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23400000009

第9章 六籍乃圣人之糠秕!(1)

魏晋名士的清谈沙龙

讲魏晋风流不能不讲清谈,没有魏晋清谈也就没有魏晋风流,魏晋风流表现在许多方面,但清谈肯定是风流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说到清谈,实在存在太多误解。清谈这个词,在今人的嘴里负面的含义多于正面的含义。人们常常用清谈这个词来指那些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尤其指只说不做、无补于事的空虚之谈,甚至用来指那些茶余饭后东拉西扯的侃大山。其实清谈这个词在魏晋时候完全是正面的意思,负面色彩是后世加上去的。即使在学术圈子里,对清谈的误解也很多,比如“清谈误国”这种说法几乎牢不可破,没有几个人敢否定。其实到底什么是清谈,清谈怎么谈,谈些什么,谈了多久,没几个人知道。说得直率一点,尽管一般研究魏晋文史的人不会把清谈误解为毫无意义的聊天,大概也没有多少人知道“清谈”这个词在魏晋时代比“谈玄”有更广泛的意义。当时专指谈玄的话,并不用清谈这个词,更多是用“清言”或“谈”。用清谈专指谈玄也是后世学者的误用,大约起于明清之际。总之,关于魏晋清谈我们知道得很少,研究得很不够。我在哥大念博士的时候,写的博士论文就是研究清谈的,英文题目是TheViocesofWei-JinScholars:AStudyofQingtan,后来翻译成中文,叫《魏晋清谈》,1991年在台北出版。在我这本书出来之前,无论是中文、日文、英文或其他外文,还没有一本专门研究魏晋清谈的学术著作。

魏晋清谈是非常复杂的一个问题,下面来看一下大概情形。

清谈到底是什么呢?如果用一句容易懂的话来说,清谈就是魏晋南北朝时士族精英分子的学术沙龙。沙龙(Salon)源自法国话,指的是十七、十八世纪在法国知识分子当中流行的一种社交活动,曾经为二十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所艳羡,所以沙龙这个外来词比清谈这个中国词更流行。

平心而论,法国的文艺沙龙哪里能跟中国的魏晋清谈相比?这不是自大而是事实。法国的沙龙大概流行了不到两百年,魏晋的清谈延续了四百年。虽然沙龙和清谈大体上都是糅合学术、社交、游戏的成分在内,但是清谈的学术性质显然要比沙龙强,产生的思想成果也要比沙龙多。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中国思想学术的演进所凭借的主要手段就是清谈,魏晋玄学基本上就是魏晋清谈结出来的学术果实。就社交和游戏这一点说,清谈的斗智色彩也比沙龙浓厚,沙龙更多像讨论,清谈更多像辩论。沙龙多半由一个美丽的贵族妇女主持,参与者大都是文化名流,大家就文学和哲学的问题发表见解,比较随性。而清谈通常是由两个人就一个哲学命题进行辩论,比如前面提过的“圣人有情无情”的问题,“才性”的关系问题。一人为主,一人为客,各执一理。比如主方执“圣人有情”之理,客方执“圣人无情”之理。主方先叙理,客方再反驳,主方再辩,客方再驳。手挥麈尾,言辞精妙,声情优雅,充满机锋,而且有一套约定的程式和规矩。参与者全是士族精英分子,也就是名士。有主持人,即谈座的主人,称为谈主。这个谈主不是美艳妇人,却是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都很高的名士。两人辩论的时候,其他人不得插话,而是静静地欣赏。一辩一驳,称为一番或者一交。来来往往,可至数十番,延续一两个钟头,直到一方认输。而最后辩赢的一方所执之理则称为胜理。于是主宾皆欢,气氛热烈而融洽。

魏晋人喜欢饮酒,好事的人就常常把魏晋人的饮酒与清谈联系在一起,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人认为,所谓清谈就是当时的名士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只是言辞精美一点,谈的是文学和艺术。这其实是很大的误解,如果用以描写法国十七、十八世纪的文艺沙龙,倒是比较像。中国魏晋的清谈很不同的,其实是一种智力博弈。清谈是很认真的,有时候还相当紧张,辩论的双方也很在意输赢,因为这牵涉他们的名声。清谈不仅讲究言辞和技巧,更重要的还是内容;内容也主要不是文学和艺术,多半是哲理。辩论时也不喝酒,不吃饭,喝酒吃饭是清谈之后的事。关于清谈紧张而激烈的状况,可以举一则《世说新语》中描写清谈的故事来看看。《文学》篇第三十一则说:

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共论,往反精苦,客主无间。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四。彼我奋掷麈尾,悉脱落满餐饭中。宾主遂至莫忘食。殷乃语孙曰:“卿莫作强口马,我当穿卿鼻!”孙曰:“卿不见决牛鼻?人当穿卿颊!”

孙安国是孙盛,安国是他的字;殷中军是殷浩,中军是中军将军的简称,是殷浩的官职。孙盛与殷浩两个人都是当时有名的清谈家,这一段是写他们两个的清谈如何精彩激烈。两个人来往辩论,不分高下,激烈的时候将手里的麈尾像兵器一样挥来挥去,麈尾上的毛都甩掉了,落在饭盆里。看来两个人已经辩论了很久,仆人们担心他们饿了,把饭菜端上来,他们却不愿意停止辩论,饭菜凉了,仆人们热好再送上,结果又等得凉了,又去热,以至于“冷而复暖者数四”,甚至“至莫忘食”。这里“莫”字是“暮”字的通假字,是傍晚的意思。假定他们下午三四点钟开始辩论,至暮,至少已经到了五六点钟吧,如果是夏天说不定是六七点钟,岂不是辩论了两三个钟头?看来最后未分胜负,殷浩对孙盛说,你不要做强口马,我要用绳子穿上你的鼻子,让你输得服服帖帖。孙盛也反唇相讥:你没看到那犟脾气的牛?犟得把鼻子都拉掉了,结果被人在脸上打个洞,再穿上绳子,最后还是得服输。

清谈到底谈些什么内容呢,或说辩论些什么道理呢?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三玄及其注解。三玄是清谈所依据的基本经典,就是《周易》《老子》和《庄子》。这三本书是先秦经典中最富于哲理的书,涉及宇宙、社会、人生、人性等各方面的基本问题。谈士们从这三本经典中抽出一些基本观点来进行辩论和讨论,所以清谈又称谈玄,就是这个原因。清谈中还常常会涉及各家注解异同的辩论。

第二,名家学说。名家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逻辑学家。但是在中国传统中,名家经常被曲解,常常被当作诡辩家,因为他们常常提出一些超出一般人常识范围的命题。名家中有个人叫公孙龙,他就提出好几个这样的命题,例如“白马非马”“指不至,至不绝”“离坚白”等。还有一些名家,包括庄子的好朋友惠施在内,则提出另外一些命题,例如“合同异”“天与地卑,山与泽平”“卵有毛”“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之类。这些命题并非诡辩,其实包含了很深奥的哲理,又很容易引起有趣的辩论,所以是清谈家们很喜欢的论题。

第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思想家们提出的新的哲学命题及其论辩。例如我们前面讲过的“圣人有情无情之辩”“才性之辩”,又如“有无本末之辩”“自然名教之辩”“性情之辩”“君父先后之辩”等。其中“有无本末之辩”与“自然名教之辩”是当时最著名的两大辩论,牵涉现象和本质的问题、宇宙万物存在的根本依据问题、儒道异同及孔老高下问题。经过这两大辩论,本来看起来互相对立的儒家和道家,终于有了融合的可能。从此,融合儒道、儒道互补就成为魏晋时期的主流思潮,并且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性格,也奠定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基本文化人格。

第四,东晋以后的清谈还常常以佛理为论题,这样就把外来的佛教带进了中国知识精英圈中,逐渐中国化,到隋唐时盛极一时,变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也就是禅宗。

第五,到清谈后期尤其是南北朝以后,儒家的礼和律也常常成为清谈辩论的对象。例如丧礼,父母死了,儿女要怎样守孝?守多久?祖父死了,做孙子的要守多久的孝?祖母死了,又要守多久的孝?这之间应该有什么样的区别?什么情形之下可以免守?古人叫“夺情”。律也一样,犯什么样的罪要怎么处罚?什么情形之下可以免罚?等等。古人在这些方面,尤其是礼的方面,是讲得很细的。

清谈起于三国时魏正始年间,一直到隋初才结束,前后几起几落三百五十余年。下面介绍几个重要的阶段和几位代表性的人物。

第一个值得注意的阶段是魏初太和年间(227-233年),可以称为清谈的雏形期。最早的清谈领袖是荀粲,他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口号,说“六籍乃圣人之糠秕”,一举打破了两汉独尊儒家的沉闷空气。“六籍”就是“六经”,是儒家奉为经典的六部古籍:《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乐经》。《乐经》后来散失,剩下五经,即后世说的“四书五经”的“五经”。“糠秕”就是谷壳和中间没米的秕谷,是磨谷剩下来的粗糙部分,说六籍是圣人之糠秕,等于说六籍当中没有包含圣人的精华,只是一些比较浅显粗糙的道理。荀粲凭什么这样说呢?凭的是《论语》当中子贡的一句话:“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见《公冶长第五》)孔子是以六经做课本来教学生的,既然孔子没有谈到“性与天道”,可见六经当中没有记载性与天道的道理。孔子当然不是不懂性与天道,而是觉得性与天道这样精微的道理他的学生听不懂,所以没有讲。由此可见圣人精微的道理没有说出来,也没有记载在六经里。那么这精微的道理在什么地方呢?一个可能是六经之外的其他古籍,另外一个可能是从未被记载过,需要我们自己去研究去探讨。这就是后来魏晋玄学家们敢于引进其他各家的典籍,如《老子》《庄子》,又大胆提出许多新的哲学命题来讨论的依据所在。荀粲的说法在当时是非常大胆的,因为儒学在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成为汉朝的国家意识形态,具有不可批评的神圣地位,已经历时四百余年,而荀粲却不客气地说“六籍乃圣人之糠秕”,岂非石破天惊?而荀粲此说竟被当时的名士也就是精英知识分子普遍接受了,从此就将牢不可破的儒家体系打开了一个缺口。这个缺口打开以后,在汉朝的时候处于被压抑地位的种种思想一股脑涌了进来,终于造成了一场思想界的革命。这场革命的特点是先秦诸子某种程度的复兴,最后以儒道两大家的融合而结束。这儒、道的融合便是玄学,所以荀粲是魏晋玄学的开创者,是为魏晋玄学放下第一块基石的人。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近代卷)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近代卷)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1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民国之纺织霸主

    民国之纺织霸主

    清末民初,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有识之士苦寻救亡图存之道。要平外患,需有强军利器;要有强军利器,需建强大之重工业;要建强大重工业,需有充沛的资金投入;要有充沛资金,需培育能盈利之大产业。要抚内忧,需杜绝民乱;要绝民乱,需保民衣食;要解决民众衣食,需提供充足就业;要解决就业,需培育劳动密集之大产业。这是实业救国的逻辑!这是一个后进国家工业化的故事!我们的工业之路就从纺织开始……
  • 大国亮剑

    大国亮剑

    在强硬中崛起在崛起中强硬。懂得淡泊荣辱的大汉拥有华骨品质的大唐五洲牧马扬鞭的大元在烈火中崛起的大清。中华上下五千年,似乎这个数字已经无法承载历史重担。厚重的历史无时无刻揭示着王朝兴盛与衰落。也正是在这波澜起伏中,彰显着大国王朝的风采神韵。重新回忆过去,梳理王朝历史,我们会发现,大国王朝曾经是如此辉煌璀璨。这用刀锋与文明争得的荣耀,凸显大国在亮剑中的王者之气。本书选择大汉、大唐、大元、大清四个王朝中历史故事,阐述王朝兴盛时期的帝国强悍一面。从不同层面,逐步展开王朝从建国开始的亮剑生涯。
  • 穿越之极品才俊

    穿越之极品才俊

    诸葛青云,一个一流的龙套,不入流的演员在生活落魄至极的情况下想要回家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因为他接受了生活的无奈,接受了平庸的生活。可就在这时,狗血的情况出现了,他穿越了,穿越到了一个类似于唐朝的平行空间,在这里有雄厚的背景,有贴心兄弟,更有了一群红颜知己,他一步步从一个纨绔,慢慢的成长,最终步入仕途,在个方面凭借自己的前世经验,做出不平凡的事迹……且看一个前世得过且过的平庸少年,如何演绎今世的精彩绝伦!
  • 红尘蒙玉

    红尘蒙玉

    南朝齐国那点事!风流帝王为谁痴迷?只爱美人弃江山?到底是欲望沉沦还是为情所困!
热门推荐
  • 穿越时空之城主争霸

    穿越时空之城主争霸

    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古代,在古代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城之主,慢慢强大,成为了最大的城主
  • EXO之我的师妹是女票

    EXO之我的师妹是女票

    文章已经修改,谢谢。还有几张没有修改勿看
  • 系统:女配逆袭那些事

    系统:女配逆袭那些事

    无意中得到女配系统,在她毫无意识的情况下,任务就开始了,所以她只能无奈地接受任务。在任务中,无聊就做做任务,攻攻略男主,虐一虐女主,调一调戏系统,日子过得十分滋润……不过,当她完成任务时,却发现那是系统的一个阴谋……
  • 赐魔

    赐魔

    这里有寄附于剑上的妖魂,曾经最强的霸道之剑,封锁于以北最深的长剑,这一切都源于这里,这一切都从你看到说起。红界之主脱逃轮回枷锁,寄附夺取已亡少年郎,他的剑从这一刻开始,指向天下。他说,这一个世界可以因为一个人改变!
  • 玖久归一

    玖久归一

    这是一个发生在虚构世界里的故事。小时候的她,叫阿玖,是一个没有父母的孩。九岁以后的她,叫南宫玖,是南皇和元皇后最宠爱的一个公主。她十五岁那年,南国遭受灭顶之灾,她成了前往东国复仇的人质
  • 锟铻传

    锟铻传

    吾之血仇,以吾之剑为报!!!一国太子的恩怨情仇之旅。
  • 重生一品冥王妃

    重生一品冥王妃

    她是恭亲王府郡主,更是当朝叶国公视若珍宝的外孙女,身份尊贵。前世,她死皮赖脸的追着二皇子满街跑,倾尽所有助他成为太子,他却与庶妹乱伦,把他打入冷宫。一睁眼,凌煜岚回到了十二岁。这一世,她要所有害过她的人,一点一点的还回来!
  • 剑舞飞花

    剑舞飞花

    花开千年,花落千年,身为剑中皇者,这片宇宙至尊的他触碰到了亿万年的阴谋,不甘成为棋子的他奋起而上,为求突破桎梏,以剑皇之魂轮回转世......
  • 精忠旗

    精忠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甘之如饴

    重生之甘之如饴

    前世,她被朋友背叛,被爱人欺骗。却仍然宅心仁厚,可是他们却是步步紧逼。无奈只能反抗,今生翻手云,覆手雨,“得罪我的人都得给我连本代利的还回来”淆萣当年我痴心不改,如今我冷硬如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