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21900000005

第5章 揭开糖尿病的神秘面纱(5)

合理的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糖尿病患者应在规定热量范围内做到平衡膳食。

运动治疗

运动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体重。运动要定时、定量,贵在坚持。

药物治疗

在饮食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治疗和胰岛素治疗。

自我监测

要重视病情监测,特别是自我血糖监测,定期检查各项指标,了解病情,指导治疗。

控制糖尿病要采取综合治疗,只有“五驾马车”并行才能有效控制疾病。糖尿病虽不能根治却完全可以控制。通过正确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基本上和健康人相同。关键是要正确对待糖尿病,掌握有关防治知识,在医生的监督指导下做到“五个坚持”坚持情绪稳定,坚持饮食治疗,坚持运动锻炼,坚持科学用药,坚持定期监测。这是目前控制糖尿病的必由之路。

20~30岁这一年龄段的年轻人也会患糖尿病吗

现在,20~30岁的糖尿病患者已不少见。有的虽然还没有明确症状,但“将军肚”已经预示他离患糖尿病不远了。

为什么糖尿病开始“青睐”20~30岁的年轻人呢?不是糖尿病主动找他们,而是他们“自投罗网”。

看看他们的饮食习惯,看电视时不停地吃零食,对垃圾食品情有独钟,抱着碳酸饮料当水喝(过多甜饮);为了减肥,光吃菜、不吃饭;应酬频繁,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生糖加快,不知不觉之中已经投入了糖尿病的“罗网”。

年轻人大吃大喝的情景随处可见。有人把大吃大喝引起的肥胖症、糖尿病、高血脂(血脂紊乱)、高血压、脂肪肝、痛风等称作现代“富贵病”。

如果是你很细心的人,也许你会察觉到现在的年轻人在“发福”,其实这种“发福”,可能正在向现代“富贵病”迈进。当中国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时,就可能有代谢综合征的存在,需要到医院进行尿糖、血糖的检测。

糖尿病患者能享有与正常人一样的寿命吗

对糖尿病患者生命的最大威胁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它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的寿命长短决定于糖尿病控制的好坏及合并症的严重程度。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许多糖尿病患者因为长期坚持正确的治疗和监测,直到70岁甚至80岁以上还在享受生活的例子。所以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能不能长寿,而是如何才能做到长寿。

糖尿病固然可怕,但我们没有必要“闻糖色变”。若糖尿病患者不认真治疗,长期控制不好,合并症越来越多,则会丧失工作及劳动能力,寿命就会缩短。反之,若能长期认真治疗糖尿病,使血糖长期稳定,合并症就有可能推迟出现,糖尿病患者可以与正常人一样参加工作及其他社会活动,就可以与正常人享有同样的寿命。

要做到健康长寿,掌握科学方法十分重要。首先,要做到正确对待糖尿病,保持乐观、宽厚、豁达的心态,不自暴自弃。其次,长期坚持正确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使体重、血糖、血压和血脂保持基本正常的水平,时时记得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第三,对糖尿病进行系统的监测,如果有控制不佳或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能及时发现,尽快请专家指导,及早有效地予以治疗。

目前,我国不仅能够大批量生产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胰岛素及各种降糖药,而且我国还有历史悠久的传统医药。随着医药工业的蓬勃发展,不久的将来更有可能在中国传统医药的基础上研制一批降糖降脂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新药。这些都为糖尿病患者的长寿创造了有利条件,只要糖尿病患者坚持长期合理的治疗,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那么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得享天年。

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就医

定期去看专科门诊是糖尿病治疗中的常规项目。怎样才能做到既看好病,又省时省钱呢?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就医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大有学问。

糖尿病患者到医院就诊时,为提高效率,患者在每次看病前还应适当地做一些“功课”

首先,要明确就诊目的。此次到医院看病重点要解决哪些问题,是要明确糖尿病诊断与分型,了解各项指标的控制情况以及有无并发症,调整治疗方案,还是咨询有关饮食、运动、用药方面的细节问题……把要解决的问题都事先写在纸上,以免就医时遗忘。

其次,要作好就诊前的准备。把以往的病历资料、化验检查结果、病情监测日记(包括血糖监测记录、用药情况记录以及饮食运动记录等)备齐带好,让医生对此前的诊治情况有个充分的了解,为医生分析判断病情、调整用药提供参考。

第三,注意就诊程序和时机。选择门诊患者较少的下午就诊,这样有利于与医生多交流。

第四,简明扼要地向医生介绍病情。把自己的症状、目前用药以及治疗效果等情况概括地向医生介绍清楚,为了便于自己介绍得更清楚,可以事先把内容在纸上列出来。

第五,该作的检查一定要作。“检查不是治病,开药才是治病”,这显然是一种错误认识,看病只肯花钱买药,不肯花钱检查、化验更不可取。事实上,检查是为了准确诊断,只有准确诊断才能正确治疗。盲目吃药,不对症下药,只会花钱害自己。

第六,根据实际情况要合理安排复诊的频率。如血糖、血压、血脂等各项指标是否控制达标,是否出现并发症,近期病情有无加重等等,尽可能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各项指标控制良好,复诊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如果病情控制不佳,就需要及时复诊,以免延误诊治。

第七,常规开药列好清单。每月常规开药时,患者最好将自己的用药情况详细列单写清,包括药物名称、剂量、剂型等,以防遇到不了解自己病情的医生漏开、错开处方,增加麻烦。

第八,不必每次都看专家门诊。常规性复诊开药,选择一位普通专科医生就可以;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制订以及药物的调整,最好请经验丰富的专家级医生看诊;首次就诊或出现特殊情况时,选择专家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您怀疑自己得了某些急慢性并发症,更应该就诊于糖尿病专家。

糖尿病患者应遵循的“七戒”

万事都要把握好一个“度”,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应该谨记在心。对待糖尿病,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此,向糖尿病患者提出以下“七戒”

一戒节食过度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对于降低血糖、控制体重十分重要。饮食治疗不等于“饥饿疗法”,过度节食或偏食,将会导致营养不良、贫血、热量不足、饥饿性酮症,降低身体的抵抗力。正确的饮食疗法是在满足患者生理活动所需的前提下,适当限制食物的总热量,同时要保持营养平衡。饮食治疗不能搞“一刀切”,对明显消瘦或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应适当放宽饮食控制。

二戒减肥过度

我们都知道,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因素之一,通过减肥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但是也并非越瘦越好,应当以符合标准体重为宜。过于消瘦会导致营养状况恶化,身体抵抗力下降。而且,消瘦者由于肝糖原储备降低,对低血糖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使低血糖的危险性增加。

三戒降糖过度

糖尿病患者往往比较担心高血糖的危害,事实上,低血糖也同样危险。轻度低血糖表现为心慌、出汗、头晕及瘫软无力,重度低血糖则会导致意识障碍、昏迷甚至死亡。此外,长期低血糖,还会导致智力障碍甚至痴呆(尤其是老年人)。

四戒运动过度

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患者益处多多。但要注意运动方式以及强度,并且要循序渐进,不能盲目运动,否则将会适得其反。糖尿病患者在开展运动锻炼之前,有必要做一次全面体检,听取专业医师的指导意见。

五戒忧虑过度

经常失眠,心理压力大,整日忧心忡忡,沉浸在焦虑悲观与自怨自艾中不能自拔……这些是很多糖尿病患者的通病。长此以往,糖尿病患者心理包袱很重,导致血糖升高或波动。尽管目前糖尿病尚不能根治,但只要保持良好心态,控制得好,同样可以享受幸福人生。因此对于糖尿病,要既来之则安之,以平常心对待。焦虑不安不仅于事无补,相反还会引起血糖的升高和波动,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六戒大意过度

有些患者存在侥幸心理,觉得就是血糖高点儿而已,自己身体没啥不舒服,不妨碍吃喝,就对此满不在乎,把医生的嘱咐当做耳边风,既不用药,也照样大吃大喝。还有些患者,开始很重视,时间一久,觉得没什么大事,就逐渐放松了警惕,擅自停药,随心所欲地进食。殊不知,糖尿病往往是秋后算账,到那时候,恐怕吃后悔药也来不及了。因此,糖尿病患者即便病情不重,也万万不可大意,否则只会自食恶果。

七戒依赖过度

糖尿病患者的过度依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过于依赖医生,二是过于依赖药物。事实上,糖尿病的良好防治,既不是医生单方面的事,也不是单凭药物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医患(包括患者家属)双方的共同配合,同时也需要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的配合。它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就能达到的,而是需要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所谓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就是这个意思,那些过度依赖医生与药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糖尿病到底能不能根治

众所周知,一旦被诊断为糖尿病,就意味着需要进行终身治疗。面对糖尿病这一挥之不去的阴影,我们真的无能为力了吗?糖尿病真的不能根治吗?

到目前为止,医学界还没有找到彻底根治糖尿病的良方。也就是说,人一旦得了糖尿病,暂时没有治愈的可能。

糖尿病患者希望摆脱病魔的心情无比迫切,这恰恰为某些企业某些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果有人说能根治糖尿病,那肯定是在夸大其词,糖尿病病人及家属千万不要轻信而随意终止正规治疗,以免延误病情,甚至酿成大祸。

有些糖尿病病人的病情很轻,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血糖可以降至正常,甚至不用药也能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被治愈,如果放松治疗,糖尿病的症状就会卷土重来。所以,糖尿病病人要作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糖尿病不能治愈,这是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在发表的年度通报中反复强调的。就目前的医学技术而言,人类尚未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办法,所以,患者必须清楚地知道,要尊重科学、长期治疗才能抵御糖尿病给人体带来的更大危害。

虽然目前的情况是这样,糖尿病患者也不应该陷入绝望的泥潭,而应该振作起来,以乐观的心态对抗病魔。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全新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也被逐渐发现与应用。其中,自体干细胞移植就是典型代表。尽管该项技术刚刚起步,尚处于研究阶段,远期效果及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检测,但它毕竟使我们看到了彻底根治糖尿病的一丝曙光,前景值得期待。

同类推荐
  • 衣食住行指南针

    衣食住行指南针

    面对全球性的环境污染,我们人人却得无能为力,但只要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改善个人居住的小环境,科学抵御生活中的环境污染,将“绿色生活”贯穿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之中,便能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本书从衣食住行出发,介绍了简便易行、形式多样的生活之道,只要你在生活中躬身实践,你就会享受到璞归真的生活乐趣。
  • 更年期智慧解读(女人篇)

    更年期智慧解读(女人篇)

    更年期在您不留意时就悄悄来了,它有可能陪伴您走过一段很长的人生路!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女性更年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可能遇到的麻烦、困扰以及如何对待和调适,详尽地讲述了更年期常见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并从营养、锻炼、精神诸方面对女性朋友予以指导,以提高广大中年女性对更年期的认识,重视更年期保健,预防围绝经期疾病。
  • 调血脂

    调血脂

    详细的介绍了高血脂病症的常识、预防与自我保健、中医调理与康复、日常生活宜忌以及高血脂病的防治误区等内容,让您从多方面了解高血脂,对日常预防和病后治疗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 幸福就是回家吃饭

    幸福就是回家吃饭

    美食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忙碌的现代人没有太多时间来享受生活,但吃饭是每天必做的事情。《幸福就是回家吃饭》将情感渗透到美食里,让读者在欣赏美食、学做美食、享受美食的同时,体会到美食中蕴藏的点点滴滴情感,重新拾起生活中那些被我们忽视了的温馨与感动,找回幸失落的福感。
  • 日野原重明健康系列-创造生命

    日野原重明健康系列-创造生命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探讨了人的生命力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以及怎样驾驭自己的内心世界,怎样获得心灵的健康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下)

    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下)

    人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 三生三世桃花妖

    三生三世桃花妖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这名字为你所改,我不盼与你生生世世,只愿和你厮守这一生
  • 那年,冬天

    那年,冬天

    一个人一生有多少的个冬天?有无数个冬天。一个人一生有多少青春?一次,一生只有一次青春。青春是一场烈火,是要用来燃烧的干柴。如果不趁着青春燃烧自己,那么就是废柴。改变一个人生,只需要一个冬天就够了。在冬天里的青春是最难忘的,因为那是冬天里的一把火。
  • 七元素奇遇记

    七元素奇遇记

    路人甲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这是有史以来最草率的主角名字了吧,人鱼公主?地狱?恐怖农庄?......还有什么在等待着大家?全剧全是笑点,还望大家多多包涵哦
  • 终极教官

    终极教官

    铁拳所向,试问谁可争锋?义胆柔情,各色美人争宠!他,就是终极教官,当世大魔王!为美人无限张狂;为兄弟两肋插刀;为亲人誓死守护!尸山血海中杀伐,累累白骨中踏步,蓦然回首,已傲立巅峰,成就传奇霸业!
  • 高冷校草你别跑:死缠烂打追到你

    高冷校草你别跑:死缠烂打追到你

    结束了平淡无奇的初一学期。林妍迎来了新的学年。在开学第一天遇到了校草李瑾浩。碰撞擦出火花。他们的青春才刚刚开始…
  • 流萤绝彩

    流萤绝彩

    她是紫蓝至尊,蔷薇之王,神者巅峰。一场爆炸,魂附灵体。消失的记忆,缺失的灵魂,变低的实力,被逼到其他位面。无法联系心腹,无法修炼。他掌管着她致命的灵魂,是敌是友?追杀不断,心腹之乱,王者的她,寻魂,再闯真元界,最终还能否如愿回归巅峰?
  •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的宗旨:回到民国现场找回最真实的鲁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迅通常以七种姿态出现:迷惘的青年,激愤的斗士,孤傲的文人,冷酷的批评家,幽默的旁观者,改造汉语的翻译匠,自我流放的精神导师。这七个鲁迅要么被涂上了意识形态的涂料,被捧上政治斗争的神坛;要么就被污化为刻薄、不近人情、冷落冰霜的批评家、刀笔吏。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鲁迅,真实的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竟成了谜!《在民国遇见鲁迅》把鲁迅放回他生存的年代和“语境”中,去掉意识形态,去掉遮蔽,全面真实地还原了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真性情的鲁迅。
  • 悦之无因

    悦之无因

    爱情有时候不一定是顺遂的,爱情有时候不一定是甜蜜的;不顺遂的时候,你是我的指上花;不甜蜜的时候,你是我的心尖刺。
  • 风云欲起

    风云欲起

    一位来自上官家族的少年被家族赶走,因为遇到了一个乞丐,自己的道路就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