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72000001566

第1566章 怒问田赋

当天黄昏,朱由检就带着皇太极已经腐烂不堪的半个脑袋返回紫禁城,并把这个玩意用冰块保鲜,放入冰库中妥善秘密保存。其实他最初是很想大张旗鼓地庆贺成功刺杀皇太极的,尤其想把皇太极的首级高悬于正阳门外,让天下百姓唾骂解恨。那样不但燕凌等人可以得到他们应得的荣誉,还可以大大地振奋一下大明军民的士气。

但权衡再三之后,朱由检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如果大肆宣传,情报部无疑就暴露于天下,且不说给以后再执行类似任务带来诸多困难,单是新增机构这一条,在官员集团那里就难以交待。朱由检本想再与大玉儿多相处几日,可这帮大臣也不让他消停,一个劲地鼓动罢征三饷,朱由检不得不赶回来和他们打擂台。

第二天便是朝会。朱由检升座之后,众大臣果然立即发难,以首辅李标为首,东林系大臣首先询问朱由检是否看过罢三饷的票拟,一点都不客气。毕自严则再次强烈反对罢三饷,不过他一张嘴怎么也说不过东林党几十张嘴,更何况还有各地科道言官的数十份奏折,也大多主张罢饷。

朱由检不动声色地看众臣争论,直到他们都说得口干舌燥了,才慢悠悠地道:“加派本就是特例,而非定例。这三饷都是天启年间加派,始作俑者还是阉贼一党,虽然朝廷缺钱,却也不能指着这些加派度日。朕觉得票拟很有道理,刚才又听众卿议论,心里就更清楚了。”

东林系大臣听了大喜,看来皇帝这是同意罢三饷了!

哪知朱由检又接着道:“不过户部之言亦有道理,三饷在朝廷收入中占比过大,不能剧除,否则户部实在吃不消。朕看不如这样:先免除三饷中较少的蓟饷和练饷,辽饷则以五年为期,每年减额一百万两,五年后彻底停征。众卿以为如何?”

众臣一听,皇帝已经让步了,第一年的减免额度已经占到原来的一半,五年以后就彻底免除。这个结果虽然还不够让他们满意,但最好见好就收,也别把皇帝和户部迫得太急了,于是纷纷称善。

原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孰料朱由检又笑眯眯地问李标:“李大人,三饷平均每亩派银九厘,合计近七百万两,确实不少。那你能不能告诉朕,朝廷岁入三百多万两,折到每亩是多少银子?”

李标一愣,并未领会朱由检的意思,随口答道:“回陛下,以此计算,平均每亩不足五厘。”

“嗯,九厘加五厘,也就是一分四厘。”朱由检似笑非笑地道,“前段时间朕将科道官员外放地方,让他们奏议各地田赋征收之事,到现在回奏的可不多啊。朕还特意看过户部在天启年间各年收取田赋的账册,全国十三行省加南北直隶,税率最低的湖广和北直隶,也比一分四厘高,还有高到七八分的,全国平均将近四分。一分四厘银都有一千万两,四分银难道不该是将近三千万两?李大人能否为朕解释一下,一千万两和三千万两这么大的差距,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李标是个典型的理学大儒,引经据典头头是道,可是一说到具体的田赋数字,却登时抓瞎,半晌答不上来。还是毕自严为他解围道:“陛下,田赋乃户部之责,还是臣来回答更为合适。朝廷的岁入分为本色和折色两部分,折色也就是折银这部分是三百多万两。本色则是米谷实物,分夏秋二季征收,一般夏粮为四百万石,秋粮为二千二百万石。以江南米价一石不足一两折银,则是两千多万两,再加上岁入,就与陛下说的三千万两差距不大了。”

“李大人,你看看,刚才你们都反对毕大人,可现在还是要毕大人替你回答。”朱由检揶揄了两句,突然把脸一沉道,“即使如此算,全国田赋平均税率也就是三十税一,加上三饷也不到二十税一,这个税负算重么?就算亩产只有一石,一百升米才拿出五升来交田赋,这怎么就不能承受了?佃农交地租,五成、六成乃至七八成都还能勉强糊口,这又怎么解释?

“朕还记得在日讲上听到过,汉时文景之治也不过三十税一,盛唐富宋,田赋标准也大大高于此额。怎么到了朕这里,就成了横征暴敛、民不聊生?连这么点田赋也嫌多不愿意交,那交多少合适?是不是最好干脆别交了?朝廷给官员发放俸禄不要银子、练兵不要银子、打仗不要银子?这些银子谁来出,李大人,你来告诉朕!”

这一顿突如其来、连珠炮般的责问,把李标彻底打懵了。他赶紧撩衣跪倒,脑门上已经见汗,却是一句也答不上来。其他大臣也是噤若寒蝉,他们有的是真不知道,有的则是知道也不肯说,一时间朝堂之上静得连掉根针都能听见。

朱由检见把众大臣都镇住了,这才放缓语气道:“朕知道,历朝历代承平日久之后,都会产生很多弊政,尤以赋役弊政为最,我大明亦是如此。田赋与加派虽然说起来不算多,但真到了下面,普通百姓确实负担极重,甚至连糊口都困难。但凡能吃上口饭,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流贼、盗匪?

“所以朕才要科道官员深入府县,体查积弊民情,详细奏闻,这样朕才能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方能对症下药,革除积弊。可是你们看看,这些奏章奏的都是些什么?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你们再看看《京华时报》上这篇文章,里面涉及了多少弊端!虽是写一县之事,这些弊端难道会是该县独有?来来来,诸位‘爱卿’,你们都好好看看!”

女官立即向众人分发了数十份当天的《京华时报》,让众人传阅。不少大臣看完后都倒吸了一口冷气,心想这回不知又要有多少人倒霉了!

同类推荐
  • 干校札记

    干校札记

    三十多年前,杨绛先生写了《干校六记》。1969年,作者徐方也去了同一所干校——河南息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五七”干校。当时只有十五六岁的她,用少年的眼光写出了顾准、俞平伯、何其芳、吕叔湘、丁声树、陆志韦、巫宝三、骆耕漠、吴敬琏、陈瑞铭等知识分子的灰色往事,首度大量披露了其中鲜为人知的一手材料。
  • 江山烟雨

    江山烟雨

    阿郎的新作品《重生之仕途风云》已经上传,请大家支持。请读者跟随阿郎一起融入到小说之中,跟随主角在仕途上乘风破浪吧。下面已经开通直通车,方便大家点击进入。
  • 历史与个人

    历史与个人

    本书介绍了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历史个人作用的前提,历史个人作用的机制,历史个人作用的方式,个人历史活动的动机与效果等内容。这本书的篇幅不大,但涉及的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 考古发现

    考古发现

    本书站在科学的立场,以考古发掘为依据,以亚洲、非洲、欧洲、美洲为分界点,对世界考古的重大发现进行生动传神的解说,力求重新再现历史文明,再次演绎古老传说,帮助人们揭开了地下沉睡千年的秘密。阅读本书,读者即可重读先人的思想,透视发达的古代文明,又可收获到心灵的愉悦与知识的富足。
  • 漂流在明末

    漂流在明末

    悼文往夕,灾难似是离我们很遥远,沉浸在那枝繁叶茂的新绿里,神州大地繁花锦锦,每一丝过往,都足已令我们欣喜,我们更从不曾想过,会失去你。但就那在那个千百日如一的午后,神州变色,山河垂泪,惊慌无措的我竟不知该如何才能拉住你,任撕痛流过我的天地,心都停止了呼吸,你真的去了吗?伴从我成长的记忆,祖国的大西南,我虽未曾与你蒙面,但我终念,你才是神州沃土的上的苍穹,那梦一样的天空,云一般的畅想。伤痛,为什么是那里。朴实的土地孕育出无华的亲情,中华儿女即便远在千里也能心血相连,亿万万同胞在危难降临的时刻同悲、同悯、同泣、同协。亲人,我们挺直了肩为你送行,天路之上,祝福同往,华夏大地,百折不屈。
热门推荐
  • 还有幸福陪着我

    还有幸福陪着我

    她说过音乐是她的一切,她甘愿为它放弃一切,可这一切却随着他的出现而改变。她讨厌过他,她也爱过他,她想一辈子和他在一起,他为她做了许多事,她献出了她的初吻,在雷电交加的夜晚,他们纠缠在一起,将第一次献给了对方,原本可以幸福的过完一生,可是命运却一直在捉弄她。发小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她要和自己抢夺爱人,偶然间他将她介绍给母亲,可母亲对她极度不满,偏要他和她在一起,他说过“我宁愿放弃一切,也不会离开智爱的”。偶然间她怀孕了,这事被他母亲知道,智爱被仁娜约出来,假装要和她和好,可这一切都只是阴谋的开始。
  • 诛神戮天

    诛神戮天

    辗转千年,种根降世。血脉觉醒,命运虚无,注定杀戮一生。死而复生的他,将踏上属于他的征程,不过是地狱,那又如何?天才,也不过如此!从此以后,人挡杀人,神阻弑神!
  • 闲时看云卷云舒

    闲时看云卷云舒

    十年不见,二十年再现。道德?爱情?既然很难选择,那不如闲时看下云卷云舒..
  • 羞仙

    羞仙

    她本是天界上最平凡不过的一株含羞草,奈何被魔界男子鲜血所染,混沌中一心想要寻到他的痕迹。只可惜她本属于天界,命定只可修仙,无法成魔。……执念为情,仙草此世为人,却羞性难改、见异则羞!—*———*—PS:此世界民风开放。
  • 半神

    半神

    他生于庞大的林氏家族,却因为平庸的天赋而被人嘲笑;身为家主之子的他会沉沦吗?然也不同于大陆平衡的灵魂,远古神话战士的体质,近乎灭绝的神之血脉,独一无二的净化能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龙,注定将翱翔于天际。蛟龙出海,注定将大陆动荡!
  • 萌妻别跑:高冷王爷求暖床

    萌妻别跑:高冷王爷求暖床

    一个拉风哄哄的古道世家女,悲催糟闺蜜未婚夫背叛。还莫名其妙穿越成傻子,被人欺诈,老虎不发猫你以为我病危啊。可谁能告诉她床边撒娇打滚卖萌求暖床的人是咋回事?快把高冷王爷吐出来!
  • 神剑之巅

    神剑之巅

    剑王体、天才剑修士、剑门弟子谁才是剑道之主?以剑为尊的大陆之上,又如何才能立于神剑之巅。剑立万物,剑破乾坤。
  • 胤王爷的命定妃

    胤王爷的命定妃

    女主夙惜遵从母亲遗愿进京寻父,在路上差点死去让凤修师徒所救,并认凤修为师。到了京城丞相府后爹不疼,还遭继母妹妹算计。机缘巧合遇到男主云胤,云胤对夙惜一见钟情去向皇帝求赐婚,而夙惜也对云胤日久生情而不自知,因误会带着儿子和肚子的龙凤胎离开,五年后被云惜默和龙凤胎兄妹打包送上给自己父亲。
  • 求活之愿

    求活之愿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一个很小的愿望。我要好好的活着,在我那小小的山谷里,有座小房子,有那个暴脾气的老头子,还有..还有那群每天叽叽喳喳的小鸟,我们一起活着,好好的活着。可是,为什么你们要说我是异类不该存在?我想好好的活着!为什么他们会说我是祸害只应抹除?我只想好好的活着!我即生,那么我就该努力的好好的活着!千般战斗,万般厮杀,我为的只是活着!为了这小小的愿望,我只想活着!
  • 这样读资质通鉴(第2部)

    这样读资质通鉴(第2部)

    青年学子亦可从中学到有别于课堂上的历史讲述,一部一直放在毛泽东床头的大书,一部曾经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大书,《资治通鉴》是中国人的管理智慧。这样读《资治通鉴》,是为官者的管理智慧,是企业家的MBA教材,是奋斗者的行为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