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高生活质量、高消费的今天,“幸福感指数”已经成了社会上一个时髦的话题。我们经常说的“幸福”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感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你在职场中的“幸福感指数”究竟是多少?下面来测试一下吧!
1.你的职场幸福感指数是多少
如今,“幸福感指数”已经成为生活、职场中被人们越来越多讨论的话题。例如,人的一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作,但是权威部门的调查发现,只有81%的被调查者幸福地工作着。
经过调查发现,在职场中认为“很幸福”的人占了23.64%,认为“比较幸福”的占了58.18%,这两者相加起来大约有81%;而其余认为“一般”、“不太幸福”、“很不幸福”的人则占了19%。
(Well—Being;Happiness):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那么,究竟什么是幸福感指数呢?我们首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讨论这个话题。
几十年之前,美国的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提出了一个幸福方程式:效用/欲望=幸福感指数。
在这个公式中,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它分为5种层次,从下至上分别是:(1)人的基本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而效用则是从消费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是对欲望的满足。
判断一个人幸福与否,可以从公式中得到答案:以1为分水岭,得数比1小就证明不幸福,得数等于1或者比1大就证明是幸福的。
简单来说,如果我们的欲望指数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来的幸福感指数就小于1,那就说明生活状态不好,我们感觉不幸福。而不幸福的严重程度也是用数字来衡量的,数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欲望高,得出的数值就比1大,那就证明你是个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数也是如此来判断的,数字越大就证明越幸福。
需要注意的是,效用是一种内心感觉,它的有无与大小完全是一种主观感受。而欲望是求得满足的愿望,它是由一个人的观念决定,每个人的欲望因观念的不同,所期望的层次也不同。因而同处一种环境中,幸福与不幸福因人而异。因此,这个方程式得出来的结果也是因人而异的。也就是说,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不是客观的分析。
在职场中也是如此,你的效用和欲望直接决定了你的幸福感指数。你想知道你在职场中的幸福感指数是多少吗?那么来做一下测试吧!
给自己一个月的时间,总结自己对下列问题的应对情况。一个月过后,再根据自己的选择结果来评定自己的职场幸福感指数。
(1)觉得手上工作太多,无法应付。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2)觉得时间不够用,因此要分秒必争。例如,中午吃饭的速度会很快。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3)觉得没有时间进行消遣,终日记挂着工作。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4)遇到挫败时很容易发脾气。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5)担心别人对自己工作表现的评价。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6)觉得上司和家人都不欣赏自己。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7)担心自己的经济状况。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8)有头痛/胃痛/背痛的毛病,难以治愈。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9)需要借烟酒、药物、零食等抑制不安的情绪。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10)需要借助安眠药入睡。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11)与家人/朋友/同事的相处会令你发脾气。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12)与人倾谈时,打断对方的话题。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13)上床后觉得思潮起伏,有很多事情牵挂,难以入睡。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14)工作太多,不能把每件事做到尽善尽美。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15)空闲时轻松一下也会觉得内疚。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16)做事急躁、任性,而事后感到内疚。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17)觉得自己应该享乐。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18)经常有想跳槽或辞职的冲动。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计分方法:选A,从未发生,记0分;选B,偶尔发生,记1分;选C,经常发生,记2分。
0~10分:精神压力程度低,但可能显示生活缺乏刺激,比较简单沉闷,个人做事的积极性不高。
11~15分:精神压力程度中等,虽然某些时候感到压力较大,但仍可应付。
16分或16分以上:精神压力偏高,应反省一下,找出解决办法。
做完以上题目,测试得到的结果或许是你这个月的精神状态,或许就是你一直以来的精神状态。现在你就可以通过测试,来检查你的幸福感指数了,测试一下你在职场中是快乐的,还是不快乐的。
2.“实用招数”——提高你的职场幸福感指数
李女士刚入职广告公司的时候,对她即将从事的工作充满期待。那时她感觉这份工作很有新鲜感,会接触许多不同的人和事。但是,在这家公司工作几年下来,李女士却发觉自己变成了“工作机器”,对所有的人和事,程序几乎都是一样的:每天的工作内容无非是开会,写方案,再开会,与客户交流……周而复始。
近半年来,李女士感到工作非常枯燥,下班回到家后也是闷闷不乐。家人问起她心情烦躁的原因,认为工作没有新鲜感的她抱怨说:“这与流水线上的工作并无不同,就像给瓶子贴上标签一样,不同的只是,我给每一个瓶子贴上了不同颜色的标签。”
父亲在一旁劝说道:“你不妨在工作中寻找一些新鲜的内容,为自己增加一些乐趣。毕竟现在正是经济萧条的时候,好的工作非常难找,你就自己苦中作乐吧!”李女士一听也对,既然改变不了自己的工作环境,不如改变自己。第二天,她到了办公室,先把自己的办公桌清理了一下,然后又在网上购买了几本自己很早就想看的书,打算改善自己的心情。没想到日子不再枯燥乏味了,她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不久前还得到了领导的表扬和一笔小小的奖金。
在现实职场中,像李女士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有的人因为对工作兴趣并不大,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才从事某项职业的;而有的则是因为工作内容千篇一律,导致兴趣越来越薄,用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就是工作给他带来的边际效用(在一定时间内为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递减。
但是,作为理性的经济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工作中能够动力十足,而对工作热情饱满的背后要有幸福感来支撑。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职场人士才会容易具有幸福感呢?
通过权威的采访和调查,我们发现那些在工作中产生幸福感的人,都是对工作具有很大的热情,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且愿意投身于这样的工作中的人。正是因为具备这种动力,他们做多少工作都不会厌烦,因此,他们做起工作来才会充满激情和信心!对于他们来说,工作常常不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而是升华到了一定的“事业”高度。
当然,职场中的幸福感指数还与人脉关系、企业环境等相关,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于职场中的自身调节。例如,有时,你觉得自己的工作很轻松,每天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日子过得很快,而你也没有获得满足感。事实上,充足的工作也能让自己的心情快乐并幸福起来。
幸福感指数: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而幸福感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幸福感指数”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
如果你在职场中幸福感指数确实不高,那么下面3招会帮你提高幸福感指数。
(1)提高对休闲娱乐的重视
良好的工作习惯并不仅仅指工作习惯。在处理工作任务的同时,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也需要好好“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每隔一个小时就站起来放松休息一下,我们的能量会得到恢复,思维会更加清晰,身体机能也会更好地进行运转。采用稳定的工作步伐去完成任务,同样对你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心情很有帮助,并且对提高工作效率大有帮助。
(2)让桌面永远保持清洁
这件事可以说是最容易做到的,但又是最难坚持的。桌面上杂乱的文件、记事本,电脑上厚厚的尘土,乱丢的签字笔,这一切让人看上去都毫无头绪,负面情绪因此逐步累积,便勾起了人们的惰性。
办公室里总有一些人把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桌面上永远一尘不染,连鼠标都闪闪发亮。这些人往往是办公室的精英。他们的高明之处在于:坐在如此整洁舒适的“小天地”里,一种对工作的依恋之情便会油然而生,这种干净、清洁的环境可激发工作状态。
(3)永远“现在进行时”
有时候,对你来说,完成一件一小时之内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可能不如望向窗外发呆一小时来得有趣。可能你会这样想:这件事情今天必须做吗?明天再说吧。
这个时候,绝不要给自己任何理由,说服自己把工作安排到下一个小时。永远以“现在”这两个字来思考问题,把“明天”、“后天”、“下星期”彻底抛在脑后,做个“现在就要开始工作”的人。工作在“此时此刻”,这样才能保持战斗欲望的行动力。
成功,就是达到自己设定的短期目标,在实现终极目标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你的参照物只有自己,与他人无关。即使只进步一点点,其中也包含着无数辛劳汗水,同样弥足珍贵。为实现自身目标而努力,将负面的思想全部丢掉,幸福感指数就能提高!
希望以上3招可以帮助你提高幸福感指数,帮你在职场中成为很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