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90100000018

第18章 西汉、东汉(3)

有一天,文帝出行,浩浩荡荡的队伍刚走到中渭桥。从桥下蹿出一个人来,一见是皇帝的车辇,吓得晕头转向。差一点撞到马身上。马受惊,车错了辙。车里的文帝吓了一跳,好不容易有人制服了那匹受惊之马。

文帝很生气,问道:“谁这么大的胆子,敢惊驾?”

廷尉张释之道:“送去审理!”

经审查,那个人是由于害怕才惊了驾,张释之按照条例罚了他四两纹银。

张释之把案情一说,文帝大怒:“惊了驾,你却只罚他四两!”

张释之连忙磕头,说道:“陛下息怒,法律是为天下人制定的,您也不能例外,如果因为触犯了您的利益而改变法律,是不会得人心的。陛下,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文帝想了一会儿,气也消了,说道:“就依你说的去做吧!”

到了宫中,文帝又召见张释之,问张释之如何治国。

张释之答道:“陛下,大秦朝奢侈浪费,穷兵黩武,严刑峻法,最后农民忍无可忍,起兵反抗,推翻了暴秦的统治。秦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他们做皇帝是为了自己纵情享乐,而不是先考虑民众,使百姓安居乐业。陛下治国也要以民为本,先民后己,而且不能堵塞言路,应鼓励臣民发表意见,如果意见提得对,就采纳,不对的不听就行了,也不要追究责任。”

文帝听了非常高兴,说道:“我有廷尉张释之,必得天下人心。”

文帝非常注重节俭,而且从自己做起。有一次他打算修一座露台,便找来工匠,问他们需要花费多少钱。工匠如实回答,说需要百金。文帝听了之后,便自言自语道:“百金是10户中等人家的资产啊!我不能因为自己一时享乐,就如此劳民伤财!”于是他下令取消修露台的计划。

文帝在修建陵墓时,没有动用大量农夫,也没有用许多金银珠宝陪葬。他临死之时说道:“天下万物有生就有死,这是自然规律,不必悲伤。丧事要一切从简,陪葬品不要用金银珠宝,用陶器即可!”

文帝在位23年,没有新建宫殿苑囿,而是把节省下来的钱财用来照顾老人和孤儿。

文帝的一系列措施使国势不断增强,历史上把他与后来的景帝执政的时期一起称为“文景之治”。

周亚夫治军有方

汉文帝即位以后,有人诬告绛侯周勃造反。文帝大怒,将周勃抓入大牢。有狱卒在文牍的背面写上“以公主为证”字样,点拨周勃,周勃终于醒悟。原来,周勃的大儿媳是文帝之女,位居公主之位。于是,周勃长子周胜之只得跪求公主。

公主哀求祖母薄太后。薄太后是个明白人,对文帝说:“当年周勃手握玉玺、统率北军之时,仍然立你为帝。如今身居小县,无兵无权,岂能造反?”文帝听从母亲之言,不再追究此案。结果周勃因无罪而被释。

公元前158年,匈奴的军臣单于率领六万军队,侵扰上郡(治所在今陕西榆林东南)和云中(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杀了不少士兵、百姓。

汉文帝非常着急,组织一支军队,然后兵分三路抵挡。为了保障京城的安全,文帝命令三支军队在长安近郊防守:刘礼驻扎在灞上,徐厉驻扎在棘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周勃之子、条侯周亚夫驻扎在细柳(今咸阳市西南)。

一日,汉文帝觉得士兵太辛苦了,就亲自去军营慰劳他们。他先到灞上,将军刘礼在门外接驾。文帝的御驾进入大营,如入无人之境,没有人敢阻拦。汉文帝对将士们好言抚慰一阵,就带人离去。将士们兴高采烈地欢送。汉文帝来到棘门,营中官兵也是同样地对待他。

汉文帝一行又来到细柳军营。细柳营的将士们可跟前两座军营不同,他们身上的甲胄非常整齐,弓上弦,刀出鞘,仿佛敌人马上就要到了。

文帝的随行官员来到营门外,可营门并不打开,士兵们不让他进去。随行官员说:“你们这些人太不懂事了。皇上马上就要来到,你们还不赶紧接驾?”守营士兵说:“我们可不曾听说皇帝来到此地。现在将军没有下达打开营门的命令,我们若私自开门,可有杀头的大罪。”文帝亲自来到营前,士兵们仍然不肯开门。

汉文帝没有办法,只得派使者带着符节进营见周亚夫,说皇上要来慰劳营中的将士。周亚夫见了符节,赶紧命人打开营门,让皇帝的车驾进入军营。

文帝的人马刚进营门,守营的军官对皇帝的随从官员说:“我家将军曾有命令,军营中任何车马不许奔驰。”汉文帝慌忙说道:“赶紧放松缰绳,缓慢前进。”文帝到了中军大营,才见到周亚夫。

周亚夫顶盔戴甲,威风凛凛地站在汉文帝面前,拱手施礼道:“臣穿着盔甲,不能向君王下拜,请让臣以军中之礼对待陛下。”

汉文帝毫无怪罪之意,用手扶着车前的横木,向周亚夫表示答礼。汉文帝派人向全军抚慰,又将美酒赏赐将士。天子完成慰问仪式后,与周亚夫告别:“寡人此次来到细柳,只为抚慰将士,别无他意。条侯不必挂心,还是管理部队要紧。”汉文帝的车驾出了军营,缓缓离去。

在回转长安的路上,随从官员们说:“这个周亚夫,太不像话了!他自恃其父有功于国,竟然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如此傲慢。皇上,您回京后,可不能饶了他!”

汉文帝却说:“你们真是糊涂,周亚夫才是真正的将军啊!灞上和棘门的将士们,在营中驻守如同儿戏,如果对他们实施突然袭击,他们必然沦为俘虏。而周亚夫治军严谨,军纪严明。敌人怎敢侵犯他啊!”

没过多久,汉文帝就提升周亚夫,让他管理皇宫和京城的军队。

吴楚七国之乱

汉文帝死后,其子刘启继位,就是汉景帝。汉景帝非常信任大臣晁错,封他为御史大夫。晁错非常聪明,景帝对他言听计从,人们都称晁错为“智囊”。当时,国内的许多同姓诸侯发展起来了,他们不肯接受天子的约束,俨然成为独立王国。

晁错给汉景帝上了一道《削藩策》,文章写道:

“陛下做太子时,曾因下棋争执而打死了吴太子,吴王刘濞(音bì)因此怀恨在心,不来朝见天子。吴王挖掘铜矿铸钱,煮海水取盐,整天招兵买马,扩充军队。您如果不早点削减诸侯国的土地,总有一天会出现大祸。

“有人认为,削减诸侯的封地,他们就会兴兵造反,岂不是国家之祸?那时候天子将如何对待?这话确有几分道理。可是,各路诸侯兵强马壮,早就打定了造反的主意。你削藩,他们要反,不削藩他们也要反。早一点削藩,危害会小一些,晚一点削藩,危害就大一些。”

汉景帝听从了晁错的意见。他借口楚王刘戊不孝,在薄太后去世时仍大摆宴席,削去了楚国的东海郡。另外,又将赵王的一个郡、胶西王的六个县、吴王的两个郡削去。晁错的父亲跑到京城,当着晁错的面骂道:“你硬要疏远人家骨肉,削诸侯土地,实在是太招人恨了。”

晁错说:“我为了巩固汉室江山,只能如此。”晁错的老父亲伤心地说:“这一下子,刘氏倒是安定了,我们晁氏可危险了!”他回到老家,悬梁自尽。

吴王刘濞听说要削他的两个郡,非常生气,就写信给二十多个诸侯王,说道:“奸臣晁错迷惑皇上,要削减咱们的地盘,这对汉室天下非常不利。咱们必须起来造反,迫使皇帝把晁错杀掉。只有这样,才能保住咱们的利益。”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造反。楚王、胶西王、赵王、济南王、淄川王、胶东王起兵响应。这场叛乱被人们称为“吴楚七国之乱”。

叛军一路攻城略地,连连得胜。汉景帝非常害怕,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嘱咐:国家如果发生变乱,就用周亚夫为将。他召来周亚夫,拜他为太尉,命他率领三十六员猛将,以及大批兵马,抵挡七国之兵。

大军离开京师后,大臣袁盎对景帝说:“现在七国起兵造反,并无夺取江山之意,而是意在‘清君侧’,即除掉天子身边的小人晁错。陛下若杀掉晁错,则七国之兵不战自退。”

在此之前,晁错曾劝汉景帝御驾亲征,由自己镇守京城,引起了景帝的反感。在这种情况下,景帝听了袁盎的话,便有了斩晁错之意。他说道:“若能使七国退兵,朕又何惜一人!”

在汉景帝与袁盎谈话之后,丞相陶青等人又联名上奏章,劝景帝杀晁错以谢天下。景帝为了平息叛乱,将晁错本人以及一家老小腰斩于市。然后,汉景帝又派袁盎去见吴王,劝他退兵。

袁盎到了吴国大营,却被吴王扣留,多亏有人相救,才逃出虎口。再说周亚夫,他听从赵涉之计,从武关进兵。由于大大出乎吴王的意料,所以行军速度很快。

周亚夫将吴楚联军的粮道截断,并在昌邑城南建筑坚固的工事,阻止吴楚联军继续北进。吴军见难以北进,就转而攻打睢阳。睢阳守将是景帝之弟梁王刘武,可周亚夫不去救援,他说:“我一定要等到吴、楚粮尽,才对他们进行致命一击。现在援梁,只能浪费兵力。”

吴楚联军在睢阳打了两个月,终于断粮,士兵饿得受不了,纷纷逃散。周亚夫这才攻打叛军。吴楚联军连吃败仗,楚王自尽,吴王率领几千人马渡过长江,来到丹徒(今江苏省丹徒县)。

周亚夫以千金之赏,要吴王之命。东越人不想得罪汉朝,杀死吴王,将首级献给周亚夫。吴、楚既已失败,各国军队失去斗志,都被周亚夫消灭。七国之乱被平定后,老百姓的生活又恢复了安宁。

文帝、景帝时期,国家安定,富足,生产力得到较大发展。那时候,钱库里的钱数不胜数,穿钱的绳子都烂了。粮仓里的粮食多得露到外面来,有的粮食已经霉烂。人们称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

独尊儒术

汉景帝死后,其子刘彻即位,就是汉武帝。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写了一道诏书,命令各郡县推荐贤良方正、直言进谏的人才。不久,各地推荐的“人才”来到长安。

汉武帝对这些才子提出问题,进行“策问”。可是交上来的答卷却大都平淡无奇,只有广川(今河北景县西南)儒生董仲舒的卷子见解独特,堪称一时之冠。汉武帝生怕自己遗漏人才,就在大殿召见众才子,进行口试。众多才子尽管高谈阔论,但所说的观点不过是老生常谈。而汉武帝通过董仲舒的言谈,又发现他学问广博,措辞文雅,决非一般才子可比。

主持策问的丞相卫绾对汉武帝说:“这些读书人表面看起来好像很有才华,其实都不怎么样。在回答问题时,他们大谈特谈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的道理,这些观点对国家没有好处,只会造成混乱。先帝爷在世的时候,这些书呆子到各诸侯国中游说,混淆视听,终于酿成七国之乱。现在您一定不能相信他们。”

汉武帝也觉得大多数才子并无可取之处,就一个也不录用。

不久,汉武帝又召集各地人才,进行了第二次策问。答题的各地才子中,又有董仲舒。汉武帝问道:“自古以来,曾出现了很多明王圣主,也出现了不少昏君暴君。尧、舜、禹统治的时候,百姓安乐,很少有人触犯刑律。而桀、纣之时,天下大乱,万民受苦。朕自继位以来,就想效法尧、舜,做一个明君。你们能不能根据古往今来的历史,找出一条兴邦之道来呢?”

董仲舒在试卷中写道:“臣是儒家弟子,深信孔夫子的学说。孔子修订《春秋》,弘扬‘大一统’的学说,很多人读了都很服气。统一是天地之间的常理,为什么不加以提倡呢?可是现在的人们都提倡百家之说,到处流传着互相矛盾、莫衷一是的思想。这使得官员不能令行禁止,百姓也不知怎样做方合天子心意。臣以为若想国泰民安,必须统一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凡与儒家学说不同的观点,一概视为邪说,将它们全部禁绝,不许百姓谈论。大力提倡儒家理论,使孔夫子的学说深入人心,让百姓变得忠于天子,通晓仁义。这样治国,必能取消思想分歧,使官员的命令更加明确,使百姓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汉武帝雄心勃勃,觉得七国之乱是由于权力太分散,如果巩固中央集权,就会消除国内的战乱。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对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非常有益,所以令汉武帝非常满意。

于是,汉武帝听从了董仲舒的意见,将儒家以外的所有学说都加以限制。这一下,皇家法度的尊严得到维护,帝王的权力更为集中。为了按照儒家学说培养治国之才,汉武帝还听从董仲舒的意见,在京城设立太学,系统地传授儒家经典。

汉武帝认为董仲舒是难得的人才,还想重用他。可是,汉武帝的祖母窦太后崇信道家学说,不喜欢儒生。汉武帝只得封董仲舒为江都相,让他辅佐皇兄江都王刘非。

江都王自恃皇帝的宠信,一向骄横浮躁。董仲舒到了江都,就对他宣讲儒家的忠孝仁义,指出他的不良作风。董仲舒还说:“孔夫子的门人不喜欢谈齐桓公等五霸之君,因为这五位霸主喜欢使用权谋,把仁义看得一文不值。虽然五霸都是贤明之君,但若与夏禹、商汤、周文王相比,犹如石头比美玉。”

江都王接受了董仲舒的教导,愿意躬行仁义。后来,江都王的行为收敛了许多,并且更加尊重董仲舒的意见。

张骞通西域

汉武帝即位之初,有一些匈奴人投降汉朝。他们说,西域(今新疆和新疆以西一带)各国对匈奴十分不满,有一个大月氏(音zhī)国曾和匈奴发生战争,失败后西迁。

汉武帝想联合大月氏国抵抗匈奴,就下了一道诏书,征集去西域的勇士。郎中张骞自告奋勇,愿意去月氏国出使,有个匈奴人堂邑父也愿做他的助手。后来又有一百多名勇士应征。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封张骞为汉朝使节,堂邑父为翻译,让他二人带领一百壮士到西域去。

要想到西域去,河西走廊是必经之地,可是当时匈奴人已经控制了河西走廊。所以张骞等人刚走出陇西,就遇上匈奴军队,被他们活擒。匈奴的军臣单于把张骞扣留起来,还将一个匈奴女子许配他为妻,想瓦解他的意志。

张骞在匈奴待了十年,学会了匈奴语言,适应了匈奴习俗,并和匈奴妻子生下一个女儿。但家庭生活不能使张骞忘记国家使命。一天,监视他的人松懈了,张骞与堂邑父几个人趁机离开匈奴,往西逃去。

他们走了一段路,进入一片大沙漠。在沙漠里既没有食物又缺少水源,张骞等人又渴又饿。他们走了十几天,终于发现了一个有水、有草的绿洲。张骞看到绿洲中有飞鸟和野兽,就告诉堂邑父。堂邑父的箭法很高,猎取了很多鸟兽,由于没有火,大家就生吃鸟兽之肉,总算填饱了肚子。

他们出了沙漠,翻过葱岭,终于来到西域的大宛国(位于中亚细亚)。这里风景优美,人们的鼻梁很高,眼睛是蓝色的,男人都留着大胡子。

大宛国王听说了张骞一路上的经历,非常尊敬他,不但赠送他良马,还派向导带他去康居(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让他由康居去大月氏。

张骞从康居到达大月氏,才见到了那里的女王。原来,大月氏与匈奴曾经打了几仗,军臣单于非常残暴,把大月氏王杀了,将他的头骨制成酒杯。大月氏人向西迁徙,来到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又立了新王。

张骞对大月氏女王说:“我国不甘心受匈奴的欺负,而贵国与匈奴又有深仇巨恨,我们两国为何不联合起来,共同讨伐匈奴?”大月氏国王说:“我是个女流之辈,遇到国事总要和群臣商议。你说的事情太重大,让我们君臣商量好了再给你答复。”

张骞在大月氏待了一年,大月氏君臣仍然没有给他答复。原来,大月氏人已经适应了大夏的环境,不想重返家园了。而他们与匈奴的仇恨,也因时间的推移而淡忘。张骞见他们没有报仇之心,就琢磨回汉朝的路。有人告诉他,绕道青海,从羌人居住区经过,也能回到汉朝。

同类推荐
  • 放眼天文世界

    放眼天文世界

    宇宙,一个充满神秘的空间,一个令许许多多的天文爱好者,为之疯狂陶醉的神秘意地……仰望夜空,无数眨着眼睛的小星星,似乎在向你诉说着宇宙室间的神秘;转瞬即逝的流星,划破夜空,留下一道美丽的弧线;“天狗吃月亮”的故事,绵延千载,诉说着人类对于宇宙太空的敬畏与求索;拖着长尾巴韵“扫把星”,历尽几世的轮回,终于换来了自己的清白;绚丽多彩的极光,在寒冷的夜空中,尽显它的美丽与柔情……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通:互通互利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通:互通互利

    一段历史之所以流传千古,是由于它蕴涵着不朽的精神;一段佳话之所以人所共知,是因为它充满了人性的光辉。阅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系列丛书,感悟中华传统美德,获得智慧的启迪和温暖心灵的感动;品味中华美德故事,点燃心灵之光,照亮人生之路。《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通(互通互利)》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分运河便利了交通,外交沟通了世界,互通互利的经济与文化,政通人和现盛世四篇。
  • 中国青少年最想知道的经典故事

    中国青少年最想知道的经典故事

    本书筛选的经典故事,读者最低目标定位九岁学生,适应中小学生至直社会大众阅读。全书结构分六类:一是上下五千年传说类,二是惊险传奇类,三是名人趣闻,四是成语典故事,五是童话类,六是民间故事。平均每编选三万字的故事。称之为经典是因为这些故事经历时代的大浪淘沙,经久不衰,流传广。青少年读了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满足情趣和猎奇的心理需要,还能励志,开智生慧,是青少年学生鲜见的课外读物。
  • 小草和风儿(人体王国科学奇幻小说第3部)

    小草和风儿(人体王国科学奇幻小说第3部)

    退役士兵小草遇见了一首歌中一语成谶的、他命中注定的情人风儿。时值人体王国非典肆虐,人体王国命悬一线——小李一刀要求小草尽快找到“四个苹果酒的配方”,人体王国才能有救。而风儿的意图却似乎相反……人体王国的命运就握在宅心纯厚、只会一路崩拳的小草手里……
  • 充满智慧的中国科技

    充满智慧的中国科技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美丽、古老的东方大国。其历史源远流长,其文化底蕴之雄厚,在这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数不胜数的各种科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以及发明创造。本书着重介绍了中国几千年的科学方面的知识,让读者对中国的科学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在阅读中也可再一次体会到前辈们的智慧,另外也可学到许多科学常识。
热门推荐
  • 魂统天下

    魂统天下

    我欲天下,谁人敢挡;我欲苍穹,谁人敢拦;挡者死,拦者亡。
  • 我已十里红妆,而你在哪

    我已十里红妆,而你在哪

    被迫赶出家门,遇上身在谷中的师傅,从此浪迹天涯,却不料惹上当朝王爷,只能乖乖认命!
  • 滕蛇

    滕蛇

    云霄大陆的少年天才叶孤因为抢夺云霄大陆三大宗门的宝物而引人追杀,在命悬一线之时,一位白衣人拯救了他,但却依旧无法避免即将死亡的事实,他该如何逃过劫难呢?
  • 玩出来的智慧:全脑开发婴幼儿潜能

    玩出来的智慧:全脑开发婴幼儿潜能

    玩出来的智慧(全脑开发婴幼儿潜能的400个益智游戏)》中的游戏按月龄进行编排,父母可以根据宝宝所处年龄进行选择,并且可以对同一种游戏进行多种变化和孩子延伸,让宝宝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 痴心剑客

    痴心剑客

    江湖传闻得‘无情剑’者,即可称霸武林。人心难测深似海,一把‘无情剑’闹得整个武林一片腥风血雨。何一凡与赵颖儿相亲相爱,隐居尧山。突谣言四起,称武林至宝‘无情剑’深藏何家庄。一场阴谋使何一凡失去心爱之人,更失去了一切。从此远离中原,在塞外流浪了十年,十年之后,他回来了,他逃避了十年之久,为何又会选择回来?
  • 第一婚宠:男神老公深深爱

    第一婚宠:男神老公深深爱

    【甜宠深爱1V1校服婚纱】她是他一直寻找的小女孩,他是她的绝对男神!既然意外扑倒,她索性么么哒,谁叫他这么风华绝代……阴差阳错看到某人“美男出浴”,她吓的赶紧闭上眼睛。“说吧,对你老公有什么企图?”长睫毛一起一落,他故作平静的睨着她。这魅惑的语气是什么鬼,说好的高冷禁欲系男神呢?遇到她之后,几次三番被看!看!看!他又不是稀有动物!为“回报”她,他开始各种咚!咚!咚!这辈子,只有你能做我的女人!她蓦然回首时,他的宠爱已无处不在……【读者群号:390667065】
  • 云间录

    云间录

    凤鸟至,河图出,天下大盛。但在国家昌盛百姓安康的背后是众道院维持着人魔间脆弱的和平。数千年后魔族猖獗危害人间,一位少年被迫踏上斩妖除魔的逆世征程。
  • 无名传说

    无名传说

    我叫无名,原本是二十一世纪的一个普通人,或者说是孤儿,因为从下在孤儿院长大,性格也不合群,所以也没有名字,本来一生都会在这种平凡里度过,只因为偶然在孤儿院后山的山洞里发现一件宝物,宝物却是个美的不似凡人的女孩子,接着我就被她带到了这个不知名的时空...
  •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怦然心动:娇妻哪里逃

    怦然心动:娇妻哪里逃

    她被初恋学长利用、劈腿,被继母和姐姐占巢,每天被欺负是她生活主要部分......他c国霸主,t市只手遮天,掌管着无数势力......都说他薄性无情,却偏偏对她独宠有加,她知道他眷恋的只是自己的身体,因为他心有一个真正宠之骨髓的人..........当她怀孕的了,她只求把孩子留下,可是他冷笑“把孩子打掉吧”她哭了......果然他最宠爱的是另一个人,于是,这残忍的事实让她离他而去,等到她离去的时候,他才知道她已经烙在他心中成为自己的心尖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