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44200000011

第11章 民俗·礼仪(10)

这些记载表明,中和节是从唐德宗时期确认的。但是,中和节有些活动内容却非自唐代始,如周朝就有春分时去东郊祭日,秋分时去西郊祭月。太阳糕来源也较早,一直沿用到隋唐。唐德宗时,从春分活动中吸取了祭日的内容,充实了中和节,于是中和节与春分混而难分。

006上巳节的由来及习俗是怎样的

“上巳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

相传汉代时,平源人徐肇在三月初连生了二个女儿,可是三日内都死掉了,人们以为有邪恶附体,于是相携来到水边洗濯,以驱邪避怪。

后来每年这一天,人们便自动来到溪边河畔,戏水洗濯。人们分别坐在水流弯曲的岸边,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叫“流觞”。

《荆楚岁时记》载:“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欢。”传诵千古的《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于这一天吟诗作赋后写下的。

唐玄宗时,每逢上巳节,文人学士、贵族男女多聚于城南的曲江池边游览宴饮。曲江池,原为汉武帝所造,因水路曲折,似广陵之江,故名。后来曲江池淤塞,唐玄宗着人疏凿,大加兴建,遂愈发明媚繁华,成为贵族文人春游宴饮的胜地。杜甫曾以《丽人行》诗记录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上巳节之盛景。可见一斑。

007寒食节源于何时

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中、后这三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亦称“禁烟节”、“冷节”。

相传春秋时晋文公重耳烧死介子推后,非常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于是便称为寒食节。

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据《周礼·秋官·司煊氏》载:“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禁火之时,备以冷食,由此遂相沿成俗,春秋之后始逐渐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融合。

寒食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是禁火三日,吃冷食,即隔日做好的饼和糕。此外还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

008清明节扫墓源于何时

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古“三月节”,一般为冬至之后106天,寒食节的后一天,公历则在四月五日前后。

《岁时百问》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其时正是兴农事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的俗谚。

古时寒食、清明两节相接,寒食活动往往延续至清明,久而久之,两节已无严格区分,清代之后,两节便合而为一了。

清明成为节日,相传出自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经过历代沿袭于是成了固定的风俗。

中国广大地区都有在清明之日祭祖扫墓、插柳踏青,以寄托中华民族对先人的慎终追远之情。作为综合性节日,它亦添有竞技游艺的内容,节日中斗鸡走狗,抛球拔河,这是从唐代便有的活动。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上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诗可谓是对清明节的经典写照。

009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

端午节是汉族传统节日,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晋·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古代“午、五”同音,所以端午又称端五。又因两五相重,故称“重五”,或称“重午”。又因为午时是阳气最旺的时刻,端午又可称为“端阳”。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一般传统的说法认为源自对屈原的纪念活动,然而据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端午节最初萌芽于民间巫术巫医活动。

农历五月,是仲夏疫疠流行的季节,民间有“恶月”之称。因此早在先秦时代,北方中原地区就把五月五日作为驱邪避瘟的日子。

端午节的重要风俗有赛龙舟、裹粽子、挂艾草、饮菖蒲酒、驱五毒等,均属驱邪避瘟之列。秦汉以后,赛龙舟和裹粽子这两项节俗逐渐与屈原故事相结合,获得了新的历史意义。相传楚国伟大诗人屈原忠而被谤,流放他乡,却仍不忘忧国忧民,终于五月五日自投汨罗江而死。人民为了纪念他,于是把赛龙舟、裹粽子说成是为了捞救和祭祀屈原。端午节也由此而成为中国传统中最富有诗意和悲情的节日。

趣味链接:端午节别称知多少?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棕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010七夕节有哪些习俗

“七夕”是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或称“乞巧节”、“女儿节”。七夕节起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相传,织女本是天帝的女儿,却爱上了人间放牛的青年牛郎,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见了面,很快相爱结婚,生出一男一女,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

王母娘娘知道这件事后,把织女捉回天庭,当牛郎担着两个孩子到天上追织女的时候,王母娘娘用她头上的玉簪划出了一条银河,这条银河又长又宽,牛郎过不去,他们就这样被分开了。

后来,王母娘娘只许牛郎和织女每年七月初七见一次面。每到七月初七夜里,成群的喜鹊都飞来给牛郎织女搭桥,让他们在桥上见面,这就是七夕节的来历。夏秋之夜,晴空万里,繁星满天,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烁的星星,遥遥相对,那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每年的七夕,各地的少女们往往结伙祭拜牛郎织女星。她们用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和瓜子作供品,还有化妆用的花粉。这种仪式叫贺双星。焚香礼拜之后,把所供花粉分为两半,一半投到屋顶上献给织女,余下的自己用。

七夕最重要的活动是乞巧,在七月初七这一天,姑娘们摆上瓜果,向织女乞巧。如果夜里有喜子(蜘蛛)结网于瓜果上,就被认为得到了织女的青睐,必然乞得心灵手巧。

在有的地方,年轻的姑娘们用七根线和绣花针进行比赛。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把七根线穿进针孔里,就表明谁最手巧,也就代表她乞到“巧”了。

人们同情牛郎织女,关注鹊桥相会,有许多感人的民间活动。比如有的地方,在七夕把全村的雄鸡杀掉,意思是没有雄鸡报晓,牛郎织女就可朝夕相守,永不分离。

趣味链接:织补针线手艺对我国古代女子有多重要?

我国古代的妇女必须遵守“三从四德”,其中“四德”即“妇言”、“妇容”、“妇德”、“妇工”。这“妇工”就是指女红,也就是针线织补的功夫。古时候,妇女没有读书入仕的权利,唯一掌握的本领就是女红了,这常常决定了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

这一情形可以从脍炙人口的乐府名诗《孔雀东南飞》中略窥一斑,女主角刘兰芝“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而她的婆婆还嫌她“织作迟”,因此,她才不得不与她情深意笃的丈夫分道扬镳。

由此可见,织补针线的手艺对我国古代女子的一生来说是多么重要!了解了这一点,再去理解民间七夕乞巧时比赛织补针线的风俗就不难了。

011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中秋节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节。每到这天,人们都要赏月、吃月饼、祝福团圆。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但它不是指中秋节,而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汉代有秋节,时间定在立秋这一天,也不是八月十五。

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由来,可能与以下两种说法有关。

一是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可见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效仿,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称为“仲秋”。此时,各种农作物相继成熟,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便以八月十五这天作为节日。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节”。

中秋节的主要内容是赏月吃月饼。宋代的中秋之夜,显贵豪门、民间百姓多以先睹月色为快,或者登小小月台,摆开家宴,全家团圆。后来在赏月之时又融入了赏灯的风俗,但与元宵节不同,这些灯多放置于水面。各地街市的悬灯,也是为助月色。明代的祭月活动已遍及全国,亲友互赠月饼、月果已成礼俗。

月饼象征着圆月从空中来到人间,象征着亲友的团圆。每逢中秋,江苏一带人民就用月饼招待归家的亲人,此习由来已久,后来这种风俗流传到全国。月饼也称为“团圆饼,中秋节亲人团圆是相沿已久的习俗,故俗称“团圆节”。

观桂是中秋节另一个重要习俗。桂树是月宫仙境中唯一的植物,又是人间清纯的象征。“桂兰之交”是高尚的友谊,“桂子兰孙”是父母期待的后人,因此,赏桂也寄托了对友情亲情的期盼和思念。

此外,杭州的观潮,北京的饰玉兔习俗,使中秋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趣味链接:古代的赏月习俗

古代赏月的习俗是,设瓜果、月饼等于庭院,观赏明月和桂花、秋海棠等;置香盈斗而熟之,名曰烧斗香,祭祀太阴星君(月神),祭毕,群饮为乐,竟夕始散。这一习俗渊源于西周。当时,宫廷在镐京(今陕西西安)城西设月坛,方四丈,每逢中秋之夕,帝王穿白衣,骑白驹前往祭祀。

012重阳节有些什么习俗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老人节。《易经》以“阳爻为九”,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名“重阳”。

重阳的说法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词·远游》中曾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句始而观清都。”至西汉时,重阳节已成为固定节日。

重阳登高,是节日主要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历代以来,汉族官民到九月九日成群结队去爬山登山。住在平原地区的百姓苦于无高可攀,就仿制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糕”与“高”的同音,以吃糕表示登高消灾。

历代诗人都喜欢重阳登高赋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这天登高时,思念亲人的浓烈感情。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中药植物,气味辛烈,古人认为折以插头,能够防止恶浊邪气的侵袭;燃熏后可以避虫虺。在这“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之时,熏佩以避之,犹似端午节熏雄黄一样,是很符合传统卫生习惯的。

菊花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名花,饮菊花酒、赏菊,这也是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东晋文人陶潜在重阳节时沉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中。唐代杜牧则追求“菊花需插满头归”的风雅。清代人把不同品种的盆菊放在庭院,并给它们起了各种美丽的名称:潇湘妃子、平沙落雁、杏林春燕、朱砂盖雪、玉池桃红、秋火芙蓉……

在民间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时至今日,重阳饮酒食糕、登高赏菊的习俗依然流行于世,同时还开展了敬老活动,以与“宜于长久”之古意完全合应。

013腊八节为何要吃腊八粥

农历十二月初八的“腊八节”,是我国古代民俗化的宗教节日,为古时“腊日”之一。腊是远古时代一种祭礼的名称,即一年辛勤耕作,喜获丰收,一般在年底举行的一种对自然界风调雨顺的答谢祭。

同类推荐
  • 101个故事读懂亚洲文明

    101个故事读懂亚洲文明

    这部书囊括了大部分亚洲国家和王朝更迭的历史,既包括亚洲内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层次,也涉及到了对其他国家的重要影响。使得亚洲诸国从各自独立和各种争霸战争逐渐展现出新时代经济一体化的区域性特征。亚洲作为世界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只有不断完善自身,才能为世界孕育更多的文化瑰宝,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和地位。
  • 虎之书

    虎之书

    本书包括虎年说虎、说文解虎和虎年赏虎三部分,图文并茂、雅俗共赏,从生肖、姓氏、文学、艺术、民俗等不同角度展现了虎文化与中国人生活的密切关系,展示了虎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深刻影响,通过《虎之书》我们可以了解、认识老虎这个独特的文化动物,树立保护老虎的意识,领悟老虎的精神,并让这种精神成为我们前进的力量。
  • 人生礼俗

    人生礼俗

    所谓人生,就是人这种特殊动物的生存与生活,生存是生命的保存,往往被认为更多地带有自然性;生活则是为了生存、发展而进行的活动,更多地被赋予了社会、文化的色彩。人类未必是惟一对死亡有清醒认识的动物(据说大象也有类似人类葬礼的行为),但却是惟一能对死亡有所思考有所作为的动物。人类可以在他的生命之轮的前行运转中为自己安排种种的活动,帮助自己生存得更好,从而也使自己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人生礼谷(民俗学的规范术语为人生仪礼,鉴于“礼俗”一词更容易为大众接受,故而书名使用“人生礼人俗”)正是人类安排的使自己的生命有内容、有价值的活动之一。
  • 国学泛舟(上)

    国学泛舟(上)

    近代以来,世界文化的挤压、碰撞、交流和融合越演越烈,极大地改变着全球文化地图。在这一前所未有的进程中,包括“民主、科学”在内的西方观念,推动了中国向现代的转变,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同时,西方观念的普遍影响,在客观上也导致中华民族借以安身立命的共同价值也面临失落。文化在逐渐转型,传统须重新定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学”的概念应运而生。
  • 破译文化之谜总集

    破译文化之谜总集

    本书分为古代文化之谜、东南亚文化之谜、印度文化之谜、古埃及文化之谜、抒不尽的神秘文化、远古文化之谜、神秘的痕迹、中国文化之谜、复活节岛的神秘、会飞的祖先、没有沉入海底的幸运者等共11章,记录了人类文化发展进程的足迹。
热门推荐
  • 云顶寒莲生

    云顶寒莲生

    有人说,世间每一个孤独的女孩儿,命中都有一朵守护花陪伴……这世上有一种花,生长在那遥远的极北冰寒之地,历经风雪,不畏严寒,它是那样的骄傲,那样的冰冷,又是那样的洁白耀眼。孤独神秘,峭立山巅,淡看浮华。让无数人为之仰望追寻,却又让追寻者觉得是那样的遥不可及。这种花的名字便叫做--寒莲。
  • 冲吧,腹黑豪门小妻子

    冲吧,腹黑豪门小妻子

    七年前,她中计跟陌生男人滚了一夜床单。醒来后,她冷冷地丢下一句,“只是玩玩419的游戏!你玩不起吗?”七年后,她带着嗜血的仇恨霸气归来,陪伴在她身边的还有一对龙凤宝宝。再相遇,他对她说,“Baby,我要你,哪怕是做你利用的工具,我也是一把无敌锋利的金钢钻!”
  • 他行渐暗

    他行渐暗

    摩崖年间,有山闻圣言,有水成珠帘,有人在修炼,有歌在怀念,有茶喝一碗,有惆怅无端,有悬空而转,有苍茫落河畔,有瞎马不知返,有诗酒已倦,有妖冶的河山,有长眠的衣冠,有落拓的瞬间,有不醒的陈抟,有暗香来自无边,有青泥踩成委婉,有油灯在黑夜里闪,有大船在搁浅,有好看的容颜,有遥远最灿烂,有个少年很痴癫。
  • 女神大混战

    女神大混战

    。宅男作家薛隐人在受家人所迫,被逼与电波系美少女苏留白相亲。而当隐人回家时,却发现生活陆续出现了小说的女性角色。
  • 洞察易经的奥秘

    洞察易经的奥秘

    21世纪,必须用易经管理才有出路。《易经》是群经之首,中国人的一言一行都源自于《易经》,我们的管理也是依据易理而行,即大易管理。本书首次详细分析了《易经》中所蕴涵的管理法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明晰地指出了《易经》在管理中该如何应用,发展出一套适合现代中国人民族性格的切实有效的管理体系。本书将管理层分为高阶、中坚、基层,分别对应易经的天、人、地。曾仕强教授结合易理,阐述了这三个阶层的特性、相互之间如何配合和互补,以及如何成为优秀的中坚干部。本书还结合了大量真实的案例,提炼了管理者应掌握的45课,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领悟如何将易理应用于日常管理。
  • 魔剑天殇

    魔剑天殇

    ???无边无际的火焰中,只剩下一口气的洛枫,咳出一口血,表情无比认真的说,“因为你是最讨厌我的人,所以我才无论如何,都要让你活下去,很可恶吧?我会让你记恨自己一辈子,永远也不能忘记。”一名少女在其身旁,见他双目紧闭,出气多进气少,顿时泣不成声。“我曾无数次回想起最初与你相遇时的场景,你对我说的第一句话,至今还记忆犹新。为什么?为什么你非要出现在我生命中,摧毁了我一切骄傲,扰乱了我日常生活的轨迹,混蛋!我该怎么办才好,我想我这辈子,再也无法离开你了。”花晓镜对即将死去的少年,不顾形象的大喊。
  • 《黑道风云20年》前传:黑道悲情2

    《黑道风云20年》前传:黑道悲情2

    本书作为《黑道悲情》第2部,讲述了东霸天死后“我市”的各帮派割据中发生的爱恨情仇故事。情节分两条线展开,一条线是逃亡的刘海柱的传奇经历;另一条线是亡兄的冯朦胧从一个懦弱怕事的小诗人成长为带有神经病气质的心狠手辣的“冯二子”的过程。一手遮天的东霸天含恨离世后,各路草莽蠢蠢欲动。不得不从荒山上走回人间的刘海柱面对公安局的追捕、与周萌的感情纠葛该做何选择?丧兄之痛,使这世界上再也没有了稚嫩且懦弱的冯朦胧,却多了一个心黑手毒的冯二子。猛农过江的西霸天李灿然,又将在江湖中掀起什么波澜?……
  • 笑盗墓2

    笑盗墓2

    大英博物馆里陈列的邢候簋被盗,录象看不到人,就好像瞬间自动消失了一般,整个英国警方都一筹莫展的境地,无奈之下只有请中国大使馆帮忙。少祖成功打入了疑似偷盗邢候簋的寻龙冥使的队伍中,和他们一起进入了邢候墓中,同时也看到了邢候簋的奇怪变化,这一切,让他难以抉择。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QQ杀三国

    QQ杀三国

    酒喝到一定程度,是会穿越的。。有些事情,不自己经历,你不会知道你所看到的无关痛痒,在别人那里有多么的刻骨铭心。
  • 侠客风流传

    侠客风流传

    推荐几本好书:恨海情天大大的《紫灵》。纤盈的《疯丫头闯江湖》,女作家写的哟,很不错。西南剑神的《异域游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