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44700000045

第45章 提婆达多叛逆遭报(1)

佛陀自从证得正觉以来,无论什么人,都可以皈依佛陀。出家的男子叫做比丘,女子叫做比丘尼;在家的男子叫优婆塞,女子叫优婆夷。究竟有多少人做佛陀的弟子,佛陀从没有计算过。佛陀在灵鹫山宣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光是在王舍城的一地听众,就有以舍利弗、目犍连、大迦叶等为上首的比丘弟子一万二千人,有以摩诃波阇波提为上首的比丘尼及其眷属六千人,有以观音、文殊他方而来的诸大菩萨八万人,此外还有国王、大臣、学者、人民,其数之多,很难统计。

在那么多的弟子中,有着种种不同的人,读到上面的人就可以知道。佛陀的慈悲,对一切弟子,只要他真心求道,佛陀就从不舍弃他。虽然佛陀是不舍弃任何一人,但中途变志的人也不能说没有,佛陀除怜悯他们,为他们可惜以外,也只好由他去。

在这些变志的人中,有一个企图征服佛陀、夺取佛陀的弟子的人,他就是当初七个出家王子中的提婆达多。

提婆达多生来的本性就是具有野心而不安本分的人。他见到其他的王子很得佛陀的慈爱,而自己一向是受佛陀的冷落,甚至被佛陀摈斥。他怀着不平的心,嗔恨佛陀,他不知道他自己心中的不净。佛陀完全明白提婆达多的性格,有时佛陀委婉地叫他还俗,做在家弟子来拥护佛法,千万不要在僧团中惹事生非,但提婆达多并不肯接受佛陀的劝告。

提婆达多也很认真修道,但他没有从净化身心做起,他的修道,只是沽名钓誉,只想显异惑众,就为这个原因,他无法得到佛陀的信用。

有一天,他要求佛陀教他学习神通法门,可是佛陀一向总是叫他先完成人格的修养,不要贪求神通,因为神通与德行毫无关联,所以佛陀就拒绝提婆达多的要求。提婆达多心中不服,又瞒着佛陀去请求舍利弗、目犍连等大阿罗汉僧,舍利弗等也洞悉提婆达多的恶性,和佛陀同样地拒绝他的请求,只教他观察佛陀说的诸法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而已。

提婆达多住在竹林精舍里,怀着阴谋的计划和险恶的心在等待机会,他不报复、不兴风作浪就不甘心,没有势力的时候他也会俯伏低头。

他等了好久,一个机会来了,因为阿难教他学会神通,潜在的恶念就逐渐萌芽,他想:“佛陀是生在释家,我也是生在释家;他过去是太子,我的父亲也是大王;因为他有神通力,天上人间,来去自在,无数的人对他恭敬供养,我现在学会神通,何不来施展一下?”提婆达多作是思维后,因为他知道频婆娑罗王是佛陀不退转的弟子,他知道对他无法,所以他只有以神通力诱惑频婆娑罗王的太子阿阇世,阿阇世太子真的就皈依他了。

因为提婆达多的念头不正,不久,他就又完全退失苦心学会的神通。

但是,阿阇世太子对提婆达多仍旧是非常恭敬供养,他在王舍城附近,为提婆达多建筑了富丽堂皇的僧院,每天以五百车的物品供养。就因这样,提婆达多的门下有了五百人之多的弟子,他的名望日渐增高起来,甚至佛陀的弟子有些都潜逃到他的地方去。

他到处批评佛陀的年龄日渐衰老,僧团中都是收些无用的人做弟子,若不从根本上来改良,不久就要毁灭,他说,唯有他才能做佛陀的继承者。

他充满野心,一般的人不知道他的心,都给他的花言巧语欺骗。但大圣者佛陀早就洞悉他的阴谋,有时也注意那些褒奖提婆达多的人,佛陀告诉他们道:

“愚痴的人,接受太多的布施,这正是为自己播下恶的种子。贪嗔痴三毒盘踞在心中,不修清净之行,每天只想多收弟子,只想在人之上。一方面求丰富的供养,一方面想证清净的涅槃,无论怎么说,这都是不合法理。本来是求正觉涅槃的心,一变而为贪求名闻利养的心,这不但伤害自己,而且也伤害别人。你们大家不要见到提婆达多受了很多的供养而羡慕,你们的心不要被境界诱惑摇动!”

佛陀的明智,虽然早就防备不幸的事故发生,但意志薄弱的人,见到提婆达多的物质享受,心中很是不安,他们有的也还不能舍开人情的弱点。

佛陀静静地看着僧团中不安的现象,又再向他们比喻说道:

“芭蕉、桂竹、芦苇,中间实起来的时候,这是离死期不远;骡马怀妊的时候,不久也将丧身;小人贪图供养,其结果也是相同。”

提婆达多的势力一天一天地大起来,不过他的内心仍然是畏惧佛陀的威德。但他又恨佛陀,他要报复,尤其领袖欲在心中增强他的恶念。

提婆达多要想做领袖,他不得不起杀害佛陀的心,起初,他以金钱收买很多恶汉,叫他们行刺佛陀。有一天,他知道佛陀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钦婆罗夜叉的石窟中坐禅入定,他就指派恶汉前去行刺,他们这八个恶汉,满怀着杀心而来,但一见到如日月之光的佛陀,都失去杀意,而惊惧起来。他们都被佛陀的精神力征服,被佛陀的威德感动,一个个都闭目合掌平伏在佛陀座前,掷去手中的刀,皈依佛陀做了弟子。

在提婆达多派人行刺后不久,有一天早晨,佛陀走到院外,见到很多弟子手拿木棒禅杖集合在一起,声音很是嘈杂,佛陀问他们做什么,他们回答道:

“我们听说提婆达多要杀害佛陀,为了保卫佛陀,以防万一,所以才集合在这里。”

佛陀微笑着告诉他们说道:

“佛陀的生命不是用人力可以防护的,这是异教徒的作风。佛陀不是常常对你们这样说吗?如果遇到斗争的时候,必须要有真正的准备,才不畏惧对方。你们用棍棒刀杖对棍棒刀杖,不是究竟的办法,不是最好的准备。佛陀早就准备好了,你们安心,佛陀的应身没有到要离开世间的时候,即使将来要涅槃,佛陀的法身,仍然会永远活在世间上。你们去修道,守护自己的心要紧!”

比丘们被佛陀开示以后,非常感动,他们惭愧地各自散去。有很多修行未熟的比丘或比丘尼,都感到不能安心修道,已经觉悟的人,心中则很安定。人格业已圆满,自性业已清净的佛陀,则更镇静,和平常没有一点不同。

有修养的人,见到佛陀解脱的风度,非常佩服;没有修养的人,都认为佛陀太软弱,他们觉得以后总要发生大骚动,暴风雨的场面终有一天会到来。

佛陀和阿难有一次经过耆阇崛山的山下,适巧被提婆达多看到,他就把巨大的石块推下来伤害佛陀,佛陀没有躲让,阿难则奔逃避开,大石滚在佛陀的身旁,阿难很慌张地前来问佛陀道:

“您没有什么事吗?不知是什么人又想害佛陀,可能又是我的哥哥提婆达多,我真难为情,佛陀的处境太危险了。”

佛陀安详地回答阿难道:

“阿难!用暴力或阴谋想来危害佛陀,这是不可能的事。你说,投石的人是提婆达多,可能是的,但也不一定。你不要难过,各人造业各人当,佛陀的处境不危险,我看危险的是你,你看你刚才的样子。”

阿难羞涩地笑道:

“我慌张恐惧的样子给您看到了。”

佛陀也笑着,用手抚摸着阿难,然后又再前进。

大石投下来,不知能否击杀佛陀,提婆达多很不安心,但佛陀并未把此事挂在心怀。佛陀对于死这个问题看得很小,可以说死在佛陀的心中等于零。

可是佛陀的弟子把佛陀的生命看成是大事。大家知道以后,都恳切地要求佛陀以后要留心,但佛陀若无其事似的告诉他们没有关系。

又有一天,佛陀和侍者阿难走在路上,忽然看到提婆达多和他的弟子迎面走来,佛陀很快避开道路,阿难怏怏不乐地问佛陀道:

“佛陀!你为什么要避开提婆达多呢?他是佛陀的弟子,难道佛陀还怕他吗?”

佛陀知道阿难心中的不平,就安慰他道:

“阿难!我不是怕他,不过不要和他相逢,何必要同愚人见面呢?我们都不要同他在一起,也不要同他辩论,他现在满怀着邪念,如同打恶狗,恶狗更加狂暴,所以不要触犯他,一切麻烦就会减少。”

阿难对佛陀的宽大很是不服,但想想也没有别的办法。

佛陀虽然不要记着提婆达多,但提婆达多决意不放过佛陀,他欲陷害佛陀,是不择一切手段。他知道阿阇世太子虽然相信自己,但频婆娑罗王依然信奉佛陀,他觉得频婆娑罗王是一个危险的人物,将来一定会于他不利,他想要打倒佛陀,一定就先要打倒频婆娑罗王。

因此,提婆达多就煽动阿阇世太子,他们阴谋计划开创新的世界,妄想要将摩蝎陀国建成一个理想的国家。就这样,频婆娑罗王被他的太子和太子的心腹之臣拘囚在狱中,禁止一切人前往探监送饭。阿阇世太子接了王位,提婆达多登上国师的宝座,国中的人民心中虽怀怨恨,但被新的威力压迫,又不得不假装着服从。频婆娑罗王被自己的太子关进狱中,又不准人送饮食给他,他虽然养了如此忤逆的儿子,但他很能看破,心中总安慰自己,这是过去的因缘。

频婆娑罗王越受到艰危困苦,越想到佛陀对他说过的话:“天地、日月、须弥、大海,没有不变易的时候,有成必有坏,有盛必有衰,有会必有离,有生必有死,有乐必有苦,有喜必有忧,世间上没有永久不变的快乐,唯有苦才是绵绵没有尽期。”

佛陀的这些话在频婆娑罗王脑海中浮现出来,好像并不光是佛陀说的话,而是世间的真实之相。

频婆娑罗王在狱中,不时用佛陀的真理安慰自己,佛陀曾说过:“身体是集合四大五蕴假因缘和合而成,这个虚幻的色身,就是众生识性寄托的地方,人之死,等于还本归源,假若没有‘我’和‘我所有’的执著,即能进入涅槃,涅槃才是永远平和的世界,没有比这再快乐的。”

频婆娑罗王虽是这么想,但肉体上的痛苦、死亡的恐怖,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他叫监守的人向阿阁世传言说,王位他是不希望再要的,阿阇世欢喜的话可以让给他,他希望阿阇世能准许他到佛陀的座下做一个沙门,恢复他的自由。

阿阇世知道自己的父亲,他并不怕他的父王,但怕人民对他父王的拥戴与信赖。

提婆达多也在怂恿阿阇世太子说:

“请你务必要留心注意,人民的心仍然在你父王的身上,如果你父王一旦自由,得到有力的支持,你一定还是会失败给他。我们要创造新的世界,理想的王国,一定要彻底把他们毁灭。你父王的生命你负责,不要让他存在;佛陀的生命,则由我来设法加害。不过,加害佛陀,人力都已用尽了,现在我想向你借头狂象,等佛陀出外弘法托钵时,就以狂象放去,狂象是不通人情的畜生,绝不会被佛陀感动,佛陀终会亡身在狂象的蹄下。”

阿阇世太子没有考虑就回答道:

“你说的话很对,我也不存让父亲再活着的心,如同放矢出去,是不能再让它回来。你察看佛陀的行动,如有需要,宫中的狂象,可以给你自由调用。”

提婆达多听后大喜,他以为摩竭陀国的新王和新佛的理想不久就可实现。

有一天,佛陀带领弟子在王舍城外托钵乞食时,城中奔出巨大的狂象,诸比丘一见大惊,要求佛陀赶快避开,免遭狂象的凶暴。

佛陀不慌不忙地说道:

“诸比丘!你们不要为我恐慌,成就佛陀大行的人,是不可能被外来的暴力陷害致死的。”

佛陀说话时,狂象已走到身边,不可思议的是,狂象一见佛陀,即刻跪下并驯服在佛陀面前,佛陀为其授说三皈,大象双目滔滔地流下泪来。

外来的暴力虽不能加害业报已经清净的佛陀,但频婆娑罗王被囚在狱中,起初就不能像佛陀那么自在解脱。佛陀曾派富楼那尊者前去向王说法,佛陀说业力招感来的色身,总要感受苦报。修道最要紧的目的就是能消灭业报,获得解脱。死亡不必恐怖,当生的时候就注定有死,所恐怖的是对于死有没有把握。频婆娑罗王听到佛陀叫富楼那代为宣说的法示,心中得到无限的安慰。目犍连也以神通力来为王授说八戒。

频婆娑罗王在狱中能得到富楼那和目犍连以神通来为他说法及授戒,真感到意外的欢喜,他对于生命的自由,精神的解脱,充分有了信心。

频婆娑罗王虽然数日不进饮食,仍然是和颜悦色,无有怨言。

同类推荐
  • 西晋贾皇后北魏胡太后传

    西晋贾皇后北魏胡太后传

    贾皇后贾南风其貌不扬、丑而短黑,因为晋惠帝白痴,作为皇后的她乘机谋于钻营,精于权术,史称“妒忌多权诈”。她独揽朝政,使西晋陷入“天下咸怨”的局面,最终她因杀害太子而被毒死。北魏胡太后美貌倾城,临朝达十年之久,在政治上恣意专权,生活上放荡不羁,害死亲子,最后被沉尸黄河,她葬送了北魏江山,将北方统一大业推向分裂的深渊……本书将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两位恶后合传,通过她们的权诈狠毒、不得善终,勾勒出当时错综复杂的历史全貌。
  • 去礼远众——隋炀帝

    去礼远众——隋炀帝

    《去礼远众——隋炀帝》主要内容分为少年时光、功过是非等章节。隋炀帝杨广(569—618)是中国隋朝的第二代皇帝,公元604年—618年在位,年号“大业”,统治中国14年。
  •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对世界历代一百余位各类名人,包括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君王、领导人。影视歌舞明星……隐秘、经典、曲折、具有代表性的情感历程与影响进行了真实、准确、生动、细致的披露、展示和解读。《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重在揭秘,对这些世界历史上的名人,对于他们在情感等方面的精彩故事,有许多最新的、最近的发现、看法或消息,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认识更真实的他们,他们的期待与追逐,他们的欲望与挣扎……
  • 读懂徐志摩

    读懂徐志摩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徐志摩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徐志摩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军事家成长故事

    军事家成长故事

    编者精选了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思想家、艺术家、谋略家、外交家、发明家、科学家等重要人物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纵横古今,包罗中外,蕴含着文化的力量,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相信孩子们会在轻松的阅读旅程中,收获快乐,接受启迪,让心智得到充分的滋养。英国著名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言:用伟人的事迹来激励孩子,远胜于一切教育。该书就是遵循这一教育理念,遴选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以生动的故事娓娓讲述了他们的成长历程。让孩子们读这些军事家的故事,依循他们的成长路径前行,“名人”的桂冠就有可能在前面。
热门推荐
  • 借腹新娘,王爷你行不行

    借腹新娘,王爷你行不行

    人家穿越不是王妃就是公主,为毛她夏子都却偏偏要沦为别人的代孕工具?传闻这麒麟国太子其貌不扬,不近女色,他还行不行啊?尼玛!不行你还找人代孕?大婚当日,“反正这男人也不行,怕什么?”“爱妃没试过,怎么知道本太子行不行呢?”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南少,轻轻宠

    南少,轻轻宠

    第一次见面,他为了躲避粉丝,强吻了她。第二次见面她对他说“我真是倒了八辈子霉,才会让我碰见你”一次意料之外的相遇,她成了他一辈子想要呵护的女人。
  • 狂女逆天主神大人追妻忙

    狂女逆天主神大人追妻忙

    前一分还是超级大boss,下一分睁眼便成了药罐子,对于这一切,夏烟表示很淡定,她照样混得风生水起,不过那个谁谁谁,你不是主神么,能不能不要这么......无下线?情节一:“松手!”某女颇有咬牙切齿的意味,“不松!”某男一脸无辜。情节二:“大人......”某侍者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某男,某男看了他一眼,“夫人说要回娘家,刚出......”话未说完,某男早已没影......这是小浅第一次写文,如果写得不好,可以提建议,我会尽量改正的,谢谢!
  • 人生代代凤不归

    人生代代凤不归

    云凤兮,上古灵石幻化而成,后因遇仙人伏暮柯收其为徒,赐名云凤兮。多年随师父驱除妖魔终晋神位,封神女侍。后因与师父萌生爱意,玉帝知晓大怒,随女娲用计将云凤兮化为妖魔,玉帝杀之。随后如来将云凤兮的三魂七魄聚集起来使她重生为人。伏暮柯及众位神友自愿下界皆为人身。如来给云凤兮安排了十世情缘,下界以后能遇到谁,不能遇到谁,能跟谁在一起,不能跟谁在一起,十世后,还能不能回到天界,全看她自己的造化……
  • 校草们爱上无情女

    校草们爱上无情女

    此生若能得幸福安稳,谁又愿颠沛流离。<br>在纷乱的校园中,他们之间的与爱与憎,他们默默的守护她,她完全不知情,儿她的利用,却成为最美的邂逅,当他们的告白,她却逃避与彷徨,让她扑朔迷离,而当她终于找到归属感时,却失去了他,只是一转身的距离,却在也看不见他们的微笑的脸……
  • 殇夜大陆:大小姐,请饶命!

    殇夜大陆:大小姐,请饶命!

    前世做个乖乖女?不要。后世来一段佳话?不稀罕。我的大小姐不要动不动就拿刀,我的杀手大人,不要一言不合就开打。我很傲娇,是的,非常傲娇!什么?不喜欢这个性子?出门左拐是两个保镖,看咱家夙夙不顺眼。开打!
  • 海洋馆漫游:海洋怪象实录

    海洋馆漫游:海洋怪象实录

    放眼全球,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都是海洋大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都在沿海地区。在当今国际社会,开发海洋、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已成为世界沿海各国的发展方向和潮流。海洋是一个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源等。这一切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开采。青少年认真学习海洋知识,不仅能为未来开发海洋及早储备知识,还能海洋研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 摩诃毗卢遮那如来定惠均等入三昧耶身双身大圣欢喜天菩萨修行秘密法仪轨

    摩诃毗卢遮那如来定惠均等入三昧耶身双身大圣欢喜天菩萨修行秘密法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陶乐县志

    陶乐县志

    本书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了陶乐的自然、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采用篇章目结构,运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七种体裁,详近略远,上限追溯至事物的发端,下限至公元2003年。
  • 帝王故事(新课程百科知识)

    帝王故事(新课程百科知识)

    历朝历代的帝王总是宏大历史的主角。他们的贤愚仁暴关乎着国运兴衰、政治清浊、民生安乐,他们的故事总能给后世以镜鉴;而他们作为个体的修养与成长,治家与处世的智慧也可以给今天的每个人以启迪。