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44600000001

第1章 舍利弗——智慧第一(1)

诞生的前后

在南印度的摩竭陀国,离首都王舍城大约有二三里的路程,有一个迦罗臂拏迦的村庄,茂林修竹,山明水秀,是个很幽静的地方,这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的故乡。

舍利弗诞生在婆罗门种姓的家庭,父亲提舍是婆罗门教中负有盛名的论师。当母亲怀他的时候,他母亲的智慧,就异于寻常的妇女,据说这是受胎儿的影响。

母亲的弟弟拘絺罗,也很善于议论,但每当他和怀孕的姊姊议论时,总是词穷力拙,不支而退。拘絺罗因此惭愧得离家出走,他知道姊姊所怀的胎儿,一定是一位大智慧的人,自己若再不求进步,将来不如外甥,岂不给人笑话!因此他就到处参访明师,研究学问,连指甲都没有时间剪,当时的人都叫他长爪梵志。(后来因舍利弗的皈依佛陀,他也皈依做了比丘。)

舍利弗八岁的时候,就能通解一切书籍,当时的摩竭陀国,有长者兄弟两人,兄名吉利,弟名阿伽罗,设宴招待国王太子,大臣论师,作乐歌舞,谈古论今。宴会中规定什么身份的人坐什么位置,但八岁的舍利弗,却坐上论师的宝座,旁若无人,一点都不畏惧。很多的大臣论师起初都觉得他年少无知,不屑与语。他们都派年少的弟子和他酬答,但舍利弗言词清晰,义理周详,语惊四座,诸大论师此时才都佩服赞叹,国王也很欢喜,当即将一个村庄赏赐给舍利弗。

八岁的幼童,在这样的场合里出风头,名学者的父亲,也常常感叹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及他的爱子。

真正的老师

年轻的舍利弗,全国人民都知道他的大名,他有颀长的身材,清秀的面容,双目有神,双手过膝,受著名学者的父亲遗传,很有学者的风度。当时的学术界,没有一人不知道这么一位后生可畏的青年。

舍利弗二十岁的时候,就告别故乡和父母,出外访师问道,追求真理,他起初拜有名的婆罗门删阇耶为师,但在删阇耶那里学习不久,就感到删阇耶的学问不能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他打算离删阇耶而去。合利弗把自己的意思告诉同学中他唯一的知友目犍连,目犍连也有同感,他们两人就决定离开删阇耶,另外创立一个学团,招收弟子。他们傲然地以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俩更有智慧的人,再也没有人够资格做他俩的老师。

舍利弗和目犍连不但年龄相仿,学问、思想也都差不多,有共同追求真理的志愿,两个人也相处得非常融洽,除了自修和教学之外,全印没有一个学者让他们看在眼里。

有一天,舍利弗在王舍城的街上巧遇佛陀的弟子阿舍婆誓比丘,阿舍婆誓是最初皈依佛陀的五比丘之一,他经过多年的苦行,直到听闻佛陀说四圣谛法,才证得圣果。他有庄严的态度,威仪的行止,舍利弗一见,心中非常惊奇,他禁不住上前问道:

“对不起,请问这位修道者,你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

“我的名字叫阿舍婆誓,我住在城外不远的竹林精舍!”阿舍婆誓比丘点头后回答。

“你的老师是什么人?他平时教你们什么道理?”舍利弗说话时,像是一位长者的口气。

“我的老师是释迦族出生的大圣释迦牟尼佛。”阿舍婆誓慢慢地回答,“老师所讲的宇宙人生真理,浅学的我还不能完全领会,不过,就我记忆所及,老师常讲的道理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又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们对于老师所说的言教,实在有说不出的感激。”

舍利弗从阿舍婆誓的口中听到佛陀及其教法,像天崩地裂一般,像朗朗日光的照耀,眼前顿时光明起来,心中对宇宙人生积聚的疑云,也一扫而空,他和阿舍婆誓边走边谈,像百年的知交,最后约定,一定要去拜访佛陀。

舍利弗回到自己的住处,目犍连见他欢喜得忘形的样子,就探问道:

“舍利弗!什么事情使你如此高兴?看你这么欢喜!”

“目犍连!我真欢喜,这是我今生最高兴的事了,我告诉你,我找到了我们的老师。”

“不要这么说,谁做得起我们的老师呢?”目犍连很不以为然。

“佛陀!是的的确确的佛陀!”舍利弗回答。

舍利弗又把阿舍婆誓口中的佛陀和教法转述给目犍连,讲话的舍利弗,听话的目犍连,都不禁感动得潸然泪下!

因缘法,普通的人听了或许不会有什么反应,可是听在追求、探讨真理的舍利弗耳中,好像自己多年修行的功夫都是白费。这是因为,认识因缘的人,才能认识佛法。

第二天,舍利弗和目犍连带领两百弟子,一同到竹林精舍皈投在佛陀座下,佛陀也很欢喜,觉得自己所证悟的真理,到今天才真正有能接受的人,舍利弗和目犍连也觉得他们遇到了真正的老师。

监督衹园的工程

舍利弗皈依佛陀以后,僧团的力量渐渐强大起来。佛陀很信任含利弗第一次奉佛陀的慈命到北方弘法,并监督祇园精舍的工程的,就是舍利弗。

原来,竹林精舍是在南印度的摩竭陀国,佛陀成道的最初两年中,在印度的北方还没有一个说法的根据地,因缘机遇,北方憍萨弥罗国舍卫城中的须达长者,因到南方访亲,得见佛陀的圣颜,自愿皈依,并发心要在北方建立精舍,供养给佛陀,普洒甘露法水。

须达长者在舍卫城中用黄金铺地买下衹陀太子的花园,作为精舍建筑用地,并要求佛陀派一个设计和督导工程的人。佛陀知道北方因为自己还没有去过,不用说,那全是外道的天下,到北方去,不但要督导精舍的工程,更要能降伏外道的徒众。就这样,舍利弗跟须达长者到了北方的舍卫城。

精舍才动工不久,果真不错,魔难来了,很多外道嫉妒佛教的开展,他们一致要求须达长者打消建立精舍供养佛陀的本意,甚至要他不要信仰佛陀。

须达长者是已接受佛陀法恩的人,无论如何,他是不会听信外道的话,因此外道就想和佛陀的弟子舍利弗辩论,他们想辩倒佛教,以便让须达长者醒悟过来。须达长者听到这个消息大惊,他心想,一个舍利弗怎么能辩得过那么多的外道?

须达长者很忧愁地把外道的意思告诉舍利弗,舍利弗反而大喜,他觉得这正是一个给他代佛陀宣扬教法的最好机会。

约定了开辩论大会的时间、地点,外道推举出数十名主辩的论师,佛教只有舍利弗一人。

虽然佛教教团只有舍利弗一人,但在力量上,一个舍利弗也许抵上千万个外道。舍利弗是佛陀弟子中非常优秀的一位,他本来就出身在婆罗门教的家庭,祖父、父亲都是婆罗门中有名的论师,都是全印一流的学者,舍利弗受这样良好的血统遗传和家庭背景,除精通外道一切典籍,现在又是皈依佛陀证得圣果的人。

由舍利弗来和外道辩论,那是再恰当不过的人选。

这一场辩论,不用说,舍利弗是胜利了。有些外道也是能接受真理的人,他们都愿由舍利弗介绍,皈依大圣佛陀。佛陀还在南方,德光就先庇照到北方,这一次由舍利弗介绍皈依佛陀的人,不下上千万的数目。须达长者这时才感受到佛教的伟大,他佩服舍利弗,更感激佛陀的威德。

祇园精舍的工程进行得很快,在舍利弗的设计之下,计有十六个殿堂专供集会之用,又有六十小堂,分寝室、休养室、盥洗室、储藏室,此外还有运动场、浴场、池泉等等。当精舍将要完工的时候,舍利弗对须达长者说道:

“须达长者!请你看,天空中出现了什么?”

“尊者!我看不到有什么东西。”须达长者失望地回答。

“这也难怪,肉眼是无法看见这样的变现,现在你仗我的天眼通,再看一遍吧!”

“啊!尊者!很多庄严堂皇的宫殿!”须达长者欢喜若狂地告诉舍利弗。

“这都是六欲天中的宫殿,因为你布施精舍给佛陀说法,精舍虽未完成,但在六欲天中,你的宫殿早就为你完成了。”

“那么,尊者!请问您,六欲天中这么多宫殿,我将来究竟住在哪一天才好呢?”

“忉利天寿命很长,知道修行,勤于佛道,不易堕落。”舍利弗解释给须达长者听。

“那我将来一定要发愿生在忉利天宫。”须达长者说时,其余的宫殿就渐渐地隐没,唯有忉利天的宫殿更金碧辉煌地现在空中给须达长者看。此时,须达长者的欢喜,是他生平从来没有过的。

不退大乘心

说起须达长者因布施精舍给佛陀,而能借舍利弗的天眼通看到天上的宫殿,关于舍利弗的眼睛,在他往昔因地中大概是六十小劫以前行菩萨道时,有这么一段故事。

舍利弗发心修菩萨道,行大乘布施,他不但愿意把自己的房屋、田园、财产等所有资身物件很欢喜地布施给人,最后甚至身体、性命,也毫不吝惜地布施出来。

发这样真切的愿心,可以惊动天地,所以就有一个天人想来试试他的道心。

天人化现为二十余岁的青年,在舍利弗必经的路上等候。见到他来的时候,就嚎啕大哭,舍利弗见了不忍心,上前慰问道:

“年轻人,为什么在这里哭得这么伤心?”

“啊!告诉你也没有用!”

“我是学道的沙门,发愿救度众生的苦难,只要你有所求,凡是我有的,都可以满足你的心愿。”

“你帮不了我的,我在这里哭,并不是缺少世间上的财物,而是我的母亲得了不治之病,医生说一定要用修道者的眼珠煎药,母亲的病才会好。活人的眼珠已经不易找,修道人的眼珠又怎么肯给我呢?想到病床上呻吟待救的母亲,我难过地在这里伤心地痛哭!”

“这不成问题,我刚才告诉你,我就是修道的沙门,我愿意布施一只眼珠给你,救你母亲的病难。”

“你愿意布施一只眼珠给我?”青年欢喜得跳起来。

“我的一切财产都布施给人,现正想进一步行大乘菩萨道,将身体布施出去,但苦无受施的人,今天遇到你,满足我学道的愿心,我真欢喜高兴地感激你,你就设法来取去我一只眼珠吧!”

六十小劫前修道的舍利弗心中想,我有两个眼珠,布施一个给人,还有一个仍然可以看到东西,这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妨碍。

他叫青年人设法取他的眼珠,青年人不肯,他说道:

“这不行,我怎么可以强夺你的眼珠呢?你愿意的话,可以自己挖下来给我。”

舍利弗一听,觉得他说得有理,当即下大决心,勇猛忍苦地把左边一个眼珠挖出,交到青年的手中,并说道:

“谢谢你成就我的愿心,请你拿去吧!”

“糟啦!”青年人接了眼珠,大叫道,“谁叫你把左边的眼珠挖下来呢?医生说我母亲的病要吃右边的眼珠才会好。”

舍利弗一听,真是糟啦!他怪自己怎么没有问他一声再挖眼珠,现在怎么办呢?把左边的给他,还有右边的可以看东西,若再把右边的眼珠挖下来给他,那连走路都看不见了。可敬可佩的舍利弗,他不怨怪别人,他想,发心发到底,救人也要救到底,难得遇到一个肯接受布施成就自己道行的人,就再把右边的眼珠挖下来给他好了。舍利弗这么想后,就安慰青年说道:

“你不要急,刚才怪我粗心,没有问清楚就挖眼珠,现在我知道了,反正人的身体是虚幻无常的,我还有右边的眼珠,我愿意挖下来给你做药,医治你母亲的病。”

舍利弗说后,又再下大决心,勇猛忍苦地把右边的眼珠挖下来交给青年。

青年接过舍利弗的眼珠,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说,把舍利弗的眼珠放在鼻子上嗅了一嗅,当即往地上一摔,并骂道:

“你是什么修道的沙门?你的眼珠这么臭气难闻,怎么好煎药给我母亲食用!”

青年人骂后,并用脚踩着舍利弗的眼珠。

舍利弗眼睛虽然看不到,但他的耳朵没有聋,他听到青年人骂他的话,用脚在地上踩踏他眼珠的声音,他终于叹了口气,心中想:众生难度,菩萨心难发,我不要妄想进修大乘,还是先重在自利的修行吧!

舍利弗这样的心一生起,天空出现很多天人,对舍利弗说道:

“修道者!你不要灰心,刚才的青年是我们天人来试探你的菩萨道心的,你应该更要勇猛精进,照你的愿心去修学。”

舍利弗一听,很惭愧,利他的菩萨心又再生起,当即成就了不退的道心。

六十小劫以来,舍利弗不休息的学道,这一生遇到佛陀,证得圣果,所以能有天眼通。

受了不净食

舍利弗在佛陀的弟子中是首座的弟子,大智大慧,神力超群,但他对于佛陀,却是信受奉行,对佛陀的教示,从来没有违抗过。

佛陀在弟子中最信任的就是舍利弗,佛陀成道后第一次回祖国迦毘罗卫城的时候,罗睺罗要求出家,佛陀就叫他拜舍利弗为亲教师,跟舍利弗受沙弥戒。

有一次,舍利弗领沙弥罗睺罗托钵乞食回来,佛陀见到罗睺罗的面色不好看,知道他心中一定有不平之气,就把他叫到身旁,问他心中有什么不满的事。

少年的罗睺罗,低着头,像不好意思、但又像不平地说道:

“佛陀!我是沙弥,不应该说长老的过失,但不说没有人知道我们沙弥的处境。”

“是什么事?你快点讲!”

“佛陀!上座和中座的比丘,带着我们到外面托钵乞食,信众给他们的供养,都是上等的美味,而对我们初学的沙弥,信众总是将掺合胡麻渣和野菜的米饭布施给我们。人的身体,对于饮食,是不分年龄和戒行的,都有同样的需要。长老们在他们受用之外,没有慈悲地顾到我们,让信众对于供养生起分别的心。”

“这样的事情不要你说,你就是一点小事都不能忍。”

“佛陀!请您慈悲,不要责怪我们,吃了胡麻油和酥酪,才能增长力气,身体健康,才能安心精进修行,但我们现在每日吃些胡麻渣和野菜,营养不足,老感到身体困倦,常常不能专心一意地修持!”

佛陀听罗睺罗这么一说,知道这是事实,但佛陀仍教训道:

“罗睺罗!你离开王宫,到我的僧团中来,是不是为了受好的供养呢?”

“不是!佛陀!我们加入僧团是为了学道修行。”

“那么,你还要说些什么吗?如果想到我们是在修行,能够受信众一麻一麦的供养,就应该要感到满足了。你去修行要紧,不要老是挂念吃的问题。”

佛陀虽然是这么教训罗睺罗,但佛陀知道信众对沙门如此分别地供养,心中很不以为然。

佛陀叫罗睺罗去后,又把舍利弗叫来,佛陀慈祥地对舍利弗问道:

“舍利弗!你今天受了不净食,你知道吗?”

舍利弗一听大惊,赶快把当日所受的饮食吐出来,对佛陀禀告道:

“佛陀!自从我皈依您以来,我就依着佛陀的乞食法而行化,我不敢不依佛陀的乞食法,而行乞不净食。”

佛陀明白舍利弗的心,解释道:

“舍利弗!你个人的行乞,我知道完全是依照我的法制而行,但是六和敬的僧团,不是只顾自己。法制应该平等,利益也应均衡,尤其做长老的要爱护关怀年少的比丘和沙弥。乞食时要注意到他们。”

佛陀这么说,舍利弗一点不平之气都没有,他对佛陀教法,都是感恩地接受。

叛徒畏惧者

佛陀的弟子中,有一位名叫提婆达多的比丘,他本是佛陀做王子时的堂弟,跟随佛陀出家十几年后,魔鬼迷了他的心灵,竟背叛佛陀,脱离佛陀的僧团。

有一次佛陀乞化后,和弟子们集合在讲堂休息,提婆达多公然地领着叛党来要求佛陀让给他僧团的领导权。

佛陀没有答应,提婆达多就咆哮起来,佛陀忍让他。提婆达多要比丘们跟他去,他的胞弟阿难向前说道:

“请你不要胡来,你是我的兄长,想到你造如此的重罪,我真为你将来的堕落感到担心。佛陀是大慈悲的,你这样的为人,不值得他和你计较。如果是舍利弗和目犍连今天在座的话,一定不容许你放肆。”

提婆达多后来用种种方法威胁利诱佛陀的弟子,有少数信仰不坚定的人,因贪图阿阇世王给提婆达多丰富的供养,变节跟随而去。

同类推荐
  • 甘南宗教演变与社会变迁

    甘南宗教演变与社会变迁

    甘南地区的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所以能够共同存在并得到发展,而且没有产生剧烈的文化冲突,正如德国学者哈拉尔德。米勒所认为的那样,国家对待文化的不同态度,对各种不同文化的和谐相处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中国自秦汉以来就开始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国家内,各民族绝大部分时间和睦相处所产生的“以和为贵”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兼容精神,都为各种宗教和平共处提供了优越的人文社会环境。
  • 道教简史

    道教简史

    本书分十四章,以时间为序,介绍了道教出现的基础和背景,探讨了从汉至清道教的发展变化及各时期的特点,简明扼要地勾勒了中国道教的发展历史,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其中,作者对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道教起源等诸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资料详尽,有理有据,极具说服力。
  • 佛教文化纵横谈

    佛教文化纵横谈

    简洁而清晰地勾画了佛教从印度传来我国以后,与儒家、道家文化碰撞、斗争、互融并逐步发展、改革的来龙去脉,将佛教文化放在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下,与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先进文化以及我国的儒道文化、民间文化相对照、相比较,进行思辨性、比喻式的论证和阐释,阐明了佛教文化不仅是僧侣信众念经拜佛、修身养性的仪轨,也不仅是寺庙中美轮美奂的魏晋雕塑、唐宋壁画,而是经典的浩瀚、学问的广博、思想的深邃、宗旨的崇高。
  •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润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疗苦病的一剂良方。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热门推荐
  • 炎龙雇佣军

    炎龙雇佣军

    当代第一雇佣军因天价任务偶然穿越,从此揭开了一支纵横异界的超级雇佣军!看当世雇佣军如何纵横修真,为情?为义?
  • 迷茫少女:霸道少爷心相向

    迷茫少女:霸道少爷心相向

    他意外地与她见面,他意外的夺了她的初吻,他意外的爱上了她······多次意外虐心故事,结局如何?
  • 陌上云开

    陌上云开

    "你说过,你不会再离开我了,可是为什么你又食言,我再也不要相信你了,再也...再也不要...不要相信你"这是一段青春,一场遗失的心跳,……
  • 我亲爱的女王大人

    我亲爱的女王大人

    一天某男蹲在地上‘委屈’的说“女王大人,饶了我吧。”某女指着他‘生气’的说“你你你,你个色狼,你居然亲我!亲我就算了,你你你,你还摸我的......啊!气死我了。”某男贱贱的说“摸哪?”某女傻乎乎的说‘‘当然是胸啦!”说完还自豪的拍了拍胸脯。唉,等等,不对唉!等她反应过来,人早就没影了。某女在后面憋屈的说“摸就摸了嘛,又不是不准,跑干嘛,真是的......”
  • 大乘无生方便门

    大乘无生方便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原夕下的余景

    原夕下的余景

    当夕阳下的余晖落在我的脸颊上,晕出点点光彩……那身着白衣的少年正缓缓向我走来。当寂静的深夜传出声声熟悉的低语……我回过头,凝望着窗外的少年,露出丝丝笑意,他对我说:“谢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我说:“唯你一人,伴永久。”是谁惊艳了谁的时光,那远处的回眸,深藏于心。顾若生:事过至今,记忆中的少年与现在的爱人一直在我身边,真好……景晨:要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我身旁的女孩,成为我的老婆,我未来孩子的母亲。余生有你,岁月安好。【沉默学霸美女VS高冷禁欲少年】[1V1,SC,宠文无虐,二次元](PS:不喜请勿入坑!)
  • 哑巴新娘

    哑巴新娘

    哑巴新娘本小说,写的是明代发生的故事。富商朱家去做生意,突遇劫匪,正好被杜家人看见,杜家人就救了朱家。朱夫人与杜夫人是同学密友,于是“指腹为婚”:把哑巴王英玉嫁给朱有才。其二人都不认识,都不同意,不禁朱有才看不起她,连下人大多数瞧不起她,只有朱夫人看得起王英玉。王英玉受尽了各种磨难:讽刺、挖苦、嫉妒,王英玉总是微笑,从不计较别人说什么,她以德报怨,哑巴能做到这样,当今做妻子的也应该做到的,哑巴新娘是做妻子的楷模。在写王英玉的同时,也写了下人、仆役、保姆等人之间的矛盾斗争,展现了仆役们生活景象;也写了最高层皇帝、太子、公主一些情况。可以说,本小说的内容是明代的青州城社会一个缩影。由于时代的限制,有些地方,难免有不妥当之处:父母之命…….
  • 苏默纪

    苏默纪

    男主人公苏默因意外失去童年玩伴夏青纱,这件事情在他心中一直是一个心结,也因心结的问题无法与人交流,某次情感起伏之下意外加入以命相搏的游戏,并通过这个游戏认识了其他人,渐渐解开心结,其间发生各种事,最后通过游戏改变了世界。
  • 草木易秋

    草木易秋

    “两岸文学PK大赛”意外的传销,宿命的相遇,让他走上了这条不归路。俊俏的身手,夺命的飞针,使他一跃成为有名的终结十字。没有结尾的爱情,是否会有梁祝化蝶般的璀璨?背叛过的兄弟,可还有刘关张结义时的誓言?一觉醒来,一切已不能回头!爱,恨,情,愁,且看他如何翻江倒海,逆转乾坤。然而,当暮霭散尽,他又可曾知道,自己只是别人手上的一颗棋子……
  • 系统之武神

    系统之武神

    来自边境小城的王云,早年被地球王云穿越附体,十六岁得神之系统。走上逆天之路。踩天才,斩小人,上圣女,夺至宝,抢神器。逆天而行,杀戮中升级。美女是我的,功法也是我的,整个玄灵大陆都是我的。系统在手,天下我有!来看王云如何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