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71500000001

第1章 攻读篇(1)

偷看《三国》的私塾生

有一次,毛宇居先生讲完《增广贤文》,便一边稍事休息,一边让学生反复诵读,要求背熟。可毛泽东却全然没有将他的话放在心上,又偷偷地打开《三国》仔细地读了起来。

毛泽东与毛宇居系五代堂兄弟,毛宇居是韶山一带有名的学问人,被誉为“韶山一枝笔”。

毛宇居读了许多诗书,在家乡办起了私塾,招收本地本族的一些子弟入学,教授《幼学》《三字经》之类。

1906年秋,刚从桥头湾私塾结业的毛泽东即投奔他的门下就读,为时将近一年。

少年毛泽东的聪慧,在韶山冲是很有些名气的,但同时他的“顽皮”,也使在这之前的几位塾师大伤脑筋。因此,当毛顺生将毛泽东送到距韶山冲上屋场约5里路之远的井湾里毛宇居门下时,特别嘱其“严加管教”。

毛宇居是个典型的儒士,说话和颜悦色,温文尔雅。正因为他自己家学渊源,少时求学认真刻苦,所以他对学生也要求颇严,甚至近乎苛刻。学生淘气不听话或有听讲开小差者,一旦被他发现,轻则批评、打手板;重则呵责、罚站,甚至罚跪,弟子们十分地惧怕他的责罚。

可毛泽东却有些不以为然,并且时常有“作对”的举动。

有一次,毛宇居先生讲完《增广贤文》,便一边稍事休息,一边让学生反复诵读,要求背熟。可毛泽东却全然没有将他的话放在心上,又偷偷地打开《三国》仔细地读了起来。正看得入神,不意“宇居大哥”背着双手踱了过来。毛泽东一眼瞧见,连忙用正书将其盖住,并摇头晃脑地念起书来。但他的动作还是被发现了。毛宇居走到他的课桌前,厉声喊道:

“毛润之,你在干什么?”“尊先生吩咐,我在读书呀!”毛泽东一本正经地回答。“你既在读书,那好,你给我把书背出来!”毛宇居扬了扬手中的竹板说:“你若是背不出来,可莫怪我的竹板子不认人。”“先生莫急。”毛泽东不慌不忙地站了起来,从从容容地背诵着——“昔日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毛泽东一气将课文背了出来,十分流利。毛宇居只好悻悻地收起了竹板,但他仍不失老师威严地训斥道:“你以后还是小心点好。”但以后毛泽东仍是不“小心”。本来,毛宇居对毛泽东的蔑视师道尊严就有火。因为毛泽东开口闭口都叫毛宇居“大哥”,从不叫他先生。有一回,毛宇居交待学生要在课堂温习功课,不得随意走动闲谈。可毛泽东却站起来说道:“如果大哥今天不讲授新课,我就要到山上找一个空气新鲜的地方读书,那里读书记性会好些。”毛宇居自然不会答应,毛泽东趁先生不在的时候偷偷跑了出去。两个时辰过去了,毛泽东不仅背会了课文,还顺手牵羊从树上摘下许多毛栗子。他先给每个同学分一份,而且居然还给“大哥”也备上一份。毛宇居好不生气,下午上课,他没有让毛泽东进教室,却指着课堂外的天井说:“你有本事不服管教,就以天井做首诗来,做不出我先打你屁股,再告你爹!”

毛泽东自觉认罚,绕着天井转了两圈。天井中还有一座深井,调皮学生刚从溪沟里捉了些鱼虾养在里面。他觉得“大哥”管得太过分了,自己就像天井里的小鱼虾,没有半点自由,想着想着,便随口吟道: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毛宇居听后,觉得讲得有道理,就没有再责备他。

这以后,毛宇居改变了对毛泽东死板的教学方法,把自己的藏书借给他,多让他自学,尽量扩大他的视野。1910年早秋,毛泽东上湘乡东山学校之前,毛宇居几次劝不愿送子上学的毛顺生说:

“润之若是进了洋学堂,今后是会出人头地的。”

毛宇居从少年毛泽东以捉迷藏的形式苦读《三国》的特殊表现中,看到了他的远大前程和抱负,对自己那种死板落后的僵化教学方式,进行了反思。

与《三国演义》的智缘

“中国有三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谁就不算中国人。”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永新县境内三湾村,在这里进行了着名的“三湾改编”。那天深夜,毛泽东来到借住的三湾村“协盛和”杂货店,他将床铺搭在简陋的柜台上,正准备躺下睡觉时,顺着微弱的灯光,偶然瞥见货架柜顶上放着一摞落满灰尘的书。爱看书的嗜好,使他将之取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套线装本的《三国演义》。顿时,毛泽东眼睛一亮,睡意全无。在这样一个穷乡僻壤、文化落后的山村,能看到这样一部名着是多么不容易。他如获至宝,忘记了一天行军的疲劳,当晚便在昏暗的光线下读了起来。第二天一早便向店主借阅。毛泽东白天要找当地群众和部队指战员谈心,晚上还要开会讨论工农革命军的改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但他仍然抓紧睡觉之前的空余时间来读书。就这样,这套《三国演义》伴随着他度过了在三湾的昼夜。

后来,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转移到湘赣边界敌人统治薄弱的井冈山。在井冈山那段非常艰苦的岁月里,书刊是很稀缺的,毛泽东读书的嗜好是很难满足的。因此,一次打土豪的时候,毛泽东就特意到土豪家里寻找《三国演义》之类的书。有一位农民告诉他:“没有了!

没有了!昨天共产了。”1938年5月3日,毛泽东对“抗大”三期二大队作的题为《我们对三民主义的态度》的讲话时,还津津乐道地给人们讲了这段趣事。

1938年10月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期间,毛泽东还对贺龙和徐海东两位将领开玩笑说:“中国有三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谁就不算中国人。”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三国演义》是多么的喜爱。

毛泽东在着书立说、报告演讲、漫谈闲聊中,对《三国演义》烂熟于心,用起来几乎到了张口即出、信手拈来的程度。

在《三国演义》“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中,毛泽东看到了“符合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在周瑜和诸葛亮引用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俗谚中,毛泽东读出了“自然辩证法”,用以解释生与死、祸与福、忧患与安乐、必然与偶然的统一;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三大战役”中,毛泽东读出了“军事辩证法”,正确揭示了优势与劣势、强大与弱小、骄兵与哀兵、进攻与防御、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于人、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法。

《三国演义》是一部活的兵法,是一部形象的战争史。毛泽东说,《三国演义》是他读过的“第一本军事教科书”。毛泽东指挥战争长达24年,“三国智慧”时常萦绕于毛泽东的脑海里,可说无役不与。他把《三国演义》用活了。许多战例,其虚实分合,攻守进退,以小打大,以少胜多,应战应和,应擒应纵,胜负得失,都有可鉴之处。

《三国演义》一书充满着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都是推动了国家统一、推动了历史进步的杰出的封建政治家。曹操剪除封建割剧势力,力图实现天下统一的政治胸怀、政治气度和政治眼光;刘备的尽占人和,推恩部下,体恤民众,团结干部,以兴复汉室为号召的民本思想和政治策略;诸葛亮的重视统一战线,巩固联盟力量;孙权巩固江东根据地,善于使用年轻人才。从他们身上,对这些经邦济世治国安民的宏韬伟略,毛泽东都有所领悟,有所借鉴。

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湖南一师读书时的青年毛泽东即说:“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这是时势造英雄的时代,急剧动荡的年代产生了许多英雄俊杰。曹操懂用人之道,刘备能团结人,孙权敢用年轻人挂帅,袁绍不会用将,诸葛亮用错了马谡,这些正反经验都被毛泽东卓有成效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了。

三国时期外交活跃频繁,外交斗争与政治、军事斗争交织在一起,小说中描写外交的故事精彩绝伦。成功者有孔明舌战群儒,失败者有蒋干盗书。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带《三国演义》这本书随行,也是有深意的。

在一般人看来,《三国演义》写政治、军事、外交较多,写经济较少,偶尔写经济,也是后勤保障之类。但“隔行不隔理”,在经济体制的确定、经济模式的采用、经济人才的选拔上以及经济工作的领导作风诸方面,都有毛泽东对《三国演义》的借鉴。

毛泽东臧否三国人物三十多人,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都给人以启迪。曹操的政治风度、刘备的仁德爱民、诸葛亮的鞠躬尽瘁、赵云的浑身是胆、周瑜的年少有为、关羽的忠贞不贰、张飞的果敢勇猛、郭嘉的足智多谋、董卓的凶暴残忍、袁绍的优柔寡断、刘表的虚有其表、张松的卖主求荣等等,毛泽东都能“以人为镜”。毛泽东赞扬叶剑英有诸葛舌战群儒之智、彭德怀有临危受命之勇、杨成武有虎将赵子龙之风、陈赓有提兵退敌之胆,皆是着眼于人才的大节。

《捉放宿店》有纰漏

“问题是,汉朝的陈宫怎么唱出了三四百年后才有的凌烟阁?”

一次,毛泽东指名要看谭富英和裘盛戎合演的《捉放宿店》。演毕,毛泽东向这两位艺术家提出两点疑问:其一,陈宫有一段流水板唱腔,唱词是“休流泪来免悲伤,忠孝二字挂心旁,同心协力把业创,凌烟阁上美名扬”。毛泽东问谭、裘二位知不知道凌烟阁的典故,他们均答不详。毛泽东告诉他们,凌烟阁建于唐朝太宗时候,是纪念开国功臣的地方。问题是,汉朝的陈宫怎么唱出了三四百年后才有的凌烟阁?

谭、裘二位一时语塞。毛泽东建议他们只要修改这段唱词的末一句,问题就解决了。其二,陈宫所唱“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这段唱词是陈宫的内心独白,并没有说出口,可是陈宫唱完之后,曹操却指责他“言多语诈”。试问,曹操怎么知道陈宫内心所想而且言多语诈的呢?毛泽东这一问,又使眼前这两位艺术家尴尬得瞠口结舌。

谭富英回家后,把在中南海演戏的过程告诉了师妹王则昭,并感慨地说:“当初学戏是口传心授,师傅怎么教就怎么学、怎么演,很少研究故事的来龙去脉,所以演了这么多年的戏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看来真得好好钻研文化和历史,不然在台上难免闹笑话。”由此可见毛泽东熟稔三国故事,对许多细节问题都能提出自己的看法,纠正了一些误解,使京剧艺术家的演出更臻完美。

一串朝珠里的学问

“诸葛亮是三国时的丞相,他怎么能戴明朝的佛珠或清朝的朝珠呢?”

毛泽东对《三国》研究的很透,他很喜爱《三国》戏。1950年秋的一天,毛泽东在中南海看完谭富英、裘盛戎合演的《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向谭富英问起他在台上扮演诸葛亮胸前佩戴朝珠的来历。谭富英向毛泽东介绍道:当年他的祖父谭鑫培有一次进宫演戏,扮演《空城计》里的诸葛亮,由于天气炎热,额头上沁出了汗珠,慈禧见了,吩咐太监把自己佩戴着的一串檀香木佛珠赏赐给他。据说炎热的季节闻到檀香木的香味,能消暑避邪。从此,谭鑫培每演《空城计》,必将佛珠佩戴在身。因谭鑫培是京剧老生行当的一代宗师,在梨园界有广泛的影响,宫外的戏曲艺人见他演诸葛亮时佩戴朝珠、也都纷纷效仿……毛泽东听后说,朝珠在明朝称佛珠。那时皇帝信佛,拜佛时多把佛珠垂挂胸前,到了清朝,皇帝们以佛珠做奖品,按照官职的品级赏给有功之臣。因为是皇帝所赐获赏的大臣在上朝时都把佛珠佩戴在胸前,一是表示不忘皇上的恩宠;二是借以炫耀身份和殊荣,所以当时又称佛珠为朝珠。

毛泽东讲完有关朝珠的知识,又以商讨的口吻对谭富英说:“诸葛亮是三国时的丞相,他怎么能戴明朝的佛珠或清朝的朝珠呢?当年令祖演戏佩戴,是他本人表示对慈禧的感念以讨慈禧欢心,并不是剧中人诸葛亮应该佩戴。前人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后人也如法炮制,是不是于理不通?”

毛泽东的一席话,使谭富英茅塞顿开,此后再扮演诸葛亮就不戴朝珠了,同行们知道了其中的原委,也都学着谭富英的样子,扮演诸葛亮时再也不戴朝珠了。纠正了戏剧中的一个谬误虽是一件小事,却可以看出毛泽东对演《三国》戏是非常关注的,反映出他渊博的学识。

读书不能一目十行

“《三国》中那个庞统能一目十行,我是从来不信的,那是神话。”

1935年下半年,毛泽东对抗大教职员的学习抓得很紧,他常说:要当先生,必须先当学生。在一次校务办公会议上,他对大家讲:

“我们要来一个读书比赛,看谁读的书多,掌握的知识多。只要是书,不管是中国的,外国的,古典的,现代的,正面的,反面的,大家都可以涉猎。但不能一目十行,《三国》中那个庞统能一目十行,我是从来不信的,那是神话。读书先是粗读,有个大概的印象,然后是复读,重温每一个重要章节,也叫精读。在这个基础上再写点读书笔记,问几个为什么,联系实际思考一下周围的事情。这样才能防止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毛泽东借《三国》中庞统能一目十行的典故,来说明读书要讲究方法,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险境中读《三国演义》

只见毛泽东正手捧一本《三国演义》专心地看哩,哪里去管枪声从何处而来。

毛泽东曾多次在危急情况下,导演过“空城计”。1947年在转战陕北的途中,6月8日晚毛泽东率领“三支队”离开安安静静住了53天的王家湾。王家湾的乡亲们提着马灯,打着火把,站在险要的地段,为这支特殊的队伍照路送行。毛泽东上山往北走去。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山高坡陡,雨大路滑,马不能骑,警卫战士们连拉带推,有时架着毛泽东往山上走,一个个浑身淋得湿透。驮电台的骡子滚下山摔死了,人们摸黑爬到山下把电台拖上来。半夜,雨停了,队伍在一个小山村里休息,这个小山村叫石峁则。

1947年6月8日夜,刘戡率部追到王家湾。

说来也巧,刘戡在宿营时,恰好住的就是毛泽东住过的窑洞。大概是“三支队”撤出时比较仓促,窑洞里丢下了一个上面写有“李德胜”字样的信封。刘戡看到信封,琢磨了一阵子,他断定“李德胜”就是毛泽东。于是,他立即命令部下掉头上山向北追去。

6月9日,毛泽东率“三支队”到达小河,刚要做饭、架电台,敌机就来低空盘旋,骑兵侦察员也来报告,敌人越来越近了。队伍出村不久,天又下起雨来。夜里,只见左边山沟里和山头上,敌人燃起了一堆一堆的大火,连敌军的人喊马叫都听得清清楚楚。敌人就在“三支队”的脚下。但敌人绝没有想到,他们日夜追击的中共首脑机关,竟在离他们不远的山梁上。尽管敌人离得这么近,但是陕北地形之险、地区之大,正如毛泽东所说:“隔了一个山,就像隔了一个世界哩。”敌人没有群众,如同瞎子、聋子,在山上、山下瞎碰乱撞。“三支队”有老乡做向导,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悄悄地走过,于6月10日晨到达天赐湾宿营。

天赐湾是一个只有二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子,由于战乱,村子的人都上山躲避了。任弼时安排好毛泽东、周恩来住处后,下令部队埋锅造饭。

同类推荐
  • 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

    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

    欧洲政党及其执政经验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政党及其执政都有一定的参考或借鉴作用。本书对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的政党及其执政经验做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可供我们参考的建议,主要内容有西欧政党的执政经验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战后英国的两党政治与执政经验、法国社会党和戴高乐政党与执政、德国主要政党执政的经验与教训、意大利主要政党的执政经验、奥地利社民党执政的经验与教训等。
  • 旧制度与大革命(政务版)

    旧制度与大革命(政务版)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开篇即写道:“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已经有前人绘声绘色地书写过,我不愿意再写。我现在所创作的这部书绝不是为了讲述这一段大历史,而是志在思考、研究、透视这一场大革命。”这部作品从宏观角度揭示了大革命的本质、使命与功绩,从中观角度解析了引发大革命的各种制度性诱因,从微观角度解析了引发大革命的各种社会性诱因。这部作品,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国大革命,并从中获得历史的启示。
  • 中国共产党英烈志1(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中国共产党英烈志1(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林详谦(18891923)名元德。福建闽候人。林祥谦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幼年时仅读了几年书,便因家境贫困只得停学务农。1906年,由于生活所迫,年仅14岁的林祥谦便随父亲进马尾造船厂做工,受尽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严峻的生活现实,炼就了他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坚强性格。1922年初,他只身离开马尾来到汉口江岸,经技术工种考试,被江岸铁路工厂录用。此间,为了维护工人的权利,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人的劳动收入,他和工友们曾多次开展小规模的罢工斗争,并用怠工的办法来对付工头的压迫。
  •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从怎样看到怎样做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从怎样看到怎样做

    本书的重点不是探讨理论上的问题,而是明确实践上的问题。本书从七个方面讨论并明确了“怎样做”的问题:一是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必要条件;二是牢记自我角色,强化党员意识。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三是认清重大问题,坚定理想信念。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动力源泉。等等。这七个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本书有助于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明确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切实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 毛泽东读二十四史

    毛泽东读二十四史

    本书是一部全面介绍毛泽东读二十四史、用二十四史的读书心得。全书讲述了毛泽东研读二十四史的厚今博古,他运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去批判问现象。他的观点和方法,深刻地贯注在他读史的过程中。翻开这部《二十四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许多册、许多页上都留有他当年阅读时的批画符号和批注文字。《毛泽东读二十四史》是毛泽东留给我们的一份非常珍贵的历史遗产,是一份不可再得的精神财富。学习、研究毛泽东读二十四史的实践和所作的批注和批画,对我们全面认识毛泽东,全面理解毛泽东,全面评价毛泽东,全面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等都是很有益处的。
热门推荐
  • 御剑缘

    御剑缘

    离殇、断月,是痴情剑,还是悲情剑……是缘分注定,还是剑的牵引,让两人相遇;是上天捉弄,还是那千年化不开的情咒,让两人难在一起……看一个拥有啸月天狼血脉的白发少年,如何经历这世间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跨上巅峰……
  • 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典籍,该书并非成于一时,亦非一人所写。《山海经》传世版本共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其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矿物、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本书是《山海经》的白话文全译本,且对生僻字词、名物有适当的注释。此外,还配有大量古本《山海经》中所绘的插图。
  • 末世危机之乱世

    末世危机之乱世

    一个普通的少年,因身体和病毒完美结合而拥有了召唤丧尸的超能力!
  • 待花开那年

    待花开那年

    她是一个穷人家的女儿,却因遭人陷害阴差阳错下误入豪门。本以为事情会渐渐消散,可是一件一件的事接踵而来。面对爱情与真是身份之间她将做出怎样的选择。爱的突如其来,身份的迷。等待只是一种消磨时间的过错,放弃却是伤害人的利器。他说:“我可以等你,等你可以真正面对的时候我就不会再放手了。”她苦笑眼中涌出了泪水说:“等,哈哈你可以等我,你岁月可以等吗,你的时间可以等吗,等你等我到老时你还能在等我嘛,你不觉得你说的这些话太有趣了吗,放手吧忘了我,忘了我这个欺骗别人感情的骗子,把我从你的世界抹出去吧。”她转过身哭得更严重。
  • 醉舞魔骑士记

    醉舞魔骑士记

    见过了残酷,目睹过了冷漠,曾经跌过悬崖的人,再度走向世界的独木桥,还会害怕吗?帝纪界,一切都超乎常理。魔法、怪物,迥乎不同的建筑让秦柯芸措手不及。骑士?龙?术师?看来这再也不是一个靠智商和笔杆子的世界了!不对,,,智商还是必须有的!
  • 鬼宫

    鬼宫

    一个不知名的宫殿,不知道什么时候修建,却吸引了无数的人为之探索,离奇的血案,惊悚的经历,引发无数的悬念,几个年轻人有了种种机遇,终于闯进了宫殿,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他们的结局又是什么?
  • 百年前强者归来

    百年前强者归来

    千古奇才周扬闭关百年,炼器炼丹布阵皆有所成,于是出关重新入世,杀旧仇敌泄恨。但他这样的高人,又不允许自己心中只有仇恨,于是他复仇的同时,又重振家族,培养势力,颠覆皇权,收萝莉徒弟,找灵魂伴侣,不时也炼制一批丹药灵器,引发引发轰动。
  • 爱,转了一圈

    爱,转了一圈

    当他出现顾辰的一切都乱了,如果说每个人一生中都有一个太阳,那在他回眸一笑的瞬间顾辰就知道这个男人是自己一生的太阳,温暖自己的整个世界。你就是一束阳光驱散了所有阴霾,带给我万丈光芒。可以假装不爱你,可以假装不认识你,可以假装看不见你,但是擦肩而过的那一瞬心还是好痛,亦如三年前放手的那一刻。-------------顾辰遇见你,爱上你,我输的那么彻底。不是除了你我没人要,只是除了你我谁都不想要。有些爱经过多久都不会淡化,爱上你的那一刻我就没打算放手,我欧阳干甘愿为你沦陷一生。--------------欧阳干要么一生,要么陌生当愛回到原点
  • 殷地安联邦共和国

    殷地安联邦共和国

    一个历史学专业,以殷商文化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因一场意外事故,灵魂附身到十八世纪末,北美一个印地安部落,一个即将死去的酋长的儿子身上,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改变印(殷)第(地)安人命运的故事。印第安成了殷地安太阳神成为美洲殷(印)地(第)安人唯一的神。美国再也成不了横跨两大洋的超极大国。美国成为在北美靠大西洋的唯一白人小国加拿大不再是英联邦。墨西哥变成了玛雅共和国。印加帝国不再是历史的名词。美洲是殷地安人的美洲。美洲建立了殷地安邦联。美洲开始叫殷地安洲。
  •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二数学优秀课例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二数学优秀课例

    为新课程实施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而精心编写,选取了大量教案,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