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23400000012

第12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1)

陶渊明与魏晋文学

一讲到传统文学,大家就会想到唐诗宋词,想到唐宋八大家,对于魏晋文学则不大熟悉,其实这是很不应该的。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文学史上非常辉煌的时期,一点都不亚于唐宋。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学中,魏晋文学占有一个特别的重要位置,可以说是一个分水岭。如果用哲学术语来讲,魏晋之前的文学是一种“自在”的文学,而魏晋以后的文学则是一种“自为”的文学。所谓“自在”就是虽然存在而不自觉,所谓“自为”就是有了自觉的意识。魏晋以前的文学没有独立成科,基本上处于一种附庸的状态,是为别的学科(例如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这个词虽然早已出现,《论语》当中就有,孔门四科(德行、政事、言语、文学)中有一科就是文学,但那个文学指的是文献和学术,和今天讲的文学含义不同。魏晋以后文学一词才逐渐取得今天的文学的含义,用英文讲就是Literature。刘宋时国子学分成四个学院:玄学、儒学、史学、文学。直到这个时候,文学才算真正被人们看成可以同玄学、儒学、史学并列的学科,取得了自己的独立地位。

魏晋以后文学独立成科,人们对文学的重要性和文学的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也才开始有了文学理论的研究,有了格律和声韵的讲究。唐朝的时候把讲究格律声韵的诗(主要是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不讲究格律声韵的诗称为古体诗,这个近体、古体的分水岭也在魏晋。对格律和声韵的讲究不是从唐朝才开始的,而是从魏晋就已经开始了,只是到唐朝才成熟固定了而已。

讲魏晋文学通常从建安文学谈起。建安其实是汉末的年号,就是曹操当丞相的那个时期。那时国家的实权已经落在曹氏手上,虽然魏国的建立要迟到曹丕当朝的时候,但社会的格局和风气从曹操就开始变了,所以把建安算在魏晋里面也是有道理的。那个时候最著名的文学人物自然是三曹,其次是七子,这当中又以曹植成就最大,“七步成诗”“才高八斗”都是讲的曹植。魏国建立以后,最有名的文学人物要算嵇康和阮籍,并称嵇阮,论文是嵇康最好,论诗则是阮籍最佳。到西晋就有所谓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其中最有名、在文学发展中起了关键作用的是陆机,他的《文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较为完整的文学理论著作。东晋的文学家最有名的是陶渊明,他也是中国传统文学中一流的诗人、一流的文学家。南北朝以后还出过一些不错的文学家、诗人,如谢灵运,谢朓、庾信、鲍照等,但都没法跟陶渊明相提并论。所以讲到魏晋南北朝文学,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四个人:曹植、阮籍、陆机、陶渊明。其中成就最大、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陶渊明。

下面就来讲讲这四个人,重点是陶渊明。

先说曹植(192-232年)。汉末建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枢纽,文学第一次被提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的高度,开始独立成为一个门类,在此以前,文学顶多是政治与经学的附庸。也是在建安时期,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文人集团,即以“三曹七子”为中心的邺下文人集团,这当中才华最高、著作最多的是曹植,他是这个集团真正的灵魂人物。东晋末年的诗人谢灵运自视甚高,却对曹植佩服得五体投地,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曹子建就是曹植,字子建。我们今天还用“才高八斗”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世说新语·文学》中有一个关于曹植的故事: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这首诗还有另外一个版本:“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也许只是一个传说,不一定真实可靠,却极其生动地写出了曹氏兄弟的关系和曹植的捷才,“七步成诗”也永远留在了中国人的文学记忆里。

曹植的诗感情充沛,辞藻华美,读起来“流转如弹丸”,开启了魏晋“尚情”“唯美”的诗风,也成为中国抒情诗的典范。

阮籍(210-263年),字嗣宗,是“建安七子”阮瑀的儿子,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咏怀诗》八十二首。《咏怀诗》不像是一时一地之作,很可能是阮籍把平生诗作集结在一起,给它一个“咏怀”的总名。《咏怀诗》八十二首虽不是一气呵成,内涵却是首尾贯穿、通体一致。诗人反反复复表达的无非对混乱时局的感怀和对自我生命的焦虑,所谓“伤时闵乱”“忧生之嗟”,其精神灵魂上接屈原的《离骚》,艺术风格则继承汉末的《古诗十九首》。经过曹植和阮籍,五言诗这种艺术形式就完全成熟了。读《咏怀诗》,你只觉得它痛苦纠结、呼号辗转,却没办法指出它具体讲些什么,或影射些什么。前人说它,“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钟嵘《诗品》),“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李善注《文选》)。这正如阮籍的为人,虽然对司马氏集团满肚子的憎厌,却从不正面违抗,从不臧否人物,连司马昭都称赞他是“天下之至慎”。不妨引两首看看:

第三首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

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第三十三首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

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

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

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

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多么恐怖。联系阮籍所处的时代,司马氏疯狂地屠杀异己,“名士少有全者”,大概就可以猜想到阮籍的意思。但具体指什么呢?指哪一件事,指什么人呢?作者却没有说,你尽管去猜吧,但把柄是抓不住的。这就是阮籍。

陆机(261-303年),字士衡,出身将门,是吴国大将陆逊的孙子,父亲陆抗也是吴国的大司马。陆机的文学成就后世评价不太高,赶不上曹植、阮籍,也赶不上后来的陶渊明,但是陆机在他那个时代可是大名鼎鼎,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选了他的作品一百零一首,是所有入选作家中数量最多的,自然也超过上述三人。其实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陆机是一个相当关键的人物,他的影响不见得比曹植、阮籍低。

陆机的一大功劳是写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较为完整的谈创作理论的作品,就是《文赋》。在《文赋》中,陆机总结了文学创作的许多规律性的东西,也提出了自己的许多文学主张,预示了整个魏晋南北朝的文风倾向。就算陆机一辈子只写一篇《文赋》,也足够让他在文学史上名垂不朽了,何况他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文、赋,其中不乏可以流传后世的作品。

陆机的另外一大功劳是他为中国传统的“文”创造了另外一种文体,就是后世所称的骈文,尤其是号称“四六”的正规骈文。骈文在建安时代就有了,但多半是骈散兼行,以散运骈,到陆机手上才固定下来,逐渐演化成“四六”体,这种文体后来有很大的发展,几乎占了“文”的半壁江山。这之前“文”没有骈散之分,陆机以后骈文和散文则分道扬镳,成了两体。中国古文单音词居多,本来就很容易产生骈对现象,“云从龙,风从虎”“谦受益,满招损”,这样的句子在《五经》中就有了,但是有意识的骈对、大量的骈对、格式固定的“四六”骈对,是从陆机开始的。在声律上,后来齐梁时永明体讲究的四声平仄也是发轫于陆机。陆机在《文赋》中就提出了这样的主张:“或托言于短韵,对穷迹而孤兴。俯寂寞而无友,仰寥廓而莫承。譬偏弦之独张,含清唱而靡应。”“其会意也尚巧,其遗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反对“偏弦之独张”“清唱而靡应”,就是主张骈对;提倡“音声之迭代”“五色之相宣”,就是主张调平仄。所以陆机是正规骈文的始创者,后世诗文平仄对仗的发轫者,是促使中国传统诗文从古体转为近体的关键人物,是非常了不起的。

同类推荐
  • 征服从1910开始

    征服从1910开始

    穿越到了1910年,清室还没有退位,孙大炮还没开始满地图的开炮,袁世凯还没当大总统,蒋光头士官学校刚毕业,分配的岗位并不是委员长,而是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的士官候补生,身在满目疮痍的祖国,面对着饥寒交迫的国民,杨哲大声喊道:“我有能力,我应该帮助更多的人!”
  • 谁偷走了天下

    谁偷走了天下

    故事从丞相寿宴开始,预示着危险即将到来,当夜公主与宫女悄悄逃出内宫,不知去向,叛军企图动荡朝政,危情一触即发,丞相寿宴看似平和的表面下却是波涛暗涌。权高位重丞相的安危不容有失、赵子平只能想方设法护卫丞相安全、企图谋权的幕后黑手有着不可告人秘密。幕后黑手一步一步布下天罗黑网,让赵子平陷入绝境,赵子平是否能扭转乾坤,让国家避免陷入无尽的战乱之中。
  • 跟着三丰做道士

    跟着三丰做道士

    元末明初,天下大乱,跟着张三丰悠哉悠哉的去做一个不关心任何事情的道士,岂不美哉。然而命运却把他们推向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演绎出了一个更加多姿多彩的人生。
  • 洪武的大明朝

    洪武的大明朝

    轮回转世并无奇,众生皆于六道轮回中,你、我、他都是再来人,一会儿做男,一会儿做女,六道上下,如车轮转,生死疲劳,尚不自知。一次意外让洪武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大明朝。
  • 如果这是历史

    如果这是历史

    以史为鉴,可知古今。史是现代的借鉴,不是风花雪月,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绣花作文章,没有温良恭俭让,是赤裸裸的现实,是血淋淋的刀光剑影。从这里我们不看生死厮杀,我们不论道德仁义,一切都看卑微的人如何在现实中顽强活着,又如何褪变、成长。这里有对人性的剖析,和社会制度的借鉴。
热门推荐
  • TFBOYS之天使之吻

    TFBOYS之天使之吻

    冰山女神的她以冷漠著称,不苟言笑,朋友寥寥无几,却有着富豪千金的身份,可是,谁知道,这绚丽的外表下的背后,是什么。他们,如同天上最耀眼的星星,璀璨夺目,拥有众多粉丝的他们遇见了她,谁又可以温暖她的心?
  • 三国杀之成王败寇

    三国杀之成王败寇

    陈风意外来到汉末,在这个乱世中,他将与那些英雄们展开角逐,最终谁能笑到最后成为天下之主,且看三国杀之成王败寇。
  • 女性吃什么才漂亮

    女性吃什么才漂亮

    大多数女性都喜欢吃零食,特别是少女,对洋快餐、休闲食品、油炸食品、强化食品、罐头食品、各类饮料等非常喜欢,而这类食品极容易影响到女性的健康与美丽,因此,必须适当控制这类食品,克服吃零食的习惯。
  • 穿越之君上撩妹记

    穿越之君上撩妹记

    楚沅芷穿越遇容颜清美的山中隐士男主季蘅之,二人在山中互生情愫,种花撩妹一个不落,一纸书信,让所有人都沉下了脸,山外望京城中一场风云政变正在悄然发生!看季蘅之如何撩妹,抱得美人归。(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20几岁要知道点历史常识-中国卷

    20几岁要知道点历史常识-中国卷

    本书是一本用小标题形式解读历史真相的书籍,本书从历史谜团、重大历史事件、历史战争、史学著作、历代帝王和风云人物几个方面来阐述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传统精神文化形成的过程,使人们能自由穿梭于历史长河之中,吸收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精髓。
  • 琼花一笑

    琼花一笑

    史上最邪魅狂狷的俊冷王爷,遇上最清冷如月的冰骨少女他成了她的劫,她成了他的毒从身至心,他们是彼此唯一的解药江山如画不及她鬓上琼花一笑,既不能同生,同死又何妨?安平王爷冷艳一笑:敢跟本王抢老婆的人,是都活腻歪了吗?!
  • 乱世笙歌

    乱世笙歌

    初见,红烛摇曳,帘帐低垂,她着一袭大红嫁衣,隔着朦胧的喜帕,看向那个同样大红华服,目光里有着几分猜度几分试探几分冷漠的他。那时,他杀招紧逼,她悉数奉还。再见,她是崛起于朝廷,闻名于天下的月笙公子,而他,浴火重生,是如出鞘宝剑般锋芒在侧的皇子。她金科夺魁,立足朝堂,揽尽风华。他挟势而来,绝情遗爱,誓要将天下都算尽。七国乱,狼烟起,民生凋,沧海覆。谁在九重宝塔之上,听刀剑喑哑,绽相思如花。谁的锦瑟弄流年,谁的青丝化琴弦。这一路,又是谁执了谁的手,共谱这一曲乱世芳华。新书《娇女谋》已经上传,请小伙伴们多多支持O(∩_∩)O~。
  • 鬼舞者之古墓禁区

    鬼舞者之古墓禁区

    高中生!盗墓!你肯定会想这是扯哪跟哪啊!但我想是你错了!
  • 四方界

    四方界

    前世情,今生缘。拔剑长舞天地间。十步行,斩妄言。醉饮怜色抚琴弦。求道者,越尽千山多磨难。问心者,贪痴欲厄诸多念。戮尽苍生所谓何!唤不回汝音颜!话不尽!语难言!一朝梦死依稀见。…………逆境中的挣扎,命运里的反抗。此生心不矣,燃血四方界!…………
  • 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上册)

    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上册)

    上世纪80年代,有识之士提出了现当代文学的整体观问题,并力图贯通曾被政治意识形态“阻隔”的现代与当代文学的历史。“整体观”或者“20世纪文学”的构想是带革命性的,它使现当代文学史的写作掀开了新的一页。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却发现,在获得了一种宏观学术视野的同时,或者在被输入了一个新思维框架的同时,我们并没有真正获得如何“贯通”和将整体观“具体化”的途径,整体观也还没有真正渗透进文学史的骨骼和血脉之中。因为我们需要追问:究竟在哪些重大问题上,现、当代文学原本就是贯通着的?对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来说,这就形成了一个有待于不断发现的学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