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54100000021

第21章 正义的历史性、层次性与小共同体经验(2)

闵采尔认为圣灵的根本就是理性,反对将信仰和理性对立,反对路德的因信称义,否认圣经是唯一无误的启示;并认为启示就是人的理性觉醒,就是内心之光,通过这种活的启示,人人都能进入天国;并且,天国可以在地上人为建成。闵采尔在公元1521年11月的《布拉格宣言》中号召用暴力方式实现社会变革,将捷克的革命推广到全世界。就公开提出的观点来看,闵采尔连规范意义上的基督徒都算不上:他的主张是典型的泛神论,个别地方接近无神论;致力于通过宗教改革的形式,他宣传平均共产主义学说和以暴力推翻封建制度,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差别、没有剥削和没有私有财产的社会思想。主要诞生于天主教世界的“解放神学”也是如此:拉丁美洲长期处于军人独裁统治之下,摆脱一切奴役,争取彻底解放成为普遍的社会要求,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解放神学思潮。这一思潮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分析作为解释《圣经》的原则,认为政治解放的根基,乃是从罪当中解放出来,强调耶稣是“解放者”,要求神学重在改造世界,认为正是通过耶稣,才了解真正的解放是什么,该如何得到真正的解放。主要代表有秘鲁的古蒂雷斯、巴西的阿尔维斯、萨尔瓦多的索布里诺等。这种泛神论、无神论的神学派别,尤其是引用马克思主义作为解释《圣经》原则的做法,虽然主要诞生在天主教世界,却不是天主教的主张,更不在正义一元论范畴之内。就事实而言,是对基督教正义一元论的背离,才更加接近于张老师所批评的那种宗教性激进派政治现象。

二、“一体化的法学”叙述背后的正义一元论

人类文明史上曾经经历几次重大的极权政治高潮,刚刚过去的20世纪更是如此。晚近以来的诸多学者总是试图用另外一些历史阶段去进行类比式批判。首推无疑是“法国大革命”及其“雅各宾派专政”。中国就有个别并不严谨的公共学者,其暴得大名正源于中国困境之于法国大革命的牵强附会。但在规范学术那里,这一论述本应只是就事论事。另外一个类比,则是所谓“中世纪”。中国学者试图指出现实是如何之不堪,总是简单地指出中国要“告别中世纪”。最典型的当属近年以来的“文艺复兴之争”。在一种牵强附会中,对现实的某种描述,被类比为欧洲的教皇专制。如此叙述的结果是,真实的欧洲历史究竟如何,现实的中国与真实的欧洲究竟有何差异,反而被搁置在一边。

张老师误以为,西方今天的政制文明方面成就的获得,是伯林意义上的价值多元论构建下的结果。这无疑是一种倒果为因的思维方式,忽视了正义产生的历史性与其中的诸多逻辑。基于这一知识性的忽视,张老师进而忽视了更多的命题,如宪政民主制度产生背后的小共同体因素,以及正义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问题意识与层次性特征。结果是,以鼓吹保守主义者自称的张铭老师,不经意间,以一种知识分子的保守主义思路,否定了传统信仰与小共同体的保守主义思路,从而误解了西方法律发展的逻辑。

张老师对我们基于小共同体考察而得出的基督教正义一元论的批判,体现的正是一个多元论知识分子对底层的宗教小共同体的价值逻辑的外部批判。如张老师认为,“沈阳先生怎么能保证只有他自己理解的基督教教义才是‘正确’的,才体现了真正的基督教精神呢?他有什么样的特权,把其他人从基督教教义中引申出的政治理论都宣布为在理解上‘不正确’呢?”“平心而论,说《圣经》为宪政理论提供了逻辑起点,也许是不难证成的。但我们也要知道,《圣经》作为一个开放的文本内涵极为丰富,它本身就存在着一个可供人们不断去解读和对话的广阔空间。不同的人们从中读出不同东西,得出的不同的结论,也很正常”。颇为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如此不满从《圣经》推导出来的一些结论,但张老师拒绝深入相关文本进行专业的分析。即使判定笔者的逻辑推理有错,也应该深入对笔者的形式逻辑,乃至神学与哲学分析的理路进行具体而微的商榷。张老师只是简单地质问,“怎么能保证”,“有什么样的特权”。如果说不能保证,张老师可以深入文本进行分析;至于有何特权,想必学术上的是非判断不需要他人授权吧?

对小共同体价值的这种外部批判色彩,尤其体现在:当谈到“如何理解宪政的正义性”,提到“‘开放社会’的伦理结构:善一元论与正义一元论的分野”这一观点时,张老师直接指出:“沈阳先生在这部分的论说,较充分地反映了他文章模糊政教分离的特点,把基督教对人们思想与文化方面所具有的影响无限扩大化,甚至直接地把这种影响与特定政治生活与政治制度的形成挂上了钩。”此时张老师完全对拙作中曾经指出的一些话视而不见,如“作为罪人,人不能‘正义’与‘善’二者兼行,更不能政教合一来强制推进道德”,“胡格诺派思想家的重心,逐渐从严格的《圣经》和基督信仰意义上的圣约观念,向着更为普遍和世俗化的政治与宪法理论转变”。本来可以有更好的批评指教,然而,张老师简单地绕开了文本自身的叙述,拒绝对文本的逻辑结构和思维方法进行任何点对点、线对线的批评,直接展开了看上去激烈,其实各说各话的商榷。

本文在此引入一个老名词:自然法。自然法概念萌发于古希腊哲学。当时几乎所有哲学家都判定,人类能够发现永恒的标准,以此作为评价成文法优劣的参照。亚里士多德就认为,有一种无论何处均具有同样权威、通过理性可以发现的自然法或者正义。斯多葛学派设想了均等的自然法,认为理性乃人所共有,自然状态为理性控制的和谐状态,但已为自私所破坏;按照理性去生活,就是按照自然生活。罗马法中的自然法思想即源于此,由此发展出古罗马的正义一元论。中世纪教会法强调自然法与神法的一致性,只是有的学者在自然法中强调神的理性,有的学者强调神的意志。启蒙运动后,自然法理论逐渐成为一种独立于教会和神学的世俗体系。如荷兰的格劳修斯相信宇宙受理性自然法统治,自然人由人的基本性质必然产生的准则所构成。霍布斯提出了社会契约学说,认为社会契约是为走出自私和残酷的自然状态而赋予统治者以管理权的契约,但统治者必须遵守自然法。直到20世纪,自然法学说承受了新的批判,也进行了创新性发展。

这些核心原则也许各异的自然法学说,存在某些引人深思的一致性,如认为:自然法是永恒的、绝对的;人的理性能够认识、发现自然法;自然法超越于实在法之上,后者应当服从前者。自然法是独立于政治上的实在法而存在的正义体系。根据自然法的伦理学说,支配人类行为的道德规范,起源于人类的自然本性或和谐的绝对真理;依照自然法的法学理论,法律的权威,至少部分来自那些道德准备的神圣性,至少是正当性。法律与道德的概念时有交会,这种理念称作“交叠命题(overlapthesis)”。西方自然法背后,是一以贯之的正义精神,是正义一元论,体现了西方整体文明的不间断性。

对特定思想观念进行外部批判,很容易导致对批判对象自身的问题意识和逻辑链条置之不理。正义一元论基础上的哲学二分法,如信仰决断与主权决断的二分,启蒙系与法政系的二分,善一元与正义一元的二分,对这些特殊一元论与二分法体现为中庸性审慎与决断精神的问题意识和层次思维等系列命题,张老师一概置之不理。由于警惕“道德理想国”,由于迷信“意识形态性必然导致极权性”,最终必然堕入后现代主义的价值陷阱和虚无主义的历史叙述,如以格雷的“权宜之计”来反驳正义一元论。

回到自然法概念。一个一般知识是,自然法学说是现代基督教的社会与国家学说的基础,其基础乃是基督教所认定的堕落和原罪的核心教义,以及奥古斯丁所总结出来的,被后世新教徒(尤其是清教徒)所特别强调的“神的绝对主权”、“人的全然败坏”和“不可抗拒的恩典”等信条。当然,我们阅读《圣经》,就会发现,福音书,即使是最强烈体现基督徒政治观的《罗马书》,也没有一种完整的明显理论化的社会学说或国家学说。福音最重要的理想是“末世论”,即等待耶稣再临、天国降临,人类与神再次完全和好。核心信条便是爱神,由于人作为神形象的规定,导延出来的“爱人如己”。爱神、爱人便被认为是一切律法的总纲。这种基础信条与核心教义被基督教世界认为是衡量一切社会制度的绝对尺度。由此,在基督徒看来,基督教成为一种绝对个人主义与绝对普世主义的完美结合。尤其是在新教改革之后,被加尔文改革宗理解为,人们应该在基督教的恩典与律法的整全关系的理解上,既认识到人的罪性,又接受神的恩典,要求人们成为神的平等的儿女生活在一个爱的团契中,并以基督教的要求来改造整个社会与国家。我们不难发现,这种逻辑必然不是一种神学的二元论。

然而,也不能简单地说这种思想就是多元论者所批判的“一元论”。初期的基督徒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建立教会时,连基本的宗教自由和信仰自由都没有(张老师对拙作谈到用正义一元论制约革命运动的观点时,对特定人的这种死亡性情境同样也是置之不理,反而尖锐批判笔者鼓吹激进政治,是一种“解放神学”的思想主张),他们必须处理一些必须面对的自身生存问题,并且随着社会组织的开始扩大,被迫用一种社会组织的管理方式来管理教会。这个时候,光有抽象的教条意义上的理解已经不够了;在基督教的信条之下,人们必须发展出一种制度性的做法。只是,与那种完全基于权宜之计的毫无原则的应变不一样的是,这种制度是信仰之下的应变,是必须接受信仰(也即绝对的公义)所严格评判的。当初面临的是生死一线的宗教屠杀困境;而今随着教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教会本身越来越社会化,社会也越来越基督化。教会自身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财产和权力之后,本身更是面临着一个财产分配与等级制度的现实问题。

此时,神的主权与恩典、人的罪性和有限性这一基督教基础性知识,很容易被反复援引。由此,原本的严格根据基督教教义而产生的自然法原则,不得不在一个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从绝对自然法发展为相对自然法;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之后,伴随着基督教社会的日益世俗化、基督教内外两种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世俗自然法加剧诞生。约翰·洛克的政治思想正是那个时代的转型哲学的一种体现。作为一个在基督教世界生活的政治学家,他必然依据基督教神学思想发展出一套世俗的政治学说:这套哲学的基础是基督教神学,其思维方法却是基于“白板说”的经验主义思维方法。如此叙述的好处是可想而知的,既贯通了底层与精英,又连接了传统与现实,能够尽量避免观念冲突和文化崩裂。坏处却是现代意义上的,导致一些学者更重视其经验主义主张,容易忽视其思想的基督教渊源。当然也不能说服所有人,对此拙文《基督教正义一元论的实现:基于法政史学的一种叙述》也充分正视了种种有限性,指出了其作为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的悲怆所在。

这样一个绝对自然法发展为相对自然法、基督教自然法发展为世俗自然法的过程,既有基督教思想在不同时空下的特征同一、表现多样的正义一元论,又有世俗自然法思想与基督教自然法一起组成的看似价值多元论,其实是多种正义一元论的组合。各种法政思潮之间展开的,更多的是不同人群在同一制度框架下寻求共识的过程。无神论学者主张“祛魅”,教会至少默认了这种世俗化阐释所捍卫的文明成果。这段历史就这样被解释成了自由主义思潮的精神发育史和多元主义者的心灵史。《基督教正义一元论的实现:基于法政史学的一种叙述》一文在最后承认了正义一元论并非基督教一家,还有新罗马自由理论这一同样被启蒙主义者和多元论者逐渐淡忘并妖魔化攻击的正义一元论。

三、陷入“罗素悖论”的多元主义叙述

在文章结尾,张老师指出:“哈耶克是新古典自由主义的杰出代表,也是我们所敬仰的自由主义思想家。然而奥克肖特却在一个问题上对他提出了自己的批评:哈耶克虽然反对一切建构社会的计划,但他的思想本身还是没有逃离意识形态的樊篱,因而构成了一个‘抵制一切计划的计划’。我想,沈阳先生的‘正义一元论’可能也是一个反对其他一切一元论的一元论,虽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但其中弥漫着的理性主义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味道一点也不比他所批判的对手弱。在这个意义上,沈阳先生对伯林多元主义批判的立论基础完全是可以商榷的。”“意识形态政治”是张老师这篇论文中四个关键词之一,可见张老师对这个话题的重视程度。的确如此,“基督教正义一元论”作为西方法制史和政治社会学的交叉命题的提出,意在建构反对正义多元论的正义一元论。

根据相对通行的解释,作为思想的意识形态指的是这么一种现象,“具有符号意义的信仰和观点的表达方式,它以表现、解释和评价现实世界的方式来形成、动员、指导、组织和证明一定的行为方式,并否定其他一些行为模式11”。结合著名的日常语言学派的理解,人们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语言系统之中,这种语言系统既规定和制约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民俗习惯,也逐步规定和制约了一个社会的组织形式和政体方式。

同类推荐
  • 为联合国发言

    为联合国发言

    本书将由对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和其工作的界定开始,围绕联合国发言人在纽约总部的典型工作、战争时期的业余活动,陪同秘书长出访,联合国和欧盟的联合发言人、战区的信息市场、新闻发布会、与记者的关系等许多层面一一展开。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科学理论。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命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 联合国行动内幕

    联合国行动内幕

    从海湾“沙漠雷暴”行动到中国蓝盔部队开赴柬埔塞,本书为您揭露联合国行动的内幕。
  • 中华腾飞的一百道难题

    中华腾飞的一百道难题

    翻阅全书,我认为这本书较为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和宣传了邓小平理论。从党的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以来,有关学习、研究和宣传邓小平理论的著述不胜格举。该书在大量吸收学术界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推进。其最引人注意之处就是把邓小平理论放在马克思主义近150多年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特别是放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近20年跌宕起伏、空前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紧密结合我国近20年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宏伟实践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上)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上)

    《党建工作实务: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上》:民权是指用以指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民权分为四种,即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孙中山认为,代议政体,人民选举议员,由议会去管理政府,是间接民权;有了选举和罢免官吏,创制和复决国家法律的权力,才算是充分的民权,彻底的直接民权。
热门推荐
  • 妃本狂妄:鬼帝的天才轻狂妃

    妃本狂妄:鬼帝的天才轻狂妃

    第一次见面,她对所有人笑,唯独对他一个人哭,从此结下梁子。第二次见面,在所有人都在找她的时候,她却爬到他怀里一言不合就耍流氓,从此缘分就此开始。小时候,许半生:“你知道我从哪里来的吗?”顾余生:“从阿姨的肚子里。”“错!我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长大后,许半生:“我的愿望是吃吃吃,买买买,还有就是要睡睡睡服你,你能满足吗?”顾余生腹黑一笑:“我不仅能满足你,还能附上各种姿势。”许半生:“......”(甜宠文,男女主身心干净)
  • 武逆苍穹录

    武逆苍穹录

    傲晨本是地球上一顶级杀手,无意中却因为一块黑色的石头穿越了,穿越到一个以武为尊的大陆,而他偏偏穿越到了一个废物身上.........
  • 你等我,好吗

    你等我,好吗

    他,与她本是毫无瓜葛,只因为一次偶然的party,他喜欢上了她,可她全然不知,只是时不时会疑惑的观察着他,他也不含蓄,会冲她笑笑,可她喜欢上了另一个人,他木了。他们最终会在一起吗?请期待。。。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南腔北调集——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南腔北调集——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死亡微信

    死亡微信

    某城市,午夜时分,一条可以要命的微信,这条微信从何而来,如果有人在半夜0:00给你发微信,千万不要回,你很有可能会因此送命,让你到哪里去也千万不要去,去了你就真的没命了
  • 创神远古传

    创神远古传

    且看穿越过后的优化……远太古时期,五行龙水龙浑沦开辟天地,创世化分三界。由于用了特殊方法,增强了自身法力。导致恶灵溢出,吸食三界四恶之念,越变越强,最后将疲惫的浑沦夺舍。至此后,浑沦变成魔天,一代三界魔主,祸乱众生。五行龙得知水龙异变,将其封印在魔灵界,由土龙后裔世代守护。千年之后,魔天冲破封印,继续祸乱苍生。数灵界领主之子,成为三界至尊,创六界,自移修真界改为天界,称玉皇大帝,颁布天条,约束诸神……
  • 虚原之通天大道

    虚原之通天大道

    方才经历中考的暴发户二代在失去唯一的亲人后变得乖张古怪,直到在一次说不清死没死掉的遭遇之后遇到一只神秘的异色瞳萝莉...
  • 天寒跃心剑

    天寒跃心剑

    我是李天辰,跃心指破尽天下,唯兄弟情义破不了;我是冷心客,天寒一剑斩阴阳,唯情丝斩不断;我是摘花行者,忘仙一息行尽天地,唯有一个仇字踏不过;我是好赌和尚,极乐一掌赢尽世间,唯爱一败;我是月天晴,白扇半开杀尽天下,唯兄弟杀不了。世间根本就没有什么绝世高手,有的只是一抹孤寂;世间最毒的也不是什么奇毒,而是难测的人心;世间最贵重的东西不是什么奇珍异宝,而是一个情字。
  • 妃不从夫:王妃要四嫁

    妃不从夫:王妃要四嫁

    冷面阎王苏瑾皓双眉微皱,指着自己床上王妃旁边的男子问:“他是谁?”某女笑靥如花:“他是我的绯闻男友。”“那他呢,他又是什么人?”“他是我崇拜的大哥!”好好,这些本王都不管。本王只问你,他们为什么都在你床上?”苏瑾皓暴怒。某女睁着无辜的眼睛:“王爷,我们在斗地主,你要来吗?”
  • 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刑罚适用研究

    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刑罚适用研究

    我国立法中明确了对未成人犯罪采取的处理原则,即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本书着重研究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现状,并进一步寻求适当的刑罚适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