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77300000044

第44章 专题篇(6)

为此,学校以学生科技活动为导向,结合学校所处的区域背景和“产、学、研”联合办学的特点,把“学生科技创新要主动融入学校育人工作的主阵地”作为指导学生科技活动的重要工作思路,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去,构建具有西南科技大学特色的学生科技创新平台。

根据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政策引导和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逐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五个分支”的工作协调机制;“学生科技创新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对接、与教学对接、与实验对接”的学生科技创新大平台;“一院一品”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品牌,使在校大学生研究性、探索性学习全面开展,受益面越来越广,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建章立制

2004年,学校专门组织成立了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挂帅的校学生科技活动分委员会,出台了《西南科技大学学生科技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对学生科技活动的组织机构、活动的组织管理与实施、经费管理与奖励、教师工作量等方面做出了指导性的规定,为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确立了“一个中心,五个分支”工作协调机制,“一个中心”是指“学生科技活动分委员会”,由校团委负责总体协调和指导学生科技活动;“五个分支”是由科技处、教务处、工程技术中心、专家委员会、各学院分别负责的五个工作子系统。

二、平台对接

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2007年校团委牵头组织全校学生科技活动工作以来,在已有的基础之上,结合学校实际,在相关单位和各学院的支持与共同努力下,逐步构建学生科技创新“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对接、与教学对接、与实验对接”的学生科技创新大平台。

(一)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体系对接

学校将学生科技活动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全校性课程《科技活动》(含《科技竞赛》或《技能竞赛》、《作品展览》、《学术报告》、《学术论文阅读与写作》等);同时制定了《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创新学分实践学分实施办法(试行)》,对在科技创新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创新学分奖励,较好的实现了学生科技活动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对接。

(二)科技创新与教学实践对接

《创造学与创新实践》课程是西南科技大学创新实践基地开设的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的20余门课程中的代表,特别注重将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与提升作为本课程的目标。2003年秋,学校在全校2002级本科生中开设“创新教育与实践”必修课,共48学时,3个学分。2005年,将《创新教育与实践》课程作为校级品牌建设的重点课程。经过5年的教学积累,教学效果不断提升,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同时,各学院还结合学院特色开设了与本学院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需求相适应的《科技活动》课程,实现了科技创新活动与教学的对接。

(三)科技创新与实验平台对接

学校以工程技术中心为依托,建立了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实践班等,充分利用工程技术中心实验资源,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由科技处、校团委、工程技术中心共同实施的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每年资助学生科技创新项目100余项,资助经费10万余元,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提供了广阔平台;学校分析测试中心开设了大学生科研训练班,以分析测试中心多学科公共分析测试平台为依托,以学生发表高质量的科技论文为标志性成果,大力推进本科生科研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学校各学院、各重点实验室也采取各种方式,面向学生开放实验资源。这些都为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实践动手平台,实现了学生科技创新与实验的良好对接。

三、品牌培育

(一)“一院一品”科技活动品牌

2007年以来,在进一步整合校内学生科技活动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院一品”的学院学生科技活动品牌建设理念与目标。由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国内外相关学术科技竞赛开展情况,提出年度及中长期品牌学生科技活动项目建设目标,校团委每年对各学院申报的学生科技活动品牌项目进行重点支持。以制造学院牵头、工程技术中心、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联合建设的“机器人小组”,以信息学院牵头的“电子设计竞赛”,理学院牵头的“数学建模大赛”,土建学院牵头的“‘周培源’力学竞赛”等品牌学生科技活动阵地得到了进一步建设,其他学院新培育的科技活动品牌也获得了可喜成绩。学院科技活动品牌化建设有效拓展了学生科技活动发展的空间,完善了学生科技活动的学科结构。基本建立起了以学院品牌化建设为主体的科技活动项目体系。

(二)组织管理与激励措施双管齐下

在组织工作中,一是全校发动,学校每年于4—12月举行全校学生科技活动节,形成以17项全国竞赛校内选拔赛为龙头,20项校内普及赛事为基础的学生科技竞赛平台,至今已举办了6届。以全国第十一届“挑战杯”为例,各学院选拔初赛共上报作品1277件,学院决赛上报作品170件,校内终审上报四川省20件,四川省终审上报全国4件,其中一件获得全国一等奖,涉及学校全部学科专业和从大一到研究生的各年级学生,全校学生参与达4000余人次。2008年,尽管学校遭受“5·12”特大地震的严重影响,以参加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大学生电视机器人大赛为代表的科技竞赛项目和团队仍然在很多工作没有恢复正常的情况下有序推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机器人小组闯入全国八强,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勇夺全国银奖。强有力的学生科技活动组织工作体系调动了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使广大学生受益匪浅。

二是政策激励,有效的激励机制保证了学生参与学生科技活动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师指导学生科技活动的积极性。近年来,学校采取对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的成绩,认定创新学分和优先推荐保送研究生,对于指导教师认定工作量和教学改革项目,以及职称评定与指导学生获奖成绩挂钩等一系列措施,使学生科技工作的制度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学生参与面和教师参与度逐年提升。

(三)资源整合与团队培养并举

1.整合董事单位资源,促进科技创新

学校在科技活动的组织过程中,重视整合校内外资源,将学生科技活动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探索产学研联合办学模式下人才培养的可行方法,取得良好成效。学校在承办四川省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得到了董事单位的大力支持,获得赞助资金30万元。

2.建立指导教师团队,打造学生科研创新团队

在组织学生科技活动中,针对各项学生科技竞赛项目的专业特点,整合校内师资,利用董事单位专家资源,分别建立机电类、数学建模类、电子技术类、计算机科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哲学社会科学类、力学类、生命科学类、环境科学类等指导教师团队,重视发挥专家团队的指导、监督及管理作用,使学生科技活动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低水平自发形式转变为高水平有组织的形式。经过连续几届大赛,学校现已成型的专家团队有机器人大赛、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机械创新竞赛等。指导教师团队在强化科技创新活动(尤其竞赛活动)的过程管理及效果评价等方面成效显著,很好地起到了引导作用。在指导教师团队的带领下,战车争霸团队、数学建模团队、机器人大赛团队、无线电定向测向团队等20个学生科研团队已形成规模。通过创新实践活动的选题、开展方法、团队精神的培养以及成果的整理等,使同学们增长了见识,拓展了思路,开阔了眼界,同时也浓厚了校园科技文化的氛围。

四、成果分析

在培养创新人才的指导方针下,学校形成了一套以相关学科为依托,以“一个学院一个品牌”为主体,以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为保障,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对接、与教学对接、与实验对接,教师主导、学生参与、院系承办、部门协助、社会资源有效整合的全新运作机制,点面结合、系统化的组织管理体系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设立教师指导学生科技活动教改项目,促进学生科技活动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结合。2007年以来,校团委与教务处共同设立了教师指导学生科技活动教改项目,资助主要科技创新赛事指导教师,开展指导学生科技活动相关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促进了学生科技活动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机结合。

(一)举办学生科技活动节,完善校内学生科技活动项目体系

学校学生科技活动节以“挑战杯”、机器人电视大赛为龙头,以“一院一品”为主体,以校内普及性科技活动为基石,形成了相互衔接、层次分明、专业覆盖面广且相互交叉的金字塔式学生科技活动项目体系。目前,学生科技活动节已连续开展了6届,除“挑战杯”、机器人电视大赛外,已培育出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由学院主抓的国内主要竞赛参赛模式与机制。同时也形成了战车争霸大赛、极速九洲湖遥控快艇大赛、建筑设计类系列竞赛、各学院科技节、科技月等校内科技普及型品牌项目。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由学校承办的四川省第十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获得圆满成功,更是对学校学生科技活动组织运行机制的一次集中检验。

(二)实施校院两级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

学校2005年开始实施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2007年起,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由科技处、校团委、工程技术中心共同实施,2007—2009年,共资助学生科研创新项目338项,资助金额总计26万元,部分学院也相应设立了院级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校院两级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的设立,为学生参与学术科研训练、提升科学素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及创新精神与能力等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为各类学生科技竞赛培育了后备人才与成果。

(三)学生科技创新成绩斐然,社会声誉大幅提升,激励制度逐步完善

2007—2009年,学校共获得学生科技竞赛国家级奖项154项、省级奖项230项。其中,在2009年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全国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总分并列参赛高校第23名、四川省第3名,并荣获高校优秀组织奖,取得历史最好成绩。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一批学生科技创新典型:如挑战杯全国一等奖获奖团队;机器人小组主力、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获得者王卓然、姜军;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奖者李海南、刘锋;校团委每年年底组织开展学生科技活动表彰大会,对学生科技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师生进行表彰,将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的物质奖励和创新学分及推免研究生优先权结合,将指导教师教学工作量科研认定与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结合,建立并完善了多元化、分层次的激励机制。

通过近几年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与实践,西南科技大学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使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学以致用,顺利融入社会竞争环节。实践证明,学校实施的“学生科技创新品牌战略”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我们将继续“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

(执笔人:梁,辰)

薪火相传,余热生辉

——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十年回顾与总结

离退休工作处

高等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崇高使命。多年来,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十分重视育人工作,充分发挥老教授、老党员在青年教师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独特作用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这既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党委重视,措施有力,为“老有所为”搭建平台

学校现有离退休教职工749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和担任过处级以上职务人员290人,党员305人。学校高度重视离退休工作,认真落实两个待遇,扎实做好离退休服务与管理工作,积极为老同志老有所为、继续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2009年4月,学校党委、行政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离退休工作的意见》(西南科技大学党委发[2009]14号)。文件在强调进一步做好离退休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学校关工委是离退休教职工发挥作用的主要组织形式。文件从关工委的性质与定位、班子与队伍建设、工作机制与条件保障以及工作开展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学校党委书记任关工委主任,分管校领导和退休老领导担任常务副主任,关工委秘书处挂靠离退休处,由一名处领导任秘书长,配备了专兼结合的秘书处工作班子。学校17个教学单位均成立了二级关工委。关工委工作已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纳入各学院、各部门党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学校拨给关工委的工作经费逐年增加,开展活动给予大力支持,课题研究单列经费,对聘任在固定岗位从事关工委工作的老同志给予补贴,对做出突出成绩的老同志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退而不休,无私奉献,为学校育人工作再作贡献

(一)积极开展教学督导和青年教师培养

一是长期开展教学督导。老教师参与教学督导从1996年至今,从当初的教学督导组到现在的教学督导委员会,队伍不断壮大,工作从未中断,先后参加者达50余人。从2005年起,各学院也相应成立了教学督导组。凡涉及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到老同志的身影,单是听课,每年都在千节以上。老教师参与教学督导具有政治、专业、经验、魅力、风范、情感、超脱、时空等诸多优势,因此已成为校院教学工作的有力助手和参谋。

二是积极参与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与改革。高校政治理论课,一直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讲授政治理论课不仅难度大,还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从1996年起,一批老同志应聘担任“两课”督导员,坚持听课、研讨,写出多份报告,提出不少建议,取得不少成效。改革成果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教育部关工委为此发了简讯。

同类推荐
  • 依然旧时明月

    依然旧时明月

    46首古典诗词的全新读解,作者透过优美动人的文字,空灵、诗意的分析,梳理了古人的种种生命和情感,并将其与现代人的内心生活做一个沟通,带领我们走进诗人词客的情感世界,去欣赏狂放的李白,潇洒的苏轼,禅意的王维,多情的柳永,以及那些深入骨髓的古典场景:对花持酒的舞姿,踏雪寻梅的笛声,水晶帘栊后的凝望,古刹空山里的啼鸣
  • 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

    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

    某种意义而言,21世纪国际竞争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各具特色的城市圈。没有城市圈的形成和崛起,没有发达的大城市做后盾,没有人口和产业聚集以及城市的高度文明,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很难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力的国家。
  • 哨位旁的那棵枇杷树

    哨位旁的那棵枇杷树

    本书收录蔡扶欣:热血化干城、邹自国:热血与忠诚、黄健:大山一样的情怀、戴照平:热血铸军魂、郑玲:用爱撑起半边天、钱队长治鼾记等。
  • 纪伯伦全集:蓝色火焰

    纪伯伦全集:蓝色火焰

    《纪伯伦全集:泪与笑(散文诗)》收集了纪伯伦三部经典作品《泪与笑》《暴风集》《珍趣篇》,泪与笑、生与死、灵与肉,所有都是对立面,人生就是在这个充满各种对立面的世界中度过。纪伯伦以超越哲学家的深邃思索,用文学家的悲悯情怀写出对世间万象的解答,这是纪伯伦自己的天问也是代苍生而问,读这本书已经不耽美于它的文字,尽管文字依然很美,但吸引你的一定是其中充满人生解惑的哲思。不敢说本书是人生的导师,但绝对会在你陷入人生困境的时候,意外地给你点一盏温暖的心灯。
  • 妞妞(少儿版)

    妞妞(少儿版)

    《妞妞》这本书的主角是一个仅仅活了562天便夭折了的小女孩——妞妞。由于妈妈孕期的一次意外生病,妞妞出生便患有眼部恶性肿瘤,父母给与了最细心的照料,但仍旧无法挽回妞妞的生命。在陪伴妞妞的过程中,爸爸妈妈有欢喜有无助,有下相互扶持有激烈争吵,父亲周国平用感人的文字记录下来,带给读者很多启示。
热门推荐
  • 跟我回家吧

    跟我回家吧

    你说你爱吃醋,好巧我也是。你说你是妹控,好巧我是弟控。你说你不喜欢我,好巧我也不喜欢你。你说你要离开我,好不巧我不打算放开你的手。你说你要我离你五米,好不巧我只想在你半径之内。你说你好像喜欢我了,好不巧我正想说咱们结婚吧!
  • 四海之音

    四海之音

    八个家族,八个国家,八样秘宝,当秘宝重聚之时,世界将会随之改变。千年时间,八大家族争乱不断,为夺秘宝而血染大地。三百年前,常年征战,渴望和平的声音遍布大地,八大家族从此签订契约,互不侵犯,相互扶持,并推举卡彭特家族为八大家族之领袖,秘宝也被封存在八个遗迹中。三百年的和平转眼过去,只存在于神话中的沉睡着魔兽渐渐苏醒,世界将再次大乱,被遗忘的秘宝也将再现人世。
  • 元始武尊

    元始武尊

    前一世,师弟为了师傅的传承将我杀死。后一世,在元始纪年我重生在一个废物身上。誓要报仇,从此踏上强者之路,他们代表天意要我死,我偏不死。天意可违。
  • 斗杀劫罗

    斗杀劫罗

    梁爱媛高原塔吉克族人,曾任台湾陆军中将,现任国际刑警组织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在一次回大陆抓捕逃犯时由于无人可调,只得搭帮三个不同年龄、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协助自己办案。一个是参加过中印战争的排长老兵、一个是学识满腹的大学教授,一个是以擦鞋和偷盗为生的诙谐老头,三人为了免除牢狱之灾和高额悬赏,不得不一次次跟随梁爱媛跨国打击犯罪。
  • 大棺同眠

    大棺同眠

    作为一个男人,他拥有了理想和梦想中的两份爱情。可是爱情的路上不可能永远三人行!她爱他,用尽生的力量。可是他却负了她,过往的甜蜜瞬间崩溃,支撑着她生存的信念在他转身的那一霎随他离去——我曾是一个最温柔的天使;你却把我变成了一个最恶毒的魔鬼!经历了无数的惊悚离奇事件,他还是不得不为自己曾经立下的誓言划下生命的句点。
  • 始皇异闻录

    始皇异闻录

    世人都认为千古一帝秦始皇死于他东巡之时,也知道他穷极一生都在追求长生。但是恐怕没有人知道他真的找到了长生之道。仙人道:秦始皇乃人间道第一位帝王,如要蹬仙,必要转世九次,且世世为人间帝王,待功德圆满之时,便可列入仙班,成为天道帝王。而始皇亲信一族更是为此付出千年。而今天赵肖作为始皇亲信的后裔是该将十世帝王气道送往长生之处的时候了。而最终真的只是助始皇蹬仙吗?延续了上千年的家族最终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呢?空旷的地底,是谁在吟唱着:秦王墓,琉璃镜。琉璃镜前,琉璃盏。琉璃盏前,琉璃卷。琉璃卷,记君王。君王命,不可逆。尊君命,伴君侧。守君墓,寻君生。这有是什么意思!那远古消失的生物,那一颗颗神奇的钥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
  • 游戏

    游戏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神霸恶神

    神霸恶神

    老子是民工,携带者瓦刀就重生了,奶奶的妈蛋,俺的本命宝器既然是板砖,切,那老子就拿着板砖呼,狠狠的呼,好好的呼,哇哈哈……呼的敌人一命呜呼!
  • 红袖乱

    红袖乱

    豪门之中:妻妾倾轧、身世谜团、情奔天涯、误入风尘……深宫之中:凶案频发、宫闱秘事、步步陷阱、机关算尽……乱世之中:互为掣肘、翻覆无常、群雄逐鹿、杀伐纷争……历经两朝宫廷,女主破茧成蝶!穿越霜刀雪剑,女主华丽变身!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快意人生,一蓑烟雨任平生。各位走过路过,如果看着还可以,希望能给点支持!谢谢!
  • 陌客

    陌客

    文以道载。武以器击!千年前的金乌陨落导致了华夏的火之力缺乏,然而继承了金乌传承的李铭已然成为了救世主般的存在。可惜这个救世主的资质太差了,一只都是垫底的角色。待我们看看如何以小博大,以弱胜强!“以德糊人,你懂吗”。李铭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