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89900000046

第46章 教育·科举(1)

教育学府

001我国的学校的由来

我国古代学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相传在虞舜时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称之为“庠”的学校,高一级的叫“上庠”,近似国学的前身;低一级的叫“小庠”,近似乡学的前身。

到夏朝时学校分成了四种,按其级别的高下分别称之为“学”、“东序”、“西序”和“校”。商朝取代夏以后,又将这四种学校的名称改为“学”、“右学”、“左学”和“序”。

西周时较高级的学校,分别称为“辟雍”、“成钧”、“上庠”、“东庠”、“瞽宗”。其中“辟雍”最尊。在诸侯各国则有称为“泮宫”的学校,较低一级的学校。有每25家设立的“家塾”,也有每500家设立的“序”。

到了汉代,最高一级的学校称为“太学”,太学以下的学校有“东学”、“南学”、“西学”、“北学”等。魏晋南北朝时“太学”又称为“国子学”;北齐时则将其称为“国子寺”。至隋代,隋炀帝又将“国子寺”改名为“国子监”。此后,“国子监”之称一直沿用到明、清两代,但后来被称为“国子监”的已非以前性质的学校,而是一种实施教育管理的部门,至于各类学校则分别称为“书院”、“书堂”、“私塾”等。

至于“学”和“校”两字的合用,最早见于《诗经》,比较严格意义上的见于汉朝。《汉书·董仲舒传》上有“抑黜百家,立官”。《汉书·循吏·文翁传》说:“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班固《东都赋》中也有“是以四海之内,学校如林”之语,可见,汉代学校已经盛况空前了。

002义塾,古代的免费私塾

义塾又称“义学”,是古代的一种免费私塾,主要为民间孤寒贫困子弟提供教育。

义塾以地方和宗族为单位举办,以祠堂、庙宇的地租或私人捐款为办学经费。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都和私塾一样。

义学由汉代四川什邡县令杨仁首创,此后主要是以筹集募款或用宗族公款延请教师讲课,面向贫困子弟的学校,称为义学。宋代以宗族为单位设立,限于教育本族后代。清代由政府提倡,义学开始广为设置。

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在京师崇文门外设立义学,选五城各小学“成材者”入学就读。后八旗也设置了义学,教授幼丁学习满、蒙文字。后多次下诏,命贵州、广西、云南、四川等边地设置义学。清末义学成为清代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贫民子弟,成为安身良民,不使他们“好勇斗狠、轻生犯上”,这是清政府普遍设立义学的目的。

清代义学有乡校、小学、冬学、村塾等不同名称。清代武训兴学,即属义学。武训是清末人物,以乞讨所得积累成数,放债置地,以此创设“崇坚义塾”,分蒙学、经学两级。又创设“馆陶杨三庄义塾”。

003私塾,旧时私人办的学校

私塾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私塾产生于春秋时期,作为私学的一种,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除秦朝曾短暂停废后,两千余年绵延不衰,对于传播祖国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启蒙儿童,使学童在读书识理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

私塾的学生多六岁启蒙。学生入学不必经过入学考试,一般只需征得先生同意,并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个头或作一个揖后,即可取得入学的资格。私塾规模一般不大,收学生多者二十余人,少者数人。私塾对学生的入学年龄、学习内容及教学水平等,均无统一的要求和规定。

就私塾的教材而言,多为我国古代通行的“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以及《女儿经》、《教儿经》、《童蒙须知》等,学生进一步则读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其教学内容以识字、习字为主,还十分重视学诗作对。

至于私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在蒙养教育阶段,十分注重蒙童的教养教育,强调蒙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如对蒙童的行为礼节,如着衣、叉手、作揖、行路、视听等都有严格的具体规定,为我国教育的传统。

在教学方法上,先生完全采用注入式。讲课时,先生正襟危坐,学生依次把书放在先生的桌上,然后侍立一旁,恭听先生圈点口授,讲毕,命学生复述。其后学生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朗读。凡先生规定朗读之书,学生须一律背诵。另外,私塾中,体罚盛行,遇上粗心或调皮的学生,先生经常揪学生的脸皮和耳朵、打手心等。

004蒙学,对儿童实行启蒙教育的学校

蒙学,是指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相传蒙学始于商周时期,《大戴礼记·保傅》:“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礼记·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

汉代称蒙学为“书馆”、“学馆”、“书舍”等。儿童八九岁入学,学习《仓颉》、《急就》等字书及《孝经》、《论语》。没有固定的修业年限,采用个别教学,多属私学性质。

唐宋以后,蒙学的教学内容和程序开始相对稳定,主要进行初步的道德行为训练和基本文化知识的教学,以认字、写字、背书为主。每日功课一般是背书、授新书、作对、写字、读诗,以及一系列的道德行为规范训练。

在基本知识教学上,特别注重学习态度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如读书强调勤苦、认真、专一,学字要求姿势正确、几案净洁、字画端整。在知识教学上,重视对基本知识熟读牢记。在道德教育上,十分注意生活仪节和行为训练。

在教育教学教程中,注重儿童的学习兴趣,因势利导,多采用诗歌、舞蹈、故事等内容和形式。教材主要有《开蒙要训》、《太公家教》、《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小学》、《弟子规》、《训蒙诗》、《名物蒙求》等。专为女童编写的蒙学教材有东汉的《曹大家女诫》、唐宋若萃的《女论语》等。

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教育分为三级:蒙学堂、寻常小学堂、高等小学堂。蒙学堂简称“蒙学”,入学年龄为5岁,修业4年,设修身、字课、读经、史学、舆地、算学、体操等课程。但仅有章程,未能开办。

005稷下学宫是怎样的高等学府

稷下学宫又称为“稷下之学”,是战国时齐国在国都临淄的稷门下所设的高等学府。它由国家主持招纳当时社会上活跃的著名的文人学士,也吸收了—批学生,既是讲学读书的地方,又是培养封建官吏的场所,是一个肩负教学和研究两种职能的高等学校。稷下学宫初创于齐威王时期(前4世纪中叶),兴旺于齐宣王时期(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01年),衰亡于齐王田建时期(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2l年)。

稷下学宫容纳不同学派,提倡百家争鸣,因此,在这里聚集了儒、道、法、阴阳等派别的许多学者。在稷下学宫,“辩”是诸学派相互交流的手段。不仅先生与先生辩,而且先生也与学生辩。

稷下学宫先生待遇优厚,地位很高。齐王对各派的“士”礼遇甚丰,被封为“上大夫”者有76人。凡列为上大夫者,皆“为开邸康庄之衡,高门大屋,尊宠之”。

齐威王和齐宣王大兴稷下之学,使“稷下学宫”成为闻名列国的东方文化圣地,各派学者荟萃的中心,为百家争鸣提供了讲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交流与发展。

006鸿都门学,我国最早的专科大学

鸿都门学是汉代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的高等专科学校。创立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二月,以校馆位于洛阳鸿都门而得名,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大学。

鸿都门学所招收的学生和教学内容都与太学相反,学生由州、郡三公择优选送,多数是士族看不起的社会地位不高的平民子弟。开设辞赋、小说、尺牍、字画等课程,打破了专习儒家经典的惯例。学生毕业后,多给予高官厚禄,还有的封侯赐爵。

鸿都门学一时非常兴盛,学生多达千人,但延续时间不长,一因士族猛烈的攻击;二因黄巾起义,它随着汉王朝的衰亡而结束。

鸿都门学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大学,而且也是世界上创立最早的文艺专科大学,在“独尊儒术”的汉代,改变以儒家经学为唯一教育内容的旧观念,提倡对文学艺术的研究,是对教育的一大贡献。它招收平民子弟入学,突破贵族、地主阶级对学校的垄断,使平民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具有进步意义。鸿都门学的出现,为后来特别是唐代的科举和设立各种专科学校开辟了道路。

007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晋武帝司马炎时,始立国子学。北齐改名国子寺。隋炀帝将国子寺改为国子监。唐、宋时期,国子监作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统辖其下的“六学二馆”,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以及弘文馆和崇文馆。

国子监最初只是掌管教育的行政机关,后来逐渐成为兼有行政机关和最高学府的两种功能。国子监里职位最高的是祭酒,其次有司业、监丞等人员。北京国子监的第一任祭酒是元代著名学者姚燧。

入国子监学习的人叫做监生,明代的监生因入学资格不同而分为举监、贡监、荫监、例监四类,当时还有外国留学生在监就读,称为夷生。

当时的国子监也有类似今天的实习,称为“历世”。即监生们到各衙门学习政事,开始时为半年,后改为三个月。白天实习,晚上归舍,实习成绩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的选用,补充缺官;中等的继续历事;下等的回监读书。

国子监始于隋代,为教育机关,后代沿之,至清代变为只管考试,不管教育的考试机构;到清末则成为卖官机构。

008“杏坛”,孔子兴教的象征

孔子在杏坛设教,有弟子三千,授六艺之学,自古以为美谈,为士林所称颂。“杏坛”亦作为孔子兴教的象征。

“杏坛”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庄子的一则寓言。《庄子·渔父》说孔子到处聚徒授业,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根据庄子的这则寓言,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

后来,人们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为之筑坛、建亭、书碑、植杏。北宋时,孔子后代又在曲阜祖庙筑坛,环植杏树,便以“杏坛”为名。

009太学,古代设于京师的最高学府

太学是古代设于京师的全国最高学府。太学之名西周已有,周王室的太学以南北东西中为序,分别叫“成钧”、“上庠’,“东序”、“瞽宫”和“辟雍”。“辟雍”则为其总代称。太学里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当时“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入学。

汉武帝在位时,采纳了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尊孔崇儒,兴办太学。最初太学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50名,专门学习和研究儒家经书。汉成帝时,太学生增至3000人。王莽统治时期,为了树立自己的声望,笼络广大儒生,在长安广置太学,博士弟子有万余人,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东汉时,太学规模更大,顺帝永建元年(公元126年),对太学进行重建和扩建,费时一年,用工112000人,建成240房,1850室,所招学生称之为太学生,有3万多人。

汉灵帝还让大书法家蔡邕等人把儒家经典刻在46块碑上(即著名的《熹平石经》)。来抄写经文的太学生车水马龙,盛况空前。

西晋以后,太学和国子学并存,成为中央办学的两种形式。唐代,太学规模完备,盛极一时。太学的教师,主要是博士。博士的主要职责是授业传道,此外,还要奉使议政,试贤举能。

太学的学生,历代称谓不一,有称“博士弟子”的,有称“太学生”和“诸生”的。太学以儒家五经作为基本教材,讲授“孔子之术,六艺之文”。历代太学都制定规章制度,严禁各种“离经叛道”的思想行为。

010书院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新型教育组织。它始于唐代,唐玄宗时,设置了丽正书院,集中了当时全国著名的学者进行写书、讲书活动。

到宋代时,程朱理学崛起后,讲学之风日盛,书院开始大行其道。这时期书院多是私人设立,也有得到官府资助的。北宋著名书院有六处,如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江苏江宁的茅山书院。而以白鹿、石鼓、应天府、岳麓四书院最著名。南宋时,书院兴盛更胜于北宋,著名的有岳麓、白鹿、丽泽、象山四处。

到了元代,各路、州、府都置有书院,逐渐发展为一种类似学校的体制。明代初期书院不兴。后来官学逐渐衰退,成化年间书院开始发展,至嘉靖、万历年间达到高峰。在明代书院中,无锡东林书院最有影响。

清代对书院先是限制,后又提倡,使绝大多数书院官学化。清朝后期,湖南、湖北两省的书院最为著名,如江汉书院、经心书院、江夏书院,晴川书院等。公元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了两湖书院,是一所具有新式学校规模的书院,书院课程也增添了自然科学科目。公元1900年,两湖书院改办为两湖师范学校,从此结束了书院的形式。

011同文馆,清末官办的第一所外语专门学校

同文馆是清末创办的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全名京师同文馆。

鸦片战争以后,腐朽的清政府同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当时,清政府有感于国内找不到多少精通外语的人才,而常受外国侵略者的欺蒙,为此决定在国内创办外语学校。

恭亲王奕忻于公元1861年1月(咸丰十年十二月)奏请开办同文馆,次年(同治元年)6月正式开课,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任监察官,实际操纵馆务。这所学校开办后,曾遭到守旧派的群起而攻之,他们认为开同文馆、聘外籍教师是背宗叛祖、大逆不道、伤风败俗、有丧国体的行为。后来,在清廷的干预下,守旧派败下阵来,同文馆办了下来。

同文馆完全按正规的学校来办,陆续开设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东文馆。入校学生不仅学外语,还学中文和自然科学,学制八年。学制分5年、8年两种。

学生来源初以招收年幼八旗子弟为主,公元1862年6月入学的仅10人。后扩大招收年龄较大的八旗子弟和汉族学生,以及30岁以下的秀才、举人、进士和科举正途出身的五品以下满汉京外各官,入学学生逐年增多。

学生毕业后大半任政府译员、外交官员、洋务机构官员、学堂教习。该馆附设印书处、翻译处,曾先后编译、出版自然科学及国际法、经济学书籍。此外,还设有化学实验室、博物馆、天文台等。1902年1月(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并入京师大学堂,改名京师译学馆,并于次年开学,仍为外国语言文学专门学校。

012通儒院,中国早期设想中的研究生院

通儒院是我国早期设想的研究生院。

清末,曾计划在大学里设立培养专门人才的“通儒院”,类似今天的研究生院。通儒招生对象是大学毕业生或具备相当水平的人,培养目标是“能发明新理以著成书,能制造新器以利民用为成效”。学制五年,学员不上课堂,只在图书馆和寝室搞研究,也可实地考察。学员由各科大学监督(系主任)管理,并由其指定或延聘指导老师。

通儒院毕业,不需考试,而以平时研究著述评定。毕业后待遇,予以翰林升阶,或分用为较优京官、外官。但通儒院这套制度,还未来得及付诸实现,清王朝便垮台了,但它对民国以后的研究生制度却有一定的影响。

013洋务学堂主要教授什么内容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廷内忧外患不断,于是在洋务派的推动下逐渐开展起了洋务活动,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洋务人才以挽救清王朝的政治危机。洋务学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同类推荐
  • 丝绸之路重镇宁夏固原:回族民俗

    丝绸之路重镇宁夏固原:回族民俗

    传统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固原”,指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清水河上游西岸、有着“贫瘠甲天下”之称的大片黄土丘陵地区,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固原地区”或“西海固地区”。包括固原市原州区、海原县、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由于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恶劣的自然环境、众多的回族人口,使“西海固”这一独特的自然文化地理概念闻名于世。
  • 启真1

    启真1

    《启真(1人文主义)》包括:专题、书评、序与跋、书摘、品书、书荐六部分,收录了:《人文主义者论教育》《人口与社会——读马尔萨斯<人口原理>》、《文字与心史——解读乡绅刘大鹏及其<退想斋日记>》、《理解休谟经济思想的三个维度》、《西南联大的学风》、《法藏的譬喻:因袭故典还是自出机杼?》、《“黄跋”的魅力》、《欲望之书》等论文。
  • 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

    本书是我们三人精诚合作的结果。本卷的写作启动于1990年,经过六七年的风风雨雨,直到1997年万建中和陈顺宣才将各自承担撰写的初稿交给主编审阅。1998年底,主编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 中国回族金石录

    中国回族金石录

    《中国回族古籍丛书:中国回族金石录》所收录的碑记和匾额楹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回族的发展演变和主要特点,从而为研究和编写中国回族通史、回族伊斯兰教史提供了重要的参阅资料。然而,分布于全国而未收录进《中国回族古籍丛书:中国回族金石录》的回族碑记还有很多,我们希望各省、市、自治区古籍办和热心人士继续收集、整理这方面材料,为在21世纪初推出《中国回族古籍丛书:中国回族金石录》的续编而共同努力。
  • 最有趣的对联故事

    最有趣的对联故事

    作为中国的国粹,对联因其具有独特的形式、丰富的内容、铿锵的节奏和优美的文采,始终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尤其能培养人们的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历来起着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热门推荐
  • 三生劫之雪怜桃夭

    三生劫之雪怜桃夭

    三生情缘,只为今生相遇。三世回眸,只为一世迷离。桃花灼灼下,是谁邂逅了谁的姻缘。他是西帝长子,她是神女雪怜,亦是忘情桃夭。三世的邂逅重逢,却换不回一世的痴心。曼株沙罗绽放于彼岸,千秋万世不过云影,痴心怎能妄想。
  • 重生归来:盛世嫡妃

    重生归来:盛世嫡妃

    国破,家亡!她虽为一国皇后,但在破国逃亡时,却被自己夫君杀害!当重生归来,这一世,她要为自己而活!
  • 生死恋续:我愿以陌生为名

    生死恋续:我愿以陌生为名

    痛失挚爱,为了父命和公司的前途选择了政治婚姻的韩东,在一次偶然的路上遇到了一个跟自己挚爱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孩,那女孩自称云瑶!可是眼前这个女孩是有着和云瑶一样的外貌,但是性格却迥然不同!难道是死而复生后导致了她性情大变?韩东即将面临一个困难的抉择,这时候的他是选择自己的挚爱?还是会继续为了公司的前途和自己妻子委曲求全的过下去?……
  • 樱夏家的贵族生活

    樱夏家的贵族生活

    在一个盛夏的季节里,你们将会看到的是五个女孩的生活,又是怎样的情感争斗?请往下看:
  • 复仇之路遇上LOVE

    复仇之路遇上LOVE

    本应该过着小公主般的生活怎么会一下子全都变成泡沫?从被人人捧在手心掌的公主一瞬间坠入深谷里,变成了人人遗弃的女孩。她们能否从拾信心,重新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靠自己,为了复仇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可以为了这两个字把自己弄的伤痕累累甚至是失去生命?终于成功地踏上了云端又是什么再次让她们跌入深谷?她们还能像当年一样站起来继续未完成的使命还是因此永远在那深谷里永远都走不出来?永远..永远...
  • 五界录

    五界录

    五界,诸域,苍生,万众。恩爱,仇怨,万世,轮回。天,魔,妖,鬼,人。神兵,至宝,争夺,鲜血,战火。我要的,乃是笑傲五界苍生万众,凌驾天地苍茫星河,掌控生死轮回命运!做这苍茫之宇至尊!??
  • 仙界执法

    仙界执法

    当修真界深刻意识到末法时代迫切需要——秩序的时候,仙界执法司应运而生,执法司行使着类似俗世警察局的职责,负责维持秩序,保护修真界的公共安全。但当执法,意味着浪费极其宝贵的修炼时间,离飞升成仙之境越来越远,愿意当执法的修真者日渐稀少。散修唐羽,因贪图几件法宝一不小心被踢入执法司。对于修真界中为数不多的不抱飞升幻想的唐羽来说,当执法未必是坏事。打击晶石走私犯,扣留点晶石是允许的。捣毁法宝造假窝点,截留点太乙金精是应该的。搜查魔道分堂,私藏两件法宝是必须的。收下千年参精的贿赂,放妖精走人是讲道义的。实在缺货,泡上物证处管理员胖师姐,自己到仓库拿就是了。队长对唐羽说:以上这些事你不干别人也会干,干不干自己看着办。唐羽一个立正,大义凛然道:一切服从组织安排。
  • 我有一口穿越井

    我有一口穿越井

    张小鱼就像天上的流星一样,突然降生在五指山巅。自小佩戴在他身上的玉佩,突然化成一个神秘空间、化成空间里的一口神秘井,带着他,在未知的空间与地球之间不断穿越。————PS.关于本书中涉及到的任何人物、事件,全由作者心述,请勿与现实挂钩;如有巧合,纯属巧合。
  • 大国秘史

    大国秘史

    大国崛起,这是一个喧嚣已久的话题。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前所未有的商业繁荣,也拉开了世界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序幕。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国家先后崛起,夺得了海上的控制权并成为了世界的霸主。这些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荷兰如何从一个与海搏斗的“低地之国”迅速崛起,在17世纪的世界舞台上独领风骚?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如何崛起为全球最富有、最强盛的”日不落”帝国?现代法国是如何诞生的?美国又是如何从仅有200余年历史的国家崛起为今天唯一的超级大国的?……本书将为您一一生动解读。
  • 清宫一梦

    清宫一梦

    只有一个选择,左手亲情,右手爱情,你会舍弃个哪个?只有一次机会,是选择与胤禛的共荣华,还是陪胤禩的共患难?当苏木哭着说再见,苏恪笑着道离别,筱白是否会后悔?本书女主明筱白,康熙年间著名的筱白格格,蒙古大汗的小女儿,康熙大帝的干女儿,穿越过来顶着这么个超级豪华的身份,不兴点风,作点浪,调戏几个阿哥,舌战几位福晋妃嫔还真对不起自己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求收藏,求票票!!让各种打赏、催更神马的来的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