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84600000002

第2章 丢掉对财富生活的误解(1)

成功依靠实力。但是,所谓实力,并不像一般人想像的那样是金钱、关系、学历,等等,而是一种本分做事的能力。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成功的铁定规律。没有必要艳羡那些生来富足的人。每个人的心灵成长过程都是平等的,好的心灵成长环境能给人一生赖以立足的资本。

生活中,我们常把富人做事的机巧归于道德问题,从而感叹不公平。其实,这其中包含许多误解。如果你想成为有钱人,就要从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上去理解他们,朝他们靠近。

多穷算穷人,多富算富人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连篇累牍地谈论富人与穷人。那么,谁是富人?谁是穷人?遗憾的是,谁也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相对于农民,城市中人多是富人;在城市,相对于普通工人,包括官员在内的白领阶层是富人;在白领之上有金领,与这两个阶层相当的是中小企业主。到财富的最顶端,则是较大的企业主及一些比较另类的富人。对于上班族来说,相对没有收入的人,大概算富人;但跟老板们相比,当然是穷人。

关于这个概念,大家都是按照各自内心的标准来发表意见,因此心里的标准很可能都不一样。有人曾戏言:“奥拓车主打人,是人民内部矛盾;宝马车主打人,那就是阶级矛盾。”可见,情感决定姿态。

在定义不明确的情况下,任何争论其实都是毫无意义的,只能把事情弄得更糊涂。

多数人对富人印象不佳,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在怎么致富、致富的程序以及致富以后财富怎样处理等事情上的相关法律和程序都还没有跟上。而人们在生活经验中发现,有些快速致富的人不是正正当当在法律和政策允许下致富的,而是依靠特殊的关系、门路,甚至是腐败和犯罪。

然而这个群体不是富人的全部。在市场机制发育较为健全的地方,比如温州,很多人的财富或许已经过亿,但绝大部分商人的财富是依靠企业家精神创造出来的。把他们放到法治最为健全的国家,这些人也依然会成为富人。

其实,富人与穷人概念的划分,说到底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分歧。有些人把它作为一种武器——用以攻击对方立场的武器。而这种武器往往只钟情于整体概念——穷人群体和富人群体,把激情倾注在缺乏清晰界定的群体概念上,而不屑于描述具体的个人状态。争论者在争论中燃烧道德与正义的激情,却很可能对街角需要帮助的人视而不见,实情往往如此。因此,这样的正义,很可能是伪正义;这样的人道主义,很可能流于伪人道主义。当然,这样说并不等于让人们放弃思考和改变。

社会群体间的分裂对立,不会有任何正面结果。穷人的不满和愤怒只是一种慢性精神腐蚀剂,不可能改变穷人的境遇。至于富人,在财富耀眼的光芒后面,往往又无法掩饰内心的忐忑甚至恐惧。经常有富人被暗杀或者自杀的新闻,忙着把家人和财富向海外转移的更是屡见不鲜。穷富对立的社会不可能成为一个正义和健康的社会,它让人无法形成稳定的预期。

其实,仔细想想,只要存在实际利益分歧,哪个社会都有人不高兴。

现在,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试图实现财富上的平等,“调高、扩中、提低”的收入分配改革框架已然廓清。尽管我们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前景可以期待。而且与美好分配政策相配套的,我们的制度、法令也在相应跟上,努力弥合着横亘在穷人和富人之间的距离。

除了制度改革、完善之外,社会要走出穷富对立的恶性循环,也需要各个群体具备一种和解的精神诉求。现实是什么固然是重要的,但对于在不断进步着的社会来说,希望是什么可能更重要。其实,尽管舆论对富人多有否定,但调查发现92.9%的人仍然“希望成为富人”,毕竟人们都希望自己过得好些。

规则的公平与结果的不平等

事实上,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并不能保证结果平等,因为即使公平竞争也会有输赢,但因为公平竞争本身包含了起点公平与规则公平,所以这种输赢是公正的不平等,是应该可以接受的。

田野和张千是师范大学时的同学,两人是同乡,都来自农村,上学时十分要好。两人的家庭情况差不多——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田野更糟一些。田野母亲早丧,和年老多病的父亲一起生活。在那个年代——20世纪90年代末,学费也是东拼西凑来的。张千比田野要好些,不过家里也不宽裕。大学四年级,田野都是打工挣生活费,甚至最后一年的学费都拖欠了,学校要他还了学费才发给毕业证。毕业前,田野在学校所在城市找了一家房地产公司上班,他不想依靠做老师赚取稳定却有限的钱。田野为人踏实幽默,肯吃苦,人际关系好,深得老板器重。他的薪水和职务直线上升,很快还了借款,拿到了毕业证,并通过工作,近水楼台,在这个城市很快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

张千到了一所县城中学教书。尽管工作好几年了,不过通过他那不得志的样子,谁都看得出他的生活并不如意。那些联系不多的同学也大概听别人说过,他的母亲身体不好,治病花了不少钱,因为条件不好,女朋友一直不想结婚。说起好朋友田野,他羡慕中甚至有几分揶揄,他说:“他那样子,对谁都嘴上抹蜜似的,我可做不来。”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智力和体力上并不如人们想像的那么大。一件事这个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

假如一个恃才傲物的职员得不到老板的赏识,他只是简单地将原因归结为不会溜须拍马,那就太片面了。同样,假如你第一次去办营业执照,就和办证的人吵得不可开交,可以肯定,你开的那个小店永远只能是个小店,很难做大。这样的心态别说投资,连日常理财都难做好。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恰恰把这些误解为社会风气问题,从而感叹生活不公平。

关于穷人和富人的话题有人提出过这样一个假说:在一个系统内,初始状态是有富人也有穷人。然后,我们让系统内的所有财富重新平均分配给系统内的每一个人。结果会怎样?只要一个小时以后这样的均衡就会被打破。比如:有人拿着分到的钱去下馆子,而有的人用分到的钱去开馆子,一个小时之后,财富就又不平均了。一年以后,或者再长一点,五年以后,原来富人中很多还会是富人,原来的穷人大多还是穷人,又回到了初始的大概状态。

如果你要选择成为有钱人,就要从观念、思维方式到行为方式,朝有钱人靠近。要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劣势等,找准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适合做什么行业、担任什么职务。只有那些找准了自己位置的人,才可能有成功的机会,但有一点,任何行业中的成功者都必须具备如下品质:敢想、敢干、吃苦耐劳、锐意进取,所谓“天道酬勤”就是这个道理。从起点上看机会均等不均等情愿做一个平凡的孩子

在电视上多次看到,一些孩子因为父母的关系或一些偶然的机会成了明星,多次被媒体曝光,多次面对别人的夸赞,之后广告、片约接踵而来。在拥有成就感之外,人们看到了孩子眼中更多地对金钱的崇拜和对名利的向往,和他们身上不知不觉滋生的优越感。不知道他们的父母是出于怎样的一种心理,这么热衷于把孩子推向人前。

也许你会说,这是父母在为子女争取机会。是的,也许这些孩子能够上更好的学校,面对更有利的环境。但是,每个人的心理成长过程都是一样的,在这方面人人平等,而且童稚的心灵更需要一个平静、纯净、自由、温暖的外部环境。否则,他的人格将是不完整的。

如果非要说机会的平等与不平等,心灵成长的机会似乎更加难得。一个人外部条件可以通过努力去适应,而心灵环境却是不自知的,它在无形之中,影响人的一生。

谁更可怜

有人可能会说,这样一番话不过是想给穷人以安慰,可事实上富人的许多机会,穷人是望尘莫及的。有人调侃军校内部考试:有关系的站这边,没关系的站那边。我们不追究这番话的真实性,事实上,在如今的社会,如果你真的想做出一些事情并非没有机会。

如果我们看2008年成功发射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也许会看到事情的不同。这三位航天员无一例外都是穷人家的孩子。

翟志刚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龙江县,读书时代,父亲长年卧病在床,目不识丁的母亲靠卖炒瓜子供几个孩子读书。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到街上卖炒瓜子,晚上用她粗糙而又裂着口子的双手,将一张张发皱的角票分币点捋平整以供儿女上学。翟志刚每每见此,心如刀绞,甚至不忍继续读书。

刘伯明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一户普通农民家中,家里要同时负担5个孩子读书,以种地为生的父亲已经深感乏力。刘伯明为了节省费用高中不住校,一年到头每天骑车往返。景海鹏生于山西运城农民家庭,小时候父母靠捆扫帚挣钱,供他们兄妹三人上学,家庭十分困难。景海鹏还差点因此辍学。

同类推荐
  • 思路决定出路全集(白金珍藏版)

    思路决定出路全集(白金珍藏版)

    财富和成功,都源于思考和行动。财富的形成和成功的实现,都始于思想中对财富和成功的渴望!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勤于思考。你的想法决定了你的生活状态,因此,要想改变生活状态,首先要改变想法。本书就是告诉人们如何运用思路来找到财路和如何运用思路来找到出路,从而成就一个成功的人生。点子是创新和发展的灵魂,思路是寻求出路的指针。无论是遭遇逆境还是正处于坦途中,理清头绪都会让人找对继续走下去的路。人们在事业、工作、人际关系、爱情、生活等方面都难免会遭遇种种困境和难题,正确的思路会让这些难题迎刃而解。很多事情,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没有想到;不是我们想不到。而是我们根本没有去想。
  • 曾国藩的启示

    曾国藩的启示

    《曾国藩的启示》延续曾教授独特的曾氏风格,评古论今,小中见大,通俗易懂,幽默睿智,微小细节中明大道理,平实讲述中显大智慧,深合古人“文章之道”,读者定能从曾国藩通过奋斗而逆转的一生与曾教授的独到解读中获得从未有过的启示与激励。
  • 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成功法则

    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成功法则

    只有两种人的成功是必然的:第一种是生活严峻的考验,经过成功与失败的反复交替,最后终于成大器;另一种没有经过生活的大起大落,但在技术方面达到了顶尖的地步,比如学化学的人最后成为世界著名的化学家,这也是成功。
  • 聪明人的俱乐部

    聪明人的俱乐部

    本书是各种各样的经典思维游戏的汇总,是形形色色的终极智力挑战的集合。其中有图形、数字、问答、计算、拼图、迷宫等多种类型的智力训练。引导读者打破常规思路,学会变换角度地进行思考,从而全面地提升思维,用特殊的洞察力与创造力解决问题。
  • 浮躁

    浮躁

    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是成功、幸福和快乐的绊脚石,是我们人生最大的敌人。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人,都不可浮躁,如果一个企业浮躁,往往会导致无节制地扩展或盲目发展,最终会没落;如果一个人浮躁,容易变得焦虑不安或急功近利,最终会失去自我。
热门推荐
  • 元夕恋语

    元夕恋语

    不管多远,不管多久,只要你肯回头看一眼,就会知道我一直都在。
  • 把这些故事放进冰箱吧(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把这些故事放进冰箱吧(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冰箱里放置着肉食,蔬菜,饮料,配料等各种需要保鲜的东西,这个冰箱里放置的是我尝试写作的十七篇文章,类别大致是:青春与幻想。这些故事是从高中的时开始写起的,涉及的内容大多发生在校园,也可以算是校园小说,但也有那么几篇又是在校园之外的……写作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过要写什么样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年轻时凭着一股“热血”写下来的,中间也舍弃掉一些没什么意思的故事。是先有了这些故事,才有了这个专栏,所以这个专栏并没有明确定向,只能说像个冰箱一样装着不同的食物。欢迎品尝冰箱里的故事……
  • 凡尘枯

    凡尘枯

    主角是普通县城的一个三岁孩童,原本一生平平无奇,后来被一个下山历练的修道之人看中并带回了山门。在门派中,主角偶然发现了自己神秘的身世,并且奇怪的发觉魂魄竟然有两个主导意识,在另一个意识的帮助下,一路见神杀神,见佛杀佛,直至征服整个神界。只是···主角戏剧性的发现,自己竟然不属于这个世界
  • 遇见,那抹明媚忧伤

    遇见,那抹明媚忧伤

    懵懂时期的她遇到了他——对她照顾备至的大哥哥。再次重逢,曾经的情感经过时间的冲淡,不再。她,十足十的恶魔。他,冷酷的气质。她认为,自己能医愈所有心疾,隐藏自己所有的事情,不让身边的人为她担心。到头来,所有的心疾、隐藏反而使身边的人更加为她担忧。沧海桑田,兜兜转转,暮然回首时,仍有他在,仍有承诺。曾经的我们不相爱,现在,你,还在吗?
  •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故哩花

    故哩花

    男主慢慢发现对女主的感情只是宠溺。。在发生一系列的事情之后,女主决定出国散心,没想到,在暗中,有一个人一直默默的保护着她!
  • 重生与坠落

    重生与坠落

    落入恶魔手中的天使。一个是将残忍,冷血,戏谑作为本性的恶魔,不曾想到他会为掠夺的小天使而动心。一个高贵,纯洁,痛恨邪恶的天使,却被恶魔而打动。可他们是真的相爱吗?天使和恶魔可能在一起吗?如果世界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把你珍藏起来,让他们谁也找不到,这样你就只属于我了。---路易斯如果世界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们宁愿做一对普通夫妻,这样我们就可以安心的在一起了。---闻予
  • 尼尔兰之殇

    尼尔兰之殇

    破碎的规则,带来前进的机会。窃取的灵魂,前往未知的境界。肉体只是载具,而灵魂才是永远。去吧,那个神秘的世界,是感谢,还是利用?
  • 综漫之幻想意志

    综漫之幻想意志

    千年前的大战,究竟是为了什么。无数神灵的陨落,是谁的祸。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不过故事就是从这开始的。..............或许你能改变这一切吧
  • 心灵即时通:尼采的人生哲思录

    心灵即时通:尼采的人生哲思录

    本书从尼采一生所有的著作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365个精彩片段,段段鞭辟入里、妙趣横生,囊括了尼采思想的精髓。翻开本书,会立刻激发你展开思考,而后又会让你产生一种彻底醒悟的兴奋感。一年365天,每天阅读一个片段,每天与自己的心灵进行一次真诚的对话,让你的内心在伟大哲思的涤荡中长出坚毅的翅膀,收获成功人生的终极秘密!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特立独行的哲学家,他总是以优美、简单的方式道破心灵的秘密,使读者读后恍然大悟,让困惑变得简单清晰,犹豫不决变成果断坚定,最终成为内心强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