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43600000003

第3章 大乘菩萨发心分

大乘正宗分第三①

【原典】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②!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③;若有色、若无色④,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⑤,我皆令入无余涅槃⑥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⑦,即非菩萨。

【译文】

佛陀告诉须菩提:“诸位菩萨摩诃萨,应当如此降伏妄心;对所有一切众生,不同生命形态的卵生、湿生、化生;有色身、无色身;有心思想念的、无心思想念的、不是有想不是无想的众生等,都要使他们进入无余涅槃的境界,了断一切苦报、烦恼,渡过生死苦海,到达不生不死之地。如此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其实并不见有一个众生为我所度。

这是什么缘故?须菩提!若菩萨妄执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对待分别,以为有个我能化度众生,又见有所谓的众生为我所度,这样就不能称为菩萨了。

【注释】

①本分是大乘的心要,佛陀回答须菩提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发四心:一、广大心,不拣择优劣亲疏,一切众生皆度;二、最胜心,使众生皆断除烦恼,了生脱死,而入无余涅槃;三、无对待心,视一切众生平等无差别;四、无颠倒心,没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之分别计较。又菩萨若能用般若妙智,照了性空本无四相,名降伏其心,否则非菩萨。

②菩萨摩诃萨:即大菩萨,必须具备七个条件:一、具大根,二、有大智,三、信大法,四、解大理,五、修大行,六、经大时,七、证大果。

③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即四生,指三界六道有情产生之四种类别。一、卵生,由卵壳出生者,如蛇、鸟、鸡、鸭等;二、胎生,从母胎而出生者,如人、牛、马、羊等;三、湿生,即由粪聚、渠道、腐肉、丛草等润湿地之湿气所产生者,如蚊、蚋、蛆,以至于水中极细虫等;四、化生,无所托而忽有者,如诸天、地狱、中阴。

④有色、无色:从有没有物质形体来说,众生可分为:一、有色,即有物质形体的众生,也包括欲界六道众生及色界四禅天;二、无色,没有男女之欲与物质形体者,如无色界的四空天。

⑤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系依情识之有无,而将众生所居分为此三类。一、有想,即于空无边处起空想,于识无边处起识想之意;二、无想,即于无所有处离少想之意;三、非有想非无想,则为有顶所摄。此系将三种有情众生,配以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有顶等无色界之四处。

⑥无余涅槃:涅槃,译为灭度、寂灭等。可分为四种:一、自性清净涅槃,指人人本具的佛性,恒常清净而不染;二、有余依涅槃:小乘圣者虽已证入涅槃,不受后有,但仍有酬报过去世业因的身心存在,名有余依涅槃;三、无余依涅槃,比有余依涅槃更进一步,连酬报过去世业因的身心皆已灰灭,到达不生不死的境界;四、无住处涅槃,大乘菩萨以智慧力断除烦恼障、所知障,不住生死,但菩萨悲愿无尽,常于娑婆世界中救度众生,名无住处涅槃。

⑦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相,执著我为能度者,为真实的个体存在;人相,执著彼为我所度者,以他人为和我对立之存在;众生相,所度既非一人,各各善根又不一致,于是处处分别之,如阶级、种族等分别,即是执著众生相;寿者相,执著我、人、众生等诸事物为真实不虚、持续不坏,可以传之长久。这四相实际上都是由一个“我相”所开展出来,所以,佛教特别注重破除“我执”。

【讲话】

第三分进入到探讨大乘菩萨发心的问题。要发什么样的心?度化的对象是什么?度化众生的目的为何?菩萨行者如何检验自己的发心是合乎正知正见?这几项疑问,在第三分佛陀有周详的解答,并且提出四点观念,令发心菩萨者有修学的次第。

一、广大心平等观

二、灭度无住涅槃

三、众生本性寂灭

四、菩萨心无四相

这四点全而地指出,菩萨发心必须具备四种正观、四种次第、四种正见,以及四种成就。

一、广大心平等观

经文中的“诸菩萨摩诃萨”的“诸”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泛指一切初发心的善男子、善女人等;狭义,专指已登地的五十二位阶次的菩萨。前者是凡夫菩萨,后者是圣贤菩萨。不论是广义或狭义,佛陀教导付嘱本无圣凡的差别。

摩诃萨,是具有大心的菩萨。摩诃曰大,其义有七:

第一,具有大根机。

第二,具有大智能。

第三,信仰大乘法。

第四,悟解大乘理。

第五,修持大乘行。

第六,生逢大乘时。

第七,证得大乘果。

欲成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必须是具有大心的摩诃萨,这大心即菩提心。如《华严经》云:“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十方三世诸佛如来,皆从菩提心而出生故。”《佛藏经》亦云:“菩萨为因,佛为果。”从经典中可以印证,发菩提心是三世诸佛成就的根本。发菩提心者慈爱护念的对象是什么?《金刚经》的经文:“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所有一切众生之类,都是我们拔苦予乐的对象,这就是菩萨发心要具备广大心平等观。这一切众生之类,横为三界,竖为九地,是一切众生依存的所在。此三界之果报,虽有优劣苦乐等差别,但仍属“迷界”,系难免生生死死轮回之苦,为圣者所厌弃的。因《法华经化城喻品》云:“能于三界狱,勉出诸众生。”亦即令三界众生勿以三界为安乐,当勤求真正的解脱。

(九地):五趣杂居地、离生喜乐地(初禅)、定生喜乐地(二禅)、离喜妙乐地(三禅)、舍念清净地(四禅)、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二十五有):四恶趣(四)、人四洲(四)、六欲天(六)、四禅天(四)、梵天(一)、五那含天(天)、无想天(一)、四无色天(四)。

(六道):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

对于发广大心平等观,慈爱一切众生之类,我们在佛陀本生故事中,看到佛陀因地修行时,不论为人身,有割肉喂鹰、舍身饲虎的悲怀,纵使为鹿王、鱼王身,遇众生有难或有所求,都能广大平等的布施。欲发起“广大心”,必须具有平等的正观,才能不分怨亲、人我一切喜舍。

祇劫园有座大树林,树林里住着许多的鸟兽。有一天树林三面都着火,只剩下一面还没燃起火苗,却又偏偏给一条河截断了出路。林中的野兽恐慌的逃生到此,望着宽广的河,束手无策。眼看着火舌不断的蔓延过来,正当千钧一发之时,一只身强力壮的大鹿,用他的前脚和后脚跨踞河的两岸,让野兽们踏着大鹿用身体架成的“桥梁”,陆续逃过河去,到达平安的彼岸。大鹿的背脊都被踩得血肉稀烂,眼看着群兽都过河了,突然又跑来一双兔子。这时鹿的气力微弱,但仍拼命忍耐着,让兔子渡河到彼岸。所有的野兽都渡到彼岸,鹿的背脊也应声而断,最后落入水中身亡。

鹿王救渡群兽到达彼岸,没有大小、亲疏的差别,不就是菩萨的广大心平等观的示现吗?

二、灭度无住涅槃

经文中云:“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人无余涅槃而灭度之。”依溥畹大师之注解,涅槃之义有四:

凡夫为性净涅槃——谓一切事物之本来相即是真如寂灭之理。

声闻为有余涅槃——烦恼虽断,但业报之身尚存,仍未解脱饥寒老病之苦。

缘觉为无余涅槃——无学罗汉舍身悟入法性,不再有自他、物我、身心等质碍。

佛菩萨为无住涅槃——了知生死涅槃,体本如一,没有烦恼的生死相可断除,也没有菩提涅槃处可证入。因此不住生死涅槃二边。

经文云:“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无余涅槃实乃佛菩萨方便之用,先设有无余涅槃之乐,令众生生起欣羡慕求之心,再摄化众生人大般无住涅槃。据《方等般泥洹经》卷二载,涅槃是大灭度之义。“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涅槃之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纵令驴腹马胎,涂炭吞火亦不减损半分。涅槃在经典上具有八种法味:

(一)常住:通彻三世而常存,圆遍十方而常在。

(二)寂灭:生死永灭。

(三)不老:不迁不变,无增无减。

(四)不死:原本不生,然亦不灭。

(五)清净:诸障永除。

(六)虚通:虚彻灵通,圆融无碍。

(七)不动:寂然无为。

(八)快乐:无生死逼迫之苦,而有真常寂灭之乐。

经典里把涅槃喻有八种法味,然而涅槃的真貌到底是什么?这则“不在别处”的禅门公案,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意会。

洞山良价禅师有一次问云岩禅师道:“老师,如果您百年后,有人问起您的道貌风姿,我要怎么回答?”

云岩禅师答道:“我不在别处!”

洞山禅师闻言,沉吟许久。

云岩禅师喝道:“你以此思量心忖度,可要慎重小心!”

洞山不解老师的真意,难道慎思明辨也错吗?

直到有一天,洞山禅师在渡河时,看见自己映在水中的影子,才廓然省悟,作了首偈: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涅槃如影相随,不在别处,更无须他觅。

三、众生本性寂灭

从发广大心平等观,灭度十类众生入于无住涅槃后,菩萨继而要有最胜心“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大乘起信论》云:“如实知一切众生,及与己身真如平等无别异故。”又《大般若经》云:“以一切众生本性寂灭,无灭可灭,本来是佛,无佛新成。”

由此知菩萨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也不执著有一切众生为我所度,自己是能度之人。菩萨应发最胜心,泯除妄想的对待,没有所度的众生,更没有能度的菩萨之名。菩萨修行的事业,有事理的分别:

(一)事相:觉悟发心,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

(二)理体:生佛平等,实无有众生得灭度者。

菩萨欲圆满菩提,着重发心要广大,要具备生佛平等观,更须别具慧眼,了透胜劣假名,能度所度随顺世谛的真相。

南阳慧忠国师,感念服务他三十年的侍者,想帮助他开悟。有一天吃饭的时候,国师唤道:“侍者!”

侍者立刻回答:“国师,做什么?”

国师无可奈何的道:“不做什么?”

过了一会,国师又叫:“侍者!”

侍者又回答:“国师,做什么?”

国师又无可奈何的道:“不做什么!”

过了一会,国师对侍者改口道:“佛祖!佛祖!”

侍者更茫然不解的反问:“国师,您叫谁呀!”

国师不得已,就明白开示:“我在叫你!”

侍者不明所以:“国师,我是侍者,不叫佛祖呀!”

国师此时慨叹道:“你将来不要怪我辜负你,其实是你辜负了我!”

“国师三唤”的公案,无非要吾人直下承担“我就是佛!”而众生不知自己和三世诸佛寂灭本性是一如的,只痴心认可自己只是个侍者,辜负了诸佛的一片真心。

四、菩萨心无四相

经文中:“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四相即:

(一)我相:执著有个我能度众生。

(二)人相:执有彼为我所度。

(三)众生相:执有能度所度,历然相对。

(四)寿者相:执有法授受,恋著不舍,犹如命根。

菩萨如果有此四相的执取,于此就会生起颠倒之心。要怎样远离四相的颠倒梦想呢?先以“我相”的我来说,我的身体是五蕴和合,没有主宰性;是缘生幻有,没有常住性;是业报所感,没有自在性;是处处有障碍,没有普遍性。所以五蕴假聚的我,实在是缘生缘灭的,如此,我相即除,也就没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结缚。

扫荡四相,要有般若的大雄大力,就如同《般若心经》所言:“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因此,菩萨行者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必先借助般若力,空去五蕴相,才能降伏执取“四相”的妄心。“我相”不除,嗅不到般若花开的幽香,自然也听闻不到诸佛淳淳的八万四千偈,不舍昼夜的吟唱。

有一个人请教一位禅师,问道:“禅师,经典上说,无情说法,我要怎么能听到呢?”

禅师回答道:“有个我,当然听不到。”

那个人反问道:“那么请问禅师,你听得到?”

禅师哈哈大笑:“有一个‘我’,再加上有一个‘你’,当然更听到了!”

有你有我的相对,怎能彻听三千法界的只手之声?怎能识见青竹黄花的般若法身?在菩萨耕耘的田地里,要广大遍布菩提种,平等护念一切众生的慧苗,以无有四相的真心为枝干,获证空花佛果。

此分以菩萨发广大心平等观,真心供养一切众生,大菩萨的心量,令我们心生向往,凡夫虽不易做到,但可以在生活中,从少分的发心累积成菩萨满分的成绩。比如,一瓣馨香,给人信心的祝福;一脸微笑,给人温暖、欢喜;一句好话,给人亲切、赞叹。用善心、微笑、好话等来供养身边有缘无缘、有情无情的一切众生,把佛法的真善美实践于人间的生活。万德庄严的菩萨,不会轻视这随手、随口、随喜、随心的点滴功德。

习题:

1.行菩萨道要发什么心?

2.菩萨为什么要灭度一切众生到涅槃的地方?

3.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为什么是没有一种众生得灭度者?

4.如何降伏我们执著四相的妄想心?

同类推荐
  • 受用无穷的80个财富故事

    受用无穷的80个财富故事

    在渴望财富、渴望成功的滚滚人潮中,有一些人似乎是天赋异禀,他们傲视群雄,风雷不惊,如履平地般攀上了财富之巅。他们的他业精神已经成为创业者的财富榜样;他们的他业故事更因为具有可模仿性、可借鉴性,而成为普通人致富的启蒙教材。本书讲述的财富故事与一般冗长的人物传记大有不同。书中的每一个主人公,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的主题,或创业手段,或管理模式,或理财观念,或营销技巧……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实例,把人生、事来、财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读者爱看易懂,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思维、新观念。希望读者能够借本书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人人羡慕的财富英雄!
  • 运营身价

    运营身价

    “运营身价”更多的时候是贬义词,但在求职或寻求合作伙伴的时候,适当抬高自己的身价是你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肯定,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 办公室心理学

    办公室心理学

    本书基于心理学的知识,为身处办公室中的各类职场人士提供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有效指南;为个人如何走卜晋升之路指明方向;也为企业了解职员个性,充分利用其长处,用较小的人力资本赢取较大的价值回报提供宝贵建议。
  • 金话术:一看就会的说话指导手册

    金话术:一看就会的说话指导手册

    本书依照实用说话的对象与情景场合,分为“青春校园篇”、“火拼职场篇”、“浓情蜜爱篇”、“多味生活篇”、“说话工具篇”,分别提炼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常见的若干情境,通过情境特征分析、情境话语功略、金玉良言、情境小TIP,介绍处理各种状况的”标准话语“。包括职场如战场,麻辣话语主攻心为了幸福,必须这样说给平淡生活加点料等篇目。
  • 感动青少年的100道心灵鸡汤

    感动青少年的100道心灵鸡汤

    共享心灵丰美的盛宴,提升人生至高的境界。以故事为底料,调以哲理的启思,为青少年朋友文火慢炖,烹制100道心灵鸡汤,精心奉献一部感人至深的心灵之作……
热门推荐
  • 文明的曙光[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

    文明的曙光[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

    人类从无知时代走到今天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每一个文明的足迹都蕴含着艰辛和付出。公元前3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在西亚,苏美尔人率先创造了一个高度发达的城邦文明,闪族人统一两河流域后,巴比伦王国创造了更加辉煌的文明,波斯大帝国则缔造了横跨亚、非、欧的庞大帝国;勤劳的埃及人在尼罗河畔创造出一个伟大法老世界的高度文明;在爱琴海,古希腊文明后起而勃发,创造了古代民主文明的巅峰及灿烂的哲学和科学;在恒河和印度河哺育的河谷文化神秘消失后,雅利安人来到这里开创了吠陀文明。
  • 一见钟情之偷偷爱上你

    一见钟情之偷偷爱上你

    他和她是两条平行线,一次意外让两个人相交,一次的偶遇让缘分慢慢靠近,他和她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他和她是青梅竹马,但他从不在乎她,他和她之间又该如何是好,命中注定pk青梅竹马,谁会更胜一筹。。
  • 铭门

    铭门

    他的每一次抉择都如白痴一样毫不犹豫、无怨无悔。还有,他每一次拼尽全力的呐喊总能牵动着他人的心。终于在未来的某一天,无数人被这样的一个人所感动,为倒下的他扯开了嗓子“吴铭——站起来~~!”“漫天繁星,我要做最耀眼的那一颗!”——吴铭——————————————————————————————————————写书是我的梦想,所以我希望得到读者的认可与支持,让我可以写出心中的斑斓世界,我不是神,但我有成神的豪情壮志,我坚信,总有一天我会破茧成蝶,而这一路上,若有你们相伴,我将不会寂寞,我希望能见证我走到最后的那个人——就是你。
  • 魔方里的世界

    魔方里的世界

    魔兽重现异界,少年穿越救世,访遍各国元素,带来奇幻之旅。一个可以让元素实体化的世界肯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精彩故事发生,给人们带来一个全新的世界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元素之争,八国开战;魔兽降临,问鼎苍穹。少年铤而走险,化解危难。精彩冒险之旅不容错过,敬请来到魔方里的世界!
  • 逆路人

    逆路人

    年仅17岁的她经历了那个年代在同龄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底层社会的“非人”生活,人间炼狱般的漫长折磨,数不清的陷阱与诱惑,是选择随波逐流,还是奋起改变?
  • 佛说乐想经

    佛说乐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冷色宫颜

    冷色宫颜

    世上最痛苦的事不是爱与恨,而是彼此擦肩而过并相忘于江湖。没有什么是永恒的,爱与恨,想与念,又岂非是朝朝暮暮。当皇权受阻,城池危急,年轻的君主面临手足残杀的无情皇兄,孤弱的千金对抗皇权至上的冷酷王爷。两个年轻的男子,虽有血脉相连,但彼此却反目成仇。一个是佛前修行千年的青莲;一个是广寒宫里不朽的月桂,在爱与恨,情与欲的纠葛下,上天似乎都早已做了安排,颜家有此女,名潇字如玉。这一世的恩怨情仇到底该怎么化解呢?
  • 师生恋:欠我的一生来还

    师生恋:欠我的一生来还

    他是她的班导,而她是他的学生兼“秘书”,且看腹黑班导怎样一步步引诱小白兔上钩。【下一篇是女玄文,我大概讲一下内容:南宫黎音出生在魔族,她有一双天生与众不同的紫瞳。女主精神力很高,但是魔法却很烂。母亲故去后,让她去帝都学院找院长。并带去一个惊世秘密,一个有关她的身世乃至世界未来的秘密。院长告诉她,她体内有一个封印,奇怪的是魔族历史上都不存在如此强大的封印,强大到可以封印灵魂和记忆……还没开,希望喜欢。】
  • 宅的进化路

    宅的进化路

    宅男!在迫于现实压力下龟缩,七尺男儿的血性,也被压缩成‘蝼蚁尚且贪生’。可以湮灭于红尘,但也可一怒尸漂橹,匹夫而已,舍得一身剐,皇帝也能拉下马。当然,现实中,是有点扯淡!但,如果现实变成了一场游戏呢?又有哪个怪物,能够挡住宅男在长期背负压力而无处宣泄的疯狂呢?杀怪升级,一个属于宅男的进化路!
  • 毒医皇后要逆天

    毒医皇后要逆天

    她是男装女身,亦正亦邪的鬼面医师,只要她高兴:皇宫的宝贝,乞丐的饭碗,青楼的头牌,擂台的佳婿,她都要弄来玩玩。他是才貌兼备的女人杀手:朝堂上的太子,江湖里的剑客,或气宇轩昂或淡漠如斯,都让蓝国女人魂牵梦萦。“喂,玉器公子,就你那张钟馗脸,还少女杀手?!”“哼,一个娘的像太监的男人,也配得到春香楼头牌的初夜!?”一朝为了国家的安定,他成了她的主帅:“傻小子,天塌下来,还有我给你撑着;她成了他的小兵:只要我活着,你就别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