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19100000055

第55章 现代性的新发展与社会互构的时代--社会互构导论: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新探索之三(1)

杨敏

本文对现代性、社会学的学术传统和当代中国社会快速转型的经验现实进行了分析和反思,并对新型现代性、当代社会学重建的趋势、社会互构论的意涵进行了探讨、阐发和陈述。这当然绝非易举,但我们愿意进行这项深具意义的尝试。

一、现代性的危机、转折与社会学的成长机缘

当代现代性汇聚了全球化过程,正在风驰电掣般地推进。这一过程的迅猛转换及其所带来的风险性和失控感,使其实质深藏不露,前景也更加难以捉摸。总起来看,现代性使人悬念叠生,人们感到自己正在经历的这个过程本身已经成为了一个重大问题。从多种多样的疑问中产生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现代性或被理解为对传统规范的反叛,是一项“未竟的事业”(哈贝马斯);或被设想成从“简单现代性”向“反思性现代性”的发展,以不断地“去传统化”(detraditionalization)产生对现代性的超越(吉登斯);或者从这一过程揭露西方现代性的虚假性,重申了理想主义的人类自我解放目标(沃勒斯坦)。也有人认为现代已经终结,我们正在迈向后现代(后现代主义)。所有这些不同的解释都说明了一个事实--现代性正面对深刻的危机和重大的转折。

旧式现代性的危机与新型现代性的曙光尽管当代对西方现代性的解释试图超越资本主义与非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争论,但从传统上看,资本主义是其根本性的制度纬度(关于这一点,马克思、韦伯、吉登斯、哈贝马斯、沃勒斯坦等已有明确的阐释)。欧美资本主义与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价值观有天作之缘,这种价值取向追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崇尚冒险,成功和创造性行动,为“初生的世界经济”(沃勒斯坦.2002)的形成,为生产率和利润率的不断提高、资本和财富的无限制积累,以及欧美资本主义的扩张提供了持久的动源。同时,在资本掌控中的科学技术发挥了”使统治合法化的功能”(哈贝马斯),极大地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也膨胀了攫取资源的欲望。然而,自然的开发使资源日益变得短缺,财富的增长使贫困成了社会的痼疾,赢家拿走一切,悲痛留给了失败者,最终使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成为难以治愈的顽症。于是人类“向地球发动的战争”变成了人类“走向自我毁灭的战争”(迈尔斯),西方现代性的破坏性完全显露了出来。当人和社会选择了与自然的对立,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也趋向恶化,陷入了无可挽回的极度紧张和冲突激变的现实境地。于是,在这种现代性的推进之中,人赢得了对自然的控制,却丧失了整个人类自由和解放的理想前景。而且,这种建立在自然和社会的双重代价基础之上的现代性的不断扩展,逐渐祸及了“南方“和整个世界。正剧如此,即使“现代”是以最彻底的方式对以往的传统规范和腐朽观念实行“反叛”和“无可挽回的断裂”,事实上,关于人类自由和解放的价值理念本身从一开始就发生了问题,注定了西方的现代性与传统性或陈旧性难解难分。--我们把这种建立在自然和社会的双重代价基础之上的现代性,称为旧式现代性。当代现代性面临的危机,实质上正是这场源于西方、殃及全球的旧式现代性的危机。

上个世纪后半期,对现代化进行重新探索的思潮和实践在非西方世界兴起,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世界也出现了对旧式现代性的批判前锋。之后,苏东巨变、隔离两半球的铁幕消失,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逐渐形成,经济市场化浪潮在全球化的推进。到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全球社会生活景观呈现了重大转折来临的种种迹象:倒行逆施的自然政策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绿色惩罚”,促使旧观念所建构的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之间界别的悄然消融,以这种界别为基础的各种裂变--左与右、激进与保守的政治意识形态,以及人类生活样式、社会组织模式、文明类型乃至国家界限所造成的分隔--也在漂移和重构,人们身处其中的社会世界重现了其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固有质性,这一切从根本上动摇了现代性的陈旧理念基础,促使旧式现代性更加迅速地走向了危机时期。同时,这一系列社会巨变进一步推动了对旧式现代性的质疑、批判和反省。人们越来越省悟到,人类对自然的掳掠和人类的自相奴役,是与人类的自我解放不相容的;现代性就其实质和目的而言,不是科学技术的解放而是人类自身的解放,科学技术作为一种巨大的生产力,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要手段;科学技术之所以在现代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当取决于它能够服务于人的完善、社会的进步和人类解放目标的实现,否则,它的任何成就都是可疑的。因此,不能以科学技术的现代性取代人类解放的现代性。人们同时也认识到。尽管在资本的掌控之下,科学技术及其进步和创新依然显示了它作为生产力的独特效用,为解决人类已久的生活困扰、改变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和社会的进步速率奠定了不朽基业。当今世界新科学技术体系的潜能,固然足以毁灭整个人类社会,但也足以造就一个理想世界。

这样,在世界,在中国,探索新型的现代性成为一种势在必行的潮流和趋向。特别是在中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过程中,改革开放、科教兴国、共建两种文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西部开发和扶贫共富,以及新型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等概念、思想和实践,强烈地透显出新型现代性的理念和初始内涵。我们认为,新型现代性必然是能够充分发挥本国特色优势,包容吸纳西方现代性的一切优点的现代性,是能够促进两种文明的共同发展、全面改善生态环境系统,使人与自然永远相携共存、使人类社会自身获得永久安全的现代性。简言之,所谓新型现代性,是指那种以人为本,人和自然、人和社会双赢,并把自然代价和社会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现代性。在我们看来,使科学技术的现代性服务于人类解放的现代性,使现代性最终向人类自身解放的目标回归,这种自觉和由此而来的远大抱负,对中国社会转型加速期的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从社会转型加速期取得的巨大社会进步和付出的种种社会代价中,我们都能从正反两方面亲身体会到新型现代性的深刻意涵。

关于现代性与社会学,沃勒斯坦这样认为:“自从在大学有了讲授社会科学的院系以来,在其整个有建制的历史上,社会利学就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在欧洲支配整个世界体系的历史时刻,社会科学为回答欧洲的问题而兴起。社会科学既然是在这个熔炉里面形成的,它在选题、推理、方法论和认识论上都反映这个熔炉的局限,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沃勒斯坦.2002:183)。这种情形对于作为社会科学,一个分支的社会学当然也不例外。可以说,西方社会学因现代性导致的种种社会问题而兴起,这些问题的实质和根源就在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这一过程造成的“独特的现代困境”--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紧张关系,成为了西方社会学的基本论题;对这一论题的探索、歧见、争论,形成了这一学科的经典思想和学术传统。所以亚历山大认为,社会学的研究总是围绕着这一问题展开(亚历山大,2000:9)。从孔德、迪尔凯姆、韦伯(甚至直到当代西方社会学家)的思考可以看出,西方现代性困境及其造成的社会问题始终是西方社会学的基本内容。总而言之,以往的社会学是由西方的旧式现代性锻造而成的--它的感受力和想像力、设问和眼界,甚至它的理论抱负和期望所能达到的限度。

尽管中国社会学的初源来自西方社会学,但两者的经验事实基础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国社会学植根于中国现代性过程,这一过程由西方现代性扩散而引发,展开在由特定的时空具体性结成的中国本土社会背景之下,构成了中国社会学赖以生成的基本经验事实。因此,对上述两个密切关联但又相互区别的现代性过程的认识,对中国现代性本土取向的不断探索,以及对以西方旧式现代性为基础的西方社会学的认识,在中国本土社会学的构建和确立过程中始终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代现代性已经呈现出了重大转折的种种迹象,这也是社会重构、个人重塑、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重建之时。社会学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经历视野的重大调整、预设的根本变化、理论的重铸和再生。在这样一个旧式现代性步入没落、新型现代性勃然兴起的历史时期,当代中国社会学面临着新的成长机缘。中国社会学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在理论研究上开拓出新的学理空间。而经过我国快速转型期独特经验的熏陶,中国社会学界的主体性、自觉性和敏锐性已经大为提高,将有助于达到这一目标。

二、社会学的传统--二元对立的性状

走向现代所产生的种种问题,归根结蒂就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这就意味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构成了社会学研究、思考和想像的经验事实的基本来源。我们已经知道,社会学的诞生和成长阶段也是旧式现代性的成熟和扩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经历的裂痕、紧张、对立和冲突,在社会学记忆中久久萦回迁绕,挥之不去。通过社会学的思考,这一问题获得了知识的多种表达形式,成为实质性的内容沉淀在宏大叙事或个人述说、科学主义型理论或人文主义型理论之中。因此,这一问题与社会学知识中种种传统化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对社会学后来的发展继续产生了深远影响:它直接造成了社会学研究的视野和取向、理论和方法的不同学术倾向的区分与对立,这些学术倾向在各自承续中的传统化,成为社会学知识体系及其格局的结构性因素,并导致了体系和格局的成长、积累和持续方式。所以,社会学的重大变化、危机和转折来自于旧式现代性的变化、危机和转折,而这两者的变化、危机、转折的具体内容,则来自现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现代性不同阶段的演变与走向。

从米尔斯的概括质疑当代后现代主义

米尔斯曾对社会学研究的传统做了一个简洁的概括,认为存在如下三个总体的发展方向:第一种方向倾向于“历史理论”。他列举了孔德、马克思、斯宾塞和韦伯,认为在这些社会学家的思考中,社会学成为了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尝试”,关注于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进行研究。这种尝试同时也是历史性的和系统性的,目的在于发现社会生活的规律性。第二种方向则倾向于“人与社会的本质”的系统性理论。突出例子是齐美尔和冯·维泽,他们的研究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社会学被用于对社会关系的划分和洞察其普遍一致特征。这类研究的观点“过于-静态和抽象”。第三种是倾向于对当代社会事实和问题的经验研究。“在此情况下,只要社会学被定义为对一些社会专门领域的研究,它就很容易成为社会科学中一个打零工的人,包容了学术剩余物的形形色色的研究。”对这三个总体发展方向,米尔斯强调“每个方向都易遭扭曲,甚至走火入魔”(米尔斯,2001:21-22)。

按照当代的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时尚,在米尔斯所述三个发展方向中,“历史理论”和“人与社会的本质”的系统性理论被讽刺意味地称为“鸿篇叙事”、“宏阔之论”或人类解放的“规划工程”(如作为“宏大理论”典型之一的帕森斯理论体系,甚至被视为“皇帝的新衣”)。这样一来,米尔斯所说的社会学三种研究方向,经过后现代主义者的简约,只剩下了一种研究。由于后现代主义者否定了社会学对于确定性、普遍性知识寻求的必要,拒绝对社会生活的“宏观”现象进行研究,因而他们主张从个体和群体等“主体”立场出发进行小叙事和“述说”,侧重对局部类型的具体情境和有限题材进行研究和调查。

我们认为,人类社会生活是个多彩多姿、丰富多变、多元多维的时空延伸缩扩过程,任何问题的理解都不是只有一个角度、一种方法、一种逻辑、一种陈述。人类对追求真、善、美的强烈愿望,正是人类思维和实践的无穷创造能力的底蕴所在。社会学不仅有必要从不同视角、以不同方式对时空变换的社会生活进行观察、进行经验实证性调查研究、阐释和创建特定社会范域的应用理论,而且,无论从学术或实践意义上考虑,社会学都有必要对社会生活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综合的和一般性的理论研究。当今世界的人们不是带着经验走向生活,如果没有一般观念和知识的引导,每个人都将面对一个似乎碎化了的、陌生的表象世界。反思过去、评价现在、探察未来并不是简单明了的感性直观,也不是日常知识、个人话语以及有限的具体的实践和经验形态所能够包容的。时至今日,还没有哪一种社会组织模式(经过规划的或未经规划的)能够使人们进入普遍认可的人类生活的理想状态,因而声称“历史的终结”还为时尚早。因此,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宏大构想也不可能就此偃旗息鼓。在我们看来,正是由于“个人话语”、“小叙事”试图使作为人类生活共同体的整体性社会世界情境变为原子式的破碎状,人类对自身生活的积极建构、对“规划工程”的能动策划也就具有了更为现实意义。社会学研究中的三个总体发展方向--“历史理论”、“形式主义”和经验实证性的调查研究,无论对于社会学还是对于现实的社会生活,都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还是米尔斯说的好,“每个方向都易遭扭曲,甚至走火入魔”。我们从米尔斯的这些概括所得到的启发在于,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学反思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对社会学研究中所表现出的一些极端倾向及其传统的重新审查,这一任务已经将社会学研究的多元多维性质作为前提蕴含其中,肯定了社会学的每一重要方向都有他其知识意义和思维合理性,也肯定了这种反思将产生社会学的“综合”发展趋势。

社会学的传统--二元对立的性状

同类推荐
  • 牛撇捺文集·意识荒草(卷三)

    牛撇捺文集·意识荒草(卷三)

    现在的中国人,或者说部分的中国人,其精神的贫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个人的国家记忆

    一个人的国家记忆

    全书分为九个篇章,写了三个城市、三个人物、三个历史事件,讲述了他们在共和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大庆:一个与共和国盛大庆典同时诞生的工业圣城。
  • 敝帚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敝帚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内容主要概况:春风沉醉的晚上、采石矶、血泪、逃走、烟影、西溪的晴雨、海上、远一程,再远一程、沧州日记、杭州的八月、北平的四季。
  • 中外电影文学故事(上)

    中外电影文学故事(上)

    为了让广大读者,参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最优美的文学名著篇章,我们精心选编了这本《中外文学名著故事总集》,它将世界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名著,一一改编成故事形式,文字尽量通俗易懂,内容尽量保留精华,畅快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的精华。书中汇集了十个方面选题的20册专辑,其中:有极具想象、浓墨重彩的神话传说;有光怪陆离、匪夷所思的科学幻想;有恢宏浩大、金戈铁马的战争史诗;有谋略过人、才智出众的智谋叙事;有身处险境、绝处逢生的探险见闻;有悲喜交加、震憾惊人的电影文学;有反响强烈、激起共鸣的戏剧名篇,几乎囊括现存于世的中外文学作品全部。一卷在手,纵览名篇。
  • 溯溪(康城诗选1998~2008)

    溯溪(康城诗选1998~2008)

    当代诗歌的进程中,70后诗人的山场,随之而来的迅姑崛起,确乎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枓,不仅诗歌读者感到意外,而且诗歌界内部也感到意外。对冇些诗人来讲.由于70后诗人的登台,原先似乎清晰可辨的当代诗歌发展的脉络变得模糊起来,甚至变得无从把握。原来设想的从始于1970年代的地下诗,延伸到朦胧诗,再转换到第三代诗歌,并进而扩展到后朦胧诗的这一当代诗歌的谱系,本来就在上世纪90年代的诗歌中遭遇了离析,但在诗歌史的评述上似乎还有折中的办法。而70后诗人的星火燎原,则彻底捻灭了人们对修复原先的当代诗歌谱系的动机和可能。
热门推荐
  • 聚魂神尊

    聚魂神尊

    聚集天地精华,幻化王者神尊,新一代聚魂师以现世。聚魂神尊即将离世,新届聚魂神尊还未确立,散魂界蠢蠢欲动,为保聚魂界地位以及领土,新一代聚魂师四大代表又能否战胜散魂师永保聚魂界?
  • 圣天无极

    圣天无极

    圣,乃天境,天,乃无极。圣天无极,混沌苍穹。熔炎绝情。寒冰冷情。尖晶无情。风沙狂情。乌云多情。这是一个力量的时间,在这个世界,只有力量才能生存,只有力量才能主宰。他是一个孤儿,却因为走上了复仇之路。弱肉强食的世界,让他明白了,力量才是主道,为了追寻哪份力量,他不惜一切代价。
  • 穿越火线之变异

    穿越火线之变异

    他们是一个神秘的部队,因为一次变异,让他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 一代是怎么练成的

    一代是怎么练成的

    “二百年前,一群野人靠着‘留发不留头’征服汉民族;二百年后,我们这群囚犯也要靠着‘留发不留头’夺回汉人的大好河山!”“小小高丽,鼻屎大的国家也敢进攻辽东?马上出兵平了他!辽东需要人力!”“一个殖民公司,竟想带一帮阿三用大炮轰京城?抄后路包围他们,一个也不要留!”“毛子又来提出领土要求?我还想提呢!对毛子提出领土要求,我要整个远东!”“倭寇?什么东西?组织几个高丽附庸军,让他们去征服倭寇,正好反衬出皇家帝国军队的正义性!”“没有粮食?南亚粮食多啊,想办法多拉回来点。不好横征暴敛?你不会组织大和附庸军去横征暴敛吗?他们都是临时工,出了问题直接辞退就行!”“土著不听话?不要紧,帝国庞大的领土需要大规模基建,去招工吧,多招点!”狂想,自1838年萌芽......建了个群,群号:324481691有兴趣的书友们可以加入,一起讨论后续情节!
  • 致自己的过去

    致自己的过去

    你真的要离开了吗?你要抛弃我了吗?我舍不得忘记你,你不愿住在我的心里吗?
  • 最黑暗的恐惧:诡案罪3

    最黑暗的恐惧:诡案罪3

    “我”从警校毕业后,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公安系统工作。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刑警,可是领导却把我安排到档案科坐班。为了工作的需要,我开始翻看档案架上那一卷卷落满灰尘的档案。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许多案件的侦破档案,读来惊险曲折,充满悬念,其精彩程度,绝不亚于一部绝妙的侦探推理小说,如“死亡剧组命案”“网络作家杀人案”“深山分尸案”等,读来既使人警醒,又引人深思。现以小说的形式辑录于此,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 零号军规

    零号军规

    他,曾经是一个军人,但是他不得已脱下了军装,从此以后,他就是一个不穿军装的军人。穿不穿军装,他的心中都有一条军规,那就是:零号军规。
  • 星空下的钢琴曲

    星空下的钢琴曲

    小时候,脑海中时常闪耀着一个名词。它是世界最美丽、也是最让人向往的名词——梦想!深夜,当我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它会像那神秘的星空一样吸引着我的思绪,渐渐幻想醉入梦想中,那里的世界比童话还要美丽几分!现实却比梦想来的更加残酷,仿佛那遥远的梦想就像心与星的距离,可望而不可即,并不是自己不够坚强,而是被现实折翼,飞不去那深邃而又神秘的星空!
  • 算不算韩娱

    算不算韩娱

    一个棒子穿越到我大天朝的故事。。。。。。(新书大家看一看吧,求推荐,求收藏)
  • 亡命图

    亡命图

    飘渺中前行,是情丝的牵引,还是宿命的纠缠,罔顾中挣脱枷锁,掀起江湖的热血,壮怀男儿豪情,青锋在手,笑傲中挥手铸就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