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69500000044

第44章 究竟无我分(1)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己。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心空心不空

禅宗讲“开悟”,真正大彻大悟之后,当下便就地还家了。我们希望一心想开悟的朋友注意这一段经文,也许到了这里,你会悟到一些什么的。释迦老子不同于后世的大禅师,动辄棒喝、申斥,释迦老子永远都是谆谆善诱。

南老说昭明在这里分品是很不错的。他老人家是从“数理”上说的,中国易经六十四卦、《金刚经》是三十二品,正好是个倍数。前二八,讲了十六品,这里是后二八的开始。我们提醒南老一句,《易》的前身是商的《连山》,《连山》可不是恰恰正好的六十四卦。《金刚经》与《连山》的关系是什么?

博君子一笑,最好别纠缠这些。

请诸君注意。“灭度”大愿在这里又重提了。请你与二三品对照着读,一定会有新意发现。

第二品,须菩提问释迦“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第三品如来答:“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实无众生而灭度者。”

这一问一答很清楚,如来就是这样护念 、咐嘱诸菩萨的。

第十七品,也就是这一品,须菩提没问“如来”如何善护念、善咐嘱诸菩萨,而是问众生——善男子,善女人,怎样自己降伏自己的心。释迦明确告诉他,“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在说完这段话之后,释迦立即明确讲,“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而在第三品,如来说完自己的大愿之后,释迦没有这么讲,而是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其实这两段话是一样的意思:你们不要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角度去找法。没有法可找。

人们,你不是想找“窍”吗?窍就在这里。

好好品味一下,好好品味一下,千万不要在字面上一滑就过。

我们更要提醒大家,当你对这段话一滑就过,你也成就了。

当你如南老讲的那样,这段话莫过是要你自己为学佛立了一个方向,你也成就了。

你根本不用发什么心,尤其不必如释迦所说,发什么“灭度一切众生”的心,你也成就了。

你认为释迦这个提法本身就是荒唐的,就是错的,你也成就了。

就到这里,就到这里,不要再找法了,永远你也找不到什么“法”的,越找越麻烦。不!不!当你听完释迦教你“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你再去找法,随便找什么法,你也成就了。

此处不悟,更待何时?更待何时!

你本来不想悟,很好,很好。

你认为佛学莫过是宗教迷信,很好,很好。

你根本不想学佛。很好,很好。

你根本不相信有什么悟与不悟,很好,很好。

到了这里随便你再怎么想都是“很好,很好。”

明白了吗?人们!

人们,当你听到了, 或者是想到了,或者是意识到了, 或者根本不想立什么“灭度一切众生”的大愿。都很好,都很好。

你都算是成就了。

你知道“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这个愿,这段话,这段文字……的方式可能是千奇百怪,你的态度也可能是千奇百怪。

这段话会变吗?这个愿会变了吗?

已经“闻”了,就不会变了。过去了的,经历了的,还怎么变?

譬如闻雷,狗不知是雷,狗听到的只是一声巨响,所以不是“闻”。人一听便知是雷,这便叫“闻”,闻雷之后,说雷好雷坏雷善雷恶雷美雷丑,都是无用的,因为雷与闻全过去了。

想一想,想一想,你这时的大脑中流动的不再是妄想。

你便像一个久久失去了记忆的人,久久不知自己是谁的人,别急,别急, 想想这段话,这段文字,这个愿变了吗?

人哪,总是不能把自己当成一段因缘,其实也只是一段因缘, 别再给这段因缘增加什么减少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

你为什么不问问这段话,这段文字,这个大愿,为什么会在你的“心”上显示出来?

也就是说,“心”只是个显示器,左右这个显示器的是什么?

找不着。说似一物皆不中,说是一物皆不似。是不是?

注意:神秀与六祖的差别就在这里。

神秀认为这个显示器就是自己。既然有这么一个显示器,就应该“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六祖则说那不是你自己,莫守住你对面那面镜子。只有镜子对面的“那个”才是你。这个“你”是:

菩提本无树,

明净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心空了吗?没有空。对面镜子上,一影接一影,从未间断过。真若有间断,譬如俗话说的“死”,你的对面的镜子上能显示你的“死”吗?

镜子不是你。这是可以肯定的。镜子里面的那个你,也不是你。这也是可以肯定的。

镜子外面那个真正的你是谁?在不在?

当然是“在”,毫无疑问是“在”,而且只有他才是真正的你。

这个找不见,摸不着,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你,空也不空?

说“空”又不“空”。

空亦非空,非非空。

它才是真正的你。

它是什么?“宇宙—生命”系统的整体运动,或曰“宇宙—生命”系统的整体因缘,或曰“宇宙—生命”系统的全息。对不对?

好!对这一点,我们先放下。

第二品,须菩提问佛、问如来。您——如来如何善护念诸菩萨,如何降伏众生心?

如来答:“我皆令入无余涅灭度之……实无众生而灭度者。”

只有如来可以说这番话,这个大愿,但这个大愿,这段话又是在“你”对面的镜子中显示出来的,内容一样,连具体语言一样。那么,

您是谁?

是如来吗?不是。因为你知道你还不是。

是如来吗?是。若不是,你对面镜子上,这个专门照“您”的镜子上,为什么会显示出如来的话、如来的愿?所以应该回答:“我是如来。”

佛学中常用不一不二这句话,你与如来是一还是二?正确的回答不是一也不是二,不是同一个,也不是完全有分别的、对立的两个。

既然如此,对于你,还有什么修行的法?

“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现在我们再回来看南怀瑾先生对这段经文是如何解释的。

南老说:“他(佛、释迦)告诉须菩提。一个准备开始学佛,想求大彻大悟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当生如是心’。如是心是什么心?这说是佛家讲的发愿,立一个志向,发愿立志。”

好了,这只是一个人想立志,“人相”出来了,“我相”出来了。

这个“志”、“愿”是“我”的。我可以发愿,我可以立志。

“志”和“愿”,不是“诸法因缘生”,是“我”的心生的。既然如此,这个愿也就只是个虚幻的妄想,如果不去实践,任何用处也没有。去实践,却又是下一个时段了,一切因缘全变了,就又不是这个愿了。太难了!

我们要问南老。“愿”仅仅是“愿”,是个人的主观愿望非去实践才是实的。那么第三品,佛说他“皆令”一切众生“入无余涅而灭度之”是不是妄想,是不是无意义的?

更有意思的是,南老是这样解释“实无众生而灭度者”一句的。

“事实上,你度了一切众生,做了就做了,心里头并没有说,我已经度了那么多人了。如果有那种心理就是错了。”

又是“心理”上的事,那这心便是实有的了?

南老又说:“佛说( 此应说是南老说,佛没有说下边的话)由这个人可以了解到。学佛的人发心度一切众生,救了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心中一概不留,认为是应该做的事。这就是菩萨道,是菩萨心。如果今天帮了人家一点忙,心里还念念不忘,还希望人家恭维一下,那就完了;不要说学佛不行,做人都不行。”

同类推荐
  • 古兰经概述

    古兰经概述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经一千多年了,从过去到现在,真正懂得伊斯兰教的人力数不多。正是这个缘故,伊斯兰教在解放前曾长期遭到一些教外人的误解和歧视,甚至还引起过多次惨痛的流血教案。
  •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聆听圣哲教诲,汲取人文涵养,感受生命关怀,获取智慧启迪,当你为人生的种种烦恼所困时,当你为生活种种不平怨恨时,请读一点儿禅的故事吧!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禅宗以其对个体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空前绝后的惊人妙语和大智慧,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 伊斯兰法哲学

    伊斯兰法哲学

    伊斯兰教之所以对当今世界近12亿穆斯林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思想意识、伦理道德、生活习俗等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感召力量,不仅仅因为它蕴涵着源远流长、能顺应时代和外部环境变迁而不断增添自身活力的一种宗教文化,还因为它拥有一套以认主独一的宗教教义为基础,被全体穆斯林奉为待人接物、持身律己行为准则的伊斯兰教法。
  • 太乙金镜式经

    太乙金镜式经

    《太乙金镜式经》,唐王希明撰,可称为古代推算第一书。王希明以为太乙之法,可以预知未来,所以圣人常为。当然,历代治乱兴亡,并非能容易简单推算出来,《太乙金镜式经》有其迷信成分在内,这是需要注意的。
  • 不可不知的圣经故事全集

    不可不知的圣经故事全集

    本书反映了犹太民族的形成发展,赞颂了犹太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这些美丽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曾给无数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提供无穷的灵感与启迪,至今仍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热门推荐
  • 傻徒弟求师记

    傻徒弟求师记

    一个傻徒弟拜师的故事。。。一番搞笑过后是甜蜜的爱情。
  • 某欢乐的骑狼少年

    某欢乐的骑狼少年

    少年哟,你丢的,是这只金色毛发的狼,还是这只银色毛发的狼,还是这只灰色毛发的狼呢?戈登一脸白痴的看着河里面冒出来的一只自称河神的不明生物。
  • 丧尸边缘

    丧尸边缘

    我们行走在生与死的边缘,人与恶魔之间;失去的是文明,丧失的是人性。末日来临,罪恶与死亡横行,我们该如何是好?“伙计,不要回头,也不必为我伤心,也许下一个死去的就是你,我只是在前面等你罢了。”
  • 就爱回头草

    就爱回头草

    常言道,人不轻狂枉少年!言妞说,姐不暗恋枉青春!所以,颜瑾言华丽丽地暗恋了!一暗就恋了三年!正待这朵金贵娇脆的爱情花开苞之际,许是平时照料地不够勤奋,一次的施肥,不小心过量了,导致花败无果!疗伤期刚过,那颗几近风干的爱情种子奇迹般又萌芽了!路梓悦:“屁话不多说,誓言拿下他!”颜瑾言:“我TM犯贱啊,凭什么都要我热脸贴他冷屁股!好歹姐姐也是树上一枝花!虽说,残败了点!说啥这次都不妥协!知道不,我也是个有原则的人。”齐欢筱:“妞,这是你活了二十多年,说得唯一一句人话!”
  • 絮叨灰姑娘

    絮叨灰姑娘

    六百年前一个无法挽回的错误,注定了六百年哀怨婉转的孽缘。直到,一个女孩的出现,让一切有了希望。可是,死结打的太过结实,让他们差点错过——
  • tfboys之真情
  • 再等秋归来

    再等秋归来

    秋天,是个带有怀旧色彩的季节。她默默地埋下了那颗种子,也不知道哪一天,种子会结花骨朵,然后某一天忽然绽放,让人措手不及。他挥手洒下缕缕阳光,不经意间落在了她的心头。她伸手招来阵阵秋风,无心之间把他的思绪招到自己身边。未来无法预测,正把握在自己手里的是现在。不管将来如何,今生能够相遇,相识,相知,便足够。
  • 一剑来袭

    一剑来袭

    乾元三十二年,沈风十六岁,身为五姓,贵族身份,纵为唾骂的纨绔子弟,但也人人羡慕!这一年,他还是青年第一剑,爱逛青楼,常去赌场,挥手间美女到手。他杀了门派首席弟子,破了宗派大阵,夺了功法宝物。人不风流枉少年,天生纨绔难自弃!但也是这一年,他被至交出卖,被女人背叛,父兄身死,全族被诛。他侥幸逃脱,流落民间,看尽人情冷暖,尝尽人间疾苦!奋而崛起!且看前仇往怨,一剑来袭,风起云涌!(皮埃斯:生活中的穷矮搓,小说里的高富帅!让我们为梦想坚持不懈、奋斗到底吧!求收藏求推荐!谢谢!)
  • 嫡孤

    嫡孤

    徐绮涟,堪比天仙的美貌里装着一个现代的灵魂,在这异世中努力的找寻现代不曾拥有过的一切!建妇产科医院、开化妆品公司、搞集吃喝玩乐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商场……她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商业王国。看现代女如何玩转古代!亲情、友情、爱情、金钱,她全部收入囊中!
  • 远方有暖歌

    远方有暖歌

    秦鸿一把揽住她的腰,用力扣在怀里,纵身一跃,一起飞到了空中。苏歌呆愣地看着男人的锁骨,眨了眨眼,迷迷瞪瞪地伸手回抱他。然后!!!!!两人从半空掉了下去……“你怎么了?!”“咳咳,手滑了。”秦鸿耳尖明显红了。本文又名《我的男盆友不可能那么变态》、《我的那个他是变态杀人狂》、《作者一直在作死》、《超级混乱人物关系》、《我爱你你不爱我我就杀了你》、《我家阴晴不定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