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77300000016

第16章 发展篇(9)

实践证明,整合各类资源,创建学生工作新机制,有效地推动了学生工作的良性循环。

(三)积极探索、不断进取是不竭动力

大学生是思想最为活跃,接受新事物最为迅速的高智能知识群体,其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新变化和新特点,为当前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必须不断的创新工作观念、改变工作思路、创新学生工作载体,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主体。

学校以“新生入学教育”为突破口,通过建立新生工作部,建立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推行导师制等一系列举措,为学生工作注入了活力。

(四)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是发展根本

坚持以人为本,情系学生,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理念,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学校不断改进与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方式方法,注重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三自”作用。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十年奋斗,十年艰辛,十年成就。西南科技大学的学生工作者们在自己热爱的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在成绩面前,不骄不躁,踏实前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始终秉承着这份信念,载着执著且无私的爱,奔向未来……

(执笔人:王姮,曹好婷)

高举团旗跟党走,勇挑重担竞风流

——共青团西南科技大学委员会组建成立十周年成果回顾

校团委

作为高校青年群团组织中一支重要力量,共青团西南科技大学委员会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始终以发展青年、服务青年为己任。跟随学校十年发展脉搏,在不断向党组织培养优秀后备力量的同时,我校共青团组织敏锐洞察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发展规律,通过建立健全学生科技创新机制、校园文化体系,精心打造学生个性发展平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此外,校团委紧紧抓住学校地处中国科技城的地缘优势,深刻领会国家“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为我国西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输送大量青年人才。

回顾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在学校各级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团学工作不论队伍建设还是工作格局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十年间,校团委大力培育学生“第二课堂”,有效促进了我校育人功能的深度辐射。

一、组织发展沿革

2000年,西南科技大学正式挂牌成立,共青团西南科技大学委员会第一届组织机构诞生。随着中央16号文件的下发,党中央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全面的部署,也对共青团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校共青团工作,校党委于2005年底召开专题会议,将校团委专职团干部的编制扩大为9人,并为各学院团委配备1名专职团干部。其中,校团委设书记1人,副书记2人,校团委书记、副书记按处级干部选配;校团委职能部门负责人和院团委负责人按照科级干部配备。2010年5月,校党委再次召开专题会议,将校团委职能部门负责人定为正科级,充分体现了党委对共青团工作的肯定、关心与支持,为我校团学工作的不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践行科学发展观,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校团委认真组织各级团组织学习党的理论,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校团委抓住建党、建团等各类纪念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利用校团委网站、《团学导报》等各类媒体,通过团组织生活、网上签名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起“爱我中华,立志报国”的思想。

校团委通过组织开展以“陶冶情操,让校园文明起来”、“学风由我建,文明我争先,责任在我肩”等为主题的校风学风建设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

(二)积极开展一系列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

为帮助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校团委自2005年起开始连续组织“增强团员意识”系列教育活动,迄今为止共有五万余名共青团员参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06年,学校结合共青团中央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年10月,团中央、团省委有关负责人来校调研,对学校“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充分肯定,并荣获四川省“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三、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科学评价机制,鼓励学生“个性化”、学院工作“特色化”

正确引导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校团委工作的切入点和方向;以人为本,竭诚服务青年是校团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校团委于2006年起全面启动“五四群英评优”系列活动,采用“自主申报制度”、“项目化评优”鼓励学生向“个性化”发展、学院工作朝“特色化”发展。

此外,在“红旗分团委”、“先进学生会”的评选基础上,加入了项目化评选的因素,“文化先锋”、“科技星光”等奖项对在学生科技文化活动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学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校团委鼓励各学院积极探索和思考本学院的工作特色,在这种制度导向下,形成了各个学院同中求异、特色鲜明的团学工作局面。

四、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推进校园科技文化体系的立体化、品牌化、系统化发展

学校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构建了“青春文化”体系,为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搭建平台,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品位高尚的校园文化精品阵地。

(一)彰显青春智慧,学生科技活动生机蓬勃

学生科技活动强化了学生“科技创新,人人参与”的意识。以“砥砺青春,让校园沸腾起来”为主题的大学生科技活动节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

在科技活动节中,包含全国科技竞赛校内选拔赛与校内科技普及项目两大部分,力争做到以“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挑战杯”等10余项重大国际国内竞赛为主体,以“战车争霸”、“急速九洲湖”比赛等校内科技普及性活动为有力补充,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还重点扶持了一批科技类学生社团,着力打造出了一批有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学生科研团队。

在全力营造校园科技活动浓厚氛围的同时,校团委积极组织学生团队参加各项全国科技类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近年来,学校组队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获国家银奖2项,参加“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并连续两届荣获四川省优胜杯;参加历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国家奖12项、省级奖近30项,并连续五届获赛区优秀组织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获国家奖近20项、省级奖30余项;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国家二等奖1项。

此外,还组织学生参加了美国国家半导体竞赛,并连续两年获得大赛季军。学校机器人小组在2004年“第三届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勇夺全国冠军,并代表中国参加“亚太地区”国际机器人电视大赛获得大赛亚军及“最佳技术奖”;2007年学校机器人小组荣获全国“优秀奖”和“最佳创意奖”,手动机器人被评为“十大特色机器人”。

(二)拨动青春旋律,学生文化艺术活动精彩纷呈

学校文化艺术节以“挥洒青春,让校园亮丽起来”为原则,强调文化氛围的营造,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人文气质,构筑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搭建平台。

近年来,学校组队参加各类文化比赛和展演,获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获四川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优秀组织奖,舞蹈《欢乐的节日》荣获舞蹈业余组二等奖,舞台剧《灵舞》在全国大学生戏剧节中获西南分赛区优秀奖;在第六届高校心理剧会演中获最佳导演奖;参加四川省大学生廉政知识辩论赛获第一名;参加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征文比赛获全国18项奖励等。

(三)放飞青春梦想,社团活动百花齐放

社团是学生提高素质、锻炼能力的有效平台和载体,学校以“凝聚青春,让校园亮丽起来”为主题的社团文化节已经连续举办六届,20余个系列活动为广大社团的同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戏剧之夜”专场演出、“音乐之声”晚会、“动漫艺术节”等活动有效地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体系。

近年来,学生社团在各类比赛中获得全国性奖近20项,省级奖18项,市级奖10项。其中百鸣文学社、心理协会荣获“四川省十佳学生社团”,百鸣文学社还获得全国“十佳文学社”称号。学校社团共举办各类学生竞赛、活动近300场次,其中以大学生艺术团为主参加的大型庆典活动及演出达40多场次。

五、坚持“服务西部”的人才培养方向,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构建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文化

(一)发挥人才优势,支持西部发展

近年来,学校与各地、市、州建立了86个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连续多年被评为四川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2007年被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共有62名教师和学生先后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其中,“春晖支教”泸沽湖分队获得2006年度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2008年学校赴安县桑枣镇灾后重建实践服务队荣获全国优秀团队称号。

2010年,学校被团中央、教育部新增为研究生支教团招募高校,首批将选送6名优秀大学本科毕业生前往西部地区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行动,支教期满后回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在西部大开发十年间,学校通过科研优势、人才优势,已经为西部地区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西部地区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二)青年志愿者活动重点突出,成效显著

学校青年志愿者活动以“创品牌,树形象”为理念,本着“播撒爱心、传承文明、奉献社会、完善自我”的宗旨,倡导广大团员青年奉献爱心,履行社会责任。

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校团委累计组织50余批次共计5000余人次青年志愿者参与绵阳市的抗震救灾工作,深受灾区群众和医务人员的好评。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推进,学校“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工作体制迅速完善和成熟起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组织工作机制、志愿者队伍、服务地点及服务领域,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学校“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灾区高校抗震救灾志愿服务文化。

学校历来鼓励学生扎根西部,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截至2010年9月,学校已有280余名西部志愿者服务西部。2008年,学校广大毕业生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报名参加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最终录取了25名抗震救灾专项行动西部计划志愿者。目前,这些志愿者正在各自的岗位上,用自己的热情与智慧在灾区恢复重建中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学校的“春晖支教”、“1+1爱心社”等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三)广泛争取社会资源,为广大学生的创业、就业服务

围绕广大青年学生的成长需要,结合共青团工作的特点,学校团委尝试开创与大型企业、地方携手合作的局面,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提供就业认知岗位制定新举措。团委相继与长虹集团、九洲集团、安县银河建化集团等签订了实践基地的建设协议,并设立了大学生就业见习岗位。这些活动开阔了青年学生的视野,为日后走向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经历十年的发展、历练,共青团西南科技大学委员会锐意进取、求实创新,通过多元文化活动平台对广大团员及青年学子的理想信念、创新实践、学习风气、社会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在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强化并巩固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近年来,学校共青团紧扣学校发展规划,工作结构日臻完善,布局更加合理,尤其在深入领会国家“西部人才发展战略”基础上,努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体系,将大学生成长成才与西部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引导在校大学生谋求更宽广的人生舞台!

抓住机遇,埋头苦干,努力建设高水平新校区

基建处

2000年8月23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同意西南工学院与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西南科技大学的通知》(教发[2000]165号),批准组建西南科技大学,学校办学规模暂定为全日制在校生16000人。2004年2月5日,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扩大西南科技大学办学规模的批复》(川教函[2004]23号)批准,同意学校办学规模调整为全日制在校生42000人,并据此调整学校总体规划。

西南科技大学组建成立以后,乘着绵阳科技城建设的东风,学校立即进行扩校征地,积极建设新校区。整个新校区占地2705亩。学校的新校区建设是绵阳科技城建设的重点和亮点。在中央及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关心下,学校新校区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一、基本建设工作进展和成效

十年来,学校基本建设(主要是新校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和许多成功经验,为绵阳科技城建设增添了亮点。

同类推荐
  • 陈应松文集:天下最美神农架

    陈应松文集:天下最美神农架

    陈应松的写作常被人称为是“底层写作”或是“生态文学”,不少作品深刻而真实地描写了苦难的生活以及苦难的人群。由于“神农架系列”小说,他在神农架林区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影响神农架十大人物”之一。他回忆自己的创作经历时说,自己原本是出身文盲家庭的孩子,一个封闭环境中的不通汽车的针眼小镇人,“一个高中时才看到《唐诗三百首》的学生,不是天才”。今年以来,他自愿要求到家乡挂职,深入生活,进行广泛的乡村调查,尤其想唤醒自己童年和少年的记忆。“我怀念不成器的青春时代。虽然现在是露臀装的时代(包括文学的露臀装),可我还是要为青春喝彩,为糊里糊涂的青春欢呼。”
  • 我的诗篇:工人诗歌云端朗诵会诗集

    我的诗篇:工人诗歌云端朗诵会诗集

    当代中国工人在创造出巨大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也创作了数量惊人的诗篇,其中的佳作和许多知名诗人的作品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但这部分文学成就被严重忽视和低估。譬如198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重要的诗歌选本,工人诗歌基本是缺席的,在当代文学史的主流叙述中也难觅其踪影。这部诗集的作者是这样一批特殊的工人,如巷道爆破工陈年喜、酿酒工人绳子、失业不久的薄膜厂流水线工人乌鸟鸟、炼钢厂工人田力、建筑工人铁骨、农闲时的锅炉工白庆国、十四岁就开始打工的服装厂女工邬霞、羽绒服厂的填鸭毛工彝族小伙吉克阿优、在大地深处工作了近三十年的煤矿工人老井,以及不久前堕楼辞世的富士康工人许立志……
  • 潘家华诗文选

    潘家华诗文选

    潘家华诗文选是潘家华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生活气息浓烈,文学功底深厚,内容真实感人。管道作家杨德勇为文选作序。潘家华希望在纪念“八三”工程会战40周年的时候,将这本书奉献给为中国能源通道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石油管道人。
  • 延安女兵(第三卷)

    延安女兵(第三卷)

    本书是一部丰富完美的历史挡案、历史资料,书中包括蔡畅、邓颖超、帅孟奇、康克清、丁雪松、罗琼、王云等百位风云人物,塑造了一群伟大时代的中华民族的巾帼英雄,一批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锋。
  • 今日出门昨夜归

    今日出门昨夜归

    这是一个巨大的超赵人类文明能力的石窟群。但在厂窟周围却生活着群几乎被现代文明摒弃的穷孩子。一个名叫路云天的奇人在这里自筹资金办起了一座初级中学。路云天突然被害而且遗体不翼而飞。同学们在追查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扑朔为离的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怪异事件,使大家的探秘过程,变成了对宇宙、对人性、对生命的寻觅和领悟……二十多年前,著名作家竹林曾以反映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生活的路》轰动全国,并得到了茅盾、冰心、萧乾等前辈的激赏;二十多年后,她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再度出发,以优雅的、意气风发的姿态行走在科幻、魔幻与现实主义之间,为当代中学生讲述了一个奇妙诡异、大气磅礴而又充满了诗怀画意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命运——终章之后

    命运——终章之后

    无限恐怖?不不不,这里是无限不恐怖(无限恐怖才怪)。试问,你喜欢的主神是一个鸡蛋一样的光球还是一个会吐槽会腹黑的形象不定的搞笑人物?你喜欢的剧情是无比紧凑一环扣一环死里求生还是无比紧凑一环秃噜一环死中作乐的剧情?好吧我只是很喜欢ZH大大的作品所以用这个向他表达自己的敬意吧
  • 现代爱情青年

    现代爱情青年

    在嘈杂的都市里,一群因为生活而打拼的年轻人爱情的故事,欢笑!
  • 迷窟档案

    迷窟档案

    “有人计划在特定的时间清除你和世界的全部联系,你的家人已经完全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从大一新生到失去身份的透明人,下落不明的父亲,险象环生的解谜,不老不死的“人类”,苏岚在一步步落入圈套的同时并不知道,十年前自己跟随父亲到内蒙古的一场旅行,注定了十年后人生的离奇转折。
  • 心灵甘泉·沙与沫

    心灵甘泉·沙与沫

    沙与沫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情、人性的格言书,值得反复品读。除了哲理以外,诗集还富于音韵之美,宛如天籁,传达出生命的爱和真谛,让那些困顿彷徨的人们,都能得到慰藉和鼓舞!诗文超越了时空、国界的限制,字句中蕴含深刻的哲理,体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满足了不同心灵的不同需求。
  • 龙族

    龙族

    这是一个充满火药味的星球,龙族因为强大恒星的影响,衍生出各种能力,同时也受到各方势力的觊觎。在仇与恨交织中,是选择坠入黑暗之中万劫不复,还是选择超脱凌驾万物之上。这里不相信眼泪,只相信实力!
  • 游龙花都

    游龙花都

    一个半道半毒的少年遵守师傅的遗命而下山寻找自己的师娘,结果师娘没找到,找到了......
  • 我对我家大叔失望了

    我对我家大叔失望了

    奔三的女汉子重生成了呆萌小保姆,家住豪宅,内配总裁大叔一枚。然而对一个大龄萝莉来说,发得了呆,却卖不了萌,出得了厨房,却入不的厅堂。不过对于一个女汉子来说,抗的起小鲜肉,挡的了花美男,撇得一切开诱惑,做得好本职工作!神马,大叔你对我有非分之想!!!呃,这个可以有……神马?!未满十八,不敢动歪脑筋!!!呃,大叔,我对你太失望了!
  • 搜神鉴

    搜神鉴

    古老中华大地的六大古老地州,每一个地州都有各自的统治者,神秘的师傅,绝色的美女,这是一个神秘的故事,充满了神秘色彩,精彩之极。
  • 任务笔记

    任务笔记

    这是关于一个疯狂的萝莉,一个异界少年,一个风骚狼少年,一个狂傲女王,一个被诅咒的美少女,一个神秘的少年的冒险故事。
  • 无情校草的零度恋宠

    无情校草的零度恋宠

    他是叱咤校园的无情校草,她是忍气吞声的小女佣。一份契约禁锢住她还是他,却不知这只是一个巨大的阴谋。当小女佣走进他的视野里,这就是一场复仇计划。他们都是这场计划的陪葬品。原来,你的背后竟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原来,我们的相遇注定就是个错误;原来,我再遇见你,还有起初的跳动……“南川噬,记得如果在遇到一个叫尹小沫的女人,千万不要再理她,甚至不要爱上她。”兜兜转转,我们还是回到原地,而你却不在这里等我了……你忘了我,你忘了我也好……最后的叹息,我该怎么去思念。如果你的青春,遇到这样的他和她。你是否会和他(她)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