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95400000014

第14章 后奥运时代的中国股市(2)

现在看看这一轮牛市的周K线,我们明显地看出来著名的“5.30”留下的凹坑,但是,我们知道此次只是牛市的一个暂停,稍作休息后,股指在机构资金以及储蓄大搬家的推动下,以蓝筹为主要投资对象,最终攀上了6 124点的顶峰。我们在前面说过,2007年第七次大牛市由三大因素共同酿造,这里借机分析此次大牛市我们能够得到的一些经验与教训。

首先,在牛市初显的时候,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技术支撑,而是信心支撑,这个信心就幻化为虚假的传言和神话。记得当时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也可以说是一个神话吧:一位老太太买了三只股票,其中两只涨停,还有一只没有涨停,于是她就质问起推荐她买这只股票的经纪人,为啥我那一只股票没有涨停?这个故事的版本很多,反正大体意思是这样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2007年的这一波牛市,很多股票甚至是垃圾股都“鸡犬升天”了,而这肯定是不正常的。但是,大家宁愿相信这个故事,人人都自认为自己是“股神”。

2007年4月份的时候,各大媒体竞相报道中国“全民炒股”的疯狂景象,这个时候,谁也没有料到出现了两个致命的因素,从而导致2008年股指的惨跌。其一是中石油的上市改变了股市的性质;其二是借助疯狂的储蓄大搬家为“大小非”减持提供了天赐良机,而且是以大盘蓝筹股为炒作对象。

关于全民炒股的现象,有位股评家曾经写道:如果你还没结婚,如果你想再婚,那么建议你在征婚启事中大大方方地写上:“我,……股民……”我想一定会有很多人爱上你!

5. 价值投资理念被疯狂曲解

2007年,被人们用得最滥的一个词就是“价值投资理念”。其实,价值投资理念是对的,但是由于我国股市的特殊性,造成这个价值投资理念被严重地曲解。首先,我们设想一下我们的股市到底与基本面有多大的关系?这一点想清楚了,我们就能理解有时候过分提倡价值投资理念其实是名不副实的。比如说,一个公司的业绩良好,但如果它是一个“铁公鸡”,不分红、只是再融资,其业绩再好,与它的股票有多大的联系呢?价值投资怎么体现呢?还有,“大小非”的成本极低,而二级市场的购入成本很高,到底这只股票价值几何?都无从知晓。无从知晓的东西,投资它岂不是很盲目?!

基金在股改之初就确立价值投资的理念,人们也认同此观念。因为大家认为,毕竟基金有专门的研究人员,经验也比较丰富。因此基金经理一时成为万众瞩目的人物,他们的每一句话,都意味着赚钱的良机。

一个东西一旦被市场公认,就会带来危险。毕竟市场赚钱的只占少数,公认意味着陷阱。譬如技术分析,一旦被广泛模仿传播,就布满了陷阱。价值投资理念也是如此,后来的经验证明,所谓的价值投资理念,其实已被严重地曲解。

2007年的大牛市,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其中,主推手当然属于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基金。它的投资理念,实际上已经决定了整个市场的价值理念。但是,当时很多人都难以想像,藏在股市上的“堰塞湖”———“大小非”们能够扳倒价值理念这个巨无霸。当时的基金经理张口价值投资,闭口价值投资,讲他们如何推崇、如何崇拜价值投资大师巴菲特。在对“5.30”暴跌的反思中,不断有人对垃圾股、消息股和题材股表示反对,积极主张“从中国股市的长远发展看,只有主流资金的投资选择重新回归价值,回归蓝筹,才能保证市场发展的健康与理性”。这一种提法具有很强的诱惑性,把“5.30”大跌归结为政策打压或者垃圾股被爆炒后的泡沫破裂,当然是非常轻率的。

2007年11月5日,中石油回归A股市场,以当时的定价,总市值超过埃克森—美孚石油,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中石油总股本为1 830.21亿元,较之中国股市另外一个行业巨头中石化867.0244亿元的总股本,还要高一倍以上,中石油成为中国A股市场第一大权重股。

当时,不少评论家认为,中石油王者归来,以远远超出市场预期的高位定价,机构投资者在高位的高调承接,也预示着这轮牛市的延伸行情仍然会是价值蓝筹这条主线。可见,当时价值投资被捧为股市惟一上涨的理由。现在想想,当时的人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个个和公司基本面没有多大关系的价值理念,只能是幻化的。公司基本面是基本面,股市是股市,两者背离严重,公司业绩可以很好,但个股不一定好。这种现象为2008年股指下跌65%埋下了种子。

但是,当时的人们对于机构奉行的价值投资理念,并没有认真地去细究。直到后来,人们才发现,基金已经退化为最大的趋势投资者,价值投资的理念,被它们自己踩在脚下。一向标榜“价值投资”的基金公司在2 300多点的时候减持重仓股,从“抱团取暖”到“联手杀跌”。人们开始对于价值投资产生了普遍的怀疑,但是,为时已晚,很多股民被套在6 000点的高空里,苦笑着举着沉重的杠铃。

价值投资理念没有错,关键是这个价值评估体系要明确。不能一股存在几个不同的成本。另外,公司要与股市一致,股价要大致反映公司的基本面。

那么,什么是价值投资呢?价值投资就是基于对公司基本面的细致分析,通过使用合适的估值模型,将股票的内在价值予以量化,并与其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发掘出被市场低估的股票的过程。所以,价值投资与其说是一种理念,不如说是一种方法,而后者更为准确。

按照传统理论的思路,投机分为价值投机和价格投机。价值投机本身是真实价值显现的内在动力之一。由于价格与价值的不符合,发现其中的机会就成了价值投机的利润来源。而价格投机方法被认为是以价格发现价格,完全不考虑内在价值因素,是完全以市场的价格走势为基础的市场博弈方法。在价值被整体低估的时期,价值的系统性风险较小,而在上涨行情中,随着股价的一路抬高,风险加大的同时便暗藏着理念分裂的风险。同一种策略的投资者可能会成为相反方向的对手。在达到市场价格峰值时,价值投资策略的投资者之间、价值投机、价格投机和价格投资策略的投资者之间,都会沿着各自的思路开始更为激烈的搏杀。价值被高估的同时,投机机会也出现了。当价值投机和价格投机两方面的因素同时作用时,市场会出现严重的杀跌动能,市场可能会出现暴跌的趋势。

投机的动能本身是短期和易变的,在市场的跟风者中会大量出现。价值投资———价值投机———价格投机———价值投资等是种循环往复的动荡心态。每一种极端到了极限又会向另一种状态转变。市场终究会在动荡中达到新的平衡。

6. 关于对流动性过剩的理解

2007年有一个最流行的词汇叫“流动性过剩”,无论什么经济现象,很多人都愿意往这个词汇上牵强附会。我们知道,2007年楼市、股市出现“双牛”的局面,这个“双牛”的局面,被一些人看成是流动性过剩的表现。他们看到了银行储蓄大搬家,搬到楼市和股市里面去了,此时如何赶回这个出笼的资金潮,也就成了关键。

我们知道,2007年的储蓄大搬家实际上是由物价上涨引发的货币贬值造成的。大家觉得与其眼睁睁地看着呆在银行的钱贬值,不如拿出来炒股票、买房子来升值或者保值。再加上漫长的熊市后,市场出现了赚钱效应,房价的不断上涨刺激了银行资金的疯狂出笼,给人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假象。

这种假象之所以不能称为流动性过剩,我认为,股市虽然有着充足甚至过剩的资金。但是,一旦“大小非”减持之后,这些资金就会被迅速地捞走。楼市呢,虽然楼市一度出现过一天一个价、投机逐步盛行的现象,但总体来说,还是在可控的范围之内,要不然在2007年12月份实行从紧政策之后,楼市成交量就开始立即反应,马上就开始了低迷状态,“拐点论”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从理论上说,流动性过剩通常指经济层面资金充裕,银行信贷投放冲动较强。而现在所谓的流动性过剩则是指有过多的货币投放量,这些多余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于是就有了投资、经济过热现象,以及通货膨胀危险。至于造成2007年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则来自于中国不断推升的贸易顺差,出口企业不断把收回的美元兑换给国家,国家就得不断向经济体系投放人民币,这就造成了流动性过剩的现象。

一般来说,根治流动性过剩不能单靠央行通过货币政策来解决,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央行票据等各种货币政策手段虽然能对流动性过剩起到一定的收缩作用,但在准备金率和利率屡次上调之后,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逐步缩小,这就需要财政政策及时跟上并对货币政策加以配合。

在股票市场,提到流动性就是指参与交易的资金相对于股票供给的多少,这里的资金包括场内资金即己购买了股票的资金,以及场外资金也就是还在股票账户里准备随时入场的资金。如果在股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或交易资金增长速度快于股票供给增长速度的话,即便公司盈利不变,也会导致股价上涨,反之亦然,这是很简单的需求供给关系。但这种股价上涨是有限度的,受过多或过剩的资金追捧导致股价过度上涨而没有业绩支撑,终难持久,这种资金就是我们常说的“热钱”。

2007年的流动性还是正常的,虽然不得不承认有泡沫,但总体上泡沫不是十分严重。大家不要认为,后期的股市大跌65%,就说明2007年股市存在着严重的泡沫。这纯粹是一种误解。真正导致股指大跌的原因,恰恰是后期流动性不足造成的。也就是说,“大小非”减持出局,造成了股市的流动性严重不足,场外资金不敢入场,而场内资金不断地蒸发。还有,大家不要误解的是,这里并非说某一只股票一定没有泡沫,而是说,从整体来看,股市的流动性过剩是一个值得怀疑的命题。后期的事实证明,当时的“流动性过剩”不过是全民储蓄大搬家制造的暂时性的泡沫。事实上,等到美国次贷危机真相毕露后,全球才意识到流动性枯竭更为可怕,机构性通缩可以把经济拖入衰退的泥潭。直到2008年9月,人们开始转变所谓流动性过剩的思维,转而担心流动性枯竭,这是基于当时中国经济的微观主体有很多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此时关注流动性紧缩比关注流动性过剩更为重要。因此,呼吁国家要认清物价上涨的幻象,从紧政策要适度松动。

总之,我们可能对2007年存在的流动性过剩存在误解。这一误解,或许让我们的市场从根子上跌了下来。这不是否认2007年有流动性过剩的存在,只是觉得还没有主流媒体想像的那么严重。其实,当时很多国家都误判了通胀,采取收缩的政策防通胀,结果导致了后来严重的流动性枯竭的结果。即使在2008年9月,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华尔街金融地震时,很多国家还没有转变思维。

二、 股灾是怎样酿成的

从2007年10月的6 124点,到2008年9月的2 284点,上证指数跌了近4 000点。几乎所有的机构投资者和散户都被套牢在股市里面。人们不禁要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A股市场为什么跌得这么惨?

在这里主要有三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大小非”的减持吓得股指一口气跌了65%;第二个因素是中石油的上市左右了大盘;第三个因素是从紧的货币政策遏制了资金的流入。另外,我国的经济基本面也在2008年出现一些变化,比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CPI和PPI升高、公司业绩下滑、雪灾、地震以及水灾等因素,造成了股指的破位下跌。从国际因素来看,美国次贷危机的风暴持续时间之长、打击范围之广、程度之烈,都超出了预期的判断;国际炒家恶意炒作诱致油价飙升、粮食危机、全球性通胀的蔓延,这些都是A股市场股指破位大跌的外在因素。

目前我国市场机制不完善,投资者只能做差价,而且这是股市赚钱的单一方法,这样的性质决定了人们投资只能期待股指的上扬,但股市背后有“大小非”的减持,股市的融资功能正在逐步消失。上市公司又都是“铁公鸡”———不分红,公司业绩和股票形成两张皮,公司只注重多取少予的融资功能,上市圈钱,股市成了它们的提款机,如中国平安再融资事件就是市场不满情绪的总爆发。

有一个数据可以显示我们的股民得到了什么,我国股市在发展的前13年中,上市公司分红累计只有2 167亿元人民币,其中流通股股东只得到678亿元人民币。在这期间,A股投资者支付了近1.4万亿元人民币,这笔钱如果存入银行得到的利息将数倍于股市投资所得。投资者支付了1.4万亿元人民币,换来了678亿元人民币,这样的股市,谁愿意长期投资呢?所以,有人主张要强制分红,恢复市场信心。

1. “大小非”减持是终结股市牛市的主因

我们首先看看股市上的“堰塞湖”———“大小非”减持对股市恐慌性杀跌带来的重大杀伤力。“大小非”减持引发了股市“跌跌不休”的“跳水”行情。

“大小非”减持引发股指大“跳水”

“大小非”的减持,实质上是公司管理层认为本公司的股票不值那么多钱。这一做法很致命,因为自己对自己都没有信心,其他投资者还有什么信心?其实,很多产业资本的减持是被环境逼的,因为信贷收紧,很多公司资金紧张,股市成了提款机和抽血机了,流通市值越来越小,每日成交量缩水太严重,沪深股市的成交总额一度只有300亿元人民币。而且,缩量盘整是2008年前三个季度的主流。在2008年9月股指跌破2 000点整数关口后,一直杀到1 802点,这明白无遗地告诉市场,以基金为首的市场博弈结构正在发生剧变。产业资本正在以杀跌的手段,让市场觉得真正的王者正在踏上市场霸王的宝座,基金辛苦构建的话语体系,正在土崩瓦解,必将以惨败告终。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当年股改忽略了两个技术细节,而如果细节没设计好是很可能断送改革的。他回忆说:“三年前(指2005年)……全部注意力是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不过两个非常技术化的细节被忽略掉了,或者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是‘大小非’解禁的期限问题,二是‘大小非’解禁后新的交易制度安排。”“大小非”是酿造股海惨案的水母

“大小非”就像海里的水母,成为股海里看不见的隐性杀手,并形成一股暗流,让整个市场惊恐不安。

越是原始的东西,越是令人不寒而栗。“大小非”减持不断地抽取股市的血液,酿造了股市最严重的下挫。“大非”宛如巨大的水母,不断地入侵海岸,“小非”宛如体积小但毒性很大的水母,毒霸海域。

同类推荐
  • 快刀砍成本

    快刀砍成本

    本书共分上下篇,上篇是知名企业成本改进范例;下篇是日常工作中的成本节约方法。介绍68种成本改进方法、展示68个成本控制案例。
  • 西部区域人口发展战略与规划

    西部区域人口发展战略与规划

    本书内容包括:西藏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甘肃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甘肃省民勤县生态移民规划研究、西部干旱贫困县教育移民调查报告等。
  • 商人活用孙子兵法

    商人活用孙子兵法

    本书将古代智慧与现代商业经营紧密结合,以全新的解读方式,通过精辟的活用解析与经典的经营案例,多层次、多角度阐述了现代商战的策略与技巧,堪称商界有识之士赢得商战竞争的智慧之源。
  • 现代促销理论与实务

    现代促销理论与实务

    促销是企业向消费者或用户传递产品或服务信息的一系列说服活动。本书对促销组合的四个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包括总论、人员推销篇、广告篇、公共关系篇、销售促进篇五部分共十八章内容。
  • 赤裸裸的未来

    赤裸裸的未来

    全书主题聚焦于未知与未来,但论述绝非建立在想象之上的空中楼阁,其间穿插着大量事例,或基于客观现实,或依据科学推测,生动有趣。?塔克尔通过大量的访谈和调查,约见各领域的权威人士,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素材,提取了他们有关现实的观点和对未来的预期,为我们展开了有关未来社会各领域的翔实可信的图景,讲述的虽是前沿科技主题,内容却平实亲和。这是世界上最接地气的未来学著作,适用于犯罪研究、灾难预测、恋爱求职、躲开流行病、赌场赢钱、广告营销等各领域。本书系《世界是平的》和《大数据时代》的最新姊妹篇!全球中英文同步出版。《大数据时代》作者肯尼思·库克耶等13位世界顶尖未来主义者全力推荐!
热门推荐
  • 等待薰衣草

    等待薰衣草

    “工作和恋爱一样,性格不同的人在一起没有好结果。”啧啧,听听徐晴这论调,可真是对他反感到了极点啊!只是她为什么对他怀有这么大的敌意?他也才亏了她一句,多看了她几眼嘛,何必这么计较?瞧他每一次接近,她就立刻变身成小刺猬,真是有趣。只是渐渐地,他已不想捉弄她,而是想证明——他们在一起更会激发出绚丽的火……
  • 罂妃倾城:逆世狂女

    罂妃倾城:逆世狂女

    八岁那一年,“天生废柴”四个字让她做了岚城五年的笑话。然而再次睁眸,她却不再是她,“一身凌厉,做事果断”成了后来岚城里所有人对她的评价。谁也没想到,这个丞相府里懦弱的嫡小姐,成了一国霸主,翻手覆天下,只不过……“有一天我爱你和我恨你一起走,我恨你落水了,还有谁活着?”“我爱你!”“乖,我也爱你。”“……”可是,这个少根筋的少女是谁?
  • 异能之唯我独尊

    异能之唯我独尊

    虽然我很聪明,但是你也不能莫名其妙的,在我脑中出现一个镜像宇宙吧!出现镜像宇宙也就算了,但是怎么只能看见太阳系里的东西呢!行,这些我都不怪你,但是为什么只要我对镜像里面的东西有想法时,就会反映到现实中对应的东西上。
  • 意识逃脱

    意识逃脱

    “逃脱几率有多少?”一个看似指挥官的男人向身边的女人询问道“不大,如果时间足够有40%的几率逃脱,不过现在时间只剩下一分钟了。”女人低头看了眼秒表,云淡风轻地说着,好似一切跟她没有关系“一分钟?啧,比想象中要好太多”说着男人撇过头看了女人一眼说道“我倒数三声,尹柚你带着ST-05他们撤离现场,ST-06你留下和我一起解决他们。”“老大你们注意点,如果有什么意外我拿你是问”眼前这个叫做尹柚的女人一脸挑衅地看了看她口中称为老大的人“侃洵,你带上尹梨,霖侃你自己,我们撤。”说罢从破碎的落地窗跳了出去,打开了小型降落伞身后的大楼随着巨大的声响成为了巨大的垃圾
  • 无情刀之迷雾重重

    无情刀之迷雾重重

    她的刀更快,她的刀更冷血,她的心如同冰冷的冰窟一般,她害怕面对这样的自己,冷血无情,但她喜欢这样的自己,这样的自己不会心痛,不会想起唐志身边的女人。他看着她的背影,如同那日夕阳下的她,干净朴素,此时他希望一辈子看着她的背影,即使她不会瞧他一眼,只看着她在,就会心安。
  • 兽兽相亲

    兽兽相亲

    拂尘第一诫!媳妇要宠着!拂尘第二诫!小三要不得!拂尘第三诫!栽赃要倒霉!此文是养成文,双向养成你没看错!不要九九八不要六六八只要你点进来就能看到一群耍宝的人的耍宝人生!甜蜜是有的,HE肯定的,11会有的,萝莉是有的,大叔是有的!誓把宠溺坚持到底!
  • 爱你万年国民小萌妻

    爱你万年国民小萌妻

    她从小被人抛弃,唾弃,只因她是私生女。他,养尊处优,是黑道上让人闻风丧胆的青龙,商业上让人万分敬仰的帝国集团CEO。当他遇上她,会擦出怎样的激烈火花。[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本文纯属虚构]
  • 叶樱圣亚学院

    叶樱圣亚学院

    她,一个有时候冰得可以冻死人,却有时候温柔得你觉得她简直就是两个人。她是三大家族在世界上排名第一家族的“冷氏家族”的千金,还有一个比自己晚出生0.001秒的弟弟,她有一个自己建立帮派“月腥”她是帮里的大帮主当然还有她的两个个死党们,她们两个是二帮主和三帮主。他,上官家族的少爷。还有他的三个死党们,他们也有一个帮派“羽魔”他也就是大帮主了,还有一个二帮主,三帮主!当他们几个走在一起的时候会怎样呢?
  • 战争的曙光

    战争的曙光

    悲催的高中生王毅在经过数次雷劈之后,终于启动了他真正的霸业。请看王毅如何本着不坑爹不骂娘不刨祖坟不歧视的友好姿态面对这个崭新的世界。
  • 最后星光

    最后星光

    一个堕落后崛起的世界,一个在焦土中穿行的少年。为了让家人搬出老城区,惫懒了快三年的少年纪言,准备开始迎接高考了!众多意外随之不期而遇,命运的轨迹也就此改变。机动战士,武库舰,卫星城,猎人。当所有的变数齐聚,是否能抵挡亿万年来,不曾缺席过的末日?最后的星斗遥远地闪烁,那是人类凝视未来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