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90100000072

第72章 清朝(4)

喀尔喀部派人到北京,请求康熙皇帝援助他们,制止噶尔丹的扩张行为。康熙皇帝非常同情喀尔喀人,派使者到准噶尔,要求噶尔丹退还侵占的领土。可是,噶尔丹已取得俄国政府的支持,对康熙帝的规劝毫不理会。

1688年,噶尔丹又大举进攻喀尔喀,喀尔喀的土信图汗吃了败仗,逃到漠南。康熙皇帝派人抚慰他。噶尔丹一再向康熙索要土信图汗,都遭到严词拒绝。过了两年,噶尔丹带兵征讨喀尔喀,在漠南任意杀戮。

康熙帝对噶尔丹的行为难以容忍,于是派出两路大军,讨伐噶尔丹。这是清政府对准噶尔部的第一次征讨。左路军由裕亲王福全、大阿哥率领,从古北口出发;右路军由恭亲王常宁统率,从西峰口出发。另外,康熙亲率一支部队跟在两路大军的后面,不断发号施令。

噶尔丹听说康熙前来征讨,就率领一支军队迎战。他在乌兰布通(今内蒙古克什克腾)与常宁激战,由于常宁不熟悉地形,被噶尔丹杀得大败。乌兰布通离京城只有七百里,因此噶尔丹对清政府的统治构成严重威胁。

康熙命令左路军迅速前往乌兰布通,与噶尔丹决战。9月,清朝左路军与噶尔丹相遇。噶尔丹调来一万头骆驼,使它们跪在地上,然后在驼背上加上箱子,再用湿毡紧紧裹住。这样,一座坚固的“驼城”形成了。福全见驼城极难攻破,就用火炮进攻。

在炮火的攻击下,“驼城”崩溃。清朝军队趁势杀了过去,准噶尔部队兵败如山倒,向北方逃窜。福全趁机在山口埋伏一支人马,噶尔丹部队逃到此处时,清军前后夹击,打得敌人狼狈而逃。

噶尔丹兵败之后,本部落的经济一度滑坡。为此,他派使者到北京借钱,康熙帝慨然应允。为了团结噶尔丹,康熙帝还派大臣到准噶尔部安抚,希望他们归顺朝廷,不要侵犯蒙古各部的利益。可是,准噶尔部对清朝并不服从。

一日,康熙亲临漠南地区,请噶尔丹参加盟会,共商治国大计。可是,噶尔丹不但不来,反而对清朝使者说:“我已与俄国结好,他们借给我很多枪支、弹药。如果皇帝对我不敬,我就使用俄国武器。”康熙帝得知后,勃然大怒。

1696年,康熙帝决定再次出征。他调动十万铁骑,分东、西、中三路,向准噶尔部进攻。康熙亲率中路军,在鄂尔多斯驻军。噶尔丹听说清军压境,急忙逃走。他跑到昭莫多(今宗莫德)时,与清朝西路军相遇。

西路军将领费扬古将精兵埋伏在山上茂林之处,再派四百军队诱敌。噶尔丹果然中计,追到山下。清军下马步战,听到号角之声,就乘马上山,占据了山顶险要之地。噶尔丹命士兵向山上进攻,山顶的清军乱箭齐发,噶尔丹的部队受到很大损失。

这时,费扬古的另一支人马在叛军的背后发动袭击。噶尔丹腹背受敌,折损了很多将士。他在大败之下仓皇逃命,随他逃到安全地带的只有数十名骑兵。

1697年,康熙率领大军抵达宁夏,准备对噶尔丹进行第三次征讨。康熙派出两路军队,一路由孙思克率领,另一路由费扬古率领。此时准噶尔部只有五百军队,而且粮草缺乏,因此众将纷纷至清营投降。

噶尔丹见部众不再忠于自己,终于服毒自杀。噶尔丹的侄子济拉知道无法抵挡清兵,就率领百姓投降。康熙大喜,安抚了准噶尔降将,表示既往不咎。

康熙帝平息叛乱后,对蒙古的稳定更加重视。他在蒙古草原上建立了木兰围场,定期到那里打猎,并在那里接见蒙古贵族。他还在离蒙古不远的承德建立避暑山庄,在那里接见各地宾客。

三征噶尔丹的胜利,使蒙古草原的秩序恢复稳定,有力地遏止了俄国对蒙古的渗透,保卫了祖国的安宁。

雍正大兴文字狱

康熙皇帝执政的时候,命令各级官员向朝廷推荐人才。浙江崇德有个学者叫吕留良,曾经参加过反清斗争,对清朝非常愤恨。政府举荐他做官,他誓死不为满人效力,干脆跑到寺院里削发为僧。吕留良出家后,专心创作,写了很多憎恨清朝、怀念明朝的作品。

清朝统治中原之后,只要看见文章有反清倾向的,就对作者进行严厉打击。很多学者、文人由于文章的小毛病,枉送了性命。人们把因文字滥施刑罚的做法,称为“文字狱”。文字狱到了雍正之时愈演愈烈,皇家对学者、文人的打击面极宽。

雍正年间,湖南有个读书人曾静,对清朝的统治不满。他是永兴人,出身于没落地主家庭。曾静读书时显示出过人的才华,所写文章被评为“湖南第一卷”。可是,后来他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考中,只得在村中开馆授课。

后来,曾静读了吕留良的著作,深为他的爱国精神所打动。他有感而发,写了《知凡录》《知新录》等著作,认为只有杀戮清人,才合乎圣人之道。1727年,曾静派学生张熙拜访吕家,此时吕留良已死,张熙就将吕留良的两个学生带到湖南。

曾静热情地接待了吕留良的学生,四人提起雍正都很生气,决心起来造反,推翻清朝的统治。曾静说:“光凭咱们几个书生,怎能将清人赶走?现在川陕总督岳钟琪是汉族人,手下兵多将广。如果咱们能劝他造反,大事必成!”

于是,曾静写了一封策反信,派张熙交给岳钟琪。1728年,张熙来到陕西,远远望见岳钟琪的轿子。他冲上前去,跪落尘埃,将书信递上。岳钟琪接信观看,非常吃惊,说道:“你这书生,竟敢劝人谋反,真是不知死活。”

张熙说道:“您与雍正有深仇大恨,却一心为他办事,真是好笑!”岳钟琪道:“我与皇帝有何仇恨?”张熙说:“将军是岳王(即南宋名将岳飞)的后代。当年,金人勾结秦桧,害死了岳王,而清人是金人的后裔。如今你甘心侍奉敌人,真是岳家的不肖子孙!”

岳钟琪听了这番话,更怀疑他是雍正派来试探自己的,便将他关入大牢,好好招待。可是,总督衙门经过仔细调查,发现张熙并无政治背景。岳钟琪非常生气,对张熙严刑拷问,让他招出指使人,张熙是个硬汉,宁死不招。

岳钟琪为了查清此案,将张熙放了出来,对他说:“先生受苦了!我对您施以酷刑,完全是试探您的真伪。听了您的话,我也对皇帝怀有恨意,只是现在还不是造反的时候。等到时机成熟,我一定讨伐清室,那时必请先生为我出谋划策!”

张熙对岳钟琪的话半信半疑,岳钟琪又说:“我是汉人,怎会甘心侍奉满洲?如果我不起兵反清,死无葬身之地!”张熙非常兴奋,说道:“我还以为将军甘心为清廷卖命呢!我的老师曾静足智多谋,必能助将军一臂之力!”

岳钟琪诱出张熙的实话,立即派人将曾静与吕留良的弟子抓起来。他会同满族官员审问曾静,再将调查的结果报告给雍正。雍正听说吕留良的作品有反清思想,勃然大怒,对吕氏满门作出了分外严厉的处罚。

吕留良与其子吕褒中虽然已死,清朝官吏仍将他们的尸体从坟中掘出,戮尸枭首。吕留良的小儿子吕毅中健在,立即斩首。其余吕氏家人从宽免死,发往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终身为奴。吕留良的著作全部烧毁。

可是,雍正对于曾静、张熙却极为宽大。他亲自审讯他们,向他们讲述自己的经历。曾、张说道:“我们误信人言,以为皇帝是弑父杀弟的恶人。”雍正难过地说:“皇阿玛是病死的,阿其那、塞思黑谋害寡人未遂,难道我连处置他们的权利都没有?”

曾静在雍正的威逼之下,痛哭流涕,低头认罪。雍正见二人悔悟,就将他们释放,并将审讯记录编辑成书,名为《大义觉迷录》。他还命曾、张师徒到全国各地宣传《大义觉迷录》,批判自己的言行。

雍正死后,其子弘历继位,就是清高宗,又称乾隆帝。乾隆认为《大义觉迷录》宣传了皇家的矛盾,就将此书收回,再将曾静、张熙处死。

编纂《四库全书》

乾隆继位后,清王朝在历史上达到鼎盛时期。乾隆帝跟他祖父(康熙)、父亲(雍正)一样,除了武功之外,还十分重视文治。他除了继续开博学鸿词科外,还积极招收文人学者,编写各种书籍。

康熙时期曾经编纂了一部《古今图书集成》,所以到了乾隆这一朝,乾隆帝也想编辑整理一部大型丛书,来凸显自己在文治方面的功绩。

恰好这时,翰林院的一些翰林提出:明朝的《永乐大典》虽将许多当时已经散失的古籍保存了下来,但它毕竟是一部类书,许多珍贵的文献被拆散,分类容纳,无法看清许多书籍的全貌,建议将原书抄写还原。

这时候的清朝国库充足,有足够的财力支持这样一部大型丛书的编纂。同时编这样一部书,对于乾隆帝来说有三个好处:一来可以进一步笼络大批知识分子,充分显示皇帝非常重视文化的积累,二来可以借这个机会把民间藏书统统审查一下,三来可以借机褒贬言论,规范天下人的言行。这样一件好处多多的盛事很快就被批准了,乾隆下令编一部规模空前的丛书,取名《四库全书》。

1773年,乾隆帝正式下令开设四库全书馆,总裁由乾隆皇帝的几个儿子和大学士担任,副总裁由六部尚书和侍郎担任,那些所谓的总裁大多是挂个名、起监督作用的。真正担任编纂官的都是当时一些比较有名的学者,像戴震、姚鼐、纪昀等人。

我国古代常把图书分成经、史、子、集四个大类:经部指记述儒家学说的著作,像《诗经》《论语》《孟子》等;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子部指记录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集部则包括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按照四大类集中贮藏起来就叫做“四库”。

要编一套规模如此巨大的丛书,就先得把各种书籍收集起来。1772年2月,乾隆发出上谕,全国各地开始为《四库全书》征集孤本、珍本的藏书,包括前朝作品和本朝名著。这道命令一下,各地图书果然源源不绝送到北京,只隔两年,就有两万多种,再加上宫廷内部原来拥有的大量图书,数量就很可观了。

书收集起来后,为了维护大清王朝的威严,乾隆皇帝下令,凡涉及明末清初历史而又不利于清朝的书籍,都要彻底销毁,甚至一些提倡民族大义的书,也都被烧掉。更为滑稽的是,像顾炎武的《音学五书》一类根本没涉及政治的书籍,都被连版销毁。被销毁的书中,有些还侥幸保存了一个书目,仅存目的书就达六千七百余部,九万三千五百多卷。因此,《四库全书》的编辑无形中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场大浩劫。

但是不管乾隆帝的动机怎样,这部规模巨大的《四库全书》到底还是编出来了,而且保存下来了。《四库全书》的总编纂纪昀在编写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踏实苦干,治学严谨,每当得到一部书时,他都叫人写一篇内容提要,介绍作者的生平、书籍的版本、内容及简单的评价,汇编成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便于人们阅读。

就这样,经过学者们对大批图书进行编辑、校勘、抄写,足足花了十年工夫,到1782年《四库全书》正式完成,共收图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是封建社会官方修订的最大的丛书,卷数是《永乐大典》的3.5倍。

《四库全书》编成后,为了整齐美观,一律手抄,先后抄了七部,分别贮藏在皇宫、圆明园、热河行宫(今河北承德)、奉天(今沈阳)、杭州、镇江、扬州(其中三部后来在战争中被烧毁了)。

后来,经过连年战火,《四库全书》大部分遗失,虽然如此,它仍对后代人研究我国古代的灿烂丰富的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的珍贵的贡献。有人甚至将它和万里长城、大运河并列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和珅掌权

乾隆帝在他统治的后期,特别宠信和珅。和珅是满族正红旗人,才智过人,但参加科举考试时却屡屡碰壁。因为他祖上有军功,所以承袭了轻车都尉的职务。1769年,乾隆皇帝准备外出巡视,命令侍从们准备仪仗,可御用的黄盖却不翼而飞。

乾隆帝十分恼火,说道:“虎兕(音sì)出于柙(音xiá),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意思是:老虎和犀牛从木笼子里跑出来了,收藏在盒子里的龟甲和美玉毁坏了,是谁的过失呢?)随从们文化程度太浅,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都吓得六神无主。

和珅趁机答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过也。”意思是,管事的人不能推卸责任。原来,和珅读过儒家经典,知道皇帝的话出自《论语》,就引用《论语集注》的句子回答。

乾隆帝见和珅长相漂亮,又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就把他叫到身边,问他的名字、籍贯、家庭成员情况。和珅回答得非常流利。乾隆认为和珅是个人才,立即封他为仪仗总管,不久又将他提升为三等侍卫。

乾隆帝到了晚年,听不进逆耳之言。和珅在他面前一味溜须拍马,更加受宠。除此之外,乾隆交给和珅办理的事情,和珅件件办得出色。从此,乾隆把和珅当成亲信,一天也离不了他。

在乾隆的眷顾下,和珅平步青云,官至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侍卫内大臣,权倾朝野。一天,和珅对皇帝说:“我有个儿子叫丰绅殷德,很有才学。能不能把您的女儿和孝公主嫁给他?”乾隆欣然同意。和珅成为皇亲之后,实力不断扩大,满朝文武都怕他。

和珅掌管着国库,往往把进贡的宝贝私吞,把挑剩下的东西给乾隆使用。一次,两广总督孙士毅来京,在宫门口等待乾隆帝接见,正好遇见和珅。和珅问他:“你手里拿的宝贝是什么?”孙士毅答道:“这是一把鼻烟壶,我准备献给皇帝。”

和珅拿过鼻烟壶来观看,只见这件宝贝是用一颗明珠做成,有雀卵般大小,晶莹剔透。和珅说道:“这件宝贝真是好啊!能不能送给我玩赏两天?”孙士毅非常惊讶,说道:“我进献此壶的事已经报告皇上了,如果送给你,怎么向皇帝交代?”和珅一声不吭地走了。

孙士毅进宫之后,把鼻烟壶献给乾隆,乾隆非常高兴。过了几日,孙士毅去宫中办事,又遇见了和珅。和珅掏出一个宝贝向孙士毅炫耀,说道:“你看这个宝贝怎么样呢?”孙士毅一看,正是自己进献的那把鼻烟壶,便猜想是皇帝赏给他的。

后来,孙士毅经过打听,才知道底细。原来,和珅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竟然买通太监,将这只鼻烟壶偷了出来。

和珅还向官员们收取贿赂,极力敛财。朝臣们对他的贪婪行为很看不惯。一日,一个御史向皇帝启奏,说和珅的家奴刘全造了一座大房子,不合朝廷制度。这个御史的用意,是想借机清查和珅的财产。和珅在宫中耳目很多,他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让刘全将大房子拆掉。

第二天,乾隆派人去查刘全时,怎么找也找不到那所大房子。乾隆认为那位御史嫉妒和珅,胡乱奏本,就办了他个诬陷之罪,将他的官职革去。

另外一个御史也看不惯和珅的不法行为,想找机会杀杀他的威风。一天,这位御史巡查京城,发现和珅的小舅子乘坐高车,游于闹市,有横行无忌之嫌。他将和珅的小舅子赶下车来,用鞭子打了一顿,然后把他的车子烧毁。

众人对这位御史的胆量非常佩服,称他为“烧车御史”。和珅知道后非常生气,但自己的亲戚确实违法,只得忍下这口恶气。过了一段日子,和珅抓住那位“烧车御史”的一个错处,将他削职为民。

乾隆的祖父康熙当了六十一年的皇帝,所以乾隆登基时曾经表示:“如果朕健康长寿,在位时间一定不超过皇祖。”1795年,乾隆已经当了六十年的皇帝,他传下诏书,将帝位禅让给十五阿哥、嘉亲王永琰(又名颙琰,颙琰音yóng yǎn)。十五爷就是嘉庆帝。

同类推荐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恐怖谷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恐怖谷

    本套书可谓是开辟了侦探小说历史“黄金时代”的不朽经典,一百多年来被译成57种文字,风靡全世界,是历史上最受读者推崇,绝对不能错过的侦探小说。从《血字的研究》诞生到现在的一百多年间,福尔摩斯打遍天下无敌手,影响力早已超越推理一隅,成为人们心中神探的代名词。本书遴选《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几篇奉献给大家。愿故事中匪夷所思的事件,扑朔迷离的案情,心思缜密的推理,惊奇刺激的冒险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
  • 牛顿的故事

    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天才的科学家,近代科学之父,然而他却非人们所想是一个神童,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而且行事极其谨慎。他终身未婚,废寝忘食地工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伟大的科学事业。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动人的故事刻画出牛顿传奇的一生。
  • 你不知道的海洋秘密

    你不知道的海洋秘密

    神秘的百慕大、金字塔,神奇的恐龙世界,千奇百怪的动植物,还有遥远的太空及外星人,以及历史上数不清的传奇人物和故事,对孩子来说,都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根据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对历史知识、生物知识、未解之谜等特别感兴趣,而探究这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孩子增加阅读量,加强知识的储备,更重要的是孩子能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对小学生思维的训练和潜能开发起着重要的影响。
  • 小军迷告诉你:军事航天的秘密

    小军迷告诉你:军事航天的秘密

    当你仰望太空的时候,你一定会对太空迷人的风景产生深深的向往!那么,了解军事航天知识,发现军事航天中的秘密,一定也是你的最爱!《小军迷告诉你:军事航天的秘密》不但对火箭、卫星、航天飞机等航天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也对航天员的训练及生活进行了精彩描述,可以让你通过《小军迷告诉你:军事航天的秘密》对军事航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在《圣经的智慧》中,我为大家讲述的是关于圣经的故事,我写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认为你们应当掌握更多的关于圣经方面的知识,但我又实在不清楚你们从哪里可以找到这方面的知识。
热门推荐
  • 佛说华积陀罗尼神咒经

    佛说华积陀罗尼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为魔为圣

    为魔为圣

    轮回十八世,本想再轮回,却天降横祸,魔剑和天书一起并入体内!穿越荒古门,来到荒古大陆!这里,强者为尊!这里,弱肉强食!这里,吾为主宰!
  • 夜星将生

    夜星将生

    一段未完成的争斗悄然待续,一段荆棘丛生的旅程注定要走完。一个尽染风尘的浪子。一个孑然自身的过客。旅途尽处,夜星将生。
  • 左转你,右转她

    左转你,右转她

    在小打小闹中培养的感情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秘密。他,虽然有些傲娇,有些痞,但是,足够宠她。
  • 汉宫奇后

    汉宫奇后

    生男勿喜,生女勿忧,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她是西汉王朝最幸运的女人,一个由歌女跻身于母仪天下的皇后之列,全家也因她权倾朝野;她也是西汉王朝最可悲的女人,自从她进宫之日,就如履薄冰、谨小慎微。然而后宫自古波谲云诡,风云变幻无常,为了生存,她不得不放下女性的柔情,一次又一次地上演华丽而血腥的权谋、争斗。但最终,一瓶御赐的鸩酒结束了她华丽而凄凉的一生……
  • 风破天穹

    风破天穹

    莫名其妙的穿越,无语到爆的意外,欢迎来到变态模式下的魔塔大世界。当大世界的元素紊乱,当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缕风元素也即将消失的时候,挽狂澜于既倒,回溯风之天穹的那个身影,是无边苍穹下傲笑天地的勇者,是风中吟唱了无数遍的,天选之子!
  • 复乐园

    复乐园

    本书适合大众阅读。动手做事,轻松顺畅的手上动作中所包含的经验,其价值就算是集合世界上所有的格言也难以超越。这个星球依然年轻,充沛的精力不过是需要引向正确的位置而已。海难,飓风,海员农民叹为天命,但灾难触及到了我们的良知,提醒我们自己的罪过。
  • 名门私宠:娇妻太冷淡

    名门私宠:娇妻太冷淡

    他是c市的亿万财阀,无冕之王。第一次见面,他成了她的解药,一夜缠绵。第二次见面,她为了拿回自己的婚戒,被他占尽便宜。第三次见面,他用救过她的护士威胁她,并扬言如果她不来就让他的兄弟们好好“伺候”这位小姐。一场误会,一次阴谋,她被推至风口浪尖。她的嘴唇毫无血色,满脸绝情的看着自己面前满是王者气息的男人,轻咬嘴唇,冷冷的说道:“在你身边,我宁可去死!”他狠狠的攫取她的双唇,疯狂的蹂躏,直到她的嘴唇恢复了一丝血色,才离开,凄冷的宛如地狱里的撒旦一般,冷漠的说道:“好啊,明月溪,那就让我陪你一起去地狱!到那时候,就算是做鬼,你也依旧是我南宫爵的女人!”
  • 李清照诗词选

    李清照诗词选

    李清照的作品多半散佚,历代选录虽多,文字却颇有出入,有的作品真伪难辨,其生平事迹亦有诸多疑问。《李清照诗词选》选录作品以“王本”为底本,对有争议的作品和异文审慎去取,而后按笔者孙秋克所认定的李清照生平和创作阶段编排。注释一面力求简明扼要,避免过多征引,一面精选名家名作为例,以供读者参阅,所引原文过于艰深者,则尽可能用现代语来解说。评析部分希望通过诗性的解读,消解岁月的隔膜,令读者感受到李清照作品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行文风格则力避学究气。公元11世纪下半叶,宋王朝为中国、为世界奉献了李清照这样一位文学家。我们应当珍惜再珍惜。
  • 花里活

    花里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