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06600000022

第22章 始知相忆深(4)

上海《大公报》在10月20日发表一篇短评。短评说:“文艺界巨子鲁迅先生昨晨病故于上海,这是中国文艺界的一个重大损失。”但接下去的语言却没能完全歌颂“民族魂”,“他那尖酸刻薄的笔调,给中国文坛划了一个时代,同时也给不少青年不良的影响。无疑的,他是中国文坛最有希望的领袖之一,可惜在他晚年,把许多力量浪费了,而没有用到中国文艺的建设上……”

紧接着,武汉大学教师苏雪林写了一封长信向胡适倾诉她对当前文化的看法,并宣布要“向鲁党挑战”,恶毒攻击鲁迅。她简直像一个没有教养的泼妇人那样,破口谩骂鲁迅是什么“刻骨残毒的刀笔吏,阴险无比,人格卑污又无比的小人”。苏雪林还将她写给蔡元培先生的一封信稿寄给胡适看,征求胡适的意见。这封信埋怨、指斥蔡先生,不应该参加鲁迅先生治丧委员会,不该主持鲁迅的葬仪,不该担任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的筹委。并称鲁迅死后,左派利用他为偶像极力宣传,把鲁迅的学说造成一种宗教,流弊之大,令人震惊。

这时候的胡适,正在美国出席第六届太平洋国际学会。胡适接到信后,对苏雪林谩骂鲁迅的态度极不赞成,他在回信中说:

我很同情于你的愤慨,但我以为不必攻击其私人行为。鲁迅狺狺攻击我们,其实何损于我们一丝一毫?他巳死了,我们尽可以撇开一切小节不谈,专讨论他的思想究竟有些什么,究竟经过几度变迀,究竟他信仰的是什么,否定的是些什么,有些什么是有价值的,有些什么是无价值的。如此批评,一定可以发生效果。余如你上蔡公书中所举“腰缠久巳累累”,“病则谒日医,疗养则欲赴镰仓”,皆不值得我辈提及。至于书中所云“诚玷辱士林之衣冠败类,廿五史儒林传所无之奸恶小人”一类字句,未免太动火气(下半句尤不成话),此是旧文字的恶腔调,我们应该深戒。

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的早年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

胡适不仅自己一直没有发表过攻击鲁迅的文字;即使在这封私人通信里,他也只用了“狺狺”一个意气词语,而且着重的还是责备苏氏的“恶腔调”,劝她客观地持平论人。

与鲁迅相比,胡适之可贵,正如朱学勤所言,在于他没有被那个时代所激怒,在激怒中一起毒化。“这个温和的人竟然做到了某种倔强性格做不到的事情一一始终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批评着那个时代,不过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

鲁迅病逝后,许广平在萧军的协助下,搬入上海霞飞路霞飞坊64号。为防备搜查,鲁迅的几百万字手稿隐藏在厨房墙角煤堆里。上海沦陷后,租界成了“孤岛”,鲁迅手稿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尽快出版《鲁迅全集》迫在眉睫。

同年年底,成立了由蔡元培、许寿裳、台静农、马裕藻、沈兼士、周作人、茅盾等七人组成的鲁迅全集编辑委员会。但这委员会只是虚设,真正为全集出版而奔走的仅许广平一人。起初,打算不靠任何书局而自行印制,后来考虑到耗资巨大发行不畅,许广平与委员会同人反复磋商,还是希望商务印书馆出版,因为商务毕竟历史悠久、资金雄厚、印刷精良、发行通畅。那时办事,也还要靠私人关系。谁与商务渊源深,影响力大且能从中疏通呢?

许广平想到了胡适。

于是许寿裳拜托马裕藻出马请胡适帮忙疏通。胡适当即很干脆地表示:愿意帮忙。许寿裳致许广平信中说:“与商务馆商印全集事,马幼渔兄巳与胡适之面洽,胡适表示愿意帮忙。惟问及其中有无版权曾经售出事,马一时不便作肯定语,裳告马决无此事,想马巳转告胡矣。商务回音,俟后再告。”

许寿裳又于5月3日致信许广平,建议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增补胡适为委员:“昨与幼渔兄谈及,渠谓大先生与胡适并无恶感,胡此番表示极愿帮忙,似可请其为委员,未知弟意以为如何?希示及。”四天后的5月7日,许广平即复信许寿裳,同意许、马二位的建议,请他们先征询胡适的意见。这次,胡适同样干脆,也是立即同意。

后许广平又写信请求胡适:“伏乞便中草下数行,示以商务接洽情况,以慰翘盼,无任感荷之至!”

胡适这次也没有丝毫推脱,在收到信的第二日便回信许广平,信中附上了写给商务印书馆经理王云五的介绍信。不久后,胡适又写了一封信直接寄给王云五。如果说,许寿裳致许广平信中所附胡适给王云五的信是应许广平之请托而写,胡适另写一信直寄王云五,就是他主动为之了,其热诚周到令人动容。

三天之后,许广平如约拜会王云五,谈得颇为顺利,谈判圆满结束,目的巳达,许广平即把洽谈情况函告胡适:“六月九日奉到马、许两位先生转来先生亲笔致王云五先生函,尝于十一日到商务印书馆拜谒,王先生捧诵尊函后,即表示极愿尽力……得先生鼎力促成,将使全集能得早日呈现于读者之前,嘉惠士林,裨益文化,真所谓功德无量。惟先生实利赖之。岂徒私人歌颂铭佩而巳。”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给他的那个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委员的虚衔,其实不过是说说而巳,说完也就拉倒了。但似乎胡适也没介意,从中也仿佛可见胡适先生的真器量。

像这样不计恩怨得失,不管是友人,还是曾经反对过自己的人,都能尽全力帮助,中国之大,又能有几人?

八方名士溯江来

古人云:“泰岱青松,华岳摩岭,黄山云海,匡庐瀑布,并称山川绝胜”。看“三叠泉”飞流直下的瀑布时,听到是飞瀑衬托出的山之幽静;看“仙人洞”袅袅的香火时,眼中是大山高处的祥和之气;看沐浴在晨曦中的“五老峰”时,感悟的是天地的静谥之美。这座被联合国命名为“世界遗产”的名山,永远是和谐大地上的一个静静的、悦目的点缀。

庐山之美,素享“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接待过的名人雅士更是数不胜数。

这是胡适第二次来庐山,第一次是1918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的时候,胡适曾来庐山四日游,在仙人洞旁看到朱元璋御碑上所刻的《周颠仙人传》关于赤脚僧周颠及天眼僧送药的记载后,大骂朱元璋:“此传真是那位“流氓皇帝”欺骗世人的最下流的文章。”“自明以来,上流社会则受‘朱熹的理学’的支配,中下层社会则受朱元璋的‘真命天子’的妖言的支配,二朱狼狈为奸,遂造成一个最不近人情的专制社会。”

胡适对白鹿洞书院赞不绝口,但却讥笑明朝南康守王溱开山作洞、凿一石鹿置洞中的举止不明智,说他是“大笨伯”。因为白鹿洞四面环山,形成了一天然洞府,你真的去凿个石洞,岂不把大自然的杰作变成了平庸。

这次来庐山,胡适却没了痛骂古人的心情,时值七七事变后不久,胡适应蒋介石之邀,参加庐山谈话会。席间,胡适对时局问题高谈阔论,陈词活跃,还慷慨激昂大谈教育问题,提出“国家高于一切”和“教育独立”的主张。在山上,胡适所受待遇最优,蒋介石请吃茶,冯玉祥送煎饼,又与陈诚、卫立煌、胡宗南等武人会见,与陈布雷、吴铁城等文官晤谈,因此胡建中曾作诗调侃他:

溽暑匡庐胜会开,八方名士溯江来。

吾家博士真堪道,慷慨陈词又一回。

胡适也戏答一首“打油诗”:

哪有猫儿不叫春?哪有蝉儿不鸣夏?

哪有蛤蟆不夜鸣?哪有先生不说话?

此次胡适还见到了好友汪精卫,汪精卫大伤初愈,显得有些萎靡。

年冬,汪精卫遇刺。伤势虽不算严重,但却伤了脸,为此汪精卫心情十分沉重,夫人陈璧君更气得非同小可。在汪精卫就诊的医院里,每天探望的要人们络绎不绝。病房堆满了花篮,出入的过道也好像是“百花深处”。医院门内外军立,戒备森严,如临大敌。数日后汪精卫病情好转,但前额愈合后结成一个大疤,为此汪精卫不胜遗憾,每天抱着镜子,顾影自怜。

后来汪精卫做了整复外科手术,才将脸上的疤痕去除。汪精卫在医院休养期间,蒋介石经常来探望。这次庐山会议上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这位“美男子惜脸”的新闻。

月31日中午,住在南京教育部的胡适赴蒋介石邀宴,席间胡适还抱着和平主义的幻想,他说,外交路线不可断,外交事应寻高崇武一谈,此人能负责任,并有见识。蒋介石并没有同意胡适的意见,决定作战,说可支持六个月。

月17日晚,胡适在汪精卫住宅开国防参议会第一次会议,会员共有六十人,中共周恩来代表毛泽东出席会议成了当晚的一大亮点。自从庐山谈话会上和周恩来相识后,两人巳经是熟人了。

在国民政府召开两次谈话会期间,太虚法师于7月17日至24日在大林寺举行了一次法会,讲《解深密经成所作事品》。这次法会与往年一片“阿弥陀佛”不同,会上会下传诵着太虚电《告全日本佛教徒众》和电《告全国佛徒》的“诜电”:

兹值我国或东亚或全球大难临头,我等均应本佛慈悲:一、恳切修持佛法,以祈祷侵略国止息凶暴,克保人类和平。二、于政府统一指挥之下,准备奋勇护国。三、练习后防工作,如救护伤兵,收容难民,掩埋死亡,灌输民众防空防毒等战时常识诸项。各随宜尽力为要!卢沟桥事变,太虚法师7月7日满含悲慨书写《庐山住茆即事》一诗,更是上下吟诵:

心海腾宿浪,风雨逼孤灯。

卅载知忧世,廿年励救僧。

终看魔有勇,忍说佛无能!

掷笔三兴叹,仰天一抚膺。

胡适听闻后,为太虚法师的壮举感慨不巳。

继七七事变之后,“八·一三”日寇又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守军以血肉之躯,奋起抵抗,战事持续一个多月。胡适的心境为之改观,觉得中国守军可战,日本也不是不可战胜的。此时,蒋介石受全民抗日激情的影响,下定决心与日一战。同时,蒋介石又希望在外交上,能得英美等国的同情和支持。于是,国民政府遂委派胡适以非正式使节的身份出访欧美,进行国民外交。可是,胡适却情绪化地谢绝使命,说:“战争巳经很急,我不愿离开南京,我愿与南京共存亡。”后来,傅斯年前来苦劝,甚至着急地哭着说:“要说我有先生的名望和地位,我就要去了,为了抗日……”胡适这才为之所动,欣然奉命成行。淞沪抗战给胡适壮胆打气,他的底气比以前厚实多了。临行时,他对前来送别的汪精卫、高宗武、陶希圣等人说:“我巳不再祈望和平,这一个月的作战至少对外表示我们能打,对内表示我们肯打,这就是大收获”。

此时胡适的大儿子祖望在他身边,而江冬秀及小儿子思杜留在天津避难。祖望巳经长成了大人,能够独立照顾自己,胡适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小儿子。回到南京居所后,胡适给江冬秀写了一封信,他不好说去美国,用了“走万里路”的话:

我日内就要出门,走万里路,辛苦自不用说,但比较国内安全多了。一切我自保重,你可放心。

祖望,我要带到武汉去,想交与武汉大学的王抚五或陈通伯,等候二次招考,或作旁听生。他很能照管自己,你可放心。

小三,我只好交给你安排了。

第二天,胡适再次去拜访蒋介石,谈了半个小时,陈布雷也在座。后来,王世杰、高崇武、陈沧波为胡适、钱端升、张忠绂三人饯行。

年9月8日,胡适乘船西上汉口,途中,他给北大秘书长郑天挺写了一封信。当时北京巳为日军占领,所以,胡适以商人的口吻,隐喻托说自己将赴之使命说:

弟与端、缨两弟拟自汉南下,到港搭船,往国外经营商业。明知时势不利,故尽人事而巳。弟自愧不能有诸兄的清福,故半途出家,暂作买卖人,谋蝇头小利,定为诸兄所笑,然寒门人口众多,皆沦于困苦,亦实不忍坐视其冻馁,故不能不为一家糊口之计也。

中秋过后第三天凌晨,胡适匆匆赶往机场,这时天还未亮,海上悬起一轮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胡适看后感慨不巳,作《早行》诗一首:棕榈百扇静无声,海上中秋月最明。

如此海天如此夜,鸡声催我起飞行。

他万万没想到,这一去,就是九年。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文天祥

    名人传记丛书——文天祥

    他本是一介书生,却在生命最后的几年,成了一个手握雄兵的统帅。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击蒙古铁骑。战败被俘后,他义正辞严,痛斥汉奸和逆臣,并誓死不愿变节,最后慷慨殉国。
  • 马尔克斯(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马尔克斯(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一)哥伦比亚作家,记者。生于马格达莱纳省阿拉卡塔卡镇。父亲是个电报报务员兼顺势疗法医生。他自小在外祖父家中长大。外祖父当过上校军官,性格善良、倔强,思想比较激进;外祖母博古通今,善讲神话传说及鬼怪故事,这对作家日后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13岁时,他迁居首都波哥大,就读于教会学校。18岁进国立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井加入自由党。1948年,哥伦比亚发生内战,中途辍学。不久,他进入报界,任《观察家报》记者,同时从事文学创作。1954年起,任该报驻欧洲记者。1961年起,任古巴拉丁社记者。1961年至1967年侨居墨西哥,从事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
  • 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

    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

    本书是宋以朗围绕其父宋淇的一部传记。宋淇(1919—1996),笔名林以亮等,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在文学批评、红学研究、翻译、电影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与张爱玲、钱锺书、傅雷、吴兴华、夏志清等有深交,长期以朋友身份担任张爱玲的文学经纪人和顾问,张爱玲去世前将遗物(包括遗稿)交给宋淇、邝文美夫妇保管。作者在私家资料、家族记忆和公开资料的基础上完成本书的叙述,书中涉及的大量细节不仅还原了宋淇的一生,披露了那一代文化人的相知相惜,破解了不少疑团和误解,也构建了一部“细节文化史”,使读者可以看到20世纪华语文学、翻译、电影和大时代的一个侧影。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下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发明始祖。缪尔·莫尔斯、威廉·汤姆孙、阿尔弗莱德·诺贝尔、威廉·亨利·柏琴、乔治·威斯汀豪斯、亚历山大·贝尔、托马斯·爱迪生、卡茂林·昂尼斯、鲁道夫·狄塞尔、亚·斯·波波夫等人物。
  • 建汉首功:萧何

    建汉首功:萧何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对萧何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历史背景,介绍了西汉建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使读者在品味萧何的经历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历史及当时的社会、人文、经济、军事等内容也有所了解。
热门推荐
  • 求道之卿人传

    求道之卿人传

    卿人,是个浪子,也是个情*人。爱他的人,恨他的人,更多。但他自己知道,自己只是个修道者,顶多也就是个浪*荡潇洒的求道者。这是他波澜壮阔,传奇曲折的一生。一个在红尘中成道的修者
  • 卿本红颜:嚣张九少

    卿本红颜:嚣张九少

    从睚眦必报的世家家主变成了千年后受人欺凌的废物“九少”,这差别真的不要太大。不过在墨瑾瑜接手了这具身体之后,一切都变了。废材?谁见过战力爆表,腹黑毒舌的废材!任人欺凌?不好意思,从今以后,“他”会将那些敢在老虎头上拔毛的人都修理到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只是,身边这一个个都要跟“他”搞断袖的男人是怎么回事?老子不搞基啊!
  • 我遇到过的那些女孩儿2

    我遇到过的那些女孩儿2

    我遇到过的那些女孩儿第一部匆匆结束,第二部从今天开始更新了,希望大家继续支持,中间的故事大部分是作者亲身经历也有一部分是根据网友的经历去写的,突出的就是真实二字。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的可以在留言区留言,我会一一解答的。
  • 九尾妖夫

    九尾妖夫

    这世上的万事万物皆逃不过两个字,一为因,一为果,俗话说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正如白语的名字源于父母偶然见到的一条白鱼。自六岁时师从长白山,也算是专心学法,用心闯祸,十年一晃如白驹过隙,收到父母修书一封,为满足二人思女心切,白语便收拾好行囊,下山探亲。谁料到这一探,却探出了许多事端。九条尾巴的不一定是狐狸,明明是蝙蝠精却只能活在太阳底下,一路行来真是长了见识,回到家里又告诉她必须马上出嫁,不然恐怕命不久矣。
  • 独宠痞妃

    独宠痞妃

    她是丞相之女,患有疯症,偶尔疯疯癫癫,他是焰国王爷,患有瘾疾,却是众人膜拜的对象。皇上圣旨一下,众人暗呼绝配。她是现代痞子女,一朝穿越摇身一变成新娘?穿越了?行,姑娘我认栽。嫁人不行,姑娘我一黄花大闺女择夫标准还是挺高的。是王爷?考虑考虑。有瘾疾?果断嫁了,保住了身子还能吃香喝辣,嗯,不错。当痞子女遇上高冷王爷,是和平相处还是撕逼大战……她自作聪明为她治病,哪晓得此瘾疾非彼瘾疾,……
  • 药了

    药了

    开到荼靡花事了,娘亲说,了了的一生就像这睡荼靡一样,虽是山河仍在,岁月不改,终究是了结了这花事繁盛。(血可解百毒,肉可愈百伤。花家世代行医,每五百年便出现这样一位异人,血肉皆可入药,得之,纵览山河,无不解之毒,无不愈之伤。)
  • 我受够了数票子(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我受够了数票子(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嘲为“桂圆”的苦逼银行小柜员的辛酸生活。难缠的客户,复杂的人际关系,银行保险的真相——作者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自爆行业内幕,细数自己在银行里受过的伤。所有人小时候都有梦想,而我们的梦想绝不是坐在这里当一枚“桂圆”,但是总因为种种误打误撞来到了这里,又因为种种生活所迫在这里继续坚挺。每当我中午饿得发慌不能下柜吃饭的时候,每当我脖子坐得僵直不能动弹的时候,每当我受了不公的待遇的时候而忍下泪水的时候,我的意念就会变得更加得强大,我相信自己终会有一天凭借自己的努力走得更高,飞得更远。白天是入错行的小女子一枚,晚上以多个笔名为各家杂志社供稿,外表虽山清水秀,内心却波澜壮阔。终于有一天忍不住讲故事的冲动,遂一发不可收拾,但是嘴毒心善,坚信“负能量”可以改变世界。
  • 文途沧桑

    文途沧桑

    罗飞是诗人,是本分笃实,从不炫耀或渲染自己的诗人。他钟爱诗,以生涯中的某些感触吟唱,却不去寻诗做。就我所知,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土”以后就只出过《银杏树》和《红石竹花》两本诗集,都是毫不矫揉的直白的抒情。从这个意义上,罗飞可称为胡风所说的“第一义的诗人”。《易·系辞》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因此,诗人所交往的,或谈得来,可以倾心相与的也是诗人。所以本书所收的文字,也以怀念和议论诗人的篇章为最多。尤为夺目(市语叫做“抢眼球”)的是对屈死的诗人阿垅,不但篇数最多,而且有整整一辑涉及他,据事实阐明真情,引文献为之辩诬,可谓对之一往情深。
  • 傻妃不好惹

    傻妃不好惹

    她,素手翻云,一生一世只求一双人,苦熬一生成他皇位。却不料夫君心有她人,断她骨肉,废她筋骨,削为人彘,死而不僵。她,相府嫡女,天生痴傻,遭人恶手,一朝拖到乱葬岗活埋。当她重生为她,绝色倾城,睥睨天下。
  • 灵师之路

    灵师之路

    传说,人类之所以是万物之灵,是因为人类有其它生灵所没有的灵魄,而灵魄则是创世之前就存在的真灵住胎,将真能封存于人体九个脉轮之后剩下的虚灵。传说,如果用秘法打开一个封闭的脉轮,就可以吸收一个凶兽的精魄代换出部分真能,而每吸收一个精魄,就有可能得到一种凶兽善使的技能,当吸收够了九个精魄,代换出九种真能重归灵魄之后,人类就会有更长的生命去探索无穷的奥秘。修练灵力,打开了一个脉轮吸收了一个凶兽精魄的人是为灵师。为什么神秘的灵师圣地要隔百年才会开启一次?为什么天空中会到处有小型山体漂浮着?还有,灵魄真的是人类成为万物之灵的原因吗?……当武术练到打破虚空见神不坏的功夫高手言九穿越而来成为灵师,当他吸收了九个精魄之后突破传说中的十级,他将会一一为你解开这些千古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