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43600000008

第8章 无得无说破事理障分

无得无说分第七①

【原典】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②皆以无为法③而有差别。”

【译文】

“须菩提!你认为如来已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有所说法吗?”

须菩提回答说:“就我所了解佛陀说法的义理,是没有一定的法可以叫做无上正等正觉,也没有固定的法,为如来所说。什么缘故呢?因为如来所说的法,都是为了众生修行及开悟众生而假设的方便之法,不可以执取,般若的实相,是无法以语言诠释的,执著实有的菩提可得,也不可执著没有菩提正觉,落于有和空,都是错误的。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没有一定的法名为菩提,一切贤圣,也都是依寂灭的无为法而修,因证悟的深浅不同,才产生有三贤十圣等阶位的差别。”

【注释】

①本分说明,凡夫之见,以为物可得,法可说,这均是一种执著。又有人以为法不可说得,但可以心得,这亦是一种无形的执著。即所谓的“所知障”、“理障”。事障障凡夫,理障障菩萨。今云“无得”,就是要破事、理二障;“无说”,是要破语言文字之障。若能得“无得”之得,才是真得;说“无说”之说,才是真说,以还现本来的清净自性。

②贤圣:有大乘、小乘之分。大乘的“十住”、“十行”、“十回向”菩萨,只断见思惑,尚有尘沙无明在,但称三贤;“十地”菩萨,才谓之十圣。小乘以“五停心、别相念、总相念、煖、顶、忍、世第一”共为七贤位,以声闻四果为圣位。

③无为法:与“有为法”相对。非修造作为,非生灭变化,故名“无为”,即是非空非有之本来自性清净心。

【讲话】

纵贯第六分经文的脉络,佛陀开启我们对般若生起真实清净的信心,及破除我们对我、法、空三相的取著,并且指陈诸佛种种示教利喜,都是方便渡岸的船筏。第七分再延伸探讨我们学佛修行者都关切的问题,比如:是否有个菩提正觉可以获得?佛陀有否演说一种无上法,能令一切众生开悟呢?在我们空掉我、八、众生、寿者四相之后,佛陀进一步粉碎我们对佛相、法相的妄执。

在生起对法的真实信心之后,佛陀在第七分以“无得无说”破除我们对佛相、法相的执著。第七分我用四点来说明。

一、佛陀无证悟无言说。

二、菩提正觉无有定法。

三、真理实相色空一如。

四、无为法摄三贤十圣。

不取著一佛一法之相,湖光水色,山花溪声,无不深藏开悟的无上法。如《楞严经》说:“十方虚空界,都在如来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

这有生灭的佛相,有限的言说,不过是佛陀手掌所握的片叶,而未说之法如林中叶数!

无得,破除凡夫以为有个正觉可得的“事障”,及破除二乘行人的“理障”,以为正觉虽不可获取,但可以“心得”。无说,则令一切众生,不要被语言文字障道。如《法华经》说:

诸根利钝,精进懈怠;

随其所堪,而为说法。

一、佛陀无证悟无言说

佛陀三大阿僧祇劫修炼,百劫由忍辱力得相好圆满,累劫难行能行而于人间成等正觉。天上人间广开一十六会的般若法筵,怎么说佛陀没有证悟,也没有说法呢?

我们回想第六分的经文:“如来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透露佛陀说法如筏喻,未渡则取,既渡则舍,取舍不定,因此,没有一定的法名为菩提。佛陀出世度生,自然说法,似黄叶止小儿啼,视众生性大小利钝不同,应病与药。佛陀所证之果,名为无上正等正觉,是因人而示,就事应机。

无上者,对治三贤十圣执著有个“无上法”可得的法爱;正等者,对治声闻缘觉停滞于偏枯灰灭;正觉者,对治凡夫外道之痴邪迷梦,假名正觉。

佛陀之“无上正等正觉”,不过是遇凡说凡,逢圣说圣,证悟和言说,不过是权立方便之教,菩提本然寂灭,虽说不增,未说不减,哪里有个觉悟可得?法性又岂能以言语文字可以诠释?

有一个学僧,向夹山善会禅师请示。

“从古至今,历代祖师大德都立下言教以便诲示后人,禅师为什么却说是‘无言之教’呢?”

禅师回答:“三年不吃饭,目前无饥人。”

学僧反诘:“既然饱足无缺,为何我没有开悟?”

禅师答道:“只因为有迷有悟,让你失去了本性,且听我一偈:

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

长舒两脚睡,无伪亦无真。

学僧仍是不解再问道:“十二分教及祖师西来意,都是悟法悟人,禅师怎么颠倒是非,说没有悟法,也没有迷人?”

禅师答道:“那些西来意不过是老僧的坐垫罢了!你苦苦探问西来意,为什么不问你自己的来意?”

学僧已仿佛见到一丝曙光,只是心眼还未开张。

“难道圣教言论,皆一无可取吗?”

“可取的都不是圣教!”

“若无言教,学僧如何开悟?”

禅师大喝一声道:“自己的西来意,何劳他人言教?”

学僧终于心有所悟。

菩提与证悟是离心缘相,离语言文字相,要能“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法性的实相就会向我们显露!心取著圣教言说的“法相”,心地昧惑于迷悟差别,心不平等,向外贪求,空堕五百年野狐身,不得解脱。

二、菩提正觉无有定法

佛陀犹如大医王,所说的法,如疗病的药方,盖众生病情不同而有差别。比如:说布施法治贪欲病,说持戒法治不净病,说忍辱法治嗔恚病,说精进法治放逸病,说禅定法治散乱病,说般若法治愚痴病。《大方等顶王经》:

佛犹良医,经法如药;由疾病故,而有医药;无病,则无药。一切本空,无形无名,亦无假号。心等如空,无比无侣,忽然无际,尔乃应道。

有一天,佛陀来到孙陀利河边。当时,有一位水净婆罗门住在附近,他以为佛陀要到河中洗浴,急忙的跑向佛陀。

婆罗门问:“你是要到孙陀利河中洗浴吗?”

佛陀反问:“到河中洗浴,可有什么利益?”

婆罗门欢喜地答道:“久远以前,有仙人在孙陀利河度化众生,如果你以此圣水洗浴,即能消除一切罪业,获得清净和吉祥。”

佛陀微笑说道:“世间的河水,只能洗净我们身体上的污浊。即使跳进圣河洗浴,历经百千年,也无法祛除内心烦恼的尘垢。如果要消除内心的罪业,只有靠清净的法水才可以做到。”

“那什么是清净的法水?”

“保持清净的心,受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的净戒,以此深信因果罪福之力,对他人不贪、不嗔、不痴,如此清净的法水,才可以为我们洗净内心的尘垢。”

向河水求得清净安稳了不可得!就像开发觉性,证知人人有个不增不减的菩提自性,求圣教言说,求佛法诸相,徒增心魔妄念。佛陀说证悟的果,说有证悟的法,为满足众生种种的欲求,在法性平等中,因中修,果上证,不过是“借路返乡”的假名罢了!

佛陀的此时说有,彼时谈无,只为破除众生心地的迷暗。如溥畹大师:

妙有不有,故将真空而遣有

真空不空,特假妙有以除空

就如同禅门慈悲的示教,你没有拄杖子,我给你拄杖子,你有了拄杖子,我就夺取你的拄杖子!

有一天,一位在家居士,向智藏禅师请教。

“禅师,有没有天堂地狱?有没有佛和菩萨?有没有因果报应?”

居士连着发问几个问题,祥师都一一回答:“有呀!有呀!”

这位居士听后,搔搔头,不以为然的说:“禅师,你答错了!我请教径山禅师和你相同的问题,他都说:‘没有呀!没有呀!’你怎么说‘有’呢?”

智藏禅师知道这位居士的根性,于是反问他:“你有老婆吗?你有金银财宝吗?你有房舍田产吗?”

居士答:“这些我当然都有。”

禅师附上这位居士的耳边说:“你拥有妻儿家小、财宝田产,径山禅师有吗?”

“当然没有。”

智藏禅师于是正色地说:“所以,径山禅师跟你说无,我跟你说有。”

这段公案,径山说“无”,是指觉者湛然空寂的无限法界;智藏说“有”,是指吾人泥陷于耳闻限见的虚假世界。就如本分的经文:“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泯除了有无二边,法非法法相,真实自性朗朗现前。

三、真理实相色空一如

经文说:“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法性离一切相状取著,真理实相非言语声色可以涵容。离觉悟烦恼二边,更非色有空无能所分隔的,真理实相,菩提法性是净秽一如,色空一如。《大方广宝箧经》说:

须菩提问:“文殊师利!佛法和烦恼,有什么差别?”

文殊师利答:“须菩提!如须弥山王光所照处,悉同一色,所谓金色,般若光照一切结使,悉同一色,谓佛法色。佛法结使,以般若慧观,等无差别。”

我们于根尘识和合的世界,一心希求快乐幸福,但是快乐的指标不仅是物欲的满足和感官的快乐,我们努力耕耘世间金钱、爱情、势力、地位的田地,却任由我们内在的心田荒芜干涸。

有一天,佛陀来到拘萨罗围的那罗村落。一位名叫婆遮的婆罗门正用犁具在田里作务,他遥见佛陀安详走来,暂时放下工作,迎向佛陀说:

“佛陀!我努力耕耘种植,来换取生活所需,不必向人乞食,佛陀也应该耕种下田,自给自活。”

佛陀含笑回答:“我时时刻刻都不忘辛勤的耕种。”

婆罗门讽刺的问佛陀:“我怎么没有看见你使用犁、轭、鞅、铲等农具呢?”

佛陀柔和的回答:“婆遮!我用信心做种子,以善法净行为良田。使用智慧的犁轭,配上惭愧的车辕。持戒是我的马鞅,用苦行做灌溉的河水。我的正念是勤于耕耘的农夫,昼夜守护每一寸土地。调和身、口、意三业,肥沃正观法喜的稻穗。我努力铲除烦恼的秽草,收获丰盛的粮食。

“我精进不废的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令正法良田长成硕大饱满的稻穗。如此耕耘的人,能收获清净三业的道果!如此精进守护良田的人,能够熄灭三界之火,到达清凉安稳的境界。

“婆遮!世间的人只看到五欲的田地,却不知五欲是苦、空、无常。辛勤一生满足欲望,却忘失了耕耘心田的重要。善于耕田的人,是耘除三毒秽草,得到涅槃的收获呀!”

世俗人避苦求乐,却不知祸福无门,唯人自招。求神问卜,举心动乱不已,离真心更远,意念纷纷总是魔!什么是人问无上的吉祥和幸福,佛陀在《大吉祥经》提出十修法门。

(一)不要亲近愚痴的朋友。

(二)选择良好的居住环境。

(三)养成规律有序的作息。

(四)避免饮酒逸乐的应酬。

(五)对上恭谨对下要慈爱。

(六)处事忍耐柔和并谦虚。

(七)不为毁誉褒损而动心。

(八)亲近寺庙及听闻佛法。

(九)思维五欲之乐不久长。

(十)时时正念及修习十善。

如果人人奉行十修法,不论身在何处,内心都会感觉丰盈喜乐,生活于无愁、无恼、无病、无害的安稳中,这才是人间无上的幸福和吉祥!

吾人欲觅无上法门,就像六祖惠能大师所说:“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一切反求诸己,成佛作祖谁也无法代替你自己。《金刚经》先破后立,先铲平我们习气妄相的高墙,再向我们裸露光华四射的摩尼心珠。

我们遭逢的境相,无论是事业的盛衰起落,人情的荣枯冷暖,乃至生死的离合来去等等,如何不被“黑风”吹堕至罗刹鬼国,先得觑破世间虚妄的假相,才能建立冷暖一如、色空一如、生灭一如、荣枯一如的“金刚悉坛”。

药山禅师在庭园中打坐,身边坐了两位弟子,一位叫云岩,一位叫道吾。禅师忽然睁开眼,指着一枯一荣的两棵树,先对道吾问道:

“那两裸树,你说是枯的好,还是荣的好?”

道吾回答:“荣的好。”

药山禅师再问云岩:“你说,枯的好,荣的好?”

云岩答道:“枯的好。”

这时,恰好一位侍者经过,药山禅师又以同样的问题问:“侍者,你说是枯的好,还是荣的好?”

侍者答道:“枯者任他枯,荣者任他荣!”

勘破红尘俗事的荣枯色空的对待,不思善,不思恶,恁么时,忘却思维比拟的较量,大道全体现前!文偃禅师有首诗: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己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参禅悟道须是个明眼人,不被金屑、衣珠所遮蔽,不被佛魔所诳惑,离色有空无二边。就像弦月、半月、满月的圆缺阴晴诸相,月的本体如如不动,未有明暗增减一分。法、非法、非非法犹如月的阴暗之相,只是月亮少分的显露,不应取著这生灭诸相,打失了有个如如的菩提明月。

四、无为法摄三贤十圣

经文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什么是“一切贤圣”?指的是:大乘三贤十圣菩萨;三贤者谓十住、十行、十回向菩萨;十圣者指十地阶位的菩萨。三贤还未臻至十圣位,十圣者未到达究竟佛位,亦即大乘菩萨者不能执著这阶次地位之相,一著相就不能称做菩萨。(如第三分经文:“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何谓“无为法”?溥畹大师说:

以无所作者,故名无为;

但有一法,即属有为;

非无作为,正显一切俱空之理

溥畹大师所说的也就是经文的:“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无得无说,破除事理二障及语言文字的葛藤,佛陀无论是显说密谈,无非要吾人离思维作用,不要陷入空有的泥沼,引众生会归中道,彰显本性。

一切贤圣都依无为而修,事相上有三贤十圣前后阶次的差别相,但在每个人究竟圆满的法性上平等无有差别的。如《维摩诘经 佛国品》:“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佛陀的一音即是究竟的“无为法”,因众生贤愚利钝差别,而产生不同悟解的深浅。在《优婆塞戒经》卷一,以三兽渡河,来解说一乘的无为法。

善男子!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渡时,犹如香象。是故声闻、缘觉,虽断烦恼,不断习气;如来能拔一切烦恼和习气根源,故名为佛。

三兽渡河,迹分深浅,而水无深浅。三鸟飞空(雀、鸽、雁)因为形体力量不同,飞行有远近差异,但是虚空并无远近的分际。菩萨贤圣的阶位尽然不同,却依此无为法而修而证,理性上没有差别,只因众生妄想习气不同,而有阶次的差别。佛陀方便设立“三贤十圣”,我们不可取著什么果位,应了彻佛陀无有定法可说。因为“无为法”不落语言文字,不可取、不可说,如此,方能真正“解佛所说义”。

有一天,白居易向惟宽禅师请益。

“禅师,身口意如何各自修行?”

“无上菩提者,被于身为律,说于口为法,行于心为禅,应用者三,其致一也。如江淮河汉,在处立名,名虽不一,水性无二。律即是法,法不离弹,身口意合一而修,身口意皆名心也。你为什么要妄自分别?”

“既然都没有分别,那怎么修行?”

禅师答道:“心本无损伤,为什么要修行?要明白垢和净都不可取著动念。”

白居易疑惑说:“禅师,尘垢必须拂拭,不可起念,又增无明,难道也不能有清净修行的念头吗?”

禅师回答:“如人眼睛,物不可住,金屑虽然珍贵,落眼亦成病;乌云遮住万里晴空,白云也会遮蔽晴空呀!”

白居易更加不解:“那么无修无念和凡夫又有什么不同呢?”

“凡夫长无明,二乘长执著,离此无明和执著二病,是名真修。真修者,不得勤,不得忘,勤者近执著,忘即落无明,此为禅的心要,无修而修的无上密教。”

禅心即无为法,事相有身口意之修为,有三贤十圣地位的证得,如同百川归于大海,咸同一味。我们心不昧著经义文字,体会佛陀“有得有说”慈悲假名的安立,从中成就清净的信心,打开一处不见不闻,无得无说,处处啼鸟花香的缤纷世界。

习题:

1.什么叫做无得无说?

2.什么是无上正等正觉?

3.人生最究竟的幸福是什么?

4.既然是无为法,为什么又有“三贤十圣”的差别?

同类推荐
  • 水浒潜规则

    水浒潜规则

    著名财经评论家刘亚洲先生的第一本非财经著作,是其20多年社会历练与读《水浒传》的心得结晶。作者极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从大历史角度,解读了水浒梁山的用人、取势、谋财、搏位等的特殊之道,解析了梁山从一个小山头成长为可以与朝庭抗衡的大型黑社会组织的历史原因与文化背景。惊人的细节解析能力,独到的社会背景挖掘能力,与宏大的观察角度个体角度,使文章不仅极具可读性,亦非常具有现实性。
  • 阳光的心态

    阳光的心态

    本书教导学生要以阳光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 智慧人生如生命彩虹

    智慧人生如生命彩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择定人生的航途;把机遇装进智慧的口袋;点亮思维的火把;奋斗铺平前进的路;用拳头击退困难等。许多人为了领悟人生哲理费尽心机,殊不知一滴水里蕴藏着浩瀚的大海,一则短小的文章中孕育着博大的智慧。感动源于生活中的每一次花开草枯,日落月出。而微型小说就是生活的浓缩。如雨后新荷凝聚的水滴,晶莹剔透,折射着世界的每一缕阳光。
  • 职场正能量(MBook随身读)

    职场正能量(MBook随身读)

    激发自身的潜能,引爆内在正能量。每个成功者身上都有巨大的正能量场,他们成功的最大秘密就在于正能量的获取和传递。身为职场中人,面对职场的风起云涌,暗流潜伏,应该如何运用正能量,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MBook随身读:职场正能量》通过李开复写给年轻人的18堂职场经营课,旨在传递一种职场正能量,教导年轻人该如何把握职场心态,让年轻读者在学习职场技能、提高职场素养的同时,有更为清晰的职业规划,更宏观的职场意识,最终取得不俗的成绩,并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职场正能量,获得更为成功和精彩的人生。
  • 弘一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

    弘一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

    弘一大师以大才子、大学者与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语堂等文化巨擘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这其中蕴藏的人生智慧像珍珠一样闪光,弘一大师的智慧人生也常常能给我们启示。
热门推荐
  • 笔下的异世界

    笔下的异世界

    圆圆喜欢编故事,但每次的故事都只有开头,没有过程和结尾,是一个万年弃坑党。张子明他是人见人爱却又是人见人怕的万年面瘫脸,别人对他的印象永远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秀白莲花一只。有一天圆圆突然被拉进了自己的故事里,张子明知道后势要无良女作者的好看。无良女作者却挑眉对他说道:“张子明,我可是你亲娘,要是我不好过,你也休想过得好。”当无良女作者遇上面瘫主人公,究竟谁道行略胜一筹让我们拭目以待。
  • 飘洋恋

    飘洋恋

    他悄悄的来过,他慢慢带走沉默。只是最后的承诺,还是没有带走了寂寞。我们爱的没有错,只是美丽的独秀太折磨。他说无所谓,只要能在夜里翻来覆去的时候有寄托。
  • 总裁心尖宠:甜妻,吻上瘾

    总裁心尖宠:甜妻,吻上瘾

    “曜叔叔,我要睡你。”总统套房里,如妖精一般的小女人纠缠上南宫曜,满脸的妖娆。他拎小鸡仔般毫不客气把她丢了出去。那一晚,她家破人亡,最疼爱的爸爸也昏迷不醒。走投无路之下,她下嫁给别人,却在婚礼上被他掳走。”嫁给我,我让你成为最尊贵的女人。”“不要……”“嫁给我,我让你睡。”“……好。”从此以后,海蓝心夜夜被宠的合不拢腿……
  • 愿殆尽悲茫:独自伤

    愿殆尽悲茫:独自伤

    她一夜丧失父母成为孤儿;他是她的至亲弟弟,因无意间知道父母离世的真相,对姐姐痛恨不已,便弃姐而去,却被异能者收养。他为求力量与鬼异子而苦苦修炼,但终生受到制约,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他发誓:十年后,我定要将我至亲姐姐毁灭!他们能否重归于好,还看旷世姐弟情!
  • 玲郎传

    玲郎传

    (明世宗嘉靖年间,狐妖祸出,沟子村险遭灭村之灾,幸得高人天圣真人解救,封印了狐妖。三百年后,狐妖解了封印,逃了天雷劫,为得至阴之子,不惜大开杀戒。天圣真人之徒长青道长联手师叔赤炎子布下七星雷火阵收服狐妖。红狐为救白狐而死,魂魄真元被道长用阳心坠养护着。此乃玲郎前传。后续玲郎正传章节,敬请耐心关注。)民国初年,黔川边陲偏远的山村,一个不经世事,纯真懵懂的少年。因身世之痛,不堪饱受白眼和歧视,愤而离家出走。不料命中注定有劫,经历了许多离奇可怕的事情,还陷入了痛苦,纠缠的生死爱恋。正所谓天地有道,爱恨无边,玲郎的人生由此展开了一段既惊悚又纠葛的传奇故事。。。。。。
  • 九天玄极尊

    九天玄极尊

    地球人何必要身死穿越?又何需夺体重生?且看我华夏儿女,只身破界,啸傲环宇,异域纵横!掌毙荒古奇兽,剑斩魔凶敌仇;九天唯我独尊,星空携美翱游!
  • 星辰武祖

    星辰武祖

    穿越时空,拥有废体的辰东。
  • 太古神皇

    太古神皇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看准时机弄死他!
  • 一书浮生半世谈

    一书浮生半世谈

    也许今后你不能平安过一生,但我会倾尽一切护你,哪怕从此万劫不复,灰飞烟灭。——苏岸娘亲为我取名“苏沫”,其寓意为与世人陌,与上天陌,与世间万物陌,不远不近,平凡一生。我想娘亲取错名字了吧,我的一生不陌不平凡。——苏沫一年又一年,从青丝到白发。她本是妖,不会老,却在等待中白了发。她守着一间破屋,一树梅花,等着他从无尽深渊带着枯骨花回来,对她说:“我来接你回家了。”——青莲在此说明一下,雪妖讲的是BG,但故事主要讲的还是BL。
  • 异界之终极武神

    异界之终极武神

    八极分为:凡尘极穴,后天极穴,先天极穴,破空极穴,人魂极穴,斗魂极穴,不灭魂极穴,除尘极穴。极位划分:一极,凡尘武士。二极,后天武者。三极,先天武师。四极,破空武王。五极,人魂武皇。六极,斗魂武帝。七极,不灭魂武圣。八极,除尘武神。凄美的凤凰之舞,悲吭的龙神之声;穿越万世之轮回,寻找遗失的情缘。剑的倾诉,只是无止境的追求;战的韵脚,却是隐藏深处的悲痛。这里不仅有绚烂的斗气比试,还有全新的极位设定。召唤龙族,收服矮人,结盟精灵,看主角如何从一个废材走向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