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32600000046

第46章 夺金与夺金(1)

无论山崎一郎说什么、怎么说,万家铭就是不答应日本人的要求。这个扣儿被万家铭系死了。山崎一郎几乎是灰溜溜地离开丁字号的。

日本方面感觉丁字号上马伊始便不听招呼,如果姑息养奸,就很可能会造就出另一个敢于跟皇军顶着干的“甲字号”来。所以,和贺英良和联队长经过商量,决定对丁字号进行一次突袭。要在完全封锁消息的情况下,打丁字号一个措手不及,一举歼灭丁字号的全体人马。届时,日本人将顺便接过丁字号的班底继续开矿。于是,和贺英良及时对皇协军司令鲁大成下了命令,让他们立即整顿人马,夜里三点钟出发,突袭丁字号。

鲁大成接到命令以后,担心郭晓冬会趁火打劫,从侧面支持丁字号,然后攫取日本人的枪炮。因为八路军方面制造枪炮的能力远远不及日本,所以,郭晓冬面对这个便宜不会不捡。于是鲁大成差遣马二楞亲自跑一趟甲字号面见郭晓冬。

此时,已是当夜的十一点,距离发起猛攻还有四个小时。

马二楞被甲字号岗哨领着去见了郭晓冬,马二楞讲了即将发生的战斗,苦口婆心地叮嘱郭晓冬一定不要趁火打劫,看在鲁大成这个老丈人的面子上,装聋作哑一次,也算成全老丈人了。郭晓冬皱着眉头不置可否,只是拿出一小袋金矿砂交给马二楞,让他转交鲁大成:“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孝敬老岳父。”

马二楞走了以后,郭晓冬立即指派白云飞往丁字号跑一趟,告知这个消息;而且告诉白云飞,战斗一旦打响,甲字号民团将从侧翼进攻日本人,与丁字号形成合击。

白云飞的脚伤已经完全治好了,他拉出一批战马,跨上去就一溜烟走了。消息传到丁字号,万家铭对着天空抱拳作揖:“郭晓冬,你真够哥们儿!我服你!这个情我领了!”

万家铭立即召集部队团营长开会进行战斗部署。于是,本来可能遭遇灭顶之灾的突袭,改变为对日本人的伏击,这意思就不一样了,效果自然就是相反的了。所以,战斗打响以后,日本人一方面向着丁字号开炮轰击,另一方面就赶着皇协军跑在前面,向丁字号推进。就在他们接近了丁字号,看上去顺风顺水的时候,突然两翼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日本人非常敏感,立即觉得不对劲儿,便马上下令停止进攻,且战且退,不消一个时辰便完全撤出了战斗。战场上留下了不多的枪支弹药和不多的死伤人员。

和贺英良来到警备队司令部,找到鲁大成。

“你的知道,丁字号这一战,我们中了圈套。是不是你们皇协军泄露了军事机密?”

“报告皇军,皇协军这边人员成分复杂,难以对每一个人进行严格控制,走漏消息只怕是在所难免的事。”

“那么,你杀几个人吧,中国一有句话,叫杀一儆百,对不对?”

“报告皇军,我们不能随便杀人,否则,部队会离心离德,更难控制。”

“不行,必须得杀。你要找出理由,抓几个人杀掉。否则,皇军就要杀你。”

鲁大成被逼无奈,在警备队找了几个平时不太听话的小兵枪毙了。枪毙人的时候,和贺英良就在现场站着监督。事后,和贺英良对鲁大成说:“你的真正的军人的不是。你只知道按道理讲话,不懂得为自己开脱。”

鲁大成听了,连连点头,感觉是这样。而且,他也一下子就学会了。如果下次再出现类似情况,他不等和贺英良来找,会主动抓几个替罪羊枪毙掉。

而这一仗,把万家铭和郭晓冬打到了一起。万家铭在丁字号宴请了郭晓冬。郭晓冬在与万家铭觥筹交错之间,便将早已想好的方案说了出来。

“家铭啊,咱们两家是夺金道路上的同路人。你夺金,是为了部队一些长官的发财,我夺金,是为了支援前方将士。虽然目的不同,但我们可以和平共处,共同抵抗小日本掠夺。而且,我们还可以联起手来,将黄岗山区的日本人挤出去!”

“什么?把日本人挤出黄岗山?”万家铭感觉郭晓冬的话不可思议。可听起来却那么舒服。

郭晓冬道:“只要我们密切合作,只要我们做好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就一定能实现这个目标。”

万家铭急忙与郭晓冬碰杯,说:“愚兄愿闻其详!”

郭晓冬道:“你拉出队伍埋伏在乙字号、丙字号左侧;我们把独立营拉过来埋伏在乙字号、丙字号右侧。当一切准备就绪以后,你的一团人和我的民团两家便发动对乙字号、丙字号的佯攻。只要枪声一响,日军大营的鬼子和皇协军就会倾巢出动。那时候,我们埋伏在两翼的大部队就发起猛攻,将来增援的日伪军包上饺子一举歼灭。这就叫‘围点打援’。”

万家铭连连点头:“好主意,好主意啊。我马上派人向师座送信求援。让他们马上行动。”

郭晓冬道:“贵军师长会听从咱们的安排吗?”

万家铭道:“会的。前一仗打下来以后,我们师座对你评价极高,还说要来当面感谢你呢!”

郭晓冬点点头道:“好啊,我也正想结识你们师座呢。他对你这么信任,给你这么大的权力,足见他慧眼识珠,也是不凡之人。”

一番话说得万家铭心里非常熨帖。事情立马就敲定了。

转天一早,郭晓冬套了马车奔向县城,对陈组长做了汇报。陈组长立即与独立营取得了联系,独立营经过反复思考,觉得此战可行。便拉了部队连夜悄悄下山了。这段时间以来,独立营经过几次大的胜仗,加上甲字号不断给独立营补给,独立营已经渐渐发展到五千多人,加上甲字号的三千多人,就和万家铭那个师的总人数差不多了。两边加起来足有一万三四千人,是日军和皇协军的三四倍。

郭晓冬感觉这么做有很大的成功把握,而且,符合毛泽东的教诲:“集中数倍于敌人的兵力,达到打歼灭战的目的。 ”

为了防止泄露作战机密,郭晓冬安排了很多眼线游荡在方圆左近,发现一个可疑人就抓捕一个。于是,时间不长就抓到很多胡老西儿的特务人员,郭晓冬顺藤摸瓜,又安排人掏了胡老西儿的窝,将其连同日本女人一举抓获。实现了方圆左近的完全真空。

时机成熟了,战斗便打响了。但万家铭和郭晓冬按照事先的部署,只用枪炮轰打乙字号和丙字号,却并不出击,于是,这两个矿点马上就派出快马给日本大营送信去了。

日本大营的人立马叫来了鲁大成一起商量对策。联队长认为两个矿点挨打而没有人进攻,可能是和上次一样,两翼有埋伏,主张不动声色,进一步观望。而这个时候,又有快马来报,说两个矿点的守卫人员悉数被歼,两个矿点物资遭抢,很多不明身份的人冲进两个矿点以后,见什么抢什么。联队长便恶狠狠地叫了一声:“巴嘎!”

和贺英良在这个时候仍然十分冷静。他问:“如果我们再观望一下,会怎么样?”

鲁大成道:“两个矿点会被这些人完全占领。”这句话等于给已经十分暴躁的联队长火上浇油。

于是联队长再也忍不住了:“出发,立即出发!拼死也要保住两个矿点!同时,向上级旅团求援,请他们立即派部队增援!”

战斗打了一夜一天,日本大营的这部分日军加上鲁大成的皇协军被悉数歼灭,只有联队长、和贺英良和鲁大成等少数人在卫兵保护下逃走。国民党军和八路军独立营在郭晓冬和万家铭的合力策划下,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围点打援的伏击战。国民党军方面和八路军独立营方面,依据以往的战斗经验,一致断定日伪军会纠集更多的人进行反扑。所以,短时间内大部队都不能撤走,厉兵秣马,做好准备。打扫战场的时候,面对那么多的尸体和伤兵,是让人非常头疼的事。郭晓冬不得不发动郭家店村里的老百姓连夜挖坑掩埋尸体。然后将那些日本伤兵和皇协军的伤兵背到郭家店的医疗队治伤。医疗队的几个庄稼院一下子就人满为患。

敌人马上就会前来增援,他们要进入黄岗山区必须经过北山脊下的一片漫坡,这一片漫坡的两侧,应该是设伏的好地点。于是,事不宜迟,国民党军的一个师和八路军独立营加上甲字号民团的全部人马,迅速奔赴阵地,在很短的时间内对这一漫坡形成了包围的阵势。

转天凌晨,约莫四五点钟,敌人的大部队来了。浩浩荡荡、步履匆匆,辎重马匹夹杂在队伍里。战士们借着熹微的月光,全都看见了敌人。天空突然升起一颗红色信号弹,于是设伏的阵地里立即枪炮齐鸣,漫坡里急行军的敌人完全被包了饺子,还没反应过来,便纷纷倒地,一命呜呼。少部分腿脚快的人扔下武器转头就往回跑。设伏的战士也不追击,机枪步枪只对漫坡里的敌人狠命扫射。战斗打到上午十点,全部结束。敌人除了大部分死伤以外,有上千人举手投降。

国民党军对处理俘虏问题不如八路军方面有经验,于是,打扫战场以后就快速撤出了,为八路军方面留下了很多俘虏。独立营不可能一下子发展这么多人,按照两部分,年轻力壮的,在自愿的前提留下跟着独立营走,年岁大的发放了路费请他们自便。

独立营和甲字号民团一下子又增加了很多枪炮。大家非常兴奋。国民党军的师长说:“敌人一年之内不会再来了。”便撤回了原驻地,仍在丁字号留下一个团。

八路军独立营仍旧回到山上,继续进行整训,并且,在山上搭了窝棚,开始开荒种地了。保护运金的任务是长期的,他们就不能不做长期打算。好在八路军里的大多数战士都是农民出身,干庄稼活都是行家里手。

而乙字号和丙字号分别由郭晓冬和万家铭分享了。甲字号兼并了乙字号,丁字号兼并了丙字号。黄岗山东南矿区,一时间又进入平衡状态,取得了暂时的安静。送煤车源源不断地将原煤夹带着金矿砂运出黄岗山区,经过被独立营牢牢控制的死亡之谷,运到八路军根据地,运到延安。

且说被抓的胡老西儿为了讨好郭晓冬,遂向郭晓冬提供了一条这样的线索:黄岗山南侧河神庙的智空和尚最近在和于家堡一个叫于二癞子的人联手倒腾金矿砂,据说他们在倒腾金矿砂过程中还意外得到了两块狗头金。现在这些金矿砂和两块狗头金不知道是藏在智空手里,还是藏在于二癞子手里。你们既然那样渴求黄金,为什么不去追查智空和于二癞子?

郭晓冬道:“你的话确实?你没打谎?”

胡老西儿用手切了一下自己的脖子,说:“我要说假话,你给我这个。”

郭晓冬为了奖励胡老西儿,没有杀他,按说胡老西儿虽不算罪大恶极,可也劣迹斑斑。枪毙他也不是没有理由,但郭晓冬还是把胡老西儿的一干人下放到甲字号劳动改造,派原来矿上的四五个人盯着他,看管着他们挖煤,推轱辘马。弄得胡老西儿没脾气,想偷个懒儿都做不到。但还不能不好好干。因为郭晓冬有言在先,只要他们表现好,随时都有可能放他们出去。郭晓冬的话像金钩钓鱼,死死钩住了胡老西儿一干人的腮帮子。

回过头来,郭晓冬就安排白云飞带着两个弟兄去河神庙搜寻金矿砂和狗头金。叮嘱白云飞,如果找到金矿砂和狗头金,就千方百计做通对方工作,让他们以合理价格卖给我方。我们既不充大头随行就市,也不靠武力欺行霸市。要敢划价、会划价。毛泽东告诫我们,节省每一个铜板,为了战争和革命事业。

郭晓冬认为胡老西儿原本是个专门倒腾金矿砂的买卖人,他对外面是不是真的在流转金矿砂和狗头金,应该估摸得八九不离十。郭晓冬就因为看中这一点,便相信了他的话。所以,白云飞此行不会白跑。

郭晓冬还叮嘱白云飞,在外面做事既要敢作敢为,有自己的主心骨,又要注意维护甲字号的声誉,损害老百姓利益的事,丝毫都不能做。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哪怕你做了九十九件维护老百姓利益的好事,而只做了一件损害老百姓利益的坏事,那么,老百姓仍然也会把你的坏事口口相传,把你当敌人防着。因为老百姓是弱势群体,经不起折腾。可能会有人会原谅你的这一次,但更多的人就不会原谅。郭晓冬把道理给白云飞讲透以后,就让他们走了。

白云飞带走的两个人都是身上功夫比较好的,他们在腰里掖了一把驳壳枪,就出发了。

想不到冤家路窄,他们首先碰上的是重新打家劫舍落草为寇的鲁大成。在上一次战斗中鲁大成凭借丰富的战场经验,见势不妙便招呼了丰金一和马二楞溜之乎也,把警备队几千弟兄全都扔在炮火中。因为他不下令撤退,大多数人便不敢往回跑,只有极少数人没听到命令也往回尥,而鲁大成和丰金一、马二楞则趁乱裹在人流里侥幸逃脱。

鲁大成逃离炮火以后,就躲在河神庙的地窖里躺了好几天。在这几天里,他派丰金一和马二楞从他的警备队司令部接回了石翠花和孩子,本来他还想把那个高个长腿的朝鲜族金凤姬也接来,几个人一起住河神庙,但那个金凤姬跟鲁大成终归没有感情,发现警备队全军覆没,她便早早跑得无影无踪。

鲁大成没有进入河神庙之前,智空和尚和于二癞子在黄岗山地区一直在联手倒腾金矿砂,和搜寻狗头金。智空和尚是个有文化的人,他知道乱世藏黄金的道理,早就私下串通浪迹江湖四处流窜的于二癞子,两个人已经倒腾了不少金矿砂,而且,这些金矿砂都藏在河神庙的后院猪圈里。

按说出家人应该六根清净、四大皆空,对黄金、大洋这些向外之物不会感兴趣。但智空和尚与一般和尚不一样。智空和尚是个有家室的人。他在没出家之前,是于家堡的一个小财主的儿子,说不上家财万贯,但也吃喝不愁。就在他刚刚结婚的转年,老婆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以后,突然老婆跟了于家堡里一个最有钱的大财东跑了。那个大财东六十岁,比他老婆大一倍还拐弯儿,老婆竟然认准人家有钱,就跟着大财东去了东南亚。

这让他精神和心理上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有一个阶段,智空是吃不香睡不着,幻视幻听,几乎整夜睁着眼。而且,好几次想自杀。不是老爸老妈盯得紧,十个智空也早死了。用后来的话说,那时候智空患了严重的抑郁症。村里的一位老者看着他们家可怜,就把智空介绍进了河神庙,让他在里面吃斋念佛,调理精神。谁知,智空和尚一下子爱上了河神庙,正式剃度出家,再也不回于家堡了。

问题是智空走了,家里还有儿子。老爸老妈竭尽全力培养儿子,让儿子读了私塾,又准备送到黄岗县城读中学。老两口的理想是最终让孙子读大学。而要想读完这一系列学校,没有若干银两支撑等于痴人说梦。

所以,智空和尚慢慢地开了窍,与心眼活泛、走江湖的于二癞子搞到了一起。而又因为黄岗山区有金矿脉,不知是从哪个矿区,时不时就传出挖出金矿砂的消息。所以,智空和尚又对倒腾金矿砂产生了浓厚兴趣。

智空和尚和于二癞子倒腾金矿砂是采用滚雪球的办法,通过压价以一百大洋买下一小袋金矿砂,再以一百一十块大洋卖出。智空和尚因为懂中医,会看病,所以结识了很多朋友,他便负责收购金矿砂。而于二癞子则拿了金矿砂到外面去卖。两个人互相配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于二癞子虽然人品不好,但他离不开智空,所以,也不敢作假太多,对智空还是说得过去的。当然了,由于他本身就是依靠坑蒙拐骗起家的,所以,他时不时还是要骗智空一次。

同类推荐
  • 乡村鬼火(天黑黑乡村集)

    乡村鬼火(天黑黑乡村集)

    那幢房子竟像极了我家里的宅院!只是家里的宅院已经残破不堪,而那幢房子却是浣然如新,白色的墙面,红色的柱子,在鲜花的衬托下彷佛仙境一般。小孩拉着我躲在西厢房的窗子底下,轻声说:“我的妈妈就在里面呢,她在看书。”房间的门虚掩着,透过门上的缝隙,我看到一个身穿白衣的女人的侧影,她的头发很长,她斜斜靠在几子上,拿着一本书,眼睛却望着前方,不知是在想什么。
  • 组织部长:番外集锦

    组织部长:番外集锦

    《组织部长第1-3部(套装共3册)》真实地描述了各级组织部门内部考察、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现状,以主人公贾士贞从一名普通的党校教师被借调到省委组织部,并登上组织部长的宝座为主要线索,全面刻画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宦海浮沉、欲望冲突、人性挣扎,对担负选吏重任的组织部的制度弊端进行了深入剖析。
  • 《风中奇缘》原著:大漠谣

    《风中奇缘》原著:大漠谣

    一曲华美飞扬的西汉英雄乐章,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汉武帝时期,一个在狼群中长大的女孩被一名寄身匈奴帐下的汉人所救,取名玉瑾,并跟随他学习诗书武艺,不料匈奴政变,玉瑾最终流亡到了长安,改名金玉,并在流亡途中结识了年轻的霍去病和儒商孟九,深谙谋略的金玉很快在长安立足,却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对孟九的痴恋,更跳到了诡谲难测的政治漩涡中。随着玉瑾与他们的一次次偶遇和不得不遇,所有幕后纠结跃然纸上。有情窦初开的初恋之怀,有畅快淋漓的爱情长歌,更有宫廷斗争的漩涡搅扰!孟九的一再拒绝,霍去病的痴心守护,让精明的金玉也左右为难,最终的选择又是谁的心伤,谁又能最终抱得美人归?
  • 女生寝室的美女部落

    女生寝室的美女部落

    本书为短篇小说集,由大中专生分篇完成,每个作者都是女孩子,她们写上学的经历,尤其写住宿生活。写宿舍的阳台,写宿舍的晾衣架,写宿舍对面那些偷窥的坏坏男生,写那些给她们写情书的男孩子,写宿舍集体去唱歌,去逛街,一起趴在阳台上看流星雨,写那个年龄段的孤独与寂寞,写那时错过的花开与错过的花落。有时,也写宿舍的那些讨人厌的老鼠,老是偷吃她们的零食。有时,也写宿友睡觉时的呼噜声,声声入耳,宛如音乐。有时,也写早晨时洗漱时的情形,有人借牙膏,有人忘带了毛巾,有人把洗脚盆当成了洗脸盆。有时,也写她们如何吃夜宵,如何开卧谈会,如何谈天谈地,谈说谈笑,谈对面的那些臭男生。
  • 闯入者

    闯入者

    小说的人物和故事发生在一九九零年代以来的北京,主人公都是当下城市里的年轻人,一代代地涌入,在城市里成为新的闯入者,淋漓尽致地演绎自己的人生故事:在物质时代的挣扎求生、无处不在的内心焦灼、对现代文明的迷惑以及伤痕与梦想裹挟下的蚁族生活……
热门推荐
  • 帝游天下

    帝游天下

    只要给我一个起点,我便一步一步的往前,不管前面的荆棘满地,还是陷阱重重,哪怕有致命的危险,我也要试上一试!对自己人掏心掏肺去对待,对敌人我有千般手段让其屈服!帝上之尊,路何其长远,且看元夜如何一步步走到最高!
  • 四季如夏

    四季如夏

    《四季如夏》为作者的随笔文集,书中所收集的文章,都是围绕“广州”这个城市,作者作为一个“地道的”广州人描述广州人的衣食住行,趣事见闻等。选题主要针对与广州有“情缘”的读者,广州本地人、在广州工作生活过的人、热爱广州,想往广州的人。书中所描述的广州风土人情真切、温馨,相信可以吸引不少对广州充满好奇的人的追捧。地域特色明显,也是本书的一大看点,相信很多70后、80后可以跟随读者一起,追忆在自己所长大的城市里发生的童年趣事。
  • 灼爱炽恨

    灼爱炽恨

    他对她是能够烧灼一切的爱意,而他于她不过是报复她炽痛的恨的工具。他用尽一切手段不过是为了许她一世心安,她用尽一切手段不过是为了手刃父亲。
  • 苍古神王

    苍古神王

    这世上哪儿有那么多救世主,不过都是些逆流的鱼儿,期待成为更强者霸古绝今,凌霄万古罢了。不过这世上又的确是有那么一种人,他的存在注定不会平凡,在岁月的磨练下拥有超强的力量——完整术力。术力,集灵力、灵性、奥义、规则、神念、天息、法则……七种力量融合的天地之力,堪比鸿蒙。
  • 魔血意灵

    魔血意灵

    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灵魂的存在吗?我不知道,但是我愿意去相信,也希望它存在。人生总有很多遗憾让我们措手不及,不管是逝去的青春,还是逝去的人。如果这个世界上存在鬼,那是不是代表也存在奇迹。。。。。。。
  • Coriolanus

    Coriolan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都市星空

    都市星空

    人生最艰难的两个字:选择主角的选择:生存,更好的生存归国的游子,怀揣使命。感情就是跟着感觉走
  • 暗夜龙王

    暗夜龙王

    走在光暗之间,诸神守我法则,万物服从我审判。我,就是暗夜龙王,这是我的传说!
  • 原来缘浅

    原来缘浅

    她,辰琳,我从小认定她是我的,不许他跟别的男性接触,,不然我会不高兴,会很生气。原以为那是兄妹亲情,直到无意间听到关于她的身世,那种莫名的情绪突然爆发,不可收拾,但是却被现实打败,不可回旋。他,辰铭,我从小缠到大的铭哥哥,走哪跟那,他常说辰琳,你烦不烦,我便会昂起头,说只要我不烦你就行,那时我以为会这样一直到老,直到有一日,那张纸被捅破我才知道,原来,幸福太多,流失的也会太多,爱情,亲情,剪不断,理还乱
  • 喉舌

    喉舌

    官场道与术、权与利、荣与辱、罪与罚、官场成与败是人生哲学最精彩的展示,阅读这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实实在在的官场经验,可触类旁通,增加更丰富的生存智慧。主人公秦雄阴差阳错并机关算尽地当上了伶南日报的总编辑,正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场。在他的努力和筹备下,一家隶属于日报的充满生命力的快报应运而生。然而好景不长,他即遭冷藏……他曾经徘徊,曾经低落。他熬过了人生的冬天,但是他能越过报业变革的各种暗礁险滩吗?在文坛和官场,文人相轻、朋友反目、文化人格堕落,难道是中国文人的千古宿命吗?在一桩桩关于新闻的“政治事件”背后,隐藏着多少匪夷所思的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