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43600000037

第37章 宝山有限般若无价分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①

【原典】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译文】

须菩提!如果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须弥山王作比较,有人用七宝,集满所有的须弥山王,用来布施,这个人所得的福德,当然是很多的。但是如果有人只是受持读诵这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并且又能为他人解说,哪怕只有四句偈,他所得的福德,用七宝布施的福德校量,前者的布施福德,是百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不及一,甚至是算数譬喻所不能相比的。

【注释】

①所谓“福智”,即福德与智慧的并称。有相的布施纵使如山高、如海深,山崩海枯之时,福智亦是有尽。然受持经典的无相般若妙慧,所得的福智,方是无量无边,不可计数的。

【讲话】

前分以发起修一切善,应心不住我等四相及善法相,前念后念,念念平等,那无有高下的真如性理,即是无上菩提。今明无修而修,无得而得,实相平等,此经义甚深故,因此再举“七宝聚”布施福德与持经功德校量。虽然以山王宝聚布施,仍属有为善法,但受持四句,是无为善法,能出生无上菩提法,此分正显般若无价,令人开发无漏善根,行无住布施,结无漏佛果。

一、须弥山宝不如法施

二、四句功德绝去百非

经文中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有一百亿个小世界,每一个小世界,有一个须弥山王,为什么称须弥山叫山王?因为它出水高八万四千由旬。此句意,即有人以一百亿多的须弥山王,装满七宝去行布施,得福甚多。虽然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诸须弥山王的七宝聚,和受持四句经文者校量,仍是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一、须弥山宝不如法施

前文中,用比喻较量持经的功德,有五次:

(一)第八分“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

(二)第十一分“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

(三)第十三分“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

(四)第十五分“每日三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

(五)第十六分“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今二十四分是第六次的校量,仍为显示受持经教者,福德最胜。因般若所诠之理,乃平等自性也,若能相应,则入妙觉圆明,理事融通的微妙法界。从外在的福德,反归性上的福德;从形色的七宝,默照身中希有不坏的七宝;从布施有为的福德,彻见修持自性无漏的福德。如六祖惠能大师说:“乘船永世求珠,不知身是七宝。”

《法华经》说:

若人读诵受持是经,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复能起塔及造僧坊,供养赞叹菩萨众僧,复能清净持戒,常贵坐禅,精进勇猛,摄诸善法,当知是人,已趣道场,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坐道树下。

须弥山七宝聚,有为的物质,终究是因缘假合,挡不住地水火风的摧败毁坏,不似吾人身中七宝,性上福德,任劫火水漂,吞炭焰烧,巍巍金桐,万德炯然。因此,佛陀是真语实语者,要吾人听信受持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能信得四句偈等,即摄无量善法,趣道场树下,得佛授记。

《华严经 普贤行愿品》卷第三十八: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以般若波罗蜜为母,方便善巧为父,檀那波罗蜜为乳母,尸罗波罗蜜为养母,忍辱波罗蜜为庄严具,精进波罗蜜为养育者,禅那波罗蜜为澣濯人。

受持般若即受持相信人人有个与诸佛齐同,无高无下的如来宝藏,入此平等法智,六波罗蜜自然具足。所以佛陀反复的校量,不论恒河沙数七宝、无量劫身命、亲承供养无量诸佛等布施,都比不上般若佛母能出生三世一切诸佛。

关于智慧化身的文殊菩萨塑像,我们常见的是头上梳有五个髻子,左手持莲花经书、右手执宝剑的形相。头上的五髻,既表示童子的天真,又表示了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等五种智慧。左手持莲花,花上安放《般若经》的原因,在于体现般若(大智)的一尘不染。右手持宝剑,则是为了显示大智慧断一切烦恼,就好比金刚宝剑能斩群魔一样。

文殊菩萨所骑的那头狮子象征着智慧的勇猛,在《涅槃经师子吼菩萨品》用狮子的身形比喻佛菩萨的种种功德:“如来正觉:智慧牙爪,四如意足,六波罗蜜满足之身,十力雄猛,大悲为尾,安住四禅清静窟宅,为诸众生而作狮子吼,摧破魔军。”

般若本体一尘不染,湛明圆觉,虽不持戒,而毗尼严净;虽不集福,而万德庄严;虽不出家,而身心寂然;虽不求佛,但成佛有余。因为其心不住形相,不被戒法、福德、净行、证悟等善法所缚,自净其意,心如虚空,哪里有净秽的拣择,善法恶法的爱憎呢?

过去印度有一位国王想测验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于是派人到牢狱里抓来一位死囚,并且对他说:

“现在你就要被判死刑了,不过我可以再给你一次机会,如果你能够手捧着一碗油,顶在头顶上,在城内的大街小巷绕行一周,假如你能够不洒落一滴油的话,我就赦免你的死罪。”

死囚在绝望之中,突然看到一线的曙光,欢喜不已,于是小心翼翼地顶着一碗油,履冰临渊般地绕行于街道。但是国王为了考验他是否专心一意,派人在街道各处布置了种种的奇观杂玩,并且挑选国中的美女,在他经过的路旁奏着美妙的音乐,轻歌曼舞,企图分散他的注意力。他一心想要活命,只担心头顶上的油,一步一步往前走,所有的声音、美丽景色,仿佛一阵云烟,一点也引不起他的兴趣,终于平安地绕回宫中,一滴油也没有洒落。国王惊奇的问他说:

“你在绕街时有没有听见什么声音?看见什么动静?”

“没有啊!”

“你难道没有听见悦耳的音乐,看见动人的美女吗?”

“回禀大王!我确实什么也没有听见,什么也没有看到。”

我们想要受持般若无上法,就必须学习故事中的死囚,心中只有一碗油钵,面对世间的五欲引诱,不为所动,即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吾人一心护着头顶上的油钵,就像护念那一念清净心,当然可以跨越生死的关头,就像禅门中的一句话:“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卷第六:

善男子!一切凡愚,迷佛方便,执有三乘;不了三界,由心所起;不知三界一切佛法,自心现量;见外五尘,执为实有;犹如牛羊,不能觉知;生死轮中,无由出离。

善男子!佛说诸法,无生无灭,亦无三世。何以故?如自心现五尘境界,本无有故;有无诸法本不生故,如兔角等;圣者自悟境界如是。

善男子!愚痴凡夫,妄起分别,无中执有,有中执无;取阿赖耶种种形相,堕于生灭二种见中,不了自心,而起分别。

善男子!当知自心,即是一切佛菩萨法;由知自心即佛法故,则能净一切刹,人一切劫。是故善男子!应以善法,扶助自心;应以法雨,润泽自心;应以妙法,治净自心;应以精进,坚固自心;应以忍辱,卑下自心;应以禅定,清净自心;应以智慧,明利自心;应以佛德,发起自心;应以平等,广博自心;应以十力、四无所畏,明照自心。

我们见外尘缘,执为实有,不知自心即三界即一切佛法,能净一切刹尘,入一切劫,恒常自在安稳。于尘缘境起,妄起生灭见相。由此生死轮中,无有暂息。如六祖惠能大师的修心偈:

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唯人召。

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成佛作祖,驴腹马胎,境遇悬隔,福分高下,端视吾人休去妄心,修习真心,以一切善法扶助怯弱心,以戒律法雨润泽卑劣心,以糟进坚固狐疑心,以忍辱调伏我慢心,以禅定清净妄想心,以智慧明照昏昧心,以佛心发起广博平等心。

二、四句功德绝去百非

佛道长远,在因地修行中,闻法受持自利,为他人说是利他,能深解义趣固然是甚为希有,能发起大心为人解说,实是人中最尊最贵。甚深的妙法,若无善知识所教,如何识得衣上珠,身中宝呢?因此,善知识是渡生死河的大船,是黑夜中的灯塔,是疲倦无力时的手杖,更是久旱干涸时的甘霖雨露。《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卷第三十三:

善男子!善知识者,犹如慈母,出生一切佛种性故。善知识者,犹如严父,广大利益亲付嘱故。善知识者,犹如乳母,守护不令作恶法故。善知识者,犹如教师,示诸菩萨所应学故。善知识者,犹如善导,能示甚深波罗蜜故。善知识者,犹如良医,能冶种种烦恼病故。善知识者,犹如雪山,增长一切种智药故。善知识者,犹如勇将,殄除一切诸恐怖故。善知识者,犹如船师,令度生死大瀑流故。善知识者,犹如商主,令到一切智宝洲故。善男子!汝今若能如是作意,正念思维,当得亲近诸善知识。

一切佛法,依善知识生。一切威德庄严,由善知识力,而得圆满。我们因善知识,得闻一切菩萨行,引发一切菩萨善根,开发一切菩萨法光明,成就一切菩萨功德。因此,《金刚经》在显发般若智德的珠胜时,教诫受持四句偈者,应发大心,为他人说。空理虽非言声文字可以通达,但是“借指指月”,“渡河乘舟”,于因地修行中,仍是不可废弃的方便工具。

有一则寓意深长的故事说:佛殿中供奉着一尊大佛,是铜铸成的;放在佛桌旁的大磬,也是铜铸成的。

有一天,大磬向大佛提出了抗议,说道:“喂!大佛啊!你是铜铸的,我也是铜铸的,大家的身价相等,可是,当信徒来参拜时,他们都拿着香花、水果供养你,并且向你虔诚的顶礼膜拜,为什么他们不供养我,不礼拜我呢?”

大佛一听,稍为沉思了一下,微笑着说道:“大磬呀!你不知道为什么,让我告诉你一个道理。当年我们从矿山被开采出来,都是同样的一块铜,可是当雕塑师开始雕塑我们时,我忍耐了很多的苦痛,历经了很多的煎熬。譬如说:当他们发现我的眼睛太小了时,就拿起铁锤猛打、猛挖;发现我的鼻子太大了时,就又敲又锤的,常使我痛彻心肺,可是我毫无怨言,因为我知道雕塑错了,必须再加以改正的,就这样经过千锤百炼,我终于塑造成一尊佛像。而你呢?不加修饰的铸成了大磬,只要有人轻轻的在你身上敲了一下,你就痛得嗡嗡地大叫,当然没有人会礼拜你、供养你啊!”

大佛和大磬同是铜铸成的,就像凡夫和众生的佛性也是一样,只是我们被妄想尘缘,迷乱本心,造作恶业,而佛任人割截,心无嗔恨,广修一切善法功德,受一切世间人天,香华供养。凡夫被五蕴蒙骗,恐怖空无之理,于世间认假做真,执妄为实,不知无的世界,弥盖天地,横竖法界。

跋提王子,他本是佛陀的堂弟,后来出家做了比丘。有一次,他与阿那律、金毗罢等三人在树林里修行,在修行的时候,他忽然大叫起来说:“啊!快乐哦!实在太快乐!”

阿那律就问他:“你大声叫什么?什么事使你那么快乐啊?”

跋提说:“阿那律尊者!我过去做王子的时候,住在铜墙铁壁的王宫里面,有许多侍从勇士拿着武器护卫着我,我仍然恐怖刺客的谋害;我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绫罗绸缎,过着非常奢华的生活,可是我老是觉得食不甘味,穿着不美。现在我出家当比丘了,一个卫兵也没有,独自一个人静静在树林中坐禅,但不怕有人来杀我,衣食都非常简单,但我内心觉得非常充实,我现在可以自由的坐,自由的睡,一点也没有不安的感觉。因此,我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呀!”

无的世界,安稳充满;无的世界,永不匮乏;无的世界,威势坚固;无的世界,任运自如。佛陀深知空无的宽广饱足,才会婆心切切,要我们听信受持无上无限的般若妙德。生命的有限与无尽,须仗般若智眼去照见。我们的生命有限,精神无尽。言语有限,情意无尽。播种有限,结果无尽。喜舍有限,功德无尽。佛陀要我们打破五蕴假相,那些有为有限量的人天福德,只是增添外相的端严,福乐的享用,于生死苦厄,无法作为我们的依护,于烦恼魔军来时,难以聚集威力降伏。

有一个国王,因为心爱的王妃病逝,悲伤过度而不思饮食,每天以泪洗面地陪伴在王妃的遗骸旁边。虽然许多大臣都劝国王要节哀顺变,但是却丝毫没有作用。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有一天,有一位仙人来访,大臣便将国王的情况告诉他,仙人便向国王说:“我不但可以说出王妃投胎的地方,甚至可以让国王直接与她交谈。”国王听了以后,相当高兴,立即要仙人带他前往该地。当仙人引导国王走出庭院的时候,指着两只正忙于搬运牛粪块的甲虫说:“国王,这一只正是病逝不久的王妃,她现在已经投胎转世成为吃牛粪的甲虫妻子了。”国王感到相当惊讶并且生气的说:“你怎么可以诬蔑我的妃子呢?”仙人回答:“国王您不要不相信,您仔细听听看吧!”说完,就呼叫着甲虫,却听到王妃回答的声音。国王问着甲虫说:“你喜欢生前的我,还是喜欢甲虫为夫呢?”王妃回答说:“在我生前受到国王的恩宠,过着幸福的生活。不过往事已如云烟,现在的我当然是喜欢吃牛粪的甲虫丈夫。”国王听后,如梦惊醒,回宫立刻命令大臣埋葬王妃的遗骸。

般若空理旨在引领我们,觑破浮生诸相,回头上岸,一段现前风景,不属他人!世间忧喜不定,光阴石火,岁月如逝波。于此无常、无我的世间,如果不识般若宝,不信法身佛,是常住安乐,三界业识茫茫,生死谁替代?佛陀护念付嘱行者,摒除诸相,返舍归乡,不再于幻境里飘零流浪,归来,万境心机俱寝息,一知一见尽消融,恁么时,花繁柳密,伴鸟随云!如白云守瑞禅师的子规诗:

声声解道不如归,往往人心会者希。

满目春山春水绿,更求何地可忘机。

习题:

1.佛陀为什么要反复校量布施福德,与般若功德的差别?

2.善知识对我们学佛修行有何助益?

3.空理非言语可以诠释,为什么受持者要为他人解说?

4.无的真正含意是什么?

同类推荐
  • 女人四十取舍之道

    女人四十取舍之道

    女人四十取舍之道,讲述40岁女人不会抱怨年华的逝去,因为正是如水般流淌的岁月荡涤了张扬的光芒和起落的尘埃,使她们走向女人的极致。40岁女人已经真正地懂得了成熟的含义,即使生活中有一些不如意,她也已经开始聪明地选择妥协与忍让。“每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而每个失败的男人背后同样有一个女人。女人的处世原则及行为不但直接影响着身边男人的成败,更维系着婚姻家庭的美满与否。所以,一个懂得了取舍之道的四十岁女人,她所成全的是一群人而非仅仅她自己。
  • 以老板的心态工作

    以老板的心态工作

    成功管理学是把成功学与管理学结合起来,把人的成功看成系统工程来运筹与管理、把成功学作为一门科学来建构的新学科。成功管理学把传统行为科学由纯描述性的实证科学提升为实证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现代科学,从而为现代管理学、领导学与企业家理论奠定了现代行为科学基础。它既是成功学与管理学的综合学科,也是成功学与管理学的边缘学科。成功管理模式是成功的系统工程学。在成功管理模式中,人的整体素质是成功的本质、规律、要害、关键。成功管理模式是把所有成功的必要条件按逻辑和历史关系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使成功成为一个系统工程,而成功本来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成功哲学指导下的成功路线图,才能真正走向成功。
  • 禅宗

    禅宗

    要从生死中解脱出来,最佳的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人生。只要你拼命以赴,就不再有心思去讨论生生死死。俗话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只要你能看透这些都是极其当然的事,你也就是人间佛了。
  • 机会是拼出来的:做不可替代的员工

    机会是拼出来的:做不可替代的员工

    对于人的一生而言,职场生涯几乎占据了人生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时间。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每个人在职场中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可以折射出他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职场上的挫折,大约只有10%可以归结为个人不可控制的环境因素,其余的90%都源于我们自身的不足。这些不足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我们抓不住机会,二是我们形成了错误的观念以及不成熟的为人处世之道。
  • 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

    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

    本书是《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的最新修订版。《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2010年刚出版时,许多人不屑一顾,认为哗众取宠,但它却受到了老板、总经理等企业高层的热烈追捧,一跃成为了当年企业团购第一书,三年来累计销售50万册。本书是打工牛人赵强20多年职场生涯的积淀,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职场生存的智慧,告诉读者如何处理个人与团队、个人与公司、个人与上司之间的关系,如何调整自己的职场心态,从而在公司这个平台上实现自身的成长,在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的价值。
热门推荐
  • 修仙大侦探

    修仙大侦探

    末世大劫,马楠莫名其妙地来到了新世界。凭借自己还算可以的头脑,破解了一桩又一桩仙界重案,声名斐然!然而,面对新世界的种种,以及旧世界的瓜葛,马楠将何去何从?
  • 极品穿越之将军是教官

    极品穿越之将军是教官

    “怎,怎么回事?”自己不是死了么?阴间这么热闹啊,竟然还有卖糖葫芦的?冰依晨一身黑色劲装,修长的大腿上两把p牢牢的卡在枪壳里,雪白的手臂上也一样绑着枪械,右手握着火箭筒,左手拎着三旅行包的子弹。“姑娘可有夫侍?”一个长的不错的男子靠过来,若有这样美丽的女人当妻主,将是多么幸运,希望她选的不是嫁人。“啊,没有”冰依晨纳闷,自己不是执行任务死了么?这是地府么?还有人搭讪,难道是色鬼?
  • 如故山河

    如故山河

    决定战争胜利的是什么?知己知彼?天时地利?错,天降大运!深渊的阴影卷土重来,恶魔的爪牙重临大陆,热血的少年们持戈仗剑,投笔从戎,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逗比诗篇。一次一次化险为夷,一次一次反败为胜,到底靠的是啥呢?
  • 鹿晗,重生的邂逅

    鹿晗,重生的邂逅

    她就是他一个小小的粉丝,而他却是舞台上光彩四射的鹿晗。差距这么大无论,怎么努力还是不能追上他的脚步。一场车祸,两个命运。她会成功守护住自己的男神吗?还会和自己的男神鹿晗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鹿晗遇见你,我愿赌服输。——慕容译萌。〖此文内容均为虚构〗禁止以一切形式转载.后果自负.
  • 苗家蛊事

    苗家蛊事

    湘西一个苗家赶尸少年,天赋异禀,眼睛能透视事物。在一次赶尸途中,苗家少年遇上一位养蛊的苗家巫女,少年从苗家蛊女的苗刀中看见了自已父母的幻像,似乎隐藏了一段仇恨?少年为了查明真相,勇敢地接近这位苗家蛊女,于是展开了一段惊世骇俗的姐弟恋.。。主要人物:邵元节,杜娟,徐小六,靳雪鹄,徐小七,张湛咏,诸葛灵辰,李时珍。
  • 死亡便利店

    死亡便利店

    我的女朋友阴年阴月阴时出生,在一个二十四小时便利店上班。超市接连死人,闹鬼。女朋友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我陪她一起。我半夜昏迷,一早醒来,女友失踪……我没想到,我的人生轨迹就此而改变。超市老板低价把超市转让给了我,我签下的地契,竟然是一张鬼契!
  • 异世特种兵

    异世特种兵

    本是退伍的特种兵,却因为一场意外而转入到修真大陆,从此开始了他全新的人生之路!俘获美女芳心,获得神奇异能,过得潇洒自在!意外陷入一个大阴谋中,他凭借着自身独特的弄呢管理,征战异世,统一修真大陆!
  • 妖精公主的奇缘

    妖精公主的奇缘

    原名《午夜妖精唯爱你》另本,连载,原文已弃她们世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怪盗团伙‘午夜妖精’专门盗取美术品且花样百出令各国警方吃尽苦头,只为查出恩师莉莉安的死因。但当场景转到中国时爱情却也悄悄降临当她们遇到他们以为能收获爱情时,意外却接连发生,当莉莉安死因即将揭晓的时候安可心的身世之谜也随之出现。凝纱不为人知的身份之谜也随即现身。爱情、亲情一场百年前的爱恨情仇,一场在十九世纪英国伦敦上演的爱情悲剧。
  • 崩坏之界

    崩坏之界

    一剑、一刀。这世界是悲惨的,不知道、未知的悲催,主以抛弃世人,不惜勾结那些脏东西—【幻】来灭绝人类。一些人被第七界救赎,并被选中为【天赐者】。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夺回自己的家园。
  • 爱恨情悠悠

    爱恨情悠悠

    婚姻爱情家庭本书记述了平凡人家的工作生活,爱恨情仇,三代人不同的婚恋观,几家人在相处过程中,因为家长里短产生的种种矛盾,和他们在各种社会变故中展示的人生观,以及他们在艰苦生活时所表现出来的坚韧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