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40100000019

第19章 读书方法(8)

伯尔顿、付莱、科雷亚特、托马斯·勃朗爵士这几位古老的英国作家,夹在我们和我们这位当代奇才之间,似乎起着一种调解人的作用,使得我们对于他的怪癖能够不以为奇。当然,情况是否果真如此,我不敢说,那还要等他自己肯像我们普通人这样写作,才能见个分晓。但我得承认,在他使用伊利亚为笔名所发表的那些篇子里(尽管对于如此妙文,我不敢妄评甲乙),我最喜爱的乃《拜特尔太太谈打牌》,因为,这篇纪事摆脱了陈旧的典故和词藻,真像是“一泓清泉,贮存着纯净、地道的英语。”

对于这位才思敏捷、天赋高超的作者,在了解他的文学师承关系之后,再读他这些随笔,人们所感到的魅力和兴味,恰如一个古典学者读到伊拉斯谟斯的《对话集》或者一部优美的近代拉丁文作品。说实话,我不知道还有什么人模拟他人笔法,竟能比我现在谈到的这位作者更有气势,效果更为完满。

内容空洞、词藻华丽的文章写来容易,因为那就如同把调色板上的颜料五颜六色任意涂抹,或者把画面涂得一片明亮,令人目眩。

“你读的是什么?”

“词儿,词儿,词儿。”

“里边说的什么?”

回答也许是:“空话。”

华丽的文体和平易的文体截然不同——后者如实表达思想,不加粉饰;前者却拿闪光的外表把思想的空洞掩盖起来。既然除了文字以外再也没有什么可说,那么把文字写得漂漂亮亮,就不必花什么力气了。“爱花入迷”这个说法不好,打开词典,挑出“雅好群芳”来换上。“绯红”高雅之至,拿来使用,不必管人脸上到底是什么颜色。

一般人不明底细,见了这样的盛颜花貌,只顾赞叹不止;那些赶时髦的人,以浮光掠影为满足,对此等瞒骗文字更是欣然接受。这么一来,写文章时只要语言响亮,内容模糊,就能万事大吉。结果废话大大膨胀,造成文风臃肿。然而,思想,或者说,明辨力,是一块试金石,在这上面,一切脆弱的冗词赘语都要碰得粉碎的。那样的作家只有语言方面的想象力,除了词藻以外他们再也抓不住什么了。

或者说,他们那孱弱的思想长上了蜻蜓似的金碧辉煌的翅膀。他们翱翔于芸芸众生之上,对于“土生土长的语言”不屑一顾——他们的语言至低也带上夸张修辞法,那是漂亮、气派、含糊,叫人不懂却又堂皇典雅,总之,是一堆铿然锵然的陈词滥调。如果说,像我们这样“胸无大志”的人专爱盯住角角落落,打听那些“无人关心的小事”,那么他们一睁眼,一抬手就会老去光顾那些华丽的、晦涩的、陈腐的、拼拼凑凑的连篇空话——那像陈年的锦绣碎片一样,是经过一代一代无才思的冒牌作家承袭下来的诗歌破烂儿。如果让他们写戏评,他们那病态的感官只能看到舞台上羽毛飞舞,金片闪烁,灯光似波涛翻滚,人声如海洋鼎沸,于是,他们就拿出火枪军曹那样说话的腔调儿,如此这般描绘一番。至于演员表演的长短,你却休想窥见半点——它们完全被一派大言狂语所淹没了。我们的胡批乱评家不肯去想一想那些可怜的小戏子——“他们台上指手画脚,辛辛苦苦作戏。”

在这些作者心目中,只有堂皇的词汇影子,抽象概念,门类概念和种属概念,只有以气势凌人的句子,只有几乎能把南北极连起来的掉尾长句,牵强的头韵,惊人的对仗——“浮夸跨笔端,搔首自得意”。

如果让他们描写君主和皇后,他们一定会写得像东方的赛会一般豪华,连国王在议院的加冕典礼也无法与之相比。读者只能反复看到四样东西:帐幔,宝座,王笏,脚凳——这些,对于作者来说,就是崇高想象的全部依据,翻来覆去运用,直到用滥为止。另外,难道我们没有读过这一类的图画评论吗?它根本不去反映“大自然的妙手涂抹”所造成的光影和色彩,而是满纸宝石,红玉,珍珠,绿翠,果尔康大的宝藏,一派人工造成的珠光宝气。

这种人被词藻弄糊涂了,他们头脑里总是转悠着那些亮闪闪、空洞洞的事物假象。拟人化,大写字母,阳光的海洋,光荣的幻景,闪光的题词,鲜丽的藻饰,拿着盾牌的不列颠女神,倚锚而立的希望女神——这些就是他们的看家本领。他们可以叫作“象形文字作家”。在他们心中,意象脱离感情基础,可以独立存在,不受制约——他们的想象力可以不顾内容的连贯,任意驰骋。

词汇打动他们,只是由于声音响亮,只是由于它们与内容或许有关,而不是因为它们能够贴切表达内容。他们对于词汇一见倾心,并不考虑后果——只要听来顺耳,看来悦目,此外他们什么也不管、不问、不理。宇宙的构造,人心的素质,对他们来说,都是漆黑一团——他们无法与之同声相应,息息相通。

他们只能在胡思乱想、粉饰感情中度日,无力自拔。在他们的奇文中,物体脱离了感情,形象自顾自地在那里光怪陆离地旋转;词藻脱离了事物,独来独往,狂飞乱舞。这样一种精神状态的特点是狂妄与无知:表面看来狂妄,因为他们牺牲一切,不以为意;实质上对于语言的真正价值和事物的内在构造却是全然无知。他们以最高的轻蔑对待一切平易自然的事物,却做了粗鄙的矫揉造作和陈腐的夸夸其谈的奴隶。他们不屑于模拟现实,又无力进行任何创造,提不出一点新意。他们当然不肯做大自然的记录者,却做了最拙劣的剽窃家——剽窃前人的词藻。

在他们那里,从题材到典故,一切都是牵强附会,华美离奇,匠气十足,得不偿失;从文风到手法,也都是机械呆板、陈陈相因,索然寡味,拘泥形式,装腔作势。他们那些朦朦胧胧、令人费解的例证搅乱了读者的理解力;他们在读者耳边一遍又一遍重复着那些单调无味、迂回含糊的比喻。他们属于诗坛文苑中的蹩脚模拟派。他们使出浑身解数,也走不出夸大其词或无病呻吟的范围。他们逗弄着读者的想象力,但永远不能启发他们的头脑,感动他们的心灵。他们的荣誉殿堂,是由愚蠢为虚荣而树立的一座虚无缥缈的建筑物——那就像库柏诗里所描写的俄国女皇的冰宫,“外表光彩夺目,实际一文不值”。它笑容可掬,但却冷酷无情!

读“红书”解玺璋

20岁前后,花了很多力气读马列,读毛选,读鲁迅。毛选读得比较早,上初中就通读了毛选四卷,尤其喜欢他的军事论着。他的文章,气若悬河,蓄势而发,神采飞扬,我一直当作范文。鲁迅读得也比较早,尤其是他的杂文,论事论人,犀利而尖刻,读起来是很过瘾的。那时我喜欢写一些小文章,就曾刻意模仿鲁迅笔法。为此,师傅还提出过严肃批评,大意是说,鲁迅笔法在工人阶级内部是不适用的。我知道,他是用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来教育我。

读马列是在20世纪70年代,那时,我已进厂当了工人。起因是陈伯达在庐山会议期间搞天才论,挨了毛泽东的批评。毛泽东说,党内真懂马列的不多,容易被陈伯达这类假马克思主义所欺骗,因此,在党内干部中提倡阅读马列的原着。最初要求读六本,记得是《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以及《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我那时还是个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工人,很上进,毛主席说了,自然是坚决照办。但是,我们这些人,说是初中毕业,其实只有小学5年级的水平。肚子里的这点墨水儿,读毛选,已经勉为其难,读马列,就更不容易了。我们厂两任政治部主任,前任张敬原,50年代曾做过陈毅的秘书;后任张道一,“文革”前也曾做过彭真的秘书,都是很有水平的儒雅长者,在读书方面,他们给过我许多具体的指点和帮助。他们教我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安排学习计划,还推荐我参加北大哲学系举办的工人短训班,脱产学习了好几个月。马列着作很快就让我着了迷,我沉浸在他们的理论中,享受着思辨的乐趣,更为他们不妥协的批判精神所折服。

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

这种理论对一无所有的青年来说,是最有诱惑力的。1972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出版了豪华精装四卷本,定价15元。那时,我每月工资只有18元,如果买下这套书,生活费就剩下3元钱了,尽管如此,我还是决定要买。

这套书最终成为我的重要藏书之一,我的思想,也深深地打上了这套书的烙印。我不知道应该庆幸还是忧虑,至少,他们那种“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的精神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使我在“知天命”之后还能像“愤青”一样,对社会现实保持必要的警惕和敏锐的反应。这些年经常听到有人说,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而且把它记在恩格斯的账上。其实只要翻一翻书,就会发现其大谬不然,这本书就是恩格斯所着《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在这本书里,恩格斯提到了黑格尔的这个哲学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但他马上指出:“这显然是把现存的一切神圣化,是在哲学上替专制制度、替警察国家、替王室司法、替书报检查制度祝福。”接下来,他从黑格尔的这个命题中发现了它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现实的属性仅仅属于那同时是必然的东西”。而“在发展的进程中,以前的一切现实的东西都会成为不现实的,都会丧失自己的必然性、自己存在的权利、自己的合理性;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就会起来代替正在衰亡的现实的东西”。他说:“这样一来,黑格尔的这个命题,由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本身,就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这个例子再一次证明了读原着是多么重要!如果我们没有读过原着,就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忽悠了,结果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呢。我看很多人,甚至有些知识分子,追捧某些人时丧失理智的样子,就有这种感觉。这时我真心希望,人们能重新读一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至少能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保持一份清醒。马克思主义不是信仰,它是我们解放自身的精神武器。马克思曾指出:

“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宗教解放出来,但又把宗教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但又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所以他说:“现在问题已经不是俗人同俗人以外的僧侣进行斗争,而是同自己内心的僧侣进行斗争,同自己的僧侣本性进行斗争。”联系到我们关于信仰的胡言乱语,马克思的这些话,听起来真是不同凡响!

读“黑书”解玺璋

岁数大了,爱想从前的事儿,陈谷子,烂芝麻,都翻出来了。前些日子去云南,在腾冲的和顺,与艾思奇“不期而遇”,我的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遥远的过去。这是一个久违了的人物,在记忆的深处,似乎早就被封存起来了。这些年,关于哲学的书,多如牛毛,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边边角角,都拿出来招摇了。谁还记得艾思奇呢?他的书,恐怕多年没有问津者了。如果此刻不是站在他的故居里,我也不会想到,还有这样一个人物藏在我的记忆中。但我不能否认这一点。我的哲学启蒙就来自艾思奇。我找出了曾经读过的艾思奇的两本书,一本是《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另一本则是《社会历史首先是生产者的历史》。前者是1957年3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后者早一点,1956年8月由三联书店出版。1966年夏天,我13岁,读的第一本哲学书,就是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另一本要到1970年以后,我当了工人的时候。现在大概没人要读这些书了,但在当年,要找一本这样的书,常常也要费尽周折。据说,艾恩奇是1966年3月22日去世的,终年56岁,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我不知道,对他来说,这是幸还是不幸?如果他活下来了,谁能保证,他的书不被宣布为“黑书”呢?

所谓黑书,并非黑颜色的书,而是被戴上“封资修”帽子的书。我这个年纪往上,很多人都有过读“黑书”的经历。那年我正在读小学,学校在北京东郊,有一间阅览室,运动一来,就被封了,但还是有人能从里面弄出书来。有一回我就得到一本《燕山夜话》。那是很薄的一本小册子,不像以后出版的是厚厚的一大本。看到过一个材料,说《燕山夜话》在60年代曾由北京出版社分5个分册陆续出版,我看到的,可能就是其中的一个分册,具体是第几分册,我却记不得了。这是我读过的第一本“黑书”。那时,旧北京市委和“三家村”已成瓮中之鳖,邓拓、吴晗、廖沫沙像现在的“超女”及易大师一样有名,小孩子走在路上都会唱:“邓拓、吴晗、廖沫沙,三家村中是一家。”而《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早被封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了。但我抵挡不住对“黑书”

的好奇,我想知道书里究竟写了什么。说老实话,我当时还读不懂这本书,既不明白它为什么挨批,也看不透它的微言大义。现在想起来,我能坚持把这本书读下来,是作者在文章中引述的故事吸引了我。那时我还没有读过鲁迅,杂文之于我,就是《燕山夜话》。后来我写杂文,很自然地就往这条道上走,还做了许多卡片,把自己平时读书看报见到的笔记材料写下来,留做备用,或者就是《燕山夜话》潜移默化的影响。

那个时候“黑书”很多,比红书多。所以,也许你并没有想读“黑书”,可是,一不留神,你手里拿的就是一本“黑书”。黑书之黑,都有千奇百怪的理由,是你始料不及的。比如《欧阳海之歌》,起初,被认为是红书的,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又成了黑书。记得有一段时间,到处都流传着该书封面藏有秘密的说法,常见有人对着阳光把封面看来看去,也不知看出了什么奥妙。由于毛泽东说了“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许多小说的处境则变得异常艰难,命途多舛。《苦菜花》、《迎春花》、《朝阳花》,并称“三花”,那时候都是“黑书”。这样的书,都不敢拿到学校公开传看。这些书所以“黑”,常常和歌颂了某个“黑帮”有关。比如《朝阳花》,因为是写湘鄂赣的,就被说成“为贺龙招魂”。这些书,现在又都成红色经典了。颜色变幻之间,也可以看出世事沧桑的冷暖浮沉。不过,对于读者来说,书就是书,强加给它的颜色是留不住的,时光的流逝,风雨的侵蚀,表面的颜色褪去了,留下的,才是它的真实面目。

读“黄书”解玺璋

黄书,非黄颜色之书,所谓淫秽色情描写之书也。故在“扫”之列,政府还设有专门机构做这件事。这也是传统使然。历代禁书,各有所重,“扫黄”

则肇于明而盛于清。清康熙二十六年,刑科给事中刘楷上疏建议:“一切淫词小说……立毁旧版,永绝根株。”这是官方大规模“扫黄”的较早记录之一。根据记载,这次对小说的查禁,超过150种,多数是“诲淫之书”。

同类推荐
  • 解码大前研一箴言录

    解码大前研一箴言录

    本书不仅仅从经营管理、工作经验、思维方式谈大前研一那种从高处俯瞰社会的种种经验,还从社会理念、政治态度、民众情绪来谈论他的对当今社会上各种现象的观点,甚至还谈到他对待家庭与教育、休闲与享受的各方面的体验。
  • 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奏响快乐的音符

    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奏响快乐的音符

    走进如歌的生命,走过诗意的青春。曾几何时,我们叹息时光的飞逝,叹惋落日的凄美,却任凭美好从身边转瞬即逝。不是青春短暂、岁月苍白,而是我们不曾将它涂上丰富的色彩。何不于喧闹中体会宁静,于繁杂中感受简约,以平静的心情看待得失,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功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之大境界。
  • 30几岁男人的活法

    30几岁男人的活法

    30几岁的时候,你必须哪些问题?30几岁的时候,你该为自己的人生做好怎样的准备?30几岁的时候,你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生方向?30几岁的时候,你应该对自己的工作,生活,人生做出怎样的规划?30几岁的时候,你渴望过上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 笑傲职场的7项法则

    笑傲职场的7项法则

    想知道自己为什么职场屡屡受挫么?想知道为什么总是受到同事的伤害么?想知道怎样得到领导的青睐么?有关职场的问题,本书都囊括其中。
  • 欢喜:处世秘诀

    欢喜:处世秘诀

    一个人要在世上立身处事一定要智慧。如何处事?通过等九十余篇励志小品文,星云大师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告诉读者如何修身养性?怎样做到慈悲喜舍?尊重包容为何如此重要?星云大师看尽人生百态,将广博的阅历及生命体验化为文字,值得读者细品。
热门推荐
  • 哥哥的复仇

    哥哥的复仇

    伴着头部的剧烈疼痛,程娜侬再也无法忍耐,上半身弯曲下来,表情痛苦的忍耐着,不想要发出吟痛的声音。柯泽西把她扶起坐直,看似情侣间亲密的为她系上安全带。头部剧痛的程娜侬仍努力尝试着摆脱柯拓此时的“帮助”,刚罢伸手想要推开柯泽西,却又而被他擒住,一时竟猛得抬头的对上柯拓的唇。眩晕的感觉楞了好一会才使眼睛清晰过来,嘴唇相向附着的柔软,柯泽西并没有想要离开程娜侬那唇瓣的意思,手还被擒着。努力清醒着大脑转头向旁边,结束这荒诞更加令人恶心的吻。柯泽兮手附上自己的唇,重新发动车子。明显的平稳了不少。看着程娜侬紧紧的蜷缩附靠着车窗边,头向下扎着,额头的伤已经开始冒出血滴。紧紧的闭着双眼,紧锁着眉头。
  • 腹黑总裁蜜宠二货妻

    腹黑总裁蜜宠二货妻

    柳暖身为家中长女,实际却是个坑爹的万年“老二”,被其弟简称“二货”。“二货”不仅是留学国外的金融系高材生更是最受欢迎的知名情色作家兼春宫插画高手。留学归来首要任务便是要彻底摘掉“二货”的帽子,于是毅然打入雷氏总部为自己的翻身铺路。柳暖进雷氏后总结:一入雷氏深似海,方知良知是路人。哀哉!
  • 时光匆过

    时光匆过

    曾经爱过的人如果变成了别人的纵使你多么在乎多么关心又如何时间还是会隔阂最终我们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 都市平凡生活

    都市平凡生活

    都市小市民的生活琐事。情节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剑灵之路

    剑灵之路

    得与失,你和她更在乎那一个?
  • 爱在潮起潮落间

    爱在潮起潮落间

    潮起,我们相爱了!潮落,我们还能继续挨着彼此吗?在这潮起潮落间,我们的爱情经历了种种的磨难,是劳燕分飞?还是苦尽甘来?爱过就已无悔!!甜蜜无人晓,辛酸只自知!!
  • 无极通天

    无极通天

    现今灵域变.东域天涯,挥堕镰,黑炎焚天地,西域黎叶,帝尺天莲,双焰震乾坤,今朝,枭雄四起谁与争锋唯我掌苍穹少年叶鸿在与妹妹的看似平凡不过的奔跑之中穿越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一段莫名的记忆也出现在叶鸿的脑海之中,于是少年便开始他的巅峰之路...........
  • 一笑侵城

    一笑侵城

    笑理解的介绍起来。“这是一种食物,很好看!很特别吧!能换多少钱?”“吃的?”老伯略微意外的看着糖果又看向了笑笑,笑笑更是卖力的推销起……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维纳斯的苹果

    维纳斯的苹果

    悲伤就像一股烟气,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甚至连形状也没有,可就是那么慢慢的,慢慢的弥散开来,吞噬了我的快乐。终究有一天幸福会成为我们的主旋律,可是悲伤依旧会伴随我们。残缺的爱,残缺的幸福~
  • 暗夜大陆

    暗夜大陆

    二十年前,他们约在了这里,了结世家之间的恩怨!这一战,惊天地,泣鬼神!却将他带去了一个并不属于他的世界!重新开始了新的生命!新的修炼!两世为人,他却奇迹地留下了上个世界的记忆!修炼着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神力!听这里的人说,这个地方叫做——暗夜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