭国瑞:男,祖籍山东,退役军人,青年作家。已出版《狼》(电视剧筹拍中)、《我是特种兵》(电影筹拍中)、《楼兰迷踪》、《职场不相信眼泪》等14部长篇小说,多部被国家图书馆馆藏。曾获得“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首届网络小说创作大赛二等奖”等多个国际荣誉和国内文学奖项。曾接受央视采访,个人报道在央视新闻直播间播出。1995年12月入伍;2003年12月赴西非国家利比里亚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004年10月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2005年1月圆满完成维和任务凯旋回国;2006年12月退役。
  • 奈何月落照熙出

    奈何月落照熙出

    前世,今生,只不过是幻梦一场;缘起,缘灭,又何须为爱悲伤。今生的相遇注定了以后的羁绊,往事随风而过,故事还在继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