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43600000020

第20章 四相寂灭起大乘行分(1)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①

【原典】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②,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③,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④,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⑤。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⑥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⑦,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⑧,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⑨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⑩。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⑾。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译文】

这时候,须菩提听闻了这部经的妙义,深深的了悟《金刚经》的义理旨趣,感激涕零地向佛陀顶礼赞叹,并请示佛陀说道:“世上希有的佛陀!佛陀所说的甚深微妙的经典,是我证得阿罗汉果,获得慧眼以来,还未曾听闻到的。佛陀!如果有人听闻了这经法,而能信心清净,那么,他便有了悟实相的智慧,应当知道这人已经成就了第一希有的功德。佛陀!实相即是非一切相,所以如来说以非一切相之本相,不执求、不住著,即名为实相。

“佛陀!我今日能够亲闻佛陀讲这部经典,能够信解受持,这并不是难事,若是到了末法时代,最后五百年,如果有众生,在那时听闻这微妙经义,而能够信心清净信受奉持,这个人便是世上第一希有的人。为什么呢?因为这人已顿悟真空之理,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等四相的分别了。为什么呢?因为这四相本非真实,如果能离这些虚妄分别的幻相,那么,就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等四相的执著了。为什么呢?远离一切虚妄之相,便与佛无异,而可以称之为佛了。”

佛陀见须菩提已深解义趣,便为他印可道:“很好!很好!如果有人听闻这部经,而对于般若空理能够不惊疑、不恐怖、不生畏惧,应当知道,这人是非常甚为希有难得的。为什么呢?须菩提!因为他了悟了如来所说的第一波罗蜜,即不是第一波罗蜜,因六波罗蜜性皆平等,无高低次第,并没有所谓的第一波罗蜜。五波罗蜜,皆以般若为导,若无般若,就如人无眼,所以,第一波罗蜜只是方便的假名而已。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实有忍辱波罗蜜,因为般若本性,是寂然不动的,哪有忍辱不忍辱的分别?所以,忍辱波罗蜜也只是度化众生的假名而已。为什么呢?须菩提!我过去受歌利王节节支解身体,我当时,因得二空般若智,没有我法二执,所以,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等四相的执著。为什么呢?当时我的身体被节节支解时,如果有我、人、众生、寿者等四相的执著,便会生起嗔恨心。

“须菩提!我回想起我在修行忍辱波罗蜜的五百世中,在那时,内心也无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等的执著,所以能慈悲忍辱,不生嗔恨。所以,须菩提!菩萨应该舍离一切妄相,发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不应该住于色尘上生心,也不应该住于声、香、味、触、法等诸尘上生心,应当无所执著而生清净心。如果心有所住,便会随境而迷,就无法无住而生其心了。所以佛陀说:菩萨不应该有任何事相上的执著,而行布施。

“须菩提!菩萨发心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便应该如此不住相布施。如来说,一切相无非是邪计谬见、业果虚妄之假相,所以一切相即非真相,不过是因缘聚合的幻现而成,非有非空。又说,一切众生是地、水、火、风四大因缘聚合而成,生灭变化,不应著有,不应著空,应无所执著;所以一切众生即不是众生。

“须菩提!如来所说的法是不妄的、不虚的、如所证而语的、不说欺诳的话。

“须菩提!如来所证悟的法,既非实又非虚无。须菩提!如果菩萨心里执著有一个可布施的法而行布施,那就像一个人掉入黑暗中一样,一无所见。如果菩萨心能不住法而行布施,就像人有眼睛,在目光下洞见一切万物。

“须菩提!未来之时,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从这部经信受奉行、讽诵受持,即为如来以佛的智慧,悉知悉闻悉见这人,成就无量无边无尽的功德。”

【注释】

①离相者,离一切幻相也。世间一切相,皆是幻化之相。凡夫不知这个幻相是虚而不实,所以执著取舍,处处为幻相所惑。若能识破幻相非相,则外尘不入,真性便能呈现,所谓生灭灭已,寂灭现前者也。

②义趣:义,即是“离相无住,妙有不有”的义理,如经文中“即非……”等;趣,即是“般若妙用,真空不空”的旨趣,如“是名……”等。

③慧眼:为五眼之一,即是声闻、缘觉二乘人,照见真空无相之理的智慧。小乘人的慧眼,只得我空,犹有法执存在,对真理仍是“雾里看花”隔了一层,终未究竟。

④实相:实者,非虚妄之义。“实相”指无有本体,又名法性、真如、清净心等。实相是无相的,假名之日实相,其实是要“以言遣言”,千万不可执著有个实体存在的东两,叫做“实相”。

⑤成就第一希有功德:福德之异名,功者,功能之谓也,布施等善德,有福利众生之功能,故谓之功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得闻是经”是闻所成慧,“信心清净”是思所成慧,“即生实相”是修所成慧。依闻思修三慧,即可入三摩地,也就是佛陀的境界,所以是成就世间第一希有功德。

⑥信解:意指信后得解,亦指修行之阶位,为七圣之一。钝根者见此经能信之,利根者读此经能解之,合谓之信解。又信者能破邪见,解者能破无明。

⑦第一波罗蜜:波罗蜜,意为“到达了彼岸”。到彼岸的方法,总括而言,其有六种,即为“六度”。其中“般若波罗蜜”一度最为重要,故称“第一波罗蜜”;其他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都要以般若为前导,不然即如盲行。

⑧忍辱波罗蜜:六度之一,忍,是能忍之心,辱,是所忍的境。行人在修道的过程中,不免遇顺逆二境,必须坚忍,才不致碍道。忍,约可分为三种:(一)生忍,对于人事方面的毁誉,皆能安然顺受,不生嗔恚之心;(二)法忍,对于自然环境方面的逆境,如饥饱、冷热等非人力所造者,能处之泰然;(三)无生法忍,菩萨行诸度时,了知一切诸法无我,本然不生的空理,将真智安住于理而不动。

⑨歌利王:意译作斗争王、恶生王、恶世王、恶世无道王。佛陀于过去世为忍辱仙人时,此王恶逆无道,一日,率宫人出游,遇忍辱仙人于树下坐禅,随侍女见之,舍歌利王而至忍辱仙人处听法,王见之生恶心,遂割截仙人之肢体。

⑩嗔恨:又云嗔恚,为三毒之一。对于苦与产生苦的事物,厌恶憎恚,谓之嗔。能使身心热恼,起诸恶业。

⑾无实无虚:无实,就是“妙有不有”,不住有法,不见诸相可得,一切皆是因缘所生法,皆是无实的,故说“身相非身相”、“世界非世界”、“微尘非微尘”、“庄严非庄严”等;无虚,是“真空不空”,不住权乘非法,故说“是名身相”、“是名世界”、“是名微尘”、“是名庄严”等。无实是不住有,无虚是不住空,离空有二边,便是真空妙有的中道义谛。

【讲话】

前分佛陀以身命施与受持四句偈等相校量,令大众开启般若功德的无限。此分则为须菩提尊者深解义趣,得四相寂灭,起忍辱大乘行。

一、深解义趣三界第一。

二、不惊不怖入般若海。

三、行大忍辱离我法执。

四、除灭四相发菩提心。

此分从须菩提尊者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掀开序幕。尊者涕泪悲泣为何?深解之义趣又指何事?禅门中有所谓:大事未明,如丧考妣,大事已明,如丧考妣。吾人未彻本来面日,惛蒙不明,诚足可悲!为何已破无明壳子,返路归家时,仍旧涕泪悲泣呢?

一、深解义趣三界第一

闻说是经,经者即前所说之经文。义趣,义即义理,指所诠之离相无住,妙有不有之理。为前文佛陀演绎之空谛性理:“即非身相”、“即非庄严”、“即非般若波罗蜜”、“即非微尘”、“即非世界”等句。

趣即旨趣,指般若妙用,真空不空之趣,为前文会归中道之趣:“是名身相”、“是名庄严”、“是名般若波罗蜜”等等。

经者即文字般若;义趣即观照般若;深解指实相般若。良以文字起观照,由观照而契实相也。尊者之涕泪悲心泣,是为悲欣交集的心情,喜己身桶底脱落,大事已明;悲众生沉沦生死,枉受飘零之苦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第三十六:

尔时弥勒菩萨,复告善财童子言:“善男子!譬如有人,得无畏药,离五恐怖。何等为五?所谓火不能烧,毒不能中,刀不能伤,水不能漂,烟不能熏。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得一切智菩提心药,离五怖畏。何等为五?不为一切三毒火烧,五欲毒不中,惑刀不伤,有流不漂,诸觉观烟不能熏。”

尊者已得菩提心药,离五怖畏,不再三界漂流。此时,正如清水鱼自现,碧潭空映月。

有一个老人,须发斑白,齿牙脱落,有人问他:

“老先生,您今年高寿?”

“四岁。”老先生正经地回答。

“老先生,您实在爱说笑了!您看起来至少也有七十高寿,怎么说自己只有四岁呢?”

“年轻人,这你就不懂了,我的年龄虽然已经八十岁,但是过去的生命是自私无知,只知道追逐声色的享受,真正有意义的岁数只有四岁。那是我皈依佛教以后的生命,明白要广结善缘,求福修慧,为永久生命播种美好的因缘。在我真正了解生命的真谛之后,才算真正出生。因此,我只有四岁。”

须菩提深解义趣,赞叹一句:“希有世尊。”这句“希有”和第二分的“希有”有何不同?第二分的希有是赞叹佛陀以日用寻常生活,展现本地风光,指示当下即般若全体大用。此分之希有,谓以文字般若引发观照,令契真如实相。前之希有,如乍见华屋外观之规模庄严;今之希有,乃入室见种种珍宝。

得闻是经者,成就闻慧也;信心清净者,成就思慧也;即生实相,成就修慧也。由成就闻、思、修三慧入般若义趣,此功德第一希有,能信解受持者,远离四相,为人流中第一希有。

经文中,实相者,即是非相,是名实相,此三句蕴含深意:

实相者即文字般若;为对治凡夫外道,妄执虚妄诸相,以实相除我执,以显我空真实之相。

即是非相为观照般若;对治出世间之声闻缘觉者,执空相,以非相遣法执,以显法空真实之相。

是名实相即实相般若;对冶权乘菩萨,执非法相者,以是名除非法执,显俱空真实之相。

信解受持《金刚经》即如佛在、法在、僧在,三宝具足,只是吾人心志怯弱,恋系诸相,钩牵爱欲等境,如车轮随世回转,无有休息。四岁的老人有着迷悟不同的生命情境,吾人若能一念净信,转迷成悟,即坐拥般若珍宝,为无事贵人。

二、不惊不怖入般若海

同类推荐
  • 中华成语故事全集——为人处世的故事

    中华成语故事全集——为人处世的故事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面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可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本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辟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理想透视

    理想透视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舍与得决定人生

    舍与得决定人生

    树舍灿烂夏花,得华实秋果;鸣蝉舍弃外壳,得自由高歌;壁虎临危弃尾,得生命保全;雄蜘蛛舍命求爱,得繁衍生息;溪流舍弃自我,得以汇入江海;凤凰舍弃生命,得以涅槃重生。人舍墨守成规,得别具一格;舍人云亦云,得独辟蹊径。
  • 办公室文秘手册

    办公室文秘手册

    本书从秘书及秘书工作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其工作环境以及职位角色,然后从秘书应具备的个人仪表、担负的工作任务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做好秘书工作、秘书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以及做好秘书工作的捷径等,最后阐述了秘书工作中的相关技术性内容,告诉读者如何才能使自己工作起来得心应手,成为一个真正的“笔杆子”和多面手,成为一名受领导喜欢和重用的合格助手。
  • 中华鉴人术大全集

    中华鉴人术大全集

    鉴人是一门大智慧。中华文明的鉴人智慧之丰富,足以令世界上其他国家叹为观止。中国古代对于鉴人的经验和方法富含科学性、系统性。如今,鉴人的智慧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人力资源中,并早已走出国门,在众多国家的实践中继续得到发扬光大。《中华鉴人术大全集》由雅瑟、凡禹编著,正是在参考前人的鉴人智慧,融合古代的经典案例的基础上,精心编汇而成。从对人的客观方面的观察,如眼神、神骨、气态、容貌、谈吐等,再到主观方面分析,如性格、习惯、爱好等,详述各种识人的妙法,介绍识人的技巧,相信能为你的人生、事业增添成功的智慧!
热门推荐
  • 梦楼兰

    梦楼兰

    人的一生,关键是在合适的时候,遇到合适的人。当吴飞还是一个小乞丐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自己的师傅‘快乐佛’,得到了言传身教,成为一名赫赫有名的大侠。但是,在一次赌博之中,吴飞竟然将自己输掉。本以为从今以后会寄人篱下,谁知道却飞黄腾达,竟然成了一名王子。不但揭开了自己的身世,而且揭开了一个古老王国消失的谜团。。。。。。。。。。。
  • 中华诚信故事

    中华诚信故事

    伦理道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那些体现民族智慧、反映人民利益、符合进步潮流的部分,在历史进程中不断积淀、升华,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最富生命力的精神内核,是中国人世世代代生存、发展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宝贵思想支撑。本书收录的正是中华历史上的诸多彰显诚信的故事。
  • 假面女生:俘虏良家少年2

    假面女生:俘虏良家少年2

    他是温柔的小男生,她是强悍的大女孩。一个玩世不恭嗜酒抽烟,一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个日夜颠倒自甘堕落,一个按时休息身体棒棒;一个清高自负骄傲自信,一个体贴低调如沐春风当两个性格生活完全相反的人产生交集,到底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小麻雀最终会俘虏大凤凰吗?
  • 错时逢君

    错时逢君

    “赵禹枫,你与我为敌你可知后果?”“后果?我还要顾虑什么后果没了她我生不如死,你是我的父亲我尊重您,可你为何要拿她下手?”“她?我们家族容不得这样的女人。她那双紫瞳和你的红瞳前世本就是冤家。我赵家绝不允许。”
  • 魂哮

    魂哮

    一场意外死亡,平凡人卷入死灵世界。鬼王,日游,夜游,无常,牛头,马面,豹尾,鸟嘴,鱼鳃,黄蜂十大阴职如何选择。幽蓝冥火,鬼头令牌,拘魂寒铁,正在捉你!生死阴阳录,夺命判官笔,朱勾一划,你也来了!有一种人,万念俱灰中,他只会笑笑什么也不说,这种人最可怕!想死的人,死不了!想活的人,命难留!在这里一切生命变得毫无意义,只有不断的变强才能窃的一线生机。我管你是谁人的爱人,孩子的父母,爹娘的心肝····杀习惯了,也就没有了悔意。为了爬出这个死人堆,我用血红蒙蔽双眼,一切以利益为先,任何阻碍事物一并摒除。开了门,头不转迈步向前。回不去,仇恨堆满归家路。一直追,仇人背影永难忘。古道旁,万物声惊恐哀嚎。
  • 我的美女老师

    我的美女老师

    清纯靓丽的班主任竟然是个狐狸精,我不小心得罪了她,被她处处刁难,本来我无计可施,但一次意外发现……谨以此书献给我们的青春岁月,愿青春不留遗憾!
  • 浮屠轮回记

    浮屠轮回记

    浩瀚无垠的宇宙之中,有着一团未知的红色漩涡,在那里徐徐旋转。陡然间,漩涡中心白毫光乍起,将这团漩涡收于其中,于无尽虚空形成一朵奇异的花朵,而一切的开始,即将上演……
  • 背后的蓝天

    背后的蓝天

    两位少年前世今生的纠纷既是好兄弟又是死对头,而一位名叫蓝天的少年继承着王者意志。
  • 午夜凶楼

    午夜凶楼

    一座死亡的诡楼,活人住屋子,死人睡棺材,让我带你去看看那个可怕的世界吧!
  • 帝启

    帝启

    万古的大局,诡异的祸乱。一把剑承载漫漫纪元,一只手操纵一个时代。一个流失在外的少年,辉煌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