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30900000001

第1章 胡同时光

里弄、胡同、巷子,这三者其实都一个意思。

在北方,没有叫“里弄”的,大多叫巷子,这个巷,那个巷。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可见宋时已经在叫巷了,或可能更早。胡同、巷子、里弄一般都交错在居民区,但也有把商店开在很窄的胡同里边的,但那些店一定也大不了,是小店,或买卖文具纸张,或买卖火柴蜡烛,更多的是买卖粮食,所以有“粮食胡同”。叫这个名字的胡同好像是各地都有,北京有,别处也有,还有就是“四眼井”这个胡同的名字,北京有,别处也不少。若考证起来,相信一定有意思。一条胡同里有四眼井?这比较少见,一般的情况是有一眼就足够了,除非大宅院非要坚持自己打井,如一条胡同里有十来户大人家,而且都要各自打井,一条胡同有十来口井,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粮食胡同”一定与卖粮有关,卖粮就得有粮店,粮店的样子现在许多人都不大清楚了,一进门,首先是粮柜,粮食都在木制的粮柜里放着,玉米面,一个柜;白面,一个柜;大米,一个柜;高粱面,又一个柜;小米,当然也要一个柜。当年还供应豆类,每人每月一两斤,多不了,黑豆、小豆、梅豆或绿豆,随你喜欢买哪种,豆子又得要一个柜。柜子后边就是面袋,都码得很高,直顶到房梁。白面码白面的,玉米面码玉米面的,大米码大米的,还有挂面,也一摞一摞码在那里。起码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所有的家庭要吃饭就得去粮店买粮,家里要备有许多种面袋,放白面的,放大米的,放小米的,放玉米面的,放豆面的,大袋儿小袋儿各有各的用,也一定不能乱。我家有一个竹制的小孩儿车,当年母亲就经常推着它去买粮,一袋又一袋,买多少,哪一袋放什么粮哪一袋放什么豆子都不会出错。当时每月供应多少白面大米或粗粮都是有规定的,买白面的时候,你可以买挂面,买了挂面你就别想再买白面,就供应那么多。但你这个月没全部买完,粮店的人会给你存起来,想买的时候再买。粮店内部最特殊的景致应该是那几个从房顶吊下来的铁皮大漏斗,你把空面袋对着铁皮漏斗撑好了,负责称粮的就会把粮食从铁皮大漏斗给你倒在粮食口袋里。放粮食的木柜子到了晚上要打印子,一块大方木板,上边刻着字,要在面柜的面上一个挨着一个地打印子,这样一来,值夜的人就没法子打面柜子里粮食的念头,你要是去偷面,那面上的印子一乱,马上就会被发现。那块打印子的板子一定是要锁在一个地方,一般人拿不到手。究竟谁在保管那个印模子,不得而知。粮店还卖一种粮,就是土粮,是从粮店地上扫出来的粮食,里边也许什么都会有,白面、玉米面、小米、大米什么的,这种粮食也不是一般人都能买到的,必须是熟人。土粮买回去做什么,虽然被踩来踩去,但买回去还是一个字,吃!

有一年,我们胡同的粮店忽然运来了大批的玉米,是那种整玉米粒,运来,也不进店,都码在胡同外边的路边,一条路的两边都码满了,从西门外一直码到了火车站。第二天,粮食部门的人来了,把一麻袋一麻袋的玉米粒都直接倒在了水泥路面上,人们这才知道是要在道上晒玉米。这一晒就晒了好长时间,下雨的时候就有人出来把玉米再堆起来,天晴了再摊开,至今人们也不明白那是在做什么?那些玉米后来是不是又都给磨成面供应给了人们?或者是千里迢迢地去支援了非洲,但起码有一点是,不会去支援了美国。

许多胡同现在都消失了,许多胡同的名字到现在只是记忆中的事。但也有有心人,在废墟样的拆迁工地上到处跑,到处拍照,到处收集胡同牌子。朋友给我看他收藏的胡同牌子,让我眼前一亮的是“粮食胡同”这块牌,蓝地白字,洋铁皮搪瓷,亮闪闪的,一点儿都没有生锈,想必当年挂在胡同口该是多么的醒目,现在却只有被收藏在私人家里,这真是让人怀念,让人多少还有那么点伤感。虽然我们现在吃粮方便多了,不用排队,不用拿粮本儿,不用再找人买从粮店地上扫起来的土粮。日子像是好了,但我们的心情为什么却总是不那么舒坦?为什么我们不舒坦?为什么我们总是还要怀念?这也许也是一种动力?

这当然也是一种动力!

同类推荐
  • 挑灯楼夜话

    挑灯楼夜话

    本书汇集了百余篇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多彩,以小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散文、故事、诗歌、小品、报告文学等多种体裁予以呈现,是作者毕生心血之所集。
  • 沉酣一梦终须醒

    沉酣一梦终须醒

    本书的编纂收录了《红楼梦》研究史上非常有影响的学者胡适、唐德刚、高阳等“红学”研究大家关于《红楼梦》研究的经典论述,对与20世纪以来关于《红楼梦》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解析,从研究的流派上来分包括“索隐派”“新红学”“评论派”等,让读者对于《红楼梦》有一个全面地,多角度、多侧面的了解,对于《红楼梦》书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和文化背景等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 我说嗯

    我说嗯

    这是一本四辑合成的短诗集,第一辑题名为《在路上》。包括《我说嗯》《等待》《我想告诉你》《敲门》在内,共计33首短诗。第二辑《局外者》中灯灯共收集了45首短诗。从《春天的敌人》开始,诗集进入了入第三辑组成。这一辑题名是《灌木丛》,别有意味。当一首《桃花劫》的闪现,灯灯似乎找到了必须革新自己以往的写作真谛,她的诗歌感觉又开始了新一程扫描。在整个第四辑《桃花劫》中,灯灯竟然放进了73首短诗,这是灯灯写作求新,求变,求质,求深的结果。与既往写作经验不同,灯灯把自己的写作视域,逐步从高山庙宇,内心墙壁,移向了烟火缭绕的尘世,移向身边的人事,移向历史场景、生活思考和文化反思。并逐渐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诗作。
  • 刘殿学中短篇小说精选本

    刘殿学中短篇小说精选本

    本书收录作者的诗歌作品有:《船与帆》、《笛声》、《心中的花》、《种子》、《一句话》等,及部分古典诗歌创作。
  • 国家印痕

    国家印痕

    标语是时代的产物,作者敏锐地捕捉植根于民间的、原汁原味的“5·12”特大地震的标语,让后人永远铭记这场灾难,永远铭记灾难后各级党委和政府、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医护人员、志愿者、援建省以及国内外爱心人士对四川灾区人民的关心、帮助和支持。
热门推荐
  • 缙王独宠之九尾狐妃

    缙王独宠之九尾狐妃

    他,是当今缙王,权倾天下,嗜血如兽,冷血无情,绝美的让人无法直视,仿佛一块毫无瑕疵绝世美玉,只是这块美玉散发着冰冷的寒光,拒绝着一切的触碰。她,是21世纪的千金大小姐,却被自己的亲生父亲所杀,一场穿越,让心伤累累的她掉入了他的世界,掉进了他的心里。他和她,注定的命运,她为了他抛弃一切,他却“狠心”离去,上一世的缘,今生重新续来。她,尹瞳熙,意外转世,成为了一只九尾妖狐,九尾妖狐,是狐中异种,是唯一可以修成人的妖狐,却是普通狐狸厌恶的异类,但九尾妖狐又是贪婪的人类做梦都想得到的灵狐,只因它的皮毛可御极寒,肉可让人青春永驻,内脏又可制成灵丹妙药,亦是世人都想寻得此狐。
  • 夫子,公主又逃学了

    夫子,公主又逃学了

    楚韵晗一觉醒来便发现,自己穿越了,而且还是个公主。她顿时觉得,人生真是太玄幻了!在现代,她虽然智商很高,但对学习,还是挺排斥的。毕竟,学习真是太累啦!但现在,她不仅是个公主,而且还是最得宠的那个,她想不高兴都难。但是……为嘛公主也要学习?在古代不是流行女子无才便是德吗?哦!她忘了,自己是一个身份高贵的公主,自然不比那些寻常百姓,所以,她要学习……可是,那个新来的夫子真是太凶太严格啦!她要逃学!
  • 狐狸是神偷

    狐狸是神偷

    他说,劳资天下第一!他说,劳资富可敌国!他说,劳资活腻了!他说,嘿嘿!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

    “本书为2013年6月经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修订后的最新版团章。团十七大一致同意在团章中对共青团的奋斗目标进行调整和充实,对现阶段共青团基本任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团的建设基本要求的内容进行充实。大会认为,与总纲部分的修改相衔接,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团的工作和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团章部分条文作适当修改十分必要。”
  • 最后恋曲

    最后恋曲

    是谁在前世,对着我放纵的哭泣;是谁在今生,苦苦地把我追寻;眼角下的柔情百转,会是谁眼中的璀璨星华?眼下一公分的位置,朱砂点不出的效果,如此真实。泪痣,三生石上刻下的印记,连转世都抹不掉的痕迹。假如这个传说是真的,那给我刻下你的印记,来世再与你相伴......
  • 碧血红花

    碧血红花

    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山东后,留下来的复员人员遭到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残酷迫害,在广东省临委书记、原东江纵政委林平及蓝天的领导下,叶原率先在坪山建立了敌后武工队,重新拿起枪杆与国民党保安团徐东海部展开斗争。不料,由于叛陡出卖,叶原不小心被保安团徐东海抓获,得到消息后,李远方召集旧部林文雄、罗征等冲破重重阻力,立即从香港赶回坪山,在老战友刘成、李海涛等的配合下,潜入敌人团部,救出了政委叶原,从此展开了与反民党反动派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打响了沙鱼涌战斗、山子吓战斗、红花岭战斗,最后迎接南下归来的两广纵队(原东江纵队),解放惠州,夺取了广东战场的最后胜利。
  • 送王建秘书往渭南庄

    送王建秘书往渭南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金匠

    神金匠

    在放眼望去群魔乱舞的环境中,想要凭借个人的努力成就梦想无异于痴人说梦。把理想和天真放在心上,努力抓住机遇不断挑战自我。罗萨知道最平凡的自己终将不平凡。
  • 冰清玉洁坏娘子

    冰清玉洁坏娘子

    台湾金氏集团总裁穿越到了梦泽国。而因为其自尽时脑部着地,造成失忆,导致他的思维,永远停留在五岁孩童时候的记忆。秦州女子董凤莲,为了筹钱安葬爱父,被迫加入夜鹰贩卖孩童的团伙。正准备对一孩童下手的时候,却忽然被一从天而降的俊朗美男子撞倒在地。“妈咪!”生物学中的印随行为,让他认定了现在自己眼前的这个“大型动物”就是他的妈咪!天哪!他干嘛叫她“妈咪”,她只不过是在卖孩子,又不是在开青楼!身高八尺的他,眉宇俊朗坚毅的他,拼命地抓扯着她的衣角,甜甜地冲着她笑,细细一看,哇塞,这个男子,果然相貌不凡、好生俊俏。嗯,好!那算了,自己干脆不卖孩子了,改卖男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唐朝商人学武记之武定乾坤

    唐朝商人学武记之武定乾坤

    话说武德三年刚升任太史局司历的现任太史令李淳风,在登天楼留下了十二字真言。“阴风起,夜将至,神兵现,大厦倾。”故事因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