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61400000032

第32章 五经:《礼记》(3)

文王给父亲送食物的时候,一定要亲自看看饭菜的冷热程度。等王季吃完了,饭菜撤了下去以后,文王还要问父亲吃了多少。而且,文王还要告诉掌管膳食的官员:“以后不要再送和这次同样的饭菜来了。”看到负责膳食的官员答应了以后,文王才会离去。

文王的孝行影响了儿子武王,周武王的一言一行丝毫不敢不及自己的父亲。一次,周文王生病以后,武王就衣不解带地在床前伺候了几天几夜。在这期间,文王吃一口东西以后,武王才会吃一口东西;文王吃两口饭以后,武王才肯吃两口饭。这样一直持续了十二天,文王的病好了,武王才放心了。

有一次,武王做了一个梦。文王就问武王:“你梦到什么了呢?”武王回答说:“父亲,我梦到上天让我活到了九十岁。”文王又问儿子:“那么你觉得这个梦应该怎么解释呢?”武王说:“西方一共有九个诸侯国,我想父亲不久就可以统领这九个诸侯国了。”文王就说:“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古时候,年龄这两个字是放在一起使用的,而牙齿也代表年龄。我能够活一百岁,你能够活九十岁,我就给你三年吧。”因此,周文王死的时候九十七岁,周武王死的时候九十三岁。

周成王刚刚即位的时候非常年幼,所以还不能亲自处理朝政。于是,周公就暂时以大王的身份处理国家大事。周公经常提及周文王做太子时候的言行举止,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儿子伯禽。原来,周公是借教育伯禽让周成王明白君臣、父子、长幼的礼仪。一旦周成王有什么过失,周公就用鞭子抽打伯禽,以此来达到教育周成王的目的。因此,周公是间接地用文王做太子时候的行为,督促周成王。

孔子叹礼运

孔子有一次去参加一个蜡祭活动,活动结束后,他在城楼上观赏风景,一边看一边叹气。孔夫子之所以叹气,大概是因为鲁国现在的情况吧。当时子游就在孔子旁边,听到老师不住叹气,于是问道:“夫子您为什么叹气呢?”孔子回答说:“以前那些大道通行的时代,我没有赶上,只能从一些记载中略窥一二。大道通行的时代,是天下为公的时代。在那个时代,君王选择官吏都是选择那些贤能的人,天下的百姓都十分讲究信用和睦。所以,人们不仅仅和自己的亲人亲近,不仅仅只抚养自己的孩子,老人都会被人赡养,壮年人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小孩子都会被用心抚养长大。男人都有自己的事业,女人都有自己的归宿。物品唯恐将它丢弃在地上,但没有人会将它藏起来据为己有;每个人都努力做事,却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所以,没有阴谋诡计,没有盗贼小偷,晚上睡觉的时候连大门都不用关,这就是所谓的大同社会啊!

“现在呢?大道已经不复存在了,天下的人都只知道关心自己一小家的私利,只知道把自己的亲人当做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做儿女,不管是挣钱还是干活,都只是为了自己。国家和人民可以被当做礼物由父亲送给儿子,建造坚固的城墙是为了抵御外敌的入侵,学习礼仪是为了方便国家的统治,这样来确定君臣之间的身份,来使父子和谐,兄弟和睦,夫妻相亲相爱,并用礼仪来设立制度,来划分田地,来提倡贤德勇敢之人,这样把功劳都划到自己头上。由此,阴谋诡计都开始横行,战争也由此产生。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都是靠礼仪来治理天下的榜样。这六位先贤,没有不严格按照礼仪来行事的 。他们用礼义来表现道义,来考察诚信、来判断过失,行事讲究礼义仁让,告知人民正常的行为,如果不按照这样做的,即使是有权有势的人,大家也会将他看成是祸患。这就是所谓的小康。”

子游又问道:“礼这件事情,真的如此急需吗?”

孔子回答道:“礼,是上古明君用来传承上天的规律,以治理人间的万事的,所以,只要你失去了礼,就会走上灭亡,而采用它的人,则会长久地生存下去。诗经里曾经提过,老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所以说,礼,是天下的根本,如果用它来治理国家,那这个国家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子游又问道:“夫子您把礼摆到这么高的位置上,可以给我讲讲为什么吗?”

孔子说:“我曾经想瞻仰一下夏朝时候的礼,于是到了杞国,但是却没有找到什么礼留下来的痕迹,只是得到了夏朝时候的历法书。我于是又想去看看殷商的礼,就跑到了宋国,可惜也没有什么大的收获,仅仅得到了研究阴阳学问的书籍。但就是从这两本书中,我仍然学到了礼的演变过程。

“在刚开始的时候,礼是从饮食习惯中表现出来的。古代的人们将米放在石头上烧熟,将野猪肉撕开后烤熟吃,在地上挖坑来盛酒,拿着杯子来喝酒,用土块来制成鼓槌,用来敲打同样是泥土制作成的鼓,虽然现在看来很是简单,但当时却已经用来被做为祭祀鬼神的行为了。等到有人死去的时候,活着的人就跑到屋顶去大哭大喊道:让某某回来呀!然后把生饭放入死者的口中,再将一些烧熟的肉包子来做为陪葬品,也就是说,招魂的时候要面对天空,下葬的时候要将尸体埋在地底下。因为人们认为,人死后,身体就会变沉重,而人的生气则会漂浮在上方。死者的头要面朝北方,而生者则要面向南方,这都是从那时候就传下来的规矩。

“那个时候,君主们是没有皇宫内院的,和平常百姓一样,他们冬天就住在自己盖成的穴窟里,夏天就住在用柴草搭成的巢穴里。当时还不知道怎么使用火,所以只是吃一些草木的果实和鸟兽的生肉,喝他们的血,吃没有去毛的肉。当时也没有丝麻这些东西,所以经常穿的就是动物的皮毛。

“等到后来有了圣人,他们教会了人们怎么使用火,从此生活就变得容易些,然后又有人教会了大家用泥土、金属来制作成砖瓦,建造出美丽的台榭宫室。人们从此学会了用火来烧烤食物,来酿酒,又学会了用丝麻来织出布帛。用这些东西来供养生者,埋葬死者,并用此来祭祀鬼神上帝,我们现在所做的也都是从那个时候继承下来的。

“所以,在室内祭祀时,要把最古老的酒放在屋里最高的地方,将醴酒(甜酒)放在室内,将粢醍放在举行仪式的大堂上,将清酒放在最下面。陈列好祭祀用的牛羊,备好鼎俎,再准备好礼乐之事,写好祷告词,这样来使天上的神灵和自己的先祖前来,保佑国家和平,社会和睦,夫妻和谐,兄弟相亲相爱,这就叫做蒙受上天的庇佑。

“最后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制造鬼神的名号,然后准备好酒水和牲畜,开始祭祀活动。在活动中行礼时,主人夫妻双方都要亲自踏上草席。端着酒杯,穿上新作的衣服,献上醴酒和乳制品,再奉上一些烤肉之类的祭祀用品。两人互相交换着进行祭祀活动,以便取悦于先人的灵魂,达到人神相通的境界。祭祀完后,主方再退下,将那些半生的肉类合在一起煮熟,然后盛到祭器里,再进行祷告。这叫做大祥,也是礼的最终步骤。”

讲完这些后,孔子又略带些叹息的口气说道:“唉!实在是可悲啊!我辛辛苦苦考察了周代的礼仪制度,发现从周幽王、周厉王时期开始,这些先人制定的制度就开始被败坏了。只剩下鲁国这一个国家还在继承着周代的礼仪,如果让我离开鲁国,我又能到什么地方去呢?但就是鲁国,现在也没有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周代的礼仪了。那些先人的智慧结晶越来越不被重视,变得越来越微不足道。杞国举行的郊祭,是祭祀禹;宋国举行的郊祭,则是祭祀契,这些都是天子应该必须做到的事情,也只有杞国和宋国这两个国家可以举办这样的郊祭。所以说,天子只可以祭天子,而诸侯也只能祭祀自己封国的那些保佑社稷安危的神灵了。”

魏文侯问乐

魏文侯是春秋时期有名的贤君,有一次他问孔子的学生子夏说:“我只要穿着很正式的朝服去听那些古时候的音乐,很有可能没多大会儿就会睡着。但是要是让我去听那些郑卫地方的音乐,就是时间再长我也不知道疲倦,我想请问一下,为什么古乐会让人疲倦,而最新的流行音乐却会使人不知疲倦呢?”

子夏回答说:“您所说的那种古乐,它在表演的时候,常常是齐进齐退,古乐的乐声十分的平和,音域也很宽广。管弦之类的乐器,都依附于鼓声的节奏来进行演奏,开始是以鼓声领起,结束时用金铙来作结。指挥结束的乐曲时用相,控制音速是通过压。而且古乐很多时候是君子们用来表达深刻的意义的,或者是用来歌颂圣主的业绩的,表现的是那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迹。而您说的那种流行音乐,在表演的时候往往混杂不堪,乐曲中又充斥了奸佞邪恶的感情,往往能够令人沉溺于此而不能自拔。而且经常是夹杂着那些倡伶艺人之类的表演,男男女女、父父子子,混杂在其中不能分辨。您花费时间将它们听完后,往往一点收获也没有,既不会体味出什么深刻的道理,也不会得出上古贤君的英雄事迹。这些,就是新乐的表现。虽然您认为您现在问的是乐,其实是在讨论音的问题。所谓音乐,音和乐看似一样,其实是很不同的。”

魏文侯于是问道:“请问有些什么不同呢?”

子夏接着说道:“古时候,天地是极其和谐的,四时也是极其恰当的,老百姓都安居乐业,培养自己善良的品德,庄稼每年都是大丰收,没有疾病的流行,也没有妖魔鬼怪之事作崇,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太平盛世啊!到了后来,出现了圣人,他们为了治理天下,开始划定伦理纲常,设定了礼仪之事,这样一来,天下也算安定。天下安定下来后,接着圣人又制定了六律,调和了五声,再配合那些乐器和诗歌,就成了有德行的音乐,这样的音乐才能被称之为乐。《诗经》中曾经说过,德音听起来是多么的淡漠,而德行却又是那么的光明正大,光明正大又合乎德行的,才是能够胜任君王之位的人,在这样的人的治理下,国家才能够强大,人民才能够幸福。等到文王的时候,德行达到了最高的境界,没有什么遗憾了。文王接受了上天的庇佑,又把这种庇佑传给了他的子子孙孙。这些,说的就是德音的问题啊!您现在所喜欢的,大概是那种被称为溺音的声音吧。”

魏文侯接着问道:“那再请问,您所说的溺音又是从哪里产生的?”

子夏回答道:“郑国的音乐,听起来显得轻佻而浪荡,容易使人产生淫邪的念头;再说宋国的音乐,听起来有种说不出的缠绵悱恻感,很容易让人产生消极的感觉;而卫国的音乐呢,节奏大多十分急促,常常会使听的人觉得十分疲惫,意志消沉;齐国的音乐又是另一番景象,听后让人能够产生一种骄傲蛮横的感觉,使人变得自傲。这四种音乐,都会使人沉溺,从而不利于德行的培养,所以在祭祀的时候是绝对不能使用的。《诗经》中提到过,只有严肃舒缓的音乐,先人们才愿意聆听。做为国君,不应该完全凭一己的好恶来选择爱好,一定要从对国家社稷、黎民百姓有利的方面来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国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谓上行下效,说的就是上面常常有什么样的举动,下面的群众就会竞相模仿,形成一股流行势力。《诗经》中所说的:诱导民众很容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圣人后来又制作了六种不同的乐器,用它们来发出德音。接着再用钟、磬、竽、瑟这些乐器来进行调和,再用干、戚、旄、狄来进行伴舞,这样制作好的乐才可以被用来祭祀先王宗庙,才可以用来排列官职的大小等级,才能向后世的人们昭示尊卑的顺序。

“钟这种乐器,声音铿锵响亮,可以用作号令,容易令人振奋,这样才会建立武功,君子听到钟声就会想到武臣;石磬这种乐器的特点呢,就是声音非常的坚定有力量,可以令人分辨节义,只要能够分辨节义,这样就不会畏惧牺牲了。君子只要听到石磬的声音,就会想到那些为国裹尸沙场的英雄们;至于弦乐,它的特点就是音色缠绵,听起来十分的哀怨。哀怨则可以使人产生正义感,这样就会使人树立远大的志向。所以,君子只要听到弦乐声,就会联想到那些有操守的大臣们;至于箫管这类用竹管制成的乐器,因为将声音聚拢在一起才能够演奏,所以可以聚集起人心。君子听到竽、笙箫、管的声音,很快就会想到那些团结人心的力量;至于鼓皮,因为它的声音很喧闹,所以常常会令人激动,以此来促使人们不断前进。君子听到后,就会想起那些统帅军队的将士们。所以说,君子听音乐,不仅仅只是单纯地听那种节奏感,更多的是想从音乐中收获和自己理想相契合的部分。”

孔子主持射礼

有一次,孔子在矍相这个地方主持射礼。孔子早早地带着子路等人来到了矍相的一块很大的空地,开始做起了准备工作。过往的人群看见有人在主持射礼,都十分好奇,渐渐地聚拢了过来,到最后,人群多得像是一堵墙一样,四面八方都透不进去一丝风。

正式的射礼仪式开始之前,先是行乡饮酒礼,然后原先担任司正的人开始转任为司马,而射礼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正在大伙都想一睹为快之时,主持射礼的孔子突然命令这次活动中担任司射职务的子路走了出来。只见子路手里拿了一张弓箭,先是盛情邀请围观的群众来参观这次活动,接着又说道:“我们的活动马上就要开始,现在我讲一下可以进场观看人员所应该具备的资格。首先,凡是打过败仗的军人,是不能够进来观礼的;其次,国家已经灭亡的士大夫,也不可以进来;再次,那些为了贪图富贵,把自己硬生生过继给别人做后嗣的人,也是不可以进来的。除此之外,大家都进来吧。”

子路说完这番话后,人群中立马少了一半的人,进入场内的只剩下一半的人。孔子接着又叫公罔之裘和序点将酒杯举起来,然后来宣布活动的规则。

公罔之裘首先举起自己手中的酒杯说道:“首先恭喜大家能够进来观看我们的活动,但是由于此次活动所设置的来宾席数量有限,所以我们只能再从大家中间挑选一部分人留下来。我现在想问的是,我们中间有没有二三十岁左右的人,但是已经能够懂得孝顺父、母亲,和自己的兄弟和睦相处的?有没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们,平时对礼义这门学问很有讲究,又不受那些庸俗之风气的影响,能够一直以高尚的品德来提高自己的修养,一直到老去为止?如果您的标准符合我上面所说的两条,就请到这边的来宾席上。”

公罔之裘这番话说完后,来的人中又走了约莫一半数量的人。接下来序点又举起了酒杯,更进一步地说道:“留下的都是很值得我们尊敬的人。但是我现在还有几个条件要讲。我们中间有没有年纪很轻,但是十分热爱学习,每天都孜孜不倦地研究学问、爱好礼义,而且愿意一直这样下去不改变自己志向的?有没有已经八九十岁的年纪,甚至已经达到一百岁,但是一直都奉公守法,从来没做过那些胡作非为的坏事的?如果有的话,请再往前一步,到我们这边的贵宾席来就座。”

等到序点的话说完后,留下来的人早已经寥寥无几了。

曾子论孝

同类推荐
  • 大唐帝国的扩张(第1部):廓清漠北

    大唐帝国的扩张(第1部):廓清漠北

    本书以历史大事件为轴线,通过还原历史细节,透过大唐帝国的沧桑和辉煌,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代。主要包括廓清漠北、打开西域大门、东方战争、帝国狙击者等章节。
  • 重生之契丹铁骑

    重生之契丹铁骑

    凛冽的寒风,烈马的嘶鸣,契丹的男儿没有懦夫!男儿当尚武,刀马显威风,草原的姑娘灿若明霞。太祖受可汗之禅,遂建国,东征西讨,如摧枯拉朽。建皇都,制法规,威震海外中土。夺幽云,扩疆土,创我契丹帝国。从今天起,我就是,耶律阿保机。
  • 侠骨柔情安天下

    侠骨柔情安天下

    颛顼大帝为我们描绘了颛顼和共工大战的故事,在故事中,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传说中的神兽,为我们再现远古时期中国的优秀文化,是一本不可错过的好书。
  • 南北朝风云录

    南北朝风云录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 新唐

    新唐

    天宝九年,华清池歌舞霓裳,安禄山厉兵秣马,大唐盛世即将化作一团璀璨的烟花,开放包容的华夏文明即将滑向保守内敛的深渊。一个少年,来到了长安,发誓夺回他失去的一切……从江湖到庙堂;从沙漠到海洋;赫赫武功,锦绣文章,再造一个雄浑壮丽的大唐!
热门推荐
  • 青春流年离殇

    青春流年离殇

    两个人的青春足迹,三个人的心灵路程。青春,淋漓尽致的挥洒汗水。青春,全力以赴的追逐梦想。青春一次成长,离别一场心殇。
  • 金字塔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金字塔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本书是《世界未解之谜精编》系列之一,该系列精心收集了众多千奇百怪、扑朔迷离的世界未解之谜,内容涉及宇宙、生物、地理、飞碟、人体、恐龙、宝藏、百慕大、历史、金字塔、文化等多个领域,书中令人耳目一新和不可思议的未解之谜,给予了人类新的思索。人类究竟创造了多少奇迹,又留下了多少谜团,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我们深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未知一定会变为已知。让无数探寻声化做利刃,刺破一桩桩人类千年未解之谜。
  • 夏蜂

    夏蜂

    一场暴雨后,屋檐上像长蘑菇一般长出了硕大的蜂巢。家中的老人试图将之捅掉,结果不出所料地没有得逞。也许只能听凭黄蜂肆虐,在长日无尽的盛夏里将屋顶啃光了。在这种令人无力的想象中,母亲终于答应带着男孩去省城。
  • 曲灵大陆

    曲灵大陆

    柳明,北大学生。在一次车祸中丧命,然而得到天的眷顾,穿越到奇异得以修炼天魄为生。本文在17k小说网首发
  • 潘朵拉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潘朵拉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求知探索系列丛书:潘朵拉之谜总集》分为潘朵拉的盒子、回到过去、金字塔坟墓说、三维游戏等。
  • 艳歌行

    艳歌行

    ——是是的的的的顶顶顶顶顶的顶顶顶顶顶的的顶顶顶顶顶的顶顶顶顶顶的
  • 古龙文集-绝代双骄2

    古龙文集-绝代双骄2

    书中栩栩如生刻画出小鱼儿、花无缺、铁心兰、江玉郎、燕南天、江别鹤、移花宫主、十二星相、苏樱等众多典型人物,是古龙所有小说中篇幅最长,情节最丰富的小说。《绝代双骄》也是一个关于仇恨和宽恕的故事,以仇恨开始,以宽恕结尾,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全书高潮迭起,诙谐斗智,充满幽默,让人笑中带泪。小说问世以来,被改编无数,梁朝伟、刘德华、林青霞、林志颖、苏有朋等明星先后参与演出,陪一代又一代人度过了人生的美好时光。
  • 逐神录

    逐神录

    大世无神魔,至尊当道,诸圣争雄,四海分九域,俊杰无数,群英遍起。叹何为神!释何为魔!若成神,便当直上九天,四海膜拜,追星逐日。若成魔,逍遥天地,狂笑狰狞,谁人敢不服?西域走出卓姓少年,身负绝代灵脉,拜师四神宫,问苍天,即为雄中雄,为何分魔神?
  • 星空中的眼

    星空中的眼

    探视黑暗星空背后的秘密,我们才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只是苍穹中的影子。
  • 葬王祭

    葬王祭

    万物之始初于混沌,盘古开天辟地,天地划分,天界仙,地界人;地界一无所有,一切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