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炮弹内的毒剂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毒害作用的不同,分为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窒息性毒剂等。由此派生的炮弹有黄弹(糜烂性)、红弹(喷嚏性)、绿弹(催泪性)、蓝弹(窒息性)、茶弹(中毒性)等。攻击的方式分为毒剂急袭(即使用尽可能多的火炮,以最快的速度,在短时间内对目标造成尽可能大的伤害),毒剂压制袭击(即对面状目标进行大范围的毒云包围),布毒射击(即制造染毒地域),毒剂爆炸弹射击(即把毒剂杀伤与弹片杀伤结合使用)等。需要指出的是,化学毒剂并不都是臭不可闻的,有的甚至还可以散发出种种香味。例如,一种叫“光气”的毒气就带有苹果型香甜味,人吸了它以后就会患水肿,既吸不进氧气,也呼不出二氧化碳,最后因窒息而死。还有一种叫“苯氯乙酮”的毒气,散发的是荷花的清香味,它能伤害人的眼睛,刺激人的皮肤,导致失明或红肿起泡。所以,在战争中,千万不要受这些“香甜”味道的诱骗,错把中毒当享受。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战场上也曾多次使用毒剂,致使中国军民中毒人数达8万以上,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用的化学炮弹。1938年10月4日凌晨,1000余名日本鬼子在空炮火力支援下向河北阜平进犯,当行至东西庄、方代口地区时,被我八路军第一、三分区和翼中独立旅一部截击,被歼300余人。中午时分,日军增援部队赶到,于是发射了大量的毒剂炮弹,造成八路军5个营的官兵中毒,最后不得不撤出战斗。
虽然化学武器是国际公约禁止使用的非常规武器,但历次战争也没有得到有效禁止。早在1899年,第一次海牙会议上就通过了“缔约国均应约束自己,禁止使用以施放窒息性和中毒性气体为唯一目的的炮弹”的宣言,但在时隔不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大量使用了化学武器,造成了130余万人中毒伤亡。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又纷纷反对使用化学武器,并于1925年在日内瓦签署了反对化学战的议定书,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化学武器又在战场上频繁出现。据不完全统计,二战中仅日军在我国使用化学武器就有2000余次,造成中国军民中毒伤亡8万人以上。在大战后的局部战争中,化学武器也是随处可见,就连一贯以“人道”自许的美国人,在朝鲜和越南战场上也曾多次使用化学武器。80年代的两伊战争中,伊拉克使用火炮和其他手段先后施毒100余次,致使伊朗军队的4万多官兵中毒伤亡。由此可见,仅靠协议书和社会舆论是不能根除化学武器使用的,正如德·克劳塞维茨所说:“战争是一种暴力行为,而暴力的使用是没有限度的。”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有了一两个《公约》就放松警惕。
当然,毒气炮弹也有它的缺陷,当遇到刮风、下大雨、下雪或目标位置较高时,它的效力就会受到影响。随着监测手段的改进和防毒、洗消器材的完善,只要掌握科学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小毒剂袭击造成的损失。
名炮战典
火炮是陆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火力突击力量,具有强大的火力、较远的射程、良好的精度和较高的机动能力,能集中、突然、连续地对地面和水面目标实施火力突击。主要用于支援、掩护步兵和装甲兵的战斗行动,并与其他兵种、军种协同作战,也可独立进行火力战斗。炮兵在历史上有“战争之神”的称号。
一、君士坦丁堡之战
早在青年时代,穆罕默德二世就把攻克君士坦丁堡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继承王位后,他便着手把这一奋斗目标变成现实。他“征服者”的生涯就是从攻克君士坦丁堡开始的。1452年,他令一支部队和5000工匠在君士坦丁堡附近登陆,建造了一座名为罗米里亚·西萨尔的要塞。要塞异常坚固,布满炮台,易守难攻。要塞的重要之处还在于,它切断了君士坦丁堡与黑海诸港口间的所有联系,君士坦丁堡亦无法从乌克兰引进粮食。同时,土耳其人开始在君士坦丁堡城下集结重兵(一说为15万人,另一说为8万人),其中起举足轻重作用的是炮兵。穆罕默德二世准备了100多门重炮,其中特大型重炮12门。为了从海上封锁君士坦丁堡,穆罕默德二世还准备了上百艘军舰。这些舰船大小不一,以小船居多。穆罕默德二世作了充分准备,加之土耳其军事实力雄厚,攻克君士坦丁堡势在必得。T160
面对来势汹汹的土耳其人,君士坦丁堡全城总动员,尽最大可能层层设防。重要的港口金角湾南北两边设有海墙保护,出口处用大铁链拦隔,以阻止敌舰进入金角湾,并加上若干大木桩进行加固。君士坦丁堡拥有战舰26艘,其中希腊10艘,威尼斯和热那亚16艘。君士坦丁堡适合服兵役的男子计25万多人,但末代君主君士坦丁十一世所能召集的士兵不足5000人,加上部分外国雇佣兵,总数不过8000人。1453年1月,热那亚又派来700援兵,由名将吉斯提尼带领。日耳曼炮兵专家兼军事工程师格兰特也同时到达。吉斯提尼是一位机智勇敢的名将,君士坦丁十一世任命他为城防总指挥。此外,君士坦丁堡还加高加固了城墙,以期抵挡住土耳其军队的进攻。君士坦丁堡多次抵抗过东西方军队的攻击,然而,此次双方实力悬殊,即使倾其全力,也难保城池不失。T161
1453年4月,穆罕默德二世来到君士坦丁堡城下准备攻城。他将10多万大军分成4个军,从4个地点攻城。他的金红两色营帐也设在了攻城前线。4月12日,土耳其军舰炮击君士坦丁堡,土军的大炮也推到护城河边,开始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有组织的炮击。土军巨型火炮响声震天动地,炮击持续了几天,但效果并不理想,4月18日,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全线突击攻城。君士坦丁堡守军已有准备,弓箭、火器一齐向土军射击,土军死伤无数,第一次攻城失败。两天后,热那亚支援君士坦丁堡的船只突破土军包围,给君士坦丁堡运来了粮食和弹药。T162
第一次攻击失败后,穆罕默德二世发现,如果能绕过金角湾大铁链的封锁,从背后攻击君士坦丁堡,效果会更好,既可分散守军兵力,又可两面夹击。
为使舰船进入大铁链封锁的金角湾,穆罕默德二世动用几千人,把70余舰船拖到陆上,在陆地上修了一条木制轨道,上面涂上黄油,“旱地行舟”的战争奇观出现了。在炮兵掩护下,70多艘舰船从陆地进入了金角湾。土耳其人又在金角湾架设了一座浮桥,供土军通过。君士坦丁堡处在土耳其人的两面夹击之中。君士坦丁十一世虽未弃城而逃,但形势的严峻他心中十分清楚。土耳其人攻城日甚一日,外面接济中断,即使能抵挡住土军攻势,饥饿也会使城里人不战自亡。土军每天炮击不止,城内伤亡人数与日俱增。5月7日、5月12日,土军两次大规模进攻又被击退。城池久攻不破,形势对土军越来越不利。土军兵力增多,补给发生困难,难以长期坚持下去,可能会被迫自动解围。为打破僵局,穆罕默德二世绞尽脑汁。他令手下人制造了一个高大的“攻城楼”,以此为掩护,推到城墙边,从上面向城内开炮射击。但攻城楼很快被守军摧毁,没有达到目的。
强攻、攻城楼都遭失败,穆罕默德二世又采取了第三种特殊的战术——工兵挖坑道爆破攻击。但守军另一将领格兰特不愧为军事工程师,成功地阻止了土军的坑道战术,土军工兵不是被炸死,就是闷死在坑道里,或被水淹死;格兰特有时也派人到坑道中,用刀、斧将土军杀死。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坑道战中使用了火药。穆罕默德二世招术用尽,仍无法攻克城池。他决定在5月29日对君士坦丁堡实行大规模海陆两栖进攻。这也是一次海陆两军的联合行动,海军吸引海墙上的守军火力,陆军则大规模强行攻城。土耳其军队此次攻击不分昼夜,一刻也不中断,直到城破为止。穆罕默德二世把主力军队陆续投入攻击,最大限度地消耗守军实力。此外,他还进行了大量的物力准备:2000架云梯、铁钩及大量的柴草(用来充填守城的壕沟)。穆罕默德二世孤注一掷,把这次攻击视为最后一次进攻。与斗志高昂的土军相比,君士坦丁堡内人心惶惶。许多人拥向索菲娅教堂,作最后一次宗教祈祷。人们预感到末日即将来临,君士坦丁十一世对城防作了最后的部署,守军也准备作最后一搏。5月29日上午,土军全面进攻开始,在重点攻击地段,土军分成三个梯队,杂牌军在最前面,安纳托里亚民兵在中间,最后才是主力部队新军。穆罕默德二世这样安排是想让前两个梯队消耗守军的兵力和弹药,最后由新军解决战斗。守军用沸油、希腊火及其他武器击溃了前两个梯队。这时,大约1万名新军发起了强大的攻势。新军中多数人身经百战,受过专门训练,不顾一切向前冲。攻城战变成了肉搏战,但仍不分胜负。一支新军经过5次浴血冲击,突破了城防。土耳其军队历尽艰辛,终于攻克了古城君士坦丁堡。
土耳其人在城内大肆烧杀抢掠。一场浩劫之后,君士坦丁堡变成了土耳其人的首都——伊斯坦布尔。穆罕默德二世在欧洲大陆上建立了“土耳其”。
二、火炮主导的血战——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持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这次战役是一次典型的以火炮为主导的战役。在交战双方中,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以榴弹炮、加农炮为主力的火炮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T163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法国人并没有认识到炮兵的重要性,而只是把炮兵看成步兵的补充,认为炮兵是“拖油瓶的孩子。”1914年,德国一共有3500门中型火炮和重型火炮。每一个军有36门105毫米榴弹炮,再加上16门150毫米榴弹炮。而法国人的大炮还不到300门。在轻型火炮方面也是德国占优势,德军有6000多门77毫米炮,而法军的75毫米炮只有3500门。
1914年,欧洲战场在西线形成胶着状态的战壕战,交战双方谁都不能前进一步。1915年,德国的几次进攻努力都未能奏效。德国将军冯·法金汉认为如果对法国加强打击,迫使法军投入所有兵力,会使法国因消耗而亡。他选择了位于默兹高地上的凡尔登要塞作为主要进攻点,因为此处是德国通往巴黎的交通要道,如果成功占领,就可以使法国“流尽最后一滴血”。法国在凡尔登的防卫力量原本比较薄弱,但由于气候条件不佳,德军的进攻推迟了,为法国调集援兵提供了时间,法国一共调集了两个师进入这个地区。T164
1916年2月21日,德军用1200门大炮对40千米的战线进行了9个小时的集中轰击,发射了100万发炮弹,然后用3个军(第三、第七、第十八军)的兵力进攻,先头部队用火焰喷射器扫清战壕,到23日,德军已经前进了将近5千米,法军被迫后撤。24日,法军被迫放弃第二道防线,25日德军用强大的火力进攻占领了杜奥蒙要塞。T165
2月25日,法军总司令任命亨利·菲利普·贝当将军为凡尔登地区总指挥,由他指挥的第20军也进入了凡尔登。由于法军第33团的顽强抵抗,再加上当时天降大雪,德军对杜奥蒙村的进攻受阻,法军利用唯一一条与后方保持联系的巴勒迪克-凡尔登公路(法国人称为“圣路”)抓紧时间向凡尔登运送人员补给,一周内组织3900辆卡车,运送人员19万和2.5万吨的物资,这是人类战史上首次大规模的汽车运输。法军的大批援军及时赶到,加强了纵深防御,扭转了战役开始阶段的不利局面,使战役进入拉锯战。
德军由于前进过快,丧失了炮火支援的优势,反而使自己暴露在法军位于默兹河西岸的炮火射程内,战场由于持续炮火的攻击已经变成一片泥潭,火炮很难向前移动,到了3月2日德军最终占领杜奥蒙村时,已经丧失了4个团。由于无法向凡尔登前进,德军转过来准备拿下霍姆山,经过3个月的激烈战斗,德军攻占了凡尔登西部的两个村庄,6月7日凡尔登东部的沃要塞投降。但双方损失惨重,贝当将军准备保存实力用于更好的防御,但他于5月1日被解职,由更具有进攻性的内维尔将军取代。T166
德军下一个目标是苏维要塞,1916年6月22日德军向法军阵地投放毒气弹,第二天以6万兵力进攻,但没有能拿下苏维要塞,战斗持续到9月6日。1916年索姆河战役打响,迫使德军从凡尔登抽调部分兵力去对付北面的英法联军。到了秋季,德军已经非常疲惫,德军总司令保罗·冯·兴登堡撤换了法金汉将军,任命埃里希·鲁登道夫为凡尔登战役司令。1916年10月21日法军发起反攻,使用了新式400毫米口径的大炮和徐进弹幕射击技术,10月24日夺回杜奥蒙要塞,11月2日德军放弃沃要塞,12月11日德军完全退到战役开始时的战线。
在凡尔登战役中,掷雷器是德军最凶狠的武器之一。法国堑壕的士兵时常眼睁睁地看着掷雷器沿着一个高高的弓形滚动,然后倾泻下来装有四五十千克高爆炸药和金属碎片的榴霰弹,将堑壕连同里面的士兵一同摧毁。另一种可怕的武器是130毫米的小口径高速炮,它可以以步枪子弹的速度发射5.2英寸榴霰弹,使法军莫名其妙地丧失性命。在凡尔登战役中,德军第一次使用“徐进弹幕射击”战术支援步兵进攻。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最早的炮火支援步兵进攻的战例。
这次战役使双方都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虽然法军损失更为严重,但没有达到德军预想的2∶1水平。凡尔登战役的胜利使法国更相信要塞防御系统,从而导致马奇诺防线的修建,凡尔登战役也成为法国决心保卫自己的象征。T167T168
三、舰炮击沉舰母的唯一战例——“光荣”号的覆没
1940年6月初,英法联军在法兰西战役中的失败已成定局。为了保卫岌岌可危的英国本土,邱吉尔首相被迫做出了从挪威北部撤回其全部武装力量的决定。6月3日,英国海军的“皇家方舟”和“光荣”号航母驶进刚刚占领的纳尔维克港,为撤退船队提供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