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30600000006

第6章 眼光:先把自己放在一个高度(5)

张仪从一个贫寒子弟起家,不甘于和祖祖辈辈一样在乡下耕作,而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再穷不能穷教育,砸锅卖铁供自己上大学,这种不自甘贫困的奋斗精神是他成功的前提。

张仪求职坎坷,也是天将降大任的先兆。设想,假如张仪在楚国没有遭遇昭阳的殴打,在赵国没有遭遇苏秦的羞辱,那他大概就会为眼前的小利牢牢套住,庸庸碌碌度过一生。而在遭遇到常人所难以忍受的肉体和精神双重伤害时,张仪有两样东西使他坚持走向成功:

第一,苦中作乐的乐观心态。

张仪在被打掉半条命时,仍然能够调侃妻子,保持幽默。而幽默感,正是一个人智力过剩、胸襟博大的体现。正是这种随时拥有的幽默感,给张仪困苦潦倒的生活添加了润滑剂。有的人,失败之后只会抱怨,发牢骚,迁怒家人;而张仪失败之后则依然能够自我解嘲,给家人带去欢乐。这就是成功人士的境界。

第二,对自己才能的绝对自信。

《道德经》曰:“自知者明。”说来容易做起来难,真正能够认清自己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德尔菲神庙的门楣上才刻着亘古不变的一大课题--“认识你自己”。张仪在遭遇各种挫折之后,依然能够对自己的能力保持清醒的认识,不因为别人的否定而有丝毫怀疑。《庄子》所谓“举世毁之而不加沮”,有时候最后一次失败与即将到来的成功仅仅一步之遥,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张仪坚持到了成功。

所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中气十足地问一句:“老婆,我的舌头还在吗?”

注意力资源:

比官位更重要的潜在资源

日本的一个段子,放到三国仍然适用:一只鸟不肯叫,怎么办?曹操会逼它叫,刘备会求它叫,司马懿会等它叫。司马懿为了吸引曹操注意力,在床上装病躺了整整七年,堪称“等”字诀的实践典范。

但是,听起来“等”似乎是最被动的办法。如果曹操迟迟不来第二次征辟司马懿,那这七年,甚至司马懿的一辈子,岂不是白费了吗?

不会的。司马懿的“等”,不是消极的等待。因为他心中有数:曹操有必用我司马懿之理。

曹操与袁绍的抗衡,一定程度上是寒族势力与世族势力的抗衡。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多有案牍小吏、行伍军人被提拔到高位的。而曹操本人,更是所谓“阉宦之后”,为世族所鄙视。所以,曹操必须拉拢一批世族在他帐下,以表现他的政府向所有人开放,争取更多的人站到自己这一边,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河内司马氏,无疑是当地世族的一大代表,属于必须争取的对象。这是其一。

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在曹操的府中任职,在人事任用上能说得上话。而从名义上讲,曹操还是他爹司马防的门生故吏,自然应该用司马懿。这是其二。

其他与司马氏交好的世族,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保举司马懿,进而与司马氏进一步修好的机会,以延续世世代代的交情(所谓世交),比如崔琰和荀彧就出手了。这是其三。

以曹操的用人风格,目前为止还真没有过他用不上的人才。他一定不会轻易放过这个七年前曾经拒绝过他的年轻人。这是其四。

所以,一个“等”字,实在大有学问。

在仕途平步青云,有没有秘诀?有!--吸引最高领导的注意力。最高领导有那么多员工,如果偏偏能够对你印象深刻,无论是好印象还是坏印象,都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资源。

为了吸引最高领导曹操的注意力,司马懿采用了装病七年不下床的极端手段,终于实现了仕途三级跳外加撑竿跳。

司马懿是不折不扣的官二代,他老爸司马防,曾经担任洛阳令、京兆尹,相当于今天的首都市长。尤其难得的是,司马防曾经提拔曹操担任洛阳北部片区的治安长官。所以,曹操发达了以后,就想投桃报李,提拔司马防的儿子们。

这就是官二代在官场的得天独厚之处。

公元201年,曹操正式聘请司马防的儿子当官。当时,司马防有两个儿子符合出仕条件:大儿子司马朗,二儿子司马懿。大儿子与二儿子,在古代社会地位可谓天壤之别:大儿子,也就是嫡长子,是父亲的一切政治遗产继承者;小儿子,就只能跑出去凭自己的本事另立一房。

接到北中国最有实力的曹老板的聘书,大公子司马朗乐颠颠地出仕,在曹操的司空府当了一名属官。

这是当时的正常仕进路线:三公属官--地方县令守长--中央中高级官员。

二十出头的司马懿则已经成为了汉朝的一名基层审计员,当时叫作“上计掾”。汉朝名存实亡,司马懿一直在等待跳槽的机会和实力派大老板的聘请。曹操的聘书,对于司马懿来讲当然是不可多得的机会。所以,司马懿选择的是--

拒绝!

等等!我没听错吧?司马懿连基层小吏上计掾都欣然出任,为什么居然会公然拒绝当今天下最强大的头号霸主曹操的聘请?

不但如此,司马懿连已经到手的上计掾也一起抛弃,索性辞官回家。他拒绝曹操聘请的理由也很神奇:我得了风痹,也就是严重的风湿病,严重到长年累月下不了床。

司马懿莫不是失心疯了?

当然不是,他有自己的考虑。

如果和大哥一起上任,那么大哥凭着他的身份(司马家长子),升迁速度必然在我司马懿之上。

退一万步讲,即便凭借能力能赶超大哥,曹操府中的要职都已经被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这些传说中的超一流谋士占据了。我在别人眼中,不过是个靠老爸的关系进来的纨绔子弟罢了,有什么资格去和他们争?

而且,就目前的天下形势来讲,袁绍虽然新败,但似乎还没有到一蹶不振的地步;袁曹之争,鹿死谁手,尚未可定。当今之世,君择臣,臣亦择君。选择一个主公,就是一次风险投资。如果急着应曹操的征辟,一旦袁绍翻盘,这项风险投资就要泡汤。

更何况,曹操并不是一个理想的主公。在他手下,世族与寒族一视同仁;甚至由于曹操本人出身并不是太光彩,乃是宦官的干孙子、寒族的代表,所以在曹操的手下,寒族人士更受到青睐,世家大族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压。我司马懿身为河内司马氏的代表,自然不可贸然追随曹操。

再者,大哥司马朗已经在曹操手下,我司马懿还可以观望观望,看哪家老板有潜力。看今天的局势,未必那么容易天下一统。我兄弟数人,各保一家,岂非给我司马家族上了多重保险?

司马懿高卧病榻。他要放长线,钓大鱼。

使者领着司马朗回到曹操府第。曹操见只领回来一个人,显然对没领回来的那个更感兴趣。他心不在焉地吩咐人事经理给司马朗安排了一份职位,接着饶有兴致地想知道司马懿的情况。

使者说,司马家的老二得了风痹,不能起床。

风痹?曹操一笑,论装病我是祖宗!我曹操十几岁就能装中风把我叔父玩得团团转,你区区司马懿瞒得过我?

你有没有亲眼见司马懿卧床不起?

没有,属下只在前堂,未曾去后房。

你现在去刺探一下,看他是不是真起不来了。

是。

慢……你后天去刺探一下。

是。

使者离去,曹操对这个学自己十几岁时候把戏的二十好几的年轻人产生了莫名的感觉。

居然使出装病这么幼稚而富有想象力的办法,年轻真好啊!

使者领着司马朗走后,司马懿直挺挺地躺在床上不动弹。

司马懿的新婚妻子张春华提醒司马懿可以起床了。张春华是本地一名地方官的女儿,刚和司马懿成婚。

司马懿仍然不动。

据一位吃饱了撑的专家统计,人的一生中平均每天要撒四次谎,男人要撒六次谎。我们都有过撒谎的经验,自然知道圆谎的重要性。所以,如果是一般人骗曹操说得了风痹起不了床,当然也会躺在床上装病。过了一会儿,找个丫环问:使者走了没?丫环说走了,就伸个懒腰起床,嘴里还要骂骂咧咧。

这是一般人的水平,司马懿不是一般人。司马懿撒的谎,一定要等到谎言被戳穿的危险性彻底消失,才会罢休。

因为得风痹而不能当官这样的谎言,被戳穿的危险性什么时候才会消失呢?答案是:风痹痊愈的时候。

再问:风痹多久能痊愈?

再答:最起码得好几年。

其实,是不是撒了装病的谎,就必须一直躺在床上呢?不是,关键看你欺骗的对象是谁。如果像四十七年后诈病骗曹爽的话,就没有这个必要。

但这次撒谎的对象是曹操。撒谎是要看对象的,对象不同,代价就不同。

所以司马懿既然撒了这个谎,就有义务在床上躺个几年来圆谎。这就是撒谎的代价。这样的代价值得不值得?且看后面的事态发展就知道了。反正现在的司马懿只能老实躺在床上。

事实证明,司马懿这样做是对的。第三天,曹操的使者来了,像一个轻功绝顶的武林高手,随风潜入司马家府邸,悄无声息飘到司马懿“病榻”的窗前。司马懿看到了映在窗纸上的黑影--使者故意没有躲藏,直接站在了窗前观察司马懿。

司马懿躺在床上,岿然不动。使者站了很久,司马懿躺了很久。

耐心的较量。

比耐心的话,相信中国历史上没有人能与司马懿抗衡。曹操亲来,我自不惧,况你小小使者乎?

果然,使者败下阵去。当然,他并不知道自己败下阵去,而是觉得已经圆满完成了老板交代的任务,凯旋归去。

司马懿吁了口气,但他不知道是否还会有第二个使者,只好耐心躺着,誓把床板躺穿。

这一切,都被正打算进来送饭菜的张春华看在眼里。她渐渐明白了夫君的用意。

使者回去禀报曹操,曹操有点纳闷。

无论从政治、军事还是文学来看,曹操都是个天才。天才都极为自信,甚至自负,自负的人不愿意轻易承认自己错了。曹操已经认定司马懿在装病,而使者居然禀报司马懿确实风痹在床,不能动弹。在曹操看来,使者的回复等于扇了自己一个耳光。

没有我曹操猜得错不错的问题,只有他司马懿装得像不像的问题。

你继续去司马懿家门口蹲点,曹操吩咐。

这……请问蹲到什么时候?

他病多久,你就蹲多久。

是……

使者很郁闷地离去了。对于这样一位古怪而多疑的主公,他不能多问什么。但他在心底咬死,主公这次真的多疑了。

曹操是位成功人士,成功人士都很忙。曹操的注意力不可能一直停留在一个名叫司马懿的莫名其妙的小伙子身上。他马上要出兵扫平袁绍的残余势力了,司马懿不过是他戎马倥偬之余的小游戏而已。

我曹操府中办事员成千上万,随便派出万分之一就足以玩死你。而你如果想跟我玩,就请拿出百分之百的诚意来!

曹操北上。而司马懿府中,十三岁的少女张春华杀人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这天天气晴朗,司马懿吩咐下人们把自己的藏书拿出去晒一晒,以防发霉生虫。他自个儿照常躺在床上。

突然,暴雨滂沱。司马懿是爱书之人,他对书的喜爱,是本能性的,不受大脑控制,直接由神经作用于肢体。

司马懿一跃而起,跑到院子里抢救藏书。

院子的一角,一个刚刚进来的婢女近距离目击了这一切:风痹已久、瘫在床上的司马懿突然身手矫健地在雨中收书。婢女吓得捂住了嘴,跑出门去。司马懿忙着收书,没有察觉。另一个刚刚进院子的人却看到了。

司马懿的妻子张春华。

张春华尾随婢女出去。过程有点血腥,此处删节数百字。总之,张春华亲手把婢女做掉了。具体怎样处理尸体,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根据史书记载的推算,张春华那年大约十三四岁的年纪。

张春华做掉了婢女以后,冷静地亲自做饭。从此以后家里不再请婢女和下人,一切家务都由张春华一手承担。

我始终觉得中国历史上有些夫妇是绝配,比如刘邦和吕雉,再比如司马懿和张春华。有其夫必有其妇。

司马懿得知此事以后,对妻子大为器重。从此也更为谨慎,认真装病。

这一装就是七年。

这七年,曹操已经荡平北方,杀光袁绍的子弟,还兵邺城,荣升丞相了;这七年,兄长司马朗已经在基层锻炼,历任三地县长,最后当上丞相主簿(秘书长)了。这七年,司马懿却在床上躺了七年,肌肉功能都要退化了。

北伐归来、春风得意的曹丞相,究竟有没有忘记七年前那个装病在床的司马家老二呢?

答案是--当然没有。

回到邺城,曹操就收到了来自汉朝廷的任命通知,荣升丞相。他提拔了近两年官声甚佳的司马朗为主簿,又任命名士崔琰担任丞相西曹掾,主管选拔人才。崔琰自然念念不忘十四年前见过的司马家老二,连忙向曹操推荐。而曹操帐下的首席谋主荀彧,竟然也力荐司马懿。

其实不需要你们推荐,我也早想再会会他了。

曹操找来当年那位使者:还记得司马懿吧?

使者心想:废话,这七年来我就没干别的。

你去把他请来吧,我要任命他为相府的属官。曹操顿了顿又说:“如果他还不肯来,就逮捕。”

使者心想:老大,我就喜欢你玩干脆的。

使者来到司马懿府第,惊奇地发现三十岁的司马懿正喜气洋洋坐在堂上恭候。

七年了,太久了。再不出山,天下都要统一了。天下统一了,就没我司马懿什么事儿了。

使者一怔,揉了揉眼睛:这就是我监视了七年的司马懿?前两天还气息奄奄,怎么这病说好就好了?

丞相命我来征辟阁下,丞相还说,如果你……

我去!

使者后面的话被噎了回去。他永远不会明白,聪明人之间是不必把话说透的。七年之前,曹操没有征到司马懿,七年之后断然不会仍征不到。曹操用不了的人,断然不会让他存于世上。

十年磨一剑,今朝试锋芒。

潜龙出山,司马懿终于有机会直接挑战相府的智囊们,开始自己的官场生涯了。

司马懿牺牲七年时间来赢得曹操的注意力,代价是不是太高了?

司马懿如果当年直接出仕,官位难以凌驾兄长之上。司马懿拒绝平庸,他永远追求直逼目标的捷径;尽管有时候这捷径看上去反而像绕远路,但最后的事实总能印证司马懿的判断。因为有两句老话,一句叫“以退为进”,另一句叫“欲速不达”。

更关键的是,司马懿第一次如果直接应征,则根本无法在广大应征者中引起曹操的注意。注意力资源,有时候是比官位更重要的资源,是一种仕途晋级的潜在资源。得到上级的器重,职未必高,权一定大;如果被上级忽视,职再高,却可能是个虚位。在中国当官,如果以为职位的高低就等于权力的大小或者油水的肥瘠,那就太天真了。

况且,《易传》上说:“潜龙勿用,阳在下也。”作为未出茅庐的司马懿,直接出山和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这些超一流的谋士们PK,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这七年,司马懿并没有白躺。他大量地读书,有了更深的体悟;他修养身心,把韬光养晦的功夫修炼到了极致。

同类推荐
  • 历代状元

    历代状元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太平乱

    太平乱

    有一个无良的父亲,一个神通广大的师傅,还有一群实力超群的朋友,还有很多打手级的手下,在乱世中到底要干什么,是做皇帝,还只是简简单单的谐美游天下,选择不好做呀!大声呼喊求推荐
  •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英国史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英国史

    英国,有人称它为“小店主”国家,但它称自己为“日不落帝国”,这一矛盾背后暗藏了什么样的玄机?是偶然发现现代之路?是无意间打开神秘的崛起之门?英国,当之无愧是影响当代最深远的国家,历史上曾称霸世界近200年,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文明的国家。纵观整个世界的现代化进程,倘若缺少了“英国”的元素,将会是另一番局面。本书用短短二十万字的篇幅,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了一幅较为完整的英国历史画卷。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读者对英国文明有一个比较明晰、客观的认识,并从中学到英国人的处世风度和独特的聪明才智,感受英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 二十四史-旧五代史

    二十四史-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全书一百五十卷,包括本纪六十一卷,列传七十七卷,志十二卷,另有目录两卷。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后人为区别于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便习称《旧五代史》。这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公元912--981年)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李、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经始于宋太祖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四月,至次年闰十月甲子日完竣呈上,前后只用了一年半左右时间。成书如此迅速,主要在于宋太祖十分重视,组织的撰修班子规格高、阵容强;同时也因为去古未远,可资参考的史料相当齐备。五代各朝均有实录,范质又在此基础上整理出实录简编——《建隆五代通录》,从而为修史提供了极大便利。
  • 老子遭遇孔子

    老子遭遇孔子

    老子是谁?老子和孔子是什么关系?老子为什么写道德经?
热门推荐
  • 无涯帝王传

    无涯帝王传

    用三生三世化去一生挚爱的怨气,用天地之力化为吸收怨气的土壤,用传说中的神界化为怨气的出生地,人的一生强大了成为神,神的一生孤独为伴,我要用自己的能力化尽他的怨气,怀瑾握瑜,曾经的她不离不弃,我要用三生化尽其怨。
  • 登天道

    登天道

    一颗蕴含盘古大神封界力,定封六界的乾坤丹落入人间……一个被流星砸到的三流大学生……一位下凡寻找乾坤丹的翩翩仙女……失去了乾坤丹的封界力,六界摇摇欲坠……且看平常小子如何携仙女定六界!登天道!***************书友群:34131369
  • 笙歌以默自清欢

    笙歌以默自清欢

    那个台子,自是她最爱的;那他,亦是她最爱的;他说:“五丫头,人人都讲戏子无情,那你对我可是真心?”她笑笑:“督军,假是真时真亦假,何必太在乎。”
  • 光明之后

    光明之后

    这个作品,也是我断更几个月之后是我和生存狂的群友【雪竹】合作完成的。希望大家读完文章后,能感到开心。这本书描写的是:当战争爆发,民众处于朝不保夕的状态,主角一个只能算是普通人的坏人,在末世中如何挣扎。
  • 无瑕

    无瑕

    父亲是开国元勋,母亲是国公夫人,舅舅是威名赫赫的大将军,做为父母的掌上明珠,常家的小凤凰无瑕一直觉得自己的人生可以很轻松惬意,长大后只需寻觅一位美人夫君相伴左右,人生便圆满了。后来却发觉她不得不夺了这天下……
  • 魔鬼的角斗场

    魔鬼的角斗场

    垂死的少年,为了活下去,与魔鬼签订契约,从此战斗相随。残酷、黑暗、杀戮、死亡,一切都只是背景。魔鬼的角斗场,从现在开始。
  • 凡逆诸天

    凡逆诸天

    诸天万界,皇者冠绝古今,帝者震古烁今!诸天之下,人言凡体不可修。一少年凡体自凡间走出,打破凡体不可修行的魔咒,化作一代天骄!战神体,伐战体,力压一切体质在修行之路上大步而行,屠一切阻他修行之人,逆所有大道而修。以凡体逆天伐道!逆神!逆天!逆道!逆皇!一逆到底,凡者逆修!
  • 地仙之祖

    地仙之祖

    混沌初开,盘古寻得神斧,一气开天,力竭身陨,化为天地。道祖鸿钧于混沌中寻得造化玉牒,悟得无情,化身天道。洪荒之时,共工怒撞不周山,天塌地陷,人母女娲炼制五彩石,以身补天。圣人皆身陨,天若再塌,又由谁来补天?
  • 特工女也穿越

    特工女也穿越

    别人穿越都遇上良人,江月刚穿越就碰到一群操着鸟语、挥着大刀的古人。即便她是现代社会的特工,一而再再而三的诡异事件把她折腾个半死,好不容易用武力解决逃跑,却发现自己身边的都不是凡人。一对双胞胎,哥哥是貌若妖孽的渊国太子,弟弟是品性不明的天妖后主。正当她手足无措之时,他告诉她:“你也不是一个凡人。”
  • 四季之夏的星座回归

    四季之夏的星座回归

    一个轮回,四季大战爆发,黑族嫉妒四季,实施诅咒:四季家族,从大战以后都生的是男孩,没有一个女孩。一次偶然星座契约书掉入四季家族,夏氏夫人成功怀出女孩。......黑族:“主人,卧底来报说四季家族在是六年前生了个女孩”“四季的继承者,应该都是男的,怎么还有女的?”“不清楚,但是她会对我们构成威胁”“那就不能留,知道吗?”“是!”为了不再战争,各族的所有帅哥出动齐齐保护可爱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