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09200000030

第30章 两宋睿智与巴蜀文学(3)

宋代中国文学巅峰式人物的出现,是有着诸多原因的,“三苏”的崛起,既是有宋一代社会发展各种因素使然,也是巴蜀大盆地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结果。儒道释三教并行不悖的国家文化宽容政策,使巴蜀人文精神和大胆创新的地域性格得到充分展示,从宋初文人“罕趋仕进”的观望,到继后闯出夔门大展身手,蔚为“蜀党”大潮,形成了一个“文人之盛,莫盛于蜀”的社会奇观。《宋史》中蜀人有传者多达185人,有文章传世者达千人,蜀籍进士达4304人,著名人物有苏易简、苏舜卿祖孙、文同、“阆中三陈”(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眉山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以及苏门之后苏过、“成都三范”(范镇、范祖禹、范百禄)、“蒲江三高”(高稼、高定子、高斯得)、“新津二张”(张唐英、张商英)、“资州二赵”(赵逵、赵雄)、“丹棱二李”(李焘、李璧)、“井研二李”(李心传、李舜臣)、“绵竹二张”(张浚、张栻)、韩驹、王灼、杨绘、王琪、张俞、李邦直、郭允蹈、魏了翁等,都是一时之俊杰。苏洵文章的纵横气势,“大胆宣言为文而学文”(郭绍虞语)的文学本体论,还有《上田枢密书》对“优柔”、“清深”、“温淳”、“雄刚”、“简切”等各种文学创作风格的意识自觉。苏辙关于“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的见解和创作风格的清丽,都为宋代文学的繁荣竞艳作出了贡献。苏轼、苏辙、吕陶等“蜀党”以及他们的“蜀学”,构成了中国文化思想史的重要内容。

宋代贤臣类巴蜀作家首先是田锡。田锡,嘉州洪雅人,史载“锡耿介寡合,未尝趋权贵之门,居公庭,危坐终日,无懈容。慕魏徵、李绛之为人,以尽规献替为己任。然性凝执,治郡无称”,其在朝中威望如《宋史·田锡传》所说:“时赵普为相,令有司受群臣章奏,必先白锡。锡贻书于普,以为失至公之体,普引咎谢之”,他为政好言时务但决不居功自傲:“事君之诚,惟恐不竭,矧天植其性,岂为一赏夺邪?”皇帝曾经对宰相李沆夸赞道:“田锡,直臣也。朝廷少有阙失,方在思虑,锡之章奏已至矣。若此谏官,亦不可得”。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梁启超都借用《宋史》的记载对田锡大加颂扬:“真、仁之世,田锡、王禹偁、范仲淹、欧阳修诸贤以直言,谠论倡于朝,于是中外荐绅知以名节为高,廉耻相尚,尽去五季之陋。故靖康之变,士投袂起而勤王,临难不屈,所在有之。及宋之亡,忠节相望”。“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作为宋初名臣的田锡,他的政治成就改变巴蜀人才在中国政治地理中的构成状况。这是一个有独特见解的人,其《贻陈季和书》首次评价了白居易作品的价值:“乐天有《长恨词》、《霓裳曲》、五十讽谏,出人意表。大儒端士,谁敢非之!”较早地把《长恨歌》置于经典地位,见识甚至超过后人。文章对“文以载道”提出新的阐释:“道者,任运用而自然者也。若使援笔之际,属思之时,以情合于性,以性合于道,如天地生于道也,万物生于天地也。随其运用而得性,任其方圆而寓理,亦犹微风动水,了无定文,太虚浮文,莫有常态,则文章之有生气,不亦宜哉?”他明确主张:“使物像不能桎梏于我性,文采不能拘限于天真”。因此,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认为,“照他这样说,由道言,不局于儒家之道;由文言,不限于韩柳之文,所以不需要建立什么‘统’”,“他以为文学有常有变,一般古文家所论者是常,而他则兼及于变”,“古文家束缚于道的见地,而他则不受其限制,古文家太拘了,他还有些浪漫的倾向;古文家太狭了,他还看到文学的全面。所以这种论调在当时浓厚的封建气氛下也有可取之处”。巴蜀人文性格也体现在其创作中,如《三题城隍庙》:“好,我不需磕头,你且后退三步;是,你若再饶舌,我就上前一鞭”,其非圣非礼之态,跃然而出。所作的《麴本草》中,载有大量的酒曲和药酒方面的资料,尤为可贵的是书中记载了当时暹罗(今泰国)的烧酒,为研究蒸馏烧酒的起源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所著有《咸平集》50卷,其中诗6卷、赋18篇,《宋史》卷293有传。

苏易简,梓州铜山人,宋时第一位蜀籍状元,为人“外若坦率,中有城府。由知制诰为学士,年未满三十,在翰林八年,宠遇绝伦,或一日至三召见”,以《续翰林志》呈太宗而获赐诗:“少年盛世兮为词臣,往古来今兮有几人,首书文章兮居翰林,儒名善守兮合缘夤”。苏易简创造了试卷糊名这一考试制度,试卷糊名弥封和誊录法,有效地防止考官在评选时作弊,从公元990年沿用至今,这是他为改革中国考试制度作出的成功尝试。蜀人“好辛香、美味”的地域风习和消解权威的思维积淀,使他以饮食为例提出“物无定味.适口者珍”的创作论,并体现在其审美观照和创作追求上,如《越江吟》:“非云非烟瑶池宴,片片,碧桃零乱黄金殿。虾须半卷天香散。春云和,孤竹清婉,入霄汉。红颜醉态烂漫。金舆转,霓族影乱,萧声远”。此人素有嗜酒恶习,宋太宗曾亲自草书《劝酒》、《戒酒》二诗赐易简,“令对其母读之”。苏易简去世后,太宗还痛惜地说:“易简竟以酒败,深可惜也”,御笔题赠“玉堂之署”。苏易简与李昉唱和的《禁林宴会集》,首开宋代馆阁酬唱之风,又参与宋四大书之一《文苑英华》的编撰,奉诏撰《三教圣贤事迹》,对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甚巨。苏易简以笔、砚、纸、墨“为学所资,不可斯须而阙”,于是撰《文房四谱》五卷,分笔谱二卷,砚、纸、墨谱各一卷。首次提出“文房四宝”概念,其中记载浙江人以麦、稻杆做纸浆及与油藤配用造纸,以及“蜀人造十色笺……逐幅于方版之上砑之,则隐起花木鳞鸾,千状万态”等,都是中国科技史的重要内容,也是全世界最早研究造纸的专著。

其孙苏舜钦,曾任大理评事,范仲淹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时其岳父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杜衍,对政事有所整肃,忌者欲通过倾陷舜钦而打击衍等,因以小错被除名,退居苏州沧浪亭。工散文。其论政之作,曾论范仲淹的政治措施“皆非当今至切之务”,批评其“因循姑息”,要求作进一步改良。他是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重要作家,与欧阳修、梅尧臣友善并齐名,时称“欧苏”或“苏梅”。风格豪健,甚为欧阳修所重,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赞他为“笔力豪隽”、“超迈横绝”。他的文学主张是“原于古,致于用”,主要见于《石曼卿诗集叙》:“诗之作,与人生偕者也。人函愉乐悲郁之气,必舒于言”,“古之有天下者,欲知风教之感,气俗之变,乃设官采掇而监听之,由是弛张其务,以足其所思”。他的作品如“老松偃蹇若傲世,飞泉喷薄如避人”(《越州云门寺》)、“况时风怒尚未息,直恐泾渭遭吹翻”(《大风》)等,想像奇特,借助自然景物形象抒写愤世嫉俗、勃郁不平的情怀,最能体现他的诗歌风格特点。苏易简书法和当时徐氏兄弟及李建中齐名,其《淳化阁帖》被历来书法家所重视。有《苏学士文集》。

陈尧叟其人,宋真宗的《赐尚书陈尧叟出判河阳》进行过全面评价:“文苑昭清誉,朝端仰盛才。嘉猷厘万务,奇遇列三台。勤职兴居瘁,辞荣奏书来。畴咨登百揆,异数冠群材。巨任扬旌去,名藩制锦回。君臣相得意,瞻望两徘徊”。其文风可据清道光《保宁府志》所载的《赓上赐谢病归韵》来认识:“寅会丁昌运,讦谟愧琐才。微功酬帝造,迈级处公台。辞位囊封上,逾涯宠数来。维藩分圣寄,涕泗达丹台。旌仰宸章降,隆弥睿眷回。载赓诚寡和,望阙几徘徊”。他吟咏家乡的如:“甜于糖蜜软于酥,阆苑山头拥万株。叶底深藏红玳瑁,枝边低缀碧珊瑚”,有《请盟录》二十卷;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被时人并称为“兄弟状元”,复与兄陈尧佐同官至宰相,为“兄弟宰相”,是“善弓矢美仪彩的词臣”,可谓文武兼备、才貌双全。欧阳修《卖油翁》就记录了他的箭术高超,积淀为今天家喻户晓“熟能生巧”的故事。有《赠贺兰真人》曰:“偶分天命过仙家,松竹森森一径斜。此地岂教尘俗爱,主人高论尽南华”,又如《普济院》:“山远峰峰碧,林疏叶叶红,凭栏对僧语,如在画图中”。但“三陈”中影响最大的是陈尧佐。

陈尧佐在蜀中打下丰厚的文化基础,以至于后来“十典大州,六为转运使,居官无大小,所至必闻”,算得上难得的蜀籍能人,后为宋仁宗时宰相,又是治理钱塘(“下薪实土”的筑堤方法)、滑州水患(木龙杀水法,有“陈公堤”纪之)、主持泽州、怀州的道路交通工程的科技专家。他还具有文物保护意识,对前任官吏姜遵为了讨好刘皇后在京兆(今西安)修佛塔,大量毁坏“古碑碣充砖甓用”的恶行,他马上向朝廷奏请停毁和修复,说:“唐贤臣墓石,今十亡七八矣。子孙深刻大书,欲传之千载,乃一旦与瓦砾等,诚可惜也。其未毁者,愿敕州县完护之”。他又是著名的书法家,《宋史》说他:“善古隶八分,为方丈字,笔力端劲,志犹不衰”,世称之“堆墨书”。有《潮阳编》、《野庐编》、《愚邱集》、《遣兴集》等,但散佚不传。其作品如《宋诗纪事》引《湖州府志》的《芳菲园》:“尽日芳菲园,不见芳菲好。茂草与斜阳,脉脉情多少”,《湖州碧澜堂》:“苕溪清浅詈溪斜,碧玉光寒照万家。谁向月明中夜听,洞庭渔笛隔芦花”。《宋诗纪事补遗》载《忆越州三首》:“抽毫欲赋东南奇,云山好景惭有遗。平波荡漾照湖渌,扁舟忆得游春时”。《湘山野录》(亦见《全宋词》)录其《踏莎行·燕》:“二社良辰,千家庭院,翩翩又见新来燕。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螟来何晚。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画梁时拂歌尘散。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以曲笔抒深情,笔愈曲而情愈浓。又如《吴江》:“平波渺渺烟苍苍,菰蒲才熟梅柳黄。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风斜日鲈鱼乡”。

范镇,成都华阳人。年十八,即被蜀守薛奎许为“庙堂之人”。薛奎回京时只带范镇同行,有人问奎:“入蜀何所得?”奎欣然答道:“得一伟人,将以文学名世”,后来,范镇果以诗赋名动京城,被誉为“风流文采,相如、子昂”。既然被人视为与前辈乡贤一类,他的故乡意识当然地被强化着,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之一,就是引荐苏轼、苏辙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使之超越盆地腾空而起。范镇为人谦和坦荡,刚直不阿,绝不作违心之事,当王安石的变法新令经过银台司时,专司诏令和奏章的范镇逐一扣留封还,令五下,五次封还,其执拗甚至远远超过“拗相公”,又数次上疏言青苗法之不可行,并指斥王安石用喜怒为赏罚,以致被撤销翰林学士降级为户部侍郎。熙宁三年,神宗罢司马光枢密副使,范镇接诏后,拒不交给司马光,再次封还。神宗知镇不可夺,不经由银台司,把诏书直接交给司马光。范镇为此辞官说:“臣无才,使陛下废法,有司失职,乞解银台司”,故苏东坡称其“临大节,决人议,色和而语壮,常欲继之以死,虽在万乘前,无所屈”。范镇“学本六经,口不道佛老申韩之说”,与欧阳修、宋祁、吕夏卿等人编撰的《新唐书》(《宋史》本传),撰有“追忆馆阁中及在侍从时交游语言,与夫里俗传说”的《东斋记事》,其所记北宋故事、典章制度、士人逸事,以及蜀地风土人情等,受到南宋以来史家的重视,为今人研究北宋史提供了大量历史资料。有《本朝蒙求》二卷,其文章清丽简远,于平淡中见淳美。其诗亦然,如《韩太丞同守成都》:“春色草将深,春寒柳未阴。青天指行栈,渌水荡离襟。后乘何为托,前旌喻此心。南枝倦飞翼,恁为寄归音”,通篇无一个“愁”字,而离愁自见。余如《初殿》:“前去峨眉最上峰,不知崖嶂几千重。山僧笑说蒲公事,白鹿曾于此发踪”,“峨岭秋寒千古意,符溪春暖一筒诗”等,都是宋诗特色的体现。

文学成就和声誉压倒其他的,首先是苏洵。苏洵虽自称“西蜀匹夫”却生平颇为自负,这是一个“视同列者皆不胜己,以为遇时得位当不鲁莽”、一生“尝有志于当世”却“方不见用于当世”的文人,以至于常常有“佳节每从愁里过,壮心时向醉中来”之叹。天圣五年,19岁的苏洵举进士落榜,这对他无疑是一次当头棒喝。于是他弃学遍游名山大川,陶冶情性,开阔胸襟。“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举进士再不中……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粹精,涵蓄充溢,抑而不发。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数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这个过程的完成,有赖于浓郁的巴蜀文化风习的哺育和地域文人群体的砥砺,与眉山史彦辅兄弟、知州董储、陈公美、郫县张俞等人交游,对他后来的文学创造作用极大。苏洵曾三次离蜀入京,虽均谋官未遂,却增广了见闻,开阔了眼界,更结交了不少好友。由于欧阳修等人的大力奖掖,苏洵的文章很快在京师广为流传。兼之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其子年仅21岁的苏轼和19岁的苏辙同登进士甲科第,苏洵亦“自是名动天下,士争传诵其文,时文为之一变,称为老苏”,苏洵卒于京师,朝野之士为诔者133人,可见其在当时的社会影响。

苏洵的特异之处就在于他秉承蜀学传统,对儒家正统的大胆突破。苏洵虽自我标榜大究六经,师法多门,但其兴趣在于收摄诸子百家,为我所用。他貌似敦厚,实则豪侠,仕进屡遭挫折却始终自矜狂放,傲睨天下,不失巴蜀文士之气度。朱熹对他的性格是有深刻了解的:“看老苏《六经论》,则是圣人全是以术欺天下”,可谓独具慧眼。王安石深为不满地指斥苏洵的文章“大抵兵谋、权利、机变之言也”也确实抓住其思想的实质,虽然不满苏洵的离经叛道,却正道出了苏洵为人为文的特异之处。在文学观上,苏洵主有为,崇自然,尚个性。其文学创作以散文见称,尤以议论见长。其文章大多立论精辟,且能开门见山,发语惊人;议论开合变化,曲折深微,极富感情色彩和雄辩力;还善于指事析理,引物托喻;而其语言明朗畅达,警策犀利,踔厉风发,且多用排偶,既保留了战国策士、纵横家固有的色彩又删汰其过分的夸饰而揉进了宋人畅朗的特点,形成质而实绮,简而多姿,古朴精炼的独特风格。其《六国论》,以古喻今,警策犀利,发人深省,如“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其祸蔓延,五公子争主,迄简公,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等句子,气势纵横,逻辑严密,具有极大的思想震撼力。“大胆宣言为文而学文”(郭绍虞语)的文学本体论,其《上田枢密书》中对“优柔”、“清深”、“温淳”、“雄刚”、“简切”等,都显示着他对各体文学创作风格的意识自觉。

苏辙字子由,时人称“小苏”。《宋史》本传称他“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淡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所著《诗传》、《春秋传》、《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并行于世……论事精确,修辞简严,未必劣于其兄……君子不党,于辙见之。辙与兄进退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与苏轼在政治上都反对新法,苏轼屡遭贬谪,而苏辙却能“素有以得安石之敬心”,其慎重可见一斑。而其与兄患难与共,同时进退,手足情深,尤令人称羡。然而,这只是苏辙易为人所见的一个方面。

同类推荐
  • 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

    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

    中华成语作为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文明的积淀,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成语以其言近旨远、华美简洁、形象生动的独有特点,传承了中华几千年丰富的历史精华,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民间习俗、道德风尚和理想志趣。成语中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一般都有其由来、典故和史实,这些精彩的历史片段构成了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成语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探寻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超值白金版)》取材广泛,着重选取了实用性强、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并集知识性、准确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 汉族风俗史(第二卷):秦汉·魏晋南北朝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二卷):秦汉·魏晋南北朝汉族风俗

    本书以历史为经,风俗事象为纬,详尽描述了汉民族风格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化。本卷记述的是秦汉魏晋时代的汉族风俗史,包括汉民族的形成、发展、汉族风俗的形成和发展,秦汉魏晋汉族的生产风俗、生活风俗、礼仪风俗、岁时风俗、信仰风俗、社会风俗等内容。
  • 中国楹联

    中国楹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

    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

    作者认为自己是拿幽默当武器的,她的文字俏皮、轻松、洒脱,嬉笑怒骂皆见功夫,会让读者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思想独特,有人说作者走的是吴思和十年砍柴的路子。这只是一种泛泛的界定,事实上,作者走的是个人主义之路。顺着她的笔迹,读者会走进一个独特清新的思想境界!它引你思考,让你震撼:传统竟可以这样解剖,文化竟可以这样解读!
  • 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

    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

    本书介绍了北京城市发展史、京杭大运河开通及漕运史、北京著名风景区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关联、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什刹海地区保护、建设、管理的成效。
热门推荐
  • 第十一诫

    第十一诫

    一个刚刚大学毕业便遭遇分配猫腻的倒霉的优秀学生,几经周折终于谋得了一个助教的名额,在教授的手下辛苦奔走,一边对风情万种的师母无限遐想……小说兵分两路,从容不迫地展现了学院体制内翻云覆雨,尔虞我诈,色欲迷离的众生态……
  • 七大圣的兄弟

    七大圣的兄弟

    都市里的翩翩少年,不过是去海滨散散步而已,懵懵懂懂间竟然与妖族那传说中的七大圣结义为兄弟,不但意外获得了仙家秘宝养剑匣,进而参悟御剑术,更获得了七位结义兄弟传授的修行本领和几宗秘宝。他要达到怎样的程度,才能匹配得上“七大圣的兄弟”这样尊荣称号?身为人类的他,是否能够冒天下天上之大不韪,修行妖族秘法,成为妖族的第八圣?而那养剑匣的真面目又是什么呢?
  • 羁绊..more

    羁绊..more

    四百年前,她被诬陷,从此陷入无际深渊。四百年后,她被救起,从此背负沉重责任。四百年前,她和他相爱,却被分隔两地,不得相见。四百年后,她和他相遇,她却被抹杀记忆,相见如不见。四百年前所尘封的爱恋……汝知否,吾之王。
  • 妃子我独尊:龙妃戏诸王

    妃子我独尊:龙妃戏诸王

    小纪新文《一等皇后的烦恼:陛下为妒夫》已发,大家要支持哦www.*****.com于北夏国,她亲眼看到母妃受虐而死,她满腔仇恨,却只能笑面迎人,忍辱负重,多次死里逃生。他,妖艳无比,灵艳不可方物,面具下的那张脸又有何其的冰冷;他,危险尤物,神秘身份,作风令人闻风丧胆,却对她有着无人可知的阴谋……四年后,皇宫风浪大作,当她报以旧恨之后,谜雾重重,何去何从……
  • 冷魅杀手妻:腹黑首席攫不住

    冷魅杀手妻:腹黑首席攫不住

    她是政界大家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独女,却是国际刑警的头号通缉杀手。他是万众瞩目的商界首席,却有着无人知晓的黑暗势力。谁告诉她?那个冰山Pokerface原来是自己的娃娃亲!?看我让你如何不安生!某冰山:这个女偷窥狂、潜入他家各种偷盗的放肆女人,迟早让你落在我手上。
  • 何事悲风秋华面

    何事悲风秋华面

    他有时是悬壶济世,妙手回春的圣人,有时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他自幼身怀恶疾,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疼苦,但他却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他拥有时间少有的金钱名利,但他却说,自己是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应为她不在了。
  • 思倾城

    思倾城

    坊间看来,位高权重的齐王府一派父慈子孝、妻妾相安的峥嵘景象。嫁进去才知道表面上越是平静的湖水越是暗流汹涌。这一个魏晋版高干家庭,谁是省油的灯?看尽了勾心斗角、人心难测。王妃的光环早已变得黯淡,惟余真情一缕始终萦绕心怀。
  • 曲意逢迎

    曲意逢迎

    当她遇见了他,人生的轨迹就在他的影响下发生着渐渐的改变,没有人发现,她的心渐渐地不再属于那个逢意······然而在没有人发现的角落里一个叫林远兮的少年,默默地看着他的珍贵在慢慢成长······校园还是职场,职场还是黑道,一切的一切都透露着玄机······
  • 萧红作品集(四)

    萧红作品集(四)

    全屋子都是黄澄澄的。一夜之中那孩子醒了好几次,每天都是这样。他一睁开眼睛,屋子总是黄澄澄的,而爷爷就坐在那黄澄澄的灯光里。爷爷手里拿着一张破布,用那东西在裹着什么,裹得起劲的时候,连胳臂都颤抖着,并且胡子也哆嗦起来。有的时候他手里拿一块放着白光的,有的时候是一块放黄光的,也有小酒壶,也有小铜盆。有一次爷爷摩擦着一个长得可怕的大烟袋。
  • 诛杀记

    诛杀记

    《起点第一编辑组签约作品》你活着是否自在?是否潇洒?是否痛快?是否曾有人打破你宁静的生活,让你不得安生?然后你学着忍耐?后来你是否已习惯了沉默?再后来是否就变成了懦弱?蓝天白云总是好。安安稳稳总是真。可是!总有人不懂规矩!总有人仗势欺人!黑夜仿佛已沉睡了千年,不曾苏醒,墨色天空,宣告着这片世界的无情无欲无望。只是仍有人不断地飞蛾扑火,不断地冲击着这铁一般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