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69500000041

第41章 离相寂灭分(4)

因为本来就没有“我、人、相、众生、寿者”,我们拯救一切众生时,就不要以人们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对应物作为对象。如果你要拯救一切众生,又把他们的幻相——色声香味触法作为对象,你就谁也救不了,“若心有住。即为非住。”

正因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也就无所谓忍辱不忍辱。忍辱是一种文化观念。辱与不辱,本身就没有确定准则,对于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属于“辱”的,对于另外一种文化观念就不见得是辱。当代人类文化学的研究证明:痛的感觉程度与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有关。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忍辱”这样的精神,这样的现象,只是说明,我、人、众生、寿者诸相的本性是个“空”,所以才会出现忍辱这样的可以称之“忍辱”的名相。也就是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是实相,是“宇宙—生命”系统的真实状态。如果“我、人、众生、寿者”是实,各自都有自己的“本性”“自性”,超过这个“本性”“自性”的忍耐程度的“忍辱”就是无法忍受的。

释迦在这里以歌利王割截身体,而忍辱仙人不生嗔恨,这个几乎是最极端的例子,说明法身本无我、人、众生、寿者四相。那么,我们拯救众生,就不能以“四相”为对象去思考。众生心中一切相的来源都是以“四相”为前提,既然四相本不存在,只是心理错觉,我们发愿度一切众生,即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必须“离一切相”。释迦说: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又说:我曾作了五百世忍辱仙人……都要破了四相去讲,这不过是说人类生活中有这种现象。这里的“我”是如来不是肉身释迦。释迦可以说一切众生都是他。

救度众生,就是最根本的布施,比之给多少钱、财宝,要重要得多得多。这种菩萨布施,就不应停留在对人的色相的布施上。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南老说的众生若要被救度(即南老所谓的修炼成功),必须先“转变色身”的观点,是直接违背释迦的教导的。若真有“转变”,也是阿弥陀佛的布施,因为是因缘生法。“宇宙—生命”系统不给你“转变”的因缘,你无论如何是转变不了的。而释迦明确表示“不应住色布施”。“转变色身”正好是“住色布施”,不正是在反驳释迦吗?

平心静气地把我们的解释,对照一下经文本身,你会发现《金刚经》的文气根本没有跳跃处、文气不通处,但若把《金刚经》变成一部主观修养的书,那就处处不能通达。

什么是忍辱?和人们吃一个苹果、吃一个梨子没有什么两样。和一个人生一个孩子,打一回人没有什么两样。忍辱无功夫可言,所以“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

波罗蜜者,到彼岸也,人类的布施、忍辱、持戒、禅定、精进、智慧六度之中,都包含着到彼岸的因素,都包含着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因素。那么,“无四相”便是法身本有的“实相”。这是一切众生可以被救度的根本依据,并不是说一切众生都应该完全做到了这六度,才能被救度。佛学产生以前,人类史上便零星存在的六度波罗蜜只是显示出众生可以被救度、可以成佛的法身本有之德。“六度”是指的全人类的生活中充满了这些现象,这些现象足以证明众生必成佛。

这便是《金刚经》的精髓所在。所以释迦才说: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无实无虚。”

释迦的文字,全部是实相的描述啊!不是教条、教训。

无实无虚?

我们且看南老对于“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的解释吧!

“无实,没有这个东西。无虚,但是不是假的,所以以形而上的道理,真正的佛法,不真不假,也就是《金刚经》的中心点。这里已经全部点出来了。由布施、持戒、忍辱到般若成就。告诉你真正的佛法的修持,不住、不着相、不执着,放下万缘。”

什么是放下呢?

南老给我们说,“到这个时候,要提起就用,不提起就放下,就是这样简单,所以真正的佛法是‘此法无实无虚’。”

我们真不该说什么好!

如果我们理解得不错的话,南老是把佛法佛学,当成了“形而上的道理”了。既然是道理,是纯精神的东西,意识的东西,没有形象,不占住空间,所以“无实”。那“无虚”呢?这些道理都是对的,不是假道理。

这便是释迦说的“无实无虚”吗?如果真是如此,那人世间一切学问都有这个特点。 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一年, 月亮绕地球转一周是一月, 地球自转是一日,“此法无实无虚”。这个道理,是道理,是形而上之理,无实;但这是真理,所以无虚。那么一切都可以是“无实无虚”之法。

我们不知这个“无虚无实”之法,怎么又突然变成了“万缘放下”之法的,这二者之间又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既然是“万缘”,就无虚可说,“无虚”之虚又是什么呢?

显然是不合逻辑的。如果“万缘放下”就是佛法的根本,就是“无实无虚”之法,那《金刚经》中反复说:“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实无众生灭度者。”是虚还是实?《金刚经》还说:“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这是虚还是实呢?

南老说,万缘放下就是“提起就用,不提起就放下”,这个意思是不是说,对于佛学,提起就用,不提起就算了;对于众生,提起就度一度,不提起就算了。

我们中国人有一个坏毛病,对于大师、圣人、权威,大半不敢怀疑,即便是明知不对也要替人家圆一圆,并且要责备自己太狂妄了,这就造成许多大师、权威,想怎说就怎说,连基本的逻辑都不必考虑。看来西方人干什么都讲一个逻辑的严谨性,实在是很好的习惯。

我们说,如来之法无实无虚的正解是千经万论都讲过的。

第一,由于无“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灭而度之,不仅是必然的,也是法身应有之义。作为“愿”来说,不是某一个头脑发明的,是法身本有之愿,所以也就可以说不是什么“法”。因“法”是针对意识而言的,法身大愿不是意识的,不必用意识去掌握也可以说是“法者非法”。这便是“此法无实无虚”的第一义。

第二,“愿”,顾名思义,莫过是个“愿望”,实现愿望的方法,便是法了。这个“本愿”却没有一个实现的方法,最多不过是《金刚经》自己说的“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虽然过去解经的人包括南老这样的大师为“受持”二字设计了一套又一套令人眼花缭乱的深奥无比的“法”,但早在二千五百年前,释迦便把他们彻底否定了:谁以为我说了法就是诽谤我。就是这样,后世人还要把《金刚经》一条条一段段讲成“法”。这是后世人的事,与释迦无关。《金刚经》中如来只讲了一个“愿望”——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实无众生灭度者。 没有任何“法”。正由于此可以说他是虚的。

但是,这是法身大愿、法身本愿,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历史的必然发展方向,用孔老二的说法就是天命、天道、天之大德,是至善,是“仁”的具体表现。那么,这个“愿”就会入一切因缘,入一切众生心。“宇宙—生命”系统的一切因缘运动中,无处没有他处处都有他,谁也不知他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这个愿与“宇宙—生命”系统同在。你修与不修,善与不善,想与不想,都得按这个“本愿”、“大愿”去行。正由于此,这个“法”又不是虚的。

实话说,这和“万缘放下”没有什么关系。如果说有什么该放下的话,磕头、烧香、打坐、修行这一类玩意才是该放下的。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你什么也不要放下,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生儿育女、享受娱乐、爱情家庭,什么也别放,这一切都是阿弥陀佛救度你的过程。所以“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人们说自然科学不是佛法,对了,就不是佛法,但是它使你明照了更大更大的宇宙,所以他也是佛法。

我们称赞一切科学的进步,一切人类的进步,一切自然的进步。

南老作了一首很好的诗,我们照抄如下:

优昙花发实还无,

尘刹今吾非故吾。

笑指白莲闲处看,

污泥香里养灵珠。

这首诗无疑是正确的,无可挑剔。但南先生对这首诗的解释却不是我们所能同意的。

“优昙花发实还无”,我们的解释是,这人间的一切变化、运动,真善美、假恶丑都是佛的优昙花,但都不是,看懂了全是,看不懂全不是。这一切中全有法身本有的愿力在啊!

昙花只是一刹那开花,但是这人间这世界无处不是优昙花,无时不是优昙花,一朵凋一朵开,凋一朵而开万朵,永无“败落”之势、之时,这个世界就是优昙花的世界。 优昙花的确是千奇百怪千变万化的,生生不息, 永不断灭……但是,“说似一物皆不中”,所以是“优昙花发实还无”。

“尘刹今吾非故吾”,更正确了。如果说在“法身本愿”没有显露之时,我们众生的前途是黯淡无光的,正如南老所说的那种“末法”时代是会到来的,那么众生也许会在一段时间中覆灭;但自“法身本愿”的因缘成熟显露出来之后,这种可能性没有了。我们不仅知道自己本有佛性,而且都是即将成佛的“未成佛”。这当然就不是原来那个“故吾”了。

“笑指白莲闲看处”。这个“闲”字最好,不要认真,到这里找佛法,到那里找佛法,完全没有必要,到处都是白莲花。请看《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所说:“设有猛火燃满三千世界,必当过至,闻信彼佛名号,是人号火中生白莲花。是名不可思议名号利益一大事因缘。”

此处“闻信彼佛名号”与《金刚经》中“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完全是一回事。火中白莲花,正是由于法身本有之大愿已经因缘成熟,显化为释迦牟尼的佛学体系。这不是一个学术思想体系,它是“宇宙─生命”系统实相的真实描绘,一切众生皆于此受无量之益。在娑婆世界的五浊恶世的大火之中,一朵朵,一朵又一朵白莲花,接二连三、层出不穷地开放出来。反过来说,正是五浊恶世的污泥浊水才能生出这无边无际的莲花。

众生的贪嗔痴正好是佛的戒定慧,这是一个铜板的两面,也好似在力的平行四边形的结构中,标量与矢量的关系。

“污泥香里养灵珠”。我们理解这句诗不是如南老说的,修行人要有什么入世精神,到人间最稀烂的地方修道。我们的解释是,在世间的一切人都在修道,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修道,谁也出不了世;即便是跑到深山老林中去住茅棚的人,他们以为是自己在修什么道, 那不过是妄想, 其实是该他那样修道,这也是因缘,是“宇宙—生命”系统的整体因缘,阿弥陀佛的因缘让他们这样做的。注意,阿弥陀佛的本愿,是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大圆镜智啊!《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因缘经》言:“彼法藏比丘,可度十方世界一切有情,虽发超世愿修无量大行,是本久远实成本有法身常住。……彼久远实成法身常住无量寿佛者,岂异人耶!今日世尊我身是也。愍念汝等一切有情无明大夜暗故,从彼安养无为界,示现此恶时恶世界中,迦耶王舍等,说彼佛名号不可思议功德因缘。是谓难值、难见、难得、难闻。是故若有有情,闻此经者,皆应信受,如法修行。”

还要我们自己入世间最稀烂的地方去修行,才是大乘佛学佛法精神吗?

如果不承认“普度众生”是法身本有久远实成阿弥陀佛的本愿,而不过是个别圣人的良好愿望,那就从根本上违背佛学的基本原则。所谓“大乘精神”是法身本有之大德,是“宇宙—生命”系统因缘成熟,表现为实相的,不是哪一个人的主观头脑设想出来的。所以一切众生皆在其中,不存在“入”与“出”的问题。

我们赞美这伟大的现实的人间,现在这里的一切,全是“火中白莲花”。

南无阿弥陀佛!

烂泥与灵珠不是一也不是二。

说实在话,南老是我们见到的不可多得的佛学家,他的很多观念都是在纠正当前佛教界的偏颇,但是他很不彻底。为什么?就在于颠倒了法报化三者的关系。用我们今天的时髦的学术语言就是“历史唯心主义”的东西太多。佛学本身却不是这样,佛学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所生法,是中无有常。”更接近“历史唯物主义”。

我们恳切希望南老从朱熹之流的思维阴影中走出来。

众生早是佛了,还修什么?

“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中国人几个不知《金刚经》的?中国人是“家家弥陀佛, 户户观世音”啊! 如果说有修的话,这就是大修行,全“宇宙—生命”系统的大修行啊!

同类推荐
  • 西藏佛教

    西藏佛教

    本书第八章噶举派和第十四章西藏佛教文化由牛宏编写,第九章格鲁派由牛宏、才让共同编写,其余各章由才让编写完成,最后由才让对全书进行了修订和统稿。藏传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其发展的历史又错综复杂,本书只是概略性的介绍,旨在希望有助于读者掌握和学习藏传佛教的一般知识,能起到一点对藏传佛教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作用,并希望有助于民族间的文化沟通。由于编者学识有限,在编写的体例结构到叙事方式多有不如意处,恳请读者谅解。我们欢迎读者的批评指正,使我们将来能再作补充和进一步的完善。
  • 烹禅煮佛

    烹禅煮佛

    《烹禅煮佛》的所有篇章,都是作者构思原创的,不是引经据典的那种。成书之前,其中的部分篇章,已经在《读者》原创版、《青年文摘》、《佛教文摘》、《报刊文摘》、《格言》、《知音》、《思维与智慧》、《语文报》、《语文周报》以及《2011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精选》(苏教版)等报刊教材上广泛传播。毋容置疑,禅是一剂灵丹妙药,救治迷惘失落的心灵。
  • 无死的金刚心

    无死的金刚心

    神秘伏藏本书前身是《琼波秘传》,用空行文字记录,千年来以神秘伏藏的方式存在着。在某年的某个神秘时刻,作家雪漠跟它相遇了。依托二十多年瑜伽修行的生命体验,雪漠于光明境中穿越历史,与北宋时期的雪域玄奘琼波浪觉对话,向世人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 寻常禅

    寻常禅

    本书从现实社会人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困扰出发,试图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去阐释佛陀的智慧,以佛学的理念来提出适合现代人为人处世的方法与对策,帮助世间迷惘的人从心灵的困境中走出。
热门推荐
  • 阴天里的病孩子

    阴天里的病孩子

    大这是一部回忆录式的自传体小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三个少年伙伴童年的家庭情况和如何分别的经历,第二部分写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婚姻情况,第三部分写的是醒悟。大家都不知道她有名字的,叫仓撷。她的外号叫小耳朵,因为先天变种让一只耳朵失聪,除此之外她完美无缺。谁也不晓得她背后的秘密,她卑微丑陋,性情暴虐,甚至不近人情,难以溶入世道,她讨厌自己,憎恨自己……仓撷的小伙伴凌鸢既是美丽又多才多艺的女孩子,被众人喜欢,她的所有完美皆从一场家庭变故开始变得迷茫……仓撷的另一小伙伴云白是一个帅气干净的大男孩,缅甸,俊美。他的家庭也四分五裂,让他活在无助和痛苦之中……
  • 机智人物故事

    机智人物故事

    机智人物故事——西域民间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丛书之一。该丛书中的民间故事记录了口述者、记录者、翻译者的姓名,保留了最初讲述者所使用的通俗而生活化的俚语,原汁原味。故事通过对人物语言、地方礼仪、服饰和饮食的描绘,让人们领略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对长期生活于新疆大地的读者更有着阅读的亲切感。有的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的经典之选,具有新疆民间文学的代表性和真实性,保持了原初的味道和浓郁的地哉特色。
  • 总裁大人太温柔

    总裁大人太温柔

    谁的誓言飞过沧海?谁的等待恰逢花开?初见时的狼狈,再见时的防备,你不出现时的想念。初见时的低头,再见时的僵硬,你不出现,我自然会去找你。只是对你情有独钟,只是在心中为你泛起了丝丝涟漪,只是想要宠你,给你想要的一切……在家调皮捣蛋有人爱,出门演技实力派;腹黑男主笑不语,强强联手是真理。拆阴谋,破诡计,坏人都到一边去。林妹妹如此问:“那个祁顾言最后怎么样了呢?”某男将林妹妹抱得更紧,“于公,他是邪我是正,于私,他敢抢我老婆,你觉得我会手软?”“可是,我都还不是你老婆……”“谁说的!有孩子为证!”
  • 摩诃摩耶经

    摩诃摩耶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橫天

    橫天

    带你玩儿转天下,调戏美眉的潇洒人生!唔一生自取其乐,吾乃放荡不羁也!哈哈!
  • 宠妻如命王妃哪里逃

    宠妻如命王妃哪里逃

    “你想逃婚”????某女安暗到“遭了,该逃还是不逃”????某爷“本王的骨肉其能容你带走”???某女“那又如何,有本事你生去”!!!某爷一脸黑“既然如此,晚上再发你伺候本王”!!!如何????
  • 战斗如火

    战斗如火

    一位男孩穿越来到了另外的世界背负着血海深仇,战天斗帝,不成后退
  • 妖媚君主:惹火小丑后

    妖媚君主:惹火小丑后

    药理博士一朝穿越成为绝世丑后,腹黑老公重金悬赏,洞房花烛夜,新婚蜜月期,众多美男走马观花,苦着脸进去,滋润着出来,她,丑后,到底有多大的魅力,有人爱她如痴,有人厌她如敝,且看看她翻云覆雨等闲之间,惊艳天下。
  • 此男适嫁

    此男适嫁

    倌小央的心中除了美味佳肴和话本儿,还塞了一个身骑白马来的俏哥儿。她磕在瓜子等啊,从髫年等到了及笄,身后却只跟了一个小尾巴莫豆豆。她望眼欲穿:“为啥还是遇不到良人呢?”莫豆豆抢了她的瓜子,歇斯底里:“你眼睛能别长在后脑勺上吗?花鲜朝最帅的未婚男子在此,此时不嫁更待何时!”她掏掏耳朵:“相貌长得不够霸气,名字取得太过随便,本姑娘很难下得去口啊!”“......"而莫豆豆的世界里只住了只小胖妞倌小央。
  • 星际之入侵者

    星际之入侵者

    2027年的秋天,9月22日下午三点47分,太阳,消失了!漫漫星河中,太阳系第三条轨道上,这颗蓝色的星球上空,一个黑洞悄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