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31100000008

第8章 老子(1)

一、老子略传

老子的事迹,已不可考。据《史记》所说,老子是楚国人(《礼记·曾子问·正义》引《史记》作陈国人),名耳,字聃,姓李氏(今本《史记》作“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乃是后人据《列仙传》妄改的。《索隐》云:“许慎云:聃,耳曼也。故名耳,字聃。有本字伯阳,非正也。老子号伯阳父,此传不称也。”王念孙《读书杂志》三之四引《索隐》此节,又《经典释文·序录》、《文选注》、《后汉书·桓帝纪》注,并引《史记》云老子字聃。可证今本《史记》所说是后人伪造的。后人所以要说老子字伯阳父者,因为周幽王时有个太史伯阳,后人要合两人为一人,说老子曾做幽王的官,当孔子生时,他已活了二百五十岁了)。他曾做周室“守藏室之史”。《史记·孔子世家》和《老子列传》,孔子曾见过老子。这事不知在于何年,但据《史记》,孔子与南宫敬叔同适周。又据《左传》,孟僖子将死,命孟懿子与南宫敬叔从孔子学礼(昭公七年)。孟僖子死于昭公二十四年二月。清人阎若璩因《礼记·曾子问》孔子曰:“昔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及堩,日有食之。”遂推算昭公二十四年夏五月乙未朔巳时,日食,恰入食限。阎氏因断定孔子适周见老子在昭公二十四年,当孔子三十四岁(《四书释地续》)。这话很像可信,但还有可疑之处:一则《曾子问》是否可信;二则南宫敬叔死了父亲,不到三个月,是否可同孔子适周;三则《曾子问》所说日食,即便可信,难保不是昭公三十一年的日食。但无论如何,孔子适周,总在他三十四岁以后,当西历纪元前五一八年以后。大概孔子见老子在三十四岁(西历前五一八年,日食)与四十一岁(定五年,西历前五一一年,日食)之间。老子比孔子至多不过大二十岁,老子当生于周灵王初年,当西历前五七○年左右。

老子死时,不知在于何时。《庄子·养生主》篇明记老聃之死。《庄子》这一段文字决非后人所能假造的,可见古人并无老子“入关仙去”、“莫知所终”的神话,《史记》中老子活了“百有六十余岁”、“二百余岁”的话,大概也是后人加入的。老子即享高寿,至多不过活了九十多岁罢了。

上文说老子“名耳,字聃,姓李氏”,何以又称老子呢?依我看来,那些“生而皓首,故称老子”的话,固不足信(此出《神仙传》,谢无量《中国哲学史》用之);“以其年老,故号其书为《老子》”(《高士传》)也不足信。我以为“老子”之称,大概不出两种解说:

(一)“老”或是字。《春秋》时人往往把“字”用在“名”的前面,例如叔梁(字)纥(名),孔父(字)嘉(名),正(字)考父(名),孟明(字)视(名),孟施(字)舍(名),皆是。《左传》文十一年、襄十年,《正义》都说:“古人连言名字者,皆先字后名。”或者老子本名聃,字耳,一字老(《老训寿考》,古多用为名字者,如《檀弓》晋有张老,《楚语》楚有史老)。古人名字同举,先说字而后说名,故战国时的书皆称老聘(王念孙《春秋名字解诂》及《读书杂志》俱依《索隐》说,据《说文》:“聃,耳曼也。”《释名》耳字聃之意。今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聃字下引汉《老子铭》云:“聃然,老旄之貌也。”又《礼记·曾子问》注:“老聃古寿考者之号也。”是聃亦有寿考之意,故名聃,字老。非必因其寿考而后称之也)。此与人称叔梁纥、正考父,都不举其姓氏,正同一例。又古人的“字”下可加“子”字、“父”字等字,例如孔子弟子冉求字有,可称“有子”(哀十一年《左传》),故后人又称“老子”。这是一种说法。

(二)“老”或是姓。古代有氏姓的区别。寻常的小百姓,各依所从来为姓,故称“百姓”、“万姓”。贵族于姓之外,还有氏,如以国为氏、以官为氏之类。老子虽不曾做大官,或者源出于大族,故姓老而氏李,后人不懂古代氏族制度,把氏姓两事混作一事,故说“姓某氏”,其实这三字是错的。老子姓老,故人称老聃,也称老子。这也可备一说。这两种解说,都可通,但我们现今没有凭据,不能必定那一说是的。

二、老子考

今所传老子的书分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这书原本是一种杂记体的书,没有结构组织。今本所分篇章,决非原本所有。其中有许多极无道理的分断(如二十章首句“绝学无忧”当属十九章之末,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两句为同等的排句)。读者当删去某章某章等字,合成不分章的书,然后自己去寻一个段落分断出来(元人吴澄作《道德真经注》,合八十一章为六十八章。中如合十七、十八、十九为一章,三十、三十一为一章,六十三、六十四为一章,六十七、六十八、六十九为一章,皆极有理,远胜河上公本)。又此书中有许多重复的话和许多无理插入的话,大概不免有后人妄加妄改的所在。今日最通行的刻本,有世德堂的河上公章句本,华亭张氏的王弼注本,读者须参看王念孙、俞樾、孙诒让诸家校语(章太炎极推崇《韩非子》《解老》、《喻老》两篇。其实这两篇所说,虽偶有好的,大半多浅陋之言。如解“攘臂而仍之”、“生之徒十有三”、“带利剑”等句,皆极无道理。但这两篇所据《老子》,像是古本,可供我们校勘参考)。

三、革命家之老子

上篇说老子以前的时势,和那种时势所发生的思潮。老子亲见那种时势,又受了那些思潮的影响,故他的思想,完全是那个时代的产儿,完全是那个时代的反动。看他对于当时政治的评判道: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这四段都是很激烈的议论。读者试把《伐檀》、《硕鼠》两篇诗记在心里,便知老子所说“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和“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的话,乃是当时社会的实在情形。更回想《苕之华》诗“知我如此,不如无生”的话,便知老子所说“民不畏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的话,也是当时的实在情形。人谁不求生?到了“知我如此,不如无生”的时候,束手安分也是死,造反作乱也是死,自然轻死,自然不畏死了。

还有老子反对有为的政治,主张无为无事的政治,也是当时政治的反动。凡是主张无为的政治哲学,都是干涉政策的反动。因为政府用干涉政策,却又没干涉的本领,越干涉越弄糟了,故挑起一种反动,主张放任无为。欧洲十八世纪的经济学者政治学者,多主张放任主义,正为当时的政府实在太腐败无能,不配干涉人民的活动。老子的无为主义,依我看来,也是因为当时的政府不配有为,偏要有为;不配干涉,偏要干涉,所以弄得“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上篇所引《瞻卬》诗说的:“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说之。”那种虐政的效果,可使百姓人人有“匪鹑匪鸢,翰飞戾天;匪鳣匪鲔,潜逃于渊”的感想(老子尤恨当时的兵祸连年,故书中屡攻击武力政策。如“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兵者不祥之器”,“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皆是)。故老子说:“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老子对于那种时势,发生激烈的反响,创为一种革命的政治哲学。他说: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所以他主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这是极端的破坏主义。他对于国家政治,便主张极端的放任。他说:

治大国若烹小鲜(河上公注: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

又说: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政闷闷,其民醇醇;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又说: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乃也)。犹兮其贵言(贵言,不轻易其言也。所谓“行不言之教”是也。)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理想中的政治,是极端的放任无为,要使功成事遂,百姓还以为全是自然应该如此,不说是君主之功。故“太上,下知有之”,是说政府完全放任无为,百姓的心里只觉得有个政府的存在罢了;实际上是“天高皇帝远”,有政府和无政府一样。“下知有之”,《永乐大典》本及吴澄本皆作“不知有之”;日本本作“下不知有之”,说此意更进一层,更明显了。

我述老子的哲学,先说他的政治学说。我的意思要人知道哲学思想不是悬空发生的。有些人说,哲学起于人类惊疑之念,以为人类目睹宇宙间万物的变化生灭,惊欢疑怪,要想寻出一个满意的解释,故产生哲学。这话未必尽然。人类的惊疑心可以产生迷信与宗教,但未必能产生哲学。人类见日月运行,雷电风雨,自然生惊疑心。但他一转念,便说日有日神,月有月神;雷有雷公,电有电母;天有天帝,病有病魔;于是他的惊疑心,便有了满意的解释,用不着哲学思想了。即如希腊古代的宇宙论,又何尝是惊疑的结果?那时代欧亚非三洲古国,如埃及、巴比伦、犹太等国的宗教观念和科学思想,与希腊古代的神话宗教相接触,自然起一番冲突,故发生“宇宙万物的本源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并不是泰尔史(Thales)1的惊奇心忽然劈空提出这个哲学问题的。在中国的一方面,最初的哲学思想,全是当时社会政治的现状所唤起的反动。社会的阶级秩序已破坏混乱了,政治的组织不但不能救补维持,并且呈现同样的腐败纷乱。当时的有心人,目睹这种现状,要想寻一个补救的方法,于是有老子的政治思想。但是老子若单有一种革命的政治学说,也还算不得根本上的解决,也还算不得哲学。老子观察政治社会的状态,从根本上着想,要求一个根本的解决,遂为中国哲学的始祖。他的政治上的主张,也只是他的根本观念的应用。如今说他的根本观念是什么。

四、老子论天道

老子哲学的根本观念是他的天道观念。老子以前的天道观念,都把天看作一个有意志,有知识,能喜能怒,能作威作福的主宰。试看《诗经》中说“有命自天,命此文王”(《大明》);又屡说“帝谓文王”(《皇矣》),是天有意志。“天监在下”、“上帝临汝”(《大明》);“皇矣上帝,临下有赫,临观四方,求民之莫”(《皇矣》),是天有知识。“有皇上帝,伊谁云憎?”(《正月》)“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板》),是天能喜怒。“昊天不佣,降此鞠凶;昊天不惠,降此大戾”(《节南山》);“天降丧乱,降此蟊贼”(《桑柔》);“天降丧乱,饥馑荐臻”(《云汉》),是天能作威作福。老子生在那种纷争大乱的时代,眼见杀人、破家、灭国等等惨祸,以为若有一个有意志知觉的天帝,决不致有这种惨祸。万物相争相杀,人类相争相杀,便是天道无知的证据。故老子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仁字有两种说法:第一,仁是慈爱的意思。这是最明白的解说。王弼说:“地不为兽生刍而兽食刍,不为人生狗而人食狗。无为于万物,而万物各适其所用。”这是把不仁作无有恩意解。第二,仁即是“人”的意思。《中庸》说:“仁者,人也”;《孟子》说:“仁也者,人也”;刘熙《释名》说:“人,仁也;仁,生物也”;不仁便是说不是人,不和人同类。古代把天看作有意志,有知识,能喜怒的主宰,是把天看作人同类,这叫做天人同类说(Anthropomorphism)。老子的“天地不仁”说,似乎也含有天地不与人同性的意思。人性之中,以慈爱为最普通,故说天地不与人同类,即是说天地无有恩意。老子这一个观念,打破古代天人同类的谬说,立下后来自然哲学的基础。

打破古代的天人同类说,是老子的天道观念的消极一方面。再看他的积极的天道论: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老子的最大功劳,在于超出天地万物之外,别假设一个“道”。这个道的性质,是无声、无形;有单独不变的存在,又周行天地万物之中;生于天地万物之先,又却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这个道的作用,是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道的作用,并不是有意志的作用,只是一个“自然”。自是自己,然是如此,“自然”只是自己如此(谢著《中国哲学史》云,“自然者,究极之谓也”不成话)。老子说: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的作用,只是万物自己的作用,故说“道常无为”。但万物所以能成万物,又只是一个道,故说“而无不为”。

五、论无

老子是最先发见“道”的人。这个“道”本是一个抽象的观念,太微妙了,不容易说得明白。老子又从具体的方面着想,于是想到一个“无”字,觉得这个“无”的性质、作用,处处和这个“道”最相像。老子说:

同类推荐
  • 国粹解人生: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智慧

    国粹解人生: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智慧

    本书精选我们所熟知的国粹经典,比如古代图书典籍、种类不同的戏曲、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武术、中医、民间艺术以及传统的建筑、服饰和烹饪等,根据与之相关的故事和它本身的特点,发掘国粹中所蕴藏的传统智慧,探寻个中滋味,让读者领悟立身处世的道理。
  • 沉思录·青少版

    沉思录·青少版

    比原著更简洁、更引人入胜的青少哲学读本。提倡青少年像大人物一样阅读,像哲学家一样思考。本着“取其精华”的原则,本书总结了马可·奥勒留的智慧精华,以故事和理论相结合的形式将《沉思录》阐述出来。无论你想从书中得到什么,是和谐的心境,还是成长的智慧,这本书都是最好的选择。
  • 尼采内心的八度定律

    尼采内心的八度定律

    尼采的内心非常强大,他是一个心灵哲学家,永远为自己的内心而活,尼采曾经说,只要杀我不死的,只能使我更强大,对尼采而言,他在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不可承受的。尼采的内心强大到疯狂,人们都说他疯了,其实他是具备超常规的思维模式,尼采依靠自己内心的八度定律,这是从哲学角度战胜一切的心灵鸡汤,本书是对尼采内心八度定律的最权威解读。
  • 孟子趣说3:我向皇帝说真话

    孟子趣说3:我向皇帝说真话

    你不妨把这本书当做一部益智游戏手册,一边看,一边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静下心来想一想,看看我们头脑中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不是真的毋庸置疑。
  • 老子的生命智慧

    老子的生命智慧

    《老子的生命智慧》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重要的哲学思想,潜移默化了中国人生活的方式。虽然西风东渐,西方思想成了主流,但老子的许多思维方式仍深深埋藏在中国人生命的底层。西方文明科技带来的繁花盛世,却相对使现代人的心灵更形枯竭,不知所为何来?这样的反应都因缺乏生命指引,瞬时迷失自我。《老子的生命智慧》以现代语言、贴近现代人的经验说解《老子》,浅显易懂,却蕴含至理,直探人心底层,追索生命的智慧,让老子这门探究生命底蕴的生命哲学能够帮助现代人走出心灵的桎梏,生命得以开展,寻求更豁然大度的天空。书中收录《老子》八十一篇全文,让我们藉此机会从头认识老子这位大师,在字里行间有自己的领悟。
热门推荐
  • 双生姐妹:废材要逆天

    双生姐妹:废材要逆天

    她。现代的杀手创世人。回归异世一袭红衣,容貌丑陋无比。受尽世人唾弃。我很丑而且废?是么宝贝?睁开你的钛合金狗眼看清楚了嘛?我可是睚眦必报哦。得罪了我分分钟让你血染家门。我很傲娇但不高冷哦!你对我好,我自百般呵护。对我不好,百般奉还
  • 超强辅助之神之右眼

    超强辅助之神之右眼

    作为某位大神级别的人物的右眼,我为什么要在他死后还要守着这个世界?这也就算了,那些神口口声声说着什么责任,上天赋予的使命,要守护这个世界,我就是有传说中的混沌之力,怎样?连房子都不给还要我工作?做梦!虽然不小心把天弄破了,不过我才不管你们拿什么去补呢!月亮,你自求多福,我可不会帮你这种守护者!!好吧好吧,我又做坏事了,既然世界都已经稳定了,我就出去玩玩,把自己的小世界伪装成空间戒指,崛起吧!我的‘主人’!!
  • exo:天上掉下个美少女

    exo:天上掉下个美少女

    【诗忧文学社】(百分百NP)一次体验人类世界的机会,让你与他们相遇。说好的只住一周,怎么办,你不想走了耶!“我能不能不走啊?”“.....你住多久都没事!!!”于是就开始各种腻歪!“今晚跟我睡吧!”“我想要一个小baby!”““莎碧,你不在的时候他们欺负我!”“因为我说你是我老婆!”“你都不迎接我一下!”“莎碧,帮我做一下饭好不好?”
  • 爱出无悔

    爱出无悔

    沈宵以为自己的一生就是找一个家世普通的,真心喜欢的女孩,一起平凡的生活的言情风格,可是文风转变太快,一把神秘的钥匙,一个会昧下他东西的坑爹空间,三个神奇的盒子,带他走上了神秘的旅途。突然之间,风云变幻,纨绔居然要拯救地球了。沈宵被这个画风吓坏了,他只想当一个有钱有闲的纨绔都不行嘛。由于是新人,小说有不合理的地方请大家指出,我尽力修改。
  • 荒村拾遗

    荒村拾遗

    想起了艾青的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眼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荒村拾遗》一书的写作、出版乃至拍摄,正缘于这样一份爱,一份不可救药的爱、深入骨髓的爱。
  • 仙之怨

    仙之怨

    前路无望,古人悲歌,神州血乱,天地凋零,众生皆苦,怨灵肆虐,问道巅峰,葬断仙峡。人不绝,道不止,之后数千岁月,修行渐又鼎盛,皆传古人心生苦执,扰乱天地,触怒上苍神明,以致如此!而法门现说偈,世人皆有相,有相皆苦,苦生怨,怨生灭……海枯石也烂,沧海变桑田,繁华终落幕,岁月犹无痕。过去,终究是过去,此时在这浩瀚缥缈的神州大地,现出了一朦胧身影,伴着一副挣扎血躯,一缕空性灵魂,一股不屈意志,一柄轮回古剑,默默前行……ps:最近根据一些大大的意见,需要对前面部分修改一下,可能得断更最多一个星期……罪过,罪过
  • 武龙至尊

    武龙至尊

    论修为,谈功法,皆可无师自通。比潜力,论才智,无人能及。拼魅力,千金小姐,妖族圣女,都爱我欲罢不能。我叫陈风,一个不平凡的少年。功法等级:凝气、修魂、合神、圣心、圣海、圣灵、武王、武尊、武圣、武神、龙帝……
  • 奇幻天灵

    奇幻天灵

    沸腾的鲜血,将开启我的征程。我将注定是世界的主宰。这是一个山村少年用剑斩碎乾坤的故事。
  • 游泳的狮子,扑火的鱼

    游泳的狮子,扑火的鱼

    本书是小说。25岁的狮子座女主角,是一个在事业上卓有成绩的公司中层。这位骄傲的天之娇女爱上了单位新入职的双鱼座下属,火相的狮子女和水相的双鱼男互相吸引,但是却又水火不容,他们的结局,其实早就已经注定。
  • 天地诀之五行天

    天地诀之五行天

    从小没有亲人朋友的战天,跟一群猴子为伴,上天跟他开了一个玩笑,在老树山的一个夜晚为救小白,被雷电击飞在了无底洞,自己以为自己必死,就在这时,一直跨在胸口上的怪石吊坠救了他,还把他从地球意外的带到王者大陆,更是让他的灵魂融合了战郡出了名的废物战天身上……战天怕失去在乎的人和身边的人,拼命的修炼,修炼时意外发现脑海有一把彩色的斧子,当他坚持不下去时,斧子帮助了他,还给了套无等级的功法《天地诀》……后巧得云老,吞天藤,黑白剑辅助,在这残酷的王者大陆请看他怎么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武道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