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69500000021

第21章 大乘正宗分(5)

“结得大愿。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习功德。满足五劫。”这当然也不是指某一个人,也是指人类的一个阶段,尤其是原始宗教时代大量的人投入修行、修炼。同时也包括各种原始禁忌、原始戒律、原始道德的社会化、普遍化,当然更包括人类的劳动创造, 也就是人类的一切文化活动, 即人类的“文化化”,都是希望扩展“明德”智慧。这个阶段,生命的趋利避害向“宇宙—生命”系统的“至善”的发展,已是自觉得多了,所以经文用了“精勤求索,恭慎保持”这类的词。人们都自觉不自觉在进行着趋向“至善”的追求,用儒家经典《大学》的话说就是:“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那些修行人修炼人不过是更明确更自觉而已。佛经中大量赞颂过去苦修的人,如赞颂修苦行的人,说是将得到天人的称赞,并不是同意他们的修行方法。他们的修行绝大部分只能以失败告终,偶尔有个别成功者,成功的具体成果也是非常可怜的。例如一些祭司、巫师的某些功能,只能在有限范围有偶然作用。释迦牟尼在《楞严经》中总结了二十四位菩萨的修行,称他们为菩萨,是由于他们的追求成功与失败都融合进了“宇宙—生命”系统扩展“明德”的“矢量”中,但最后释迦还是都否定了他们, 认为他们都不能得“圆通”,也就是不能进入“明明德”。 把这一段经文与上引《佛说无量寿经》中所说“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刹。”相对照就完全明白了。正是无始以来生命“止于至善”的无数失败与成功经验的积累才有“本愿”的出现,即“明明德”的发现。法藏, 正是生命界发展中各种“法”的“总和”,成佛为之“阿弥陀佛”, 意味着“宇宙—生命”系统的整体觉悟。阿弥陀佛也即“明德”。阿弥陀佛这个名号的出现,意味“宇宙—生命”系统已经进入了“明明德”的阶段,这以后的一切众生的智慧就都属于“明明德”的范畴,都是佛。所以这三千年人类社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阿弥陀佛”意味着“宇宙—生命”系统的整体觉悟, 这就使得“阿弥陀佛”这个概念与儒家的“仁”、道家的“道”有了区别。阿弥陀佛中有了生命的自觉,不把生命体的精神活动排除出“本体”之外,更不把物质与精神及主观客观分家。这样的把握,才是真正的对“宇宙—生命”系统的完整的整体把握。阿弥陀过去的修行,是过去一切生命体“止于至善”行为的总和。这样,我们便发现在“宇宙—生命”系统中确有一种“愿力身”的存在,那就是宇宙般若的运动发展。首先是“本有”,如果“宇宙—生命”系统不本有“止于至善”的特点,不可能代代生命体把他延续下来。第二,代代生命体不停的趋利避害的追求,越来越强烈、普遍、自觉,正是这个因缘步步凝聚成熟的过程,这说明止于至善不是偶然的,而是一切生命体存在的动力。所有众生皆有佛性,不单指生命的宇宙性的“明明德”,生命是“宇宙—生命”系统总因缘的凝结,同时也是说止于至善是根本发展趋向。这就说明“愿力身”一直在“宇宙—生命”系统中起作用,所以叫“本愿”、“法身愿”。

如果仔细研究一下马克思主义,他坚持唯物主义,但绝不把人的活动当成是可有可无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又正是承认人类是历史的主角。这一观点与佛家关于“阿弥陀佛”的内涵有极类似之处。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许多人片面地理解了这一观点,他们套用了“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的观点,把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仅仅理解为“劳动力”。他们理解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世界历史的主人”的含义时,由于只认为人民是主要的劳动者。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丰富了,这才有精神财富的发展,而精神财富是被统治者垄断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分了家,这种非历史主义的观念,一切从“阶级”划线,割裂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用佛家的观念叫做把二者“打成两截”,“知识”“精神”完全被排斥在历史动力之外。邓小平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观点纠正了这个偏向。人类历史是全体人类的“明德”、“明明德”的共同创造,而佛家的“本愿”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的止于至善,所以可以称为“愿力身”。“劳动”作为一种行为,是以人的“需要”作为动力的。没有“需要”就产生不了动机,而人的“需要”从来都是文化的、历史的、智慧的,也即明德的,凝聚着人的历史的精神追求,永远没有抽象的“需要”。“社会心理学”关于“需要”的概念,必须导入历史主义的内容,才是人类真实的需要,才是人类的真实智慧。认真研究人类的“需要”,尤其是注意不抽空“需要”的历史内容,你便会发现止于至善的“愿力身”一直在其中起着作用,人类对自己的行为越自觉,止于至善“愿力身”的作用就越明显。

如果剔除掉佛经中由于历史文化的局限,在表述方法上与现代人的隔膜,佛学在很多地方,尤其是整体思路上,与马克思主义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上引《佛说无量寿经》所说阿弥陀佛成佛的过程,即我们所说的止于至善的“本愿”、“愿力身”产生的过程,剔除表述上的神话外衣,实际上是说的“宇宙—生命”系统中“生命体”、“明德”、“明明德”的整体的活动,更具体说主要是人类诞生发展创造文化的历史的整体的活动。马克思给这种活动起了一个独特的名字叫“实践”,也可以叫做“历史实践”。

如果说“佛”——“愿力身”——“本愿”的发现是佛学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的话,那么,“实践”——“历史实践”—— 千百万亿人历史文化活动的整体, 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正是以此作为基础的。

(请注意,在我国学术界有一种对“实践”的错解, 即把“实践”理解为“实际”,“现实”,这很可能把马克思主义庸俗为“实用主义”,这是应必须密切加以“警惕”的理论偏向,这里错一步,就可能曲解马克思主义、错解马克思主义。)

“愿力身”、“本愿”、“佛”产生于“历史实践”, 存在于“明明德”的“历史实践”之中; 产生于“宇宙—生命”系统尤其是人类的“明明德”的 “历史实践”之中,存在于“宇宙—生命”系统尤其是人类的“明明德”、“历史实践”之中。人类都是报身佛、化身佛,这里不给宗教神秘留下任何位置。

“本愿”、“愿力身”、“佛”在“明明德”的“历史实践”中,个体与群体、精神与物质、知识与劳动、历史文化与现实文明,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历史过程的整体。

《佛说无量寿经》中说:

“世间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实质上是人类文化“明明德”的承续现象,可以理解为个人对个人的传授,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的代代相传。这种代代传习的现象,绝不止是知识道理的传习,同时包括代代人“愿力”的传习,“明明德”的传习,及“明德”的扩展,或者说,任何人类文化的传习都包含着止于至善扩展明德的美好愿望,代代创造更美好文明的法身本有愿望的传习。

“应其心愿。悉现与之。”后世人接受前世人的明德、文明,其心愿也是与前世人相类似的,这也就是说止于至善的扩展明德的愿望对于人类是概莫能外的,几乎是一种“本能”。在代代传习的过程中,美好的愿望总是与美好的明德同在的,互相补充、促进的。这种美好的形象是前世文明成果之象,在前世文明成果之象的导引下,后世人对止于至善的更美好前景的进一步追求,这就是人类及一切生命的“需要”来源。

关于“需要”的学说,数美国人马斯洛的“金字塔”说最为精致,但他忽略了“需要”永远是、具体的、历史的、承续的,抽空了历史的具体内容的“需要”,只不过是一种概念游戏。这是佛学乃至马克思主义极力反对的治学方法。

“经千亿岁”,正说明了这个历史过程的漫长,从洪荒初开到人类形成, 人类文明的进步,均以“千亿岁”概说之。

“法藏闻佛所说。皆悉睹见。 起发无上殊胜之愿。”这是说“宇宙—生命”系统中,生命体、尤其是人类“需要”的总和即“明明德”的需要。对于每一个个体,尤其是人,在产生“需要”的过程中,都有一个“观察”、“思考”、“综合”、“概括”的过程,经文说:“于彼天人善恶。国土粗妙。思维究竟。便一其心。”由此确立明明德即成佛的“需要”,“选择所欲,结得大愿”。

这个过程完成之后,便是“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习功德。”正是毛泽东所说的“再实践”过程,这个“再实践”是个体人的,也是人类文明进化总体的,都是这样一个规律。

“满足五劫”。“五”是“过半”的约数, 也可以暗指量变的积累后引起的质变,是关节点的飞跃。积累的过程完成了,人类文明进入一个新阶段。

“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刹。”

以印度古文化说,“七”是一个“极数”,类似中国文化的“九”。“二十一”,即“极数”的三倍,喻极多极多,俗语“很多很多”之意,“无数”之意。“俱胝”量词,梵语,十万为一“洛叉”,一百洛叉为一“俱胝”,俱胝应是“亿”的单位量词。二十一俱胝佛土,可言无量众生心,亦可言无量众生世界。佛学中,精神物质不分,内外不分,主客不分,而众生皆有佛性,佛入一切众生心,所以一切众生心皆可谓佛刹土,一切众生世界皆可谓佛刹土。不少人把佛学中这种提法,说成是在我们世界之外,还有多少类似外星人世界的佛世界,完全是妄说,是以当代人的文化观念硬套佛学观念。“功德庄严之事”即我们今日所说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总和。如果不相信我们的这一解释,可具体参阅四十八大愿的具体内容,完全指的是世间人生活的升华,如果再结合“世间自在王如来”、“世饶王”、“阿弥陀”这些名号,足以证明,经文根本不是指的“世外”的事。释迦在他的“十四不正问”中,断然拒绝回答一切虚无缥缈的世外之事,连“人死后是何?”的问题都拒绝回答, 可见佛经中所言的一切现象, 一切内容,必须遵释迦本人立下的原则作“世间”、“世俗”的解释。

“如一佛刹土。”这是肯定了人的思维功能即“明德”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人的思维可以对大量的世间现象概括提炼“熔炼”在一个大脑中。长期以来,由于对禅宗的捧喝,“不立文字”等公案的片面理解,许多人认为克服“妄念”,就是不用思维或干脆停止思维。许多解释佛经的人,对人类的思维,视之为洪水猛兽,似乎通过修炼,四禅八定之类,人类可以寻找到另外的一种我们现有的思维方式无法理解的“神”的思维方式。当代一些哲学家、心理学家则把巫术的降神术之类的东西,认为就是佛家要求的思维, 日本的铃木大拙就是一个典型。 这完全是对佛学的一种误解。《金刚经》在这方面说得非常清楚,对于稍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常识的人,对《金刚经》的思路,应是很容易理解的,就是整体的宏观辩证的把握方式。如果说和普通人的思维有什么不同,只有局于“四相”还是舍弃“四相”的区别。这一点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今后还要详讲,这里只是提醒大家,我们这些世间自在王如来的弟子,不可能脱离了世间,脱离正常人的思维方式。引导人们进入一种谁也搞不清的“神”的思维方式,是对佛学的肆意曲解,故弄玄虚。

上引阿弥陀佛成佛过程,就是舍弃“四相”的束缚,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宏观地整体地把握人类文明的进步史,即毛泽东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仅是个体生命(人)的认识过程是如此,人类整体的过程也是如此。佛学在这里还有更深一层的看法:这一切也是“宇宙—生命”系统因缘成熟,“本愿”要具体显现的一段因缘。阿弥陀佛成佛在“宇宙—生命”系统中是早就定了的事,只不过是到了这一阶段,因缘熟了,显化了。过去不是没有,而是因缘不熟,未有显化的条件和可能,这就避免了寻找“无中生有”的第一推动力的尴尬。

这就是《金刚经》反复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心”就是“宇宙—生命”系统因缘成熟——就眼前一段说就是人类文明的具体的历史进步导致这个“心”生成——“灭度”一切众生,“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者”。这个“我”就是第二品中的“善护念”众生的“如来”,而不是南先生所说的个体生命自己,应是“宇宙—生命”系统本身。

这样,“愿力身”、“本愿”、“佛”就不是纯精神的东西,但他肯定在“宇宙—生命”系统的演化中起“矢量”的作用,入一切众生心,而导引一切众生心,在一切因缘聚合的佛世界中成佛。反过来说,现在我们见到的全是佛。如果终点就是起点,这个世间的一切一切都是诸佛的游戏。

这里只有一个关节点,就是现有众生一旦肉身因缘完成,幻相因缘完成,就要回到“愿力大海”而“灭”,事实上也就是“度”。再一次因缘成熟聚合为生命体——即化身佛,不管到了世间以什么象(相)出现,都是普度众生,一旦与其有缘必定成佛。“缘分”好似水面的环,层层扩大。缘分好似盐,倒入池中,任何一个水分子都会染上盐的因缘,从而成佛。当这一轮生命体的因缘散了,便又回到“愿力大海”。就是这样,就是这样……度尽一切众生,而实无众生被度。这不过是“宇宙—生命”系统中“本愿”的因缘熟了,必波及整体而概莫能外。在这里,请大家回头读一读我们前引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的那段经文,看我们讲的对不对。

“本愿”的具体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本愿”表现在释迦那里,是四十八大愿的内容。当四十八大愿的内容成熟为现实之后,“本愿”还会有进一步的升华。不过,对于今天的人类和众生来说,四十八大愿的全部内容可以实现就已经非常值得庆幸了。

我们只有感谢“宇宙—生命”系统的“仁”、“慈悲”、“慈爱”之无量恩德。

南无阿弥陀佛!

这已经不再是一句宗教化的谶语了。

“本愿”、“愿力身”、“佛”不再是宗教的,也不再是精神的,而是“宇宙—生命”系统本体本有的,同时也是一切生命体在生命的“明明德”活动的“需要”中普遍存在的。只是不能具体说他是什么,“说似一物皆不中”,但他绝对是“在”。打破了机械唯物主义的眼障,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本愿”、“愿力身”、“佛”就应是不以人们自己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客观”这个词在这里运用,就不是机械唯物主义者理解的那种纯物质世界的规律了,而是“明德”到“明明德”的规律。“人向自然生成,自然向人生成”,这是一个不分割的整体。人类“止于至善”的明明德“需要”的普遍性,就是“宇宙—生命”系统发展的“矢量”。“本愿”出现之时,正标志着人类从一般地扩展“明德”发展飞跃到了“明明德”。在“明明德”之后,并不意味人类的一切活动停止了,宇宙进化停止了,而是“明德”在更高级层的跃进,今日世界的科技进步,乃至全部文化的进步就是一个明证。说到这里,我们便知道了,拘泥于宗教行为的佛学,拘泥于四禅八定修行行为的佛学,与真正的佛学到底有多么大的距离。

其实,不仅佛学是如此, 整个东方文化的发展都是走了一个大大的“之”字路。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走了这样一个“之”字路,真是直线发展的所谓“进步”,我们至今怕更难理解东方文化的真谛。

如果不是宋以后中国的衰败,如果不是清中叶以后民族命运的大滑坡,如果不是一次次在外国人面前丧权辱国,如果不是这些曲折,外国的先进科学、先进思想不可能如此凌厉地在全中国普及。没有这些新的东西打开我们的头脑,我们真无法全面了解东方文化的真谛。须知,历史在“东方文化”上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神学的外衣,剥去这个外衣太难太难了。

所以我们也不责怪任何人,只是感谢历史,感谢“阿弥陀佛”。

同类推荐
  • 中国回族暨伊斯兰教研究

    中国回族暨伊斯兰教研究

    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都与伊斯兰教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回回民族与其关系更为密切。
  • 在此刻

    在此刻

    济群法师:一代高僧用佛法智慧解读世人困惑,指导世人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在此刻》(寻真问道的不二法门)身在此刻,心不能定,皆为想要得太多。物质的丰裕并不能带来身心的安顿,需要向内在去寻找。本书是济群法师随笔集,作者立足于当下,讲生命轮回,讲日常生活,通过寻常人生的悲欢喜乐来阐释禅机妙义,知道人们理解生命真相。如一盏明灯,点亮蒙尘的心灵,踏实淡定活在此时此刻。
  • 老子与神话

    老子与神话

    本书从神话研究的角度,以文化人类学的观点解析《老子》这一中华经典的人类学内涵。首先避开了学术界一贯采用的从哲学到哲学的“便道”,而是以当代人类学的视野和材料作为参照,对《老子》一书中的神话思维、道与永恒回归神话、《道德经》的母神原型、祭祀王和大母神崇拜等做了追本溯源式的哲学通解。
  •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禅”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彻人的心性;“禅”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的心路。禅的思想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欺、自怨、自慢和自我枷锁,然后才能海阔天空地任意翱翔;禅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练习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然后再粉碎自我。《一日一禅(超值金版)》所撷取的佛学故事,篇篇隽永,字字珠玑,每个故事就是一道顿悟的光芒,一汪沁心的泉水,一把理解现实人生的钥匙。以禅养性,以禅修身。旨在帮助你借助禅这面镜子,照亮自己的心境,借助禅这盏明灯,清净自己的心灵,明心见性,去掉自心的污染,以此和谐性情,舒适身心,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 仁德法师

    仁德法师

    本书讲述了一个传奇而不息追求的当代高僧,一段中国佛教曲折而多变的历史,是一部让人获得文学快感与佛学修养的读物。
热门推荐
  • 古剑归墟录

    古剑归墟录

    天地之间,皆为江湖。江湖上,有人偏爱黑色,一身玄衣,一柄黑剑,走遍万里山河,只求一人相见。有人视剑如痴,天命风流,却事与愿违,相爱之人可恋无可守。也有人天注孤苦,岁岁轮回,在生死之间徘徊三百年,虽有佳人守候,但心中之魔终究一日要彻底苏醒,毁天灭地。而莫陵,那个看似最无忧无虑的孩子,却在冥冥之中,和彼岸之人遥遥相望,不知人间多少载?
  • 妃常嚣张之废柴公主傲异世

    妃常嚣张之废柴公主傲异世

    千羽凰,21世纪古武世家继承人。背地里她是亚洲令人闻风丧胆的第一杀手“夜罗刹"。只要她出手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却没想到集美貌,智慧于一身的她竟被一条蛇给咬死了。唉!欲哭无泪啊!不过她命不该绝灵魂穿越到异世成了东篱国的“阡凰"公主。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道理且看她如何在异世风生水起吧!炼神药,收魔宠,斗贱人!啊喂!你!对,就是你,腹黑男,不收啊!一路搞笑,一路萌!
  • 星空战神

    星空战神

    浩瀚无垠的星空,永无尽头的星路,这是一个神秘而玫丽的世界,星府林立,万族争辉,天骄人杰层出不穷,霸主雄主睥睨天下。一个绝世仙缘,一部堪称仙界最变态的功法,让被甩屌丝叶啸宇从此拥有了不一样的人生,热血、精彩、香艳,踏星空古路,战天骄人杰,成一代战神。这是一个被甩屌丝的逆天成神之旅。
  • 玉漪碧水续红楼

    玉漪碧水续红楼

    金玉缘成,黛玉走出荣国府,准备回苏州故乡,在回去的路上巧遇到了北静王爷水溶。这个绝色温柔的男子,对她付出默默的关心。每次一见水溶,她的心也小鹿乱撞。然,一个是高高在上的王爷,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他们究竟是有缘还是无份?
  • 楚皇

    楚皇

    有长剑风流名士,有若雪倾城美人,所以称为江湖。
  • 小保安纵横都市:绝世高手

    小保安纵横都市:绝世高手

    雇佣兵王陈扬回归都市,只为保护战友的女神妹妹。繁华都市里,陈扬如鱼得水,调戏女白领,欺负美女……逍遥自在。然而,是龙终归要翱翔于天,陈扬为了保护美女总裁妹妹,无意中得罪了少林俗家弟子这个恐怖的集团。他要用铁拳,更要用智慧来化解这一桩桩麻烦。且看一代兵王如何用铁拳和智慧打下一片商业帝国……
  • 绝世天才:废材七小姐

    绝世天才:废材七小姐

    从以色列特种步队出来的“杀神”穿越成悲催废材,谁来告诉我咋整?四只禽兽外加一只“萌萌哒”的守护神兽和一位神不神,魔不魔,鬼不鬼,妖不妖,人不人,颜值爆表,灵力爆表,干啥都爆表的怪物?我为什么这么悲催?我翻手覆云,与天并坐,天下归我管。贱人?见一个杀一个白莲花?一根手指碾死你!欺负过我的,让他十倍偿还!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 问灵之长生石牌

    问灵之长生石牌

    俏儿打了怀了一半的孩子,婴灵缠身,凌子和何青为了帮她解决婴灵之事,意外的发现了地下古迹。而李净墨的出现让他们步入了瘸爷追寻长生的漩涡,并且越陷越深……
  • 娇妻甜似火:老公,倾心爱!

    娇妻甜似火:老公,倾心爱!

    她是顾氏集团之女,驰骋全市的富家女。勾搭妹妹的未婚夫,八卦杂志上绯闻满天飞,醉酒飙车,与全世界为敌,桀骜不驯,疯事累累。人们明里尊称她“顾小太爷”,暗里戏称她“顾大疯子”!他是叱咤两道的神秘总裁,雷厉风行,淡漠禁欲。却偏偏对她食髓知味,娇宠入骨。敢看别的男人?他扯掉领带,把她压在会议桌上。想离婚?他一个电话,烧掉了民政局,打了她的小屁屁,让她只敢狂喊求饶“不离不离!老公我们不离!……”
  • 今生缘:只愿为你绕指柔

    今生缘:只愿为你绕指柔

    从小就失去了完整的家庭的她,面对着病入膏肓的母亲却束手无策,她不甘心,更不忍心,当她走进酒店那一刻开始,她的命运就此发生了逆天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