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40100000023

第23章 读书之乐(1)

读书之乐(节选)阿兰

读书与做梦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呢?有时候,我们感觉做梦是愉快的,于是乎就不去读书。而当做梦的可能性被某种原因破坏时,读书便成了补救的良药。当年,我的父亲由于债务累累、心中烦闷,于是便一头钻进书堆里以寻求解脱,嗜书如命几乎到了饥不择食的程度。他的行为使我受到了感染,这“感染”如今看来,使得我比那些一味苦学的书呆子们出息得多。对我来说,如果想学些什么,那一定是什么也学不进去的,即便是数学题,也只有当我像读小说一样漫不经心地去理会它的时候,才能悟出其中的名堂。总之,读是最重要的。不过,像这样懒洋洋地读书必须有充足的时间,而且手头也得有书才行,所谓“手头有书”,是说那书的位置一定要近在咫尺,如果隔了2米远,也就不会想起去读它了。所以,也难怪图书馆对我毫无裨益,它毕竟不属于我呀!我于是拼命通读手头的书,而且做了不少笔记。

对我来说,了解荷马意味着手头得有荷马的书,眼下我手头就有几本斯宾诺莎的书。过去,我一向不知世界上还有梅恩·德·比兰,直到有一天一位相识将他的全集抱来放在我的案头,才晓得梅恩·德·比兰是何许人。而且,说句实话,我发现读他的书好比啜饮琼浆玉液,百读不厌。我对孔德的了解也是通过同样的途径,很久以前我就已将他的10卷代表作买来放在案头了。

什么叫读书呢?读书就是一行一行地读书上的字。当然,还需琢磨一页当中的整体内容。这不是我个人的经验。我发现,有不少读者跟我一样,读前一页的时候总要附带地偷看下一页讲的内容,甚至顺眼浏览一下后边的情节,好像饥饿的乞丐觊觎一块馅饼。大概可以这样断言——不过也许为时过早——读者的想象力恰似笼中之鸟,永远无法摆脱书中字词以及作品原义的束缚。当然,熟练的读者用不着咬文嚼字,不过我还做不到这一步,我虽不至于嚼字,句子总还要咂一咂的。我读书就像骑一匹马,时而纵马狂奔,时而拨马回头,不敢神驰遐想,唯恐偏离作者指出的道路。有趣的是,我仅以这种方式去读体面的出版物,也就是书籍。至于日记之类,我以为价值不大,不必认真去读。手稿就更不必说,它总使人觉得不可靠,因为它只不过是书的雏形而已,可以随意增删改动。读一本书的情况就不同了,特别是巴尔扎克的小说就更不允许你去怀疑。真的,读他的书谁也不用胡思乱想,为所欲为,只有规规矩矩,按他的路子走……这便是优秀叙述体小说的风格。作者预设圈套让读者去钻。巴尔扎克历来如此,这就是为什么反复阅读比只读一遍收效更大的原因。引起读者的猜疑、好奇和惊叹,这就是巴尔扎克小说的效果吗?一点儿不假,甚至当你读了几遍之后,这种效果竟毫无衰减。

我的爱读书(二则)施蛰存

我读过不少的书,虽然在古今中外的书堆里,这所谓“不少”也者,还不过是大海中一点浪花,但在我自己的记忆中,这也不算是个小数目了。在这不少的书中间,本刊编者要我举出我所最爱读的书名来谈谈,这却很难说了。在我的记忆中,可能有些爱读的书,但哪一本是我“最”爱读的,这个选择却无从效命了。

现在,让我来拟定几个标准:①如果说,凡是读得遍数最多的、就是最爱读的。那么,我应当举出《水浒传》来,这是小时候炒过七八遍冷饭的(吾乡俚谓重读旧书曰炒冷饭)。然而《论语》、《史记》、《诗经》、《楚辞》之类,我也何止看过七八遍,到如今我并不以为那是最爱读的书。所以这个标准靠不住。

②如果说对我印象最深的书就是最爱读的书,那么,我应当举出赵景深译的《柴霍甫短篇小说集》和李青崖译的《莫泊桑短篇小说集》来,但我并不觉得对它们有多大的“爱”。③如果说,我常常带在身边的书就是我最爱读的书,那么,我应当举出一部《词林记事》来,但是,一部《康熙字典》也同样地跟了我二十年,你以为我最爱读《康熙字典》吗?

我想,最好让我来谈谈我所爱读的书,如果编者更宽容一些,最好把一个“读”字也删掉。真的,有些书是我所爱的,但并不是为了读。不过,现在是在“读”的范围之内,找寻几种可以说是我所爱的,先从诗说起。Leeb典丛书里的《希腊诗选》,palqrave的《英诗金库》和Monroe与Henderson合编的《新诗选》,这三本都是好书,可以说是我所喜欢的,也是随时翻读的。我常常想在中国诗选中找三本能够抵得过这三本外国诗的,《诗经》勉强可以抵得了《希腊诗选》,沈德潜的《古诗源》加上徐陵的《玉台新咏》只好抵《英诗金库》的半本,唐以后诗的选本就没有可以满意的了。况且我们还有词,而词的选本也着实不容易推举出一种满意的来。至于现代的新诗,可怜到现在还没有一个赶得上《新诗选》十分之一的选本。

在小说这方面,我喜欢梅里美的《嘉尔曼》(近来有人译做卡门,我很厌这两个字),高莱特的《米佐》,安特森的《俄亥俄州温斯堡小城的故事》,以及上文曾经说起过的柴霍甫及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还有耿济之译的高尔基的《俄罗斯浪游漫记》。我不很喜欢长篇小说,所以这里开列出来的都是中篇和短篇。在中国小说部分,《水浒传》以外,当然应该推举《儒林外史》了。但这两本书对于我的兴味,实在还赶不上《清平山堂话本》。

关于散文的书,我想提起的只有两本外国人的着作,而且都是英国人的。

一本是乔治·吉辛的《亨利·雷克洛夫随笔》,现在我们有了李霁野的译本,题名《四季随笔》。另外一本是小说家莫姆的《西班牙印象记》,这不是莫姆的代表作,许多人几乎忘记了有这么一本书,但是我却觉得它挺好。在中国古典方面,我以为《洛阳伽蓝记》是第一本散文,以下就得推到宋人的许多题跋了。李笠翁的《闲情偶寄》可取得者不过十之一二,鼎鼎大名的《浮生六记》我却不敢恭维,觉得苏州才子气太洋溢了。近人着作则沈从文的《湘西》与《湘行散记》

都不错,但这两本关于湘西的散文实在抵不上作者的一本小说《边城》。废名的《枣》倒是一本极好的散文,虽则人家都把它算作小说。梁遇春的《春醪集》,我们也不应该让它被冷落下去,它可以与钱钟书的《写在人生边上》并读。这两本都是英国式的散文,在冲淡和闲雅这一点上,钱君似乎犹去梁一间。

以上所提的书,可以说是我的爱读书的一部分。也许还只是一小部分,偶尔拈得,略叙如此,并非敢在作者之林中,把其余一切好书都抹杀者。在我个人,“爱读书”与“爱的书”之间,我的感情还是特别爱好着那些“爱的书”。将来有机会,也许会在本刊上与读者诸君谈谈我那些极爱好而并不为了读的书籍。

上海城隍庙的书市阿英

熟悉上海掌故的人,大概都知道城隍庙是中国的城隍,外国的资本。城隍庙是外国人拿出钱来建筑,而让中国人去烧香敬佛。到那里去的人,每天总是很多很多,目的也各自不同。有的带了子女,买了香烛,到菩萨面前求财祈福。有的却因为那里是一个百货杂陈,价钱特别公道的地方,去买便宜货。还有的,可说是闲得无聊,跑去散散心,喝喝茶,抽抽烟,吃吃瓜子。至于外国人,当然也要去,特别是初到中国来的,他们要在这里考察中国老百姓的风俗习惯,也是要看看他们在中国所施与的成果。所以,当芥川龙之介描写“城隍庙”的时候,特别地注意了九曲桥的乌龟,和中国人到处撒尿的神韵,很艺术地写了出来,我也常常到城隍庙,可是我却另有一种不同于他们的目的,说典雅一点,就是到旧书铺里和旧书摊上去“访书”。

我说到城隍庙里去“访书”,这多少会引起一部分人奇怪的,城隍庙那里,有什么书可访呢?这疑问,是极其有理。你从“小世界”间壁街道上走进去,就是打九曲桥兜个圈子再进庙,然后从庙的正殿一直走出大门,除开一爿卖善书的翼化善书局,你实在一个书角也寻不到。可是,事实没有这样简单,要是你把城隍庙的拐拐角角都找到,玩得幽深一点,你就会相信不仅是百货杂陈的商场,也是一个文化的中心区域,有很大的古董铺,书画碑帖店,书局,书摊,说书场,画像店,书画展览会,以至于图书馆,不仅有,而且很多,而且另具一番风趣。

对于这一方面,我是当然熟习的,就让我来引你们畅游一番吧。

我们从小世界说起。当你走进间壁的街道,你就得留意,那儿是第一个“横路”,第一个“弯”。遇到“弯”了,不要向前,你首先向左边转去,这就到了一条“鸟市”。“鸟市”是以卖鸟为主,卖金鱼,卖狗,以至于卖乌龟为副业的街。你闲闲地走去,听听美丽的鸟的歌声,鹦哥的学舌,北方口音和上海口音的价还钱,同时留意两旁,那么,你稳地会发现一家东倒西歪的,叫作饱墨斋的旧书铺。走进店,左壁堆的是一直抵到楼板的经史子集;右壁是东西洋的典籍,以至于广告簿;靠后面,则是些中国旧杂书:二十年来的杂志书报,和许多重要不重要的文献,全放在店堂中的长台子上,这台子一直伸到门口;在门口,有一个大木箱,也放了不少的书,上面插着纸签─一“每册五分”。你要搜集一点材料吗?那么,你可以耐下性子,先在这里面翻;经过相当的时间,也许可以翻到你中意的,定价很高的,甚至访求了许多年而得不着的,自然,有时你也会化了若干时间,弄得一手脏,而毫无结果。可是,你不会吃亏。在这“翻”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不曾见到、听到过的许多图书杂志,会像过眼烟云似的温习现代史的许多断片。

翻书本已是一种乐趣,况且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呢?中意的书已经拿起了,你别忙付钱,再去找台子上的,那里多的是整套头的书,《创造月刊》合订本啦,第一卷的《东方杂志》全年啦,《俄国戏曲集》啦,只要你机会好,有价值的总可以碰到,或者把你残缺的杂志配全。以后你再向各地方,书架上,角落里,桌肚里,一切你认为有注意必要的所在,去翻检一回,掌柜的决不会有多么误会和不高兴。最后耗费在这里的时间,就是讲价钱了,城隍庙的定价是靠不住的,他“漫天开价”,你一定要“就地还钱”,慢慢地和他们“推敲”。要是你没有中意的,虽然在这里翻了很久,一点不碍的,你尽可扑扑身上的灰,很自然地走开,掌柜有时还会笑嘻嘻地送你到大门口。

在旧书店里,徒徒地在翻书上用工夫,是不够的,因为他们的书不一定放在外面,你要问:“老板,你们某一种书有吗?”掌柜的是记得清自己的书的,如果有,他会去寻出来给你看,要是没有,你也可以委托他寻访,留个通信处给他。不过,我说的是指的新书,要是好的版本,甚至于少见的旧木版书,那就要劝你大可不必。因为藏在他们架上的木板书虽也不少,好的却百不得一。收进的时候,并不是没有好书,这些好书,一进门就会被三、四马路和他们有关系的旧书店老板挑选了去,标上极大的价钱卖出,很少有你的份。但偶尔也有例外。

说一件往事吧。有一回,我在四马路受古书店看到了六册残本的《古学汇刊》,里面有一部分我很想看看,开价竟是实价十四元,而原定价只有三元,当然我不买。到了饱墨斋,我问店伙:“《古学汇刊》有吗?”他想了半天,跑进去找,竟从灶角落里找了二十多册来,差不多是全部了。他笑嘻嘻地说:“本来是全的,我们以为没有用,扔在地下,烂掉几本,给丢了。”最后讲价,是两毛钱一本,这两毛一本的书,到了三、四马路,马上就会变成两块半以上,真是有些恶气。不过这种机会,是毕竟不多的。

带住闲话吧。从饱墨斋出来,你可以回到那个“弯”的所在,向右边转。

这似乎是条“死路”,一面是墙,只有一面有几家小店,巷子也不过两尺来宽。

你别看不起,这其间竟有两家是书铺,叫作葆光的一家,还是城隍庙书店的老祖宗,有十几年悠长的历史呢。第一家是菊龄书店,主要的是卖旧西书和旧的新文化书,木板书偶尔也有几部。这书店很小,只有一个兼充店伙的掌柜。书是散乱不整。但是,你得尊重这个掌柜的,在我的经历中,在城隍庙书市内只有他是最典型、最有学术修养的。这也是说,你在他手里,不容易买到贱价书,他识货。

这个人很欢喜发议论,只要引起他的话头,他会滔滔不绝地发表他的意见。譬如有一回,我拿起一部合订本的《新潮》一卷:“老板,卖几多钱?”他翻翻书:

“一只洋。”我说:“旧杂志也要卖这大价钱吗?”于是他发议论了:“旧杂志,都是绝版的了,应该比新书的价钱卖得更高呢!这些书,老实说,要买的人,我就要三块钱,他也得挺着胸脯来买;不要的,我就要两只角子,他也不会要,一块钱,还能说贵吗?你别当我不懂,只有那些墨者黑也的人,才会把有价值的书当报纸卖。”争执了很久,还是一块钱买了。在包书的时候,他又忍不住地开起口来:“肯跑旧书店的人,总是有希望的,那些没有希望的,只会跑大光明,哪里想到什么旧书铺。”近来他的论调却转换了,他似乎有些伤感。这个中年人,你去买一回书,他至少会重复向你说两回:“唉!隔壁的葆光关了,这真是可惜!有这样长历史的书店,掌柜的又勤勤恳恳,还是支持不下去。这个年头,真是百业凋零,什么生意都不能做!不景气,可惜,可惜!”言下总是不胜感伤之至,一脸的忧郁,声调也很凄楚。当我听到“不景气”的时候,我真有点吃惊,但马上就明白了,因为在他的账桌上,翻开了的,是一本社会科学书,他不仅是一个会做生意的掌柜,而且还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学者呢!于是,我感到这位掌柜,真仿佛是现代《儒林外史》里的异人了。

听了菊龄书店掌柜的话,你多少有些怅惆吧?至少,经过间壁葆光的时候,你会稍稍地停留,对着上了板门而招牌仍在的这惨败者,发出一些静默的同情。

由此向前,就到了九曲桥边。这里,有大批的劣货在叫卖,有业“西洋景”的山东老乡,把裸体女人放出一半,摇着手里的板铃,高声地叫“看活的”,来招诱观众。你可以一路看,一路听,走过那有名的九曲桥,折向左,跑过六个铜子一看的怪人的把戏场,一直向前,碰壁转弯——如果你不碰壁就转弯,你会走到庙里去的。转过弯,你就会有“柳暗花明”之感了。先呈现到你眼帘里的,会是几家镜框店,最末一家,是发卖字画古董书籍的梦月斋。你想碰碰古书,不妨走进去一看,不然,是不必停留的。沿路向右转,再通过一家规模宏大的旧书店,一样的没有什么好版本的书的店,跑到护龙桥再停下来。护龙桥,提起这个名字,会使你想到苏州的护龙街。在护龙街,我们可以看到一街的旧书店,存古斋啦,艺芸阁啦,欣赏斋啦,来青阁啦,适存斋啦,文学山房啦,以及其他的书店、刻字店。护龙桥,也是一样,无论是桥上桥下,桥左桥右,桥前桥后,也都是些书店、古玩店、刻字店。所不同于护龙街者,就是在护龙街多的是“店”,而护龙桥多的是“摊”,护龙街多的是“古籍”,护龙桥多的是“新书”;护龙街来往的,大都是些“达官贵人”,在护龙桥搜书的,不免是“平民小子”;护龙街是贵族的,护龙桥却是平民的。

同类推荐
  • 效率在于行动

    效率在于行动

    十个完美的想法也比不上一个实际的行动,因为想象中的成功只能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一位哲人说过:“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成功的要素有很多,天赋、运气、机遇、才智、好习惯……但最重要的却是这一切要靠行动来实现。好的想法需要行动来支撑,工作效率的提高需要行动来实现,身体力行、极高的效率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必备条件。
  • 借梯登天

    借梯登天

    本书阐述了“借梯”(包括借钱、借人、借名、借机、借势等)的各种方法,同时结合古今中外众多成功人士的“巧借”案例,为那些正在成功路上艰难跋涉的人们指明了一条捷径。
  • 不要晃动生命的瓶子

    不要晃动生命的瓶子

    本书把情绪当成是重要的研读对象,从各个角度去寻找对我们的情绪产生影响的机制和情绪生发的肌理和情绪被触动后的后果。作者运用基因学、生物学、哲学、社会学、生理学、身心灵哲学、幸福学等各种渊博的知识,不是简单地而是从纵深处去寻找和解答有关情绪这个最活络和无常的起念和动因。目的只有一个:不要晃动生命的瓶子,让生命瓶子里面的水清澈而安静。即使我们在时间的运行之中积攒了大量的生命泥沙,我们依然可以不让负性情绪那一只一只晃动生命瓶子的手,去把我们生命瓶子搅得昏天蔽日。
  • 神机妙算(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神机妙算(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人人都羡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形象有些妖魔化了,现实中能有那样的神机妙算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但是神机妙算对于我们来讲也并不是遥远的传说。我们可以在生活中用心观察,用心思考,来获得一定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 你为什么睡不着

    你为什么睡不着

    很多人很难入睡,这主要和睡前的情绪有关,他们总是对过去的一天做了什么、什么还没做感到忧心忡忡,或者对明天将发生什么感到迷茫无助。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这一点是非常肯定的。因为只有带着一天的充实感激入棉被的夜晚里,只要能获得安眠,就可以隔天所需的活力做好准备。睡眠的力量就是生存的力量,让你的每一天都能“一觉到天明”。我相信诸位读者读完这本书,会从情绪的困扰中走出来!
热门推荐
  • 阴阳帝皇

    阴阳帝皇

    凡界地球,新登基皇帝,被其亲生妹妹杀害,心有不甘,在踏入鬼门关时,被一股神秘力量带走,重生在狂战大陆,获得万古帝魔系统,成就无上霸业。得系统,足以号天下。
  • 家有无良妻:废材夫人狂傲儿

    家有无良妻:废材夫人狂傲儿

    落魄千金,相府痴傻庶女,神秘高手,未婚生子。原以为只有狗血穿越剧里面才会有的剧情,却真实的发生在于晨苑的身上。带着两个可爱的萌宝闯荡江湖,‘劫富济贫’,却一不小心把萌宝的爹爹绑回了山寨。从此开始无止境的猫捉老鼠的游戏。偏偏老鼠身边还有两个可恶的小间谍!某男嬉皮笑脸的看着她:“娘子,你倒是跑啊~”于晨苑恶狠狠的瞪看一眼旁边抠指甲壳的两个小混蛋。转身朝窗外跑去,不知踪影......
  • 秦时明月之萧瑟纵横

    秦时明月之萧瑟纵横

    他张扬却懂得训良,腹黑,样貌潇洒书生,又是无情剑客,机智聪明,他常常一身黑衣夜行,也不知道,在那无尽的黑暗,流了多少血,忍了多少泪。才华横溢,计策万千。又舞一剑凌虚,幻化漠变,素色剑鞘,青黑夜袍,似如隐者疾走,匿藏武功,深不可测。
  • 崩裂的天空

    崩裂的天空

    妖怪呀,所有的妖都必须死,我必须拥有屠灭任何妖怪的力量,妹妹只需要安心休养就可以了,妹妹永远不能上战场,因为她是我的全部。我必须有能力应付所以的一切!碧蓝的海水,轻盈的流云,这大概就是我,但也许也不是我,我只是残次品,但即使这样,我也想要为一个主人献上我的全部……请让我完成一次效忠,而不是被你背叛,直到我破碎的那一刻。为什么只有我没有力量,我想要保护我所看到的所有,可是每次受到保护的总是我,我想要力量,只要让我掌控命运的力量,丢弃灵魂也在所不惜!但是种子却依然是种子。
  • 三公主的华丽复仇

    三公主的华丽复仇

    “南宫冽枫,总有一天,我会把这个巴掌打回来,但不是今天”“妈咪,寒儿来陪了你”…………被车撞前的那一幕幕一直都在汐的脑袋里挥之不去,虽说只有一点关于那个。。那个枫的记忆,但他到底是谁?为何车祸后只忘了他一人?
  • 红尘醉。长安遗泪

    红尘醉。长安遗泪

    是否这红颜祸水的命就注定了她一辈子只能以男子的身份来生活?是否那些自以为是的人一定要把她推向祸国殃民才肯罢休?无情不似多情苦。她,只能用她那无辜的浅笑来向世人宣泄她的恨,她的怨。他,高高在上,却为她可以放下一切。他,生活在仇恨中,却因为她而心生希望。他,徘徊于权利边缘,却该愿为她出生入死。他们的情是否能把她拉出怨恨的旋涡呢?醉红尘如梦,看尽繁华路。只为那樱花凝泪遗梦长安。
  • 西荒记

    西荒记

    七煞为搅乱世界之贼破军为纵横天下之将贪狼为奸险诡诈之士此三星一旦聚合天下必将易主无可逆转!夜雨手持长枪,以“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天下”为从军信念,崛起于神秘的西荒村,带领村民冲破樊笼。为了自己的坚持,为了寻找西荒的往日荣光,一次又一次的征战沙场,建立属于自己的王国。
  • 网游之猎魔剑圣

    网游之猎魔剑圣

    又一次冰河时代降临地球,躲在营养舱中的人类选择让意识进入以魔兽争霸四为背景的虚拟游戏世界中,继续人生。在此,浅血将以恶魔猎手之身斩出剑圣的风华......
  • LOL天命所归

    LOL天命所归

    夕阳西下,一个lol玩家颓废地站在河边,犹豫不决。命运对他是如此的不平,家人认为他是个孽种,但一个声音让他改变了看法。他的人生已经失败过,不,谈不上失败,他的天命注定不凡。一切,重新开始。他,将在这个新世界上重现开始!风雨过后,更大的灾难在等待着,世界告急,最后的曙光在哪里!
  • 毛泽东和“三国”

    毛泽东和“三国”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就十分爱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他说:"吾人揽史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毛泽东1906年接触了《三国演义》,1912年在湖南一师期间,接触了《三国志》。从有记载文字佐证,他至少读了70年的《三国演义》。可以说《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伴随了他一生的读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