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71500000004

第4章 攻读篇(4)

1958年3月22日,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指出从古以来创造新思想新学派的都是学问不多的青年人,他举了很多古今中外有所作为的青年人,其中一个就是王弼。他说:“王弼注《老子》的时候,不过十七十八岁,因用脑过度早死,死时才二十几岁。”同年5月8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八大第二次代表会议上,就《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为题,谈了很多古今中外青少年大有作为的例子,其中介绍了王弼。他说:“晋朝的王弼,做《庄子》和《易经》的注解,他18岁就是哲学家,他的哥哥是王肃。他死的时候才24岁。”在此前后,毛泽东在读《初唐四杰集》时,在眉批中提及古今一批有作为的青少年,把王弼与唐朝的王勃、汉朝的贾谊并提。他说,王勃“以一个28岁的人,写了十八卷诗文作品,与王弼的哲学(主观唯心主义),贾谊的历史学和政治学,可以媲美。都是少年英发,贾谊死时三十几,王弼死时24岁”。

1940年10月,毛泽东、朱德接见选送到苏联学习航空机务工程归国的王弼,并就组建工程学校的问题作了指示。毛泽东说:“热心发展航空事业意见是好的,但要有决心和耐心。”谈论之中,毛泽东详细询问了王弼的姓名和在苏联的学习情况,然后风趣地说:“我国历史上也有个王弼,和你同名同姓,他是个文人,你是个武将。你这学武的要争取胜过学文的。”中国历史上的王弼是三国时期的玄学家,好说儒道,辞才逸辩,毛泽东很爱读他的作品,可惜英年早逝。现在身边又来了一个叫王弼的人,毛泽东自然印象深刻,故有此言。

毛泽东对王弼年纪轻轻,就有深邃的学问印象很深,所以遇到重名的王弼时,便用三国时期的王弼鼓励他要学文,“你这学武的要争取胜过学文的”,表达了他对青年人的殷切希望。

名医华佗

“三国时有个名医叫华佗,给曹操治过病。他学老虎、学熊、学猴子、学鹿、学飞鸟的动作,编了‘五禽戏’。”

毛泽东读书很讲究应用。他读《三国志·华佗传》相当认真、仔细。他对《华佗传》记载的华佗养生之道很是欣赏。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散步时,向他的保健医生讲述:“三国时有个名医叫华佗,给曹操治过病。他学老虎、学熊、学猴子、学鹿、学飞鸟的动作,编了‘五禽戏’,这你应该知道吧?我看不错,是很好的健身运动。这都是仿生运动。人们有很多运动都是从动物那里学来的,其实也是动物学动物。中国有螳螂拳、猴拳,你游泳的那蛙式不就是从青蛙那里学来的吗?”也许是模仿“五禽戏”,毛泽东根据自身特点,自己编了一套自由体操:他缓缓地向前走,深呼吸,摇头,扭颈,有时屈伸肘腕关节,双肩前后交替转动,同时腰部旋转扭动。他常在独自散步又无旁人时练习,以活络全身关节,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华佗教人健身祛病,行五禽之戏,这又是医学上最先进和积极的主张。近代医学发展到今日,才有保健祛病的流行,却不知在一千七百年前,我国的神医华佗早就提倡了。他这五禽之戏,是要人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来做有系统的运动,以证明户枢不蠹的原理。这五种禽兽是虎、鹿、熊、猿、鸟,因为虎之步、鹿之跳、熊之摆、猿之腾、鸟之飞,都寓有一种运动的原理,人类仿之而做规律运动,采其一种,出汗为止,日日行之,可以延年益寿。这运动,在我国一直尚有流传。华佗传给他的徒弟广陵(扬州)吴普,行之有恒,吴普寿届九十余,尚耳聪目明,齿牙完利。

1934年秋,毛泽东在江西于都突然病倒,持续高烧,病情严重。当时正值第五次反“围剿”的紧急关头,毛泽东肩负调查突围路线的重任。谢觉哉、张闻天急电召傅连暲赶赴于都。经傅连暲详细了解病情,确诊为恶性疟疾,随即千方百计抢救治疗,使毛泽东得以迅速痊愈。事后毛泽东半开玩笑地对身边的同志说:“你们知道中国古代有个医生叫华佗吗?”接着,他讲了华佗的故事,讲完了又说:“我们现在也有华佗,傅医生就是华佗。”

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医学家谈得较多的是华佗。华佗是东汉末期的名医,麻醉术的发明者,尤擅长于外科手术。毛泽东认为《三国志》里记载的华佗确有其人,而且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药学家,经常免费给穷苦人民治病。

1958年6月30日,毛泽东读《人民日报》关于江西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的报道后,浮想联翩,写了《七律·送瘟神》,诗中有“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句。在该诗后记中又说,对消灭血吸虫,近一二年干劲渐高,“然而今之华佗们在早几年大多数信心不足,因而有了希望”。后记中所提的“华佗们”就是指广大医疗工作者了。他对根治血吸虫病的现代“华佗”们,大加赞扬。

诸葛亮的羽毛扇

诸葛亮不管春夏秋冬,不分天热天冷,在家在外,手里都拿着一把鹅毛羽扇。

在武汉军区举办的一次晚会上,着名相声演员连阔成演出了《歪批三国》,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插科打诨,引人入胜。他谈到《三国演义》中有三件怪事,其中一件是诸葛亮不管春夏秋冬,不分天热天冷,在家在外,手里都拿着一把鹅毛羽扇。然后引出诸葛亮和黄承彦女儿的恋爱故事。描写他们两人都是军事政治全才,上精天文,下通地理,古今战史、奇门遁甲、经史子集、三教九流,无所不精,说是黄氏女把这渊博的学问,都写在这羽扇上,因此诸葛亮爱不释手,一遇到疑难,只要翻扇一看,一切精确答案都马上找到,所以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都是这位黄氏女贤内助的功劳。大家一听,都知道是编的,但编得入情入理,引人入胜,因此都感到津津有味。诸葛亮手拿羽扇这是千千万万人都看到的,但都没想到为什么。经相声演员点出,都不禁哑然失笑。

1958年9月21日,毛泽东由南京赴杭州、上海途中,同行的有民主人士张治中和公安部长罗瑞卿。据张治中日记:在去杭州的火车上,我和罗部长到毛主席的车厢去,毛主席手上拿着一本《三国志》在看。毛主席说:“《三国志》不错,看起来很有意思。”我想起在武汉某次晚会听到的相声《歪批三国》,就从这里打开话匣子。毛主席想起也就大笑:

“编相声的人对《三国演义》是相当的熟。他们说《三国演义》中三件奇怪的事,指出诸葛亮一年四季不管冷热,手上都拿把羽毛扇,真好笑。”

毛泽东又津津乐道地说:“看来,这些演员对《三国演义》是读透了的,所以能够娓娓而谈,惟妙惟肖,情节曲折,群众喜怒哀乐随之。”

《歪批三国》虽然是相声演员编的,毛泽东却对诸葛亮羽毛扇的民间传说不仅提出了疑问,而且对黄氏女贤内助的功劳加以褒扬。诸葛亮羽毛扇成了知识分子智慧的代称。每每想起诸葛亮,就会很自然想起那把很有传奇色彩的羽毛扇。

指点迷津

“士别三日,应当刮目相看了。”

1958年9月,毛泽东到安徽视察工作,同行的有民主人士张治中和当时任公安部长的罗瑞卿。在火车上,毛泽东读《三国志》里的《吕蒙传》。闲谈中,毛泽东同他们说起吕蒙发愤读书的故事:吕蒙从小参军,虽然骁勇有胆略,但没有文化,当了带兵官后禀报军情时只能心记口述,很感苦恼。孙权劝他读书,他说戎马倥偬没时间。孙权便以自己为例,说明只要有决心,时间不是主要的问题。吕蒙听从了,刻苦自学,数年之后,判若两人。后来,鲁肃再见到他时,发现吕蒙已文武兼备,及至在如何对待蜀国大将关云长的问题上,吕蒙向鲁肃献了“三策”,鲁肃惊讶地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我以为你只会打仗,想不到你“学识英博”,如今己不再是“吴下阿蒙”了。吕蒙当了东吴的统帅,打了许多胜仗,还使关羽败走麦城。说到这里,毛泽东建议军队中行伍出身的高级军官,“不可不读《吕蒙传》”。还对罗瑞卿说:公安干警应成为有文有武的人,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毛泽东经常引用“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教育并鼓励干部不断学习进取。l958年7月,在湖南省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周世钊当选为副省长。受任这样一个新职,使他感到十分突然。周世钊思绪万千,担心挑不起这副担子,于是就求助毛泽东,陈述自己的心事,希望能辞脱这个职务。

周世钊的信发出才8天,10月25日,毛泽东就写来了复信,鼓励他任好新职。毛泽东在信中写到:

赐书收到,10月17日的,读了高兴。受任新职,不要拈轻怕重,而要拈重鄙轻。古人有云: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二者不可得而兼。我看你这个人是可以兼的。年年月月日日时时感觉自己能力不行,实则是因为一不甚认识自己;二不甚理解客观事物——那些留学生们,大教授们,人事纠纷,复杂心理,看不起你,口中不说,目笑存之,如此等类。这些社会常态,几乎人人要经历的。此外,自己缺乏从政经验,临事而惧,陈力而后就列,这是好的。这些都是实事,可以理解的。我认为聪明、老实二义,足以解决一切困难问题。这点似乎同你谈过。聪谓多问多思,实谓实事求是。持之以恒,行之有素,总是比较能够做好事情的。你的勇气,看来比过去大有增加。士别三日,应当刮目相看了。我又讲了这一大篇,无非加一点油,添一点醋而已。周世钊接到这封信后,很有感慨地说,毛泽东的忠告给了他精神上极大的鼓舞,工作上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周世钊在湖南省主管教育的副省长任上,出色的完成了任务。毛泽东引用《三国志》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句话,目的是教育大家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迎难而上,在认真读书学习中,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才干,与时俱进地增长聪明才智。

观花鼓戏“三国的孙权置宁国县,宋祖又改为宁国府,是吗?”

1958年9月中旬的一天,毛泽东在视察安庆、舒城、合肥后,来到芜湖。

晚八时,毛泽东在省地市及公安部负责人陪同下,来到剧场。毛泽东是从剧场左侧边门进入会场的。当这位身材高大、神采奕奕的领袖步入会场时,场内响起雷鸣般掌声,毛泽东频频挥手,向欢迎他的人群还礼、致意。

剧场台前,安放着两排沙发,毛泽东、省地市及公安部负责人在第一排就座,第二排是保卫人员和毛泽东的随行人员,再后面是地市部门的科局长们。晚会即将开演时,不知谁提议,要文化部门负责人坐到毛泽东和省委负责人背后,以备提问。毛泽东问:“这叫什么戏?在哪些地方流传?”负责人答:“原叫‘宁国花鼓戏’,现叫‘皖南花鼓戏’,在宁国、宣城几个县流行。”毛泽东稍停顿一下说:“宁国、宣城,汉代叫宛陵吧!”毛泽东又说:

“是的,”“三国的孙权置宁国县,宋祖又改为宁国府,是吗?”“是的,主席。”又过了一会,毛泽东自言自语说:“这里也有个‘宁国府’?”说着他淡淡一笑。大家都默默听着,拿不准毛泽东的疑问是否是联想到《红楼梦》中“宁国府”说的,故无人直接回答……在一个多小时的晚会中,毛泽东讲话很少,声音也很低,抽烟也很少,仅抽两支中华烟。偶尔和坐在他左边的省委负责同志说几句湖南话,他用疑问的口气问省委负责:“亩产一万多斤,有这么多(高)?”省委负责人没有正面回答,只说“再核实一下”。毛泽东此后就很少讲话,但有时放下手里的香烟,为演“打补钉”的演员耿心月,演“扫花堂”的吕凌香两位青年演员的认真表演,轻轻地鼓掌,并说:“湖南有个花鼓戏,皖南也有个花鼓戏,看来这戏,离不开鼓呀!”说得身旁的人笑起来。

南阳考书记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诸葛亮是哪里人呀?你知道吗?”

1958年秋,毛泽东在河南过郑州,走新乡,到了襄城县,便有心要到离襄城300华里的南阳看一看。

十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阳时,毛泽东于1948年11月5日亲自写了《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曾指出:“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借以说明南阳的战略位置。

南阳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其中名胜古迹闻名遐迩。

武侯祠在南阳西卧龙岗,相传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曾躬耕于此。唐宋时即建祠,元大德年间重修。清康熙时,南阳郡守曾在祠内发现前人题咏“卧龙岗十景”的石刻,曾依石刻修建有半月台、老龙洞、野云庵、三顾茅庐、小虹桥、抱膝石、躬耕亭、古柏亭、梁文岩、诸葛井,与武侯祠的小门、大殿、清风楼、三顾堂、关张殿、石牌坊相衬构成壮观的古建筑群。祠内碑刻还有岳飞书写的《出师表》。

这天上午,风和日丽。毛泽东安排出时间要接见南阳来的书记。毛泽东很热情,握着他的手向他问好。对方也激动不已。

大家落座。书记便要开始按事先准备的材料,从头至尾汇报一遍。说完之后,他等着毛泽东向他提一些问题。

毛泽东不慌不忙点燃一枝烟,吸一口,笑笑开口说:“你们南阳,旧称宛城,是个古老的市镇,藏龙卧虎的地方哩!南阳有个卧龙岗,据说诸葛亮曾在那儿隐居过。诸葛亮,能人啊!俗话说,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诸葛亮是哪里人呀?你知道吗?”

同类推荐
  • 德国联邦制的演变

    德国联邦制的演变

    本书把1949年后德国联邦制的演变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德国联邦制具体的制度安排、联邦与各州的复杂的职能划分、联邦制实践中的运作方式及其发展变化。
  •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形式研究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形式研究

    本书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理论,说明这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个重大理论原则。同时,本书也论述了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然重视和贯彻统一战线的理论原则,在实践形式上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推动建设事业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法宝所在。
  • 西北军歌

    西北军歌

    祖国的大西北,神奇壮美,雄浑辽阔!这里沙漠无垠,戈壁广袤,高原耸立,雪山巍峨。在这里,改革开放的大潮奔腾不息,波澜壮阔;在这里,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像春雷滚动,震撼山河!这里军号嘹亮,步伐铿锵,战鹰翱翔,神箭劲射。在这里,一批批的有志官兵深深扎根,勤奋工作;在这里,一代代的祖国儿女默默奉献,顽强拼搏!本书的作者,长期在西北军营学习、工作和生活,多年以来坚持笔耕不辍,终于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培育出自己的劳动成果——《西北军歌》。它虽显单薄,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对西北军营的深情与厚爱;它虽显稚嫩,但言语之中却凝结着对部队建设的探寻和思索。这是一首赞美军营的诗,这是一曲赞美军营的歌!
  • 三十年间有与无

    三十年间有与无

    无论是事件还是事情,哪怕就发生在眼前,大家也不会有一个共同的认可,甚至就连这件事是否“真的发生了”也会众说纷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记录过去?也许只能以散文的方式在记忆中描述自己的意识现象。这就是我更多的灵感主要来自于小说、电影、诗歌、绘画、音乐的一个内在原因;也许只有当时的某种情绪性的感受才最为真切,因为我相信我所记述的只是我个人的历史——最好是能折射出时代中某种普遍性的东西,这就需要某种对历史的理解与解释。
  • 改变世界的一周: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

    改变世界的一周: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决策访问中国并决定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毛泽东会见了他,尼克松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它改变了中美关系长达20年的对立与隔绝,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本书充分利用已经解密的中美两国最新档案和多渠道获取的珍贵照片,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述了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历史。翔实深度地再现了毛主席战胜重病以惊人毅力会见尼克松、基辛格从巴基斯坦密访北京、中美密建巴黎渠道、敌对势力图谋击落尼克松访华专机、周恩来智斗基辛格等起伏跌宕的历史细节。既有上层决策的罕见内幕,又有斗智斗勇的交锋较量,视野开阔,内蕴丰厚,丰富可读,是了解和研究中美关系史和新中国外交史的必读书。
热门推荐
  • 最强军师

    最强军师

    夜景苍凉,雷电交加,狂风肆虐,大雨倾盆!一间破败的庙宇,不知存在了多少年,只剩下四面徒墙。顶上的梁柱已经腐朽,几片古老的瓦片,在风雨中颤颤巍巍,似乎就要脱落的样子,十分荒凉。
  • 现代物流

    现代物流

    物流是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可以使适当的用户、在适当的时间、以最小的费用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作用,因而充满了巨大的魅力和诱惑力,致使许多人纷纷涌入。其中不乏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想在物流这块蕴藏无限诱惑力的巨大蛋糕上寻找商机,切下属于自己的、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一块来,可等他们真正进入到物流领域以后,才发现物流其实是一个非常庞大、非常复杂的大系统。
  • 醉舞春风

    醉舞春风

    风无形,云无定。梦想着像风一样无拘无束,像云一样自由自在的人,却遇上了如风般飘忽、云般莫测的女子。她风情万种,她神秘诡异,她拥有小女孩般天真无邪的笑容,转眼间却化为任性、傲慢、喜怒无常;能滴出水来的温柔目光,也变得如刀如剑,冷酷无情……是丑陋?是美丽?是坚强?是脆弱?而她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 Lilith

    Lilit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彼岸回噬

    彼岸回噬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株花正绽放着,灵异的事件,真实存在么?
  • 中华奇闻录

    中华奇闻录

    如果人生有前世,而前世救了一只狐狸;这世,狐狸已经修成狐仙,来寻找恩人报恩;懵懵懂懂的林瑜刚刚毕业,正四处寻找工作不得,突然,好事降临——
  • 穿越只为报恩

    穿越只为报恩

    “我是来报恩的,我会对你好的。”“我永远只对你一个人好。”“你一定会站起来的,相信我。”“知道吗?也许我就是那只兔儿呢,我就是来报恩的。”“我爱你,我真的很爱你。”“洛,别怕我保护你.”“你真的不相信我吗?”人与妖,安靖王与白兔精,救命之恩与相报之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 穿越火线之挑战指令

    穿越火线之挑战指令

    在另一平行宇宙,地球遭受到来自异空间生物的侵袭,因它们体能较弱,所以其只能依靠制造生化武器、研究生化病毒进行侵略,因此——人类所面临的生化危机即将来袭!接到特殊挑战指令的精英们矫勇奋血,终于抑制住了侵袭。这是一个刀光剑影的世界观,将带你体会游戏穿越火线挑战之风范。
  • 我的奇妙世界

    我的奇妙世界

    很多人都有一个自己的生活,各不相同。有的无聊度日,浑浑噩噩;有的事业小成,前途光明;也有的……可能有着旁人所不知道的奇妙。而我就是其中一个,我不知道这是否改变了我的人生,但这是我的一个故事,一个梦幻之旅……一起走进世上那些不为人知的大门……
  • 一瞬清明,狂傲寒妃的无理

    一瞬清明,狂傲寒妃的无理

    白色的樱花随风吹拂,只有你是我生命中唯一可以安心停靠的怀抱。一次偶然的对视,彼此的身影都被埋在了对方内心深处,你是我的。我令狐弃忧,上一世,我什么都没有,只有权和钱。血是我常沾染的颜色,但我最讨厌红色,虽然厌倦,却舍弃不了。说我废物者,杀无赦;说我丑陋者,刮命根。碰我男人者,呵呵,让你连屁都放不出来,你用哪碰过就用哪来还,敢碰他,让你千刀万剐还不够。我的命运,谁也不能做主。我不能失去他,永远永远,如果他没了,我不知道我会变成什么样子,可能会。。。妖孽美男,绝美如天神的你,魅惑如罂粟的你,罪恶如恶魔的你,幼稚如大小孩的你,想逃过我的依恋,比让我去死还难。(期待一下,女主与其他小说的女主有何不同,啧啧,我都想继续写了----,绝对的1对1,宠文,无婚后小三,婚前绝对的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