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03000000029

第29章 欧阳修作品选(21)

稽治古之敦化,仰圣人之作君,务藏珠而弗宝,俾在渊而可分。效乎至珍,虽希世而弗产;弃于无用,媲还浦以攸闻。得《外篇》之寓言,述临民之致理。将革纷华于偷俗,复愚于赤子。谓非欲以自化,则争心之不起。盖贱货者为贵德之义,敦本者由抑末而始。示不复用,虽至宝而奚为;舍之则藏,秘诸渊而有以。诚由窒民情者在杜其渐,防世欲者必藏其机。使嗜欲不得以外诱,则淳朴于焉而可归。将抵璧以同议,谅弹雀而诚非。照乘无庸,尽遗岸之侧;连城奚取,皆沉媚水之辉。用能崇俭德以外昭,复淳风而有谓,民心朴以归本,物产全而靡费。珍虽无胫,俾临渊而尽除;事异暗投,永沉川而不贵。然而道既散则民薄,风一浇而朴残,玩好既纷乎外役,质素无由而内安。故我斥乃珍奇之用,绝乎侈靡之端。将令物遂乎生,老蚌蔑剖胎之患;民知非尚;骊龙无探颔之难。是则恢至治之风,扬淳古之式。不宝于远,则知用物之足;不见其欲,则无乱心之惑。上苟贱于所好,下岂求于难得。是虽宝也,将去泰而去奢;从而屏之,使不知而不识。彼捐金者由是类矣,摘玉者可同言之。谅率归于至理,实大化于无为。致尔汉皋之滨,各全其本;虽有淮之产,无得而窥。自然道著不贪,时无异物,民用遵乎至俭,地宝蕃而不屈。所以虞舜垂衣,亦由斯而弗。

赏以春夏赋

赏出于国,时行在天,纪勋庸而有序,顺春夏以昭宣。无忘尔劳,法蠢生而布惠;用嘉乃绩,因长养以旌贤。原夫执政者君,为民之纪,惧赏罚之一失,则恩威之两弛。受焉不以其私,赐之非为其喜。盖夫欲固其国者,必谨国之常;能奉乎天者,是谓天之子。

将出令以无僭,必顺时而后轨。显庸制爵,爰占星鸟之中;茂德建官,当俟薰风之始。且夫春居东以首岁,夏司南而执衡,在气为燠,于时主生。东动也,以之起;南任也,以之成。我所以推本万事之理,钦象四时之行。政刑由是以有度,寒暑于焉而不争。颁以土田,顺木行而养育;昭其服物,助火德之光明。故曰天之大端在阴阳,君之大柄在刑赏,操其柄以归己,求其端而取象。法太簇赞阳之月,行庆有常;体林钟种物之时,劝功无爽。诚以赏当则民协,泽流而德深,但虑过时之失,敢怀虚受之心。故《月令》有布德之文,前规具在;景风为赐爵之候,往牒攸钦。呜呼!王者畏天以临民,天道在人而可信。事与时合,则为和而为福;时与事逆,则有灾而有馑。在乎察动静以为本,布仁恩而克慎。亦由田主教,非仲秋而不行;议狱断刑,须大冬而乃顺。故能光昭国体,钦奉邦彝,用岂有于逾德,举无闻于拂时。且异夫赐以缨,示假人而取诮;赠其衮冕,讥锡命以非宜。大哉!君之举者必书,上之出者为令。苟违时而不度,惧招尤而失正。故左氏载声子之言,以戒后王之立政。

畏天者保其国赋

圣人以凝命恭默,膺图肃祗。爰务畏天之义,但彰保国之规。惟帝难之,翼翼固钦于乾道;为人上者,兢兢慎守于邦基。用能御宝位而惟永,隆昌运以咸熙者也。探齐王之式陈,懿子舆之所谓,将设治民之术,先本为君之贵。且曰天惟简在,诚由乎不敢荒宁;国乃治平,是宜乎克自抑畏。惠此方国,钦若昊天。实克遵于栗栗,示无爽于乾乾。虑威宣咫尺之间,所以严恭罔怠;致疆启幅员之内,所以底定无愆。盖由仰高明以惟勤,遂邦家而永保。“又新”之戒斯在,《无逸》之篇可考。顺帝之则,始敦危惧之诚;俾民不迷,终得阜安之道。岂不以天者本降鉴而是显,国者在缉绥而以兴。畏乎天,表降鉴之甚迩;保乎国,示缉绥而可凭。审虽休勿休之理,遵日慎一日之称。是故惧无灾以为怀,见楚庄之勿伐;不敢康而在念,识周成之有能。夫如是,则垂拱是图,持盈可久。不遑启居兮,以圆灵之是奉;无敢暇豫兮,以中区而自守。昭事而宜乎宗社,咸宁之旨攸同;钦承而惠彼民人,设险之功何有。不然,又安得惟寅谨尔,匪懈昭其?盖足惮于覆焘,必克固于蕃维。《周诗》垂陟降之文,亦足畏也;雷著修省之说,于时保之。至哉,阐绎圣猷,铺昭皇极,眷悚以为本,在抚绥而作式。有以见惟天为大,而君则之,故定于万国。

雕为朴赋

德以俭而为本,器有文而可除。爰载雕之饰,将全至朴之余。篆刻未销,见背伪归真之始;镂章咸灭,知去华务实之初。稽史牒之前闻,述政风而遐举。懿淳俭之攸尚,斥浮华而可沮。谓乎防世伪者在塞其源,全物性者必反其所。素以为贵,将抱朴而是思;焕乎有文,俾运斤而悉去。诚由淳自浇散,器随朴分,骋匠巧而伤本,掩天真而蔑闻。故我反淳风而矫正,杜末作之纷纭。剖刻桷之形,复采椽而不琢;灭镂簋之僭,反木器于无文。则知工巧尽捐,浮淫是抑,道尚取乎反本,理何求于外饰!圭磨岳镇,归璞玉以全真;去山云,表瓦尊而务德。是则遵乎朴者,将反始而臻极;乎雕者,恶乱真而饰非。约浇风于一变,矫治古以同归。而错诸,尽灭雕虫之巧;质为贵者,宁渐朽木之讥?用能杜文彩之焕然,返淳和而遵彼。雕虽著,则尚可磨也;仆其复,则在其中矣。弃末反本,小巧之工尽捐;革故取新,见素之风可美。彼琢玉然后成器,命工列乎雕人。务以文而胜质,徒散朴以远淳。曷若剞劂之功靡施,大巧若拙;刻镂之华尽灭,其德乃真。

懿之隆者,非假饰以为资;俭之至者,匪奇淫而是觉。但期乎去泰去甚,宁患乎匪雕匪断?有以知一变至道之风,由是而复归乎朴。

祭先河而后海赋

在祭者必有常典,务本者贵乎不忘,既先河而告备,乃后海以为常。币玉始陈,恭视诸侯之渎;牲牢继列,方祠百谷之王。探国典之旧文,抚礼经之大旨。以谓河导其派,本一勺而始矣;海纳其会,实百川之委也。祀容肃设,必先有事于灵长;望秩并修,然后功归于善下。诚以决九川而分导,括众流而混并,一则穷本而有自,一则兼容而积成。是用分礼章而异数,昭祭典以推行。命祀首陈,始则出图之所;祷辞以设,方祈纪地之名。用能缛乃令仪,昭夫重祭,利万物以斯善,用五材而并济。无文既秩,经渎以领祠;群望继行,祷朝宗而用币。外则尽物,中惟告虔,既义取于源委,乃礼分于后先。一祷致诚,必告荣光之;大川并走,嗣临重润之渊。得非众岳肇乎一拳,椎轮生乎五辂,考厥初之攸在,彰返始而为务。亦犹文王之祀虽贵,不逾后稷之尊;齐人之事将行,敢越配林之故。是知河必居首,取发源而肇兹;海不自大,由积众以成其。导洪流而并注,散灵润以旁滋。顾乃滥觞之因,必有先也;视尔委输之广,然后从之。异哉,祭尚洁诚,礼惟思反,将展报以为义,必讨源而自远。故夫三王之祭川,必务其本。

大匠诲人以规矩赋

工善其事,器无不良。用准绳而相诲,由规矩以为常。度木随形,俾不欺于曲直;运斤取法,必先正于圆方。载考前文,爰稽哲匠,伊作器以祖善,必诲人而攸尚。有模有范,俾从教之克精;中矩中规,贵任材而必当。诚以人于道也,非学而弗至;匠之能也,在器而攸施。既谆谆而诲尔,俾拳拳而服之。

默受以全,曲则轮而直则轸;动皆有法,为鞠而断为棋。然则道不可以弗知,人不可以无诲。苟审材之义失,则教人之理昧。规矩有取,为圭为璧以异宜;制度可询,象地象天以是配。匠之心也,本乎天巧;工之事也,作于圣人。因从绳而取谕,彰治材而有伦。学在其中,辨盖舆之异状;艺成而下,明凿枘之殊陈。义不徒云,道皆有以,将博我而斯在,宁小巧而专美?殊玉工之作器,惟求磨琢之精;异扁人之轮,但述苦甘之旨。

是知直在其中者谓之矩,曲尽其妙者本乎规。

然工艺以斯下,俾后来之可师。道或相营,引圆生方生而作谕;言如未达。譬周旋折旋而可知。是何朴为工,剞劂斯主,玩其役以虽未,听乃言而可取。故孟子谓学者之诲人,亦必由于规矩。

十九、论辩

本论〔庆历二年〕

天下之事有本末,其为治者有先后。尧、舜之书略矣,后世之治天下,未尝不取法于三代者,以其推本末而知所先后也。三王之为治也,以理数均天下,以爵地等邦国,以井田域民,以职事任官。天下有定数,邦国有定制,民有定业,官有定职。使下之共上勤而不困,上之治下简而不劳。财足于用而可以备天灾也,兵足以御患而不至于为患也。

凡此具矣,然后饰礼乐、兴仁义以教道之。是以其政易行,其民易使,风俗淳厚,而王道成矣。虽有荒子孱孙继之,犹七八百岁而后已。

夫三王之为治,岂有异于人哉?财必取于民,官必养于禄,禁暴必以兵,防民必以刑,与后世之治者大抵同也。然后世常多乱败,而三王独能安全者,何也?三王善推本末,知所先后,而为之有条理。后之有天下者,孰不欲安且治乎?用心益劳而政益不就,然常恐乱败及之,而辄以至焉者,何也?以其不推本末,不知先后而已。

今之务众矣,所当先者五也。其二者有司之所知,其三者则未之思也。足天下之用,莫先乎财,系天下之安危,莫先乎兵,此有司之所知也。然财丰矣,取之无限而用之无度,则下益屈而上益劳。兵强矣,而不知所以用之,则兵骄而生祸。所以节财、用兵者者,莫先乎立制。制已具备,兵已可使,财已足用,所以共守之者,莫先乎任人。是故均财而节兵,立法以制之,任贤以守法,尊名以厉贤,此五者相为用,有天下者之常务,当今之世所先,而执事者之所忽也。今四海之内非有乱也,上之政令非有暴也,天时水旱非有大故也,君臣上下非不和也。以晏然至广之天下,无一间隙之端,而南夷敢杀天子之命吏,西夷敢有崛强之王,北夷敢有抗礼之帝者,何也?生齿之数日益众,土地之产日益广,公家之用日益急,四夷不服,中国不尊,天下不实者,何也?以五者之不备故也。

请试言其一二。方今农之趣耕,可谓劳矣;工商取利乎山泽,可谓勤矣;上之征赋榷易商利之臣,可谓纤悉而无遗矣。然一遇水旱如明道、景祐之间,则天下公私乏绝。是无事之世,民无一岁之备,而国无数年之储也。以此知财之不足也。古之善用兵者,可使之赴水火。今厢禁之军,有司不敢役,必不得已而暂用之,则谓之借倩。彼兵相谓曰官倩我,而官之文符亦曰倩。夫赏者所以酬劳也,今以大礼之故,不劳之赏三年而一遍,所费八九百万,有司不敢缓月日之期。兵之得赏,不以无功知愧,乃称多量少,比好嫌恶,小不如意,则群聚而呼,持梃欲击天子之大吏。无事之时其犹若此,以此知兵骄也。

夫财用悉出而犹不足者,以无定数也。兵之敢骄者,以用之未得其术。以此知制之不立也。夫财匮兵骄,法制未一,而莫有奋然忘身许国者,以此知不在任人也。不任人者,非无人也。彼或挟材蕴知,特以时方恶人之好名,各藏畜收敛,不敢奋露,惟恐近于名以犯时人所恶。是以人人变贤为愚,愚者无所责,贤者被讥疾,遂使天下之事将弛废,而莫敢出力以为之。此不尚名之弊者,天下之最大患也。故曰五者之皆废也。

前日五代之乱可谓极矣,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者三四岁而亡。夫五代之主岂皆愚者邪,其心岂乐祸乱而不欲为久安之计乎?顾其力有不能为者,时也。当是时也,东有汾晋,西有岐蜀,北有强胡,南有江淮,闽广、吴越、荆潭,天下分为十三四,四面环之。以至狭之中国,又有叛将强臣割而据之,其君天下者,类皆为国日浅,威德未洽,强君武主力而为之,仅以自守,不幸孱子懦孙,不过一再传而复乱败。是以养兵如儿子之啖虎狼,犹恐不为用,尚何敢制?以残弊之民人,赡无赀之征赋,头会箕敛,犹恐不足,尚何曰节财以富民?天下之势方若敝庐,补其奥则隅坏,整其桷则栋倾,枝撑扶持,苟存而已,尚何暇法象,规圜矩方而为制度乎?是以兵无制,用无节,国家无法度,一切苟且而已。

今宋之为宋,八十年矣,外平僭乱,无抗敌之国;内削方镇,无强叛之臣。天下为一,海内晏然。为国不为不久,天下不为不广也。语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言有资者其为易也。方今承三圣之基业,据万乘之尊名,以有四海一家之天下,尽大禹贡赋之地莫不内输,惟上之所取,不可谓乏财。六尺之卒,荷戈胜甲,力彀五石之弩、弯二石之弓者数百万,惟上制而令之,不可谓乏兵。

中外之官居职者数千员,官三班吏部常积者又数百,三岁一诏布衣,而应诏者万余人,试礼部者七八千,惟上之择,不可谓乏贤。民不见兵革于今几四十年矣,外振兵武,攘夷狄,内修法度,兴德化,惟上之所为,不可谓无暇。以天子之慈圣仁俭,得一二明智之臣相与而谋之,天下积聚,可如文、景之富;制礼作乐,可如成周之盛;奋发威烈以耀名誉,可如汉武帝、唐太宗之显赫;论道德,可兴尧、舜之治。然而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此甚可叹也。是所谓居得致之位,当可致之位,当可致之时,又有能致之资,然谁惮而久不为乎?

正统辨上

正统曰:“统天下而得其正,故系正焉;统而不得其正者,犹弗统乎尔。继周而后,帝王自高其功德,自代统而得其正者,难乎其人哉!必不得已而加诸人,汉、唐之主乎?”曰:“甚哉,吾子之说其隘也!以汉、唐之盛烈,犹曰不得已而加之焉,为魏、晋之主,则将奈何乎?”曰:“不然。是乌得苟加诸人?‘一箪食,一瓢饮’,其义弗直而取诸人,君子且从而恶之。以天下之广,而被乎太公之实,苟非其人,则阙之可已。必若曰应天而顺人,则继周之后,桀、纣之恶常多,而汤、武之仁义未尝等也。若是,其苟加诸人,何哉?予以谓正统之不常在人,率与言神圣者相类,必待择人而后加焉。是仁王义主不足贵,而奸雄篡弑之臣得以济也。

正统辨下

秦之裔罪暴于桀,莽、炀方于纣,汉、唐之主仗义而诛变以取天下,其可谓之正统欤,犹未离乎憾也!秦之得天下也,以力不以德。

晋之承魏也,以篡继篡。隋亦若是,而徒禅云尔。晋、隋,盗也。或者以为正统,兹非误欤!

圣人不生,而暴伪代兴,名与实自重久矣,必待后世之明者断焉。断而不以其势,舍汉、唐、我宋,非正统也。

殿试儒者可与守成论三皇设言民不违论

论曰:夫至治之极也,涂耳目以愚民之识,畅希夷以合道之极,化被而物不知,功成而迹无朕。古有臻于是者,其大道之行乎!圣人之兴也,捐仁义以为德之细,放约束以取民之信,德及而物自化,言行而人必从。古有盛于此者,其三皇之世欤!故孔子有三皇设言而民不违之说,敢试论之。

若乃畅上古之至道,张亿世之远御。结绳所以为信也,而惧信之未孚,我则有书契之易,于是乎画八卦以由数起。茹毛所以养生也,而惮生之未具,我则有烹饪之利,于是乎尝百谷以粒丞民。网罟利人以为用,使以畋而以渔;牛马异性而必驯,使可乘而可服。壮栋宇以易古者之居,垂衣裳以兴天下之治。凡所以使民不倦者,皆伏牺、神农、黄帝之为也。然而治既行矣,民既赖矣,守之以至静,化之以无为,上有淡泊清净之风,下无薄恶叛离之俗。故言为教诏,非诰誓而自听;言为号令,不鞭朴而自随。

且夫歃血以莅盟约,要之于信者,由不信而然也;为刑以残肌骨,威之使从者,由不从而设也。不若御至质之民,行大道之化。

悦不以爱,故不待赏而劝;畏不以威,故不待罚而责;政不罔民,故不待约而信;事不申令,故不待诰而从。一言以行,万民禀命,赖其德者百年而利,服其化者百年而移。非三皇之德,其孰能与于此乎?

同类推荐
  • 财富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财富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有时候,父母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就可以让孩子的性格发生改变,受益或受害终生。“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 陈氏家族全传

    陈氏家族全传

    讲陈氏家族不能不提陈其美。陈其美是当年上海市革命军服加身的“大督军”,是孙中山的同盟会骨干成员,是蒋介石参加革命的引路人,又是他将陈果夫、陈立夫托付给了蒋介石。 陈果夫、陈立夫是蒋家王朝的组织部长。他的用人计谋,加剧了四大家族间的豪门恩怨和尔虞我诈的争斗。陈氏家族靠其结党营私,政治势力远大于“宋、孔”两家。 本书描述了陈氏家族与蒋家王朝的关系,以及蒋家王朝败落后陈氏家族成员的悲喜人生。
  • 隋炀大帝杨广(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隋炀大帝杨广(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隋炀帝杨广被后人称为是中国历史上最荒淫腐化的昏君。杨广自幼狡猾奸诈,以种种假象迷惑父亲隋文帝杨坚和皇后独孤氏,并取得他们的欢心,继而将心爱的女人香娘作为诱饵对太子施美人计,致使太子失宠,从而夺取太子位。取得太子位后,杨广迫不及待地凶狠地谋杀了父皇,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当上了皇帝的杨广大肆奉行享乐主义,美人为重,江山为轻;游玩为重,社稷为轻。为了游玩,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使数以万计的百姓死于劳役。杨广为显示国威三次攻打高丽,征调全国二百多万军队,结果以惨败而告终。最后在起义军和反叛军的威逼下,卫队逼宫,杨广被迫自尽。
  • 心安是归处

    心安是归处

    本书讲述了刘绍棠和杨广芹,非常时期的一段非常情感故事。刘绍棠和杨广芹,一个是大乱还乡的著名作家,一个是善良淳朴的农村少女,在“文革”时期的非常岁月,在他们共同的家乡——大运河畔儒林村,发生了他们人生中一段刻骨铭心的邂逅。
  • 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

    作为刘家老三的刘邦,从小游手好闲,不思进取。但历史证明,这位有着“流氓”称呼的则老三,最终却荣登天子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平民身份登上帝位的帝王。刘老三的一生充满太多的传奇,他的事迹即使在今天也能给予人们以启迪。像其他志得意满的人物一般,功成名就的刘老三衣锦还乡之时,以一曲《大风歌》,显露了自己的得意与感慨,正如歌中所云:“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热门推荐
  • 血浴魔尊

    血浴魔尊

    何为正?何为邪?天地无情,以万物为刍狗。这世间的正邪究竟由谁而定?妖魔之灵,重生异域,天生邪异无法掩藏,被正道定为邪魔外道,在正道统治的大陆,他该如何自处。是坐等审判,还是奋起抗争……
  • 网游之潜伏在你身旁

    网游之潜伏在你身旁

    对于《TX》这款游戏来说满级才意味着开始,而我的开始却是在我满级了很久以后。
  • 高冷男神的面具:男神,我来啦!

    高冷男神的面具:男神,我来啦!

    高冷版夏初的心中有一山,山背后住着一个人。那个人是她心心念念所盼,又等不到放不开的人。一场闹剧,一个秘密,一份爱意,都在岁月的沉浮中布上灰尘,落到泥土中掩埋至深。抽风版“柳园安,你敢说不喜欢我!”夏初大眼睛中闪烁着熊熊大火,似乎似乎要把眼前的这个男子烧成灰烬。“嗯,不喜欢。”才怪!柳园安板着脸,默默在心底补充没有说出来的两个字。他喜欢看她精力旺盛的模样!好像一只小松鼠!小松鼠夏初:我@#¥%&
  • 老师嫁给我

    老师嫁给我

    陈浩然从三年前跟老头子叶问天学武功在学有所成的时候一场车祸把他一家带走.但是却让他与刚刚认识的班主任拉到一块。从此我陈浩然为她生为她死,为她得罪天下人。
  • 人性的优点大全集

    人性的优点大全集

    作者为了撰写这本书,曾经读过所有作者能找到的、有关此题意的资料。包括迪克斯报纸信箱回答、离婚法庭的记录、双亲杂志,以及多种著名的著述。同时,作者还雇用一位受过训练的人去研究、探索。他费了一年半的时间,在各图书馆中阅读作者所遗漏了的资料,探究各种心理学的专集,阅读多种杂志文章,探索无数的伟人传记,要找出各时代大人物是如何应对人生的。可以说。作者是世界上听过“克服忧虑”的演讲最多的人。除此之外,作者还接触过成百上千的“克服忧虑”的经验。有些是他人寄给作者的,还有一些是在班上得过奖的。总之,这本书绝非来自象牙之塔,也不是如何克服忧虑的学院派研究报告,而是一本记录成百上千位成年人克服忧虑的报告。
  • 中国式领导智慧

    中国式领导智慧

    本书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智慧和先进管理哲学、领导智慧,以及自己十几年来打造团队、领导企业的实战经验完美结合在一起,全书实用性强。现在的企业管理已慢慢远离“术”的层面,靠近“道”的层面。人们需要静下心来学习老祖宗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企业家的根和脊梁,也是中国企业家的曙光和希望。《中国式领导智慧》系统的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的运用。
  • 仙剑之仙缘

    仙剑之仙缘

    蜀山,人们向往的地方,都说长生不老,他们真的不老吗?身焕奇香,天子降之。立其为后,永保太平。看他们的修仙路。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智慧故事之八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智慧故事之八

    智慧具有传承性,本套图书精选智慧故事、内容丰富、故事精彩,为广大学生增加智慧提供了一条路径。
  • 青阳仙门

    青阳仙门

    一代剑仙林永在一场恶战中本想与敌人同归于尽,可是他的仙剑却在最后一刻护住了他的一缕残魂并且穿越之仙林大陆。且看林永怎么恢复修为,收拾小人,手揽佳人。
  • 婆纱灵都

    婆纱灵都

    我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一插手会陷进这古怪的事件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