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69500000030

第30章 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 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 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 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第八品的真实含义

这一品的文字比较简单,我们暂舍开南老的原作,直解经文。

布施、持戒、精进、禅定……六度波罗蜜,都可以给人、生命带来福德的报应。有因必有果。布施、持戒、禅定……每一项在数量上的增加,相应的所得的福报也必然增加。这些也都是“量”上的变化,可以用“多”“少”来说。但从总体上讲都不是福德的本性,福德的本性是不可从量上说的。

这是释迦针对古印度人的文化习惯说的。古印度人都有布施的良好习惯,在那种文化观念中的人们,信因果,但把因果当成了二值逻辑A─B。从局部说,这好像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给得多也收得多。

释迦牟尼指出,你们这样的作法,这样的文化习惯,说不上错与不错,但缺少一个超越,不明福德的本性,即使一时多,另一时还会少,一生命多了,另一生命还会少,这一生多了,下一世还会少。

释迦的语言表达也是恒顺古印度人的传统文化观念的,他不去纠缠这些文化观念本身对与不对,那是历史限定的,说也无用,不如肯定他们在一定范围的作用,然后引申一步,这便有了下文。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注意,在这里,释迦可没有讲智慧不智慧,悟道不悟道,只是说“受持”。你拿到手就算。后人在这里加了什么悟道、什么智慧,这是他们自作聪明、自作多情加上的。

释迦牟尼始终坚持因缘法。人间的智慧、悟道是第二位的意义。没有“宇宙—生命”系统的因缘成熟,你的智慧,你的悟道,从何处来?

在这里,我倒是希望人们多学一点唯物主义,把智慧、学问、思想意识之类的东西往后放一放。没有“宇宙—生命”系统整体的存在,整体的运动,智慧这些劳什子,还不知在哪一个爪哇国呢!

真正的福德性是什么?那就是无“四相”。怎样无“四相”?“四相”, 对于肉身的生命来讲是与生俱来的东西,我们无法让人的意识“无四相”。但是从实相说, 作为果,众生的意识活动是“宇宙—生命”系统运动的果;作为因,它还会布满“宇宙—生命”的全系统。 只是由于“四相”的缠绕, 善善恶恶造成了“结使”(烦恼),因此“宇宙—生命”系统的大仁大德也可能暂时走向自己的反面,正如南老给我们介绍的“末法”时代就是可能到来的。人将不成之为人,只活三十多岁,只能有一尺多高,十二岁结婚,甚至更惨。“有生必有灭,有盛必有衰”,释迦正是从这种实相演变规律来说的。这是“宇宙─生命”系统中,万事万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个人的修行福德改变不了这个规律。

正如水、雨、雪、江水、河水、湖水、茶、酒……每个生命完结自己一阶段使命,立即回到大海中,全成了海咸一味。因缘成熟了,海水会蒸发,成水气,化云……成河、成湖、成江、成冰……成茶……成酒,世界还是这样丰富多彩,但是雨、雪、河、湖、茶、酒……都不受后有。

茶、酒、雨、雪……不受后有,这段生死完了,回入海咸一味,也就是“灭度”了。再返回人间,还是新鲜的,臭水沟没有了,茅草湖没有了,世界永远是新鲜的,越来越新鲜。这才是真正的福德本性,不是布施、持戒、禅定等类可以换来的。这种福德不可用量说,无所谓多也无所谓少。

如果“宇宙─生命”系统成了这样,“末法”时代就不会出现。

作为书, 我们不能不这样去叙述,千万请你别把这一切当学问,当道理。这是“宇宙─生命”系统的必然趋势。这是实相。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灭度”大愿,是法身本有的,此大德至善是因缘熟了以后的报身德,显化在释迦草民这个化身上的,也是实相。

实相不是智慧,不是学问,悟与不悟是一样的。

实相的运动,是因缘的运动。“受持”了,知道了,哪怕只听过四句内容,懂不懂都算是和“灭度”大愿结了缘。一旦有了缘,反对,拥护,高兴,厌恶都不管用,全无法阻止因缘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个因缘,因本愿的显现已经成熟,一切众生早晚非成佛不可,现在已是佛。

“乃至四句偈等”是少到极致的意思。缘分不以多少说,正如福德不以多少算一样,接触了就要也就是有缘,有缘就要也就是是被“灭度”。你也就非成佛不可了,现在已是佛。

“为他人说”就是鼓励人们把这个因缘更广地流通出去。说一个,成就一人,这个福德太大了,什么也比不了,因为这是福德的本性,不可以以量计,这种福德不是那些可用“多少”计算的福德可以比拟的,是无量福德,因为一切“结使”去完了,烦恼的根断了。

“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在解“诸贤圣”一词时,我们已经说过,一切众生都是佛。

正因“灭度”大愿,是法身本有的,也可以说是一切众生努力的结果,不然显化不出来,我释迦也不会得到他,因此这个“灭度”大法又将度完一切众生。“灭度”大愿产生之时,众生就该说都是佛,都在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中了。也就是说一切众生与《金刚经》都有缘。

从《金刚经》的“灭度”大愿说,没有众生即诸佛的共同努力产生不了,所以“一切诸佛"都和《金刚经》“灭度”大愿有缘,也可以说一切众生的努力——诸佛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都和《金刚经》是一致的。从《金刚经》角度说,就是“皆从此经出”。“如来所以兴出世,惟说弥陀本愿海。《佛说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世界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无上正觉。”所以一切诸佛、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从此经出。

注意,理解佛经不可有固定的时空顺序, 从“宇宙─生命”系统本体说,“来去”、“前后”之类的概念是不存在的。

正因为《金刚经》是一切众生努力的结果,又必然回馈给一切众生。所以一切世间法、自然法都是佛法,佛法也是非佛法,不是说只有高山丛林的庙中才有佛法,那里的老僧可能还会嫌弃这样的非佛的佛法。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个人修福、修德不是出路。 你和“宇宙—生命”系统从来是同生同灭(无生无灭)同垢同净(不垢不净)同增同减(不增不减),被妄念所缠,杞人忧天是一种游戏。

一切众生,早早晚晚会悟透生命的本来面目。“我”与“宇宙—生命”系统,不是一,也不是二。如果是一就不会有万紫千红的生命现象;如果是二,我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但是,这不是哪一个个体人修行的结果、善护念的结果,而是历史整体进步的结果。放眼看世界,这个迹象已经明显摆在人们的面前。

自然科学的进步越来越明确地证明了,宇宙是一个庞大的无量的但又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宇宙中无量的能量运动构成了大系统的平衡,人在其中不是孤立的存在。既不是完全主动的也不是完全被动的,人的物质存在、精神存在和“宇宙—生命”系统的运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自然科学的进步越来越明确地证明,主客之分,精神物质之分,只是在一个相对狭小的领域是正确的。时空的存在也是不可分的,区分只是相对的。“宇宙—生命”系统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从人类社会说,万紫千红的文化模式,正在构成一个“和”的结构,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是眼前的事实,高科技信息工具的出现,更会把人与人、人与自然联接为一个整体。

人,将越来越明白,个体的生灭的人,只是一个幻相,这个幻相的一切部分都可以还给产生他的因缘,有一个是还不了的,那就是“宇宙—生命”系统本身。

这就是你自己,你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但无时无刻不表现为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历史越进步,社会越进步,人们对《金刚经》揭示的真理越清楚、越明白,越来越不要开什么悟。

我们不知道,南老所说的人类社会精神文明越来越堕落是指什么说的,如果是指旧道德,那是非淘汰不可的。如果是指般若智慧,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那将是全人类的常识。

为什么?

“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为什么?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正如南老所说,《金刚经》是超越宗教的大智慧。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把现代社会的全部进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全部进步,排斥在《金刚经》之外呢?

南老劝我们“脱缚去黏”,自己的“缚”、“黏”为什么这么严重呢?

我们歌唱历史的进步,历史不会退步。歌唱一切历史的进步,便是歌唱正宗佛法,就是歌唱佛、如来。

历史的进步,正是“灭度”一切众生的本愿的胜利。本愿的胜利,还是历史本身的胜利。

同类推荐
  • 生死皆是禅

    生死皆是禅

    有人说,这婆娑世界便是一片苦海,无论如何都难逃尘世的重压,却又一切尽如镜花水月,繁华过后终成空。无论悲喜,哭过笑过之后,亦为罔然。所以,看惯这尘世浮华之人,苦求解脱,却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依附于禅。那么禅为何物?事实上,禅的本质极其简单,只要放下知见分别、远离价值判断、取舍贪著,透彻地直指事物本身,就可以明心见性。然而,这世间有几人可以放下、远离、不贪?所以虽经苦修,却依然难成正果。因此,我们不必强求真实的解脱,只需将一颗狂躁、贪恋、执著的心放平和一点,再平和一点,不要太过狂躁、贪恋、执著,就会活得比原来真实、快乐。
  •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润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疗苦病的一剂良方。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集中心力,在事业中修行”、“成他人欢喜,成就自己”、“气要和,性要缓,春来草自青”、“内心安定,何处惹尘埃”……集本焕长老一声法语精华!《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珍藏版)》(作者净因)是“佛学大师禅来禅去系列”之一。
  • 智慧之舟——金刚经参同契

    智慧之舟——金刚经参同契

    如同在深夜的每个时刻,心灵不可思议地洞开,月光如水一般漫进生命最黑暗的地方,于是整个生命通体透亮。生命最痛苦的时候,也就是心灵最黑暗的时候。当光明如血一般灿开的瞬间,会有怎样的惊喜与悚慄,滚过雷鸣般的静默!
  • 与佛有缘

    与佛有缘

    在人生的纷杂喧闹中,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和不如意,佛学蕴涵着的隽永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带我们走进一个沉静而安详的世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执关现在。不担忧未来。让心灵得到平静,用清静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静,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用心去感受佛恩,以佛来洗礼心灵。得失随缘,来去随缘,心能随缘,故得自在。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使我们对功与利都看得淡些,在社会上处处做好事正直,有善心,对人真诚,对佛有敬仰之心,他一定就是与佛有缘之人。
热门推荐
  • 轮回暮光

    轮回暮光

    “你是谁?为何我一见你,便有一种前世便相识的感觉。你到底是谁?”她是谁?他又是谁?那个在阴暗处的人苍白而优雅,她是谁?为何让他如此渴求她的新鲜血液,她的气息。“Whoareyou?”为什么她会有一种万世轮回错过相逢的感觉。她的美丽最终会成为他一生的归依。而另一个他如同一团烈火一般,狂野,奔放,和热情。但他与那个女子邂逅,他只想将自己所有的热烈都献给她。爱是一种伤,到了最后,痛得心碎,痛得无法落泪,痛得让一切都褪色,痛得让生命选择了枯萎。是他拯救了几近枯死的生命,百年的时光,最终沉淀了谁的梦?
  • 无限疯人院

    无限疯人院

    有人说所谓疯子恰恰是超越凡人的存在,凡人的生命是一朵烟火,而他们,则是一颗核弹但是在这里,疯子不是核弹,而是核电站不一样的无限流,任务失败:抹杀?不,太浪费了,失败者住院!这是一个讲述一群病人在疯子的世界里犯病的故事
  • 青春年少无悔

    青春年少无悔

    旋风少女新的故事,大家期待吧,一个新的女主角,当然百草的故事也会很精彩
  • 爱你可不可以

    爱你可不可以

    她,一夜之间,父母双亡,为了家族集团,被逼无奈放弃酷爱的音乐专业,选择了令自己身心憔悴的经商管理,一年之后,她从娇弱的大小姐蜕变成雷厉风行的I.K总裁,在朋友面前的开朗可爱,没心没肺,背后的痛苦又有几人懂。。。。。。。
  • 惊世小姐:废材秒逆天

    惊世小姐:废材秒逆天

    她本是一位人见人怕的特工,原本冷漠冰霜的她昏昏沉沉地喜欢上了一个人……背叛……这个词改变了她的特工生涯,在这另一个时空里,她穿越到这个人的身体里,原主受尽亲人的屈辱,冷眼相待,那么好,既然这具身体换了个主人,那就让她来教训那些人吧,魔兽,我慢慢训,美男,我慢慢挑(调)渣人们,你们等着吧……作者是学生,更期诡异,希望大家见谅,还有哦,我的联系方式是——“云起夏雪颖”(微博名)。
  • 霸皇诱冷妃

    霸皇诱冷妃

    一曲艳物乱了君心,他如恶魔重生,嘴角勾起嗜血的笑,野蛮地掠夺了她的初夜。一夜噩梦,她还是魅惑众生的倾城佳人,他仍是俊如天神的少年帝王,只是身体越近心越远,日夜痴缠暖了两人的身体,却暖不了两人的心。
  • 血战狂龙

    血战狂龙

    血兽降临地球,穿越千年的少年身负血海深仇,下定决心屠尽天下血兽。变强之路上危险与奇遇并存。穿越千年的迷雾找寻大劫之谜。而在这迷雾之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存在?末世之下丑陋尽显,感人至深的情感亦在。
  • 暗影无界

    暗影无界

    星海沉浮,两座无比庞大的陆地毗邻,两者之间,一道幽黑深邃的巨型云团盘踞,银光闪烁间,是破碎,亦是生机隐现.....黑暗侵蚀,众叛亲离之下,孤傲的幼狼该何去何从。兄弟情,儿女心,道途漫长。用手中的剑,亲自写下一段传奇。
  • 无畏三国

    无畏三国

    看一穿越高中生怎么颠覆三国!热血,励志,轻松加愉快,玩转三国!
  • 君刃

    君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锋芒映世,一段人生一个传说,映照岁月的不朽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