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86200000006

第6章 求索时光(3)

司马穰苴无辜遭此打击,而且又被小人陷害,十分沮丧气恼。此后,他心情沉闷,气火攻心,沾染沉疴,身体崩溃,一直就卧床不起。大约在景公三十年(公元前518年)抱病而猝死,成为田氏家族在齐国卿大夫倾轧争斗中的牺牲者。司马穰苴的猝死,给孙武也带来了很大的打击,进一步看透了齐国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和黑暗,明白了自己继续留在齐国也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甚至可能像司马穰苴一样,也成为卿大夫之间倾轧斗争的殉葬品,遂最后下定决心,离开齐国,再找机会。

既然决定了要离开齐国,那么去哪个国家呢?这成为孙武最关心的问题。这时,孙武环顾海内,仔细分析着各国的形势,以便做出明智的选择。晋国就如齐国一般,尔虞我诈,互相勾结,互相排挤,不是首选。楚国国君昏庸无能,权贵把持政权,排斥英才,政局不稳,也不是合适的选择;秦国地处偏远,人稀地薄,自己也不会有所作为;鲁国落后贫穷,重文轻武,权臣挡道,也不是明智的选择;宋、郑、卫等国家更不是合适的选择。惟独吴国,处于东部沿海、长江下游一带,东靠大海南与越国接壤,西和强楚为邻,北同齐晋各国相望,地域辽阔,物产丰富,自从公元前585年建国以来,发展迅速,政治清明,国泰民安,重视各种人才,这应该是自己最佳的选择地。

终于,孙开决定了去吴国。

四、逃往吴国

孙武已经决定要离开齐国,去吴国寻找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可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情,不得不使自己离家出走的计划提前,而且不再是自己离家,而是逃往吴国。

在齐景公统治时,孙书、孙凭父子深得恩宠,政治地位也非常高。可他们并没有瞧不起军中那些小将们,经常对他们慷慨解囊,解决他们的生活所需。他们还在全国范围之内大施恩惠,扶助贫弱孤寡者。正因为此,孙家父子深得民心。

齐景公的忠臣晏婴见民心尽归孙氏,就建议齐景公宽刑罚、薄赋敛,兴发补助,对百姓遍施恩泽,以挽留人心,稳固朝政。齐景公虽然没有接受晏婴的意见,可明显疏远了孙氏。因为此事,孙氏宗族无不抱怨晏婴。在以后的战争中,晏婴总是与孙氏的意见发生冲突,偶尔双方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从此之后,孙家与晏婴总是有难以说明的矛盾。

没过多久,高昭子密谋陷害晏婴,预谋发动谋杀或驱逐晏婴的暴乱,一直在寻找借口,可是条件还没有成熟时,他的一切都已经暴露。高昭子知道阴谋失败,不知晏婴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处置他,为了避免麻烦,提前举家逃离。这一切活动本来与孙家没有任何关系,可晏婴与孙家一直都有过节,孙书担心晏婴会借此除掉孙家。

担心果然成了事实。晏婴认为高昭子反他,肯定是受了孙凭的指使。孙凭知道,必须赶紧出逃,否则必遭诛灭。然而,以孙凭的个性,他是不会逃离的,他认为:好汉做事,应敢做敢当,站着一根,躺着一条,任凭晏婴发落。惟一让他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家人。

经过反复的思考,孙凭决定让孙武带着家丁出逃,去他早已经决定的吴国,在那里开辟属于自己的天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天清晨,秋雨潇潇,云雾蒙蒙,两名家丁护送几辆车出城,所有的人都以为是孙府的太太们出去游玩,谁也不会料到车里坐的是踌躇满志的孙武和他著书立说的所有资料。辰时过后,所有送孙武的家丁都已经回去了,只有孙武带着两个家丁继续朝前方走去。孙武谨记祖父孙书、父亲孙凭的叮嘱和教诲,离开齐国乐安老家,南奔新兴的吴国,打算到那里施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秋是凄凉的,禾枯草黄,落叶萧萧,万木凋零,深秋的夜晚更是寒冷的,秋风呜咽,雾霜湿衣,枭鸟啼鸣,一弯残月,孤行伴月,闪着凄清悲凉的光。空旷的树林中,时而传来呼呼的风声夹杂着树叶的沙沙声,家丁与孙武经过一天的奔波,人人筋疲,个个力尽,谁也不觉得风寒露凉。他们铺薪卧沙,露宿野外。两个家丁睡得十分香甜,鼾声若雷,孙武却怎么也睡不着。他站起来,持剑漫步林间。想起家中年迈的祖父,还有那个秉性刚强的父亲,他们曾经都是驰骋沙场、英勇无畏、受人爱戴和尊敬的英雄,可如今竟要面临迫害之苦。而自己身在壮年,却无法为他们分担忧愁。想起这些让人伤心的事情,孙武也不由自主地湿了眼睛……

奔波了几天,孙武来到了楚国。其时,正是秦、晋两国相互攻伐的时候,楚国渐渐强盛起来。楚庄王曾饮马黄河,问周九鼎,是春秋五霸之一。可是,在楚国境内,一切并没有孙武想象的那样和平、安定,也是如中原一样,腥风劲吹,血雨飘洒,到处是阴谋、罪恶和屠戮。孙武打消了在这里停留的念头,继续向南走去,转眼又是几天过去。

经过长途跋涉、数月颠簸,孙武他们到了太湖东岸。他们从临淄向南,绕过泰沂山区,过了徐州,这里千里沃野,万里平畴。南观太湖漾漾碧波,北眺穹窿巍巍青山,确实是一个美丽富庶的好地方。孙武几个人很快就来到了吴国都城。这时,大约是公元前517年(齐景公三十一年,吴王僚十年)。

在吴国的都城内,更是宫廷院苑,前朝后市,左宗右社,府宅民居,鳞次栉比,店肆兴旺,货物充沛,街市整洁,民风尚武……这里比孙武想象中更加美丽,安宁,平静,和谐,欣欣向荣,百姓安定,孙武暗自庆幸自己没有选错地方。

初来乍到,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到安身之地,然后是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政治动态。他们在馆驿住下来,然后以吴宫为中心,每天去接触吴地商贾、兵卒、官员、庶民等各阶层的人士,了解了吴地的民情习俗、军政动态和各诸侯国的情况。不久,孙武就熟悉了吴国的生活环境,学会了当地人的装束、口音、习惯,很快融入了吴国的社会生活,乍看上去与吴人无异了。而且,孙武对吴都周围的山水、险阻、高阜、平原、湖泊、河流、道路、街衢都了如指掌。

为了长期在吴国生活,孙武决定选择一个固定的地方居住下去。他们毕竟不是游客,长期住旅店也不是办法。最后,他们发现了一处特别好的地方,太湖东岸,东南走向,有一座最高的山——穹窿山,这里林木常绿,浓荫蔽日,山川秀美,幽竹修篁,珍禽异兽,飞瀑鸣泉,桑林片片,茶园若烟,紫楠装饰,黄檀点染,红花绿叶,青草碧水,蓝天白云,景物极其秀美,而且水土肥沃,非常适合种植一些稻麦瓜果菜蔬。除了清脆的鸟鸣和瀑布的喧闹以外,给人留下的就是清幽静雅,闹中取静,确实是一个离尘脱俗、养生冶性的绝好佳地。

选定地方,孙武决定在这里建造房屋。他按照处山处水驻军的原则选择建房的位置,并亲自设计房屋的样式,然后就雇工营造。

一伙人在山间忙碌着,给寂静清幽的山间增添了许多人气。孙武每天与随从们忙得不亦乐乎,他们翻山越岭,运送材料。一天,天气闷热,没有一丝风,只有平静的湖水偶尔掀起阵阵波澜。孙武忙背着材料,走到穹窿山北的一座桥上时,已是大汗淋漓,浑身上下湿透,舌燥口干。

他刚一抬头,就发现不远处谷场旁边有一口井,一农妇正在自家谷场旁劳动。孙武不忍打扰农妇工作,就径自走到井的旁边,提着木桶打起井水。当他正准备畅怀大饮时,突然大把谷糠撒过来,漂浮在水面上,弄得井水不能喝了。

随从正准备发脾气,农妇却微笑走过来打招呼,并用浓软的吴国话说:“水太凉,不宜饮用。请二位到寒舍饮茶。”

孙武看到农妇这么热情,自愧地一面连声道谢,一面跟着农妇走进她家。在饮茶之际,孙武与农妇攀谈起来,了解其家的生活状况,顺便问了一些吴国的基本情况。

孙武兄弟喝足了茶水,身子凉爽了许多,再次道谢,告别上路。

农妇的态度,让他感慨不已。只有快乐富足的国民才有如此温和友善的态度啊!这说明吴国的政策确实比其他国家优越。看到吴国的百姓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的生活,他明白,吴国正在如生长期的青壮年一样,迅速崛起,逐步扩大。吴国大有希望、前景光明,自己在这里,必有一番作为。因此,他暗暗庆幸自己“避乱奔吴”的选择是正确的。

孙武在这里建起了五间正房,三间东厢,两间西厢,与随从在这里安居下来。草房倚山而筑,坐北西南,背有高山遮风挡寒,前边开阔向阳,可保冬暖夏凉。在房屋的后面有一条清澈的小溪,从绝壁流出,用竹管接到东厢,溪水清澈甘甜,可供饮用。用竹子编制成门与篱笆,形成一道别致的风景,院内浓荫蔽日,宁静幽雅,与青山绿水相应,显出一份独有的世外桃源景象。

孙武在这里的生活非常惬意,他每天伴随着鸟语花香,自耕自作,悠然清静。这也是孙武的一种独特“示形”方式。他满怀信心地来吴国施展理想和抱负,却蕴而不露,以庶民的身份出现于人前,却又经常跟政坛人士接触。这更方便他了解吴国的情况,为未来的大展宏图积蓄力量。

公元前517年(齐景公三十二年),孙武来到吴国后,在这里过着安居乐业的闲适生活。他知道,虽然自己具有雄才大略,但毕竟是初来乍到,举目无亲,人地生疏,不可以贸然去求见吴国国君,更不能投靠权贵。另一方面,他打算利用这难得的清闲,完成兵法著作。

孙武居住的罗浮山,距当时吴国的都城姑苏约百余里,也就是今浙江省吴兴县以南一带。这里的景色宜人,环境幽静,实在是一个躬耕隐居、撰著兵书的理想场所。这段时间,孙武的写作欲非常强烈,精言妙语如同清泉一般从笔端源源涌出,酣畅淋漓,一发而不可收拾。他很快就写出了《孙子兵法》的初稿,计十三篇约五千余字。

就在孙武认真撰写兵法的时候,吴国的邻居楚国发生了一场宫廷动乱。当时的楚国君主是楚平王,名叫弃疾,本是昏庸之辈。他当国君的主要目的不是富国强兵,也不是为了振兴国家,而是为了满足自己吃喝玩乐的私欲,所以在当上国君之后,他便不理朝政,生活奢侈糜烂,办事说话不遵典章,也拿不出治国方略,且又忠奸不辨,弄得朝臣个个苦不堪言。平王六年时,任命伍奢为太傅,费无极为少傅,负责太子的教育工作。

太子迎娶新妇的日子,朝廷上下一片欢腾,而昏庸的楚平王却被太子妃的美貌所吸引,企图父占子妻,并杀太子太傅伍奢,灭其九族。伍奢之子伍子胥侥幸逃脱。

伍子胥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少年时期就在同辈中脱颖而出,被众人誉之为“少好于文,长习于武”、“文治邦国,武定天下”。可是,他在楚国却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被奸臣所害,过着被人诬害的生活。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惨遭楚平王的残杀,而自己也被迫仓皇逃亡。正是青春年少的伍子胥,苦于一身的文武才华,却没有适合的地方施展,只能怀着丧父失兄的痛苦和报仇雪恨的大志逃离故国,流落四方。他首先逃奔到宋国,不久又避难于郑国,辗转乞食,大约公元前522年,伍子胥来到吴国。

伍子胥入吴后,先是投在吴国宗室公子光的门下做了宾客,并通过公子光见到吴王僚,建议吴王僚发兵伐楚,然而却被公子光当场否定。其实,这时伍子胥的主要目的是报父兄被害的私仇。而他也非常明白,这时攻打楚国,只能是凶多吉少。遭遇了这次献计的尴尬之后,伍子胥收敛了许多,把内心的仇恨隐藏起来,更加忠心地为吴国做事。但他并没有忘记家仇,时刻在寻找复仇的机会。他发现了公子光想要成就大业的秘密,于是,他决定助公子光成就大业,以便有朝一日借助公子光的势力,灭楚报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遍访吴国各地寻找能人。

花开花落,三年时间一晃而过,伍子胥听乡间人盛传罗浮山上隐居着一位大贤,于是,就想拉拢他,一起来为公子光打天下。伍子胥经人指点,徒步来到一个名叫栖霞居的山间住所,按照礼节,轻叩柴门,这时有一个男仆上来毕恭毕敬地询问客人有何见教。伍子胥作揖,微笑着道:“烦你去通报你家主人,伍子胥慕名前来拜访。”

仆人应声向里屋走去,伍子胥门外等候,顺便观察周围景色。竹篱青藤,院里有各色蔬菜,也有一些花朵,屋后是清澈的小溪,远处是青山绿水,鸟鸣水幽,确是一个绝好之地。能够选中此地的人,眼光必然不凡。

栖霞居的主人孙武听到有人慕名前来拜访他,马上预感到自己隐居的日子快要结束了,该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了。于是,急忙出来迎接。行礼之后,互相通问。伍子胥把自己的身世,以及逃亡吴国的原因和自己慕名拜访孙武的原因详细地告诉给孙武。然后伍子胥恭敬地说:“久闻大贤之名,前来拜访,以求教诲。”

孙武非常同情伍子胥的遭遇,忙答道:“你我二人可谓同命,又一同避难吴国,相互扶持,理所当然。”于是,孙武把自己的家世以及逃到吴国的原因告诉了伍子胥。

孙武把伍子胥请进房间,以茶相待。伍子胥看到孙武的床榻案头都是竹简,有的墨迹尚未干,知他正在著书立说。伍子胥也对军事非常感兴趣,从小就学习过军事,懂得兵略,所以就与孙武痛快地畅谈军事,议论用兵之略。两个血气方刚、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男儿,相遇在他乡,又各自都有自己远大的理想,所以谈得非常投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

子胥听说孙武正在著一本兵法,很想看一看。孙武就慷慨地将书简交给他,请他指点。

伍子胥如获至宝,细细地翻读这本著作,只见其中有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等共十三篇。只见第一篇写道:“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日将,五日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弗诡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看完了第一篇,又看第二篇,很快把这本书通读了一遍。书中有着严密的论证、深邃的思维、精妙的高见,真是宇字珠玑,处处都闪耀智慧的火花,将战争中大到战略、小到战术都揭示得清清楚楚,伍子胥不由得大声赞叹:“妙,实在是妙!佩服,佩服啊!”

接下来,两人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不知不觉日已西垂,伍子胥将要告别,就劝孙武暂时在此隐居,所缺食用均由他送来,并一再叮嘱,如云游他国,务要让他知其去处。

如此一来二去,孙武和伍子胥便成了莫逆之交。孙武在伍子胥的言谈举止中领略了楚国军事文化的风采和魅力,进一步开拓了自己的思路,特别是楚国军事文化的权谲应变特色,使得孙武对中原军事文化中崇尚“礼乐”的传统进一步开展反思并予以否定,从而完善了自己的军事思想体系,使之更能适应现实军事斗争的迫切需要。这对他日后修改《孙子兵法》大有好处。

孙武从日常的谈吐中,发现伍子胥绝非等闲之辈。伍子胥更觉得孙武有经天纬地之才。他暗下决心,找适当的机会把孙武推荐给公子光,好为自己以后伐楚国报家仇增添一个左膀右臂。

在孙武和伍子胥的交往中,他们都在等待时机,都在寻找机会。此时的吴国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前夕,一场大变故正在酝酿之中,这也给孙武和伍子胥提供展示才华、施展抱负的机会,一切都在期待中……

同类推荐
  • 权力野兽朱元璋2

    权力野兽朱元璋2

    《权力野兽朱元璋》:全面讲述朱元璋无权、谋权、夺权、掌权的权术人生!公元1345年,18岁的乞丐朱元璋,三天没要到一碗饭,躺在破庙门口快饿死了,还捧着《资治通鉴》在看!5岁时,朱元璋投靠起义军头目郭子兴,为一块烧饼,当起了哨兵;两年后,因功高震主,遭郭猜忌,他果断交出全部兵权,静观其变,伺机而动。一年后,郭病死,28岁的朱元璋乘机上位,独揽大权,制定“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用三年时间,就将众多实力曾远远强于自己的对手或劝降、或吞并、或击溃。41岁时,朱元璋称帝,此后独掌中国30年,数次血洗宫廷,杀功臣李善长、杀功臣蓝玉、杀功臣傅友德,将朝廷百官完全笼罩在自己不可挑战的威权之下。朱元璋对待权力,拥有野兽对待猎物一样的本能:强烈的欲望,可怕的耐心,漫长的潜伏,混乱中保持警醒,判断出真正的机会,露出獠牙,发出致命一击。这个嗜权如命的明朝开国皇帝,留给世人的却是一个太平盛世,史称“洪武之治”。
  • 解密中国女CEO:董明珠

    解密中国女CEO:董明珠

    本书为你解密中国女CEO董明珠的传奇人生,内容包括:奠斯科不相信哏泪、优秀的领导老是怎样炼成的、辉煌营销的凿后、叱咤商诲的“明珠”等。
  • 南方女王:毒枭之花的传奇人生

    南方女王:毒枭之花的传奇人生

    “如果有一天这部电话响了,就表示我已经死了,你要立刻逃命。竭尽所能地逃,我的小焦糖,千万不要停下脚步……”特蕾莎,墨西哥小镇的平凡少女,她生在罂粟之地,却落得莲花之姿;18岁,一扇车窗摇下,她结识首任毒枭男友;22岁,一通电话铃响,她踏上亡命天涯之路;25岁,她在监狱度过生日;30岁,她掌控全球毒枭命脉,被称为“南方女王”;33岁,她当选“西班牙最优雅女性”;……如今,江湖上已不见她的踪影,只剩下她的传说……
  •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栾茀的故事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栾茀的故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 官场达人张之洞

    官场达人张之洞

    他一生都在升官,一生都没有闪失!他混得超级成功,他的成功比官圣曾国藩更完美更现实!学他混官场很靠谱,地位相当稳,必须的!精妙尽在本书中,看过后,你懂的……晚清另类愤青震撼发迹……
热门推荐
  • 鹤鸣山纪

    鹤鸣山纪

    丹田被毁,无法修炼?师门被灭,无处可归?身世之谜,背后的隐情如何探寻?天涯流浪,坚持的初心可曾改变?且看他如何冲破困境,逆天改命。
  • Returning Home

    Returning Hom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人元史

    人元史

    这是一部神作,这是一部神作,这是一部神作。
  • 帝祖记

    帝祖记

    灵,万物之母。灵,力量之源。“灵”创世,各种族相继诞生,生灵族,死灵族,本源族……最后为了平衡,“灵”则化为永恒一族,守护着大千世界,其后,各种族日渐强大起来……一片“被”隔离封闭的大陆,一颗“被”毁灭半块“星辰之灵”的星球,盛极而衰乃变化常态,大时代应运而来,少年应运而生,在大时代中武动着自己的人生,大陆的外面是毁灭还是新生?真相的背后是光明还是黑暗?当破灭囚禁人们的那层壳时……大时代则真正到来……
  • 异界远行记

    异界远行记

    异界计划受到国家的重视,而异种的传言,也慢慢流入了这个世界当中,当林思凡和夏远行开始了关于他们的旅途,故事也就随之拉开,那些新奇的世界,迷雾般的事件,会被他们顺利解决么……
  • 穿越之警花无敌

    穿越之警花无敌

    当现代女警花穿越到古代?!还莫名其妙被卖到了妓院,艾玛,她眼泪哗哗呀,上辈子造的神马孽耶?哭到无泪也木有办法,只好重操旧业干起了老本行,关键是这个帅哥嘛回事,老是盯着她不放,纳尼?古代银也如此奔放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佛光菜根谭—真自在

    佛光菜根谭—真自在

    本书是星云大师从自己几十年的著作和开示记录中,提炼经典汇编而成的一部语录体心灵励志图书。全书一套三册,本册作为第三卷“求佛悟道本”,以“真自在”为宗旨,集中记述了星云大师关于求佛修禅的诸多智慧理念。既有修行方法的开示,也有禅道根本的探究,并最终形成了“我即是佛,修人即是修佛,成人即成佛”的智慧思想。全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可谓真正易懂易行的心灵修持指导书。
  • 叶染卿心

    叶染卿心

    命运相接的两人,一个年幼无知,纯真灵动;一个满腹家国,古板冷面。边远小镇的初识,他为了救治母亲寻访名医,而她身无武功,却古道热肠,一心想行侠仗义。一个是王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个是乡野女子,心在江湖却心系天下。两个本没有交集的人,却因一个人而改变。怜竹山神子,那个清冷的谪仙,不只是他要寻的神医,更是她的兄长!是他利用的她逼得神医出手,还是她甘愿被利用却一心不愿承认?也许只是那最初的相逢,就已经让她沉沦......
  • 未闻花名我们的存在

    未闻花名我们的存在

    如果我们的生活还能继续当这段生活像一首曲子一般戛然而止,以为不在乎,却在最后一个音符消失的那一刹那,泪流满面。你说过,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各自的归属地,那么,我的归属地在哪里?我还记得当冰冷刺骨的水将我困住之时,我挣扎着看着你,你却淡淡一笑,自我安慰般的说【她一定还好,一定不需我的依靠。】然后,我绝望的闭上眼睛,与水一同休眠到整个世纪结束。【再也不见,就不会想见,就不会烦恼】【我只是厌烦,一个人打乱我的生活】我们是朋友,我们曾经历过同样的风雨,但是我们需要明白一点,我的痛不是你的痛,我的苦也不是你的苦,同样,这句话对于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是如此。我们互相斗争过,我们都想成为至高无上的人,可是如今转过身,才发现后面路上的脚印竟如此凌乱。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脆弱。
  • 逻辑

    逻辑

    曲折离奇的情节,让人无意识地深入其中不能自拔。匪夷所思的逻辑,使人绞尽脑汁而不得其解。如深夜里镜子偶尔折射出的幽冷光线,动人心魄!当符合正常世界的逻辑被完全打破,所发生的一系列层出不穷的事件都是那么的不可思议,无法用常理来解决时,你会如何反应?是茫然不知所措惊惧地坐等结论的出现?还是找出答案,制止事件的不断发生?作者给我们设了一个迷局,一个令人觉得匪夷所思却又欲罢不能的迷局。随着故事情节的层层展开,出人意料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我们不禁要由衷地惊诧于作者的用心良普和匠心独具。那些怨恨积蓄的能量,到底会有多大?人们将为自己的冷漠和“罪过”付出怎样的代价?作者着眼于人性的弱点、缺损以及由此而来的忏悔、自赎、向善,人生感悟深刻且细腻,令人叹息,耐人寻味。不论人们是否能从作者所设的迷局中为生命的价值和人性的善恶找到答案,但有一点想必是会引发我们的感动和共鸣的:“无论如何,只要世界上还有人肯为他人做出牺牲,这世界就不会毁灭。”也许,这就是潘多拉魔盒里最后留下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